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00000013

第13章 锐意创新--雷军和“小米”的故事(2)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是所有优秀企业的文化核心。福特公司创始人说过:不创新,就灭亡。的确,创新是企业前进的灵魂与动力,那些不能创新的企业,终将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创新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够做大、做强、做老、做久的企业,都会坚持不断创新,而那些生命力不强的企业,多是由于创新能力不足所导致了落败。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自发完成。2010年4月,小米公司在北京中关村的银谷大厦成立,当时公司总共有十四人。“小米”刚成立时,了解它的人非常少,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雷军这家公司是以移动互联网应用和软件开发为主要业务的。小米公司最初的一班人马,绝大多数是做软件出身的,所以人们都说:“雷军从谷歌、微软挖了好多厉害的工程师,所有人玩命干,陆续做出了好多软件。”这样的一批人要做手机,注定了必然要走一条很长的路。在成立之初,“小米”的行动规划也确实如此:先从最擅长的软件开发开始,试试水,做完移动应用看情况,再开始做操作系统,然后从操作系统再到做手机硬件。

只有勇于创新,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企业才会永葆生命力。一个很平凡的名字“小米”,但绝不平庸,因为小米人是由来自IT巨头公司微软、谷歌、金山的科技达人们所组成的,不要以为他们只会在电脑前开发了不起的软件,真正的天才和牛人会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创新和创意。在外人看来,“小米”最初始的基因、能调配的资源、最擅长做的事,都应该是在软件和互联网这个圈子里。但雷军从“金山”、卓越网,到投资UC、多玩、凡客诚品,这一路走来,最终告诉大家,小米公司其实有一个最大的目标,那就是做智能手机,做出世界级的好手机。今天,手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通讯工具,手机已经和电脑合二为一,其内涵还在不断派生和延伸。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看到的手机已经超越所有想象,拥有强大而繁多的功能。

雷军称,伟大的产品是永远不会抄袭别人的,如果别人说你抄袭只能说明你做得不够好。只要能够创新,小米手机一样能创造奇迹。“小米”团队要打磨一款“顶级智能手机”,而要做智能机,首先要为其选择一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要怎么做呢?“小米”团队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开发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这个想法否掉了。因为,以现在公司的实力和规模来看,开发新的操作系统难度较大。对一家新公司来说,全新操作系统意味着必须找到手机硬件厂商合作,没有硬件就没有用户,这条通往用户的道路过于曲折。“小米”的工程师选择了Android操作系统。MIUI是小米公司旗下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从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开始,针对用户量足够多的Android机型开发主程序内核,在软件应用创新、软件开发模式创新的同时,摸索硬件的大门。

雷军尽量让“小米”这家公司的基因和逻辑,看上去和我们见过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一样。针对中国台湾媒体称小米手机是“最夯山寨机”说法时,雷军也没有回避,他说:“台湾厂商的确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公司,他们有资格看不起大陆厂商。所以,‘小米’要加油,要让台湾媒体另眼相看。”

创新让小米手机有了灵魂,当你使用它时就会发现它绝不是大家想象的山寨机。通过对Android系统的改造,“米聊”这个功能成了小米手机的又一个创新点,它建构了一个在手机与用户界面之上的社区,丰富和延展用户在手机上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像Facebook(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那样沉淀下来更多的用户数据和行为,成为下一个“软件金矿”。“小米”一方面不断深化程序与手机硬件交互,一方面不断地优化手机联系人与这部手机的交互方式,比如“超级手机通讯录”等功能。

“小米”通过这种专用社区的方式积累了最大的用户数量,并从用户反馈中不断汲取经验与力量,每周一次更新MIUI操作系统的功能,为“小米”收获了一批忠诚的用户,甚至还形成了海外粉丝社区。而在此之后,小米手机在应用和功能上必须足够丰富。雷军说,小米手机的竞争力就在它的创新点上,这个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小米手机的操作系统可以快速、持续升级,他说:“因为我认为手机可以替代PC成为大众最常用的终端,这样看来操作系统需要不断升级,‘小米’的MIUI截至目前已经发布了超过四十个版本,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来满足用户需求。”一年之后,MIUI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论坛上的主要帖子动辄成千上万人浏览、评论,拥有超过三十万人的社区开发者,甚至有许多来自海外各个国家的MIUI“粉丝”形成组织。

