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8500000003

第3章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3)

明代的文人时兴结社,有案可查的文人集团几近200个,以诗文唱酬应和的,读书研理的,讥评时政的,吹谈说唱的,还有专事品尝美味的等等。这些宗旨不一,形态各异的社团,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会规社约,在士大夫中有一定的凝聚性。文人学士也以此相互的联络或标榜形成集团性力量,如以地域扬名的吴中四才子、台州三学、嘉定四先生;以朝代著称的嘉靖八才子;以官职称道的中朝四学士、东海三司马;以家族标榜的公安三袁,以同一师门类聚的杨门七子等等。在这些档次不一的社团中虽然以宴饮为目的的并不多,但所有的社团包括书院、学校都要以会餐作为重要的活动和礼仪。如明初吴中的北郭社以高启为中心,在他《送唐处敬序》中说:“余以无事,朝夕诸君间,或辩理诘义以资其学,或赓歌酬诗以通其志。或鼓琴瑟以宣湮滞之怀,或陈几筵以合宴乐之好,虽遭丧乱之方殷,处隐约之既久,而优游怡愉,莫不自得也。”顾玉停在《无益之谈》中历数酒中豪杰的名单:“长洲顾嗣立侠君,号酒王;武进庄楷书田,号酒相;泰州缪沅湘芷,号酒将;扬州方觐觐文无须,号酒后;太仓曹仪亮俦,年最少,号酒孩儿。此外,吴县吴士玉荆山,侯郑任钥鱼门,惠安林之浚象湖,金坛王澍箬林,常熟蒋涟檀人、蒋洄恺思,汉阳孙兰远亭,皆不严于将相。每会则耗酒数瓮,然既醉则欢哗沸腾,杯盘狼藉。”南园诗社的孙仲衍写有《南园歌》云:“昔在越江曲,南园抗风轩,群英结诗社,尽是词林仙,沧州之盟谁最雄,王郎独有谪仙风。狂歌放浪玉壶缺,剧饮淋漓宫锦红。”像这样狂歌放浪,剧饮淋漓的聚会在明代成为文人的时尚,这与主静、节欲的理学大相径庭。明代文人集团的发达与文人这种放纵的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士大夫大都风流自赏,标榜名士清客的作风,借以文会友之便,啸聚同类,舞文弄墨,品诗论画,此唱彼和,自得其乐。此种生活偏于激情和文艺,结社也以文事居多。不论是诗文性、学术性还是政治性的社团,往往寄情于诗酒,或以宴饮为游乐,一醉方休。如无锡莲花酒社的主持人黄瑜“字公白,号葵轩,天顺六年乡举,端方雅正有器识,博通经史,三上春官不第,遂优游林泉,与知交结莲花酒社。或劝之仕,曰:吾岂为五斗米折腰者?”宴饮不仅是品尝,还是人生感遇的寄托,人际交往的增稠剂。因此在文人的眼中,讲究吃喝不再是俗事,也是风雅之举。这种生活态度促使许多文人钟情于以酒会友,以食联谊,吃会、酒社遍布大江南北。张岱的祖父张汝霖在杭州组织“饮食社”罗致各种美味佳肴进行品尝和研究,写成《饕史》,张岱编篡各种食谱,总结历代烹饪经验,修订《饕史》而成《老饕集》。他主持的“蟹会”专论蟹的美味“真如天厨仙供”由此可见,明代文人以食联谊的活动和对美食的倾心,增强了社团的凝聚力量,也促进了饮食著述的昌盛和饮食思想的发展。

五、饮食理论从养生到“尊生”

在讲究美食、美味的同时,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在明代饮食思想中新发展表现为,把饮食保健的意义提高到以“尊生”为目的,在各类饮食著作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发挥。何良俊认为美食必以安身、存身为本说:“修生之士,不可以不美其饮食。所谓美者,非水陆毕备异品珍馐之谓也,要在生冷勿食,坚硬勿食,勿强食,勿强饮。”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在理论上阐述比较完备的当以高濂的《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为首选,他认为饮食能养人也能害人,养人者是因为饮食能使人五脏调和,血气旺盛,筋力强壮,但如嗜食不当,有失调理,也会戕害身体。因此他主张“日用养生务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为五内贼,是得养生道矣。”口味清淡本是道家养生学说的主张,在明代成为饮食的时尚。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万历的进士祝世禄在《祝子小言》中说:“世味酽,至味无味。味无味者,能淡一切味。淡足养德,淡足养身,淡足养交,淡足养民。”淡味或清淡是与厚味或浓酽相比较而言,这本是人的口感,在这里淡味不仅养生还上升到养德,作为修身、处世的内容,不仅如此,这还是味的本体,是真味。一般来说蔬菜素净,肉食浓酽,主张清淡的都以素食为主,所以高濂将汤水和蔬菜放在前列,而将脯脍肉食简略言之,李渔则以蔬食第一为命题,认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中国人这样重视清淡和素食,不仅是食物原料和饮食结构是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养生修身的信念,佛家戒杀生、道家倡素净、儒家重修身,从不同角度推崇蔬食,口味清淡,成为饮食时尚。

