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3800000019

第19章 倒霉岁月(1)

1.重建水师

话说太平军在九江大胜湘军之后,全军上下士气高昂。想想也是,自打金田起事,在与清军的正面交锋之中,几乎是未尝败绩,本以为直取北京指日可待,偏偏半路杀出一支湘军,虽是汉人统领却一心护卫着满人的江山。更令人不爽的是,这支湘军的战斗力还高得惊人,不仅阻挡了天兵天将们的攻势,竟然还让天国吃了不少的亏。如今这支清廷麾下唯一能和太平军抗衡的部队已经被打得元气大伤,这不正是一鼓作气、长驱直入的好机会吗!石达开即刻下令兵分三路,沿长江而上,收复失地,重新把长江一线掌握在自己手里。

太平军的三路人马,东路从小池口出发,向北接连攻陷黄梅、广济。时任湖广总督的杨霈被太平军打得晕头转向,只能一路溃败,逃向汉口。中路军向西行进,攻占黄州,直指武汉。西路军剑指武昌。三路大军势如破竹,武汉三镇俨然是太平军的囊中之物了。

咸丰五年正月初七,即1855年2月23日,太平军攻占汉阳,三路大军会师武昌城下。

如果武昌失守,清军在整个湖北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这对于坐镇北京的咸丰帝来说,实在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在曾国藩兵败九江之后,咸丰帝也不再沉迷于湘军的传说,虽然不曾明说,但是心中难免会有“曾国藩到底一介书生,终究难委大任”的想法。可是太平军一反扑,眼见清军防线在太平军面前如同纸糊的一样,咸丰帝才明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湘军不是总能靠得住,但是清军是总靠不住。左思右想,除了刚刚被太平军打没了脾气的曾国藩,还真派不出别的能解决问题的部队。

想来,咸丰帝决定依旧指望曾国藩、下诏败军之师出兵救援武汉的时候,心中一定充满了一种“天下无将”的悲凉。

实际上,接到诏令的曾国藩,心里又何曾好受。刚刚在家门口被人击溃,又要让残部千里迢迢地去继续挨打。可是君命难违,曾国藩只好派胡林翼、彭玉麟等率湘军一部,分水陆两路援驰武汉。

湘军与清军会师武昌,大战月余,但是湘军已非当日的湘军,太平军却是士气、战力今非昔比。终于,4月3日,武昌失守,太平军第三次占领武昌。是役,湖北巡抚陶恩培毙命,湖广总督杨霈弃城逃跑。但是对于湘军而言,这场大败也带来了一些利好:武昌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咸丰帝对于杨霈的临阵脱逃震怒不已,撤了杨霈的职,任命荆州将军官文为湖广总督,而湘军将领胡林翼因为英勇战敌,被提升为湖北巡抚。胡林翼被朝廷重用,为湘军日后的行动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不过这是后话了。

武汉失守,令身在江西的曾国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前是久攻不下的九江城,身后九江到武汉一线如今又成了太平军的势力范围,湘军被夹在中间,处境窘迫而且凶险。万一哪一天武汉守将和驻守九江的林启容心情好想带兵到江上透透风,湘军就真成了两边的饺子馅了。对于曾国藩而言,唯今之计,必须攻破九江或武汉的一端,为湘军留出迂回进退的空间。可是九江城久攻不下,林启荣据守不出。何况如今的湘军正值颓势,就算把林启容钓出城外也保不齐谁灭了谁;反身回攻武汉,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清军在强攻武汉,湘军若与之会合,胜算更大。不过曾国藩此刻皇命在身,咸丰帝让他务必攻破九江,擅离职守必然吃力不讨好。曾国藩瞻前顾后,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继续屯兵九江城外,名为攻城,实则是被困在此,动弹不得。

为了打破眼下的困境,曾国藩决意有所动作。既然外部的条件无法左右,就从充实自身上做文章。曾国藩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湘军水师身上。

