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6600000011

第11章 招宝山头道古(1)

镇海别名蛟川

用自然实体的名字来命名行政区域,为一般地名命名规律。现在招宝山街道和蛟川街道,就是遵循这个规律,以本地山川名字命名的。

蛟川名字是怎样来的?它代表什么?

蛟川本指大浃江。据民国《镇海县志》和《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所载,大浃江应是甬江在原镇海县境段的(即今下白沙至招宝山出海口)总称。

6000年前,甬江是从三官堂附近出海的。约4000年前,海退后岸线北移,甬江从现今的贵驷、后施一带入海。

历来相传镇海县境是“唐涂宋滩”。考之旧志,的确如此。贵驷以北地区一直到唐、五代时还是大海和滩涂。五代后唐时妙胜寺的方丈在一次向朝廷奏本中写着“夜宿寺中,能听到波涛澎湃之声”。宋元丰三年(1080)郑佃撰写的《妙胜寺碑记》中也说:“明州定海有禅院曰妙胜,距州城三十里,濒海之上,环水之中,居处庳陋,而有风涛之患……”长期来,甬江上游好几次山洪暴发,江水骤涨,原来的水道淤塞,遂改道由现在招宝山南麓出海。

浃江,是指水势滂湃的江。据东晋设浃口戍来分析,当时应该早有大浃江这个江名。

据传,某次山洪暴发,有一条大蛟,从四明山上随着山洪冲向下游,它要入海去成“真龙”。只见甬江中波涛翻滚,大蛟一出海口便没入海中。那个海口外的小山,就被称为蛟门,而大浃江便有了蛟川这个别名。那是借用江苏宜兴荆溪别名,因为传说晋时周处除三害曾在荆溪斩蛟,所以称荆溪为蛟川。既然大浃江也出过“蛟”,自然也可以称为“蛟川”。川,是大河的意思。古代传说蛟是没有长角的龙,能发洪水,民间便把山洪暴发称作“出蛟”。其实,主要是因山洪像传说中蛟龙那样汹涌翻腾,汩汩滔滔,一泻而下,好事者便附会说是蛟要成龙入海,编了神话在民间流传。

大概是明、清时期,地方上舞文弄墨的文人增多,流行将地名取个风雅点的别号。于是,“浃水”、“蛟川”这两个大浃江的别名,又成了定海(即清康熙二十六年后的镇海)县名的别号。当时编写反映地方情况的书籍,好多就用“蛟川”取名,如《蛟川备志》、《蛟川诗话》、《蛟川诗系》、《蛟川耆旧诗》、《蛟川先正文存》、《蛟川人物志》、《明季蛟川献征录》等,也有辞赋如《蛟川形胜赋》、《蛟川竹枝词》等。有的县人在书画上题名,自称为“蛟川×××”或“浃水×××”。乾隆十一年(1746)在梓荫山下还建立“蛟川书院”(后改为鲲池书院),那块石刻门额牌坊,现重树在镇海蛟川书院校园中。1947年到1949年,镇海城区还建立过蛟川镇。1998年一所民办中学创立,也命名为“蛟川书院”。长时期来,“蛟川”便成为镇海的别名。

千涛波底蛟龙跃,几百年过去,镇海县虽在1985年撤销,但“蛟川”之名却流传了下来。

镇海关是友好关

——宋时和高丽交往片断

北宋后期,招宝山下镇海口彩舫往来,万斛神舟停泊,迎送着高丽(朝鲜古国)友好使团和朝廷派遣出使高丽的使节。高丽国的朝贡、求经、求医、求书、求兵、派遣士子就读国子监以及两国相互慰问,信使频繁。那时的定海,既是我国海疆军事重镇,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睦邻友好口岸。

据《宋史·高丽传》记载,宋神宗赵顼熙宁七年(1074),高丽王派使臣金良鉴来要求说,过去高丽使者进出中国都走山东登州,但是现在契丹(辽国)人的势力太大,想避开他们,希望今后改道从明州(今宁波)进出。朝廷答应了他们,并规定接待费用都由国库开支。神宗元丰元年(1078),在定海(今镇海,下同)县城东南40步处特地为招待高丽使团往返赐宴建造了航济亭(一个较有规模的接待站)。由于从定海、明州直到汴京接待都热情优厚,高丽使者来得更多了,使团的人数常常超过一百,最多的一次有293人。同年,在明州建造了两艘万斛神舟,取名“凌虚致远安济”和“灵飞顺济”。赵顼派遣假左谏议大夫安焘和假起居舍人陈睦带领使团,乘坐这两艘神舟,从镇海口出发出使高丽。安焘和陈睦到了高丽国都,高丽国人欢呼出迎,国王五徽冠第拜受诏书,对使团重礼接待,安置在别宫“顺天馆”中,表示他们尊顺中国像尊顺上天一样。此后,高丽和中国来往更勤了,定海关上使团来往不绝。

