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000000008

第8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

苏格拉底

我们熟知一些历史人物,也对一些人物知之甚少,对于苏格拉底,我们对他的了解是多是少不敢肯定。苏格拉底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出生于雅典,一生都在辩论,还教授青年知识,但不是为了钱。七十岁左右的时候被判死刑,死于公元前399年。他在当时就是一个著名人物。他的弟子色诺芬和柏拉图都写过大量关于他的记述,但是内容却大相径庭。有人信色诺芬,有人信柏拉图,还有人谁都不信。我并不支持某一方,只是记录下他们的主要观点。

色诺芬观点保守,当苏格拉底被起诉道德败坏和误导青年的时候,他很痛苦;他坚信苏格拉底道德高尚,不会误导人。他为苏格拉底的辩护太过平凡,也没有提及苏格拉底为什么会招人嫉恨。

正是因为色诺芬的保守和平凡,才会有人相信他,人们认为他不会说谎。这种想法是不可靠的,愚蠢的人在复述听来的事情的时候,可能按照自己的错误理解来复述。色诺芬有可能并不了解苏格拉底,所以他的话不可全信。

不过,色诺芬的回忆中也有让人信服之处。他与柏拉图都讲过苏格拉底思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使人才当政。当时斯巴达已经占领了雅典,当局者不允许他教授年轻人这类问题。但是苏格拉底习惯了雅典的民主,总是在指出问题。最终当局者决定将他毒死,并认为这样做问题就不存在了。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更难把握,我们不知道柏拉图描述的有几分真实,也不知道他是否在借用苏格拉底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柏拉图非常会想象,以至于自己都认为自己编造的对话录是真的。因此,人们怀疑他笔下的苏格拉底的真实性。

柏拉图关于苏格拉底的记述中被认为最真实的一篇是《申辩篇》。据说是苏格拉底行刑前最后的对话,当时柏拉图也在场。尽管真假难辨,但是其中刻画出的苏格拉底的形象非常准确。

苏格拉底最后被判决的罪名是:邪恶、怪异、颠倒是非、误人子弟。真正的原因是他与贵族走得太近,他的学生,包括几个当权者都是贵族。由于大赦的原因,人们只能用另外的罪名对他进行审判。最终他不愿意作出让步,没有为了活命而承认有罪。

当时还有人说苏格拉底犯下的真正的罪是不敬奉国家的神明,而另立新神,并以此教坏青年。

对于检察官提出的罪名,苏格拉底为自己展开辩护。最终他取得了辩护的胜利,当然了,检察官是不会承认自己输的。

《申辩篇》中还有关于宗教的叙述。他认为他研究和传播哲学是神的指示,如果要他放弃,就如战斗中的逃兵一样可耻。死亡并不可怕,没人知道死亡那边是什么。他说自己爱雅典人,但是更爱神。他要将哲学的研究和传播坚持下去,并认为自己是全雅典最虔诚的人。

他还说杀死他是大家的损失,并认为没有什么能损害他。杀害他所犯下的罪过,比安在他头上的罪名还要大。

他认为自己是上帝派来的,如果他被处死,人们也不会得到安宁,人们会感到后悔,因为再也找不到像他一样被上帝派到人间的人。

他还指出,法庭在场的人中有许多是他的学生,和学生的父亲,但是没有一个人有证据证明他教坏过年轻人。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将儿女带上法庭哭诉,以求打动法官们的心;他认为这样很可笑,他要说服法官,而不是求法官怜悯。

在对他进行了死刑判决后,苏格拉底做了最后一次演讲。

他预言那些决定将他杀死的人将面临更可悲的下场,杀人并不能阻止别人进行谴责,这样做是在逃避,正确的做法是改正自己。

他对那些支持释放他的法官说,死亡并不是一件坏事,那将是一场没有梦的睡眠,灵魂可能转移到另外一个世界去。还有可能有机会与俄耳甫斯、荷马等人相处,何乐而不为。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有遭遇相同的人,最重要的是可以继续钻研知识。他还说,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没有人因为提出自己的想法而被处死。

他被处死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时间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了去另一个世界更好,只有神知道答案。”

