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76500000804

第795章 物是人非,浩气长存

“那后来,在沦陷的燕京接手‘鬼眼穿心’的,很可能也是这位账房先生云海生了?”余耀深吸一口气,“拾古会的云良辅,难道是他的后代?”

如果在当年,真是这位账房先生云海生接手的“鬼眼穿心”,以云良辅的年龄看,他还没有出生;如果云海生和云良辅有关系,那么云海生至少是云良辅的父辈。

“不排除这个可能。”才朋玺微微皱眉,沉吟道,“而且,根据这个线索,我们之前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鬼眼门除了秘藏珍宝,还有可能留下不菲的金钱啊!”

“这个账房先生云海生,各掌眼似乎都没有和后人提及!”余耀接口道,“如果真有大量金钱留下,难道这些金钱,都被云海生掌控了?而拾古会能成为现在的庞然大物,离不开这金钱打底的基础······”

“此事难说。”才朋玺顿了顿,又提醒道,“先看完大掌眼的信纸。”

秘藏封存时间,是在1937年的农历五月十四,而大掌眼去世之前安排“鬼眼穿心”,则是在1938年,也就是说,这信里面,不可能提及“鬼眼穿心”的事。

余耀继续往下念,第一页信纸上的内容,主要是交代鬼眼门秘藏;而说完装有紫檀宝座的棺材交给云海生妥处之后,只接了一句:云海生心思缜密,必不辱使命。

除了紫檀宝座,许太炎确实也提及了水字口秘藏,说何上善本来欲藏之物多达五件,但其中三件因为都有比较严重的“伤病”,所以许太炎认为应当加以修复,不然在秘藏之中不知多少时间,恐有加重。

同时,这三件的价值,确实也无法和王维的《溪山雪意图》、王羲之《兰亭序》相提并论,最后何上善也同意了这一点。不过,这三件,许太炎并没有提及具体是什么,只说由何上善来处理。

上官雨猜测,这三件,要么就在长子何以涤留下的书画中,而且已经完美修复过了;要么,是被何上善带去了美国,但是次子何以濯曾经丢失过一批书画,那就有可能这么流失了。

若是后者,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众人虽感遗憾,却也无可奈何。

许太炎在最后,言简意赅地点评了传国玉玺和《兰亭序》。关于传国玉玺,所有掌眼都认为真品无疑。同时,许太炎提及萧左奇功不可没,这也和之前余耀获知信息并推断乾隆曾在大运河附近丢失玉玺有所契合。

而《兰亭序》,许太炎对来历并不能完全确定,只说了一句“疑为六骏事发之前盗于昭陵”;同时对真伪的判定也很谦虚,他和何上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但因为《兰亭序》方方面面的复杂之处,希望后来人进一步确证。

第一页信纸上,写得比较紧密,但也就这么多内容。而且从行文和笔迹来看,比较匆忙,像是急就章。

对此,众人也免不了讨论几句,不过也只是几句,因为后面的信纸还没看。

余耀撤下第一页信纸,开始读第二页,第二页只有一句话,字写得很大:

珍宝妥处之策或谓多,唯有一言嘱之:切不可流出华夏!

沉默片刻之后,余耀撤下了第二页信纸,开始读第三页。

结果,第三页也只有一句话,只不过字数多点儿:

舍妹自小执拗,太炎管教无方,从倭人中谷一事,确属真情实爱,无力阻之;然家国大义为重,已断绝兄妹关系,且未与任何珍物。

听完这一句,众人唏嘘不已。

这是许太炎在强调:他妹妹以及后代、和他以及他的后代,没有任何关系了!同时,他没有给妹妹和中谷安次郎任何珍物,如果以后有人拿出什么古玩珍宝,说是从许太炎那里得来或者和许太炎有关系,那就是胡编乱造、胡说八道。

而看完这三页信纸,剩下的一摞信纸,虽然和这三页信纸大小一致,但是纸张、格线、墨迹并不相同!想来,应该是比这三页信纸写得早。而前面这三页信纸,估计可能是在封闭秘藏之前不久写成的。

同时,剩下的一摞信纸,并不是什么鉴宝心得秘笈,而是一些古玩珍宝的线索!应该是当年鬼眼门追查了解到的。

一共九页。每一页都是基本写满的,但因为有详有略,所以每页数目不一,最少只有一条线索,最多则有五条线索。

大家将这九页信纸摊开,一起查看分析了一番。

八十多年过去了,这里面记录的内容,当时受条件所限,可能好不容易才得到一点线索;但是现在,却基本已经明晰了,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流失到了海外。

比如就有之前提到的,昭陵六骏中的拳毛騧和飒露紫,现存于美国宾大博物馆。

比如大名鼎鼎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原是清宫珍藏,后被慈禧移至颐和园,清末却被八国联军的一名英国军官盗走,而现在,存于大英博物馆。

