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28600000003

第3章 论世

“无心插柳絮三千,遑论狂词言似浅”

-

我望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对萧二公子问道:“公子,我们不用送送神医吗?”

“不用,孙叔对我们萧府很熟,也是可以随意出入的。若真要是送出门,倒显得生分了。到了该三弟习功课的时辰了,尚兄随我一起去书房吧!”萧二公子一边笑着拒绝了我的提议,一边迈步领着我去书房。

在去的路上,萧二公子跟我介绍起萧府来:“对了,尚兄可能对我们萧府还不太熟悉,我先与你简单说说府里状况。我父亲叫萧墨,是我们府中当家人。我大哥叫萧乾,平日都有公干,很少回家。我叫萧秀,除了帮着管府中事务,偶尔也需帮父亲打理生意。我三弟叫萧坤,从小是习武的,最近才开始让他读读书,养养性情。管家章牧,不管府中之事,也不住在府中。因是家中世仆,父亲对他是极其信任的,但平日一般遇不到。府中一应事务皆由二管家照应,尚兄在此如有什么需要,尽可以跟下人吩咐,二管家都会办妥的。对了,还有孙叔,跟父亲是总角之交,所以我们都称他孙叔。他是药王孙思邈的后人,医理精湛,悬壶济世却不爱留名,世人皆称‘神医孙’。他有一个怪习,穷人问诊分文不取,豪绅请诊一方千金。”

“他来府上看诊,也收诊费吗?”我好奇地问道。

萧秀笑着回道:“呵呵···他辛苦登门,收些诊费实属应该。他对府中所请,从未拒绝,已是很给面子了!”

“那昨日岂不是让府中破费许多?”我有些过意不去地说道。

萧秀安抚我道:“钱是小事,尚兄不必放在心上。只是孙叔时常出入深山大川寻访药材,可遇而不可求,因此让尚兄等到昨日才醒。好在府中大夫也还能用,没让尚兄的情况恶化,算是万幸。府中情况,基本就是这些,不知尚兄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看着萧兄你这家业不小,我刚入洛阳不久,不知贵府是官宦之家还是商贾之门?”我想探听一下萧府的底子,故而明知故问道。

“自古官不离商,商多依官。我萧府虽以行商起家,但每代都有送入仕途的族人。只是有一条是明了的,那就是祖训:‘官不入庙堂,商不涉朝政’。这是我萧府的原则,千百年来,莫不如是。”萧秀认真地答道。

听完,我在心中暗暗佩服。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不入庙堂自然安全几分,又不与朝廷做生意,自然也不会卷入枉法乱政的大案,自保足矣。而那些送入仕途的族人,就是萧府安排在朝廷的眼线。只要稍有风吹草动,消息必然比别人知道的早,便能抢占商机。那些在仕途中的族人,有萧府做后盾,自然能个个身居要职。因为任何时代,钱在官场都是有神通的。

“哦,原来是这样……”我若有所思地应答着,随后问他道:“那萧兄有什么想问在下的吗?”

“呵呵···自然是想知道尚兄的身世,还有···此前的经历。”萧秀慈眉善目地看着我回道。

“我乃舒州怀宁人士。原是一山野村童,不知世事。七岁那年,家父为救恩师而亡故。受家父临终所托,恩师收我入山,教我学问。修学十二载,恩师命我下山,施展抱负。下山以后,尊师训,行师命。然多遇欺诈盗世之徒,尝尽世间冷暖,流落至洛阳。本已万念俱灰,幸遇公子搭救,走过生死之间,这才回心转意。”我真诚地望着萧秀,心中满是感激。

“哦···着实不易。那不知尚兄当初立有何种抱负呢?”萧秀疑惑地问,眼中似是有所期待。

“恩师授的是经世之学,自然想施展所学,为民为国谋利。上扶大厦于将倾,下抚百姓以安民,无愧于天地,不负于师恩,功业立世,名留青史,惠泽千秋万代。”我应答道,眼里放着光。

萧秀有些诧异地看着我,转眼又感叹道:“尚兄真是有鸿鹄之志的人啊!”

