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22300000002

第2章 序章 MUJI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受追捧?

无印良品不以“海外迅速扩张”为目标

从无印良品进军海外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四年。在此期间,无印良品的业务发展到了二十五个国家及地区,设立了三百零一间店铺。

海外的MUJI经常被拿来跟优衣库一起报道。截至二〇一五年八月底,优衣库已经在十五个国家开设了七百九十八间店铺。自二〇〇一年才开始进军海外,优衣库仅用十四年时间就发展出了MUJI两倍以上的店铺。

仅看数字进行比较,或许有人会认为“MUJI在海外的发展没有优衣库好吧”,但我们却觉得“这样就好”。这种速度甚至可以说充满了无印良品的风格。

MUJI的开店速度绝对说不上快。因为我们会确保每家店铺收回了投资成本并实现盈利后,再设立新的店铺。我们就是靠着这种办法,坚定而脚踏实地地增加着店铺数量。同时,这也是为了减少经营赤字,防止最终不得不从海外撤回的“失败模式”。

另一方面,百元店大创自二〇〇〇年开始进军海外,目前已经在二十六个国家开设了一千四百间店铺(二〇一五年三月统计)。

大创在海外也很少有直营店铺,而是采取加盟方式(加盟者成为店铺所有人,向加盟总部支付加盟费,总部将旗下开发的商品和服务、方法等提供给加盟者)增加店铺。他们和当地企业缔结加盟合约,由那个企业从日本采购商品进行销售。

虽说是“百元店”,但在海外由于地域不同价格也会不一样,据说在美国是一美元,加拿大是两加元,而在中东地区则约等于二百日元。美国还有另外两家企业正在发展一元店业务,这让大创目前陷入了苦战,不过因为日本百元店的商品质量优良,在那边的评价似乎很不错。二〇一二年他们进入中国内地,目前已经开设了三十四间店铺。据说因为中国顾客对日本产品的品质特别信赖,店铺门口甚至会排起长龙。

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开店节奏,应该还是归功于加盟方式吧。

同样,经营便利店的7-11和罗森在海外好像基本上也都采取了加盟方式,将运营交付给每个国家的加盟商。7-11目前在海外已经拥有超过三万八千间店铺,“全家”拥有超过五千间店铺,罗森也已经开设了超过五百五十间店铺,其店铺数量和规模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

可是与此同时,“全家”于二〇一四年取消了与韩国当地加盟商的合作关系,从韩国市场全面撤退。当时其在韩国店铺数量已经高达七千九百二十五间,是海外最为庞大的店铺网络。根据报道,由于撤出的两年前,当地法人将店名改为“CU”,开始了自主经营,使得两者之间龃龉渐深;而韩国的规制强化使得二十四小时经营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成了取消合作的原因之一。

果然,将运营完全交付给当地加盟商的方式难免会出现疏漏,且难以建立企业独特的风格和运营方法。进军北京的7-11在二〇一四年爆出了两亿日元的赤字,看来就算是大型便利店连锁企业也还在苦战之中啊。

MUJI之所以不以快速扩张为目标,是因为我们的目的并非独占市场。

无印良品本来就不是追求“一人独胜”的企业。就算店铺数量少,但唯有无印良品在各地都拥有死忠粉丝。不像经营服装的优衣库,会与H&M和GAP等店铺形成竞争关系,光顾那种店铺的人们应该也不会产生“我只愿意在这间店买东西”的想法吧。

至于MUJI,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能获得“买了MUJI的文具之后,再也不想去别的店买了”“这么方便的收纳小物,在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这样的评价。只要能获得那种“只愿意在这里买东西”的粉丝,店铺就能在那个国家得到长久的喜爱。

而MUJI在海外还有一个卖点,那就是“日本色彩”浓重。

优衣库和H&M、GAP等品牌是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能穿着的时尚服装,自然拥有走到任何地方都能被接受的长处,但相对而言就缺乏了那些品牌原生国家的特征。又如宜家,其店铺内销售的商品也并没有非常强烈的北欧风情。

可是MUJI却在世界打响了只诞生在日本、来自日本的制造商这个名号。

那是因为,以禅和茶道等为代表的日本美学意识和高度精神性,在MUJI的商品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

