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9400000017

第17章 陈晓元(8)

是哪年我忘记了,大概是1975年吧。那时我已调到了团部,在团政治处宣教科任宣传干事。

那天,我领了个任务到莫里公干,而我到了莫里照例是要去一连的,我与一连的人都特熟,阿邓也在一连。刚到一连,就看见连队的知青们一个个如同过年般的兴奋异常。简易的篮球场旁边,围着一大堆人。

石头一见我就跳过来大叫:“陈干事,你娃来得是时候哦,脚板简直洗干净了。快快快,各人找双筷子赶紧……”我这才知道是全连吃蟒蛇。我立马来了精神,也不管谁是谁,根本顾不上跟谁打招呼,也不知是在哪抓了双筷子就径直挤进了人堆。

人堆当中置放着一口硕大的铁锅,正热气腾腾地咕噜咕噜冒着浓郁的香气,我看也没看清,举着筷子就往大锅伸去。人堆中有人含混着说:“耶?你娃来了嗦?咋脚板洗得那么干净喃?”接着也有人叫:“破天荒头回弄蟒蛇肉你娃就赶起来了……”我谁也没理会,在锅里搅和着捞出来一块,天啊!那肉怎么是黄色的?

说实话,大伙连那肉是什么滋味都没尝个明白,就完事了。很快,那锅就见了底,只剩下些白白的汤。

有人大叫:“妈哟!是啥子味道喃?”

那是我第一次吃蟒蛇肉。

吃完了我才知道,这蟒蛇是阿邓在山里打的。回到连队后,石头还现脱了件府绸衬衣跑到景颇族寨子里换了只大白鹅,和蟒蛇一起煮。煮蛇必须在露天里煮,否则煮出来的肉会有毒。这是煮蛇的规矩,所以在连队球场上搭了食堂的大铁锅。

俗话说:饱了困,饿了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吃完后,我和一连一众哥们儿席地而坐,裹着茅烟聊天,话题自然是阿邓打蟒蛇。

阿邓历来懒得连吃饭都是慢吞吞的,干活也更不像是那么回事,于是连里就安排阿邓去给连队放牛。放牛说来轻巧,但得费些脚力,还得耐得住寂寞。凡放牛者,都得一大清早就把牛赶上山,待天黑了,牛在山上也吃了一天的青草了再赶回连队。阿邓就成了连队的牛倌。

说来也怪,阿邓自打成了牛倌以后,似乎变得勤快了。每天傍晚赶着牛群从山上回来手里都不闲着,要么捧一把野山菌,要么带回一大串苞谷。在雨季,遇得巧了,阿邓没准儿还能带回一大堆鸡枞菌。每次只要带回了山珍,尤其是鸡枞菌,连里司务长就会专门烧一大锅汤,把那汤直烧得白白的,于是全连的男女老少就都边喝汤边对阿邓伸大拇指。每逢此时,阿邓照例是憨憨一笑,然后捧着自己的饭碗,蹲到一边,边吃边用浓重的昆明腔含含糊糊地说:“有哪样有哪样嘛,整得着回来嘛就吃吃得了。”末了,还加一句,“发心得了,只要是我放牛就有得吃呢。”昆明话在说“放心”的时候,发出的音是“发心”。听阿邓如此“坦露心迹”,连长就笑骂:“小狗日呢,阿邓,格是怕不要你放牛了?发心得了,只要你牛发得好,我们也有得吃呢,牛就给你发了。”于是蹲在地上吃饭的阿邓就把那双小眼眯缝成一条线,憨憨直笑。

那年月,连长的话不啻圣旨。于是阿邓把心放下,那牛儿也放得格外的用心,每每从山上回来,也尽可能不让自己手空着。阿邓私底下说了:“在山上发牛,其实是最无聊的事情,牛吃自己的草有我哪样事情?莫得事情嘛就到处扯扯菌子也算是哇哇(玩玩)了。只要不喊我下大田不去砍荒,咋个都要得呢。”