“哎,鸿鹄之志又如何,凡事都得脚踏实地。看看眼前的境况,怕是志向越高远,越惹人讥笑。”我叹着气,心中倍觉无奈。

“可若是人生低谷的时候依然能有如此之志,不正说明你时刻未忘胸中宏愿?或有无知之徒耻笑,但我却觉得这尤为难得!谁人不曾心怀大志,然而历经世事无常,大多数人往往就此妥协沉沦,抛弃了当初之志。庸庸之辈如此,那些身居高位的世俗之流亦是如此。尚兄身上,我看到了那些人都没有的执着。执着很重要,只要尚兄不改初心,他日必能得偿所愿!”萧秀坚定地看着我说。

“谢公子慰勉!他日若真能如愿,我定要为你做三件事,以报今日一言之励。”我望着萧秀,心里滚滚激浪,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愿望达成的那天,胸中充满了憧憬、期待和动力。

萧秀追问道:“无论何事吗?”

“无论何事!只要我能做到,我必全力以赴。”我万分肯定地回他道。

“好!那一言为定!”萧秀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木制的小玩意儿,继续跟我说:“这是我方才从管家之子——章起那讨要来的,说是叫千机锁。这把是他特意给我做的,上面还刻有我名。听他说,这锁只能用钥匙开,否则便会从内自燃而毁。有两把钥匙,每把钥匙都只能开这一个锁,若是误开别的千机锁,便会锁和钥匙一起毁坏。今日你我一人一只,只当是信物。他日若你见了这千机锁,打开便能看到我所求之事。到时候,还望尚兄信守承诺!”

萧秀一边说着,一边把钥匙递给了我。我瞥了一眼萧秀手中展示给我看的锁,锁如一个方盒,以铜打造,四角各刻有一个篆体“秀”字。再端详手中千机锁的钥匙,甚是精巧。也用铜铸造,双齿,且可内收,两侧分别刻有一行小字,合起来是:“密事精巧藏,此物解千机。”看着手中的钥匙,堪称巧夺天工之作,想必那千机锁更是精巧。

“一言为定!我必当贴身保管这钥匙,待心愿达成的那日。”我诚恳的望着萧秀说,一边说着一边将钥匙揣入怀中。

萧秀看着我,微微点头。随后他收起千机锁,又对我说道:“对了,尚兄,今日晚些时候,我和三弟打算去‘望一楼’。那里每日都会聚集一些有识之士,在一起开怀畅谈,偶尔能遇到知己之人。不知尚兄是否有意,随我们一同前往?”

“好啊,反正也闲来无事,权当长长见识。倘若能识得些志同道合之人,那便是莫大幸事了。”我应声答道。

萧秀开心地说:“行,那便这样说定了!日昳之后我们便启程。”

说话间,已经到了书房门口。我们进入书房,见萧坤正在擦着自己的佩剑。

萧秀见状,招呼萧坤起身:“三弟,还不快来给先生行礼。”

萧坤闻声,不情愿地缓缓起身,握着剑冲我抱拳,撅着嘴说了声:“有礼了!”

萧秀皱起眉,看着萧坤,十分无奈。之后他迅速笑盈盈地圆场道:“尚兄海涵,家弟从小习武,不懂规矩。家里又宠地紧,失了礼数。”

“无碍!”我对萧秀微微一笑道,然后望着萧坤,对他说:“三公子看来是不服我呀。”

“就是不服!你一个臭乞丐,才跟我二哥一般大。若不是二哥要帮父亲忙,抽不开身,以他的学识,岂能轮到你?若不是二哥把我以前的先生辞了,定要我跟你学,我才不干呢!”萧坤昂着头,一脸的不服气。

“好!那我出一道题,你若能答上来,便是在下才疏学浅,我定自行离去。不知三公子,敢不敢一试?”我笑着问道。

“有什么不敢,我也学了那么久,还怕你个臭乞丐不成!”萧坤一脸高傲,依旧十分不服气。

“我听说三公子自幼习武,不知能敌过几人?”我问着萧坤。

“几人?起码十几人···不对,能敌百人!”萧坤骄傲地回道。

“三公子果真是少年豪杰!”我笑着夸道。

“那是自然,哼!”萧坤得意地应道。

“战国时期有魏国、齐国和赵国。魏国攻打到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在朝不保夕中向齐国求援。齐王欲出兵八万,帮赵国打退魏国。若你是齐国统帅,你第一步当如何做?”我问着萧坤。

