登陆注册
2666500000005

第5章 孔子的忠恕之道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用这样一句话虽然不能完全涵盖孔子的所有智慧,但它确实体现出了孔子思想学说中的精髓。而孔子的忠恕之道,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那么,孔子的忠恕之道,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一以贯之的宽恕之道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大意】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的。”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什么是“忠”?什么是“恕”?

曾子没有说,但孔子自己在别的地方有过解说。

所谓“忠恕”是指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不是“二”以贯之。

孔子所说的“忠”,是从积极那方面来分析的,他曾经在《雍也》篇里说:“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要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要忠厚的意思。

孔子的“恕”,是在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我们今天所开展“心中有他人”等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推行的忠恕之道。推而广之,所谓“让世界充满爱”,又何尝不是忠恕之道的体现呢?

其实,《论语·颜渊》有一章也是讲这点,“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人之美是忠,不成人之恶是恕;而小人则正好相反。在《论语》中,或强调忠,或强调恕,都是一个意思。

应该说,孔子智慧是一种“爱”的抽象,即东方文化核心的抽象,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更一般地讲,世界的一切,就是“关系”,就是“处理关系”。我们所努力的,就是尽可能正确地去认识关系,把握关系,处理关系;人类社会也逃不出这个“关系”。“关系”和谐,方能存在与发展;“关系”不和谐,必导致灾害,甚至必遭到毁灭。

“仁”是孔子所确立的最高理想人格和道德准则,而“忠恕之道”则是为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居于重要的位置。它强调了仁爱之心,又注意到了人我、群己的权界。其间蕴含的宽容平和与不强加于人的心态,正是人类个体之间、社群之间、种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天、地、人、物之间,相互尊重、共存共生的相依之道。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在利益上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什么样的人物,要想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以他人的生存与发展为前提。因此,孔子断言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恨人即是恨己,爱人即是爱己。这个意思好比我们在山上呐喊,我们喊一声“我恨你——”回音也是“我恨你”;反之喊“我爱你——”回音亦然。所以,付出良善,得到的也是同样的回报。

把我当作他人,意在破除自身的执著,达到“无我”的精神境界。做到这一点,首先得有一颗愉快的平常心,就像佛的弟子一样,无欲无求,它的中心做法是同一切功利、是非保持距离,不执一切,欣赏一切。在逆境中不失意,不愤愤不平,不愤世嫉俗。在顺境中不得意、不欢喜,不为别人称赞、颂扬所动,终日行云流水,时时保持生命的安详原态。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当作他人看待,才能正确看待他人,快乐地同他人相处,得到美的感受。正确看待他人,就正如欣赏落日的景色一样。我们能够欣赏落日,就在于我们不控制它,不强求它。观赏时我们不会说:“左边角上的橙色该淡些,右边角上的红色可浓些,底下的云彩可惜太黑了!”我们只是任它所具有的形态去接受它,欣赏它。看待他人亦然。对自己,这样的体验有利身心安详;对别人,则会令人感到舒适愉悦,美自在其中矣。

善于成人之美

【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大意】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成人之美的确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需要有宽广的心胸,助人为乐的精神。对于患得患失、一切都要算计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的人来说,是很难做到成人之美的。

成人之美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自己好也成全别人好,自己富也成全别人富,自己能做什么也成全别人能做什么,有钱大家赚,有快乐大家分享。这种成人之美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般人要做到虽然也不容易,但还不算太难。只要心胸宽广一点的人就能做到。

另一种情况是,自己活得并不好,自己一贫如洗,两袖清风,还能够成全别人好,成全别人发财,就像有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这就太不容易了,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

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时代,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成人之美就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了。对于许多人来说,不成人之恶,设下陷阱让人往里跳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敢苛求什么成人之美的高尚风格呢?

成人之美,就是帮助别人做成或实现其愿望。比如,《西厢记》里的红娘,同情和促进张生与莺莺的爱恋,事发遭责难,仍仗义执言,促成有情人终成眷属;《水浒传》里的武松,不平于蒋门神霸占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行侠仗义,挺身而出,“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可算得上是成人之美的壮举。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苏秦、张仪本是要好的同学,苏秦深知张仪的学问在自己之上,可是,苏秦却先成功了,而且身佩六国相印,张仪则依然落魄,来投靠苏秦。谁知,竟遭到苏秦的奚落,于是决心单身赴秦,自找出路。苏秦暗中派人沿途照料,补给张仪之所需,直到张仪出任秦相,才明白苏秦当初的用意,张仪感激不尽。这种办法是为了不使张仪依赖苏秦而埋没他的才干。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谓用心良苦。在电影《张铁匠的罗曼史》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张铁匠的妻子腊月在濒临饿死的绝境中,被贫穷善良的农民刘忍搭救。在以后的日子里,腊月母子与刘忍相依为命,组成了一个“新家”。后来,传说早已死去的张铁匠找上门来了,正当铁匠夫妻忧心忡忡、左右为难之时,刘忍得知来人正是腊月的丈夫,便主动带上铁匠的儿子来认亲爹,让他们全家团聚,而自己则悄悄离开北山……

