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2200000040

第40章 故事(13)

这擂台已设了三个时辰,登台能对二三联的居多,对出四联的很少,连续对五联者还没有。

“啪!啪!啪!”台上三声又响过,台下嘈杂的声音一扫而光,数百双眼睛注视着擂台上。

秃头秀才站起来,向台下点点头说:“诸位,桑梓慈溪人杰地灵,素有文献之乡的美称。慈溪第一联,由宋代的慈南人出了上联‘南京河,北京地,两处水土相连,也可建都’;慈北人宋末学者黄文洁先生对下联‘东庙阚,西庙房,两公门户相对,方敢并坐’。此事早已成为佳话,并流传到今天……今吾等五人,借金仙寺宝地设联求对,这是给慈溪联苑栽树种花,请各位乡亲父老也来浇水培土,为慈溪联苑添锦,凡对出一联者,奖铜板一个,连续对出五联者,赏对课秀才锦旗一面,奖银圆一个……方才一轮求对,又有三名书生分别各对出了一联,他们都已获得了一个铜板,下一轮看谁来对。”

老秀才说完坐下。台下又一阵议论。

“啪!啪!啪!”台上又拍了三下醒木,台下鸦雀无声。接着,老秀才清了清嗓子,高声念出了二十字的上联:

慈南董黯溪中汲水,家喻户晓,慈溪县名朝朝流传。

老秀才念了三遍,庭院内一片寂静,人们在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过了一会儿,有人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有下联了。”罗文在黄秀才耳边小声说着。

黄秀才点点头说:“快上台去对!”

罗文跑到西台角,因台较高,无梯子可登,只好对台上的老秀才说:“我有下联了,我有下联了!”

老秀才以为是来吵闹的顽童,呵斥:“莫来吵!莫来吵!”

“秀才爷,我已对出下联了!”罗文焦急而自信地大声说。

“绕到东台角上吧!”台下有位老人给他指上台的路。

罗文上台后彬彬有礼,向老秀才一鞠躬,然后大声地对下联:

姚北曹娥①江里寻父,5男赞女颂,孝女牌坊人人瞻仰。

“对得好!”台下书生们听了轰动起来。

“真非凡呀!”秃顶秀才注视着他,情不自禁地称赞。

老秀才左旁的一个秀才想:小学童真是碰巧了,此联内容文雅而为人熟知,很有可能在学堂和民间对过。眼下轮到我出上联,就地取材吧。”于是,“咳、咳、咳”三声咳嗽,清腔完毕,出了上联:

鸣鹤场里没鹤形。

罗文手指东北角,对下联:

伏龙山里无龙影。

“好!”台下一声喝彩。

秃顶秀才右旁的想:“我不妨借题发挥,再来出一联看着他如何来对?”

近听鸣鹤鹤无声。

秀才第三遍刚说完,台上立即响起了罗文的童声:

远眺伏龙龙不动。

“连对三联!”喝彩声比上次更响了。

“真了不起!”黄秀才身边的老农跷着大拇指说。

东边的秀才心里骂:真是枉为秀才,出这样容易的七字联,两个九字上联,恐怕也能被罗文对出,决定出个更难的。于是,他搜肠刮肚地思考着上联。

“为何不出第四联!”

“是怕在孩子面前丢脸吧!”

“勿想送旗呀!”

……

片刻后,台下议论越来越多,越来越响,有的说秀才无能,有的讲罗文聪明过人,有的谈三天来设擂台求对经过,向人介绍有些对联,罗文的同窗们更是兴高采烈地跟周围的人们谈罗文平时学习中的情境……

“想好了吧?”秃顶老秀才问。

此时出联真好比点火,心越急,柴越湿,怎能点着?一阵东南风吹来,秀才感到真爽快,抬起头目谢送凉的春风时,看见对面围墙上有一只猫,他想:以猫来出联吧。秀才捋了捋头发,吐了吐舌头,上联出来了:

猫伏墙头风吹猫,毛动猫不动。

罗文一听,想:毛猫同音异义,动与不动,一正一反,确实比上两联难对。

“哇——哇——”一只老鹰从上空飞过,发出两声叫声。

罗文仰起头,只见老鹰停在寺门口的一棵老槐树上,“有了、有了!”罗文一向思路敏捷,借老鹰对出了下联:

鹰栖树梢日照鹰,影移鹰勿移。

“真是神童!”台下老书生们赞叹。

“文才真好!你拿锦旗吧。”台下喝彩、鼓动。

西边的秀才年纪最轻,眼看这学童将要把台上挂着的锦旗拿去,内心不服气。但是,他自知临时出不了难课题,若把众人皆知的无情对说出来,即使这学童对不了下联,也要被观众们辱骂,还是勿出为好。无可奈何时,他看到桌上的书被风吹翻着,想:借书来出一联也好,既可表明我秀才之不凡,又可骂他一句。于是,最年轻的秀才向罗文眨眨眼,吟出了上联:

春风不识字,无意乱翻书。

罗文受了这秀才的骂,觉得他瞧不起自己,便想还一句:秀才硬出联,虚情假求对。但是,他想到了“勿可恃才放旷”这句先生时常嘱咐的话,抑制心头之火,便正气浩然地吟出了下联:

学童善做文,有心真对课。

台下观众听了,都喊起来:

“对得好!”

“对得妙!”

“把锦旗摘下来,送给他!”

“秀才可拆擂台了。”

……

“难得的小对课秀才。”老书生们说。

“人品、才学兼备。”秃顶秀才评。

“真是神童啊!”

喝彩声、评论声、称赞声在擂台上下响成一片。

“看!老秀才把旗取下了。”

“这学童真了不起,后生可畏!学童可畏!”

……

发锦旗时,秃顶老秀才面对台下人激动地大声说:“今日,老朽遇到了难得的小对课秀才,乃吾等三北人的骄傲!乃吾等秀才的骄傲……

罗文接过锦旗和银圆,欣喜若狂地奔到先生身边。人们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两个大个子同窗把罗文举了起来。

从今以后,罗文后面加上了秀才的称号,罗文秀才名扬三北大地。

(1980年,采录于择浦乡联兴村和逍林镇破西村)

罗文干活

张文焕、张文来、陈联飞/口述 张水洲/搜集整理

罗文秀才十三岁了。由于家境贫困,他只好去上林湖娘舅家去做小长工,来养活自己和娘。在娘舅家干活,起初,他们待罗文与待客人差不多,但因日长天久,娘舅家人对他娘儿俩渐渐地淡漠起来了。尤其是舅母天天看着罗文娘儿俩,心里很不舒服,只因是姑姑和外甥,也难以说出口来。对娘儿俩来讲,在娘舅家干活度日,总是比外人那里要好一点吧。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

舅家养鹅

早春二月,娘舅买来了一百只小鹅,叫罗文去喂养。

从此,罗文每天早上赶着一群鹅到野外去喂养,傍晚时,赶着一群鹅群回家。为了让鹅长得快,他总是拣最好的草地让鹅吃草。有时候,找不到好的草地,他将鹅赶得很远很远,让鹅吃得饱饱的。罗文赶着鹅回家时,娘舅看见鹅长得快,也非常开心,称赞外甥很能干。

鹅渐渐地长大了,鹅舍拥挤了起来。娘舅把二十五只鹅卖了,得到好多钱,还给娘儿俩买了布,做了衣服。

一转眼,到了冬天。有一日下午,天也冷,罗文觉得肚子饿了,想吃点食物。这时,来了五六个讨饭小孩,口口声声向他讨

吃的。

罗文所带的午餐已经吃完了。他想了想,这样寒冷的冬天,也不想为难小伙伴,说:“没有吃的了,我们杀一只鹅吧!”“好!谢谢啦!”五六个讨饭小孩异口同声地说。

就这样,他们杀了鹅,拔了毛,搭起灶,捡来柴草,点起火来,烤鹅了。鹅烤熟了,大家分着吃,都说鹅肉真香真好吃。

太阳西下了,罗文和小伙伴们赶着鹅回家了。一连十天,他们都这样烤鹅吃。鹅群里少了十只鹅。罗文自己数得一清二楚,就担心起来,如果被娘舅发现了,那怎么办呢?

