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900000004

第4章 一月正身(2)

若能鉴彼之所以亡,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如果能够借鉴隋朝之所以亡国的教训,思考我唐朝之所以能够得天下的经验,一天比一天谨慎,虽然有功德而不自恃骄傲。焚毁殷纣王的鹿台、宝衣,拆毁秦始皇的阿房宫,居住在宏伟的宫殿之中而心有危亡之惧,居住在简陋的屋舍里却感到安全,这样就能与天地的神明在冥冥之中相通,实现无为而治,这才是德行的最高境界啊。唐太宗能居安思危已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危机意识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由此形成“日慎一日”的危机感。“日慎一日”的危机意识主要有如下几个深刻的内涵: 一是“鉴彼之所以亡,念我之所以得”。为什要有危机意识?就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处于此消彼长、祸福相倚的阴阳转化之中。

唐朝获得天下,正是建立在隋朝统治者放纵骄奢、毫无危机意识的基础上,这也意味着如果唐朝统治者丧失危机意识,终将重蹈隋朝覆辙。二是“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唐代以前的封建统治者,往往把殷纣王、秦二世的覆灭作为警示自己的反面教材,唐太宗对此当然不会忘记。通过魏徵的进谏,他更加认识到,安稳太平的形势往往潜伏着可怕的危机,而置身于陋室之中,恶劣的环境往往能够激发人的斗志,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心里也才会感到安稳。如此深邃的历史眼光,对于贞观之治繁荣局面的开创,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无为而治,德之上也”。中国道家哲学大讲“无为而治”,“无为”其实并非真正地去除“人为”,而是让人在掌握了自然规律之后,通过人的本质力量进行控制和驾驭,由此获得天下大治的局面,这才是德性修养的最高境界。第一,把企业生存的危机感积累在日常生活行为上,尤其是在公司获得巨大成绩面前,更应该慎重考虑此后发展规划。第二,“细节决定成败”。领导者日常生活中的谨慎行为,日积月累就是决定此后成败局势的细节。

星期三积德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我听说,想让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树根生长得坚固;想让河流流得远,一定要疏浚河的源头;思虑国家的安定,一定要积累道德仁义。

源头不深而希望它流得长远,树根不稳固而希望它生长得好,品德不深厚而希望国家安定,我虽然非常愚笨,但是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魏徵对唐太宗进谏的“积德义”,其要义在于: 一是把德义的重要地位看作木之根、河之源,德义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再是只属于君子才具有的高尚修养行为,而是决定个体生命意义的根本。二是德义重在积累,木之根、河之源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广大,而在于补给树木之生命、河流之水量的不间断的、持久的积蓄能力,这正是小溪可以汇聚水流成为浩瀚江海的道理。三是治理国家之道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相通,一个君王的道德仁义就是国家这棵参天大树之根、国家这条河流之源,根稳、源浚则国家必然昌盛。领导要注重修炼品德仁义,这不仅仅是领导个人道德问题,还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发展的根本,没有员工希望在无德的领导之下工作。领导还应该从公司生存的角度看待品德修养问题,不仅要求自己品德高尚,还要在任用选拔员工的时候,注意考察品德仁义。

星期四竭诚待下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当初帝王们创业时做得好的确实很多,现在能坚持到底的很少。为什么?这是因为: 他们处在深重忧患中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部下和百姓;已经达到目的后,往往就变得使气任性、对人傲慢。自古以来,“礼贤下士”一直被统治阶级作为网罗人才为其卖命的工具,“三顾茅庐”的典故,已经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收罗人才效仿的榜样。大唐帝国的建立,也得益于李渊、李世民父子俩手下拥有大批忠心耿耿的谋臣将士。

但是,算得上贤能的人,往往又会沾染恃才傲物、特立独行的个性,那么,如何能够让这些人心甘情愿地臣服?最好的办法并非是荣华富贵的诱惑,而是君王们必须彻底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真诚之心对待他们,这是“竭诚待下”的第一层意义。“得人心者得天下”,大唐帝国如果是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则皇帝高居金字塔的最顶端,其下是谋臣将士,最底端的是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如此看来,仅仅得到人才还无法令这个帝国稳固,最根本的办法是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因此,唐太宗的“竭诚待下”的第二层含义是“民为贵”。尊重员工,而且这种尊重应该建立在内心真诚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形式主义。

