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80700000002

第2章 潼关杨震:清白家风传千古

家规综述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潼关)人士。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是名震一时的大才子。他热衷教育事业,20岁以后,就一心一意自费开设学堂教授学生,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教学有方,名气大,学生多,因而被人们尊称为“关西孔子”。

杨震在家乡办学一办就是30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直至被大将军邓骘招募,那年他已经50岁了。

杨震被邓骘招募不久,便被推荐为茂才(即秀才),随后先后担任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直到汉安帝延光二年(123)担任太尉,掌管国家军事大权。

杨震一生为官清廉,不谋私利。每每被人们说起的便是他“暮夜拒金”的故事,他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的途中,路经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也就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特备黄金十斤,趁夜深人静,打算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严厉批评了王密。

王密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人品。”杨震说:“怎么会没人知道?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携金而来,你知道;赠金与我,我知道。既然天知、神知、我知、子(你)知,何为不知?”从此“四知却金”的故事就传为千古佳话。

杨震“暮夜拒金”的故事流传至今,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后来杨震官至太尉,依然秉承清廉的作风。

杨震为官十几年,不修豪华宅府,常以素菜为食,衣无锦绣,徒步往来不乘车马。在他蒙冤被罢官,决定以死明志时,他仍要求子女“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绝不厚葬。有人劝杨震为子孙考虑,置办产业。杨震坚决不肯,慨然说道:“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送杨燕之东鲁

[唐]李白

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

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翻阅杨震后裔的人生轨迹,他们深受做“清白吏”的家风影响,个个都博学而清廉。杨震的五个儿子都以“清白吏”而誉满天下。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

特别是杨震的二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而闻名于世,人们赞其为“淳白”。

深度链接

杨秉“三不惑”

东汉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你)知”的“四知”为由,拒绝贿赂的故事,千百年来传为佳话。但是,杨震之子杨秉以“三不惑”为戒,做到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无畏,却鲜为人知。

杨秉是杨震的第二个儿子,在30多年的为官经历中,他以“三不惑:酒、色、财”为戒,保持了一生“淳白”,即为官一世,以清正廉洁而终。所谓“三不惑”,是说为官一任,一定要远离掺杂私货的觥筹交错,不为色相所诱,不以权柄贪财敛物。只有如此,才能始终保持一个“不惑”的清醒头脑,坚守清正廉洁、秉公办事的官德、官风。

“公生明,廉生威。”杨秉以“三不惑”严以律己,因而嘴不短,手不软,有底气。东汉桓帝(名刘志)延熹五年(162),当时宦官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操纵朝廷,安排他们的亲信或者子弟为官,遍布天下。这些人“竞相贪淫”,弄得“朝野嗟怨”。面对宦官弄权、乌烟瘴气的现象,杨秉联合三公之一的司空周景,上书朝廷请求惩治奸猾贪污之人。桓帝听从,杨秉于是开列上奏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渲等牧守以下50多人,他们或被处死,或被免职,天下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杨秉之子杨赐,官至司徒、司空、太尉,同样具有杨震清正廉洁、慷慨激昂、无私无畏的气概。《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载有杨赐的奏章。在文中他弹劾贪官,锋芒毕露。杨赐从政前,“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从政后“切谏忤旨”,人生轨迹和人格追求都继承了杨氏祖上做“清白吏”的家风。杨赐之子杨彪,亦官至太尉。179年,杨彪时任京兆尹,毅然决然地处死了宦官黄门令王甫。189年,相国董卓想迁都关中,百官无敢反对者,司徒杨彪挺身而出,唇枪舌剑,董卓脸色大变,随后杨彪便被董卓上奏免官。杨奇是杨震长门曾孙,“少有大志,不以家势为名,与英才俊杰为友,不和豪强富贵者来往”,又精通经学,“才情聪明敏锐,门徒常有二百人”,汉灵帝时为侍中。他不献媚求荣,敢于直言,汉灵帝曾说他:“你脖项硬直,不低头屈项,真正是杨震的子孙,死了后一定也会把大鸟招到你的墓前。”