湖口一役,湘军水师损失惨重,损失了不少战舰,更要命的是上百艘舢板被困在鄱阳湖中,与湘军水师无法协同。不管是百十条小船还是剩下的长龙快蟹,单独作战都成不了什么气候。水师一直是湘军主要的战力来源,陆师所向披靡,归根结底也是要靠水师的支援。湘军以不足太平军零头的兵力能够抗拒太平军,所依靠的正是水师舰炮之利。没了水师的湘军,就像没了爪牙的老虎。水师人员大多由曾国藩一手选拔,舰船火炮等也是曾国藩亲自筹款督造的,比起将领各自募集的陆师各营,水师更让曾国藩牵肠挂肚。

于是,曾国藩打定主意:要重振湘军,必须从水师入手。

曾国藩命令湖北的造船厂,不惜代价昼夜修复旧船、赶造新船,同时抓紧在湖南补充水勇。幸亏太平军水师也受损严重,加上反攻武汉分去大半兵力,无暇围剿鄱阳湖内的这百十舢板,这才让这支队伍侥幸活了下来。怎奈有湖口关卡,以湘军水师之力,想冲破关卡断不可能。如何接济湖内水师,成了最让曾国藩揪心的问题。

想来想去,曾国藩灵机一动:既然把船只辎重送进鄱阳湖不可行,那就直接在湖内赶造船只、筹集补给!于是曾国藩亲自跑到江西省城南昌,找到江西巡抚陈启迈求助,一张口就是协造长龙三十条加上相应的粮饷辎重。陈启迈素闻曾国藩在各地“骗吃骗喝”,对于这等狮子大张口,实在是不想理会。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湘军遭殃,自己也一定好不了,如果湘军立功,自己也会分一杯羹。权衡利害,最后还是掏了这笔钱。

就这样,到了同年7月,江面上的湘军水师已经扩充到五千余人,基本上恢复了元气;湖内的水师也扩充到四千余人,大小船只齐备,具备了基本的作战能力。水勇们吃喝不愁,并且与江上水师也取得了联系,只等突围。曾国藩见湖内水师声势已壮,遂令水军将领萧捷三率湖内水师进攻湖口。太平军虽然无暇入鄱阳湖剿灭湖内水师,但对湖口的驻防没有松懈,萧捷三力战不敌,战死沙场。

曾国藩无奈,派彭玉麟化装成商人穿越太平军控制区域,步行数百里,赴任湖内水师统帅。自此,湘军水师分为内湖水师和外江水师两部分,由彭玉麟和杨载福分别率领,遂成湘军定制。

这下,湘军水师总算是从一个烂摊子变得有那么点样子了。曾国藩欣慰之余,燃起了攻下九江的斗志。可是水师刚见起色,不幸的乌云却又笼罩在陆师头顶。

湘军陆师经过湖口之战后,也受到了不小的创伤,但是主力尚存。精锐剩下一万五千多人,大将塔齐布、罗泽南等也都安然无恙,算得上是湘军不幸中的大幸。也正因为如此,湘军才有实力和胆色在战败之后依然在九江城外常驻;不然就算曾国藩有这个胆量,林启容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但是,湘军上下没有想到的是,九江城竟然是如此难啃的一块骨头。九江、湖口大战前后,湘军在九江城前已经驻扎数月。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比如湖口大败,比如湘军水师被迫一分为二,比如曾国藩再次投水求死。湘军水师毁而重建分而又合,武昌再易其主,大半长江航路更是变回了太平军的天下。在这样急剧变幻的局势中,九江城却兀自岿然不动,在林启容的固守之下,简直独立世外。套用今天的广告词,就是“任世间沧桑变化,我守城依然不变”,“九江恒久远,一座永流传”。这可谓是防守的最高境界,不仅消耗着对方的补给和耐心,更一点点地摧毁着攻城将士的士气乃至理智。

而湘军的理智彻底崩盘之日,正是林启容出城大开杀戒之时。

从这个角度讲,若无天降神兵相助,现在的湘军在九江城外所等待的,无非是一“死”而已。

曾国藩自然明白湘军所面对的死局,他在努力寻求破局之路。只是没有想到,这一个“死”字来得竟如此之快、如此之狠。

2.塔齐布、罗泽南之死

8月3日,噩耗传遍湘军大营:

大将塔齐布,久攻九江不下,忧愤呕血而死!

