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35600000005

第5章 奶奶的葬礼

那个夏天的下午,我坐在人民广场边上的水泥凳子上看手机,奶奶坐在轮椅上看着不远处的小树林,我们祖孙二人几乎什么话都没说。温暖的风一阵阵吹过,奶奶很安静,我的心里很平静。

1

下午时分,二叔打来了电话,聊了四五分钟。挂掉之后,表姑的电话紧接着打了过来,说的内容和二叔是一样的。

接完这两个电话,我站在客厅中央对孩子的妈说了一句话:“我该回家了。”她望了我一眼。这么多年她知道,她可以把我从各种场合与关系中抢夺回来,并把我变成一个以小家庭为绝对核心的人,但每当我那个总人口达五六十人的大家族对我发出呼唤时,我总会在第一时间奔去,不可阻挡,音信皆无,直到事情结束,才满眼血丝、唇裂面干、疲惫不堪地回来。

傍晚时分,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回家,开始收拾行李。这次回老家的理由是,奶奶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2

已经参加过不止一次葬礼。最早是我父亲的,他去世很早,那时我大约只有五六岁。

在进入四十岁之后,需要奔赴的葬礼突然多了起来,姑父、爷爷、大爷爷、二婶、四叔。重病、衰老、车祸,是他们去世的原因。每一个人去世所带来的信息,都交织成一片精神世界里的悲伤与苍茫,“人生无常”的念头会在内心某个角落里不停地流动。

我对葬礼有不小的抗拒心理,作为一个天生感性的人,却无法做到像别人那样在葬礼上哭泣。我的眼泪可以在与亲人几杯酒喝下之后掉落,却无法在亲人的葬礼上流出。后来我为自己找到了原因,父亲去世时,童年的我不懂发生了什么,因为没有哭泣而遭到了一顿拳打脚踢,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桩恐怖事件。自此我埋下心理阴影,长久的歉疚与疼痛,不断激发出一种心理保护机制,不可以在葬礼上哭泣——在我自己父亲的葬礼上都没有哭起来,别人的葬礼更没法做到。

不哭,不意味着不爱我的亲人。每一位去世的亲人,都与我有着道不尽的亲密联系。在我失去父亲之后,姑父像一个父亲那样疼我,夏天的时候,他常带我去河里游泳;爷爷摆了很多年的书摊,我与姑父一起守在书摊旁阅读,时间漫长又温馨;在二婶眼里,我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侄儿;而四叔,则是确定我人生价值观最重要的一个人。他们走了,但他们的基因,他们的言行方式,都还留在我的躯体与精神里,这是我对远行亲人最好的纪念。

3

奶奶躺在五叔家的客厅里。

在此之前,她住在二叔家中,或是感觉到时日无多,她说出的最多的话是“回家”。五叔家的房子是爷爷奶奶留下的,她说的“回家”,表达的是希望在自己家中去世,这是老人们普遍的意愿。在去世前,用自己的最后一丝力气,作出相对正确的选择,降低子孙后代们发生纷争的概率。

春节的时候回去看她,她脸色红润,饮食正常,还知道向我要红包,再分成许多份,等小孩子们来拜年时分发给他们。春节刚过去一个多月,她的身体状况就急转直下。我隐隐约约知道,因为新一年谁来继续抚养照顾的问题,几个叔叔起了争执,因为说话声音有点大,不小心被她听到……但这事已经无法深究。

奶奶已基本失去意识,但在五婶告诉她我回来了之后,她还是努力地想睁开眼睛。我喊她“奶奶”,说“我回家了”,她想把手从被子里伸出来。我懂,知道她是想让我握着她的手。人在恐惧的时候,需要有一双手可以握。在回家后的第二天,奶奶的面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额头的皱纹舒展开了,整个额头显得柔润而饱满,眼睛也能勉强睁开一会儿了。那一刻她的眼睛,根本没有老人的眼睛的浑浊与黯淡,相反,却有不可思议的亮光,如同一个孩子找到隐藏的礼物的喜悦。可惜这样的时间太短暂,奶奶的眼睛再次闭上后,就不愿意再睁开,能感受她生命气息的,就是她时而清晰可闻时而气若游丝的呼吸。