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杨震被公认为是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其“清白吏子孙”的家规,也成为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不仅影响着杨震的后人,也对整个杨氏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姓后裔活跃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其文韬武略载入史册者,历代不乏其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杨时,一生官显名扬,但他非常廉洁,奉法爱民,“不枉费公家一钱”。他一生没买过一亩地,没盖过一间好房子。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他退休回乡后,家里只有父亲留下的一栋老屋,仅可遮风避雨。宋宁宗看后非常钦佩,称他为“当今廉吏”。杨士奇,曾辅佐明朝四位皇帝,可谓官高权重,可他从来不谋私利。他虽在京为相几十年,但他的妻子却一直在老家以农耕为生。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也是杨震的后裔,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精忠报国,满门忠烈,个个都是清明正直的英雄。

深度链接

家训小知识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家训很多,流传亦广。如北朝颜之推,北宋的司马光,南宋的朱熹、陆游、袁采,明代的方孝孺、杨慎、傅山、张履祥,清代的焦循、曾国藩等都传有家训,他们的后代繁衍久长,这些家训的社会影响也十分久远,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明清时代,在统治阶级的倡导推广下,家训家规的普及达到了新的阶段。家训中常有许多名言警句,历来成为人们服膺的治家良策或修身典范,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杨氏后人都以“清白传家”“四知家风”作为祖训,制定悬挂了形式多样、内容相近的家规家训。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清风堂”,遍布海内外各地。如浙江、福建、广东、河南、重庆,甚至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都有杨氏后人为纪念杨震所建的祠堂,杨震精神早已超越了国界。

1900年后的今天,虽然历史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杨震为后人留下的“清白家风”,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时代,期待着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的传承和弘扬,也呼唤这古老的“清白家风”的发扬光大,使之代代相传。

关西

[唐]胡曾

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

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家规简介

尚学篇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1]于太常桓郁[2],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释】

[1]《欧阳尚书》: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2]桓郁(?—93),字仲恩。东汉沛郡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郁是当朝九卿之一的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选试博士,曾为汉章帝和汉和帝讲授儒经,是当时既显赫又有很高学术威望的经学大师。

【译文】

杨震从少年起就特别聪明好学。他拜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在桓郁的教授下,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探根究底。所以,当时人们就称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亦称其为“关西夫子”)。

清廉篇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1]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2]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释】

[1]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2]遗:wèi。给予;馈赠。

【译文】

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黄金十斤,于白天谒见后,又趁深夜无人之际,将黄金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子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5年2月17日)

治家篇

(杨震)后转涿郡[1]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2]。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释】

[1]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州市。

[2]私谒:因私事而干谒请托。

【译文】

(杨震)在任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太守期间,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事请托。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素菜为食,徒步往来,不乘车马,生活十分简朴。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子孙为‘清白吏’,这样留给他们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

正直篇

帝舅大鸿胪[1]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2]。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3]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4]。”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5]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释】

[1]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是九卿之一,分管礼仪。

[2]从:听从。

[3]辟:bì。指征召来,授予官职。

[4]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5]执金吾(yù):西汉末年时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

【译文】

汉安帝的舅父、官居大鸿胪的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去拜访杨震说:“李常侍是皇上重用的人,想让你征召他的哥哥做官,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如果皇上想让三府征召,那么应有尚书的文书。”于是拒不答应,耿宝愤然而离去。阎显是皇后的哥哥,官居执金吾,也向杨震推荐亲友入朝为官,杨震又没有答应。

明志篇

(杨震说)“死者士之常分[1]。吾蒙恩居上司,疾[2]奸臣狡猾而不能诛[3],恶[4]嬖女[5]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6],勿归冢次[7],勿设祭祠。”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释】