柏拉图在《申辩篇》里面塑造了一个这样的苏格拉底:自信、洒脱、崇尚理智。从他对死亡的看法来看,他相信灵魂不死,并坚信在另一个世界中会有更好的生活。

有人认为苏格拉底举止奇怪是因为患有癫痫病。《筵话篇》中记载他为了想通一个问题,一动不动地站了一整天,结果人们围着他看热闹。这种故事还有很多,就是苏格拉底会无缘无故地发呆、出神。

苏格拉底相貌丑陋,并且总是衣衫褴褛,赤着脚走路,满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很少喝酒,但是酒量奇大,从不喝醉。他用灵魂控制着自己的肉体,抵制着欲望,就是爱情也是“柏拉图式”的。

苏格拉底身上有未来斯多葛派和犬儒学派的影子。斯多葛派认为品德是最重要的,犬儒学派则鄙视富人们的生活。苏格拉底整日衣衫褴褛正好符合这一点。

苏格拉底的领域是在伦理方面而非科学,他自己也承认对物理学一窍不通。柏拉图早期的对话录中,苏格拉底都是在谈论伦理,关于性格、友谊、勇敢,等等。他认为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他认为没人会明知故犯,所以犯罪的根源就是无知,因此人们的品德离不开知识滋养。

苏格拉底的这个看法贯穿在希腊哲学思想内,与基督教相对立。基督教认为品德与知识没有关系,无知的人也可以心灵纯洁。这一区别延续至今。

辩证法并不是苏格拉底发明的,这种用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推导真理和知识的方法,据柏拉图记载是芝诺最先使用的。苏格拉底也采用这种方法,并将它推广开来。就连他死的时候想的都是到另一个世界中可以无忧无虑地提问题。

但是辩证法并不适合所有问题,比如说科学问题。柏拉图解决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用的辩证法,后来的哲学家多被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束缚。苏格拉底用辩证法引出的知识看上去都是对话者自身拥有的,只是以前没有被发掘出来而已。他因此称自己为“知识的助产士”。

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用辩证法。比如“正义是什么”这个问题适用于辩证法,因为答案是我们或多或少知道的,只不过没有理顺而已。几何学方面则不适合,不能把推导出的定理说成是对方已知但是没有被唤醒的。

于是,我们看到,辩证法更适合逻辑性问题的探讨,而不是新事物的发现。柏拉图广泛使用这种方法去探究问题,对后世影响很大。

斯巴达的影响

要想了解柏拉图,以及柏拉图之后的哲学家,就一定要了解斯巴达。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神话传说方面,斯巴达都深深影响了柏拉图以及后来的卢梭、尼采等人。我们将从现实和神话方面来介绍一下斯巴达。

斯巴达城邦位于中拉哥尼亚平原南部,据有伯罗奔尼撒东南部地区,首都为斯巴达城。他们是外来人,占领并统治了当地,当地的居民沦为奴隶,被称为希洛特。斯巴达的法律禁止斯巴达人从事农耕,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斯巴达每个男子都会分得一块土地,分给普通斯巴达人的份地是国有的,但是可以继承。贵族则有自己的领地。农奴不许买卖,他们附着于土地。地主每年从农奴也就是希洛特那里收取一定的粮食作为地租。希洛特不甘心被奴役,总是伺机反抗,斯巴达人则残暴镇压。有时希洛特会因为作战勇敢而被释放,但这种机会少之又少。

战争是斯巴达人的职业,从一出生他们就接受训练,柔弱的婴孩会被抛弃。男孩子直到二十岁前,都是在学校中接受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作战、纪律和坚强,他们认为文化和科学没有用处。

二十岁之后就要服兵役,并且可以结婚。在斯巴达,男子不结婚是犯法的。男子三十岁前过着集体生活,之后才算是成熟公民。斯巴达实行集体主义,没有穷人,也没有富人,大家都一样。斯巴达不允许个人有生活必备品以外的资产,土地可以赠与,但不能买卖。