要开发出能在海外得到普遍接受的商品,关键在于如何打造出品牌的个性。或许是通过融合无印良品特色和日本特色,我们成功地在顾客心中留下了“日本品牌MUJI”的印象。

虽然MUJI的海外事业目前总算是走上了正轨,可是在开始进军海外之后的这二十四年间,还是有十一年经历了连续的失败。详细情况我会在第一章进行说明,总之,当时的MUJI不慎陷入了“失败的模式”。尽管如此,那十一年却绝对没有被浪费。因为我认为,唯有将失败模式积攒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找到制胜模式。正因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方法。

世界上并不存在从一开始就能成功的海外事业教科书,我们只能一边失败一边学习。

现在,MUJI在美国、法国、中国、韩国等国陆续开设了旗舰店(开设在大都市一等地段,代表了企业和品牌的大型路面店铺)。这意味着我们总算拥有了能够在海外做到那一步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海外战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海外店铺数量应该会超过国内店铺数量吧。到那个时候,无印良品就会变成“世界的日本MUJI”了。

为何法国“有许多与MUJI思想产生共鸣的人”?

MUJI在法国开设第一间店铺,已经是十七年前的事了。

在法国,由于我们开店过于急躁,在某个时期甚至出现了八间店铺中有四间被关闭的情况。至于现在,全部十二间店铺都在顺利运营着。

全世界最理解无印良品的哲学理念、最能与之共鸣的国家,说不定就是法国。还有顾客说:“每次进入店铺都能感受到ZEN(禅)的思想。”通过简约而不浪费的商品设计和店内展示,他们一定是感受到了无印良品自创始以来便一直非常重视的品牌哲学吧。

因为那里的顾客连我们的品牌哲学都能够深入理解,法国成了世界第一个进行“FOUND MUJI”的国家。

所谓FOUND MUJI,是从全世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里,发现“良品”,再遵循其生活和文化、习惯的变化进行些许改良,加入“无印良品特色”,配以合适的价格进行商品化的活动。日本在东京、青山开设了相关店铺,其他店铺也有部分FOUND MUJI的商品销售。青山店铺里搜罗了包含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自古传承的道具、布料和衣物等商品进行销售,在无印良品中也属于独树一帜的店铺。

在法国也存在着“细心而专注地使用喜欢的物品,让它长久陪伴自己”的传统理念,我们认为,那与FOUND MUJI所追求的观念非常吻合。

于是,二〇一四年九月,我们在巴黎一区开设了欧洲旗舰店MUJI Forum des Halles Place Carrée,并在店铺一角设置了FOUND MUJI展柜。当时,我们与当地的杂货店“merci”合作寻找了许多法国人知道却不熟悉的传统厨房器具,比如具备调节颗粒大小功能的椒盐瓶、两百八十年前就已出现的传统陶盆、用砂岩制作的葡萄酒醋壶等等,都是一些简约而实用的小物,把那个角落装点成了充满法国特色的FOUND MUJI。

以前有人给我介绍过一篇报道,说“巴黎和伦敦的人们对MUJI的印象都是‘传统’”(《COURRiER Japon》二〇一三年三月刊)。曾经随处可见的正统良品,在欧洲也已经被忘却了。特别是欧洲的都市,是时尚最前沿的阵地,想必人们都在追求着更新颖更独特的事物吧。

而在二〇〇八年的雷曼事件后,那种潮流似乎开始倾向于回归原点。剔除冗余,将基本的使用功能优异的东西认作“好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了。而日本的禅和茶道精神,可能与这种理念形成了呼应。

在开设法国旗舰店时,我们采取了以前从未尝试过的策略。

我们让三位法国艺术家构思了开张宣传用的海报。然后,再委托印制了毕加索和马蒂斯作品的巴黎老牌版画印刷工作室idem,用和纸进行印刷。这些美丽的海报很快就成了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因为在日本也做过展示,想必有的读者看到过吧。

应邀参加这个项目的菲利普·威斯贝克(Philippe Weisbecker)、保罗·考克斯(Paul Cox)、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Jean-Michel Alberola)三人都是对MUJI钟爱不已的粉丝,他们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委托。