星期五十思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作为统治者,如果能够真正做到: 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想到大兴土木,就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生活安宁;想到君位高且危,就不忘谦虚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在百川之下;游玩打猎忘返之时,就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忧虑自己松懈懒惰之时,就想到自始至终都应保持谨慎;害怕自己耳目被奉承堵塞、遮蔽,就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摈弃奸佞之人;施加恩惠之时,就想到没有因为个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使用惩罚之时,就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

此为历史上著名的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之一,《旧唐书》曾赞扬魏徵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贞观十一年(637),魏徵任门下侍中(宰相之一),此是这一年所上四篇疏中的一篇。面对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唐太宗逐渐骄傲自满,在群臣面前公开炫耀自己“武胜于古”、“文胜于古”、“怀远胜古”,并改变了过去的勤俭作风,生活奢靡腐化,大肆修建豪华宫殿,而群臣则一味歌颂盛世。魏徵连续向太宗上疏,劝诫太宗慎思慎行,太宗阅后感激地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魏徵所谏十条,每一条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他告诫唐太宗在每个方面都要约束和克制自己。由于魏徵的坚持,太宗最终做出了妥协,不仅克制了自己的脾气与欲望,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求谏纳谏的一段最著名的佳话。在做出任何一个具体行为之时,首先应该考虑一下这个行为是出于满足自身的需要,还是有利于整个团队的发展。

第三周

星期一择善

从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选取贤能之人任用,择取好的意见遵从,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武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义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贡献他们的忠心。

……君王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哪里一定要劳神苦思,亲自去代理百官的职务和差使,使自己聪明的耳目劳苦呢.选贤任能是大唐帝国对待人才的一条重要经验,唐太宗此举的深意在于: 一方面,人才被君王们聚集在身边仅仅是笼络人才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否则,贤能之人要么是装饰,要么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如果做到人尽其才,君王就可以把自己从诸多繁杂之事中解脱出来,实现无为而治,这才是古代帝王治国的最高境界。

治国和治理企业在这一点上是类似的,现在诸多企业老板事必躬亲,固然勤奋有加,但是,效果并不见得好,唐太宗的择善从之可以提供直接的帮助。企业管理者往往在勤奋方面表现得令人钦佩,但是,勤奋并不代表包办一切。事无巨细、无一遗漏的领导管理方法,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严重束缚了手下各个部门负责人的手脚,不给他们留下展示才华的空间,还可能因为自己的包办,严重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损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能够选取贤能之人到适合的岗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不仅是领导解脱繁杂劳务的最好办法,而且是在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最重要途径。人尽其才,最重要的前提是在选才上把好关。只有真正做到“择善从之”,才有可能实现无为而治。否则,领导只能忙于为部属的错误不断地补漏洞。

星期二人臣之责

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作为人臣,在朝堂之上应当想着如何为国尽忠,不在其位应该考虑修身补过;君王有美政应该顺势帮助,国君有过失应该匡正补救,去除其恶,这是君臣同心治理国家的办法啊。唐太宗身为一国之君,需要大臣的辅佐帮助。在他看来,作为一名臣子,如果是上朝议政,就应当积极为国家进献忠心,如果不在朝堂之上,那就应该好好考虑是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君王和臣子理想的一致。唐太宗的这番话指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只有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才有希望实现大治。在上层政治权力斗争极其复杂,甚至残酷的封建宫廷里,唐太宗的理想也许很难实现。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无疑应该积极倡导这样的政治局面,并且,尽可能地创造有利于这个局面形成的各种环境。第一,调动员工们参与整个团队建设的主动性,实现领导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第二,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建设、认真工作并不仅仅表现在工作时间,还表现在下班以后,甚至离开这个公司以后,心还能系在公司生存发展的命运上,能够让员工这样做的领导才算是真正优秀的领导。