“围魏救赵嘛,这个我知道,哈哈···当然是带着兵,直奔魏国国都大梁。”萧坤自鸣得意地答道。

“错,应先运粮草辎重。”我微笑地望着萧坤,纠正他道。

“呃···这个···这个我自然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萧坤有些尴尬地嘴硬道。

“那粮草该运至何处?”我追问道。

“当然是魏国国都城下···不对!这么容易你就不会问了。哦···我知道了,是桂陵!粮草必然是运到桂陵,因为大军要在桂陵埋伏。”萧坤自信地答道。。

“看来三公子对这段历史还是颇为了解的呀。”看着萧坤颇为自信地样子,我便故意先肯定他道。

萧坤又得意起来:“那是自然,哼!”

我却笑起来,接着说:“呵呵···但还是错!若粮草辎重囤积于桂陵,倘若魏军得知后,突袭粮草所在,一把火烧尽,该如何是好?退一步讲,路途遥远,若大军在途中粮食接济不周,导致军士空腹,军心涣散,又该如何作战?”

“我说什么都是错,那你说这粮草运到哪儿?”萧坤撅着嘴说。

“凡行军作战,必先确定行军路线,在后方囤积足够多的粮草辎重。之后将部分粮草辎重,随着大军一同前进,再沿途分段建立粮仓。如此做有两个目的,一来,可分散粮食,敌人不能一次损毁;二来,及时供给,不会导致大军接济不周。大军前行时,既怕没有粮草会饿肚子,也怕粮草太多,拖累行军和灵活应变。唯有如此分段囤积,方能最大程度保证后方的粮草源源不断供给上来,使大军一路都能有补给。并且还不会拖累大军,让大军无法灵活应变。至于如何分段,每个粮仓囤积粮食多少,守卫人数,运输以多少人为一队合适等等,以后会慢慢告诉你,如果你还认我这个先生的话。”我看萧坤听地入神,故意留着悬念,对他装模作样地说道。

萧坤撅着嘴,不说话,但眼神已不那么傲气凌人了。萧秀望着他,接过话说:“你看,我就说尚兄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下服气了吧,还不快给先生赔礼!”

萧坤将手中的剑挂起来,对我鞠躬作揖,并致歉道:“先生在上,学生有礼了!刚才是学生鲁莽,冲撞了先生,还请先生莫怪!”

“嗯······”我笑着,很满意地看着眼前的萧坤。我突然觉得他有些可爱,遂不再与他计较,并对他说道:“那今日,我便为你拆解拆解这‘围魏救赵’如何?”

“有劳先生了!”萧坤再作揖,彬彬有礼地回道。

“好!哈哈···时候也不早了,我还有些琐事要处理。我得先行离开,此处就有劳尚兄了。”萧秀笑着说,随后对我作揖,转身离去。

我也拱手作揖,送萧秀出门。

-

这萧坤在学习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一上午除了喝水和如厕,就是认真听我讲,问我问题。

吃过午饭,回榻上小憩,醒来后我发现小猴子的钱袋不知何时落在了桌脚。应该是走地急,小猴子没察觉到。我将钱袋捡起来,放到了袖子里,想着再见到小猴子的时候还给他。

过了一会儿,有仆人过来问:“尚公子,可以出发了吗?我家公子已经准备妥当。”

“好,我也准备好了,我们现在就过去吧。”我回着他。

“那请随我这边走。”仆人说罢,转身领着我去找萧秀他们。

-

汇合后,我们便即刻动身出了门,一直向西走。我们一边走,一边聊起天。

“抱歉啊,尚兄,委屈你步行过去。只因这个时辰,‘望一楼’门前人太多了。以前也是能坐马车过去的,但去了之后,由于马车太多,往往回来时就比较麻烦。让不开路是常有的,只得等大家逐次离开了才能回。更有甚者,为了早些回,互相大打出手。也因为这样,有段时间少了很多人。后来,楼内规定,所有这个时辰过去的人,一概都不许坐车,否则不予接待。规定出了后,人才重新多了起来。”萧秀跟我解释道。

“无妨,步行亦有步行的好处。看来这个‘望一楼’,还真是个门庭若市的地方,一定很有趣吧?”我应答着,心里渐生兴趣。

“是啊,可有趣了!”萧坤接过话,一脸的兴奋地说:“那地方可是个比武的好地方!可惜我二哥从不看我比武,就知道跟那些个酸文人舞文弄墨、谈天说地,甚是无趣。一会儿到了那,先生若是想看有意思的,就跟我走!”

