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7100000083

第8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1)

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课题展开理论上的思索和实践上的尝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作了理论准备。

(一)率先提出"以苏为鉴"的方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前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如何搞社会主义,主要还是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照搬照抄苏联的建设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苏联模式逐渐暴露出其缺点和弊端,毛泽东开始认识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迫切性。

他明确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在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党的八大前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毛泽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思考,他率先提出"以苏为鉴"、不要机械照搬外国经验的方针。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关于走自己的路,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提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和逻辑起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是,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路线基础和精髓。

(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这对矛盾是基本适应前提下的不适应,可以经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当时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明确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这些理论为形成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路线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在对中国国情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路线,提出我国正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长期性和曲折性有了初步认识。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认为我国正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一观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识是有启发性的。

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起了不可磨灭的奠基作用。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的中国到底是继续坚持"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错误路线,还是破除"左"的思想束缚,走出一条既顺应时代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是摆在我们党面前十分紧迫的问题。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正是在总结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全新的科学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段名言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中共十二大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随之丰富发展。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0年12月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建议概括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从12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作了概括。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概括。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以"南方谈话"为指导,采取新的角度概括了新阶段的新认识。报告第一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同邓小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提出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报告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本质、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全面的论述和相应的规定,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97年2月25日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致悼词,从评价和赞颂邓小平的伟大功勋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论断和概括。共分九个方面: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改革是必由之路;开放是必要条件;人民民主专政是政治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柱石;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构建和平的国际环境,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关键在党。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十五大报告全面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科学体系,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些震惊世界的事件,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以来遇到的最严重、最深刻的危机。在国内,改革发展也遇到了新的困难。政治上发生了政治风波;经济上发生了经济过热,进入了治理整顿阶段;形势是十分严峻的。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如何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摆在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前十分紧迫的问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旧世纪之交,面对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讲话,第一次提出并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说:"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5月14日,江泽民又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用'三个代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党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体现和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此后经过理论和实践不断的探索和开拓,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多次进行了阐述、总结、概括。

同类推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研究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谁来建设、为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蕴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理论、道路、制度、理想、实践、建设主体七大“特色”之中。这些特色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指导思想、基本路径、根本保障、精神支柱、现实运动和主体力量,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容丰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整体。
  •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

    本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为出发点,遵循继承与创新、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现实分析与历史分析、逻辑分析与价值分析的统一,从理论考察、现实条件、经验总结、路径选择、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形成了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规律的初步认识。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

    本书旨在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涉及到的相关方法论问题进行讨论。有两点需要在此予以说明:其一,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说有很多方法,有传统的,亦有现代的,有宏观的,亦有微观的,很难将它们全部搜罗出来予以论列。这里重点加以讨论的只是笔者觉得比较重要,且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较少被其他论者进行过深入探讨的几种方法。其二,为避免将对方法和主题的讨论割裂开来,本书特别强调根据讨论对象确定主题、根据主题选择方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思路,并运用它来展开全书的写作。笔者为本书确定的主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携有或涌现出来的问题,也是人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问题本身的这一性质,也决定我们这里所运用的方法是一种哲学的、宏观的方法。
  •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比较研究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比较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就社会革命而言的,并不否定政治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就政治革命而言的,并不否定社会革命的最终胜利必定是世界性的胜利。因此,所谓列宁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用“一国胜利”的新结论代替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过时”的旧观点的说法,没有准确反映他们关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思想。其实,“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的精神是一致的。列宁的新贡献,一是结合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明确提出“一国胜利”论,二是在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一国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思想,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而斯大林认为列宁在“一战”期间就提出了一国可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则是对列宁思想的严重误解。
  •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热门推荐
  • 剑与纷争

    剑与纷争

    推动我前进的是欲望,让我控制欲望的是信念,使我守住信念的,唯我手中剑!
  • 别跟自己过不去(升级版)

    别跟自己过不去(升级版)

    人生路漫漫,一个人快乐与否,主要取决于什么呢?主要取决于一种心态,特别是如何善待自己的一种心态。别跟自己过不去,正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它会促使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从容地走自己的路。
  • 期待在地下城相遇

    期待在地下城相遇

    瓦尔斯特伦,被地下城养育了城市。这本书就是讲述了炼的一群人挑战地下城的故事——大概吧暑假期间每天4000+,推荐收藏多的话会加更。大家看了觉得不错的求个推荐呗。
  • 慕雪成霜

    慕雪成霜

    慕凌辰,陵夜国三皇子,从小对外称病,但当他遇上她一切都变了,傲娇腹黑。叶千雪,叶家大小姐,文静内敛,不受待见,一朝突然变得活泼可爱,众人都懵了…看二人如何为爱追逐,慕雪成霜(双)…
  • 武极无痕

    武极无痕

    无尽轮回,今世奇缘。万法无尽,大道归一。遮天起源,超脱终点。无数世界,万界为尊。一切的开始,始于一场失败的夺舍,两者相遇,万界为之改变......
  • 巴菲特、索罗斯、比尔·盖茨成功的比较

    巴菲特、索罗斯、比尔·盖茨成功的比较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守护甜心之谎言与谎言

    守护甜心之谎言与谎言

    她,单纯善良却被人陷害,相处多年的朋友只有一人信任她,从此,她带上面具,编织了自己的谎言她,陷害他人,夺取了别人的幸福,但其实,她自己,也埋藏在一个又一个谎言之下。这是个谎言,华丽而绚烂的谎言,可谁又看得到,在那编织了一层又一层的谎言之下的,那不堪的真相?注:书中对“守护甜心”的存在进行了淡化,着重描写人物的经历与情感变化,不喜欢的不要进来哦⊙?⊙!
  • 穿越之全能医妃

    穿越之全能医妃

    一朝重生,穿越为嫡女!成就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老天没有亏待她!这辈子,她要好好的为自己而活!
  • 黄帝内经选讲(精装)

    黄帝内经选讲(精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黄帝内经》一书的部分心得的总结。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黄帝内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涵养一个人的灵魂、修养、品味、境界、见识,可以全面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忍耐力和处置力。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语言生动,说理明晰,让读者轻松了解《黄帝内经》的真正内涵,同时把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应用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 兵发死亡谷

    兵发死亡谷

    围绕建军80周年,人民武警出版社认真组织《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 丛书》和《忠诚卫士风采》等国家重点图书的落实工作。其中,《中国武 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一共出版六本,分别是《中国武警特别行动》、《 世界反恐大扫描》、《大搜捕》、《兵发死亡谷》、《铁血英雄》、《千 里护卫毛泽东——武警警卫工作秘闻》。这套丛书通过选择一个个特别的 角度,向我们介绍了武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