在前朝列代并不乏有口味清淡的主张,但是发展到明代由于人性启蒙思想的涌动,养生学发展到“尊生”学,把生命看成至尊无上,这对视天理为至高无上的理学是一种反叛。食、色是人之天性,享受生命的欢乐,就要享受美味和美色,因此,歌颂情爱、品尝美味成为社会思潮,这才有“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的呼声。

蔬食不仅是养生,也是美味,美食家们从蔬食中发现其鲜无比的口味,李渔一言道出清淡的奥妙说:“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士大夫们更以吃遍天下鲜为人生一大乐事。在明代以前对美食往往用“甘鲜”两字来评论,明代人则将“鲜”与泛称适口的“甘”分离开来,认为“鲜即甘之所出也,”鲜独立于甘更高于甘,成为美味的最佳评价。据现代学者研究,李渔在万余字的《饮馔部》中,使用鲜字多达36处,其中称物料质地之时鲜9处,其他2处,特指鲜味的有25处,后来袁枚的《随园食单》记有的鲜字有40多处,显然这是受到李渔的影响。所以对淡味和鲜味的再认识与推崇是明代美食思想的一大贡献。

六、饮食伦理中的反对“虐生”促成素食主义的形成

同类推荐
  • 易经养生全书

    易经养生全书

    解密了群经之首——《易经》中的传统养生智慧,使古老的《易经》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本书从内外调理、内病外治入手,讲述了《易经》中所蕴含的常见病调理、脏腑健康、节气养生、饮食养生等生活各方面养生的法则和技巧,告诉读者健康长寿的秘密,告诉女人养颜美容的诀窍,告诉读者求医就要找老中医的求医之道。
  • 孕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孕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中华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皆有“养生之道,莫先于食”、药食同源的说法,这是炎黄子孙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在历代宫廷养生中,“食养”的地位,堪称重中之重。饮食养生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今天,简便有效的饮食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孕妇合理的营养配置是确保优生优育的关键。正确的营养搭配不但能够保证母体的健康,还能增强胎儿的体格及脑细胞发育,然而,即使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却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十分清楚该如何去给孕妇搭配营养,而由此产生的对孕妇及胎儿十分不利的病症则随之而来。所以向每个孕妇家庭推广有关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 胃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胃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日益增大,我们更要关爱自己的身体,密切注意自己身体发出的各种疾病信号。也许朋友们不相信,在当今每10个人中就有8个以上患有各种各样的胃病,而绝大多数患者甚至根本不楚自己的胃病因何而起。从近几年的临床发现,胃病患者的年龄结构正趋于年轻化,年纪轻轻就患上比较严重胃病的人越来越多,而对严峻的现实,让更多的人掌握胃病防治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编写了《胃的保健细节和养生》一书。
  • 办公室手指操

    办公室手指操

    总感觉疲惫不堪?肩颈疼痛频频光顾?整天坐着,腿都坐肿了?每天8小时奋战在电脑面前的你是不是总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一定要找时间运动了!但结果呢?坚持不下去!《办公室手指操》正是为办公室一族量身定制的,手指操这种微运动,每天只要5分钟,不用去健身房,不用大汗淋漓卖力运动,只要在工作间隙做上几分钟,就能让你精神饱满,每一天都活力四射!
  • 女性最佳保健读本(生活必备丛书)

    女性最佳保健读本(生活必备丛书)

    为了加强妇女的身心保健,使广大妇女能健康、科学地享受新世纪的现代文明生活,我们综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现代妇女身心疾病的特点,编辑了本书。本书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是现代家庭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用于广大妇女预防保健和医疗用药的良好参考读物。
热门推荐
  • 无敌咸鲲养成系统

    无敌咸鲲养成系统

    这是一本异兽流的黑暗文。圣母勿入,不化形。书友群:459722730
  • 海蓝

    海蓝

    海蓝是她的笔名。她的真名据说极土,类似王桂华,李凤琴之类。黎虹有个同学毕业后分到报社,给海蓝当手下,“见过能装的,没见过那么能装的。”黎虹的同学一言难尽的样子。 没多久,黎虹参加外省一家刊物举办的笔会,同行的有海蓝,以及青年评论家赵行。他们在火车站贵宾厅见了面,黎虹认出了赵行,他穿得很休闲,坐在沙发上跟一个女人聊天。黎虹觉得那个女人应该是海蓝。确实不年轻了,比黎虹想象得漂亮些,而且比她的同学形容得苗条很多,穿了一件鲜艳的碎花衬衫,面料带弹力的,紧紧地箍在身上,她的胸部很醒目。
  • 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