“就知道动刀动枪,你又忘了父亲是怎么说的?要学万人敌,匹夫之勇如何敌万人啊?多跟先生学学兵法,遇事要沉稳!”萧秀对萧坤责备着,转而又对我说:“尚兄,别听他的。是这样,‘望一楼’很杂,三教九流均有出入。左边是文人谈学论道的思咏殿,右边是武士打擂练手的试武堂,进门的正楼是饮茶的茶楼,茶楼的后边是喝酒的酒肆,酒肆再往里是赌场和妓院。进去后,你跟我走便是。”

“就知道拿爹管着我···没好的体魄,如何敌万人?”萧坤把脸撇向一边,小声嘀咕着。

“好!”我没理萧坤,冲着萧秀应答道。经过他们这样说,我的心里稍微有些震惊,不禁又问道:“这么大的楼倒是少见,是萧兄你府上的产业吗?”。

“哦···呵呵,不是。这么大的产业太招人眼红,若非有坚实背景,是经营不了的。我们萧府虽家业颇大,涉猎也比较广,但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多与吃穿劳作相关。”萧秀跟我解释道,紧接着又说:“其实‘望一楼’的幕后之人,外面人都不太了解。我通过多方打听,也只了解到,似乎姓郭,背景很深。”

连萧家都只打听到个姓氏,看来确实不简单,怕是跟皇亲贵胄有关系吧?我心中生疑,一边走,一边想着,除了好奇,更多了几分谨慎。

走了好一段路,终于到了‘望一楼’。虽无雕龙画凤,但也比萧府要华丽得多。最前面是很气派的门面,进出的人很多,也确实什么人都有:拿着书卷的文人,提着刀剑的武士,还有一脸醉醺醺的酒鬼和满面桃花的嫖客……

虽门前的柱子很大,可一副对联却很短,上联:“望尽天下红尘事”,下联:“一半君王一半卿”。更奇怪的是,这么大的门面却没有店名的匾额,只有这副对联的横批:“未王者进”。

着实好奇,我问萧秀,他跟我说起了因由:“这店本是没名字的,只不过来的人很多,没个名字不好称呼。而横批的‘未王’二字又多有忌讳,‘者进’又不顺口,于是大家便取了这上下联的第一个字。从此提及这里,便称为‘望一楼’。”

我们入门以后,萧坤就直奔右边的楼去了,我跟着萧秀走进左边的二层小楼。我们来到楼上的一间雅室,室内摆着八九个案,已有十几人入座。我和萧秀找到角落的案子入座,侍女随即奉上糕点和酒水。

萧秀端起樽,看着我说:“尚兄,在这里不必拘礼,有什么想法尽可畅所欲言。这里皆是些清贫寒士和有志向的大族公子,大家都百无禁忌。”

我微笑着点点头,这时听见有人说:“想我大唐盛世长久不衰,皆归功于‘两税法’。按财产征税,而非人丁,为天下平民减负不少。而地主、商人、贵胄多征缴,既合情合理,又征无不缴,使我大唐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此法去往世之弊,开百代之先,必将沿袭千年。”

我寻声望去,只见一体态丰腴,身着圆领黄绸绵袍的少年,起身站着说。这时,对面坐着的,身着布衣杉,消瘦的高个子站了起来,三面抱拳行礼,徐徐地说道:“在下之见,略有不同。今日大唐之盛,功当归于圣上毁佛。往日佛教盛行,寺宇林立,然而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尼免除赋役,致使天下懒惰者、贫困者皆剃度出家,全靠百姓供养。僧尼越多,百姓越穷苦,百姓穷苦又会让无法维继之人出家为僧。如此循环,大弊天下!而毁佛至今,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余众皆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最为重要的是,天下百姓再也不用供奉这些僧尼,生活富足便会人丁兴旺。故而此举必将功在当下,惠泽千秋,亦将使我大唐长盛不衰。”