自打开始放牛的工作,长期独自一人率领牛儿上山,本来话就不多的阿邓话更少了。

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老实人干大事。谁也没想到,这天阿邓竟然逮回条至少有七八十斤重的巨大的蟒蛇。

关于怎么遇上蟒蛇又是怎么逮的蟒蛇,阿邓是这样讲述的:

都说是老马识途,其实牛也是一样呢,也识得途。我每天一大早赶它们上山是走这条路,下午往回赶也走这条路。牛都认得路,我其实就是跟着走。天天都一样,每天下午就开始往回赶,走走停停再吃吃草,咋个都要走三几个钟头。今天就怪怪的了,本来牛回来走得好好的,咋个就都不走了,还到处乱跑,怕是受了哪样惊吓。我走在最后,一看觉得奇怪,就赶紧走到前面看,咦?咋个路中间有一大堆东西,花花绿绿的动也不动。我一边吆喝牛回来一边过去看,走得近了一看,阿莫莫!(“阿莫莫”是本地土语,感叹词。)结果是哪样你猜?是条蟒蛇啊!当时我的头发都立起了,吓着我了。山里蛇多嘛那是经常可以见着呢,但是蟒蛇我还是第一回见着。你说吓不吓人?但是不晓得它咋个动也不动,脑壳也不得见。我倒是觉得奇怪了,咋个回事?回头看看牛,都远远地躲着,看我。我认得(知道)牛儿是看我咋个整,咋个带它们回家。我本来想绕过去的,但想想还是想不过,难得遇见蟒蛇哦!还好,我们这些上山的人都带着砍刀,我就去砍了一个V形树枝,哎!砍V形树枝都晓得的吧?在山里头抓蛇都是先用V形树枝叉到蛇七寸叉住蛇头,再整格和?(“格和”为昆明话,此处意为“可知道”)我就用树枝枝翻那条蟒蛇,它盘着咋个都不动,又那么大一堆,重喽重!后来翻过来,蟒蛇的肚子那点怪,硬是拱起一大砣,不晓得格是吃了哪样东西。我又翻,又翻,嘿嘿……还是把蛇头翻出来了。怪了,真呢是怪怪呢!我把它脑壳翻出来了叉到,但它还是不咋个动。这下我就来精神了,你蟒蛇也不咋个嘛!老子今天不把你整回去就算不得条汉子!我把树杈一丢,死死抓着蟒蛇头,再把身子放在脖颈上绕着扛起来,然后一只手抓蛇头一只手抓着蛇身子,吆喝着牛儿就开始往回走。这下子,嘿嘿……往天是我跟着牛屁股走,今天是牛跟着我的屁股走。格认得?(意为“知道吗?”)牛还是懂得呢!晓得是牛主人把蟒蛇整着了,所以就一直跟着我屁股走回来。但是那狗日的蟒蛇毕竟是蟒蛇,一路上开始不断地用身子缠我,那力气大喽大,一直缠着我的腰,缠了两三转哦,缠得死死的,还好,没缠着我的脖子。我咋个使劲也脱不出来,手又脱不开。就这种,老子扛着蟒蛇走了可能有两个钟头,才回来的!

阿邓的讲述把大家伙听得目瞪口呆,往天不把阿邓看上眼的众人此时没谁敢不服,不服你也去抓条大蟒蛇回来呀!于是大家就都说阿邓闷胆大是条汉子。

阿邓一进连队,正值全连人收工回来,都在食堂前的空地上等着吃饭。一见阿邓竟然扛着条巨大的蟒蛇,都惊得呆住。过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于是就七手八脚围上去帮着卸下还缠在阿邓腰间的蟒蛇,连长拿来锄头,一下一下砸在蟒蛇头上,直到砸死。紧接着,连长大吼一声:“剥蟒蛇皮,全连吃蟒蛇肉!阿邓立大功喽!”