[1]常分:寻常本分的意思。

[2]疾:憎恨。

[3]诛:惩处。

[4]恶:厌恶。

[5]嬖女:bì nǚ。嬖,宠爱,引申为受宠爱的人。嬖女,受宠爱的姬妾。

[6]形:指身体。

[7]冢次:葬址,茔地。

【译文】

(杨震说)“死是士人寻常本分之事。我承蒙皇上厚爱,身居高位,憎恨奸臣狡猾而不能惩处,厌恶后宫作乱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以后,用杂木做棺材,以粗布做寿衣盖住身体,不要埋葬在祖坟,不要设祠祭祀。”

专家观点

杨震开创了“清白传家”的家风

弘农杨氏的先祖杨震,以清廉正直的品德开创了杨姓“清白传家”的家风。在他的影响下,其子孙也继承了这一性格和品质。其曾孙杨奇在汉灵帝时当侍中官,照样不肯随便奉承灵帝,汉灵帝感叹又赞赏地说:“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杨震的为官品德和治家理念,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永远值得世人学习。

(中国科学院姓氏群体遗传学专家、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袁义达)

一堂留正气“四知”仰高风

中华经典家训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摘自《钱氏家训·国家篇》

【译文】利益得在自己一人就不去谋取,得在天下百姓就一定去谋取。

杨震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公道正直,廉洁奉公,为教兢兢业业,做人实实在在,当官清清白白。

杨震虽然生于潼关,葬于潼关,但他的“四知”清廉精神却名扬海内外,其清白家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杨氏族人和华夏儿女。

一堂留正气,“四知”仰高风。杨震在廉洁自律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和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他不肯为子孙置办产业,而要以“清白”传家,让后代成为“清白吏”。在杨震的直接要求和影响下,其子孙为官清廉,杨震家族成为“东京名族”。世代杨氏后裔也以杨震为榜样,以“清白传家”作为家规祖训不断传承。

杨震“四知遗风”对杨氏族人影响深远,特别是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作为传承杨震精神的物质载体,遍布各地,对杨氏子孙产生了普遍影响。他们继承弘农祖德,恪守“四知”家风,用“四知堂”这一堂号来纪念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先祖杨震,并严守家训,自勉自励,做到清正廉洁。杨震廉政精神对杨姓族人和杨氏文化产生如此恒久而深远的影响,这在中华姓氏文明中是罕见的。

“四知遗训家声远,三相流芳世泽长”。今天,我们提倡和学习杨震家风,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震清白家风将永远为人们所颂扬。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杨汝生)

清白家风就是给子孙最好的遗产

中华经典家训

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摘自张英《聪训斋语》

【译文】读书可以增长追求世间法则至理之心,是颐养心性的第一等事。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臣,他一生经历了东汉政权由中兴到逐渐衰落的过程。面对国家日益陷入奸臣当道、政治腐败的深渊,他力主改革,切谏除弊,勇斗邪恶,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

杨震为官,从不谋取私利,也不因私事求人、请人、托人,请客送礼。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生活十分俭朴。有人让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产业、购置田产,杨震却始终认为保持清白廉洁的形象和节操,并以此传于后世子孙,就是给他们留下的最好的遗产和礼物。

(潼关县杨震研究会会长李建华)

良好家风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杨震“明经博览,无不穷究”,严于律己,忠君爱国,为官清正廉洁,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敢于担当,并以做“清白吏”要求子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一个封建官吏的高风亮节。

其子孙继承了杨震的正直品行,从而形成了以安贫乐道、好学博览、刚直清廉、爱国有为等为主要内容的杨震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杨氏后裔和中华儿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四知遗训家声远,三相流芳世泽长”。这说明良好家风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后代在家庭生活中继承先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起着积极而有效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梁建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

采访札记

家风如荷清白流芳

站在秦岭东部北麓,凝望天空,但见一片苍茫。大自然在渭、洛、黄三河交汇的地方,哺育了万亩荷塘。田田荷叶之间,不时传来阵阵蛙鸣,似乎在轻声讲述两千年前,太尉杨震清正廉洁、清白做人的故事。徜徉于这清风碧荷长堤,仿佛看到杨震踏波而来。