“此举虽有其益,但未免矫枉过正。”我本想低声对萧秀说的,谁知道被那高个子听到了。只见那高个子走到我面前,深深鞠躬作揖,然后用目光盯着我说:“在下愚钝,愿听仁兄高论。”

我心想,这毁佛是当今圣上的举措,我在此言其过,怕是传出去,难保性命。然而萧秀方才说,可以畅所欲言。我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早就无所畏惧。更何况,他行此大礼,已是逼我出言。我若想立千秋功业,没有人认识,如何聚集英才,成就一世功名?故而,此次必言,且言出必惊四座。

萧秀看着我,正准备说什么。我思量完,没等他开口便站起身,对着高个子作揖,而后走到众案中心,一只手背到身后,目光炯炯地看着在座的人,振振有词地说:“毁佛,固然有一定益处,正如方才这位仁兄所言。但如今圣上毁佛,其弊亦不可小视。天下僧尼,皆令还俗。还俗者,几十万人之众,然寺庙焚毁,地产收归府库。大多僧尼还俗后,别说收充两税户,根本无田可耕,无房可住,食不果腹。而僧尼本就是闲散惰游无赖之众,为求活命,必将劫夺人财,流窜乡里,危害百姓。更有甚者,聚众谋密事。若合几十万伏莽之戎,怕是会天下大乱。再言佛之于民众,常教诲信徒言行从善,故信者众则天下安、民心稳。如今僧尼还俗尚且违法乱纪,天下人如何信其言而从善,如此必将心态反复。故而早已人心不稳,怨声载道。”

我一瞥周围,四下愕然,个个睁眼看着我。这时,只听那黄绸袍少年说:“阁下见解非凡,不知对‘两税法’有何高见,还请不吝赐教。”

我望向他,接过话说:“‘两税法’乃我大唐创举,由杨炎提议,德宗皇帝鼎力实施。然此法以钱币计征,使得民间流通之钱减少。物不如钱贵,物价暴跌,而民众所劳有限,故而生活愈发艰苦。最后竟无钱可征,不得不多次下令折纳实物。而区区三十载不到,各地官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如‘间架税’、‘除陌钱’等等。苛捐杂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两税法’在我大唐,早已是名存实亡了。”

这时,只听有人说:“既然仁兄有如此高见,不知你觉得我大唐因何而有今日之繁荣?”

众人皆随声应和。

我想世人皆知的事情,让我在这里说,岂不是要我得罪天下权贵?然而今日就是要振聋发聩,扬名立万。故而说说也罢,就让这些鼠辈听着,我遂提高嗓门说道:“我大唐自贞观始,百年来,繁荣昌盛,久而不衰。其原因大致有四:一曰民顺,大唐之民皆感念太宗、玄宗之仁德,拱手听命而莫有不从者;二曰开明,上有兼听之君,下有直谏之臣,垂拱而治,宇内清明;三曰开放,大唐水道旱路四通八达,对异族兼收并用,胡鞑皆可畅行于长安,货物流通频繁顺畅,商贸繁荣使国家富庶;四曰根基深厚,经几代雄主,苦心经营,外和睦邻邦,内仁爱百姓,天下感念其仁义,故即便经历武氏篡位、安史之乱,亦能回归正统。”

我再看周围,众人听罢,或点头,或交耳,无有反驳者。我见状,接着说道:“然时至今日,我大唐早已内忧外患,积弊已久。宫墙里有宦官作乱,庙堂上有牛李党争,且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侵扰。我大唐徒有虚华,实则根基已动,若无雄主扶大厦于将倾,恐大乱将至。”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噤若寒蝉。这时只听萧秀高声说:“先生大才,请先生出高策,救我大唐,我等洗耳恭听!”

随后,众人跟着附和:“请先生出高策,救我大唐,我等洗耳恭听!”

