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9300000031

第31章 三线建设与相关省区经济社会发展(19)

1969年底和1970年初,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对〇八三、〇一一、〇六一三大工程指挥部相继实行军事管制(到1973年结束),197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派中国人民解放军支援三线工程基本建设,迅速稳定了局势,建设才得以恢复。

(二)“文革”后期三线建设取得的成就

1970年,国家提出了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四五计划”)期间,要狠抓备战,集中力量建设战略后方,建立不同水平、各有特色、大力协同的经济协作区,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总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线建设的继续开展。

1971年9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调整建设步伐,明确三线建设不再铺新摊子。不久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三线建设又较为顺利发展起来。因此,1971年前后,贵州三线建设出现了第二个高潮,除了继续进行搬迁企业的工作外,重点是续建和改建、扩建国防科技工业、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的大中型项目以及进行铁路建设。1971年是贵州三线建设中安排基本建设投资最多、新增生产能力最多的一年。全省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6.35亿元,超计划11.9%,比上年实际增长32.6%。1972年,国家针对经济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粮食销量、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三个突破”的问题,对年度计划的安排进行了调整,强调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三线建设的地位开始改变,建设规模转向收缩。但是,由于贵州的建设项目已全面铺开,客观上还无法进行很快的收缩。到年底,全省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1.48亿元,超计划12.5%。

1973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额比上年实际减少了33.7%,中央有关部门也开始撤走建设人员。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和建设人员的减少,全省绝大多数在建项目被迫作了调整,有的削减了单项工程,有的缩小了建设规模,有的确定延长建设工期。这一年,全省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54亿元,比上年实际减少34.3%,1974年,全省基本建设规模继续收缩,有9个在建项目被列为停建或缓建项目,已列入“三五”计划和“四五”(1971—1975年)计划而未动工的建设项目,也都被压缩不再开工。全省全年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只有5.45亿元,其中中央直属项目完成3.58亿元,占65.7%。1975年各部门进行整顿,生产建设情况有所好转,但全省实际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只有6.85亿元。1976年,全省安排的34项大中型项目都是继续进行扫尾工程。全年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2亿元,其中中央直属项目完成3.89亿元,占64.6%。

这一时期,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严重冲击,但不少科技人员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坚守岗位,坚持科学研究,仍然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贵州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三线建设在贵州历经了十多年时间,所取得的成绩是突出的,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为贵州的大开发奠定了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客观的一些因素,三线建设也存在规划不科学,项目的布局有盲目性等问题。

(一)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

据1964年至1976年的统计,全省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98.93亿元。其中,中央直属项目完成76.37亿元,占72.2%,地方项目完成22.56亿元,占22.8%。13年中,全省新增固定资产54.24亿元,相当于1950年至1963年贵州新增固定资产的3.49倍。这一时期的建设主要是生产性建设,13年中全省完成的生产性建设投资为87.36亿元,占总投资的88.3%;完成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1.57亿元,占总投资的11.7%。基本建设任务完成得最多的是工业部门(主要是重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主要是铁路建设)。在13年内累计完成的基本建设总投资中,铁路建设占18.1%,国防科技工业占17.5%,煤炭工业占14.7%,电力工业占8.9%,冶金工业占9.7%,机械电子工业占4.8%,化学工业占7.5%,建筑材料工业占1.9%。

经过三线建设,贵州的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产业结构有了很大变化。1978年与1965年相比,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由24.42亿元增加到46.62亿元,增长90.9%;国民收入总额由22.01亿元增加到41.62亿元,增长89.1%;地方财政收入由3.35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增长86.9%。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65年的62.4%下降为1978年的41.7%,下降2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3.1%上升到40.4%,上升1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4.5%上升到17.9%,上升3.4个百分点。

三线建设使贵州增加了一大批工业企业,改变了全省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的内部结构,工业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工业基础落后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到1976年底,全省工业企业已有6798个,比1965年增加81.1%,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有1834个,增加19.3%,所增加的多数是大、中型企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达57.9亿元,比1965年增加5.54倍,职工达46.72万人,比1965年增加2.56倍。由于建设项目是以贵阳为中心、沿铁路干线两侧展开的,因而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已成为省内重要的工业中心。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国防科技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冶金工业、民用机械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等成为优势部门。国防科技工业的生产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

三线建设期间,川黔铁路、贵昆铁路、湘黔铁路三条干线相继建成通车,同时建成了湖林、开阳、水大等铁路支线,加上原已建成通车的黔桂铁路,到1976年,省境内铁路干线、支线通车里程已达1365公里,每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通车里程达到77.5公里,路网密度已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此外,一些厂矿还建成铁路专用线共123条,总长265公里。铁路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较大地改变了贵州交通闭塞的落后状况,加强了贵州与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联系。