    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

    本书作者致力于台湾问题研究已有40余年,并亲身参与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全书客观清晰地评述了1990年李登辉上台直到马英九当政后的两岸关系现状和岛内政局的发展演变,包括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颇具参考价值。内容涉及台湾政治、历史、经济、社会到两岸关系、美台关系等,对台湾问题产生的背景由来,台湾问题的演变过程,台湾问题的实质和不同阶段特点,“台独”分裂的危害和两岸统一的前景,都能够从战略高度和历史眼光进行较深入的理性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不少见解,都有一定的前瞻性。
  • 魔王的宠妃,楼主,别害羞

    魔王的宠妃,楼主,别害羞

    安雪的师父在将独孤楼交给她时曾说,身在江湖,就要对得起江湖。然而,当安雪走进皇城,走进墨王府,与凌墨煜一起并肩九州时,她也只余得满腹自问——所谓的江湖,所谓的道义,到底是什么?直到这一次,她和那个男人共同走向纷乱复杂的江湖,她仿佛真的有机会明白,这江湖的水有多深,路有多难,而这一次,她发誓,她要九州安乐!哪怕九州大陆风起云涌,也必将陪他勇往直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此生不负良人

    此生不负良人

    林染本是个毫无感情的盗墓贼,在她的生活里除了继承祖业弹幕之外毫无用处,却不料再一次进墓意外穿越成了祁家不受宠的三姑娘。。。
  •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构思巧妙,想象力纵横恣肆,将坚实的科学基础以及厚重的人文关怀隐藏在灵动精致的故事结构中。本集精选出刘慈欣的十一篇短篇小说,其中《朝闻道》《流浪地球》《乡村教师》《中国太阳》《全频带阻塞干扰》均获银河奖。《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已被改编为电影。《带上她的眼睛》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本书封面插画为《流浪地球》同名电影海报。
  • 边陲诡墓

    边陲诡墓

    莽莽横断山脉,神秘的村庄,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道人山云雾缭绕,谁知在等谁
  • 千金正传之肖婉儿

    千金正传之肖婉儿

    肖婉儿,漂亮美丽性感的千金大小姐,从小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终于熬到成年,于是她怒了,跟自己的父亲谈判,结果被告知她的要求被通过,只是附加条件是要和父亲的生意伙伴陈佳公子结婚.多么狗血的命运,不过还好被肖婉儿偶遇了一个和她长相一模一样的女孩雷红,没有血缘关系的她们互换身份,结果悲催的肖婉儿在某天夜里被人盯上,最后弄了个失忆……带着空白的记忆遇上了那个英俊潇洒有点邪恶的欧阳倚天,随便给自己娶了个名字肖琴后就跟着那个黑帮杀手进入了三枪帮,打打杀杀的日子其实过着也挺爽,只是为什么会被牵扯到一段恩怨中呢?为什么麻烦总是缠绕自己呢?故事很曲折,人物关系很复杂,结局更是出乎意料,你绝对想不到!敬请关注肖婉儿经历了一场怎样的爱恨情仇,是轰轰烈烈爱一场还是经历无数悲喜后恍然明白女人为她爱的人流泪却让爱她的人伤悲!
  • 逸剑惊澜

    逸剑惊澜

    金皇统九年,完颜亮弑君称帝,改元天德,秣马厉兵,欲统天下。南宋王朝危如累卵,乞和不得,迁都临安,高宗更欲趋海避难。天下动荡,江湖风起云涌;深山少年,书写侠骨柔情;一人一剑,北拒金寇,南服大理,西枭夏首,东慑扶桑,中兴宋室!金熙宗、金海陵、金世宗、宋高宗、宋孝宗……粉墨登场;唐岛海战、采石之战……次第上演;惊天动地,力挽狂澜,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My Lady Ludlow(II) 勒德洛夫人(英文版)

    My Lady Ludlow(II) 勒德洛夫人(英文版)

    My Lady Ludlow by Elizabeth Gaskell is a long novella. It first appeared in the magazine Household Words in 1858, and was republished in Round the Sofa in 1859, with framing passages added at the start and end. It recounts the daily lives of the widowed Lady Ludlow of Hanbury and the spinster Miss Galindo, and their caring for other single women and girls. It is also concerned with Lady Ludlow's man of business, Mr Horner, and a poacher's son named Harry Gregson whose education he provides for. With Cranford, The Last Generation in England and Mr. Harrison's Confessions, it was adapted for TV in 2007 as Cranford. This beloved novella offers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the lives of wome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articularly those who were widowed or unmarried. The lack of legal rights afforded to these women may come as a shock to contemporary readers, but Gaskell addresses the unique challenges they faced -- and often triumphed over -- with grace and keen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