见众人如此,我此时只想将心中所思一吐为快,便欣然说道:“牛李党争三十余载,几经反复。两派皆勾心斗角,互相排挤,上不全力理政,下不尽心爱民。如此胸襟之人,皆可弃之不用。哪怕是才高八斗之人,不全力辅君,本就该弃!倘若用心蝇营狗苟,必将扰乱朝纲,祸国殃民。故而弃之不用,是为上策。另外,我朝当梳理科考与举荐。科考当重时策而不论诗,因有政才者未必有诗才,有诗才者亦未必有政才。对于门阀取士,一时无法禁止,可行连坐制。被举荐者犯事,举荐者连坐;举荐者犯事,被举荐者降职。朝廷虽有相关法度,却形同虚设,若要根除此弊,还需严肃法纪,行法如山。如此,举荐之人皆翼翼小心,认真考察德行,无有怠慢者。至于藩镇,可令其联手讨伐吐蕃等犯乱外邦。如有不从者,即视为乱臣贼子,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同时重起武举,发觉大将之材,厉兵秣马,多设屯田兵,震慑番邦,威加海内。宦官本为帝王家奴,而甘露之变以后,主奴不分,乾坤颠倒。更有甚者,手握拥立杀伐之权。荒唐至此,岂可忍乎?若有雄主,当择忠勇良将,引兵入朝,除尽宦官。此后当立法言明,凡宦官不得参政,亦不得辖军。选材唯贤,朝政清明;大将听命,兵归圣主。按此行事,不出五年即可天下太平,不出十年必当再现贞观。”

说完,举目四顾,众人皆瞠目结舌。少顷,听见一女声说:“先生一席笃论高言,振聋发聩,不知可否留下尊名?”

我寻声望去,垂帘拂起,只见一肤胜雪莲,目似秋光的绝美女子,端坐在一方红木案前。他手提毛笔,旁有侍女研墨,案上放着宣纸。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心中徒增爱慕,不知该说什么。

这时萧秀提醒我道:“尚兄,这是录言女,名曰珠玑。我们在此的言论都由他记录并保存,以备他日,有识之人翻阅。”

我这才回过神来,作揖行礼道:“鄙人尚风月,无字无号。一己草茅危言,见笑了。”

只见他写下我的名字,随后起身,恭敬地对我说:“先生大才,何不留一墨宝,供后来者瞻仰。”

说罢,他吩咐身边侍女取来一张明黄色浣花笺,把笔递给我后,信手研起了墨。我见状,来到案前,接笔写下:

一席巧辩吐真言,赤胆忠心可鉴天。

欲问江山安定事,请君明日上凌烟。

同类推荐
  • 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东方历史评论11)

    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东方历史评论11)

    自甲申到甲午,大清此前二十来年,采取“拿来主义”初见成效。军事、工业、商业、贸易、机械、矿产、海军、学堂、电报等,从无到有,均有长足进步,令帝国统治者们沾沾自喜。然而,以自强为宗旨的洋务新政,在这关键的十年里,并没有进一步释放社会,释放资本,更未能在制度创设方面有所经营,只是获得了一个畸形社会、畸形经济结构,而无法凝聚为自觉、深入的近代化历程。而在这关键的十年里,中国又错失了哪些机会?
  • 朝阳探秘

    朝阳探秘

    这是2013年6月19日至2014年1月23日发表在《辽沈晚报》“摆渡辽河”栏目中的有关朝阳历史文化的六十篇文章集成,共二十五万字。文章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介绍了朝阳的历史沿革、发展概况及有关朝阳的化石故事、考古成就、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秀美风光、风土人情。文章使用来自事件原发地的第一手资料,侧重于探秘揭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朝阳的神奇过往和至今仍众说纷纭的难解之谜。
  • 中国通史:双色典藏版

    中国通史:双色典藏版

    《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由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善而成。全书约55万字,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全书由绪论和五编构成,每一编内又分若干章,并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化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世、最近世、现代六个不同的时期。本书是吕思勉的史学成名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中国通史。它规模宏大,视野开阔,史识丰富,笔调流畅,192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曾长期作为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适用”读物,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
  • 晚清之我主沉浮

