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500000059

第59章 佛教对话与文艺批评(2)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慧远与当时其他一些高僧一样,开始时也是服膺儒道思想,有很深的儒学六典修养。慧远生在汉魏以来的动乱年间,当时的佛教乘虚而入,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白。于是慧远与其他高僧一般,为了寻找更高的人生解脱与人生胜境,而皈依佛学。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原来所受的儒道教育早已深入灵魂,即使后来皈依佛学,早先所受的儒道修养,也逐渐成为他们沟通佛老与佛孔的思想方法。这一点是尤其要指出的。如果没有早期的儒道教育,他们就无法完成思想对话与沟通。因此,他们说过的“儒道九流皆糠秕耳”只是从相对意义上去说的,不足为信。

当时,东晋权臣桓玄受身边人物的影响,以为佛教不敬王者,与中土文化水火不相容。佛教面临着一触即发的危机。此时慧远并未采用激烈的对抗方式,而是冷静应对,与之进行诚恳的对话,通过阐释来说明佛教与儒家的礼义并不矛盾,可以互相包含。据《高僧传·慧远传》记载:“及(桓)玄在姑熟欲令尽敬,乃与远书曰:‘沙门不敬王者既是情所未了,于理又是所未喻。一代大事不可令其体不允。近八座书,今以呈君。君可述所以不敬意也。此便当行之,事一二令详。尽想必有以释其所疑耳。’”桓玄当时措辞强硬地向慧远提出,沙门不敬王者于情于理都闻所未闻,如此大事不能等闲视之,要求慧远对于沙门不敬王者的问题作出解释,如果没有说法,则不速之祸旋踵而至。这是非常难的问题。而慧远则沉着冷静地应对,对桓玄耐心地作出说明:“夫称沙门者何耶?谓能发蒙俗之幽昏,启化表之玄路,方将以兼忘之道与天下同往,使希高者挹其遗风漱流者味其余津。若然虽大业未就,观其超步之迹,所悟固已弘矣。又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沙门尘外之人,不应致敬王者。”慧远大概地说了这些意思之后,桓玄原先的想法有所动摇。等到桓玄篡位后,“即下书曰:佛法宏大所不能测,推奉主之情故兴其敬。今事既在己,宜尽谦光,诸道人勿复致礼也。远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凡有五篇”(《高僧传·慧远传》。)。慧远详细地对沙门何以不敬王者的问题作了说明,提出五条理由。这五条理由旨在对话与调和。《高僧传·慧远传》记载这五条理由为:

一曰在家。谓在家奉法则是顺化之民,情未变俗迹同方内。故有天属之爱奉主之礼,礼敬有本,遂因之以成教。

二曰出家。谓出家者,能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变俗则服章不得与世典同礼,遁世则宜高尚其迹,大德故能拯溺俗于沉流拔玄根于重劫,远通三乘之津,近开人天之路。如令一夫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已协契皇极在宥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之重,而不逆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也。

三曰求宗不顺化谓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其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其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故沙门虽抗礼万乘高尚其事不爵王侯,而沾其惠者也。

四曰体极不兼应。谓如来之与周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咸异终期必同。故虽曰道殊所归一也。不兼应者,物不能兼受也。

五曰形尽神不灭。谓识神驰骛随行东西也。此是论之大意,自是沙门得全方外之迹矣。

慧远指出的这五条也是当时佛教与中土文化发生冲突的主要表现。慧远的对话,善于运用深湛的儒道与佛学修养,找出其间最相同的地方加以调和与阐发,尽最大的可能取消其间的差异,也就是将差异最小化,而将相同最大化,求同存异,莫此为大。这其实不正是中国古代中庸之道的体现吗?《中庸》上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慧远对此可谓深有体悟。比如他提出的第四条是“体极不兼应。谓如来之与周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咸异终期必同。故虽曰道殊所归一也”。也就是说,如来佛与周孔最内在的精神是一致的,而最高的精神境界相同,则外在的形式必然不兼应,也就是外形不相同。这也是魏晋人常论的得意忘形与得意忘言。经过他的诠释,魏晋佛教与儒道思想可以两不相妨,相得益彰。难怪桓玄看了这些答辞后不再说什么。慧远是那种“内通佛理外善群书,夫预学徒莫不依拟”的领袖人物,通过他的对话,佛教与当时汉文化的一些最难对应的问题至少在理论上得到了调和,从而避免了宗教冲突那样的悲剧发生,为佛学在东晋南朝的生长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对话的基础。