人,都有七情六欲。可是,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的幸福发生冲突时,有些人自愿地放弃自己的幸福,这就是他们的高尚精神之所在。

“成人之美”的事,在今天的社会到处都有,如主动替同事值班,使其安心地去会女友;尽力帮助同学复习功课,掌握知识,使其早日榜上有名;主动帮助一时经济拮据的朋友,使其免除后顾之忧等等。总之,大凡是好事情、好愿望,你伸出热情的手,予以大力帮助,使之功成事就,都可以说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为,都是得人心、受欢迎的。

学会关心别人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大意】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知道我是不值得忧虑的,更没有必要怨天尤人。

相反,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若不分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就很可怕了。

当然,说说容易,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的。所以孔子不仅在《论语·学而》里告诉我们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语重心长地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优点,对他人漠不关心,却是无法发现他人的任何优点,你必须具有真诚的关怀态度,才可能了解他人的长处,也才能欣然愉快地接受他人的优点。从根本上来说,人类在努力希望别人喜爱他之前,应该先努力地去喜欢别人。

“为什么别人会讨厌我?”在如此叹息之前,你实在应该先反省:“我是不是讨厌别人?”凡是不关心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不会关心他。因此,他就非得过着孤寂冷漠的人生不可;不仅如此,它还会给别人带来许多的麻烦,令人不愉快。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只要看看他的文章,就知道作者是否具有爱人的胸襟。对于人类抱有深切关怀的人,他的文章的每一个篇章都必定能打动读者的心弦,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无尽的爱。我们可以透过文章感受到作者温暖的心怀,进而对他产生一种仰慕之情。如果他是一位讨厌大众的作者,无论如何,我们也不会喜欢他的作品。

说话和写作道理相同,如果我们所说的话是表示对听话者无限地关怀,相信这一段话一定能打动听者的心弦。至于说话的巧拙,倒是其次了。说话的人不论是如何地伶牙俐齿,说得头头是道,但却不表示对听话者的关心,那么听话者也不会关心你说的话。我们仔细想想,自己寄以无限善意关心的人,是以何种态度来回报我们?再想想,自己毫不关心的人,又是以何种态度来对待我们呢?

再亲密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原文】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大意】子游说:“服侍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有人向孔子问做大臣的事,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子贡向孔子问交朋友的事,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两方面合在一起,正是子游在这里所说的:“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说起来也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君臣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会走向真正的和谐。所谓“远香近臭”;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其实都有这种意思在内。

比如说,作为下级,作为朋友,你当然有义务劝谏你的上级,你的友人,但如果他们不听,不采纳你的意见,那也就算了。你的话说到了,义务尽到了,也就可以了。如果你硬要一厢情愿地强迫他们接受你的意见,非要显示自己的忠心,显示自己的友情不可,每次见了面就唠唠叨叨,情急辞切,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其结果是上级讨厌你,朋友疏远你,效果适得其反,弄得不好,还会自取其辱。

这方面的例子在历史上多得很,就是魏征那样杰出的大臣,又遇到唐大宗那样宽宏大量的皇帝,不也好几次因为劝谏唐大宗而差点丢掉性命吗?如果遇到那些平庸的皇帝,即使你拼死一谏,不外乎也是白白丢掉一条性命罢了,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所以,还是保持一点距离为好。能行则行,不行则止,不要自取其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意】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时,曾子曾概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把“恕道”作为“夫子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论语·颜渊》篇里,当仲弓向孔子问什么是仁时,孔子也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回答仲弓。

在这里,圣人又再次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推荐给他的得意门生子贡。

人们遇事常说:“将心比心。”又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实际上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现。

问题在于,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人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巴不得卖给别人。相反,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钟爱的东西,就不那么愿意与别人分享了。之所以会如此,其基本原因在于凡事都很少为他人着想,而是只为自己着想,说到底还是一个私字在作怪。