法国与日本有点不同,那些对时尚和室内装饰更加敏感的人会更深入地接受MUJI。例如Marie Claire Maison、Glamour等杂志都介绍过MUJI,其中Marie Claire Maison就是一本家装杂志。另外还有一本名叫Intramuros的,介绍建筑和家装最新消息的杂志,也给MUJI做过特辑。这说明,MUJI在法国已经超越了生活杂货,其设计性本身受到了极大关注。

然后,读过那些杂志的人又能继续向外传播MUJI的好处,因此才让法国的MUJI被定位在了具有考究艺术性的店铺这一属性上。

欧洲的“制胜模式”很难找到

在欧洲,我们还在英国、意大利、德国、瑞典、西班牙等十一个国家开设了店铺。每个国家对MUJI的“理解方式”都有点不一样。

比如在意大利,甚平衫和足袋袜、筷子、便当盒等洋溢着“日本”感觉的商品很有人气,让人觉得顾客对MUJI的产品普遍很有共鸣。

意大利是“慢餐运动”的发祥地。所谓慢餐是与快餐相对的概念,关键在于使用传统食材和传统烹饪方法,守护本国的传统料理。这个想法与无印良品“避免像快餐一样的商品”这一理念是共通的。或许因此,意大利的人才会对MUJI的商品产生共鸣吧。

在德国,二〇〇五年,MUJI的电话机、碎纸机和DVD录影机等五种商品获得了专门为优秀设计而颁发的“iF DESIGN AWARD”金奖。这是世界上最权威的设计奖项之一,不仅是德国国内,世界各地都会有许多参选者。而二〇〇五年以后,MUJI的产品又多次获得了金奖。

尽管MUJI在欧洲的评价很高,但是所有开设的店铺都没有像预想般开始盈利,这才是最大的难题。因为欧洲每个国家的“个性”都不一样,导致“制胜模式”也很难确立。

即使在能够深度理解无印良品哲学的法国,巴黎分店虽然运转良好,但开设在其第三大都市里昂的店铺却状况不佳。这让我们渐渐明白,每个国家的第一第二大城市或许会有MUJI的顾客,可是到了一些地方城市,那样的顾客就不太多了。

在进入一个国家五六年后,我们就能慢慢抓住那个国家的偏好,可是在从来没有开过店的地方开拓,却经常会陷入产品完全卖不出去的惨境中。

德国的第三号店铺柏林分店渐入佳境,汉堡、法兰克福等地的分店也进展顺利,可是在汉诺威这个位于德国中央偏北地区的大都市,我们的店铺却陷入了苦战当中。当时在汉诺威行人众多的街头进行“你知道MUJI吗”的调查时,有很多人回答说“知道”,因此开店时我们感觉到了切实的把握,但结果竟是营业额不尽如人意。

在亚洲国家,只要按照交通量、平均收入和人均GDP等指标来把握市场开设店铺,通常都能在某种程度上进展顺利,可是这在欧洲却行不通。尽管在处于经济成长途中、收入不断增加的地区发展不错,但在经济成长停止、高龄人口众多、失业率偏高的欧洲,MUJI的成长则十分缓慢。另外,居民心中的“价值观”会随着地域改变而出现差异,这也会对店铺的成功与否产生影响。

我认为,要在欧洲地方城市找到制胜模式,还需要花上一点时间。

中国乌鲁木齐市“最想要的店铺”第一名

中国乌鲁木齐市的开发商向我们发出“希望能把MUJI开在这里”的邀请时,我和当时的海外事业部部长松崎晓都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啊?在那里开MUJI?”

尽管心里想着“在那里开店确实是有点困难吧”,松崎还是去造访了开发商。结果从对方那里得知,乌鲁木齐某座高端商城改造时,曾经在当地进行了“你最想要什么店铺”的调查,最后第一名便是MUJI。在中国西部的一座城市里,MUJI被选上了。我打从心底里感到惊讶,原来MUJI的知名范围已经如此广了吗?或许是通过SNS等渠道传播开来的吧。

在中国,我们很早就进入了香港开店。品牌渗透度之深,甚至让MUJI成了香港大学生就业人气排行第七位的企业。这种热议程度,或许也极大地提升了MUJI在中国内地的知名度。