    晚清之我主沉浮

    新书《重生异世做狂徒》已上传,欢迎四方好汉来宰!!!咸丰三年,曾国藩正被太平军追的一路狂飙左宗棠正在湖广总督麾下充当狗头军师李鸿章正在翰林院苦逼的坐着冷板凳张之洞正躺在顺天府解元的光环中纵情高歌而与此同时,京城六品芝麻小官冯鹤彰的宝贝儿子冯儒彬正摩拳擦掌,蓄势待发“我冯儒彬就算是死也不走科举进仕的路!”“艾玛,真香”灭小刀会起义,剿长发洪逆;拒列强窥伺,控朝局风云!且看二十一世纪无名小青年穿越回“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如何宏图大展,龙御九州!PS:这是一片正经的覆清文,只是小人物想要覆清只能行勾践之事!
  • 惊世奇冤

    惊世奇冤

    章回小说《惊世奇冤》内容简介嘉靖怠政,严嵩专权,劣吏充斥朝野间。穷书生借债赴皇考,誓折蟾桂做好官。十年不归,贤妻还债倍辛苦;好弟帮姐,卖掉家业解危难。老风流,色迷心窍馋柔女;小恶霸,打死婆母要夺田。县衙贪官冤无辜,州衙告状痛挨鞭。府逢冤家命难活,幸遇夫君挽狂澜。查出了冤情件件,获取了铁证如山。信誓旦旦,要展罗帕夙志;言之凿凿,定翻一应冤案。御匾压,尚方悬,良心失,狼颜现,出尔反尔大倒戈,竟杀无辜来保官。良吏霎时成恶魔,千古难觅自铸冤。古今人,皆扼腕!
热门推荐
  • 穿书七零之我在那养反派

    穿书七零之我在那养反派

    一朝睁眼,叶小萌发现自己穿到了缺吃缺喝的七十年代里头。成了一个没娘,有爹跟没爹一样的可怜虫叶小萌。好在老天爷对她还不错,给了她一个金手指。就在叶小萌以为自己要在这个年代里过得风生水起时,结果才知道自己穿进的是一本书里面,还是一个被自己继妹夺了喜欢男人的可怜虫。正当叶小萌摩拳擦掌准备好好收后那一对渣男贱女时,书中的某位大佬突然向她伸出了一条又大又金灿灿的大腿,“抱住我这条大腿,渣男贱女我帮你收拾。”叶小萌嫌弃的看着他道,“对不起,我可不想。”
  • 苏醒(天籁文集·小说故事)

    苏醒(天籁文集·小说故事)

    这是一些根据深层回忆发出的短信。它们带着远古的回忆,乘着电波在无形的网上世界寻找心灵的碰撞。在这些文字正式面世之前,我已经听到了那震撼灵魂的回响。
  • 异界之炉石系统大牧师

    异界之炉石系统大牧师

    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穿越随身附带了炉石传说牧师召唤系统。从此,泽诺大陆闯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大牧师。圣光将赐予我胜利!并非所有的流浪者都失去了自我!当我入梦,这个世界都将颤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编辑了我自己

    我编辑了我自己

    什么?我变成了一只海鬣蜴还有一个基因编辑外挂,这是要变成哥斯拉的节奏吗?不行(▼皿▼#)我要成为海陆空三栖物种。进化吧,成为尼特霍格一样的存在。(无女主、不变人)
  • 以爱为罪的你

    以爱为罪的你

    他已经穿越时间一百次,无数次按下命运的重启键。却始终无法阻止她的死亡。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这一次,他骗过了神。……她再次醒来时命运已发生偏离
  •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心路历程的一次梳理——“文化热”的狂飙,研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耽乐,遭遇流俗文化的偏激,创办刊物的磨砺,身处异国的旷逸,农村田野调查的贴地,还有撰写时评专栏时对民气及文化复兴的期待。
  • 头脑风暴异闻录

    头脑风暴异闻录

    这都4027年了,干啥事他不得靠脑子啊?
  • Christ in Flanders

    Christ in Fland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足坛风云之召唤传奇

    足坛风云之召唤传奇

    一个中国足球崛起的故事,一个穿越者来到这个时代利用系统召唤足球天才,用不懈的努力改变中国足球的故事。没有什么不可能,看看中国足球如何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