其实,我们还看到,在《论语·公冶长》篇里,子贡自己曾经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当即孔子就说:“赐(子贡的名)啊,这可不是你能做到的。”这一方面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它的确很难做到,就连孔门的高足之一子贡也如此。

孔子在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上,始终贯穿着一个推己及人的思想方法,这就是儒家常说的恕道。做一切事情都必须从自身开始,自身是根本。达到仁的办法是近取诸身,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从而体会到别人之所需。以己欲之私而行全人之公,这就达到了“仁”。由此可知,“仁”是体,“恕”是用。

“恕道”是合乎人的心理规律的。三国时,吕布当初同刘备很要好,后来发生了矛盾。吕布就让名士袁涣写信去骂刘备,袁涣不屑于干这种差事。吕布几次要求他都没有写,就用刀架在袁涣的脖子上说,再不写就杀了他。袁涣坦然笑道:“我只听说以德羞人的,没有听说以辱骂折磨人的。如果说刘备是君子,就不会由于将军的辱骂而感到羞耻;如果他是小人,就一定会用同样的办法来回报你,那么辱没就会落到你头上,而且,我说不准哪一天也会为刘备效力,也会像今天给将军效力一样。假若我一离开将军就来辱没你,行不行呢?”吕布听了这一通话后,想想就罢休了。

“恕道”,用现实的话讲,就是对任何事情要客观对待,时常想到我所想要的,他也会想要。有些人对别人处理的事,常有不满意的地方。说实话,如果让他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别人好。一般人都有对别人要求很完美的心理,希望家长、朋友、同事没有缺点,什么都好。可是,这样去要求别人,是一种完全的自私,因为它完全凭自己的看法和需要为根据。那么,怎样去掉这种完全的自私心呢?这就可以用“恕”。“恕”从字形上看,可解作“如心”,即为合乎我的心思,我所想要的,别人也会想要;我所想得到的利益,别人也想得到。于是,分一部分利益给别人,就是恕,觉得别人不对,但原谅他,也是恕。

子贡是孔子最有才干的学生之一,他向孔子请教人生修养的道理,孔子的回答是一个“恕”字。孔子对子贡的回答是有针对性的,对子贡这种才高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句可以终身行之而受益的话。才高的人,懂得比别人多,往往自视甚高,最容易犯不能宽恕别人的毛病,看到别人犯错误就难以容忍。“恕”在生活中施行起来是很困难的,人们常会犯这个错误。就拿才高的人来说,他们常会教训别人,指手画脚地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结果是妨害了别人,惹人讨厌。但只要有仁之存心,恕道终是能行的,人们就可以在实现自我时,因尊重自己的存在价值而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因考虑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而考虑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甚至为满足他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有一年的愚人节,美如就心血来潮,一早打了个电话给晨晨。

对方话筒一接通,美如就兴奋地说:“祝你生日快乐。”

“什么?你搞错了,今天不是我的生日。”晨晨的声音有一丝不悦。

“没错!你看看日历,祝你生日快乐!”美如兴奋依旧。

晨晨一看,4月1日,骂了一句“无聊!”便用力挂上电话。

美如一时反应不及,心想晨晨怎么这么没有幽默感?经不起这么一个小小的玩笑。

上班后,美如接到一大束红玫瑰,卡片上写着:“晚上7点巧力西餐厅见,知名不具。”她心中雀跃不已,想男朋友哪来的好兴致?

7点一到,美如准时抵达餐厅,却迟迟不见男友阿忠的影子,八成是塞车,于是美如又等了半个小时。“这个死阿忠,来了有你好看的。”美如最恨人家迟到,她发誓一定会让他死得很难看。

7点半到了,阿忠依然还没有来,美如决定自己先吃了。菜端上来,吃了两口,有个人姗姗来迟。

“小美,饿成这个样子,不等我来,自己先吃了起来。”阿忠一脸疼爱的笑容。

美如不理他,径自品尝桌上的美食。

“生气了啊?我迟到了吗?”阿忠看了一下手表,“没有哇!才7点53分。”

“还说没有,你和我约七点,现在才到,你不觉得可耻吗?”

“我和你约7点?哪有的事,是你传真给我说8点到巧力西餐厅,不然你自个儿看。”阿忠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美如。

“什么?传真?我没传什么东西给你呀!这是什么?该不会是你捏造的吧?你该不会说你没有送我花、送我卡片吧?”