斯巴达的女人也接受训练,为的是下一代有更强壮的体魄,也是为了减轻分娩的疼痛。她们赤身裸体地同男子一起训练,其中充满激情,但不会有淫荡。

斯巴达的妇女可以鄙视懦夫,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当她们的儿子一出生就被抛弃或者战死沙场,她们则不可以悲伤。结婚后如果没有生孩子,国家便会安排别的男子给她。总之,斯巴达崇尚生育。

斯巴达有两个分别来自不同家族的世袭国王,还有包括两个国王在内的三十人组成的长老会。长老会成员是全体公民选举出来的,必须来自贵族。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参加,议程由长老会安排,公民只享有通过或者否决的权利。任何法律必须经过全体表决,否则无效。

除了上述以外,还有斯巴达独有的检察官制。斯巴达设有五个检察官,全部来自公民选举;这种选举很幼稚,不过就是抽签。检察官是用来约制王权的,他们随时监视国王,即使在出征的时候也要贴身跟随。检察官是用来处理民事诉讼的,但也有权审判国王。

斯巴达的宪法有人说是公元前855年莱库格斯所立,这个人其实根本不存在,是个神话人物。斯巴达的宪法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斯巴达最开始的时候和其他民族没什么不同,也产生过诗人和艺术家。但是到了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他们的宪法把他们变成了后来的样子。一切都为了战争胜利,至此他们不再对世界的文化发展有任何贡献。在我们眼中,尚武的斯巴达如同纳粹一般。但当时的希腊人却不这么认为。柏里所说的:公元前五世纪的斯巴达人,勇敢、善良、朴素。还有人赞叹斯巴达的政局稳定,不像别的希腊城邦动荡不安。

很长一段时间内,斯巴达确实是非常伟大的。即使是作为战争机器,也是如此。公元前480年的温泉关之战即是如此。三百个斯巴达战士在这里阻挡成千上万的波斯士兵,虽败犹荣。最后三百人中只活下来一个,他因为眼病没有在战场上厮杀,后来遭到了斯巴达人的唾弃,被称为懦夫。这个人在一年之后的另一场大战中英勇战死,洗掉了耻辱。

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证明,斯巴达人是陆地上的霸主。直到公元前371年他们被底比斯人战败,才失去了陆地上的霸权。

现实中的斯巴达人远没达到他们理论上那么高尚。理论上他们嫌弃财富,实际上很少有人拒绝贿赂;理论上他们的女子非常自爱,实际上有好几个王位继承人因为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而被废黜;理论上他们非常爱国,实际上最后的大败,就是因为其中一个王被波斯人收买。他们还心胸狭隘,只顾保全自己的土地,冷眼旁观雅典与波斯战斗。同样也因为斯巴达的狭隘,希腊各城邦没有完成统一。

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斯巴达作过一番描述,这番描述与大家心中的斯巴达大相径庭。他认为斯巴达是独裁政府,妇女淫荡,人人爱财如命。他还说斯巴达人因为财产分配不均而变得吝啬。

亚里士多德评论斯巴达的宪法体系,认为检察官很穷,所以容易被贿赂。检察官对于公民非常严厉,以至人们不得不通过肉欲来逃避烦恼。

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得非常坚决,很难让人不信。但是人们心中斯巴达的印象更多的是柏拉图笔下的那样。

中世纪和近代的读者对于斯巴达的印象多来自于普鲁塔克笔下,但是当时距离斯巴达的时代已经过去太久远了,所以历史学家要对普鲁塔克笔下的斯巴达谨慎对待。希腊对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文化,而不是军队达成的。罗马时期铺设的大道,罗马的法典也影响深远,但是他们用的是军队。传播希腊文化的不是希腊人,直到亚历山大占领希腊,才将希腊文化传播出去。

同类推荐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本书主要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进行导读。书稿首先提纲挈领地描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背景、书的结构、基本特点与出版情况,然后解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要思想。书稿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对黑格尔思辨的理性国家观与王权理论的批判,其次是对黑格尔行政权理论的批判,再次是对黑格尔立法权理论的批判。最后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评述。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讲述“个人”和“社会”是能够表达分配正义诉求的两种主体;由于个人是从个人视角来表达其分配正义诉求,社会是从社会集体的视角来表达其分配正义诉求。这两种分配正义诉求之间很容易形成张力;要化解这种张力,个人和社会集体必须同时张扬其分配正义德性;个人和社会集体的分配正义德性需要在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支配下才能并举;人类一直有建构分配正义社会的理想追求,但他们对分配正义的认识、理解和追求需要正确分配正义理论的引导。
热门推荐
  • 闺中煞