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7)又提高了接待高丽使者的规格。政和七年(1117)四月,明州知州楼异,奉命建造画舫百舵,泊在招宝山下海口,专门备供迎送高丽使者及其游览之用。宣和四年(1122)三月,朝廷又派遣给事中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墨卿为国信使,组织大型使团,出使高丽。当时还拨钱叫明州建造两艘更大的万斛神舟,赐名“鼎新利涉怀远康济”和“循流安逸通济”,“锦帆朱鬣,威耀若神”,为出使高丽的使团乘坐。宋《宝庆志·定海县治图》中的“利涉道头”(约今三航四公司专用码头处)就是因“利涉”等神舟停泊而命名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详尽地描述了这次出使情况和高丽的国情、民情。他形容神舟“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上平如衡,下侧如刃,破浪而行。此次出使三月十四日从汴京(今开封)出发,五月初三船到明州,换乘了两艘神舟、六艘客舟,带了大量礼品远航。十九日到定海,在定海总持寺(今镇海中学体育场址)做了七天七夜道场祈求平安。二十四日,招宝山下镇海口八艘彩船锣鼓喧天,彩旗飞扬,路允迪等在招宝山上焚了御香,朝着海洋拜了又拜,解碇启航,乘东南顺风张篷放洋。第三天进入大洋,再五天到黑山,进入高丽国境。七天后到礼成江,高丽人早已在岸上列队欢迎,仪仗队排列在岸旁,观者如堵。上岸到使馆碧澜亭暂歇,然后陆行40多里抵达高丽国都。使团受到高丽国王和人民热烈隆重的接待。当七月十三日完成出使任务动身回程时,航路遇上大风浪,惊涛骇浪,好不吓人。一直到八月二十七日中午才驶过招宝山到达定海县,航行了42天。在定海上岸时船上的人面容憔悴,“几无人色”。但是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圆满完成了出使任务,为中国和高丽的友好往来作了贡献。

在《宋史·高丽传》中记载两国使团重大往来70余次,其中从镇海口入关或启航的近30次,而且每次来往都是非常友好的。

鳌柱山和鳌柱塔

招宝山本名候涛山,又叫鳌柱山,也叫铁符山(见《铁符志》)。威远城碑群中有“擎天鳌柱”石碑,为明天启七年(1627)镇守浙江的左都督郭钦所立。现在,招宝山上的鳌柱塔,在损毁多年后以崭新面貌重新矗立起来了。

鳌,是古代传说里海中能负山的大鳖或大龟,老百姓叫它鳌鱼。《楚辞·天问》有“鳌戴山抃”句,说“大鳌背负着山欢欣地舞动”。《字林》中说:鳌是海中大龟,力负蓬、瀛、方三山。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我们居住的大地是由大鳌负着在海面上漂浮的。而大鳌甚不安分,经常“玩忽职守”,摇头摆尾。“鳌鱼转侧,地动山摇”,就波不宁,海不定,就要地震、海啸。用什么办法治它?镇海的先人想到传说中的鳌柱:古时部族首领共工氏跟颛顼争位,失败后怒触西北不周山,将天柱撞折,于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后来,女娲氏炼五色石补天,斩断大鳌的四脚来立四极,作为天柱撑住苍天。从此大鳌的足便替代了天柱。先人将候涛山又名为鳌柱山,即是赋予它作天柱的使命:一要擎天,即撑住东南半壁天;一要拄地,即要压住鳌鱼使其不翻身,不转侧,也就是不要地震,不要海啸。又在山上建佛塔一座,命名鳌柱塔,用来镇住鳌鱼。

过去建造鳌柱塔,夹杂了宗教、迷信成分,但反映人们希望海定波宁、安居乐业的愿望。改个名字,造个佛塔,当然不能解除地震、海啸的威胁。只有大力兴修水利,改善城镇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试看如今的海塘、江塘建设,已不是“鳌鱼转侧”所能撼动。

今天的鳌柱塔,恢复了旧观,却胜似旧观,更多地从城市建设、人文景观和旅游文化、建筑文化等角度来考虑。

遗老的愤懑

——薛山人和他的“冢”

镇海招宝山上有一块《薛山人书剑冢碑》,碑背面有“记”。一般人不太懂这块碑的意思。

薛山人,镇海城区薛家弄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谱名居滨,又名长庚,字蕊书,号辠庶,别号西有山樵。长庚青年时考上县学生员(即秀才),后补为增广生员,并入了贡,以训导职务候选。但五次乡试(考举人)都落了榜。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他再也不能参加科场竞争,便隐居在家,自称山人。辛亥革命后,愤世嫉俗,郁郁不乐。民国开始,县内读书人剪去辫子,改换服装,而薛山人坚持拖长辫,着旧装,并取号“辠庶”。辠,同“罪”字,罪庶,意思是有罪的百姓。他感到对不起清王朝,因为王朝覆灭了,而他这个子民不能为皇上效力,居然还“苟活”于世,真是“罪孽深重”。他备好寿衣寿棺,在祖坟近旁营造寿坟,立了坟碑,上题“辠庶瘗处”,标明这里是“有罪的子民埋骨的地方”。离寿坟几步又筑了“发冢”,即将平日梳辫子时梳落下来发丝储存后埋起来,表示不忘“本”,请人撰写了《发冢记》,还打算在杭州西湖筑衣冠冢,在苏州山塘筑文字冢,都请人撰写了碑记。