在三线建设中,由于一部分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和一大批工业企业内迁,这给贵州带来了大批科研、教学、工程技术人员和大量较为先进的设备,迅速拓宽了贵州的科学技术领域,大大增强了全省科学技术方面的实力。经过三线建设,贵州的科学技术队伍已发展为包括中央各部属研究院(所)、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科研单位、地方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内的“五路大军”,这是开创贵州经济建设新局面、促进贵州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线建设还给贵州城镇带来了发展机遇。为了适应三线建设的需要,贵州1966年恢复了安顺、都匀市的建制。随着新建铁路干线的通车、工业布局的展开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原有的一些城镇焕发了青春,增强了经济实力,同时新的城市和一大批功能不同、各具特色的工矿区也迅速形成,它们逐步成为一定区域的经济和文化中心。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将六盘水设为贵州的第二个省辖市。到1978年末,贵州的建制市已增加到5个,城镇人口增至323.97万,比1965年末增长了43.6%,城镇人口已占全省总人口的12.1%。

贵州人民为支援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贵州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全力以赴,积极支持国家战略布局,1965年4月21日,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办理国家基本建设用地征拨手续的通知”,征拨有关地区的土地给国防工业企事业建设单位使用,保证三线建设的用地需要。同年5月,贵州省委成立省委军工领导小组和省委国防工业办公室,负责全省国防工业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6月,贵州省政府决定将部分地方企业单位的厂址、厂房划给国防企业使用,以支持三线建设快速开工。同时,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还要求计划、物资等部门安排落实,为畅通基建材料提供保障。贵州各地方党委、政府与三线建设单位亲如一家,像战争年代支援前线打仗一样,组织当地群众浩浩荡荡开进工地参加三线建设,帮助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湘黔铁路作为党中央大三线战略的重要工程,1970年开始大规模建设。贵州湖南两省共动员了80万民兵进行会战,1970年9月起,贵州相关各县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父送子、妻送郎,成千上万基干民兵队伍开赴湘黔铁路建设“大会战”的动人场景,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参战的民兵们历时两年,在条件差、待遇低的工作环境下,顶烈日、冒酷暑、战风雪、斗淫雨,硬是肩挑、背扛、手拉,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上百名贵州民兵牺牲在了“会战”的战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者们表现出来的那种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那种勇于奉献、忘我劳动的精神。三线建设项目一般都摆在远离大城市的环境艰苦、交通不便的山区。而参加三线建设的干部群众,大多数都是来自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广大建设者胸怀对祖国的忠诚,心系国家民族的安危,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接到参加三线建设的调令后,短短几天时间,草草安排好家事,就告别亲人踏上了征程。到达目的地后,施工区既无住房又不通公路,不通水电。开始阶段,吃的是干咸菜,住帐篷、席棚或租用民房,有的干脆住在山洞里,以后又自己动手修建“干打垒”(用石料和泥土为墙的简易住房),生产上创“高标准”,生活上则自觉承受“低标准”而毫无怨言。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生活着,为了祖国的国防建设、工业建设贡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三线精神。三线精神凝聚了三线人在三线建设中高度发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它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是十分珍贵的。

(二)贵州三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三线建设主要是立足于战备需要进行的。为了应对即将发生的战争,就要抢时间、争速度。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三线建设来不及进行周密、综合、科学的规划,许多项目的布点和建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

第一,投资过分地向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倾斜,没有相应的把农业和轻工业搞上去,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形成“重工业越来越重,轻工业越来越轻”的现象。此外,过分强调“先生产,后生活”,三线建设非生产性投资很少,城市公用设施和住宅建设不能满足最基本的需要,致使许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职工住宅条件恶劣,生活十分不便。这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又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

第二,由于当时的形势,国家对三线建设的进程要求过快、过急,计划不周,对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项目仓促上马,不能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工程建设是“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有的项目在定点时未经周密的地质勘探和自然资源、生产环境的可行性研究,盲目定点;有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盲目施工;有的项目施工忽视工程质量。因此,留下了一些后遗症,造成了一些浪费和损失。

第三,在厂址选择上片面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工业布点过于分散、隐蔽,企业为了在山沟里独立生存,不得不搞“小而全”“大而全”,尽可能做到配套成龙,一个企业一个社会,无城镇依托,形成“工厂办社会”的状况,企业负担沉重,对城市化进程推动不大,加之选点不当,环境恶劣,不少工厂后来被迫搬迁重建,造成较大损失。