星期三居安思危

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贞观政要.君道第一》【译文】综观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之时,就会任用贤能、接受劝谏。而一旦到了环境安乐之时,就必定放纵懈怠,使劝谏的人战战兢兢,心怀恐惧,如此日月交替,直至国灭身亡。圣人之所以居安思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居安思危”是魏徵的一段精辟见解,魏徵回顾历史上无数帝王亡国身死的悲剧,总结经验教训,劝诫唐太宗应该在太平大治时期心怀忧惧之心,真正践行圣人居安思危之道。环境既可以成就一个帝王的事业,也可以导致亡国的悲剧。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正是在忧患危难之时,任用了大批贤能之士,卧薪尝胆,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吴王夫差也正是在击败勾践后的安乐环境中,放纵情欲,骄奢懈怠,最终被勾践所灭。历史兴亡交替的事实,证明了客观环境对于古代帝王的事业至关重要。魏徵以此劝诫帝王不仅应在逆境中崛起,还要在顺境中保持忧惧之心。优秀的管理者在顺境和逆境面前都应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在困境中,忧惧公司的生存危机,接受一切合理的建议,带领整个团队走出困境。在顺境之中,则要时刻保持谨慎心态。

同类推荐
  • 最卓越的商界领袖

    最卓越的商界领袖

    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领袖不仅是富翁,更是伟大的策划者与管理者,他们能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出突出的贡献,是因他们有特立独行的管理风格。本书所选取的22位最卓越的商界领袖是2005年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出来的。本书不同于其他个人传记,重点突出的是这些卓越的商界领袖们的管理方法、经营思想及近几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世人的影响。相信本书新奇的内容、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思想,定能使广大读者受益匪浅。
  • 公司做强研究

    公司做强研究

    经历了早期的艰苦创业阶段,企业开始把做大、做强纳入战略目标。不过,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做大或者做强似乎成了一道单选题。做大,继续抢占市场份额,意味着利润流失,势必带来生存压力;做强,集中精力抓品质、赚利润,却可能缩减规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更多情况下,管理者强调做“大”,而忽略了做“强”。结果,光有规模的扩张,没有稳固的根基,这种“大而不强”是虚胖。大公司尽管规模比较大,但是竞争力指数并不高。这样看来,把小公司做大、做强,的确需要思虑长远、行动周详。那么,企业做大做强之道,有哪些规律可循呢?
  • 销售易犯的88个错误

    销售易犯的88个错误

    要想获得销售的成功,就得像成功的销售人员那样思考,像成功的销售人员那样行动。那么,成功的销售人员是如何思考,是怎样行动的呢?失败的销售人员在思想和行动上又存在哪些错误,犯了哪些禁忌呢?这也正是本书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的销售制胜秘诀,以及规避禁忌之法。
  • 阿里巴巴正传

    阿里巴巴正传

    十几年来,方兴东与马云每年一次,老友聚首,开怀畅谈,阿里上市前,作者再次与马云深度对话,阿里上市前的布局,深入探讨了一系列人们关心的话题。本书忠实记录了阿里壮大、马云封圣的历史。作者通过细致梳理和盘点,对阿里巴巴的15年成长史进行了忠实回顾。
  • 张瑞敏谈商录

    张瑞敏谈商录

    "张瑞敏无疑是中国现代管理的大师,他的许多思想所闪现出来的光芒几乎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智慧。中国有许多管理者可以称为企业家,但真正可以称作管理大师的惟有张瑞敏。张瑞敏先生的管理思想是中国现代管理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传播他的管理哲学,学习他的管理思维,对于每一个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来说意义非凡。本书的主体部分为张瑞敏先生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版出版的《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VCD光盘的文字内容。为传播张瑞敏先生的管理哲学,北京国人规范管理推广中心授权我们独家出版张现在敏先生讲座的文字内容,并且配备VCD光盘。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舌人

    舌人

    你可以想想,要是有一群强盗破门而入,当爹的这时候本该护着孩子的,可是却扔下孩儿越窗跳楼地跑了,你要是那个被扔下的孩儿你咋办?就这样,当我爹——我们的政府,丢下我们这些孩儿一哄而逃后,面对破门而入、青面獠牙的日本人,我只得做了三孙子那样的顺民,当然你也可以管我叫汉奸。政府是一大早逃走的,而日本人是在后晌儿进的城。这期间,我们郑州人一看没人管了,胆子就大了起来,手脚就放了开来。先是一些人找茬儿哄抢了粮店,接着打砸抢之风很快弥漫了全城,你要在场就会看到当时局面多么混乱。这是我说什么也看不下去的。因为——至少直到这会儿,我还是郑州的警察署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悍妃天下,神秘王爷的嫡妃