我们几乎从来没在中国做过任何开店的打探,一般都会等对方主动发出邀请(因为我们申请开店和对方邀请,两者的条件会截然不同。接到邀请后再展开行动能够在很多方面获得主动性,因此我们采取了坐等邀请的策略)。尽管如此,来邀请我们开店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决定进入中国时,也有人提出“那个钟爱华丽事物的国家会不会喜欢MUJI啊”这样的意见,但最终证实那只是杞人忧天。在中国,购买MUJI的也不是富裕阶层,而是中产阶层的顾客。MUJI早已是人们心中“想买来看看”的品牌。目前,中国中产阶层人群的工资逐年上涨,而MUJI的粉丝也与之呈正比增长。

最近,中国的人们对无印良品哲学的理解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中国服装网”这个中国时装网站上,曾经大篇幅介绍过MUJI。上面说MUJI受到了“禅”思想的影响,还评论道:“中国禅宗经历两千余年,从日本回到中国,再次征服了中国民众。”这确实是非常中国式的报道。而且,网站上还介绍了无印良品的顾问原研哉先生所说的“无印良品产品的美学意识中,蕴含着‘空’的思想”这句话,让人感觉在中国,我们的商品也不再仅是以形式简约知名,顾客们开始体会到其中的哲学理念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或许也即将迎来从大量消费的社会转变的时期了。若真如此,也就无怪有越来越多人会被日本的禅和茶道精神所吸引。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成都的MUJI世界旗舰店——成都远洋太古里店开张了。这家店坐落在总面积九百五十坪(注:面积单位,1坪约等于3.3平方米。(译注))的土地上,不仅在中国,在所有海外店铺中都是规模最大的店铺,同时还设置了中国内地第一家Café&Meal MUJI和ID E卖场。

因为欧洲市场已经成熟,属于“成长渐渐下滑的市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却是“不断上升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其中还蕴涵着无数的机会。我们在中国开设店铺的速度也是整个海外市场中最快的,二〇一四年度达到三十间店铺,甚至已经超过了同年日本国内的开店数。

只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还是受了不少苦,详情会在第一章进行介绍。总之,受苦的原因就在于“有许多日本人觉得不合常理的事情,在中国人看来却是常识”。尽管如此,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根本不存在“不进入”这个选项。同时,中国也是与欧洲各国相比,更容易使我们找到制胜模式的国家,因此我想让各位读者以我们的失败为参考,毫不畏惧地挑战这个市场。

为什么文具品类在澳大利亚大受欢迎?

或许读者们会感到很意外,MUJI是最近才开始进入澳大利亚的。二〇一三年,我们在墨尔本开了第一家店。

澳大利亚对有机产品非常重视,甚至被称为有机产品发达国家。MUJI的有机棉等商品也获得了“善待环境的想法很好”这样的评价。而大多数顾客因为再生PP(聚丙烯)材料的塑料袋是石油制品而要求使用纸袋的现象,恐怕也只有在澳大利亚才能看到吧。

在澳大利亚人气爆棚的商品是USB风扇和男用内裤。刚开店的那段时间,这两样东西只要一上架就会被一扫而空。

在澳大利亚也有青睐日本产品的倾向。买车就选丰田、买家电就选索尼这样的想法深入人心,实际上只需说明产自日本就能占据很大的市场优势了。

澳大利亚的日用品向来都被认为品质欠佳,特别是文具。圆珠笔很快就写不出字来了,笔记本的纸又薄又容易让墨水晕开,长期使用这样文具的人们一旦接触到日本产的文具,自然会大呼“好用得不想离手”了。据说,如果带日本文具给澳大利亚人当礼物,他们会高兴得不得了。

而且,由于澳大利亚物价高昂,据说销售低价质优商品的大创在那里非常受欢迎。这样想来,澳大利亚对日本企业来说,不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吗?