奶奶临走前的两个夜晚,是我和二叔陪伴度过的。第一个晚上,能听到她偶尔的叹息。叹息声音大一些的时候,二叔会端来一个小钢碗,用小勺湿润她的嘴唇,再喂下几小勺水,喝下水之后,奶奶就能安静下来,如同熟睡一样。我小声问二叔,奶奶会不会觉得疼痛,二叔说不会的,这个时候人的身体会失去感觉,像是飘在半空中。这让人感到一点安慰。

第二个晚上,奶奶的气息更低了,有时候我们用心聆听,十多分钟的时间也听不到她发出任何声音,直到她悠悠地吐出一口气。二叔过来跟我商量,说有人建议到了夜间十二点的时候,把客厅和院子的门都打开一条缝,这样老人才能顺利地离开家上路,紧闭着房门与院门,老人没法走。我不信,但也同意了,没想到,打开门缝后的那个早晨,奶奶真的走了。

奶奶走的最后一刻我不在她身边。我回酒店房间里冲一个澡,冲完澡出来看到有好几个未接来电,拨回妹妹的电话,妹妹的声音已经变了腔:“哥你快回家,奶奶马上就要走了。”虽然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这个消息还是让我懵掉了。

酒店门口打不到车,好在离家不远,我决定跑着回去。路上的汽车很多,还有三轮车,行人也多,车和行人好像故意和我作对,都出现在我面前,阻挡我往前跑,心里焦虑万分。

好不容易跑到大约一半路程的时候,一排结婚的车队停了下来,可以远远地看到新娘的车辆也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地面上长达两三百米的鞭炮开始爆炸,路两端的车辆和行人挤成一堆,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我把羽绒服的帽子戴了起来保护头部,屏住呼吸,困难地穿过人群,穿过浓烟滚滚的鞭炮爆炸现场……

那一刻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假的:奶奶去世的消息是假的,眼前看到的这个结婚车队是假的,鞭炮的爆炸是假的,我的奔跑也是假的。一切的一切,都像是发生在电影里一样,我是在银幕中的画面里,跑着跑着一下子从画面里掉了下来。

临近家的时候,听见一阵悦耳的音乐声,类似于《运动员进行曲》之类。我有些惶惑,难道不应该是哀乐吗?仔细分辨了一下才知道,那是不远处的中学用大喇叭播放给孩子们做操用的音乐。这个世界还是那么热闹,人们都还在照常生活着,可是奶奶却不在了。

到家的时候,家中已经哭成一团。

4

漫长的葬礼过程开始了。

街道办事处专门负责葬礼的团队迅速到位,开始安排葬礼流程。估算了整个葬礼需要的费用支出,奶奶留下的六个儿子开始集资,我代表我去世的父亲,我的四弟代表他去世的父亲,来出这笔费用。葬礼团队拿到钱之后开始去采购烟酒、肉菜,以及其他备用品。

老人去世的第二天是“家宴”,整个大家族的人,在晚饭开始之前,到灵棚里给老人三拜九叩。三拜九叩严格按照传统的礼仪进行:双手高高拱过头顶,垂于腰下,手按膝盖跪下,深深磕头之后再手扶膝盖站起,如此反复。在磕到第五个头的时候,长子或长孙要上前一步,递香、递酒、递纸钱……我完全不会这些动作,只好请二弟代劳。旁边的人议论纷纷,觉得这是老大的事情,不应该请弟弟代办。

迎接络绎不绝送来的纸花圈,给磕头拜祭的亲戚朋友回礼,在纸扎的牌楼中装满“金银财宝”……几天下来,膝盖已有隐隐血迹。

整个葬礼过程,也是一场高浓度的PM 2.5吸入活动。堂屋里不断燃烧的纸钱制造着浓烟,不一会儿就会有人被熏出去,咳嗽,用水冲刷眼睛后才能重新进来。其中还有一个仪式叫“摔孝盆”,所有的亲人们被拉到路边,整齐地排好队,几天纸钱燃烧后剩下的烟灰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浓浓的烟灰如同一股黑雾一样迎面袭来。