南朝刘宋时著名佛教人物与画论家宗炳(375—443),则从更高的思想维度会通中土文化与佛教精神。南朝刘宋时期,佛教与东汉末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佛理的意蕴已为相当一部分的士大夫所接受。他们依恃自己的文化修养,去会通佛学。但前提有两个,其一是要有较深的儒道修养,其二是要有较高的佛学知识,这样才能会通二者。如刘勰写作《文心雕龙》才算是真正的会通。而佛教通过与儒学的对话与会通确实能够进入新的境地,弥补原有的中土文化的不足。宗炳正是在这一点上,阐扬佛学,调和儒佛,深得宋明帝的赏识。他写有《明佛论》。这是一篇在当时及后代很有影响的佛教论文,其中说道:

夫道之至妙,固风化宜尊;而世多诞佛,咸以我躬不阅,遑恤于后。万里之事,百年以外,皆不以为然,况复须弥之大,佛国之伟,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宿缘绵邈,亿劫乃报乎!此皆英奇超洞,理信事实。黄华之听,岂纳云门之调哉?

宗炳赞美佛教的浩博厚重、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这些佛教的基本价值观念与精神理念,已经超越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使世人受到启发,而世人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世人又贵周孔书典,自尧至汉,九州华夏曾所不暨,殊域何感汉明?何德而独昭灵彩?凡若此情,又皆牵附,先习不能旷以玄览,故至理匪遐,而疑以自没。悲夫中国君子明于礼义,而暗于知人之心,宁知佛之心乎?今世业近,事谋之不臧,犹兴丧及之,况精神作哉!得焉则清升无穷,失矣则永坠无极,可不临深而求,履薄而虑乎?

本来,在先秦时产生的《庄子·田子方》中就有“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的慨叹,庄子及其后学指责儒家明乎礼义,而在心灵与精神方面关注不够。宗炳借用庄子此语来批评中国士大夫明于礼义而暗于知人心。精神的缺失使人难以自救,而佛教正可弥补这种心灵与精神上的缺失。宗炳对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在人生精神方面缺弊的批评是意味深长的。

宗炳进而强调,佛经的精神意蕴实际上远远大于孔孟的经典。它包含着儒道的重要内容而又超越其蕴涵,不能以传统的狭隘目光来臆测:

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浅,而奕秋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妄抑大猷,至独陷神于天阱之下,不以甚乎?今以茫昧之识,烛幽冥之故,既不能自览,监于所失,何能独明于所得?唯当明精暗向推夫善道居,然宜修以佛经为指南耳。彼佛经也,包五典之德,深加远大之实;含老庄之虚,而重增皆空之尽。高言实理,肃焉感神,其映如日,其清如风。非圣谁说乎?谨推世之所见,而会佛之理为明。

宗炳指责那些曲解佛教的人是井底之蛙,他们以茫昧之识来烛幽冥之故,既不能自明,更何暇圆照?我们应当承认,宗炳从弘法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看得很清楚。中华文化本来并没有多少宗教情结,其民族精神是世俗化的,所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世俗心理的写照。但是中华民族以生命作为本体的伦理价值观,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及时应变的能力,不致在强力冲击面前失去自我。汤用彤先生在分析汉末佛教兴起的原因时指出:“当民生涂炭、天下扰乱,佛法诚对治之良药,安心之良术。佛教始盛于汉末,迨亦因此欤?”(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52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民族融合、文化变迁的年代。作为社会文化主体的人类,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了寻求精神解脱与人生逍遥,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认识。

宗炳在《明佛论》中也承认,佛教与孔老并不矛盾。他深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孔老的权威与地位是佛教无法撼动的,因此,对话的最后落脚点并非论证它们的水火不容,而是强调它们的融合,将佛教改造成中国人容易接受的事物:

