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2600000005

第5章 诗歌 (5)

全诗四节结构整饬,每节首末两行押韵,除第二节外,其余每节中间两行押韵,韵致齐整。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情诗。天上有半轮月,诗人却想往明月多处走。有她相伴,圆缺便都是一样的清光。玉兰只余残花,只要有她就是一样的芬芳。过时的夜莺已失嘹亮的歌喉,奄奄一息,她却痴情不悔。诗人以“半轮、开剩、过时”刻画出并不圆满的景致。又幻想着有她的相伴,一切都能化悲为喜。前三节以虚实结合的描写,表现出“我”对“她”的爱恋。写实景,也道出了前三节中因她的存在而圆满、芬芳、不悔痴情的温情慰藉终是梦幻泡影。此诗的独到之处在于,诗人并没有造一个良辰美景虚设,无人共赏的情境,而是刻画了客中所见的处处残景,进而推想若有“她”相伴,残缺凋零都是风情。但事实上“我”却只能对影独自沉吟。这样层层铺陈,又曲折回环,将深深的思恋想念与恋人不在的怅然若失表达得既独特,又自然动人。

私语

阅读指导

这首诗创作于1922年7月21日,发表于1923年4月30日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之后并未收入徐志摩生前所出版的诗集。此诗创作于徐志摩在剑桥大学求学时期,是其较早的诗歌创作。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边,

一棵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私晕里,

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

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美文解读

全诗除了第五行之外,句句有“秋”字。“秋”在传统文学中就是一个恒远独特的意象。秋的寂寥,秋的情思,秋的深沉,都是古典诗词中书写不尽的情致。在众多感时悲秋的诗作中,这首《私语》可谓是另辟蹊径,匠心独运。徐志摩这样灵心善感的诗人,似乎听得懂大自然幽微的意旨。秋雨弥散在秋水、秋柳、秋叶各处秋色中,“亲亲切切喁喁唼唼”,这几个词既拟声又摹情,“雨”与“语”同音,秋雨仿佛私密的低语。“情思情事,情诗情节”——秋雨的私语,处处总关情,私语即情语。而这含情之语(雨),留恋盘旋,却也只能付与清冷秋水而去。秋雨的私语是难以言明又无疾而终的深情。

云 游

阅读指导

此诗作于1931年7月,刊载于这一年10月5日《诗刊》第3期。这首诗最初收入诗信集《猛虎集》,曾以《献词》为题,并分为了四个诗节,后收入诗集《云游》时,分为两个诗节。这首诗在形式上明显带有欧洲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十四行诗的特色。徐志摩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派的影响,从此诗的抒情方式中也能看出雪莱、济慈等人诗作的痕迹。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度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美文解读

此诗第一节共8行,句句押韵,每两行一换韵。第二节共6行,前4行中奇数行和偶数行各自押韵,最末两行押韵,形成efefdd这样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韵脚相同的形式。这首《云游》带有徐志摩后期创作的典型特征:娴熟的技巧,圆融的形式,淡淡的内容。

徐氏的情诗,或浓艳凛烈,或清婉绵长。这首明显属于后者。凡对徐氏情史稍有了解的人,或许都免不了将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情感纠葛带入此诗中对号入座了。这首披着恋爱外衣的诗歌也同样带有普遍而永恒的象征意义。诗人以优美的想象,空灵的意境传达出对人生的感悟。

“你”是云游的逍遥曼妙,“他”是卑微空灵的涧水,被你不经意地开启混沌,启发性灵。自在、轻盈、愉快、逍遥——“你”寄托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多少念想。而“你”纵然美好,却只是“影”。诗人用“空际”与“地面”之间的空间差异,开始就暗示了“你”与“他”之间遥远的距离。一次不经意的点染看似弥合了天地的阻隔,却更埋下悲剧的种子。“惊醒”与“抱紧”表现出“他”对拥有“你”的深切渴望。而“影”却是无法抱紧的,留下的只是忧愁。忧愁无形,诗人用“绵密”一词细腻地写出了“他”无尽无形的愁绪。没有“你”不经意投影,“他”仍是毫无知觉。“你”自然而然地转投“他”无法企及的广阔,“他”只能在憔悴中绝望。“你”是蜻蜓点水似的旋点旋飞,“他”却是春蚕作茧似的越缚越紧。领略过至美的梦幻泡影,而又瞬间失去,落入再也求不得的绝望:世间最深的苦楚大抵如此。

黄 鹂

阅读指导

这首诗写作时间不详,初载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后被收入《猛虎集》。此诗以独特的意趣和绮丽的想象描绘了黄鹂的逼人的艳异,书写了一种突如其来又突然消失的夺目光彩。在胡适的《追悼徐志摩》一文中就提到了这首诗,说重读《黄鹂》后感觉此诗像是徐志摩“在那里描写他自己的死,和我们对他死的悲哀”。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做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美文解读