这员大将,在湘潭大战中纵横沙场立功救主,在城陵矶面对威名赫赫的曾天养横刀立马,在千军万马的虎狼之师中力战不倒,却被这九江城的龟缩之师熬干了心血!

塔齐布作为湘军中所剩无几的悍将,营下兵士占陆师总兵力近半,将士唯塔将军马首是瞻。他的死,对湘军的战斗力的打击可是决定性的,对于曾国藩来说,这损失更是堪比天崩。不仅因为塔齐布是他仰仗的大将,更因为满人出身的塔齐布,是湘军中唯一的满人将领,也是曾国藩用以彰显“满汉一家”、抵挡流言蜚语的一面旗帜。

更何况,塔齐布乃是从一名普通的中营守备,由曾国藩一手提拔到湖南水路都督的亲信将领,对曾国藩忠心不二、知恩图报,多次以身涉险救曾国藩和湘军于危难。他与曾国藩的情分,又哪里是单纯的主仆、将帅可以囊括的了的?在深受儒学熏陶的曾国藩心中,这份情谊较之战场上的得失,更加令他揪心。他几天寝食俱废,在塔齐布的灵前饮泣不止。他连夜为塔齐布写一挽联:“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曾国藩建立湘军时自比郭子仪,匡复清朝,现在他把塔齐布比作郭子仪了。

发送塔齐布那天一早,曾国藩带着一批高级将官和幕僚,骑马离开南康赴竹林店。曾国藩亲自指挥,在灵堂两侧挂上前一夜写就的挽联。吩咐拿出二千两银子,派专人送给塔齐布的老母,又派副将玉山带三百弁兵护送塔齐布的灵柩至南昌,在南昌公祭之后,再由守备长春护送回原籍。此后亲自给朝廷拟折,奏明塔齐布创建湘勇、屡立战功的勋绩,并请在长沙为其建专祠。塔齐布遗言,荐周凤山统带驻扎竹林店的五千人马。曾国藩认为绿营出身的周凤山担不起这个重任,出于对塔齐布的感情,就按他的遗言办了。众将见曾国藩对塔齐布如此厚待,回忆起塔齐布在战场的不世之功,反观今日湘军之危势,不由纷纷为这位壮年而逝的大将唏嘘不已。

然而,上天对湘军和曾国藩的考验似乎不止于此。几乎就在塔齐布去世的同时,曾国藩同意了罗泽南率部援救武汉的计划。罗泽南料到,久攻九江难有建树,而武汉此时战事正酣,如若果断出击,不仅有望收复失地,对于湘军日后的迂回周转,也会打开一片新的天地。罗泽南向曾国藩提出了放弃九江、争夺武汉的战略计划。他认为长江沿岸数城,武汉为首,九江只是腰部。对于太平军而言,九江承上启下,乃是紧要之据点,必然会坚守不出,即使攻下来,敌方也一定会不计代价地夺回。而彼时武汉在太平军之手,敌人顺流而下,湘军无法抵抗。只有占据武汉,控制其首,才是夺取长江流域的正确方案。曾国藩其实早有此意,奈何咸丰帝有命在先,非叫曾国藩拿下九江不可,曾国藩上书陈说放弃九江的利害,却碰了一鼻子灰。此时若是擅自离开九江,违抗君令的罪名且不说,湘军至今以来所有的功业,也可能因为咸丰帝的一个决定而化为泡影。所以一开始,曾国藩虽然心里赞同罗泽南的计划,却坚持要罗泽南按兵不动。不过罗泽南去意已决,三天两头地去说服曾国藩,曾国藩考虑到罗泽南的计划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湘军主力仍在九江打“静坐战”,说起来也算不上是擅离职守,而且罗泽南走了还有塔齐布,不怕林启容出城迎战,就同意了罗泽南的计划。谁知这边刚刚做了决定,塔齐布就溘然长逝了。