直到这时,阿邓才懈下那口一直憋着的气,一屁股坐倒在地上,几近虚脱。

几个身强力壮的男知青找来大钉子,然后搭起人梯,攀上篮球板的上沿,钉好大钉子把蟒蛇头挂上去,好家伙!那蟒蛇从篮球板的上沿垂挂下来一直拖到地面还余个一米来长。有诗为证:蟒蛇啊!你真他妈的蟒啊!你真他妈的长啊!

在连里几位有经验的老工人的指点下,几个男知青仍搭着人梯作业,从蟒蛇的七寸下刀,横着切割开,再开始剥皮。可剥了老半天那皮却总也剥不下来,结果是两个男知青死死抓着蟒蛇的皮凌空吊住,然后使劲往下拽,才一点一点地剥下来……

整个作业过程,全连的人都围观着,连同闻讯赶来的景颇族寨子里的老乡也站在一旁,一边看一边惊叹,敢抓蟒蛇的人是魔鬼。

这之后,阿邓就多了个外号:魔鬼阿邓。

蟒蛇肉是吃完了,体力恢复过来了的阿邓突然间大叫:“连长咋个我才吃着了两坨蟒蛇肉哦!”一众人等顿时大笑起来。阿邓其实一点也不魔鬼。

在莫里一连不长的历史中,这是难得的愉快的一天。

当天,连长指示:阿邓因抓蟒蛇有功,特奖励休息半日。闻言:阿邓直接躺在了地上。

同类推荐
  • 明媚正当时

    明媚正当时

    青春已跌跌撞撞地走过,但人生还有很多迷惑,随时等待着选择。过去已逝,未来未知,看得见的此时此刻总像置身于十字路口,不知明媚在何方。这是一本献给那些在成长过程中陷入迷茫和彷徨的年轻人的文集,关于生活、关于失去、关于拥有、关于青春、关于梦想……重新拾起勇气,把过去清零,把想要的未来试图过成每一天的日子,活在当下,相信明媚正当时。
  •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日记往往最能剖析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探索自己的“灵魂时刻”,而这本散文集不限于日记,汇集多种体裁,为你真实呈现惠特曼的一生。
  •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

    小林一茶是江户时代最后一位俳句大家,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并称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一茶早年离乡赴江户谋生,流浪半生后返乡成家。然而儿女均先于他离世,一茶的晚年寂寥又困窘,唯自然万物和俳句可寄情。一茶的俳风独树一帜,效仿前人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带上了诙谐的个人标记。他厌恶世俗,反抗强者,而此类激进的情感均在落笔时全然稀释,只剩下安贫乐道、甘于品尝生之苦涩的豁达,对弱小生命的无尽悲悯,以及对世事无常的喟叹。一茶一生创作了两万多句俳句。本书从中遴选三百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 动物诗篇

    动物诗篇

    在江西,谷雨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是春雨催醒万物的季节,也是诗歌召唤诗人的季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同志的倡导下,谷雨诗会应运而生。诗人们相聚在谷雨时节,朗诵诗歌,探讨诗艺,诗歌与春天共生共荣,诗情与时代、与故乡同调同韵。春光如羽,春雨如丝,在江西生机蓬勃的大地上,诗歌如花,粲然开放。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本书是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结项成果为基础定稿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构建的根本基础与重要内涵。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构建,既是结合中国国情,接受与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并以此指导中国文艺发展,解决文艺实践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原典形态与价值内涵在中国文艺实践考察与当代形态文论构建中,不断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并为人们自觉认识与明确掌握的过程。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思想的最新表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中也特别阐述了习近平文艺座谈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导向,结合中国文艺实践,特别是“大众文化”实践,并借鉴西方“大众文化”的研究成果,探索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定位、批评尺度以及健康发展的路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深刻的历史意味。作为本项目的核心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立足中国国情,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丰富内涵的多向拓展与整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梳理与求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正确途径,从而进一步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基本导向。
热门推荐
  • 商战英雄:电商土豪成长记

