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800000008

第8章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8)

第二,自古以来,最高统治者以天子自居,天是老大,他是老二。因此凡是天下之物,都是天子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人们缺乏私有财产的观念,特别是对他人的财产。正像人们所说的,“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太平时节,身处下位的老百姓很难无视别人的所有权,而皇帝则不然,可以随便抄任何人的家!可是,只要天下一大乱,皇帝不起作用了,只要谁“胳膊根粗”,谁就是皇帝的时候(也就是“有枪就是草头王”),那个无视他人财产的潜伏意识就起来了,随意抢劫的情况就发生了。承平时期,人们不能随意去抢,于是,忌妒、红眼病、“劫富济贫”(这是一个虚伪的口号,所谓“贫”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自己)等都是能导致窝里斗的。

第三,就是个体不成熟。在专制制度下,个性不成熟,没有个人自尊的观念。没有自尊的人,就可能形成两种人,一种是暴民,一种是顺民。在宗法网络中安然度日时是“顺民”;脱离宗法,独自闯天下就是“暴民”。无视他人的存在,随意施暴本身也是一种缺少自尊的表现。另外还有中国人不成熟,“群己界限”不清,需要时就要往一块聚,俗话的“抱团”,缺少独立的面对社会的意识,因此只有抱团才有安全感。有一次姜昆到文学所请几位研究人员谈谈中国文化,当谈到抱团和内斗这些文化现象时,他有同感地说,在美国时,自己也感到华人爱“抱团”,组织各种类型的同乡会,可是同乡会内又常常有内斗。他说他的加拿大徒弟大山说,“我的祖籍是苏格兰,加拿大苏格兰人很多,但就没有一个苏格兰同乡会或联谊会之类”。这与新教信仰中的强调个人奋斗有关。

国人平时你我不分,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时,亲如兄弟。一旦发生利益冲突(或幻想中的),马上变成你死我活。这都与人格不成熟有关。

赵诚:游民兴起与中国土地制度和城市发展是否有直接的关系呢?

王学泰:历代都有游民,但宋以前没有形成群体、阶层,还有很多未被开发的土地。你从宗法网络中被抛离出来,找个地方开荒去,也能生存下来。那样这个人就不是游民,像一棵树,在那儿生儿育女,繁衍一个家族,进入宗法序列。

唐代以前,游民进入城市的不是很多。那时城市不是很多,他们进入城市生存的机会很少,原因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商业、手工业需要劳动力的地方也不是非常多的。另外没有正当的职业,随便进入城市中,要被排斥的,被驱逐的。以唐代长安为例,商业集中在东市、西市,这是离开居住坊区的特殊坊区。居住的坊中不能说没有商店,但是非常少,自成一体。长安等城市黑夜要关城门、坊门,坊里来一个陌生人,非常瞩目,所以说,那时的游民在城市中很难存在下去。

宋代游民出现与土地制度也有一定关系。宋以前,是授田制,国家对统治下的人民是承担责任的。国家给农民以土地,土地都是国家的。土地授给你,有永业田,有口分田,口分田在受者死的时候国家要收回去。宋代有几个显著变化:一是不立田制,国家不授田;二是不抑兼并,不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土地所有权流转很快,所谓“千年田换八百主”。土地转手快,必然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游离出来,游民流入城市。而此时城市商业、手工业发展起来。城市由城坊制改成街巷制。街巷制就跟现在城市结构差不多了。街巷制开始后,临街商业、手工业发展繁荣了。一些游民进城就能找活干或从事非法活动,也不引人注目了。这样流动人口大增。

宋代是比较注重私有财产的朝代,根据有无固定产业把人们分成主户、客户。住在农村的为乡村户,城市的为坊郭户,又根据财产多少把这些户分成若干等。种别人田地的乡村客户大概占人口30%,是佃农,这些佃户一旦有些什么事,就被排挤出局,就成为流动的人。另外,城市里还有坊郭客户。坊郭客户就是指没有自己房子的。这种人流动性更大。有些国外学者,比如韦伯说,中国古代城市,和外国不同,是政治性城市,西方是经济性城市,这种说法是值得推敲的,不完全对。但有一点说得极对,就是说中国城市中人口流动性的多,不流动性的少。不仅仅古代,我小时候,我父亲就说,多攒一点钱,在老家买点地,老了回家种地去。他十六岁进北京,四五十岁时,要不是我五叔闹肺病,把家产折腾光了,他肯定买土地了,解放后,可能定成地主。都到了40年代,许多从农村到城市谋生的人,仍想叶落归根;50年代,城乡两分法,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城乡之间已不可能那种交流,现在很少有人有回乡种地的想法。可是古代持这种想法的人,在城市中占很大比重。一个是官僚卸任回乡去,一个是游民进城来。这构成中国古代城市人口流动性很强的特征。

