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9400000028

第28章 陈蔺(3)

李孃孃是成都附近新繁人,她娘家在乡下,19岁那年嫁到新繁镇。婆家在新繁街上摆摊子,摊摊虽小,卖瓜子、香烟、糖果、日用品,日子还过得去。没有想到的是,她过门的第二年,日本人的“6.11”成都大轰炸,将她男人炸没了。1939年,日本人的飞机不是炸重庆就是炸成都。鬼子的飞机从武汉飞过来,经常炸重庆,隔三岔五炸成都。李孃孃说,警报长鸣,就是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她太害怕听到警报响,“呜——”的一叫,心就紧,咚咚地乱跳,几十年后都如此。她说:“这个背时挨刀鬼!”她骂她男人。她常常站在院子中坝和朱奶奶、王婆婆、钟妈妈这些她的忠实听众,反复地摆这件事。“好生在屋头跍倒(四川土话:待着)不行?非要那天去进货,去成都进货。”“不准他去,兵荒马乱地进啥子货嘛,要命还是要挣钱。”“他跟我犟,说的是,成都人跑警报,好多人都跑到我们新繁来了,人多生意好,就是要去!”“牛黄丸”李孃孃说起她男人的事,一直都骂他是个“牛黄丸”、“四季豆——不进油盐”。“你们说他怪不怪?进了货你就赶紧回来嘛。他又旋到盐市口去剪脑壳(四川土话:理发)……”“炸弹就落到他坐的剪头发的那个椅子边,好大的一个坑呵……人都不晓得炸到哪儿去了……”“这个背时的挨刀鬼呵!”她说,最后只找到她给他做的一个荷包,贴身装钱用的,挂在树枝上……

她得到自己男人的噩耗时,已有身孕。周围人都跟她说,日子会很艰难。她说:“我就不信,我一个人盘不大这个娃娃。”“为了这娃娃,我天大的苦都吃得下。”“哪会想到嘛!娃娃生下来了,好端端地,突然高烧,天花,还没有满一岁……”“要了娃娃的命。”她说,“哭呵!哭得眼泪水都哭干了。娃娃硬是在我怀里头断的气呵!可怜啊!可怜!可惜呵!可惜!是个儿娃子……”

随后她到了成都,经人介绍,去了一个老板家做工。老板是个大老板,每天家里就有十多个人吃饭。她先是给厨师打下手,拣菜洗菜切菜加汤递碗,后来升级,给掌灶的打下手,一做就是十多年。那个时候,成都总府街东是全市最为热闹最为繁华的地方,一些私人老板集资建了个“群仙茶园”,茶园生意兴隆,每天人头攒动,后来开演川戏,以后又演电影,叫“智育电影院”。抗战时,好多有名的剧团都在这家电影院演出,譬如,上海影人剧团就在这个地方演过话剧《日出》《雷雨》……白杨、谢添、赵慧琛都来这地方精彩登场。这家老板越做越大,以后又有了华瀛、春熙、蓉光电影院、锦屏大戏院。新中国成立后,电影院等自然全部交给了国家,李孃孃也被他家劝说离开另寻出路。李孃孃说,在这一片住习惯了,你们湖广馆街16号就在总府街旁边,这个院坝住的人家看着也不错,就来了。她常常领着我去东风菜市场买菜,总要指着旁边后来建成的红旗剧场对我说,这儿就是原来的智育电影院。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人,提了一篮菜,一看就知道是从乡下来的,菜新鲜得还挂着露珠珠。我看着这人笑盈盈地进门,满脸不高兴地出了门。之后,听到李孃孃跟院子里头的王婆婆在自来水龙头那边嘀嘀咕咕,她们边洗菜边咬耳朵,“娘家的,亲戚……提亲。”“好女不嫁二男。”“任谁哪个来说,不理……”“人家也是关心你……”王婆婆在劝她。“要嫁早嫁了,我如果想嫁噻,80岁都可以嫁两盘……不嫁!”看到我在旁边用心偷听,“小娃娃不懂这些,走那边去!走远些……”说着两个人更小声了,还哈哈地笑,李孃孃用沾满水的手,推了一把王婆婆:“说这些,笑死人了……”