MUJI在澳大利亚获得的关注度非常高,连世界著名的时尚杂志《时尚》(VOGUE)旗下的家装杂志《时尚生活》(VOGUE LIVING)澳大利亚版都用大篇幅报道了MUJI。

标题使用了“MUJI,the cult homewares”这样的表述。所谓“cult”,指的应该是“拥有狂热死忠粉丝”的意思吧。这让我们感觉到,MUJI的传闻也漂洋过海到了澳大利亚。

这篇报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地员工用“素之美”来介绍无印良品的概念。因为素之美被直接说成了“su no bi(注:“素之美”的日语发音。)”,这个词说不定能像“Wabi-sabi(注:日本茶道精神的“詫び?寂び”(侘寂)。)”一样在海外广为流传。

或许人们对澳大利亚都抱有“位于南半球,快活而浮华的国家”这样的印象吧。实际上,那里的人们都过着质朴的生活,很少在外用餐,不会将金钱花费在无用之事上。据说,无论是家具、家电还是服装,他们都倾向于长久使用,不轻易购置新品来替换。用电和用水也非常节约,搞不好是比日本人还厉害的“节约家”。

或许,正因为是那样的国度,才通过MUJI对简约而质朴的日本生活方式产生了共鸣吧。

利用MoMA实现理想开端的美国

二〇〇一年,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向我们发出“希望在博物馆商店里销售MUJI商品”的邀请,当时公司内所有人都吃了一惊:“那个MoMA吗?!”

MoMA是在日本也经常举办展览的世界著名博物馆。那里的博物馆商店中,搜罗了策展人通过自己的审美精心挑选出的艺术商品。顺带一提,发现群马县桐生市的松井编织技研制作的色彩鲜艳的竖条纹围巾,并使之成为博物馆商店销量第一的热门商品的,也是那些策展人。这或许说明,日本的产品中存在许多能让世界最前沿的艺术家青睐的高品质商品吧。

MUJI被选中的理由是“考究的设计和对环境友好的商品”。从二〇〇二年二月起,我们在那里销售了大约六十种商品,都得到了一定的好评,于是两年后,我们在博物馆商店一角开设了MUJI店铺,并在里面销售大约两百种商品。

这对我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美国市场开端。尽管当时还没在美国开设店铺,我们却在世界各地人们都会造访的博物馆商店里取得了实绩。走进博物馆商店的主要都是对美术有一定兴趣的人,如果MUJI的好评在拥有优秀审美感官的人群中扩散开来,我们在美国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提高。终于,二〇〇七年,美国一号店开张了。

或许在MoMA的成功仍留有一定影响,直到最近还存在着将“MUJI”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的动向。二〇一四年圣莫尼卡分店开张时,由蜂鸟美术馆展览部长布鲁克·霍奇(Brooke Hodge)女士担任主持,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系教授阿部仁史先生和当时的良品计划社长金井政明在美术馆进行了一次对谈。

霍奇女士是当代艺术的行家,自从在伦敦发现了MUJI的商品后,就成了我们的粉丝,而且还在MUJI好莱坞店开张时为《纽约时报》撰写了一份稿件。得到富有艺术造诣的人给予的高度评价,仅此一举就能让品牌地位得到确立。即使不是奢侈品牌,只要拥有切实的概念,以及从那个概念中孕育出来的商品,就算是在海外也能打动人心。我认为,这是在海外取胜的一个要因。

话说回来,尽管日本常常把“欧美”放在一起谈论,但美国与欧洲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前面已经提到过,在法国无须任何说明,就能得到人们“MUJI是禅”的评价;但美国却拥有更为直截了当的、以价格和品质决胜负的特点。在美国,现在应该是“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这个因素使我们得到了顾客的信赖,但若对商品的背景故事进行说明,顾客们也能够理解。因此我考虑,不如多花些时间,让MUJI的哲学理念也渗透进去。

此外,还有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是MUJI在美国因“商业”而受到了瞩目。我们曾被《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这份杂志提到过。二〇一四年,商业杂志《福布斯》(Forbes)也刊登了MUJI的介绍文章。

在那篇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MUJI的商品并没有注明设计师姓名。作为公司的一位员工,他们的设计师领的是月薪,据说还没有特殊奖励。这种匿名性可谓是MUJI的特征。此外,在不进行过多宣传这方面,更有人认为‘MUJI的低调便是卖点,或许国外有些人认为那是一种酷,但我们自己并不会这样说’。”同时,《福布斯》还尖锐地指出:“正是MUJI的非品牌性铸就了他们的品牌地位,这不就与名称本身产生矛盾了吗?”