此时,罗泽南尚未起程,曾国藩若以大军不能一日无良将的理由挽留,罗泽南也未必一定离去。不过曾国藩想到军令不可轻易变更,而且如今塔齐布已死,拿下九江断不可能,倒不如碰碰运气,给林启容唱一出“空城计”,自己在九江城外虚张声势,让罗泽南到武汉去另求突破。于是不仅未加挽留,反而将塔齐布旧部拨了一千五百人与罗泽南同行。此时,罗泽南在武汉的胜利,已然成了曾国藩破围的唯一指望。

谁曾想,这微薄的希望,竟然是更大的绝望的开端。

罗泽南领兵一路西进,沿途攻陷数镇,不仅打击了太平军在长江沿线的嚣张气焰,也引起了时任湖北巡抚胡林翼的关注;这位从湘军走出来的高官,自然知道罗泽南的厉害。说起来这胡林翼也称得上是将帅之才,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胡林翼接手湖北巡抚的时候手下只剩下一些战斗力低下的残兵败将,纵使胡林翼是诸葛再世,靠这样的部队也难以对抗如日中天的太平军。而今罗泽南带队来援救武汉,对于胡林翼来说何止是雪中送炭。于是胡林翼一方面对罗泽南极力笼络,委以重任,一方面以编制不齐为名裁撤战斗力低下的绿营军,补充新兵源,以罗泽南的人马为骨干,模仿曾国藩创建湘军的方法,组建自己的武装,清军在湖北的情况也随之焕然一新。

清军的动向,都被太平军看在眼里。此时,曾国藩的宿敌石达开出任武汉—长江一线的太平军指挥。虽然罗泽南带兵驰援武汉以及胡林翼对部队的重建对太平军在湖北的战略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无碍大局,倒是罗泽南的分兵救援,让石达开意识到这是一个击破湘军的大好时机。于是石达开命令韦俊据守武汉,自己亲率大军东下江西。同时,借助太平天国的“反清”大旗和自己的威望,甚至联络了广东天地会和安徽捻军,多路大军齐头并进,连克瑞州、临江等地,直指江西的军事重地吉安。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西部的赣江中游,西接瑞州、临江,东临抚州、建昌,上承赣江,下接鄱阳湖,水陆交通便捷,是整个江西的战略枢纽。如果太平军占领吉安,则可四处出击,江西全境几乎再无险要可守。看到这个景况,本来对曾国藩心怀厌恶的江西巡抚陈启迈,也只能低声下气地跑到曾国藩那里求援。

同类推荐
  • 才高九斗

    才高九斗

    给大家讲个笑话。话说,一位性格厚黑的大学生,因为意外而穿越,来到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乾朝。机缘巧合下成为一名少爷,天降美丽的未婚妻子,拥有身份牛掰的老爹,显赫的家族身份,开局即巅峰,美好悠闲生活貌似开始了?……可惜啊,老爹虽然牛逼,但是朝堂上树敌无数,家族虽然显赫,但是继承人却是个傻的!未婚妻美若天仙,号称天都三大明月之一,但是却有很多纨绔在觊觎,王朝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不过好在主角穿越过来了,没办法了,为了美好悠闲生活,拼了!!!!(前期搞怪猥琐发育,后期…嘿嘿嘿)
  • 续汉志

    续汉志

    一觉醒来,发现身旁躺着两个赤膊壮汉,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穿越汉末刘玄德,我为大汉续一拨!魂穿刚刚起兵的刘备,带着关张二人,战幽州,下中原,护送卢植回京,立志养望,名传天下。投皇甫,灭黄巾,转进青州,开启种田大业。
  • 乱世之帝国系统

    乱世之帝国系统

    大学生刘泽明突然来到了这个新的世界,但是苦命的主角意外获得了帝国系统。这个时候请看主角应该如何怎么反转世界,裂土封王成为一世枭雄,成为世界的霸主…请观看乱世之帝国系统。(请大家耐心观看,剧情会越来越精彩。)
  • 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之建立