杨震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研儒家经典。20岁后,他子承父业,设馆授徒,自费办学。30年间,他不分贫富、因材施教,培育出了近3000名弟子,人称“关西孔子”。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杨震因“暮夜却金”的高风亮节,被浓墨重彩地载入了史册。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故中,杨震“四知先生”的美名不但没有湮没于时间长河的波浪里,还为不同时代的人所推崇和敬仰。就像先生故里那偌大的一池荷花,虽历经寒冬、埋根淤泥,但都会在每一个初夏,给人们一片碧绿、一个宛然的微笑。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杨震一生自觉践行儒家的道德理想,他清白做人、为政以德的风范和品行在无形中汇聚成感染杨氏子孙的精神力量,成为杨氏后裔效仿和遵从的典范。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孙生活俭朴、为官清廉。杨震五子以“清白吏”誉满天下,尤其是三儿子杨秉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的严格自我要求闻名于世。子孙虽身居高位,达到“四世三公”的显赫成就,却个个清廉,正如汉末孔融所言:“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

自古杨氏出弘农,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尊杨震为弘农杨氏的开基始祖。杨氏后裔中因文韬武略、清正廉洁而载入史册的,不乏其人。比如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杨时,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明代名相杨士奇,等等。如今,在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杨氏祠堂中,以杨震的“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清风堂”随处可见。

杨震高洁正直的品行也影响了故乡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秦东的仁人志士郭子仪、寇准、王鼎、杨虎城……也都是踩着杨震的足迹,在历史的风雨中留下惊世的绝响。沿着历史遗迹追怀古人的采访之旅中,我们发现,居于潼关的杨震后裔对先人怀有深厚的感情,都以有杨震这样的先祖而自豪,并且在自觉秉承着清白家风,清白家风已经成为他们立身持家、为官做人的规矩绳墨。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杨震虽去,但他的清白家风,必将成为我们提升修为、精进思想、为民谋福的精神动力。怀念一个人,重要的是怀念他的品格、他的精神。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处,杨震的清白家风正如眼前的这片荷花,绽放得愈发高洁、愈发芬芳!

(郭武超)

同类推荐
  • 我们只是讲道理

    我们只是讲道理

    写时评的人,常跟热点,最怕的就是文章速朽,似乎事件一结束,观点也就寿终了。何况,在时间逐步碎片化的时代,人们阅读似乎只追求一个“爽”感,替我骂够不着的人,替我把那帮讨厌的人归类,替我设立精准的鄙视链条……总之写作者成了大众情绪阀门的操纵者,“讲道理”渐渐成为当下写作群中的异类。消费情绪、收割焦虑、横贴标签,是如今讨喜的写作手法。然而,作为一个写字人,三表却认为,即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总有些道理不会过时,值得被留下、他写作这本书的初心,就是,在追求“快”的时代,“慢”下来,把道理掰开揉碎了说。他相信,讲道理虽然不能快速见收益,却可以受益终生。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新诗美学

    新诗美学

    本书是一部论述新诗审美原理的学术专著。作者从“诗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的本体论观念出发,论述了诗歌的存在状态与内在结构;从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理念出发,提出“诗的最高境界即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的诗学命题,并以此展开对诗美的产生、诗美的呈现、诗美的形态的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与论证。提出了诗美的构成为“过程美”与“整体美”的审美统一观,及建构诗的“情感空间”的设想与路径。全书理论视野开阔,放眼古今,吸纳中外,锐意独创,注重出新,重在颠覆传统诗歌解读方式,努力构建自身全新诗学体系,将理论思辨的概括提升与诗歌文本的结构分析有机融合,是一部具有较大理论开拓性与实践指导性应用性的诗学专著。
热门推荐
  • 马林之诗