或问曰:孔氏之训,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之至也,亦佛经说菩萨之行矣;老子明无为之至也,即泥洹之极矣,而曾不称其神通成佛。岂孔、老有所不尽与?明道欲以扇物,而掩其致道之实乎?无实之疑,安得不生?答曰:

教化之发,各指所应,世蕲乎乱,洙泗所弘,应治道也。纯风弥凋,二篇乃作,以息动也。若使颜、冉、宰、赐、尹喜、庄周,外赞儒玄之迹,以导世情所极;内禀无生之学,以精神理之求,世孰识哉?至若冉季、子游、子夏、子思、孟轲、林宗、康成、盖公、严平、班嗣、杨王之流,或分尽于礼教,或自毕于任逸,而无欣于佛法,皆其寡缘所穷,终无僣滥。故孔、老发音指导,自斯之伦,感向所暨,故不复越叩过应。儒以弘仁,道在抑动,皆已抚教得崖,莫匪尔极矣。虽慈良无为,与佛说通流,而法身泥洹,无与尽言,故不明耳。且凡称无为而无不为者,与夫法身无形,普入一切者,岂不同致哉?是以孔、老、如来,虽三训殊路,而习善共辙也。

宗炳在这里强调,孔子、老子与释迦在仁义无为等方面都是可以共通的,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所不同的只是人生超越的途径而已,而佛教面对人生的解脱更胜于儒学与道教。面对精神的危机与文化的挑战,儒学的世俗精神在当时显得有些无能为力。生死大化,人生无常,希望何在?这些问题都是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不语怪力乱神”的人生观无法回答的。在这种情况下,佛教作为一种柔性的东方宗教,在人生解脱与超我精神的建构上,便显出其适应性来。《弘明集》卷一一引《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赞扬佛教事》云:“范泰、谢灵运每云: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耳。必求性灵真奥。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耶。”这是当时谢灵运等士族文士对佛教与孔孟学说不同的看法,也是宗炳等人的看法。

就人的生死问题而言,佛教与道家思想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庄子曾慨叹死生亦大矣,但并没有将人的生死置于宗教的厌生观念之上,而是力主看穿死生,将精神之道作为人生的归宿,认为人之生乃气之聚,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剔除了其中的宗教沉迷成分。庄子认为人的形神不可分离,精神不可脱离肉身而存在。这种观念在魏晋南北朝这样动荡不安的年代,使人的灵魂无法找到归宿,精神无法实体化与轮转。这是士大夫无法接受的残酷现实。当时的人们面对人生的无望与世事的难测,希望在来世得到人生的补偿,将人生幸福建立在非理性的精神修炼之上。于是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便可替代老庄学说而成为新的精神世界的支点。比如东晋名僧慧远在《与隐士刘遗民等书》中,曾谈到他皈依佛教的思想演变历程:

每寻畴昔,游心世典,以为当年之华苑也。及见《老》、《庄》,便悟名教是应变之虚谈耳。以今而视,则知沉冥之趣,岂得不以佛理为先?

慧远认为,六经和老庄都无法与佛教义理相比。这位东晋高僧早年也曾沉迷世典即各种儒家经典,追寻修齐治平的人生道路,后来接触到了老庄,深为其中的精神之道所叹服,然而遇到佛典时,便感受到了另一种精神旨趣,升华到更高的精神维度。慧远作为东晋佛学精神领袖,他的这番表白应该说是当时文化重新组合与选择的典型。从他的精神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在精神境界的提升方面,确实有中国传统的儒道学说力所弗及的一面。其中所说“沉冥之趣”,殆指人的精神归宿范畴。晋代另一高僧僧肇的精神成长之路更能说明这一点。《高僧传·僧肇传》云僧肇:“志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道德章》,乃叹曰:‘美则美矣。然期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僧肇早年追求精神玄微之学。老子的《道德经》曾使他为之兴奋。然而老子学说毕竟不是以安顿灵魂为旨归的宗教学说它以清虚无为、任从自然作为宗旨,追求理想人格的塑造,同佛教的思想判然有别。老子学说还有着鲜明的实用性,可以作为帝王统治之术,更与佛教学说不相容。所以对于当时以营造精神家园为希望的人们来说,佛学当然要优于老庄之说了。