我妈常夸李孃孃会做菜,说她帮过大户人家的就是不同。我小,没有太多的印象,只记得,困难年每人定量吃饭,她根据我们每人的定量,用大小不等的罐头筒筒蒸饭。她蒸出来的米饭,每人的那筒都是满满的冒尖尖的一罐。她炒的牛肉大头菜丝特别可口好吃,特别地下饭。她带我去买菜,两角钱的牛肉三两五,她非说卖肉的人秤花净往里头偏……牛肉和着五分钱的大头菜,切成丝丝炒下来,肉和菜一大碗。

李孃孃喜好抽水烟,我喜欢看。做完活路,她靠在我家那个高靠背的竹椅子上,端着那个据说是智育电影院老板送的水烟筒。她左手握着水烟筒,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从水烟筒的下方,有盖子的一个小盒子里,抠出一点烟丝,在两个指头间这么一搓捏,烟丝变成了豌豆大小的小圆坨。小圆坨被按在烟筒前方长嘴上的那个烟斗上,之后她将飘着一缕青烟的草纸捻子凑到嘟起的嘴唇前,对着纸捻,快速地有节奏地“呼腾儿、呼腾儿”地吹。最多两下,那草纸捻子燃起了明火,于是,她将纸捻往按在烟嘴里的烟丝上这么轻轻一点,烟就点燃了,她用嘴含住烟嘴,深深地吸,惬意地吸,水烟筒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好玩得很。她反复地说这水烟筒是“老板送的”,“你看看这货色和做工”,然后又总是说:“算了,你这小女娃子,说了,你也懂不起……”

李孃孃说我们这个院子这一片,过去是成都市最大的副食品市场,沿街摆起,方便。之所以同意上我们家来就是在这一片住习惯了。我们院子里的十多二十户人家都是一个单位的,李孃孃话多,喜欢议论人家。我爸我妈反复打过招呼,不要乱说话影响团结,她总是记不到。

有一天,她和院子里中坝的小脚王奶奶,后坝胖乎乎的宋婆婆,大声武气地说:“广播上说人家资本家都是坏人,完全是乱说!”据说当时两个老太太听得心惊肉跳,出身不好的在我们院大有人在,哪个都怕惹火烧身。

“人家智育电影院那个老板人最好,人家那么有钱,从来对我们这些下人客客气气,在他屋头做了那么多年,人家硬是一次重话没有过。”“遇上生日节气还多给银圆多给钱……”

还有一次,国家困难年,有个单位庆国庆,食堂敞开喝稀饭。有个工人喝了一盆又一盆,最后倒在稀饭盆边,送到医院一命呜呼,听说那个人的胃已经涨得跟纸一样薄。李孃孃又在院里说:“哪里是涨死的嘛,明明是饿死的。还说这好那好?好个球!”她急的时候除了硬着脖子,满脖子的青筋暴绽,还要骂怪话,骂很难听的怪话。

这些话自然传到了我妈的耳朵里,我爸我妈慎重商量后,由我妈出面,很严肃地找她谈话。

我妈跟她说了很多关于“提高警惕,防止阶级敌人利用你”“阶级、斗争”“国民党反攻大陆,提高警惕”“千万人头落地”这类很严肃的话,最后李孃孃说:“晓得了,黄同志。”她喊我妈是黄同志,喊我爸是陈同志,“你们是公家的人,帮公家说话,我二天不说就是了噻!”

我妈说:“看来你的思想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李孃孃你不要以为自己出身好,就可以随便说哟,乱说是要当‘反革命’哦。”我看到李孃孃又硬着脖子说:“啥子就是‘反革命’啰!我怕啥?”