    马林之诗

    很久以来,马林都觉得命运待自己不薄,虽然每天都要面对有生命危险的福报级工作,但只要有可爱的小豹子姑娘每天给自己做好吃的,只要有肉可吃有猫可撸,生活也不是过不下去,工作上苦一点难一点,对于男人来说不算什么。再说了,人能活两世,有些要求就不要太高了,你说对不对啊,异种先生。说完话,也不等回答,年轻人打了一个响指,指尖的白焰将另一只手中的烟草点燃,然后将它弹向火刑架上的非人存在。欢迎来到阿比尔德,见证蒸气朋克时代最后的荣光。还有癫狂。群号:1083569520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乱世当屠

    乱世当屠

    崇祯年间,天灾人祸不断,鞑子和乱民又不断地吞噬着大明王朝的最后一点血肉。值此乱世,该当如何?
  • 抹香鲸历险记

    抹香鲸历险记

    这是一部长篇海洋童话,主人公——抹香鲸香歌和妈妈在海洋中幸福地生活,自由自在地玩耍。忽然有一天,她们遭到人类的捕杀,被追赶得四处逃避,香歌跟妈妈失散了。为了找到妈妈,她历尽艰难险阻,游遍了各大海洋。一路上,结交了很多伙伴——鲸鲨莎莎、海豚甜甜、小海龟、金枪鱼和蓝飞鱼,组成了爱心联盟,打败海洋霸主虎鲸,战胜深海魔王巨乌贼,帮助弱小的伙伴,抵制人类的追捕和强敌的进犯。贪婪的陈博士一直在暗处追踪,想尽办法猎获香歌,换取高额利润。香歌机智勇敢,带领伙伴们一次次化险为夷。
  • 豪门嫡妻

    豪门嫡妻

    林然再一次重生了,有着两世记忆的她,重新过着新的生活。豪门媳妇不好当,光明正大可以三妻四妾的名门媳妇更不好当。豪门大宅,上有老而不糊涂的曾祖母,看似慈善却又精明的奶奶,手握实权的婆婆,还有利势又小心眼的姨太们,再加上一群等着看她笑话的妯娌,下有猥亵大伯,妖孽又风流的小叔,还有几个只会惹祸捣乱的姑子。公公的冷眼旁观,丈夫的冷淡无情,小三的冷笑争宠。这是典型二十一世纪里的古代豪门宅斗。豪门怎么了?豪门是用钱用势堆起来的。她是嫡妻,小三再怎么得瑟也永远扶不成正室。她是嫡媳,别的可以得罪,就长辈不能得罪,不然受罪的是自己。婆婆说:“林然,你是嫡媳妇,就该有正室的气度,晨儿都娶了你和白素,你们就要好好的相处,别做出什么丢我们宫家的脸。”林然说:“妈,我知道了,就像妈一样,公公娶了三位姨太,妈都有这样气度的接受了,往后晏晨要是娶了十个百个老婆,我会像妈一样没有什么怨言接受的。”婆婆一噎:“……”谁说她大度了,谁说她没有怨言了。小三说:“林然,你就活守寡吧,晏晨爱的是我。”林然说:“我很乐意活守寡,反正你永远都是二奶。”大姑子说:“林然,你不是闹自杀吗?怎么还不去死。”林然说:“大姐,那你怎么也不去死?上个星期你好像登报闹自杀,想要前姐夫不和你离婚吗?”嫂子说:“林然,我真替你可怜,被小三欺负成这样,讨好了那么多人,却依然换不来老四的爱。”林然说:“我不觉得我可怜,倒觉得嫂子你更可怜,听说嫂子你要爬上我丈夫的床,结果被他甩了巴掌扔了出来,我是嫡媳妇,不要说我可怜,因为你们没有那个资格。”咳,推荐朋友的文文:《女人,宠你上瘾》:
  • 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帮孩子找到好工作、建立幸福家庭,是许多家长心中盼望的。成熟的家长会面对现实,明智地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书共7章48节,介绍了家庭教育生涯的科学知识和有效方法,帮助家长解读生涯规划,感悟丰富人生,从容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孩子生涯规划问题。本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极具操作性,可供家长阅读,也可供家庭教育研究者参考。
  • 僖公