道教是从老庄学说衍化出来的宗教,它将肉体不灭作为人生最大的目标。在佛教人士看来,佛教所尚的精神境界,使人的精神超越肉身而得到永恒,但道教却将形体不灭作为其术的最高旨趣,对比之下,其境界实在不高。观刘勰《灭惑论》,可见其对道教炼形、希冀长生不死心态的不屑。当时的佛教针对道教攻击佛教破家、破身、破国的三破论,进行了辨析,促成了尖锐的交锋与对话。刘勰《灭惑论》中批评道教对于佛教精神的曲解时提出:

《三破论》云:道以气为宗,名为得一。寻中原人士莫不奉道,今中国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种。若言非耶,何以奉佛?

《灭惑论》曰:至道宗极,理归乎一;妙法真境,本固无二。佛之至也,则空玄无形而万象并应,寂灭无心而玄智弥照。幽数潜会,莫见其极;冥功日用,靡识其然。但言万象既生假名,遂立胡言。菩提,汉语曰道。其显迹也,则金容以表圣;应俗也,则王宫以现生。拔愚以四禅为始,进慧以十地为阶,总龙鬼而均诱涵蠢动而等慈。权教无方,不以道俗乖应;妙化无外,岂以华戎阻情?是以一音演法,殊译共解;一乘敷教,异经同归。经典由权,故孔释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故胡汉语隔而化通。但感有精粗,故教分道俗;地有东西,故国限内外。其弥纶神化,陶铸群生,无异也。用能振拔六趣,总摄大千,道惟至极,法惟最尊。然至道虽一,歧路生迷,九十六种,俱号为道。听名则邪正莫辩,验法则真伪自分。

刘勰强调佛教与儒学精神内在相通,可以互补。正因为二者之间追求精神的融会而不求外在的相似,所以,不必区分胡汉与内外,他的《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建构就是典范。其中儒学与佛学互相补充,共同构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一点得力于刘勰重在对话与沟通的精神理念与方法。

同类推荐
  • 小说的艺术

    小说的艺术

    本书是英国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戴维·洛奇所著的小说艺术赏析,为一般读者提供了欣赏小说这门艺术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学术理论的入门书,和写作技巧的指南。本书分为五十个篇章,从五十个方面,对小说艺术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每篇引用一到两个小说片断,在对文本作细读分析的基础上,展示了小说技巧的方方面面,既有传统小说中的开场白,细腻的人物刻画手法,也有现代派和后现代派小说特有的意识流、元小说等理论。书中的大多章节曾在《星期日独立报》、《华盛顿邮报》作为专栏文章登载,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几乎包括了英语小说史上古典和现当代的每一位大作家,如菲尔丁、萨克雷、奥斯丁、亨利?詹姆斯、乔伊斯、海明威、贝克特、米兰·昆德拉等。行文既浅显易懂,又专业准确,可以作为小说学习和写作的教科书、参考书;作者风趣幽默、兴味盎然的文笔,又使之也适合于大众读者的口味。《小说的艺术》九十年代出版时,曾上榜英国非小说类畅销书。《金融时报》评论说:“它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著作。”
  • 新诗杂话

    新诗杂话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专门讨论新诗的著作,收有十五篇论作和一篇译文。
  • 今天应该快活

    今天应该快活

    汪曾祺先生作品语言风格淡雅质朴、清新脱俗,读之满口噙香,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拥有大量拥趸,读者遍布各个阶层。本书选取先生最具代表性、在微博微信豆瓣转载和评价最高、与现代人生活有相契之处、能给人以启示的文章,包括美食、闲情、草木、山水、怀乡、故人、戏曲等,共分此七大章节:至味满人间、闲逸偶然记、草木多情生、行吟在路上、乡梦未曾休、故人知我意、戏中有真趣。展现汪老先生的浪漫情怀、日常生活的雅趣与情致,及淡泊率真的人生态度,给读者以启迪,唤起美好生活的愿景,坦然面对纷纷扰扰,热爱生活,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从容的、有情的、柔软的心。
  • 虚构(中篇)