“你不怕,你走了,你幺儿咋办?”李孃孃真还一下子愣住了。幺儿是指我弟。

是啊,幺儿咋个办?我弟离不了她,真是这样。到了天黑傍晚时分,我弟就只要李孃孃,李孃孃更是离不了我弟。我弟是她的宝贝,天天都幺儿长幺儿短、心肝宝贝地喊。也是国家困难那些年,她有个亲戚在北门上住,有天说是让她去取蛋,农村里头亲戚送来的,五个鸡蛋。五个鸭蛋,李孃孃捧在怀里头抱回来的,她说怕打烂,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鲜蛋一个个仔仔细细地摆在米桶里,自己一个舍不得吃,隔一天煮一个给我弟,每天吃一半,我弟弟整整吃了二十天。

弟弟出水痘,她搂着弟弟眼泪巴巴地在床上坐了几天几夜,整夜整夜地不睡觉。我妈说,这是出水痘,没有关系的!不是天花,天花早没了!种了痘,就是预防天花的,和你儿子当年那个病不一样……李孃孃你把他搁在床上,你睡你的。李孃孃坚决不干,她说,“发烧,发烧咋个办?”“如果他抠了咋个办?”“我怕我幺儿抠,抠破了就是个麻子疤疤。二天长大了好难看!接不到媳妇儿咋个办……”

我妈至今常常念叨这些事,李孃孃这个人呵……那个时候的人,跟现在这些人真的不一样!哪里像现在这些人呵,只晓得讲钱,只认钱……

那些年牛奶只供应婴幼儿,定量供应,满五岁那天就取消。

我们院后坝住的马家小妹比我家弟弟大一个半月,我家弟弟接到停奶通知了,却不见停马家妹妹的。李孃孃大怒,站在院子的中坝开骂,直骂到后坝,大骂马家仗着新中国成立前是当官的,国民党的局长,欺负穷人老百姓,等等。同时把街道办事处的主任也捎带一起,啥子话都骂……我爸亲自做她的思想工作:人家过去当局长和这件事情有啥子关系?我们是共产党,要讲实事求是,街道上可能是搞错了,你也不能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后来街道主任为此事专门登门道歉,又给我弟弟补供了两个月牛奶才算了结。

李孃孃明显地重男轻女,她喜欢男孩,不喜欢女孩。她喜欢我弟就不说了,关键她还说些很封建的话:“女儿是赔钱货”,“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总之,李孃孃背着我爸我妈要我和妹妹给她捶过背,10分钟给一颗耀华食品厂的牛轧糖。

我们几姊妹长大了,上学了。她决定留在我们家,我们家就是她的家,弟弟就是她的儿,弟弟结了婚,她就跟他过,弟弟为她养老送终。但是事情后来发生了变化,她突然执意要去东马棚那边一个街道工厂做工。我妈一直埋怨是她北门上那个亲戚出的馊主意,怎样劝都不行。她说以后等我弟结了婚,成了家,她再回来。她固执,任何人的话听不进去。我们家的人只好妥协,让她暂时去了那家工厂。那是个街道上的小厂,修架架车(过去人力拉货用的木制长板车)、三轮车,她的工作就是每天给大家煮饭。每逢过年过节,我们接她回家。那一年,弟弟工作了,用领到的第一份薪水给她买了一双新布鞋,是她喜欢的全棉布底的那种鞋,还买了一斤她最喜欢吃的耀华食品厂的牛轧糖。弟弟专门骑着自行车接她回家吃饭,我妈说:“李孃孃,快穿上试试,你儿给你买的鞋子。”那次我不在场,在云南支边。听妈说,话音未落,她捧着鞋子和那一斤糖,手不停地抖,眼泪一个劲儿地往下流,她呜呜地说:“我儿呵!我儿,乖……”

又是一次要过年了,我弟骑着自行车去接她,厂里一个负责人面色紧张地对我弟说:“哎!到处找你们……都晓得李孃孃有你们这家人,找不到你们住哪儿呵,李孃孃她……”

李孃孃她离世了,情况无比突然。前几天一个晚上,小贼来偷钱。厂里那个负责人一再给我弟解释:“要过年了,她主动要求,真的是她主动要求住在办公室守钱,哪想到会出这种事嘛。她发现了,喊,小贼慌乱之中用一块毛巾塞住她的嘴,这么大冷的天!第二天我们才发现,老人家已经断了气。我们知道有你们一家人,可是不知道你们住在哪儿,小贼偷走了一摞钱,49元……”