同类推荐
  • 古琴之道

    古琴之道

    作者从正统的角度指出了“琴道”、“琴艺”、“琴品”、“琴德”、“琴技”间所存在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与单纯技艺的差异。从人文、物态规律进行审视,入情入理地指出了“清、微、澹、远”的鼓琴之道,在喧嚣繁闹的社会生活中,对调整人们身心安适所能起到的有益作用。通过对诸多琴学疑虑的回答,力求帮助读者从“道器”与“乐器”,琴道和技艺的细微处去比较、体味、领略“琴道”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全书行文质朴率真,字里行间每每可见撰者对琴道所爱之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之切,动情处赤心难得,憨直处坦荡可嘉!
  •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中华大地受大自然厚爱,山川大河,茂林平川,各具特色。天府之国,巴蜀平原素来有富饶美丽之名,然而李白却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可见要及进入这富饶之地也是不简单。而瞿塘关却被称为巴蜀之咽喉,可见其特别,而本书将为读者整理讲述这瞿塘关的历史渊源、古迹名胜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元朝秘史:蒙古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元朝秘史:蒙古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十三世纪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定都北京,皇帝祖先被称为“黄金家族”,所遗留下的家谱档册、世袭谱册称作“金册”,均珍藏于皇宫之中,历代皇帝皆如此。《元朝秘史》即是经过文人史官多次的增加修改而成的“金册”,它主要记载了成吉思汗历代祖先的事迹和家谱档册,内容极其广泛,涉及蒙古古代游牧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时间上讲,从蒙古民族图腾、成吉思汗的远祖,一直写到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汗在位时期。从地域角度,横跨蒙古高原。
热门推荐
  • 情深天定:墨少,我不要你了

    情深天定:墨少,我不要你了

    言初心从没想过会和他有任何的交集,更不曾想在相遇之后,她的理想型早已从一堆形容词全变成了他的名字。以至于梦醒后,她才知道,原来那场天旋地转的怦然心动,早就注定了她往后数十年里的在劫难逃。所谓的天荒地老,不过是一场你情我愿的骗局。她说:“我知道他有多坏,可我拿自己没办法……”
  • 神尊帝氏

    神尊帝氏

    大道三千。帝天出生神秘,没有人知道他来自那里,三万年前荒古动荡。他横空出世拯救无数修炼界人士以至于未来的三万年无数人都记得帝天这个名字,自此帝天消失了,人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修炼界留有他无数的传说。神欲封天,我便杀了这神。我要这天再不能阻挡我的脚步。神在我面前算什么?杀了就是。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都市之绝品武神

    都市之绝品武神

    【火热免费】五年前,家族破灭,亲人惨死,少年苏辰被当做死狗沉江,从此销声匿迹!五年后,他自神迹而出,携时空祭坛,掌万世轮回,以逆天姿傲立当世,纵横无敌。
  • 陆少宠妻请节制

    陆少宠妻请节制

    我究竟做错了什么!白晨熙,你竟然狠心到要这样对我!叱咤商场的陆家大少?为什么会是他?
  • 诸天命运之主

    诸天命运之主

    新书《从港岛电影开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命运选择了方木。但开局就要玩命,方木感觉很方。直到他摸到一把匕首。“发现基础刀法……”PS:技能/物品等级(LV.1-5):基础、进阶、传奇、史诗、神话……人物等级(LV.1-9):普通、超凡、传奇、神灵、神王……
  • 我有一张刮刮卡

    我有一张刮刮卡

    一千年之后,神元历,神话降临,你有绝世功法好牛掰,你有无敌血脉真拉风,什么?你有极品神通,我滴个乖乖,来来来,让哥刮一刮,统统带回家,你们有就是我有,嘎嘎嘎!
  • 隋唐庶子为皇

    隋唐庶子为皇

    重生隋末李渊庶子李智云,父亲造反,被大哥李建成抛弃,生命危在旦夕,打碎宿命的死亡,在隋末展现不一样的风采,开创属于自己的盛世。
  • 亭林先生神道表

    亭林先生神道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真是大冥星

    我真是大冥星

    人有阳寿,鬼有阴寿。阳寿到,便丧命成鬼,阴寿至,则投胎为人。龙套演员林正阳寿未尽,却因车祸丧命,成了茫茫孤魂野鬼中的一员。没想到死后的林正,因执念获得了超级明星系统,从此在阴间成为叱咤风云的第一人!什么?阴间电视都没有?小问题,看我林正给你造一个!什么?阴间手机也没有?小问题,看我林正给你弄一个!什么?阴间连电脑都不知道是啥?小问题,交给我林正!林正:麻蛋,这阴间的娱乐生活,实在太贫瘠了吧!随随便便拍个电影,搞个综艺,弄个直播,研发个手机电脑电视机之类的,就成大明星了??且看林正在落后的阴间如何一步一步成为超级巨星,同时又掀起一场又一场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