在一场被网友称作是在向“苹果”和乔布斯致敬的发布会上,雷军揭开了小米手机的神秘面纱。雷军说小米手机是他最后一搏,对此他给予了厚望,他说:“小米手机已经上市了,很多用户也购买后开始使用,有人告诉我小米手机也没啥创新嘛,这让我觉得很尴尬。”但雷军对小米手机有信心,他相信小米手机的创新之处和别的智能机不同,它会创造不一样的奇迹。雷军对小米手机的创新有自己的看法:“可能很多人对创新的理解都是要颠覆、要石破天惊,但事实上我们在规划小米手机的时候,已经融合了很多创新点在里面。”

的确,像小米这样一款讲究实用性的手机,他的创新就是让小米手机能够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使用者体检到它人性化的设计,满足用户对智能机的一切需求,这就是小米手机的灵魂。所以,小米手机采用了Android优化的MIUI操作系统,并率先采用了双核1.5GHz高通芯片,1G的内存,4G 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内存)以及夏普4英寸屏,并配有一块1930毫安的大电池,号称联网待机时间可以达到450小时。雷军表示,小米手机是当时全球主频最快的智能手机。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中创新无处不在。谁敢说“苹果”是手机创新的终结者?也许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小米手机的出现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人说不要再谈什么创新。他们认为,创新只是一种被喊烂的口号,认为创新不过是愚人的游戏。这是错误的认知,我们必须承认:没有创新,只有死路一条。“小米”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创新,在应用、操作系统和手机三个层面上不断创新,一些带有“小米”特色的软件,如:迷人浏览器、小米便签、小米分享、小米司机等相继应用到小米手机上,让用户随时都能体检到小米手机的创新性。

创新就是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了创业成功的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创新--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在企业运营中真正做到创新。

第四、从细节开始创新

人人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创新昭示未来。什么是细节?一般来讲,细节就是细小的事物、环节或情节。细节之所以容易被忽视,主要是因其“小”、因其“细”。“小”往往被人忽视,容易掉以轻心;“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在经济危机肆虐的今天,“创新”两字频频出现,企业要创新,人的管理和思维需要转型,这就使“细节”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你认为只有宏图大业才算是真正的大事,而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关注,那么,很可能将有一大堆小事给你带来一连串麻烦。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有些企业的失败是因为创新不够,从而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而创新失败背后隐藏的大都是细节上没有做到位。即使你有很好的创新思路并付出实际行动,但是由于忽略了细节或是细节上没有处理好,很可能导致功亏一篑。谁能见微知著,把细节做得更好、做得更到位,谁就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主动。谁的工作做得不细致,工作做得不完美,就很难达到要求,服务就不会到位,消费者或客户等就不满意,最终也就失去了市场。正如麦当劳总裁弗雷德·特纳所说的:“我们的成功表明,我们的竞争者的管理层对下层的介入未能坚持下去,他们缺乏对细节的深层关注。”

要想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警惕那些容易招致失败的细枝末节。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需要聚沙成塔,离不开细节的积累。注重细节,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才能不断趋于完美,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

要说重视细节、追求完美的“狂人”,非“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莫属了。美国一家投行的资深分析师保罗·诺格罗斯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近乎变态地注重细节才是乔布斯的成功秘诀。”乔布斯曾经为了重新设计OS X(麦金塔计算机的专属操作系统)系统的界面,几乎把鼻子都要贴在电脑屏幕上,以便对每一个像素进行比对,他说:“要把图标做到让我想用舌头去舔一下。”很多人都曾说乔布斯对“苹果”产品过分追求完美,近乎病态。然而我们却看到,他关心的是与产品有关的细节及其带给用户的体验。“苹果”产品的风靡告诉我们,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要想把创新精神贯彻到底,就要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也是一种伟大的创新。

将乔布斯视为偶像的雷军在对细节的重视上丝毫没逊色于乔帮主。“小米科技”在初创之时就被业界人士解读为--雷军正试图在中国复制一个乔布斯的“苹果”。但是雷军做小米手机并不是让其成为“苹果”的复制品,小米手机是国内首款双核1.5GHz主频手机,为全球主频最快智能手机,售价仅为1999元,已上市就被订购一空。雷军说:“小米手机的优势就是它的性价比。”雷军指出,小米手机将以“能打电话”的智能手机作为突破口,解决智能手机的信号、待机时长等问题,用CSP模块(详见第四章第一节)从起点开始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而不应该把这些割裂开来。不论在设计、运营和营销方面,小米手机都有自己独到之处。这是小米手机的创新点,这些创新让小米手机有了自己的灵魂,而这些创新点是靠它的细节来支撑的,所以,它绝不是简单的复制。