“我……”阿忠真是哑巴吃黄连。

正当两人为此事僵持不下时,服务生递来一张卡片——

“阿忠、美如,愚人节快乐!最佳损友晨晨上”

美如一看,顿时气疯了,晨晨怎么可以用如此卑劣的手段报复?但事实上,如果不是她先给人家搞恶作剧,又何至于这样狼狈呢?何况愚人节玩笑又何必较真呢?

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处事方法,而且基本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甚多,也因此多少会有差异性存在。通常和自己类似的人,处事方式会比较接近,个人价值观、共同点也比较多,于是我们便常看到一群“臭味相投”腻在一块儿的朋友。

但即使再相似的朋友多少也会有冲突点,难免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不愉快,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行事准则、想法套用在别人身上。像美如在愚人节的一个小玩笑却惹火了晨晨,引来一个完整的报复计划,而且晨晨算准了一定会惹火美如,给她一个教训。

没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虽然是一个消极又保守的态度,但至少有一个普遍的认知,我们不喜欢人家怎么待我,就不要怎么待别人。

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基本态度,它讲的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观。我们都不喜欢朋友利用我们,那我们也不要去利用朋友;我们都讨厌别人说谎,那我们也不要说谎;我们不喜欢别人批评我们,我们也不要妄自批评人家;我们不喜欢朋友轻看我们,那我们也不要轻看朋友……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大意】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旧仇,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很少。”

俗话说:“退后一步天地宽。”过去有人对不起自己,但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那就让它过去吧!潇洒一点儿,不怀恨别人,和别人之间的仇怨也就因此而没有了。就算对方是坏人,也终有被感化的一天。

不然的话,冤冤相报何时了?大家都处处设防,永远没有安宁的一天。

就连圣人不也认为伯夷、叔齐不记旧仇是一种美德吗?

所以,对人宽容一点吧,不要老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比如作为领导者应当做到不计前嫌,这既是领导者所应有的修养和品质,是虚怀若谷的反映,又是领导者发现和使用人才的方法。只有做到不计前嫌,才能发现、挖掘出更多的人才,并留住人才。

不计前嫌还具有心灵感化的作用,是以礼对待非礼,以仁对待非仁,达到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感化、激励,能使人才和领导者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极度亲密的私人关系。无论在以仁、义、忠、信为表征的道德至上的社会氛围中,还是在以法律规范、行政命令为表征的法制至上的社会氛围中,不计前嫌作为一种交往的智慧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管仲出身低贱,年轻时3次求官被逐,后经自己努力为齐襄公之弟公子纠的辅臣,在公子纠与其弟公子小白争夺王位中,管仲率军到莒边界阻拦公子小白归国登基。管仲赶到边境正遇到公子小白一行朝齐国赶去,管仲心中发急,便暗暗拿出了箭,对准公子小白射了一箭,幸好箭只射中小白衣服上的带钩,没有伤着身体。小白假装中箭,大叫一声,倒在车上,然后日夜兼程回到国内,成为国君,这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上任后本来恨透了管仲,要报一箭之仇,非要杀他不可,但是管仲是旷世之才,齐国要成就一番大业,非他辅助不行,便叫鲁国把他捆在囚车中送回齐国。管仲归国后,齐桓公泯去私仇,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国。果然,管仲辅佐齐桓公后,齐桓公很快就称霸诸侯。

中国人在识人方面一向有独到眼光,尤其是那些正人君子。所谓“君子之交绝不出恶声”,即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亲密地交往时,需要诚意待人。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来往,也不会口出恶声,将人以前的丑行劣迹全搬出来,恶语相向,诽谤对方。

首先,倘若说了绝交者的坏话,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清。既然双方已经绝交,作为“陌路之人”也就罢了,何必反目成仇呢?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在生活中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避免树敌,首先要养成这么一个习惯,就是绝不要去指责别人。指责是对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下你的“一箭之仇”,日后寻机报复。

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他会觉得你是故意让他出丑,因而伤了他的自尊心。所以,一定要记住,凡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过多,而且还可拥有更好的人缘。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也应该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

假如由于自己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就必须及时向人家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相处得更好。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除了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作用。

如果你一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这近似于强迫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又使自己树敌,实在是不足取。

多反省自己,少责怪他人

【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大意】孔子说:“多批评自己,少责怪他人,这样就不会招人怨恨了。”

凡事多作自我批评,这既是儒者的反躬自省,也是今天我们仍然倡导的修养方法。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之难的,这正如孔子在《论语·公冶长》篇里所感慨的那样:“已乎矣,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能够“躬自厚”的人是很少的,往往倒是“厚”责于人的多。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一切错误推给别人,这又怎么能和别人交往呢?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孔子才语重心长地教诲我们,要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才能让别人喜欢,才能很好地和别人交往。