    虚构(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看,这个世界

    看,这个世界

    世界常常简单到不足以撑起一个故事,又常常复杂到难以用百科全书说出一点皮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我很早就意识到存在着不同的观察方式,因为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到大都市。……我找不到一个过去,一个我可以进入和考虑的过去,这种缺失让我感到痛心。”
热门推荐
  • 古河潮

    古河潮

    小说写改革开放的后农民马驹到城市开创一番事业又回到家乡发展家乡,展示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气象,具有浓厚乡土气息。
  •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由林格编写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一书告诉我们:生命最需要的是最精神的能量,亦即心灵温度;教育之道在于心灵,温暖心灵是教育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温暖的,他的大脑潜能就会自然激发与拓展。《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所倡导的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说有温度的话,做有温度的教育,上有温度的课……
  •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的时候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本书中的一些蕴涵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大镖局

    大镖局

    某镖局的爆笑日常~《从不一本正经的讲故事系列》第一季!超好玩的武侠轻小说!荣获青阳县王家村“这本轻小说太他喵的厉害了”大赏第一名!大燕移动唯一官方指定读物!花样卖萌委员会冠名赞助!同名OVA根本没有!!!另,新书《天才魔法师与天然呆勇者》已发~
  • 位面之修仙生涯

    位面之修仙生涯

    纨绔怎么了,纨绔就要被别人踩,被当作垫脚石吗,纨绔就没人权吗。我们的故事,从一个纨绔二代大学生,得到系统开始。从此穿越位面获得奖励,一步步变强的故事。请注意,本文不是历史文,不是仙侠文,是科幻爽文。大雨新书“电影世界私人订制”,绝对劲爆好看,高X不断,请书友们收藏支持啊,大雨爱你们。
  • 我穿成了蒲松龄的女鬼

    我穿成了蒲松龄的女鬼

    现代女性聂小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不仅穿越到了古代,还变成一只半透明的鬼,她能看到别人,别人看不到她。她能悬浮在空气中,也能变小藏在锦囊里,她变得无所不能,却也变得一无所有。就在她寂寞得发疯的时候,她发现,唯一能看到她,触碰到她的,只有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做: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萌妃:邪君滚下榻

    嫡女萌妃:邪君滚下榻

    一个是不受宠的相府嫡女,受尽欺凌,一个是不受宠的云国七皇子,因一场意外,两人的命运紧紧的牵连在一起。什么?草包变聪明了?竟然有诡异的功法!医术在手,天下我有,涅槃重归,势不可挡!招惹了不受宠的妖孽七皇子后,却发现其太黏人,卖萌装乖求扑倒!草包变天才,不受宠的七皇子竟然是……强强联手,甜到掉牙,斗姨娘,灭渣男,爽点不断!
  • 九五灵圣

    九五灵圣

    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男孩,因为为父母有重要的事情去做,所以被父母寄宿在姑姑家,小男孩逐渐的长大,在姑姑家受尽了侮辱,在他十岁那年的一个夜晚,他在一棵大树上用拳头发泄着自己内心的委屈和心酸,就在这时,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只七彩麋鹿,从此以后他的一生也随之改变,七彩麋鹿将他带入幽冥森林之中,初次接触了灵者,在寻找五灵山时,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五灵珠。然而在这九五大地之上,恶魔洛河在伏魔地狱塔中蠢蠢欲动,即将在九星连珠之际,借着九星连珠所发出的极阴之气,破印而出。恶魔洛河的现身,将会给九五大地带来极大的灾难,而九五大地也会变成人间地狱。而在这大地之上又有谁能够阻止恶魔洛河,……
  • 万界邀请函

    万界邀请函

    一张神秘的邀请函引发起无数的故事……万界,聊天,无限…新书发布《龙宫开局之我能复制诸天》
  • 我家殿下很狂躁

    我家殿下很狂躁

    九重天上的凤鸣殿下!乃七界未来之主!唉……犯事了……她老爹给她踹下历劫!看她九世历劫如何改变人生!没有记忆?没有神力?不怕!看她如何能扭转乾坤!(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花火!)【感人】【励志文】【拟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