赵诚:你的意思是说宋代后城市中这么多游民,他们又不打算回乡,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相对于宗法文化形成了一种亚文化?

王学泰:游民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无家可回。现在讲文化学时常借用芝加哥学派的大传统、小传统的说法。大传统是指城市传统,小传统是指农村传统。芝加哥学派说的“大传统”是指当时像纽约这样的大的资本主义城市的传统,那种“小传统”是指墨西哥农村玛雅文化的那种传统,并分析两种传统的差别与关系。

我们很难把中国城市概括为大传统,把中国农村概括为小传统。因为中国城市也是一个宗法集团首领之所在。居民除了住在皇宫里的皇帝其他都是暂时的,绝大多数官僚想回家去做乡绅。无论是从农村宗法农民聚居之地的角度来看也好,还是从乡绅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来看也好,农村的传统决不是异于城市的另外一种文化体系。农村信奉的也都是儒家的一套。因此我说很难用西方的大传统小传统来概括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中国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有此看法)。农村同样也相信儒家这一套能解决社会问题,基本上遵循儒家的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如果说还有一个小传统的话,我觉得游民文化应算是一个。游民虽然没有发明创造出新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但因为游民社会地位的改变,及其生活经历独特,使他们不得不摆脱他们在宗法社会接受的那一套儒家倡导的规范,并形成了有异于主流社会的一些想法。

以小农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由于生产率低,广大民众追求的目标一直徘徊在温饱问题上。不能解决吃饭问题,必然要从人性本能滋生出许多恶来,更会徘徊于野蛮与文明之间。但是中国自古称为“礼仪之邦”,虽说有点夸张,但大体符合事实。其中起作用的应该说是儒家思想。鲁迅在《孤独者》中曾很俏皮地说S城的公务员“仗着逐渐打熬成功的铜筋铁骨,面黄肌瘦地从早办公,一直到夜。其间看见名位较高的人物,还得恭恭敬敬地站起,实在都是不必衣食足而知礼节的人民”。不管对此是褒是贬,本来衣食不足不必“知礼节”“知荣辱”的人们,本来是应该带有点蛮性的民族,但被儒家训练成为“知礼节”“知荣辱”的宗法人,这是儒家的成就。而游民脱离了宗法,也就告别了儒家所倡导的意识形态,他们有着返回蛮性的倾向。“温良恭俭让”没有了,取代的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另外如宗法制度下,注重家族小集团,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而儒家讲“君子群而不党”也深入士大夫之心。本来是应该讲“党”的民族,但孔子的说教在消解着这种倾向。

游民离开宗法,必然有意无意摆脱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离开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文明,又没有其他文明替代,只能回归野蛮。文革中上海嘉定市发现一个明代墓,墓中发现明代成化年间刊刻的《新编全像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四种》,其中讲关索出身的,一开始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结拜后谋划要干大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成大业”,“创大业”。刘备说,“我是一个人,没关系,你们俩都有家属,得把家属杀了”。关羽、张飞都不忍杀自己家属,俩人商量,那就互相杀吧。关羽跑到涿州把张飞一家杀了,张飞跑到蒲州,把关公一家杀了。但张飞心比较软,关羽老婆是胡金定,当时正怀孕。她说你杀我就是杀了两人,张飞手一软放了胡金定。胡生子后,名叫关索。这个看来荒唐野蛮的故事,是宗法人无论如何不能认同的。但是游民造反活动中,这种事是经常发生的。宋代就有乱兵起事先杀妻子的事。李自成、张献忠在低谷时也杀营中的妇幼(不要上《李自成》小说的当)。外人看来很残酷,在舔着血刃过日子的造反游民看来却是稀松平常。

赵诚:孔子说的“党”就是要讲利害,不讲是非的小集团吧?