因此,他整日愁眉苦脸,提心吊胆,连吃鹅肉也不觉得香了。这日中午,罗文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正在发呆。这时候,从北方飞来十只天鹅。罗文面朝空中的天鹅,喊:“天鹅!天鹅!地上鹅儿多,赶快来入伙!”

罗文刚说完,只听得“哗、哗、哗”一片声响,一群天鹅真的飞了下来,混入鹅群入伙了。罗文的愁眉展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情不自禁地说:“这下可好了,吃鹅的事娘舅不会发现了。”

后来,罗文上午把鹅赶到草地吃草,中午吃一只烤鹅,傍晚把鹅赶回家。天天如此,过了半个月,小伙伴们的情谊也加深了。那时,北方的野天鹅飞到南方来过冬,在三北平原上经常有天鹅飞过。罗文说:“地上鹅儿多,赶快来入伙!”那些天鹅就飞下来入伙了,他赶的鹅群没有少一只。

有一天,太阳已升到半空中(辰时光景),可是,罗文秀才还在睡觉。舅舅就喊道:“罗文,快起床来,鹅都要饿死了!还不知道……”

罗文秀才在床上听到舅舅的喊声说:“舅舅,昨天是您的生日,客人多,他们猜拳饮酒到很晚,我睡觉很迟了(已三更天了),今日起床晚了。我想起来今天是‘飞鹅日’,您千万别把鹅放出去,否则鹅就要飞光的。”

罗文的娘舅听了此话,顿时火冒三丈骂道:“你这畜生!睡了懒觉还骗我今日是飞鹅日,快快起来,再不起床,我就要来打屁股了……”

“舅舅,今天是飞鹅日,如果您把鹅赶出来,肯定是要飞走的,我想今天不去赶鹅了。”罗文边穿衣服边对舅舅说。

“你这懒虫!看我把鹅放出来,会不会飞掉!”舅舅一边说一边出来,走到鹅舍前,一把打开舍门,把鹅赶了出来。

果然的,鹅一只只从舍门出来,曲着长颈,“鹅、鹅、鹅……”地叫个不停,向主人讨吃的,看样子饿得厉害。

罗文的娘舅再也看不下去了,一转身急忙跑到屋里去喊罗文秀才,叫罗文秀才去赶鹅:“我已把鹅放出来了,没有一只飞上天去的,鹅快饿死了……”他边说边走,到罗文睡的厢房里来。

此时,罗文已穿好衣服从屋里走出来,娘舅与外甥在门口相遇。

“怎么鹅不会飞呢?”罗文想。

“你出去看一看吧,吃了饭,就去赶鹅!”

我以前叫天鹅下来,它们真的下来与鹅合群了。而今天我讲鹅要飞的,它们竟一只也不飞走,莫非是……罗文想着,哦!以前我叫鹅下来是说押韵的话,今天叫鹅飞上天也得讲押韵的话。于是,罗文绞尽脑汁想好了两句话吟唱起来:“鹅儿双翅展,立即飞上天。”吟唱毕,眼前一只只鹅都展翅向空中飞,鹅群飞走了廿多只鹅,罗文看着呆住了。

罗文看着飞到天空的鹅,看他娘舅也很心疼,急忙说:“舅舅,我会叫鹅下来的!”说完又吟唱:“天鹅要吃草,赶紧到地上。”可是吟唱毕,天鹅还是向南飞去,永不回来了。罗文数了数,鹅比原来少了三分之一。

罗文的娘舅从惊呆中醒来,说:“你赶快把那些远飞的鹅叫下来!”