为了鼓励别人的热情、赢得人们的忠诚,就应该和人们共享荣耀:他们胜利时,奖勉有加;出现过失时,替他们承担责任,先批评自己。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当我们出现在陌生人面前或者想要把自己的新思想介绍给熟人时,我们往往要面临怎样去消除与他人之间的隔阂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拿自己开涮,就是有用的一招。

威尔逊被选为新泽西州州长时,在“纽约南社”举行的一次午宴上,主人把他介绍成是“未来的美国大总统”,这自然是对威尔逊的一种恭维。威尔逊讲了几句开场白后,针对这个抬举开起了玩笑:“我感觉自己在某一方面——我希望只是在这方面——类似于别人给我讲的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接着他讲了一件趣事:一次,也是几个朋友在一块聚会。当时有个朋友想挑战一下一种有名的威士忌——“松鼠”酒,之所以取名“松鼠”,是因为据说凡是喝了这种酒的人都会爬树。结果,有位先生喝得太多了。当大家一起去搭火车返回时,他竟把方向给弄反了——本来他应该往北去,他却坐上了往南的火车。他的伙伴们想把他弄回去,就打电报给列车管理员说:“请把那个叫约翰逊的小子送到往北的火车上来,他喝醉酒了。”没想到立刻就有了回电:“请说得详细点。这车子里有13个这样的人——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

说完这个故事后,威尔逊幽默地说:“我现在倒确实是知道自己的名字,可是我却不能——像那些先生一样——确定我的目的地在哪儿。”听众们哄堂大笑。紧接着,威尔逊又讲了另外一个令人捧腹的滑稽故事,听众们被他彻底征服,从而调动起了大家欢快的情绪。

威尔逊的讲话之所以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因为他抓住了大家的心理:当说笑话的人拿自己打趣时,他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大笑特笑,听众认为这种笑话是值得一笑的。然而,威尔逊的目的并不仅仅满足于博人一笑。实际上,他是用了一个最有力量的方法——以牺牲自己的“自我”为代价,把别人的“自我”提高起来——来消除一些固有的嫌隙,获取人们对他的支持和帮助。当时,在听了故事而发笑的人中间,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自身所产生的变化吧。但事实就是,他们立刻对威尔逊产生了好感。

这种处世策略对我们大有裨益,但我们常常忽略了它,而许多有能力的人往往利用这种策略而获得显著的结果。

在华盛顿,副总统道斯曾用了很多种策略来吸引群众,获得很高的声望。因为这一点,他使自己担任的原本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工作变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职务。他所用到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在演说时常常说一些做副总统时遇到的好笑的故事”。

菲斯克牧师有一天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布道使听众们前所未有地心悦诚服,他自己都为此感到奇怪。在另一次布道中,他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是因为他开场无意中说了些牧师们的“短处”以及牧师们的“装模作样”使许多人不愿意去教堂之类的话。到后来,每当他说起“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字未必常常真实”、“宗教的口头禅也不过是口头上喊得起劲”、“牧师们并没有得到有益的批评和指正,实在是危险之至”等诸如此类的话时,听众的反应都是出人意料的好。这位聪明的牧师正是用这种有意批评自己的态度抓住了听众。

这种有效的策略,平庸之辈是不敢采用的。他们只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如何地聪明能干,对身边的人则经常地给予嘲笑。可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定眼光高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在于控制别人,扩展自己的影响力。自己的感觉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自己带给他人的感觉如何!优秀人士在谈起所取得的成就时,总是归功于周围的人,自己则谦逊地退避一旁。

自己打趣自己或是自己批评自己,是培养领袖风范最有效的办法,它不仅能获得别人的注意和好感,还可以解除仇敌的怨恨。

后来成为《考利欧周刊》发行人的贝克,在他还是一名商店经理时,曾收到手下一位推销员寄给副经理巴腾的一封信。由于当时巴腾不在,而他们平时又常常互相拆阅各自的商业信件,于是贝克就拆开看了那封信。在这封信里,推销员的意思就是,他认为贝克是个无用的经理,自己对他没有一点好印象,也不值得自己尊敬,希望副经理巴腾能够取代贝克的位置。