王学泰:对,孔夫子的不党思想对宗法的小集团体制就有了超越性。所以这种儒家思想,他是在治理小国,治理家族还行,因为它毕竟是一个小国思想。但是它有超越性,所以才被用来做招牌。儒家讲仁,讲爱人,讲忠恕,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中庸之道,讲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不同层次上人的相对关系。儒家强调这些人之间关系的相对性“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意思是你如果要求对方什么,就应该交出相对应的东西,然而儒家并没有由此推演出权利观念。

赵诚:那所有的游民都不要家室吗,他们和宗法制下的宗法人有何不同?

王学泰:不是不要,在干大事的游民看来,一切都要为此让路。《水浒传》中,秦明的老婆孩子可以说是毁于宋江等人之手,扈三娘一家都让李逵杀了。可是他们上梁山后,好像从未发生过这些事情一样,因为从游民立场来看,有幸聚在一起“干大事”就是一切,妻子不足惜,《三国演义》也说“兄弟如手足(一起打天下),妻子如衣服”,而宗法人决不会这样想。《水浒传》中把梁山利益说得高于一切,全力制造人们对于梁山的向心性和依附性。这种做法对后世影响甚大,许多游民组织(如秘密帮会)都是照此办理的。

经过五代十国,宗法制度受到严重破坏。但北宋一些儒者致力于重建宗法。这不是官方的,赵匡胤没想到,是民间一些儒者自发的行动。建立宗法制度,而且“宗法”这个词就是宋代才有的。“关洛濂闽”中关学开创者张载是代表人物。“宗法”是“宗子法”的简称,说白了也就是“家长法”。宋以后宗法和周代宗法不同,它不是周代的宗国合一的大宗小宗制。宋代宗子(族长)不一定非得是“大宗”的嫡长子, 宗族的领袖往往是推选产生的。年高德劭的为族长,族长的产生往往与个人品德和社会地位有关系。

这种宗法制度对保护自己宗族的每个人更具负责精神,宗族比以前有更强的凝聚力,这与族长是推举产生的有一定的关系。宋代儒者为这种制度做了细密的筹划,每个宗族有祠堂、有族规、有宗族财产,这样宗族为族人发展创造了条件。如果说把豪族大姓扫荡殆尽的宋初,赵匡胤没有意识到建立宗法,后来儒者弥补了这个不足的话,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建立宗法制度则是自觉的、有意识的。经过社会大乱之后,他做两件事,一是恢复小农制度,一是恢复宗法制度。北宋时理学不成气候,南宋中叶以后渐有起色,但常常还受打压。理学真正得志是在明代,明代的统治者把乡村行政与宗族网络结合起来,仿照族规,订立各种乡约,并表彰一些办得好的宗族,这样宗法制发展了,并得到巩固。近代宗法人性格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形成的。

赵诚: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基因有人格不成熟的一面呢?

王学泰:这是我们这个民族与欧美走的是不同的道路,我们国家的形成,都是从“家”扩大到“国”的。由家族到氏族,由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都是以父系血缘为依归。最高统治者是大家长(后来的君主),各层次的统治者分别是与大家长有血缘联系的小家长,近则高些,远则低些。我们常说官本位,官本位本质上是君主本位。君主本位制度从哪来的,那就是家长本位。我们缺少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念,人到老还要依附于家长,没有自己的权利意识。

同类推荐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新时期安全教育

    新时期安全教育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共分17个主题,语言简洁,信息量大,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满足各类人士对安全教育的需要。本书名为新时期安全教育,重点突出在“新”字上,在编写前,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取其精华,兼收并蓄,但又不囿于传统。我们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模式和手法,打破章节条框,让主题划分更科学,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此外,我们还想尝试探索在有限容量内传递信息的极限,突出信息量大这一特点,实现安全教育无盲点,打造百科全书式的安全教育。
  • 实用司法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司法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主要介绍了司法文书写作的理论知识,并按照司法文书制作的不同机关、组织划分,分别介绍了公安机关的主要司法文书、人民检察院的主要司法文书、人民法院的主要司法文书等各种司法文书的写作知识和要领,以达到真正快速提高学生写作司法文书技能的目的,体现出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特点。
  •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万卷诗书系统