小米手机的所有细节都是基于对用户的考虑,例如,在选用显示屏上,“小米”没有跟随三星和htc的4.3寸屏,太大的屏幕让手机体积过大,反而失去了手机存在的意义。因此,“小米”选择了更为适合亚洲人的4寸屏幕,除了保证了显示效果外,更注重了手机的把握舒适感,63毫米的机身宽度可以让用户可以轻松把握。小米手机的屏幕显示效果也非常优秀,可以给用户非常细腻而且绚丽的显示效果,颜色柔和偏暖,4寸屏、主流分辨率细腻程度中规中矩,而对于分辨率,“小米”并没有刻意去追求qHD(quarter High Definition,数码产品屏幕分辨率的一种,960×540像素)这样的配置,因为FWVGA(Fwll Wide VGA,数码产品屏幕材质的一种,比VGA分辨率高,854×480像素)已经足够现在使用了。

小米手机的推出给手机行业刮起了一阵硬件创新风,但软件方面同样重要。小米手机所采用的基于Android(安卓或安致,一种以Linlox为基础的开放源化码操作系统)优化而来的MIUI系统在发烧友中很受欢迎,但是普通用户却不一定了解其中的不同之处。MIUI界面适合国人使用,当你作为使用者时你就能体会到“小米”的良苦用心,其中很多细节都是为了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而精心打造的。例如,小米手机的解锁系统,它看似是一个很小的改动,但是却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是否真的对消费者用心。很多国际大厂到现在都没有解锁系统,这让一些发烧追随者不得不转战其他品牌。小米手机的解锁系统,让其不用在界面上受手机制造商的制约,随意更换原生界面或者第三方界面,对于开发UI(用户界面)界面起家的“小米”来说,这一个小细节的改动确实是非常用心的。

小米手机在小细节上的创新深受用户喜爱,像快捷截图、快速启动音乐界面、一键手电筒、人性化的短信优化、双手整理程序图标、定时拍照功能等等,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小米手机在MIUI系统上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带给用户很多贴心的功能。作为一个可以给主流厂商机型使用的第三方优化ROM,MIUI对Android用户带来了不少帮助。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小米手机不仅仅是其所强调的硬件方面的彪悍,系统方面也在寻求“超越”Android以吸引用户的突破。就是这种基于用户体验的细节上的改动,让小米手机真正走进了用户的生活,走进了用户的内心,它是实实在在的方便消费者使用的一款手机,它就是“小米”,绝非“苹果”。

小米手机无疑是雷军及其团队的一个伟大的创新作品,而创新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小米”在细节上下了真功夫。就像20世纪伟大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其成功的原因时,所说的那样--“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掉一个宏伟的规划。

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细节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作起。这些小事和细节,往往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关系成败的双刃剑。细节--它极其微小,但是却决定成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就像美国太空3号快到月球了,却不能登上去,只能无奈地返回。原因是一节三十块钱的小电池坏了,因此这个酝酿很久的航天计划就这样被破坏了,几亿美元报废了。

有些事情,当时看似无关紧要,后来却牵动了大局;有些事因其细小,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它们;有时人们因时间、精力有限,而顾不上细节;有人因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而对细节不屑一顾,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坚持注重细节、不断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执著地把手头的小事做到完美的境界,在困难重重的大环境中逆势而上,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打造出在行业内首屈一指的企业。

第五、思路决定出路

同类推荐
  • 太极之一代宗师

    太极之一代宗师

    张三丰幼年时曾患有严重的眼疾,已经快到睁眼瞎的地步了。但是当碧落宫的宫主白云禅师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便决定收他为徒,不仅治疗他的眼睛,还要传授他道法和武艺。这一年,张三丰只有五岁。从此,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向张三丰打开了。日后,他以自身的所作所为证实了他对道家以及中华武术的杰出贡献……
  •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是权威美国史作家创作的经典华盛顿传记,完整讲述了美国伟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并伟人生涯透视了美国的建国历程。作者深入华盛顿的私人信件和日记,为你还原一位真实而伟大的华盛顿。
  •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本书收录了胡越、王勉三、梁启超、太虚法师四位民国大师的文章和著作。胡越和王勉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王阳明的生平经历;梁启超和太虚法师从不同视角,阐释了王阳明的学说精髓。本书是集王阳明平生事业与思想要旨于一体的权威读本,此四位民国大师对王阳明本人及其思想、学说的阐述,能使读者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了解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王阳明。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的收官之作。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46年至1948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分化与转型,客观描写了民国大师与政治或即或离的生存状态,以及面对去留问题时的非常抉择。生逢鼎革,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十字路口,胡适、老舍、沈从文、郭沫若、茅盾、闻一多、张爱玲、林徽因、丁玲、张恨水、曹禺、赵树理、冯雪峰等大文人,不可避免地为历史与时代所裹挟,以坚定的道义和担当、独立的品格和人格魅力,进行着一场影响个人命运甚至中国文化命运的抉择。国统区的文人,努力书写人性的幽曲、精神的觅寻,在与政党、政治的复杂关系中曲折地成长;而解放区的作家,兴奋地以丰富多彩的笔墨为解放战争留下真实生动的文学画卷。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中国文化界何去何从?“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士”,新时代的钟声正激荡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热门推荐
  • 东墟