罗文重复吟了三遍,但没有奏效。他只好对娘舅说:“飞鹅日,那批鹅要飞去,我没有办法啊!幸亏这批鹅飞得迟,要吃草还没有飞走,你快点把它们关进鹅舍。如果我今天把它们赶到草地上,它们吃饱了草是要飞的,到那时就来不及了。”说完就与娘舅一起把鹅关入舍中。

失去了廿多只鹅,娘舅非常心疼,舅母和母亲大哭了一场。罗文很懊悔,再不敢说今天是飞鹅日,让鹅飞了。

以后,三北一带人们忌说飞鹅日了,怕家鹅飞上天不回来。从此,忌讲飞鹅日的习俗延续至今。

山野放牛

自从失了三分之一的鹅,鹅蛋也少了三分之一,卖蛋的收入也减少了。后来,娘舅把剩下的鹅卖掉了,再也不让罗文养鹅了。

第二年春上,娘舅用卖鹅和蛋的钱买来两头小黄牛,叫罗文去放牛。

凡是天晴,罗文总是要牵着两头小黄牛到山坡上或者田野荒地里去放养。在放牛时,罗文骑在牛背上吹吹笛子,也觉得挺惬意的,要比放鹅有趣多了。他在大山或田野里到处走,拣最好的草坡放养。

三个月后,娘舅买来的小黄牛被他养得挺健壮,可以耕田了。娘舅很高兴,时常夸奖他。

初冬一日,罗文正在给娘舅放牛。那些与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又来到他的身边,在一起玩了一会儿。他在牵牛回家的路上,牛的一条腿陷入深洞中,只听见“嚓”一声,牛的腿断了。罗文见牛的腿断了,不能回家了,就哭爹喊娘起来。

那些小孩听到哭声找过来,围在罗文的身边,问他:“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他说:“一头牛的一条腿断了,不能回家了。”“我们一起来跟你想法子。”小孩们想了想,一个高个子说:“你反正把牛牵不回家了,不如我们就把这头断了腿的牛吃了吧。”

罗文一听,起先他还是不肯,后来又想了一会儿,就说:“好吧。”

于是,他们就用刀把断腿牛宰了。你一块,我一块地吃着烤牛肉。多余的牛肉藏在山洞里,后来,他们一连吃了十几天,才把牛肉吃完了。

他们捧着一个牛头,拿着一条尾巴,来到一座小山前,把牛的头放在山的东面,把牛的尾巴放在山的西面。

罗文走到东面说:“山崖开道缝,牛头镶当中。”于是,山裂了,牛头就镶进去了。他走到西面说:“岩壁裂条缝,牛尾嵌其中。”于是,岩壁裂了,牛尾巴就嵌进去了。

等天将暗,罗文一手牵着一头牛,一手拿着牛鞭,哭丧着脸,回到舅舅家,对他说:“舅舅,一头牛不知为什么钻进了山里!”

舅舅一听,不相信他的话,就说:“你有没有在骗我?”

罗文又说:“哪会骗您呢?您要是不信,就到山里去看看,不就全明白了吗!”

第二天,天蒙蒙亮,他舅舅就跟随着罗文来到山上。一看,牛的头和尾巴全在外面,而牛的身子不见了,头和尾巴都镶嵌进山中。他舅舅就拉牛的尾巴,牛就叫了三声。

这叫声是罗文事先与土地公公约好的,因为罗文是圣口,说了什么话,就会变真的。他舅舅拉牛尾巴时,就让土地公公学牛叫三声。这样,罗文就瞒天过海了。

后来,人们称这座山为牛头山。这牛头山坐落在鸣鹤场外白洋的后面。

海边种地

因为牛少了一头,娘舅认为养牛也不顺利,耕了田地后,把牛卖了。舅舅用卖牛的钱买了一块靠海边新塘内的地,就让罗文种地了。

同类推荐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该书分为世界的约定、春的临终、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语言的胎盘、悲伤的天使、如果语言六个部分。由谷川先生与他的知音译者田原先生从其创作的诗歌中,共同遴选出120首(其中17首为新作首次发布)艺术成就比较高、流传最广的篇目编选而成。作者用他蕴含着精湛技艺和惊人想象的诗篇,向这个世界吟唱出悠远而纯粹的恋歌。
  •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