由于平时巴腾和那位推销员关系比较亲近,所以这封信虽然言辞激烈,也并不太让人吃惊,真正让人吃惊的是贝克本人对待此信的态度。贝克读了这封挑衅自己的信后,就带着信一直跑到老板纳勃——《考利欧周刊》以及许多其他产业的投资人——那里,说:“你看我是一位多么出色的经理啊!我带出了这么好的一位副手,连我雇用的推销员们都以为他超过我了。”看了这封信的贝克竟然没有一点恼怒,也没有一点嫉妒——只感觉到一种骄傲,为自己的副手是个能干的人才而骄傲。就这样,贝克把一块碎砖变成了花球。

那些久负盛名的成功人士也常常会这样做。对于手下的聪明能干,尤其是某些方面强于自己的人才,他们就用这个办法去拉拢和操纵。至于那些庸人们,他们根本就不会懂得这一道理。他们一定要把自己看得非同小可,希望从头到尾自己就是全部工作的主体,还动不动就对能干的下属心怀嫉妒——实际上也是因为他们自己不被人看重所致。可是,真正的大人物眼光长远,满足一己的虚荣对他们来说远不如结果重要。

当你选择助手和朋友时,要时刻准备着牺牲自己的虚荣心:努力去发掘那些在某一方面可能比你能干的下属——即便他们已经有所觉察甚至因此对你不敬。

说到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从主观方面来说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修养,从客观说来说也是一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因此,很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落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中。

道德高尚的人不会缺少朋友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大意】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相伴。”

一个人有了美德,自己就不会感到孤单,会得到很多朋友。人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真正的有德之人是生活在人群中间,而且他的朋友遍布天下。

孔子说的朋友,是没有血缘纽带的兄弟式的朋友,这种朋友关系是义结关系,亲如手足,成了胜似血缘关系的兄弟。不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曹丕和曹植,而是“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的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关系。

据《说苑·杂言》记载,孔子也曾说过,行为合于仁义礼节,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否则,就是两人对门而坐也不相往来。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列宁说:“无论你是什么肤色,无论你远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不通,但只要凭着《国际歌》——全世界无产者的歌,你就能找到自己的同志和兄弟。”

这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呀!

只要你有美德,四海之内又何愁没有像兄弟一般的好朋友呢?

大家都明白,众多的朋友往往是最有利于我们开创事业的资本。有多少现在功成名就的人物,当初如果不是朋友的鼓励而使得他们牢牢地坚守自己的阵地,恐怕早已在他们事业生涯中的某些危急时刻放弃奋斗、偃旗息鼓了!如果生活中没有友谊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是一片荒芜贫瘠的沙漠!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14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可是,不久之后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杰克·伦敦瞅空子逃了出来,从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两年以后,杰克·伦敦随着姐夫一起来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在淘金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的朋友。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都有,而且大多数都是美国的劳苦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们却仍然充满活力。

杰克·伦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来自芝加哥,他的美德和他的辛酸经历令杰克·伦敦感动,视他为最好的朋友。很多次,杰克·伦敦经常与他在月光下的乱石堆里聊天,听他讲故事,杰克·伦敦常常不禁潸然泪下。这更加坚定了杰克·伦敦心中的一个目标:写作,写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伦敦利用休息的时间看书、学习。4年后,23岁的杰克·伦敦写出了处女作,接着又出版了小说集《狼之子》。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为主题的,因此,赢得了广大中下层人士的喜爱。杰克·伦敦渐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著作的畅销也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而这些荣誉和财富,实际上也凝聚着他的朋友坎里南的心血啊。

然而,随着杰克·伦敦的钱越来越多,他对于钱也越来越看重。他甚至公开声明他只是为了钱才写作。他开始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地挥霍。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地忘记了那些穷朋友们。

有一次,坎里南来芝加哥看望杰克·伦敦,可杰克只是忙于各式各样的聚会、酒宴和修建他的别墅,对坎里南则不理不睬,一个星期中坎里南只见了他两面。

于是坎里南头也不回地走了。同时,杰克·伦敦的淘金朋友们也永远地从他的身边离开了。

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写作的源泉,杰克·伦敦的思维也开始枯竭,他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著作了。于是,1916年11月8日,处于精神和金钱危机中的杰克·伦敦在自己的寓所里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见,失去朋友和友谊,你就会陷于无助的境地而深感恐慌。朋友是你的依靠,友谊是你人生的资本。而要想得到朋友的真心、友谊,必须用自己的美德打动他们。

法国著名诗人薛曼曾经写过一首诗,给予了朋友高度的评价:

“这是我生命中令人喜悦的发现,在旅途的每个转弯处,都有位朋友强壮的手臂,亲切地分担我的重担,助我向前,既然我无黄金作以回赠,便只有以爱做补偿,我惟一的祈求是,当我还活着的时候,上帝让我配得上我的朋友。”