再如,北宋汝窑天青釉碗、龙门石窟北魏石刻《帝后礼佛图》、红山文化高古玉马蹄形器······等等如今也都陈列在外国的博物馆里。

还有一条线索,现在来看有点儿戏剧性。信纸上记录的是1922年被人卖到了倭国,此后一直未能追回。

实际上,截至1937年,确实是没有追回;但是,在倭国战败之后,却又被华夏收回来了,如今藏于台岛的故宫博物院。

这就是苏东坡《寒食帖》。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这苏东坡的《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当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类的东西,肯定会有不同意见,但这三个说法流传度确实也比较广。

这《寒食帖》1922年从华夏流到倭国,是卖出去的,买的人是倭国的一个收藏家。

二战结束之后,民国政府的外交部长交待在倭国的友人查访《寒食帖》,发现之后用重金买了回来,所以又重新回到了华夏。

大家一条条查看分析,心中多有感慨。时局纷乱,风雨飘摇,虽然还是有那么多文物流失海外,但是鬼眼门能保住秘藏这么一批珍宝,当年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啊!

物是人非,浩气长存。

同类推荐
  • 我不要当神豪

    我不要当神豪

    把钱花完!……没错,这就是简介。同时这也夏天最烦恼的事情!
  • 天庭小狱卒

    天庭小狱卒

    刘浪意外成为天庭仙狱的一个小狱卒!
  • 麒麟代行

    麒麟代行

    新人一个,不知道该怎么写,就当是一个修仙的带领妖族生活在都市中吧!
  • 我有一家美食馆

    我有一家美食馆

    仙王重生地球,竟是做起了美食行当。在五岳市的一条杂货街上,一家不知名的美食小店凭空出现,这里的菜品昂贵,却依然让人趋之若鹜,根本停不下来。这里有让人欲罢不能的蛋炒饭,这里有能让人忘忧的美酒,这里的长春面,可以让人吃着吃着流下泪来!小店规矩繁多,不能多点,不能外带,市长来了都要乖乖排队。你问有没有人来闹事?听说老板会法术,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揍一双。
  • 这个天气有点怪

    这个天气有点怪

    【三年前,我在一家卖场的促销会场见到她,我们之间年龄相差不大,我31,她29】【钱就像熨斗一样,把什么都烫平了】【我们一路走来,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但是,诗歌,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放开我的宝箱

    放开我的宝箱

    六月雪花飞舞,寒冷笼罩大地,万界融合后的地球,迎来第二次灾难,神州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艳阳高照之地,却是凛冬将至…就在人们忙于生计之时,主角却在开着宝箱,以金乌取暖,以貂蝉暖床…以李元霸,关羽…开疆扩土,以沈万三范蠡…发展商业…此时,宝箱中一道金光闪过~“哇!九天玄女的肚兜~”
  • 悍戚

    悍戚

    愿以天下独步之铁骑,踏遍这万里河山。武者,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幸也!就以我大汉皇叔之名,前方便刀山火海,亦将铁蹄踏平之!我是刘闯,这是我的故事!+++++++++++++++++++++++++三国三部曲最后一部《悍戚》,2013年隆重登场,让我们重温那一段铁与血交织一起的沸腾年代。
  • 不流泪的春天

    不流泪的春天

    人生是一趟很长的旅行,不到终点,永远不知道那处的风景。人生是一段很短的旅途,失去一个人,就像生命走到了尽头。可以勇敢,可以懦弱,可以奋不顾身,可以瞻前顾后。这是青春,也亦是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两个外星人的入侵日常

    两个外星人的入侵日常

    欢迎来到这混乱多彩繁华的星球。 里面包涵着数多的小世界,他们“互相存在,他们也,互相不知。” “但有些世界却是相融,但里面的人却如同陌生人。” 而两位从外星来的人在这些世界中开启了打酱油的入侵日常。 ps:无升级流主角,也没有无脑暴发,无女主,更没有老爷爷,就有几个小金手指,没有(毁天灭地)的功能,他们会在这些小世界中,疯狂划水,若想了解,点击本书。
  • 我有一个无敌修仙系统
  • 妖爱不要爱

    妖爱不要爱

    二人一妖,到底怎么谈恋爱啊!星宓偶然在荒岛认识的蛇妖靖月长的不要太好看,但星宓却心有所属,对那体弱多病的贝勒爷懿祯情有独钟。得啦,这辈子看来是当不了成功的小三了,下辈子再说吧!下辈子,星宓,答应和我这只蛇妖相守吧。
  • 末世血液

    末世血液

    极北之地说发生的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北云殇这么能够得到什么,北云裳又会如何对待北云殇与北云雪?何为牢笼,又如何打破?这一切是千年前的布局还是。。。。
  • 问花楼词话

    问花楼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