    僖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天帝尊

    九天帝尊

    在历史的缝隙中有一头黑羊一直在左右着天地大势,万年前它沉睡了,万年后他重生了,且看苏夜一朝夺回人身,如何铸就万世之尊!
  • 盛宠无双,傲世狂妃

    盛宠无双,傲世狂妃

    (全本完结,亲们放心入坑哦!新文《残王废后,倾世名相》已火热更新,请上戳↑)她,商界女王,黑白通吃,做事果决,睿智深沉,风华绝世,因奸人谋害,再次睁眼,变成了侯府貌美残缺,一无是处地她。岂料,她并非市井传言那般不堪……收敛锋芒,不是姑奶奶的作风。废物残缺配呆傻弱智,好!姑奶奶接着!没娘疼,没爹爱,庶母刁钻刻薄,庶妹绵里藏针,姑奶奶睚眦必报,乃们等着接招!痴傻夫君,亦是没娘疼,没爹爱,兄弟欺辱,下人怠慢的天涯同路人。不怕!娘子至此护着你!弃我者,必将虐你悔得肠子青。欺我夫着,十倍百倍返还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绝不手软!智谋百出,光华流转,且看姑奶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运我傻夫,谋一世繁华。*“敢欺我夫?找死!”冷漠森冷的话语,自某女娇艳欲滴的红唇中逐字溢出。酥手轻扬,刹那间,叼奴身如薄纸,飘落三丈远。火红嫁衣曳地,步步生莲,仪态万千,扶起瘫坐在地的痴傻夫君,樱唇微启:“夫君莫怕,娘子罩你!”银质面具遮颜,仅留懵懂无知双眸外露的某男,一袭粗制婚服,早已脏烂不堪,沾染泪滴的好看睫毛,眨了眨,看着扶起自己的绝色女子,糯糯道:“墨墨有娘子了?”“嗯!”“怕怕!”某男手指不远处,倒地血流不止的叼仆,眸中狡黠之色快速划过,高大身子紧往某女怀里缩。“不怕,他该死!记住,以后谁敢欺你,辱你,娘子都会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上!不管他是谁……”说完,美眸傲然扫了眼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俊美男子。*“爷,王妃被四王爷堵在街市上了!”说时迟那时快,某男掀袍,脚下似是踩了风火轮,身影瞬间消失,看的隐在暗处的某属下,嘴角直抽搐。“四弟坏坏,不许欺负娘子!”某男痴傻说着,拳头如同雨点一般,落在自家娘子对面的美男身上。“墨墨乖,娘子没事,咱们回府!”谁说傻子不会疼人,这不,他用他的方式,来护她这个娘子来了。*“轩辕墨,你丫的装傻?”接着重物坠地声响。“娘子,别动粗!”某男仰躺在地,一脸可怜相。“滚!”“娘子,听为夫解释……”随着房门被撞声响,某男再次以抛物线形状,坠落门外青石板上……*他,装傻扮痴扮弱智,仅是他遮掩锋芒的表象;实则,他腹黑狠辣,掌控人心,运筹帷幄无人能及。她宠他护他,他亦如此;她欺他怒他,他甘之如饴!坑品保证,求收藏+推荐+评论,轩会努力滴更文!
  • 诸天巡狩

    诸天巡狩

    “我这一刀下去,实力最起码可以恢复三成。”楚恒左臂上的神秘图案,竟能无限吸收死亡之力。王朝争霸、高武玄幻、问道修仙……行走在诸天世界,楚恒以战养战。再回首时,他已是巅峰。PS:原创无限流,无女主,主角杀伐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