面对凡事讲究逻辑的美国人,“为抗拒大量消费的社会”而诞生的“无印”这种理念实在是很难传达。可是,美国或许也已经迎来了需要从大量消费的社会蜕变的时期。

在美国,现在越来越多人对禅着了迷。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凭借禅的理念进行产品开发,这已经是很有名的故事了,此外,好像有越来越多的IT企业也开始实施以禅为核心的项目了。

富足而方便的生活一旦过剩,人们或许就会开始向往简朴而剔除了冗余的禅意生活。在这样的大潮流中,不远的将来,日本人的精神性或许会得到新的认同。

加拿大一号店开张时“热泪盈眶”的原因

那是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加拿大一号店开店时的事情。金井和当时的海外事业部长松崎晓去了当地,据说开张当天早晨,当他们正优哉游哉地吃着早餐时,MUJI加拿大的员工突然打来了电话,语气中难掩兴奋:“有很多客人在门口排队,能不能提前开店呢?”

原本预定的是十点开张,但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龙。加拿大是个寒冷的国度,那天的气温是零下一度。就在那样的严寒中,店外却聚集了大约三百位顾客。或许是因为我们在宣传中提到开张当天头一千位顾客可获得托特包作为礼物吧,排在最前面的人好像早上七点半就到那里了。那真是出乎意料的强烈反响。

金井和松崎急忙赶到那里,彼时客人已经增加到了六百位左右。店门前排起了一条长龙。看到那样的光景,两个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日本,恐怕有超过九成的人都知道无印良品吧。因为已经扎根到了这种程度,就算在以前从未开设过店铺的日本地区新开店铺,也不会有人在门口排队。就算排起来,充其量也就五十个人左右。而在那种异域国度,并且还是首次登陆的情况下,却有那么多顾客在等待我们。MUJI在国外竟成了期待值如此之高的企业,这让我不禁感慨万千。

当天从开店到打烊,顾客的人流从未中断过,据说还惊动了当地电视台,扛着器械跑来看看“发生什么事了”。一经电视报道,更帮助了我们宣传,第二天又有更多顾客来光顾了。

那天的情况连加拿大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多伦多星报》(Toronto Star)都进行了报道,上面还形容MUJI“如同苹果新产品发售般受到狂热的欢迎”。

《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则策划了一个“设计师们为何喜爱MUJI”的特辑,搜集了加拿大建筑师和设计师等MUJI粉丝的声音。此外,加拿大当地的广告制作集团Creators' Lounge官网上也大张旗鼓刊载了当时MUJI加拿大分社长角田徹的采访。MUJI在加拿大的确受到了狂热的欢迎。

当我们还在美国发展业务时,加拿大的顾客就一直在抱怨“为什么不到加拿大来”。在加拿大既有茶道教室,又有能剧活动,许多人都对日本传统文化深感兴趣,或许他们是受到了日本人纤细的美学意识的感染。

我们打算在二〇一五年内,于多伦多市内开设二号店铺,想必今后还会陆续增设店铺吧。

MUJI在世界各地获得了狂热的粉丝,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二〇一五年度的海外营业额预计能够首次突破一千亿日元大关。可是,尽管在中国的经营进展顺利,在欧洲各国开店、销售、库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难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MUJI的海外战略始终不会固定下来,今后也将继续一边试错一边不断向前摸索。

本书主要介绍MUJI在海外是如何构筑起“不败方法”的。在到达那个高度前,我们当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首先,我想从那些失败开始谈起。

同类推荐
  • 微商那些事儿

    微商那些事儿

    本书稿把作者自己从事微商遇到的问题一一呈现,再结合案例剖析,让读者在阅读本书后再从事微商时可少走弯路。在互联网时代,微商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下,出现了火热的局面。越来越多的草根加入了微商的大军中,实现了最初的理想。可是,在微商的发展历程中,越来越多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如:频繁刷屏、过度营销、产品品类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果无法真正把握微商创业的技巧和方法,很难从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对于一些微商小白来说,如果不准任何准备,直接跳进微商的海洋中,最终只会被其淹没。
  • 销售心理学

    销售心理学

    《销售心理学》是一门人际交往的心理学问,每一次销售都是双方心理活动演变的过程。销售中的种种行为、各种问题,都与人的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窥破了心理学的奥秘,销售就会变得很轻松,而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销售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销售心理学》以心理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引证了许多经过科学验证的心理实验,汇集了大量相关的销售实战案例,提炼出各种在销售中的心理策略,并提供行动建议,相信会对销售员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 没有如果,只讲结果