奶奶的葬礼,赶上了新一轮的移风易俗。基层行政机构在对葬礼文化的干预上,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不许有葬礼乐队的表演行为,甚至连乐队干脆都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只能播放哀乐的专用音箱。据说葬礼乐队的人在失业之后,都选择了去“快手”发展。送花圈,纸的可以,用鲜花做的花圈禁止收取。酒席严禁大操大办,规定每桌饭菜不准超过一百元。除了直系亲属,结拜的兄弟姐妹,不许佩戴孝帽、孝布……如果违反这些规定,主家就会受到罚款处罚。

这是好事。

5

奶奶的葬礼,是整个家族漫长的乡村生活最为顽强的一种延续。整个家族从乡下迁往县城三四十年,有些生活方式已经慢慢地有了城市化的痕迹,但在经历葬礼的时候,包括我们的家族,以及县城里的其他家庭,都还在延续着过往几百年延续下来的葬礼礼仪。

我早已决定,如果有一天,到了我需要写遗嘱的时候,会特别写到,我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葬礼,不需要告别,不需要哭泣,我只希望最亲近的一些人能在一起,吃顿饭,随便聊聊,希望他们说到我的时候能微笑。这个过程,不需要太多时间,一顿饭的时间就好,然后大家都各自去过好自己的生活。

6

我在奶奶的火化单上签了字,写下她的名字——李树英,这个名字和我在同一个户口簿上。她走了之后,整个户口簿就剩下我一个人的名字。

火化场里,几辆殡仪车停放在那里。逝者各自的亲属们站在院子里,要么低声说话聊天,要么沉默地抽烟。

每隔一会儿,火化场那个高耸的烟囱就会冒出一股浓烟,这标志着一个人的遗体变成了一捧骨灰。每个人不论出身,都在这里与这个世界告别。

有人把奶奶的骨灰盒交到了我手里。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骨灰盒的造型:长方形的房屋造型,有着阁楼式的挑角。骨灰盒用一块红布包裹着。

回家的路上,坐在殡仪车里,骨灰盒在我的怀里。和我想象的不一样,骨灰盒传递出的温度不是温热的,而是凉凉的。尤其意外的是,我感受到的并不是死亡的气息,而是近似于重生的喜悦。

我曾经把奶奶抱上汽车的座位,抱上轮椅,但这一次是抱着她的骨灰。她患病的身体曾让我感到沉重,此刻却轻盈得像个婴儿。骨灰盒的触感,也变得近似于丝绸。我尽力地拉长这个瞬间,仿佛这样还可以与奶奶再相处一段时间。

我脑海里始终浮现着一个画面:某年夏天,我暑假回家看望奶奶,用轮椅推着她去县城中心的人民广场散心。瘫痪在床后,她很少有机会出门,每次被人推出来,都像孩子一样好奇地四处打量,贪婪地观察着一切,好像要把所有刻进脑海里。

那个夏天的下午,我坐在人民广场边上的水泥凳子上看手机,奶奶坐在轮椅上看着不远处的小树林,我们祖孙二人几乎什么话都没说。温暖的风一阵阵吹过,奶奶很安静,我的心里很平静。

7

直到对丧事礼金顺利分配完毕,葬礼才算真正结束。奶奶一生抚养过众多孩子,也照顾了无数孙子、孙女,没有任何现金之类的财产留下。

只有一座房子,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在以后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关于它的所有权和分配权问题,都会引来麻烦。尽管每个叔叔在县城里都盖有两层的自有平房,或者拆迁分到了楼房。