黄鹂以“一掠颜色”出场,照亮了浓密,冲破浓密化为彩云。诗中对黄鹂形象的种种描绘略带有一些奇幻的色彩。黄鹂以婉转动听的歌声闻名,但这只黄鹂起初“不做声”,“我们”静候“佳音”的愿望最终落空,却领略到了比歌喉更惊艳的光彩。然而未闻其声,其色也是忽而就“飞了,不见了,没了”,诗人连用了这三个词来写黄鹂的消失不见,其中蕴含了多少复杂的情感——是讶异,是惊奇,是惋惜。“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是黄鹂给人最初的映像,同时也是最后的映像。黄鹂是想得而得不到的美,是想留却留不住的艳。转瞬即逝却又光艳异常的黄鹂,是诗人自己的写照,也是世间许多极美之物的隐喻。

花牛歌

阅读指导

这首诗大约写于1923年以前,原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王统照先生收藏。徐志摩遇难后,由王统照先生代为发表在1937年1月1日《文学》的第8卷第1号,之前并未收入徐志摩的诗集中。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箩。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美文解读

四节诗都以“花牛在草地里”起头,回环往复。第一节写动,花牛坐扁了剪秋箩。第二节写静,花牛在漫天的白云下睡着了。第三节再次写动,花牛在草地里溜达,自得地甩着小尾巴。第四节再次写静,花牛在夕阳西下中入梦了。四小节结构整饬,动静相宜。全诗充满了悠然、惬意、天真烂漫的味道,是一首如童谣般可爱的小诗。无忧无虑的花牛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寄托着诗人对纯真、自然的眷恋与追求。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童趣。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

阅读指导

1925年3月,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外热恋闹得满城风雨,于是决定到欧洲旅行,并从我国东北出境。三月中旬在西伯利亚时,他写了两首诗,《西伯利亚》和这首《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此诗最初刊载于1925年9月7日的《晨报副刊》,后收入《翡冷翠的一夜》。秋雪庵位于西湖附近的西溪湿地的孤岛上,此庵原名大圣庵,初建于宋淳熙初年。后因此地溪水环绕,深秋时四面芦苇花开,弥望如雪,故得名秋雪庵。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

在这秋月下的芦田;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这秋月是纷飞的碎玉,

芦田是神仙的别殿;

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

我映影在秋雪庵前。

我先吹我心中的欢喜——

清风吹露芦雪的酥胸;

我再弄我欢喜的心机——

芦田中见万点的飞萤。

我记起了我生平的惆怅,

中怀不禁一阵的凄迷,

笛韵中也听出了新来凄凉——

近水间有断续的蛙啼。

这时候芦雪在明月下翻舞,

我暗地思量人生的奥妙,

我正想谱一折人生的新歌,

啊,那芦笛(碎了)再不成音调!

这秋月是缤纷的碎玉,

芦田是仙家的别殿;

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

我映影在秋雪庵前。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

在这秋月下的芦田;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美文解读

自古文人雅士笔下不乏对秋雪庵的描绘,而徐志摩在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遥想江南的蒹葭苍苍,实在是别有一番情致。诗人自己曾在《西湖记》中谈到:“芦雪尤其代表气运的转变,一年中最显著最动人深感的转变,象征中秋与三秋间万物由荣入谢的微指:所以芦荻是个天生的诗题。”此诗以芦色为题,也算是印证了诗人先前所言。

全诗最开始两节和最末两节完全相同,回环呼应。将“秋月”比作缤纷的碎玉,将芦田比作神仙的别殿,比喻新奇优美。“我”的芦笛声又如仙乐,能让自然界的清风、飞萤等生灵都随着笛声的喜悲而动。声与景,情与景都如此圆融地应和,全诗恬淡得如同一曲悠远的田园牧歌。

山中

阅读指导

此诗作于1931年4月1日,最初刊载于当月20日《诗刊》第2期,后收入《猛虎集》。这一年,徐志摩受胡适之邀离开上海到北京大学任英文系教授,又由温宁源介绍兼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同时,他还兼任上海中华书局、大东书局编辑。此时,陆小曼仍在上海,徐志摩多次去信希望她来北京团聚未果。徐志摩只得奔波京沪两地,拼命赚钱供陆小曼挥霍。昔日的恋人林徽因肺病恶化危急,所以停止一切活动,隔绝所有亲友到京郊的香山上静养。在山中的林徽因,音信隔绝,每日只有两小时可见客。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为林徽因所作。

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

织成一地松影——

看当头月好!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的静。

我想攀附月色,

化一阵清风,

吹醒群松春醉,

去山中浮动;

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

轻柔如同叹息——

不惊你安眠!