    我有万卷诗书系统

    俗话说,读万卷诗书,行万里长路。从小,父母就让他熟读硬背唐诗宋词,楚辞乐府...甚至是四书五经,百家诸子。然而8岁那年,父母双双远行,不知所踪。10年后,他穿越了不止亿万里,莫名来到异世,觉醒了万卷诗书系统,开启了吟诗摸奖的开挂人生。但并非无脑,反而颇具挑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叮!诗词情景匹配度85%,获上品修炼心法一部。”一首唐诗,或可夺日月星辰;一支元曲,竟可掌九天银河。双亲何处去?身世犹成谜。系统何处来?诗书任我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农门美食小厨娘

    农门美食小厨娘

    小葱拌豆腐,大蒜炒猪肝;红烧里脊肉,糖醋酱排骨。何晶晶一穿越,厨房就叮叮当当响个不停,香味更是在整个村子里飘荡。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煮饭都没有几粒米?没关系,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她利用神奇厨艺开店赚钱,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2015年山东省情研究报告

    2015年山东省情研究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对山东省情的研究和调查研究成果的运用,服务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编印了《2015年山东省情研究报告》一书,收录2015年度省委、省政府组织完成的若干重要问题调研报告,省委政策研究室等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完成的重要研究报告,以及各市委政策研究室完成的重要研究报告,供各级领导干部和政研工作者学习参考。
  •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这是一套以促进现代应用文写作规范化为主要目的,以当代常用且新颖的应用文写作为主要内容,以企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的文书写作者和使用者、普通高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具教材性质的工具书。
  • 紫极狂尊

    紫极狂尊

    在这个神、魔、妖、人四族混居的异世大陆,各族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本书主角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子成长为一名绝世强者,登临巅峰、称霸天下、傲视苍穹、为我独尊.......且看主角霄天宇如何踏灭九天十地,闯神域、踏魔域、战血域、灭妖域,使之四域臣服,开辟无上仙魔境域,修炼至尊神格,成为恒古以来万古不灭的永恒至尊神灵,立为无上仙魔境域里唯一的主宰,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成就万劫以来无上伟业......
  • 南方有芦笙

    南方有芦笙

    他是在帝都一手遮天的男人,却不想为一个女人改变了他所有的原则,他褪去了冷厉,给她的只有温柔和宠溺。她,霸气归来后从不把人人嫉怕的顾少放在眼里,她对他呼来唤去,却不知,自己再一次为他着迷。“芦笙,你躲了我这么久终于舍得回来了。”“谁躲你了。你是谁,我为什么要躲着你,你于我而言,不过是个过去罢了。”她死活不肯接受他的爱,他死活都要爱着她,终于她同意和他在一起了,可是……“顾南潇!”“在呢,老婆。”“为什么你偷偷把结婚的消息宣布了?”“你早晚是我的,我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你莫芦笙是我顾南潇的女人!”
  • 惊魂未定

    惊魂未定

    她微笑着朝我走来,引起我心头一阵剧烈的骚动。她来到我面前,半蹲下身子,把脸蛋凑向我,一股香甜的气息向我袭来,“欢迎你上台,与我一起表演。”她妩媚地笑着,并伸出纤纤玉指轻搔我的脸颊。周围的洋鬼子们乱哄哄地吹出一串忌妒的口哨。我有点不知所措,显得十分狼狈,“抱、抱歉。”我语无伦次地说道,“我、我不会跳舞,更不会表演。”身后爆发出一阵嘈杂的大笑,一个汉子用荷兰语大吼:“喂,别难为他了,让我来吧,保证让你一下爽个够!”
  • 你不扑上去,世界怎会委身于你(精装纪念版)

    你不扑上去,世界怎会委身于你(精装纪念版)

    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眨眼的世界,是一回头的人间,是生活幻境里喊出的梦呓,是颠簸旅途中经过的山顶。如果你志得意满,它就是一腔酒精,如果你心止如水,它就是一副墨镜。一个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新生代才华导演,一个见多识广、思维敏捷的文艺暖男。这是他的作品,也是一本轰走糊涂、喊醒灵魂的犀利语录,一本化繁为简的人生智慧箴言,一句一世界,一语一菩提。关于生活,他说:“这个世界说到底是卑贱的,你昂起头,他就弯下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