但时间紧张,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讨论这个复杂的问题。

我来负责主持葬礼的这个环节。一次次阻止有些人发怒,一次次安慰有些人的满怀委屈,用尽可能快的速度达成统一意见,对不满者给出补偿建议……家族生活曾是我逃离家乡的一个理由,但那会儿深刻地觉得,自己又生生地被拉了回来。

曾经发誓,在奶奶去世之后与整个家族要保持更远的距离,但事实证明这是徒劳的想法。重新介入到整个家族的活动中来,几乎是我不可违抗的命运。

在整个家族谱系里,我是一个走得最远的逃离者,一个性格柔弱的长孙,一个永远的和事佬,一个心里有恨表面上却什么也不说的人。但在奶奶去世之后,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份有了微妙的变化,再看去叔叔、婶子们的言行时,觉得他们也没那么生气,甚至认为五六十岁的他们,已经像孩子一样……

他们只是走不出曾经的贫穷记忆,无法控制生活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因为缺乏长久的、温暖的爱和关心,才会任由自己的情绪外露。

离开故乡,回到寄居地,短暂休息之后去接放了晚自习的儿子下课,在车里告诉他:“我奶奶——就是你的太奶奶去世了。今年春节回家,你再也看不到她了。”

他沉默良久,说了三个字:“我知道。”

父子一路无言。

同类推荐
  • 西堡子

    西堡子

    范亚利著的《西堡子》将以朴实的文字、清新的文风,带领您了解一座城堡、两个家族、三代人之间的恩怨情仇,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陕西关中文化的博大精深,分享西堡子人半个多世纪纷纷扰扰的人生际遇。
  •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叔本华讲述辩论艺术的传世原著,简体中文版全球首次出版。叔本华认为,无论主张是对还是错,所谓辩论,就是在彼此思考的激战中,大力维护自己的主张。因之,必须让争论成为一种艺术。诚如击剑者在决斗时关心的并非谁是谁非,而是如何出招与接招,辩证法也一样,它是一种思想的剑术,在针锋相对之际磨亮智慧,让论点听来言之有理,早一步看穿对手策略,识破并化解言语的诡诈。为此,叔本华以西方先哲的辩证与逻辑为出发点,归纳出38种辩论招式,涵盖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等学科领域,以绝妙的方式引领读者理解辩论的艺术。全书妙语如珠、睿见迭出,读来饶富兴味。本书位列德国、法国排行榜哲学长销书,高中指定阅读参考书。从每一种辩论技巧的解析,到具体的应用分析,全书结构清晰、篇幅精当、睿见迭出。无论你想学习逻辑严密的滔滔辩才,抑或想在思想的砥砺中找寻真理,本书都极为适用。
  • 朱生豪书信全编

    朱生豪书信全编

    朱生豪的情书,无不展示了他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这或许是他的同学、友人都不曾认识到的,因他在旁人面前不爱开口,所有的幽默、聪敏与遐思,只能在其给妻子的情书中看到,这些情书封封感人肺腑,句句动人心魄,字字刻骨铭心。
  • 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

    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

    本书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运用“互文性”理论研究陶诗的学术专著。这种理论的核心在于:任何一种文学文本都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是在吸纳前人以及同时代人所创造文学文本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任何文本都隐含着其他文本。本书在纵、横两个方向上深入阐发了这组诗的文本生成机制,彻底驱散了古往今来笼罩在这组诗上的迷雾。本书对《止酒》诗的阐发,也昭示了《止酒》诗在艺术形式上的艺术渊源和深远影响,表明了“《止酒》体”与中国古代文人“止酒情结”的生成关系。通过对这些陶诗经典的深入研究,本书弥补了西方“互文性”理论重内容轻形式的缺陷,表明了艺术形式的“互文性”对于文学建构的重要意义。书后的三种附录是作者研究陶诗“互文性”的副产品,为本书的理论阐释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学文本证据。
  • 我心中的北大精神