那年,我家注定没法过好那个年……

月光下

小英和平妹儿是街坊,一起长大,亲如姐妹,从成都支边到云南兵团,她们分在一个队,那个时候的队统统叫连队。她们的连队是个老连队,建于1957年,是云南勐定农场最早一批种植橡胶的单位。

连队在公路边绿树掩映的一堆白墙灰瓦的房子里,房子后面胶林片片。连队的山背后不远,是个崩龙寨。山寨不大,住着几十户崩龙族老乡。山前山后,虽不是一个单位,但山水相连,必有往来,不是你从我路边过,就是我从你寨中穿,时间一长看着也就面熟了。

小英是个胶工,人长得白净清秀,心灵手巧,是个割胶能手。她负责一百多棵胶树的收割和管理。胶工在云南农垦是最好的工种之一:工时短,不晒太阳,早晨四五点钟去割胶时,太阳还没有出来,中午收胶时十一二点,骄阳当空,但她们是在胶树林里穿。这是所有女知青最向往的工种。几年下来,去新建连队的同学,开荒的、种胶的、栽秧子收谷子的个个晒得头发枯黄,皮肤粗糙,小英们却依然秀发飘飘,肤白细嫩。小英喜欢穿一身托上海知青从上海带回来的方格子的确良衬衣,出点汗就沾在身上,窈窕少女的体形展露无遗,惹人羡慕。她每天挑着两个一号大胶桶上山收胶,满满两桶时,也足足有百来斤重,肯定辛苦。沉重的胶桶压在小英娇秀的肩上,自然有人心疼。

不知从好久开始,小英发现一个背着弯刀的崩龙族小伙子时常在她的林区里转。后来他主动搭腔,帮着小英割胶、收胶、挑胶水。再后来,小英知道他叫果敢,是连队旁边那个崩龙山寨的。

小伙子长得精神,中等个头,敦敦实实,皮肤黑里透红。爱干净,头上缠着头巾,永远洗得雪白,脚上穿着的草鞋永远簇新。小英知道小伙子的象角鼓敲得好,是这一带著名的“打歌”能手。还知道果敢虽是山寨人,照样水性好,在南定河里随便扑腾。去年南定河发大水,场部的一条大木船脱缆顺水漂去,正好遇上他路过,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汹涌的河水中,将船牵了回来……

同类推荐
  • 凤凰城

    凤凰城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出自民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回族民众淳朴、善良的民性:它浓浓的泥土的芳香,更是带给人一种悠长纯美的回味……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远去的藏獒

    远去的藏獒

    这是高原作家杨志军继长篇小说《藏獒》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堪称《藏獒》的姐妹篇。藏獒是高原的精灵,具有坚韧、负重、仗义、嫉恶如仇、捍卫目标、忠诚等优秀品质。在本书中,作者通过纪实、叙事、追忆及反思,对产生“藏獒”这一高寒优秀动物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了繁复、具体而形象化的铺垫。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作者对他眼中和心中的青藏高原的浓厚情感,这种情感饱含着作家对那最后一块圣地的无限虔诚与眷恋。诗意化的叙述与表达裹挟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对产生“藏獒”(高原精神和高原气质的杰出代表与象征)的环境正遭受市场化的破坏的危险,以及身处传统和现代的矛盾和困惑,表现出深切的关注。
  •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本书用生动的语言,灵动的画面,鲜活的人物,带你进入故事现场,进入人物的内心体悟中美文化,并让人豁然了悟:真情可以跨越国界,真情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 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