    东墟

    寻仙三部曲《东渡寻仙》……徐长生,穿越大秦,翻几朵浪花。寻仙采药,以丹证道!……走,走,走!我们一起去寻仙。左手提炉,右手拿包,身后背着竹篓子。一派仙风道骨样,福言福语道吉祥。“福缘随意,静候佳音!”“有朝一日飞天仙,教你梦醒都如愿!”…东渡,起锚!…
  • 馒头之我叫刘邦

    馒头之我叫刘邦

    一个叫刘邦的小孩,得到了一个可以得到天下的馒头,从此走上了逆袭之路。
  • 从吞噬开始

    从吞噬开始

    大鸿世界,他有一个百万年前的祖先,名叫姜子牙!吞噬星空,他有一个同学,是罗峰!雪鹰领主,他有一个哥哥,叫做雪鹰!…………PS:已完成高订两万诸天类精品书《造化之主》PS:新书《无限进化:开局十种无敌天赋》已上传。PS:诸天:吞噬群:732--990--493
  • 超神快递系统

    超神快递系统

    “你,想要力量吗?”“那还不麻溜的去送快递!”快递小哥穿越异世,本以为可以学着小说主角一样借着外挂一路顺风顺水走上人生巅峰,却不想他的外挂竟然是让他重操旧业?!送快递就能获经验升级,送快递就能得积分换神器,送快递就能遍地收小弟。其实这么一想……送快递,挺好。“开门,顺风快递!”?
  • 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侠骨仗剑济人困,长策御宇振汉魂。天赋奇脉,绝世谋略。王侯将相,任尔挑选。浙江一位大学生,意外魂穿至明末,附体辽东守将熊廷弼的儿子身上。他凭借一本复印机,网罗当世奇才,结交一帮铁杆兄弟,邂逅几位奇女子,三观正,气血足,偶有不正之风。演绎一回重振大明雄风的文韬武略!
  • 我还是觉得我有病

    我还是觉得我有病

    疑病,不敢碰触心理自我的脆弱,而总觉得身体自我有病,这一心理状态常常被忽视。本书具体分析了疑病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提供了诊断和评估的标准,提出了疑病的心理防护与调试的方法。
  • 立政德:党员干部从政第一课

    立政德:党员干部从政第一课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探讨了领导干部要常修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慎独、慎初、慎微、慎欲等问题,采用史论结合的形式,在讲述政德重要性的基础上,明确了政德的科学内涵和践行路径,同时中运用古今案例和领导人的故事,极具哲思,有醍醐灌顶之功效,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的实用精进指南。
  • 狂妻三嫁:误惹腹黑小相公

    狂妻三嫁:误惹腹黑小相公

    教导主任一声震天雷,丁当华丽丽地穿越了。粮食没有,茅屋一座,病弱双亲,孩子一堆,外加一个萝卜神器……这苦日子不能忍,丁当奋起来当家,裁衣做饭一把抓,金银财宝手里拿。小日子美滋滋,抓个美男来洞房。夫君,来耕田否?新书《神偷厨娘:夫人太嚣张》已通过审核,跪求妹纸们支援。。。
  • 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

    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

    20世纪初,一场知识界的新文化运动及之后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发端。新思潮不断涌现,大师成群而来。从本土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思想活跃、交相辉映。他们锐意革新,思想自由、才华横溢,每个人物恰似一颗耀眼的星辰,共同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天空。本书选取了蔡元培、胡适、梁漱溟、沈从文、钱锺书等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大师级人物,重新回溯他们的生命历程,回望那个波澜壮阔、吐故纳新的大时代。他们倾其全部的生命能量,投入到对人生追索中,饱含着一种奋不顾身的孤勇和对生命极大的热情,在对于时代、家国的责任和关照中,完成了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延续至今,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处世方式。阅读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感知,对于人生边界的拓展,能够多一重理解、多一份开阔。
  • 后宫斗:毒手遮天

    后宫斗:毒手遮天

    冷宫五年,无以为食,她靠蛇虫鼠蚁为生,落得一生剧毒。放血去毒,生死一线。那个允诺护她一生的男人,两度将她逼上死路。大难不死,她以一双毒手,翻手为云覆手雨,步步走上权宠的最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