“朋友,他会在你困难时雪中送炭,在你春风得意时锦上添花,朋友是夏天的凉风,是严冬的阳光……”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朋友也是一种财富,而且是最大的财富。他可以助你走上仕途,也可以使你拥有百万家财。虽然真正的友谊是绝对不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但是从最功利的角度来看,他的确可以做到这一点。

朋友对于事业的成功或失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克多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一家食品店,这是一家古老的食品店,很早以前就存在而且已出名了。维克多希望它在自己的手中能够发展得更加壮大。

一天晚上,维克多准备早点儿关上店门,以便第二天和妻子一起去度假。突然,他看到店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双眼深陷,典型的一个流浪汉。

维克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个年轻人说道:“小伙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年轻人略带点腼腆地问道:“这里是维克多食品店吗?”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墨西哥味儿。“是的。”维克多微笑着答道。

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来找工作的,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喏,就是这顶帽子。”

维克多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星字形符号正是他店里的标记。“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餐了。我想……”

年轻人继续说道。

维克多虽然知道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了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不久,维克多便将此事淡忘了。过了十几年,维克多的食品店生意越来越兴旺,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于是他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也是很困难的。为此维克多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从墨西哥寄来的一封陌生人的信,而写信的人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个流浪青年。

此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维克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于维克多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轻人的帮助,维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连锁店,而且发展得异常迅速。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失去了朋友,便会陷入无助的荒漠,得不到帮助,得不到友情,最后便会在孤独中绝望地死去;而珍惜友谊,哪怕只是偶然结识的朋友,也会让你充分享受到人生的温暖,取得事业的成功。

信任是最好的激励

【原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大意】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通达。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实严谨,即使到了偏远落后的地区,也能够通畅。”

孔子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求子张把“忠信笃敬”作为座右铭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走遍天下了。

对于很多事情来说,要想做得圆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前提。不仅是高级领导人,就是作为一个普通干部,一家公司的老板,也同样是如此。当你的部下对你缺乏信任时,你随便分配他干什么,他都有可能认为你对他心存偏见,有意整他。相反,只要他信任你,认为你对他好,则你随便分配他做什么,他都不会心存芥蒂,而会主动积极地去完成它。你对上级也是同样的道理。所谓“交浅不言深”,如果上司不信任你,你最好还是少提意见,少提建议,不然的话,你的一片好心很可能被当作驴肝肺,忠言也会被认为是在反对他,毁谤他。当然,如果上司信任你,对你言听计从,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总而言之,信任的确是前提。一个人对上对下都能取得信任,那他多半会比较顺当,相反,则可能做得很累很苦,甚至处处碰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么一句话:“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所以,长期以来人与人心灵之间总隔着一道栅栏,人们总喜欢戴着面罩生活,能真诚给人以信任、敞开心胸的人委实太少。

有一位颇负盛名的诗人,一次出外旅游,在武夷山偶遇一位妙龄小姐,大概因为武夷秀美的景观与这位小姐的容貌打扮天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或许还因为内心的冲动,他竟然在游客如织的道路上,走向前去当面赞叹她:“你真美啊,小姐!简直就是一位从武夷山神女峰上飘下来的天使!”

同行的朋友们都为诗人的冒昧捏一把汗,这种情况不被对方痛斥一通才怪哩,弄不好还会被当作流氓。

可是眼前这一幕却出人意料,只见那姑娘停住脚步,面带迷人的微笑,对他道一声“谢谢”。姑娘正要转身离去,诗人又上前一步:“小姐,我能知道你的地址与芳名吗?”

在我们看来,诗人简直有点得寸进尺,大概是吃错药了。可那位姑娘还是那么娴静平和,微笑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从提袋里取出一张名片来,“好吧,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

诗人欢天喜地拿着名片回到同伴队伍中来,名片上赫然印着小姐的芳名、地址及电话号码,原来是省城某公司的公关小姐。

那一刻,同行中所有的人都被那位小姐绰约大方的风姿给迷住了。

后来那位诗人谈及此事说,他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他说他很少见过这种女性,第一次和她约会时,见她果然如期而至,他感动得差点落下泪来,那是一种被信任的喜悦。“她各方面的修养很好,喜欢听古典音乐,对新诗也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在一起时很愉快,不过仅此而已。她已经有自己的心上人了!”诗人感叹了一句,不知是自豪还是因为惆怅。

如果这个世界上能够多一些信任,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如禾苗获得雨露和阳光一样,每天都在快乐中成长。

信任别人,让别人经常感受到你的暖意,你的魅力就会随之增强,甚至可以改变别人,重铸一个新人。

一位著名的优秀教师曾教过一位有过“扒窃”前科的学生,她用爱心打动他,让他参加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增强他的自信心,还让他兼任学校保卫委员,甚至还将自己家房门的钥匙交给他保管。后来这位学生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一改旧习,学习与品德都堪称优秀。

这位优秀的教师说:“当你还不了解他,首先你得去信任他!”