    我心中的北大精神

    《我心中的北大精神》收集的征文以北大学生的作品为主体,这些文章全部出自北大青年自己的笔下,体现了北大青年自己的心声。他们从不同的年代和视角,用不同的笔法勾勒和演绎出了每个北大青年内心中的北大精神。《我心中的北大精神》在组稿过程中,立足普通学生的视角,旨在透过同学们各具特色的语言,对新一代北大青年内心的北大精神有一个全景式的客观陈述。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共同构成对北大精神的真实解读。
热门推荐
  • 佛说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

    佛说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们一起走过时光

    我们一起走过时光

    水千潋,水家嫡长女,奇迹大陆千年难得一遇的御音御灵双修超级天才,却在拿到影后奖杯的没多久,便被各大家族联手抹杀。再次睁开眼时,却成为了Z国的一名小婴儿,自此,女扮男装成了她的家常便饭,灵气稀薄?科技落后?这都不是问题,空间在手天下我有,但是……这个系统是咋回事,重生附带的赠品吗?全能系统:我会把你打造成一个非常全能的全能高手,只要是这世界上有的,我都可以培养你到顶尖水平!水千澈:那我可不可以申请不要进入娱乐圈,不要去各种位面完任务!(双眼亮晶晶。)系统:不可以,信仰值是我的依据,信仰值越多我越有能力升级,等我升级到一定程度,你回到奇迹大陆的路线就有着落了。于是,看在好处的份上,水千澈开始了旅途。但是谁来告诉她这个一直叫他未婚妻的男人是谁?某初:天道定下的天定姻缘,你想赖账?
  • 早安,君夫人

    早安,君夫人

    从此之后,她怼天怼地怼渣渣!他负责收拾残局,出马打脸啪啪啪!
  • 云上童年

    云上童年

    童年总是最美好的时光,而我的童年也不例外。童年时的那些人、那个地方、那些事总是难以忘怀。本书记录了我童年的十分珍贵的回忆。
  • 男主你别动

    男主你别动

    【1v1】【简介无能】【偏甜】 君昭表示自己还是个16岁的宝宝。可就在她终于离家出走成功却死了??!然后就有系统告诉她只是逗她玩,但也需要做完任务才能放她走。好吧,但是这位男主我还未成年呢!你矜持点!欢迎小可爱入坑。首次写书,还请多多指教。
  •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为孔子后人子思所作,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爱你是尘封的光芒

    爱你是尘封的光芒

    一个原本就是天之娇女的曲攸梦,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高考之后,似乎一切都应该是一帆风顺;可是,她偏偏喜欢上了厉云飞,从此迎来了不曾想过的生活。“如果梦飞,暗香自来。”——曲攸梦
  • 黑化系统在线作妖

    黑化系统在线作妖

    寒在冰棺内苏醒,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看到了一个古怪的瓶子。许愿瓶【神秘】:嗨,睡棺材的小姐姐,你想复活吗?寒【面无表情】:我本来就没死。许愿瓶【循循善诱】:我可以实现任何愿望哦~寒【事不关己】:跟我有什么关系?下一秒……她出现在漫天死气的末世……寒:……许愿瓶【欢快】:来自善良的小天使的愿望:希望XXX不得好死……咦,这位小天使的愿望好有黑化潜质啊,小姐姐,让我们成为灯神来帮她实现吧。【握爪】寒【疑惑】:许愿瓶里面有灯神吗?我读的书少,你别骗我。自从醒来之后,莫名其妙的,寒就要跟着这个客串灯神角色的戏精许愿瓶开始穿梭各个世界,实现万千世界许愿者的古怪愿望,帮助她们逆袭……
  • 快穿之你若成劫

    快穿之你若成劫

    花蕊不知,这世上既然有自己这种冷血无心之人,又为何遇到一个满心只愿得她回应之人,活到三十五岁也仍然冷心冷肺,不但自己无趣,也让痴等之人枯守无望。名利事业金钱她似乎什么都有了,却还是无趣的在被人背叛的时候放手让自己死亡。反正这样无聊的人生,她也没有什么好期待吧。她暗想,却不想,睁眼之际,落入另一场华丽的饕餮盛宴……时空轮转,寻一抹情丝,她,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