    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之建立

    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几年里,一些美国人认为美国已经从上帝那里偏离得太远;其他的人则在担心一些宗教狂热分子正在向美国的自由传统发起“圣战”;许多美国人似乎认为他们正生活在一个无可奈何的、被宗教分裂开来的国家。实际上,上述的这几个观点都没有切中要点。有关美国的好消息——作者将其称为美国福音——正是在让宗教塑造美国的同时,又不让它扼杀美国。
  • 家庭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家庭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团体,是人们同居共产、共同生活的基本生活组织;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家国同构”的社会,家庭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是首部《中国家庭史话》,它论述了自仰韶文化后期母系家庭出现至近代,中国传统家庭起源、奠基、发展、转型、衰落的全过程。认为先秦时代传统家庭从无到有,逐渐形成;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传统家庭的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以小型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特点的传统家庭形态占据了主流,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而全综合经营的小农家庭生计模式逐渐定型;隋唐五代时期传统家庭迎来第一个兴盛阶段,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小家庭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小家庭与大家庭共存;宋辽金元时期是传统家庭发生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壮年夫妇为核心的三代五口之家成为此后中国家庭的主要形态;明清时期,传统家庭达到鼎盛;民国以后,传统家庭衰落、现代家庭兴起。全面展示了中国家庭的发展、演进历史。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倾尽一生只因你

    倾尽一生只因你

    前世今生,她却发现了隐藏着的巨大家族秘密,她是谁?夏唯汐总是无法知晓自己真实的身份,在迷失与寻找中,她也在不断觉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经意间不得不开始,而这一切中所涉及的所有情,她不知道该如何去还,好像,她早已经失去了喜欢的能力了。而谁的出现,才能她重新开启心房最深处,接纳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意…
  • 法军侵台档案补编

    法军侵台档案补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晨夕初见之哥哥你还在嘛

    晨夕初见之哥哥你还在嘛

    第一次见面,他请她吃糖,她和他回家在最美好的时光里,他学会了很多,包括把一个人默默放在心上为她,十岁开始他学习各种美食为她,学习各种技能想要保她一世快乐为她,学会了笑,学会了甜,学会了暖意外分开,她的心里一直住着他,她的眼里却没有了他他的眼里时刻看到她,他的心里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重逢,她步步退缩默默守护为他,努力治疗刻苦学习为他,改变自己从头再来为他,小心翼翼唤醒曾经在茫茫人海遇见他(她)让我听到了最动听的笑声
  • 小事日记

    小事日记

    生活中有很多事,一点点欢喜,一点点悲伤,你不知道未来是怎样,但你总会知道,你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 且上凌烟

    且上凌烟

    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不同命运的交织……我,庄默,必将在滚滚的历史之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 一起同过窗之暖暖

    一起同过窗之暖暖

    简介吗??简单明了。一起同过窗同人。就这样。新书《全民武修》已经发布,求各位书友支持。
  • 随记浮生

    随记浮生

    这世界,故事多的是,我便是给你写故事的,故事很多,都是不同人的爱恨情仇和简单美好.注:随缘更
  • 韩碑

    韩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回首又见他

    回首又见他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爱是不费吹灰的,哪怕从一开始它就存在。兜完这个圈,抵达同一个原点。你我何其有幸。这是一部关于成长与爱的女性都市情感小说。讲述以麦蓝为主的几位个性迥异的女性在现实与爱中跌撞受伤后,明白真正的幸福是:经过努力后,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去爱。我们的一生都是一个寻找的旅程,有人寻找爱情,有人追逐名利,有人寻找自由……但是,路一定到蜿蜒到这个路口,我们也必须要走过这么多看似迷失的弯路,才会与内心真正的向往相遇,哪怕到最后你发现:从一开始,那个人或那种生活就在你身边。每一刻看似虚度的时光,其实都是为了这一刻的重遇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