信任的境遇,造就值得信任的人,造就有信任能力的人。这种人由自身的辐射,又扩展了更多信任的空间。这实际上是一种良性循环。

同类推荐
  • 荀子大讲堂

    荀子大讲堂

    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有。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本书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对读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研读范本。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提出,则是发展了孔子仁学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人的一生更幸福,让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中国哲学史上和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马雷沙尔无神论著作选择》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对欧洲近代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一定文化程度,希望整束精神的读者。马雷沙尔,法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投入巴贝夫阵营,也是雅各宾派党人,是《平等派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的著作以揭露专制主义,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主,用唯物主义观点反驳上帝和教会。
  •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简单好读,可以一次啃完。不晦涩,不枯燥,激发进一步学习哲学的欲望,让自我的哲学探索变成轻松的阅读消遣。看冯版、胡版《中国哲学史》,罗素、梯利《西方哲学史》前,不可不读的哲学入门书。走进大师们的精神世界,邂逅一场轻松而美妙的思想盛宴。快速读懂哲学3000年发展过程,轻松掌握120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大师的智慧,已经并正在改变无数人的思维方式。罗素、胡适、冯友兰等大师推荐阅读哲学史。
  • 伦理与文明(第1辑)

    伦理与文明(第1辑)

    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为主旨、以面向“中国问题和中国立场”的伦理学研究为旨归、以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各级党校从事伦理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为对象的以书代刊系列出版物。本刊力图体现伦理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成果,并期望将其办成伦理学领域的一个前沿性、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泉水的歌唱(原创经典作品)

    泉水的歌唱(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绯闻老婆玩够没

    绯闻老婆玩够没

    谁说女人一定要围着男人转?为了留住多金俊朗的未婚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女人才是聪明的。在感情的世界里,不爱就可以一走了之吗?不要给对方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吗?最烂的女人渴望被爱,最帅的男人不值得爱。没办法,就是要做绯闻女王。白振生——老爸,55岁,精明,狡猾,封建,溺爱孩子白彦翔——老哥,(同母异父),30岁,令人发狂的洁癖白彦博——老弟(同父异母),24岁,一无是处,纨绔子弟夏濪——女主,24岁,傲慢无礼,目中无人,倔强,叛逆,具有极强的报复心,外表强大渴望爱。冉昊——男主(老公),28岁,上得厅堂入得厨房,其实很腹黑戚蓉薇——情敌加小后妈的角色,28岁,美丽成熟,自私。爱情就像花朵,总会过保鲜期,所以我选择diamond。
  • 全能尸王

    全能尸王

    星空巨兽很牛么,额,这个确实很牛。主神很厉害么?也只是顺手杀了几个而已。魔法师很厉害么?只不过是提款机罢了。巨龙很高傲么?抓来当坐骑。什么深渊恶魔,什么亡灵军团,我有百万鬼兵,可横扫之。什么,想要神器?去去去,你又不是美女,本尸王懒得理你。看尸王将臣如何在异界风生水起,成就创世之路。
  • Villa Rubein and Other Stories

    Villa Rubein and Other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阎王殿下的姻缘劫

    阎王殿下的姻缘劫

    她是地府的女阎王,他是南海的龙三太子,天帝一道圣旨赐婚,这辈子的姻缘便被月老捆绑在了一起,好不容易确定心意,却波折重重,龙族的泉眼失窃,两人放下私情进入魔界追查,却一无所获,最后得知泉眼消息,却与他们的七世情劫有关。
  • 十绝圣域

    十绝圣域

    魏轩从觉醒后发现自己穿越两个世界,叶草斩星辰的主世界,械甲核武灭斗星的次世界,在引导中,两个世界正在缓慢融合,科技械武与修真激战的结合!魏轩作为早已洞悉一切的先行者,在世界的秘密面前将何去何从…….
  • 精灵仙露

    精灵仙露

    未知世界,万物有灵。热血是超级战士的本能,唯有不停战斗,才能找到心之所向。
  • 简方书

    简方书

    世上的每一件事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件事都藏着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