    商战英雄:电商土豪成长记

    本书讲述电商创业者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大企业家,孔天令创办了一个电商网站,后来成立公司,他的好兄弟瘳仔某天突然失踪,瘳仔高大漂亮的未婚妻邱忆亭也不知去向,孔天令不断查找后发觉,瘳仔及其它电商老板的相继失踪,都与一个黑客有关,孔天令不断的调查,发现这个黑客坏事做尽的背后,竟然有着一个巨大的梦想,后终于在与其对抗中,成为炮灰,孔天令继而被他的前德国老板,招为合伙人,投资电商行业,成就一个又一个电商土豪,孔天令在事业上也攀至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企业家。就在他功成名就时,孔天令才知道,邱忆亭与她姐姐,以及这个黑客,那段不为人知的前尘往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是谁在等谁

    是谁在等谁

    她认为爱情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但是却必定会有一个让你心甘情愿为他付出的人。。。。不敢爱,只是因为怕受伤害,拼命的伪装,却伤害了最爱自己的人。只有在回忆时慢慢积累他对你的好,才发现原来自己陷得多深、、、、、、、、、、
  • 总裁夫人已隐身

    总裁夫人已隐身

    几年后再次遇上龙皌寒,杞未奈不断告诫自己,他只是一个陌生人。然而,当他一次次靠近,攻城略地,步步紧逼,她发现自己的心又开始沦陷……这一次,她能守住那颗千疮百孔的心吗?龙皌寒望着她恬静的睡颜,温柔低喃:奈奈,如果我倾尽所有也无法修补你那颗千疮百孔的心,那就将我连人带心一并带走。
  • 信息科学(世界科技百科)

    信息科学(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凤梦凰:复国公主的步步惊心

    凤梦凰:复国公主的步步惊心

    一袭红袍加身,柳眉丹唇。初入后宫,深似海。命运,谁能左右?故国他乡,亡国之恨,故国公主?是他。前尘异梦,不在同一个世界,却屡屡出现在她的世界,是机缘,还是巧合?
  • 趣味猜谜

    趣味猜谜

    本书的谜语涉及到自然、交通、军事、动物、植物、食品、地名和文娱体育等各个方面,并配以幽默夸张的精美插图,谜底都是小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和感兴趣的事物,能帮助小朋友在猜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丰富知识,增长才智,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
  • 赤影霜华

    赤影霜华

    一个残缺的人生,一段被安排好的命运,当二者碰撞,是臣服还是踏着荆棘杀出一条血路?是天命难违,还是因果轮回?光与影交织,梦与夜纠缠,生命的血色涌动,划出绯红的光影……(非重生非穿越,这是一个努力与自身宿命作斗争的故事)
  • 都市猎魔者

    都市猎魔者

    双亲为救繁生,死无葬身之地。我自力登山巅,尽斩恶念灵魔。护我所爱,佑我所友,救我所世,保我所愿。猎魔者,不与辜灵同存!
  • 乱世桃花逆水流

    乱世桃花逆水流

    东唐明宗康和年间,当今圣上的异母弟洛王爷因叛乱被处死。据说,洛王爷被处死还牵涉一桩秘闻,因他长得酷似先帝的姑母,承宣熙宁大长公主。先帝的亲儿子长得像先帝的姑母?这本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流言在洛阳城中一度甚嚣尘上,无奈如今洛阳城中极少有人见过故去多年的大长公主。这流言,最后也就变成了茶余饭后的一点笑料和谈资。“大长公主长得很美吗?”那些跟随着先帝成祖皇帝打天下的老臣纷纷摇头。“那为什么提起大长公主,大人们都是这副神情?”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遥想起那个静如深水的背影,棋子落盘有万千星河般璀璨,风云异动在她眼里不过只手翻覆,金戈铁马,也难抵窥伺人心的一声轻笑。他讳莫如深,又欲语还休地流下一滴眼泪。PS:男女主姑侄关系,严格遵循“发乎情,止乎礼”的原则,因此谈情说爱的部分很少,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