    悍妃天下,神秘王爷的嫡妃

    【本文已签约出版】简介:未嫁先休再赐婚,她与他成为京中最大的笑柄,因为他们是绝配的废物组合!新婚大堂,宾客嘲笑。喜帕之下,她挑起红唇,素手翻转,瞬间便掐住那人的脖子,语气轻轻地说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南阳候世子可还记得,今儿早上从你房中扔出的人?战火连天,她被逼落大海。他指天发誓:她若不还,他屠尽天下人为她陪葬!——他是大燕国手握重兵的废物王爷,身残面毁性情阴郁!却无人得知,他身残之下拥有怎样强大的力量,他面毁之颜是何等卓绝!她是大燕国第一废物太师府千金,一张丑颜胸无点墨!世人却不知道在她废物的同时,手中握着庞大的消息来源,更无人得知她便是那天下间绝世的第一公子!——本文,女强,男强,强强联手!打小鬼,灭小强,夫妻同心振朝纲!妖妃完结文种田文:《霸气村妞,种个将军当相公》新文《艳绝天下,王的蛇蝎毒后》http://m.pgsk.com/a/1188850/
  • 娇祸

    娇祸

    大墨二十九年春,被后娘毒害的少女再次睁开眼,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活下来,杀后娘,践庶妹。PS:【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很淡定平和的人,然却仍旧是个凡夫俗子,不得善善!是以心中无限感慨,觉得俗世尔尔,以期能做个如常如漠的人。故有此作,期于文中陆娘子,得偿所愿!】
  • 我夺舍了一个单细胞

    我夺舍了一个单细胞

    这是一个二次穿越的故事一介宅男忍受不了单调的生活,决定挑战自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站在峰顶,心潮澎湃,激动之余,放声呐喊山神被他吵醒,随手丢了一个雪崩宅男再次醒来时,发现世界变了这是一个可以修炼成仙的世界于是拜入师门,潜心修炼,终成正果,人称轩穆老祖天劫终临,轩穆广邀众友,观礼渡劫九九劫雷,九死一生最终,渡劫失败轩穆老祖本以为自己就这么死了,不想自己的元神竟然还在,但也因为被劫雷劈中,正在慢慢消散,轩穆立即开始寻找夺舍目标但,悲剧的是,这是一个刚刚诞生生命的星球,还处于单细胞时代
  • 遥音

    遥音

    一千年前,一场阴霾邪祸几乎毁去整个诛魔联盟;妖仙落芳华无辜惨死,望云仙阁断绝与其他门派的来往。一千年过去,妖心再现,神弓破怒,鬼神动容。原本是玄门与魔宗两界的恩怨,此刻却牵扯道了朝堂之上,三大家族开始了江湖较量,一场空前的浩劫笼罩在帝国之上。百慕遥音因家族和妖仙的关系牵扯到这场斗争中。仙魔之争何去何从,谁又会是这场征途中的王者?
  • 修罗魔尊

    修罗魔尊

    曾经的万世魔祖惨遭叛徒陷害,舍弃肉身灵魂出窍夺舍到一个正道门派的小弟子身上。如今他叫陈二,门派中资质最差所有人都看不起的弟子。魔祖重生后要如何修炼才能超越前世的修为。
  • 《庄子》释义

    《庄子》释义

    本书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庄子》进行全方位的现代解读。除了一般同类著作中所具有的词语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对《庄子》的每一段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说,并在此基础上对每篇的主旨进行概括,对每篇的结构进行相对合理的划分,对前人在个别地方的误读(如对“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之非指”的理解)也重新进行阐释,以期读者能更顺畅地阅读《庄子》,更加准确地把握庄子的思想。
  • 元沦

    元沦

    《始煌记》中曾记载:鸿蒙之始,寰宇初开,划元为宙,是为元宙。2078年的一个清晨,天边升起了两个太阳,昆仑山一行,是灵魂穿越,还是入局重生。元,即寰宇之始;沦,即芸芸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