    闺中煞

    江家三房有女,灼灼其华。执笔一篇君令策,惊了整个齐北之地。早年,被迫嫁给鳏夫,母亲为她垂泪早逝。而后沦落太监手中,父亲几番进京为她,沦为五马分尸下场。何为家破?何为人亡?时光逆转……大宅院中机关算尽,朝堂权术步步为营!她红衣华绝,笑意清浅,“这一世,执棋之人,是我……”落花本无情,春风吹又生!闺中佞,煞天下!
  • 不一样的重新开始

    不一样的重新开始

    重新回到了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可是却有点微微不同,前世没有发生过得事情,在现在发生了,陈芮感觉脑壳有点疼(?﹏?)很多都是现实发生的事情,带入我自己的理解去写,背景看成平行世界吧,不然过分的带入你们可能“毒发身亡”,(可以把这个世界的背景当成是平行世界,因为你可能看到很多熟悉的事情,地方,也有很多发生过的事情没有写出来的,第一次写,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好看,所以各位看官,请轻点喷(╥╯﹏╰╥)?)
  • 异现场调查科1:时空痕

    异现场调查科1:时空痕

    黑暗力量、未知世界、惊悚之旅,人类在灭顶之灾下如何坚守光明的信仰?非常规犯罪行为,非常规罪犯,非常规事件,三者有其一,则称之为“异事件”现场。异现场调查科的第一个工作组,于一九八一年成立于欧洲伦敦,是国际刑警组织的一个特殊机构。九十年代后工作中心逐渐东移至亚洲,异现场调查科亦独立出国际刑警组织。如今世界各地的分部共有二十一个,但世界异现场调查科的总部依然在雾都伦敦。
  • 十年只期一会

    十年只期一会

    十年心动,纵使需翻山越岭,纵使天各一方,可遇见彼此才觉得圆满
  • 亲爱的钢铁

    亲爱的钢铁

    相传,光管学院里就那么一朵院花,竟然也是一个钢铁。今个儿有人赠花,明日就以饼回赠。多少人暗自感叹钢铁以后肯定会孤独终老,却不曾想这样的钢铁却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追来,她躲。他亲热问候,她装傻。他甚至不惜千里追来,她竟然也敢使劲的跑。好吧,温水煮青蛙不行,那就只能直接摊牌了。
  • 长生大仙界

    长生大仙界

    拜入玄美女师傅门下,梦想从此逍遥一生。
  • 异界之修仙奇才

    异界之修仙奇才

    仙路漫漫,这条路上有多少极品天才尸骨无存。为了成仙,多少英雄人物悲凉收场。在这异界得以重活一世的李广,虽是身怀绝世天资,踏入修仙之路,但却整日游手好闲,懒癌难治。
  • The Man Who Was Afraid

    The Man Who Was Afrai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五零有良缘

    重生五零有良缘

    [本文是一对一宠文,爽文,绝对不虐]肤白貌美,花见花开的苏乔乔莫明的来到了五零年。尤其是,她还是个没有户口本的黑户。第一天就是东躲西藏,饿得头晕眼花。更加晴天霹雳的是,买个东西要票,出个门要介绍信……幸好她有空间在手,凭借聪明的头脑,苏乔乔很快便在这里混得风生水起。只是,那个司浩城怎么回事?司浩城:“乔乔……我喜欢你!”苏乔乔:“我……”司浩城:“乔乔……嫁给我吧!”苏乔乔:“我……我还没有准备好……”司浩城:“乔乔,你不用准备,只要准备好接受我的爱就行了……”
  • 一身侠骨

    一身侠骨

    英雄仗剑天涯路,不知女儿柔情心。公元911年,自唐王朝灭亡以后,华夏大地陷入乱世纷争。出世少年,身世迷离;黄衣少女,恩爱情仇;乱世豪杰,谁与争锋。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幻想江湖!(作者萌新,不周之处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