    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及评论家韩小蕙女士历年来散文精品凡30余篇。其中既有写老北京的生活趣闻,又有且行且思的精彩体会;既有拍案而起的意气风发,又有煎茶煮酒的闲情雅趣。文笔隽秀,构思精美,让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享受思想盛宴。
  • 慢半拍的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慢半拍的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纪实性散文,最值得回忆的永远是青春。它能让我们摸到遥远已逝岁月的那些浅浅的、一晃而逝的暖意。作者以一种平静的态度对待曾经,不卑不亢。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 风堇如画

    风堇如画

    人们看到的是她的乐观开朗、坚强随性,可是谁又知道在每个午夜内心身处的淡漠和麻木。年少家庭的破裂、妈妈的死亡让她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最后的凭依,她将所有的爱全部给了别人,却独独不知道如何爱自己。直到遇到了他,虽然尖酸刻薄,虽然苛刻严肃,可是却让她感到温暖和安心,其实她求的不是什么金钱、地位,只是安心而已!一个孤独的灵魂遇到另一个孤独的灵魂,是海誓山盟终不悔,还是相互伤害相互彷徨?一系列的亲情、爱情的触碰后,她终于知道…… 敬请关注《风堇如画》,爱情、亲情、商战和生活的顿悟!不会让您失望的!
  • 恶魔陷阱,吸血殿下来袭

    恶魔陷阱,吸血殿下来袭

    这是一个充满幻术的神奇世界,这是一个复仇的时代。他,幻界尊贵的殿下王子,并非吸血鬼,却以吸血为生;他的冷酷并非无情,而是无心!她,是月光女神的遗女,却是幻界水族公爵的私生女。她的身上藏着两颗心脏,以至于她可以透过他人的心听到他人的心声。但是她是幻界通缉的对象,躲藏在人类世界,不敢回到幻界……黑暗中,如美玉雕琢般的帅气轮廓若隐若现,南宫延辰纤长的手指擦干嘴角的血渍,冷冷一笑。“这个世界上没有活人看到我吸血过,现在你看到了,你说要怎么办呢?我的食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

    在日本渔村的日子

    陆君袭重生1950年日本小渔村,获得《渔业大王》系统,系统能帮他探测鱼群位置,每次捕鱼都是满载而归。能帮他打造最牛渔场,水产养殖我最吊!此时日本渔业远洋捕捞还没有起步,近海水产养殖业还没有发展。陆君袭觉得自己要做北海道渔场的主人!“不对,等等,整条渔村只剩五个男人,那谁跟我出海捕鱼?”陆君袭傻眼了。
  • 欢喜冤家:妖孽老公追上门

    欢喜冤家:妖孽老公追上门

    真正的爱情是无关年龄,无关长相,甚至无关种族的。她处事火爆,嫉恶如仇,深爱自己的职业。枪林弹雨中穿梭,同僚的背叛,未婚夫的算计,让她过早的学会伪装一切。直到遇上了他,一个迄今为止她能看的上眼的男人。青连是在历史长河中行走了万年的男子,妖孽的性子,如火的眸子,无不挑动她的神经。“你爱我么?”“爱”“如果我是一只妖呢?”“那我就是老妖婆呗!”
  • 彗星在路上

    彗星在路上

    一颗足以毁灭地球的彗星正向地球袭来,当生命只剩一周,一家四口将如何选择、如何度过?
  • 价值的实现(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价值的实现(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是否可以这样说,实现价值的真正动力是基本需要的满足。由于它一直被忽视,我们确实有必要承认它至少是这类因素中的一个,并且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在摩尔的著作中详细描述了需要的满足和挫折决定兴趣的几种方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这二十余篇回忆文章出自唐德刚、夏志清、周策纵等诸多大家,他们或为亲炙弟子,或为同事知交,或为异代知己,从“先生胡适之”“朋友胡适之”“知行者胡适之”三种视角,呈现一个立体鲜活,更为真实可信的胡适形象。对学子,他诱掖提携,爱才举才不遗余力;对朋友,他切磋砥砺,忠直相待;在新文化运动、教书治校以及抗战外交中,他的为学与治事,展示了自由的思想、宽宏的精神和过人的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