    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

    “试看行吟分踏处,山花山草有余香。”透过作家富有灵性的笔触和摄影家们精彩的镜头,一个深藏大美的南华呈现在你的眼前。这是自然天成的美,是纯朴真实的美。
  •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关于我们,关于这本书:13岁,相识,同一所初中,隔着一道墙,分在两个班。16岁,读了同一所高中。17岁,相恋。那一年,有我无限的勇气进行无数次的表白。在无数次地被拒绝后,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平凡男终于成功和小班花在一起了。18岁,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有了一群共同的可靠又可爱的小伙伴。19岁,我们第一次一起旅行。22岁,我们毕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奋斗。25岁,我们结婚。然后,我们去度一个很长的蜜月,在世界的风景里,你负责笑,我负责拍,偶尔会用上三脚架自拍我们的招牌动作。以后老了,即使我不在了,也有满满的回忆可以陪着你。这辈子已经拥有了很多,此时我最想要的,是你可以幸福一辈子。
热门推荐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生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去想许多半年内就会被遗忘的小事。实际上,世界上有半数的伤心事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诸如一点小小的伤害、一丝小小的屈辱等等。有意思的是,那些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享受这种奢侈。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行动时,而是在你工作做完之后。印度戏剧家卡里达沙把太阳升起——黎明到来的这一天称为生命中的生命,宣称:“昨天是场梦,明天是幻影。唯有今天,才会使每一个昨天变成一个快乐的梦,使每一个明天成为有希望的幻影。”在你失意无比的时候,你能否脱口而出“不管明天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
  • 深海之群

    深海之群

    未知生命伴随着冰川消融一同出现,全球成为一片汪洋,人类建立巨大的海上城市延续文明之火蒸汽朋克,异兽进化人类对自然应该心存敬畏
  • 倒拐的人生路

    倒拐的人生路

    黑科技?传给我干嘛呀?我不打算走科技兴国的技术人生路,这辈子我只愿在亲情的环绕下做个快乐的米虫。可我只不过是弥补着被自己小翅膀扇缺了的历史人文,咋就倒拐了我预期的人生路了呢?
  • 血拳记

    血拳记

    这个天下是真他妈的一塌糊涂了。孙起捂着流血不止的脑门,一边踉踉跄跄地窜进一条小胡同,一边恨恨地想道。确实不是一般的乱。打春天时起,便陆陆续续有消息传来,说是山东、直隶的拳民越闹越厉害,人数越来越多,眼看着势力越来越大了。拳民闹得到处人心惶惶也就罢了,洋人却偏偏也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什么英吉利国、法兰西国、罗刹鬼子俄罗斯国,还有甲午年后一直趾高气扬的倭寇小日本,竟像事先商量好的一般,纷纷调来自己的军队进驻京城,搞得堂堂天子脚下,到处都是洋兵横行,简直不成个体统。
  • 心灵鸡汤智慧全集

    心灵鸡汤智慧全集

    这是一本让你抛开人生诸多精神枷锁,塑造完美人性,造就成熟人格,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的书。心灵是一间贮满杂物的货仓,需要不断的清扫才能扫除生命中的羁绊和心灵上的负担。打扫心灵就是净化内心的环境:扫掉烦恼,才会留下沉静;抹掉虚荣,才会留下真实;扫掉悲伤,才会留下坚强。只有经常打扫心灵,才能拥有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才愈能发挥潜能。生命的难度也就在于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狐魅难逃

    狐魅难逃

    原本只是衡山中一名狐族修炼者,却因一次天劫,被一俊俏小和尚搭救,引发出一出人狐之恋。在这一场生死大爱之中,究竟是我魅惑了你,还是你蛊惑了我。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生的怦然心动

    一生的怦然心动

    一场生日宴,让帅气又富有的他和平凡的她相遇,俩个人怦然心动,彼此留下难忘,跨越门第,幸福牵手,突然一次醉酒婚外出轨,她带着愤恨悄悄地离开,时光匆匆几年,再遇见时,和你相依一生。
  • 微软的员工管理秘诀(蓝狮子速读系列-管理039)

    微软的员工管理秘诀(蓝狮子速读系列-管理039)

    最初的时候我们还很年轻,我是指当时我和史蒂文负责销售工作,同时又和保罗一起开发新产品。我们很乐观,觉得应该能够发展得更快,那时的一个个项目也总能让我们热血沸腾,而且有些产品从来没有申请过版权。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我们当时没有那么轻狂,那些产品就可以做得更完美,很多错误也就能够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