    没有如果,只讲结果

    打造不找借口的落实型员工,全面提升组织成员的执行力。杜绝即可,医治职场借口弊病,创造价值,锻造一流执行团队的终极宝典。
  • 犹太之商道

    犹太之商道

    如果说犹太人的事业,是企业,是金钱,是偏执狂们在创造着财富,那么托起当今犹太民族心灵中太阳和神的人,正是这些身价不凡的犹太商人、财富帝国里的金融企业明星,他们以其独特的成功商法,赚取利润的绝妙手段,巨额的资财,震撼着整个商业世界。今天,我们来研究犹太人精深奇特的经商之道,近乎偏执与狂热的犹太精神文化,第一流的情报意识,我们会发现,他们是如何占得先机、获取利润的,又是如何在经营之路上建立起了自己商业的霸权的。犹太商人是商人中的智者,更是商人中的魔鬼,他们能从零开始最终成为亿万级的富翁。
  • 有产者启示录

    有产者启示录

    李海仓,一个农村孩子,如何在穷山恶水之中,建造了一座价值40亿的钢铁王国?在他的10多年的创业史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个可以拥有怎样的勇气、智慧、胆略和人生哲学。李海仓,因资产之巨,被蓝眼睛的英国人胡润,视为中国大陆富豪的第27位。亦因对社会贡献良多,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然而,一人之不幸,却成为舆论攻伐之必然。实为时势使然。书中对社会各方舆情之梳理记载,可谓说尽,读之惊心动魄。
热门推荐
  • 北冥有鱼之风雪谜缘

    北冥有鱼之风雪谜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恋,花开漫海几千里。
  • 营养主食集锦

    营养主食集锦

    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块茎类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当作主食。《营养主食集锦》介绍面食、米饭、粥类这三大主食食谱,南北贯通,总有一类适合读者的口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秘岛新科幻系列:猩王的礼物

    神秘岛新科幻系列:猩王的礼物

    遥远而贫穷的秘鲁山区,人人都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先天智力残疾的加西亚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几近崩溃,然而一群大猩猩的突然出现改变了一切,它们究竟是凶残的恶魔还是神的使者?不请自来的行动诡异的富人又在觊觎什么?怀疑还是笃信,放弃还是坚持,加西亚的家人、心事重重的富人,所有人都必须做出最后的抉择……
  • 我少年时期的烟花:海飞自选集

    我少年时期的烟花:海飞自选集

    这是作者海飞刊发于各文学期刊的中短篇小说合集,内容涉及城市与村庄,男人与女人,情欲与私欲,人性的善与恶,它是一个人间缩影,也是作者多年来对各色人等以及各类人生的观察与思考。作者笔下,妓女、工人、少年、老板、村民、匪徒……在文字里交替出现,如同一幕幕各不相同的电影。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

    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力量最先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诞生和发展起来,虽然其中历经波折起伏,特别是在苏东剧变之后更是进入低潮时期。但是经过共产党及其他社会主义力量数十年的反思、蛰伏与探索,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一部分,什么是西方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主要关注和探索哪些问题?西方国家共产党做出了什么样的理论创建和实践探索?有哪些类型的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西方社会主义及左翼力量做出了什么样的联合活动与斗争?西方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意义及发展趋势如何?本书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 万下尊王

    万下尊王

    是谁出自那万恶的峡谷?又是谁生来就是鲨鱼?又是谁总是一个人孤单单的,累了,乏了。举起那玉琉璃盏饮酒......
  • 一个平民的变迁

    一个平民的变迁

    本书是一本小市民的自传小说,白手起家,做生意被骗,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特别的关爱,结婚后也曾一度无房,最后独家代理了某胶卷的专有权,事业开始起步,凭借自己的勤劳、善良,终于成就了一份事业。有成就后不忘报恩,赢得了亲友的尊重。
  • 女帝叶小凡

    女帝叶小凡

    在这幽暗的天牢之中,我姓甚名谁,生前做了何事,一概忘了。这日来的姑娘疯疯癫癫,面色惨白,可那腰间挂着的玉佩却似曾相识。借活人身还魂,竟是真的!她是谁?玉佩又是谁的?借尸还魂又是为何?未走完的路,到底还是无法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