美文解读

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以《山中》为题写下诗篇。无论是王维的“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还是王安石的“随月出山去,寻云相伴归”,过去以“山中”为题的诗篇大多是在山言山。但是,徐志摩的这首《山中》却是在市谣围抱、闹中取静的庭院中,置身山外而遥想山中。诗人先是俯视一地松影,既而仰视发现当头月好,俯仰间不由观想山中光景。

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信中提到林徽因的病情时就视之为“晴天霹雳”,但抵京之后“半亦因为外有浮言,格外谨慎,相见过三次,绝愉快可言”。林徽因在山中后,他也“至多等天好时与老金、奚若等去看她一次”。个中思念与牵挂可想而知。

想见又不能见,“我”只得寄情于自然,想象着能攀月色、化清风去山中浮动。山中有诗人挚爱的大自然,更有诗人心尖上思念的人。即便到了山中,“我”也不忍打扰了“你”。全诗的最后一节看似风轻云淡,却着实充盈着无微不至的温柔。那轻柔,那叹息,那不惊,包含着多少深情与挂念。诗人郁结的心绪也在自然中纾解开来。

同类推荐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这是一部写社会、写家庭、写孩子、写问题的书。作者以写实手法记录了众多“特殊”家庭孩子的成长经历。这些孩子们的心态、言行及人生经历,告诉人们某种警示或许警醒而感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如果生长于家庭破裂、不稳定、缺乏监管、冲突与不和谐、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中,就比那些来自于温暖和谐家庭的孩子存在更多、更高的违法犯罪的风险。尤其是大人们长期外出打工,进入青春期的“留守少年”成为无人看管的青春一族。这些不幸的孩子怨谁呢?在每个故事里,作者仅仅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个个所谓的“问题”告诉大家。
  • 民国图书出版史编年(1912~1949)(全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民国图书出版史编年(1912~1949)(全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本书是关于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活动史料的文献辑录,借助编年史的体例,对民国时期的图书出版活动,依年代次序作历史的叙述,勾勒出民国图书出版的发展历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出版机构的创立,大型丛书、工具书、教科书、古籍图书的刊印,出版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书业章程业规的制定,各种版权上的争端,劳资双方权益的纠纷,查禁与反查禁的斗争,以及出版机构的有关经营活动等。
热门推荐
  • 恋爱改造家

    恋爱改造家

    在遇到林疏前,奢侈品家具女精英黄小烨只信奉一条原则。——只有住在翠湖大平层里,才能叫人生。为了这个目标,她甚至可以舍弃自我。但在遇到林疏后,小奶狗却不知不觉让所有黄小烨唾弃和厌恶的一切都染上了可爱的气息。“如果是你,我或许可以养你。”“谁要你养,那是男人应该做的。”小奶狗露出了獠牙,宣告了自己的强势。
  • 我们才不搭

    我们才不搭

    《我们才不搭》是现代段子互怼日常小说,分三个篇章:兄妹篇、男神篇和闺蜜篇,分别展现亲情日常、爱情日常和友情日常。三个故事都在同一的背景下(清花大学)发生。【兄妹篇】讲述的是贾货与贾文静,一对兄妹互相嫌弃却又互相关心的故事。【男神篇】讲述的是高冷学霸黎高与二货暖男甄俊,一场二来二去,你追我赶,无奈却又温馨的故事。【闺蜜篇】讲诉的是女汉子李白白,与小女生唐煤煤之间性格反差萌的友爱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攻略病娇男主的n种方法

    攻略病娇男主的n种方法

    小可爱苏暖×病娇男主世界一:乱世旧梦乱世一场浮华旧梦。世界二:影帝娇妻七年后再相遇,绝不会放手。世界三:七零小福娃贫穷年代里,相濡以沫,一起长大。世界四:山茶逸事懵懂山茶精与山寺小僧二三事。ps:男主是一个人。
  • 混血龙瑞

    混血龙瑞

    一睁眼,就来到了个龙与捕龙人充斥的诡异世界!
  •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电影是民俗的一面镜子。影片中,婚殇嫁娶、灯笼火把、秧歌戏曲、皮影小调、朱门石狮、市井乡里,处处都是民俗生活的呈现。一方面,电影成为民俗的影像记载,而且是带有情感体验的影像记载;另一方面,民俗则为电影提供社会生活的斑驳质感,而且是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人居特色的文化质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左手民国课文 右手民国作文

    左手民国课文 右手民国作文

    《左手民国课文 右手民国作文(小学卷)(经典珍藏版)》从民国从《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国语课本》《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等多个版本的老课本中,甄选出99篇极具童趣、童真,意境优美、文字活泼的老课文,同时在每篇老课文后面配一篇民国模范作文,二者编排相得益彰,全书图文并茂,读来颇为有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缠绵婚宠:程少,请自重

    缠绵婚宠:程少,请自重

    "离家躲了多年,本以为可以擦肩而过互不相识,却没想到,再次被圈禁。以为自己带给身边人不少麻烦,最后才知道一切都是阴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