第四,国防工业和为军工配套服务的民用工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隔绝,加之军工企业产品单一,设备专用,分工过细,在军品减少或型号取消的情况下,转型难度很大,因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均受到制约。

同类推荐
  • 政府形象传播

    政府形象传播

    如何树立政府形象的旗帜,是任何一个现代政府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实施科学的政府形象传播战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传播理论支撑和实践运行机制,对于各级政府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好领导、组织和管理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从传播时代的政府形象战略入手,在梳理形象传播理论依据和分析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政府形象传播构成、传播模式和传播责任进行了学理剖析,以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立足于传播实践,在政府形象传播策划、塑造方法、管理和维护机制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针对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破解路径。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2016)

    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2016)

    本书根据十八大新修订的《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编写而成,结合基层新实践,特别对社会转型时期在流动人员中发展积极分子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全面深入地讲解了新时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必备教材。 (附201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及课后检测题)
  •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和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时的演讲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和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时的演讲

    该书收录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和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概念的提出、产生的根源、发展脉络与最终形成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于读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加深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热门推荐
  • 异界之武力传说

    异界之武力传说

    重生在异世界,带着许多金手指,抛弃众多的烦恼,轻松愉快的开始新的人生。
  • 太极通书

    太极通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铁骨柔情

    铁骨柔情

    简约从容地穿过通向地铁站的道道人流,肢体不停地和周围的陌生男女挨挨碰碰,这个二十四岁的北科大硕士生感受着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他非常喜欢这种在人流中穿行的感觉,活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前面一道人流会接着另一道人流,脚步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息,他喜欢这样独自走着,肩上随意背着一个牛仔包,包里面放着自己的诗稿。他的眼睛里面通常含着深沉的目光,不苟言笑。周围可以热闹也可以喧哗,但是这并不阻碍他内心的宁静,有时候在人流当中他还会突然感到一种孤寂,一种缺乏归属感的落寞的孤寂,突然像一扇门似的在内心打开,一条孤寂的小溪流出来,然后象节日的烟花变幻,接着又突然消失,这种感觉象病毒一样破坏他的心情,而且会把自信、愉悦、正常、骄傲都打得粉碎,可是他没有办法消除这种感觉,有时候甚至有些依赖这种感受,他认为这或者就是生命的极致,或者是死后的状态。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启信杂说

    启信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纸忘情歌

    一纸忘情歌

    相恋多年的男友贺思源意外身亡,叶承欢伤心欲绝,却在葬礼上遇到了贺思源的出轨的对象向晚晴,向晚晴以腹中的孩子逼迫叶承欢离开。叶承欢离职,临离开G市前在化妆舞会上邂逅一男子,并发生了一夜情。 在老家呆了两年的叶承欢在学长古沐霖的劝说下重回职场。在外市工作一年,古沐霖与叶承欢被调回G市。叶承欢撞见总经理古沐庭狼狈的一面,处处被古沐庭针对,甚至被古沐庭冷嘲热讽,最后更被古沐庭调到他的身边,当总经理助理。古沐庭早就认出了叶承欢是以前跟他发生一夜情的女子,却一直没有说破。种种巧合让古沐庭认定古沐霖与叶承欢一起设计了他。为夺得继承权,古沐庭用尽手段逼迫叶承欢与他结婚。
  • 霸宠无度:司少的闪婚娇妻

    霸宠无度:司少的闪婚娇妻

    被陷害扔在荒岛,叶紫绝望无助。但是,上天是公平的,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却开启了一个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全景天窗。伤痕累累的时候,他却像天神一般的降临了,从此,他宠她无度……
  • 妖怪的末日

    妖怪的末日

    新书《我的前世是游戏boss》请大家支持。 --------- “大……大王,那个小光头又来了,我们收拾细软跑吧……”“妖孽哪里逃!”佛光普照,紫金钵盂从天而降,所到之处妖怪跪地臣服。陈海感叹:“这紫金钵盂可不简单,唐僧拿着它吃过饭,孙悟空拿着它化过缘,连法海大师也是靠它才收了白蛇青蛇……”
  • 歌后不好惹

    歌后不好惹

    十八岁的青春,她却经历了灭门之灾,花样的年纪,瞬间变得灰蒙。她毅然选择出国深造回来复仇。五年后归来的楚歌,已经是一个歌后,也签约了亚洲发展最好的公司。而她回来的目的依然只有一个,就是复仇,找到当年的人,将他绳之以法。看着这个复仇路上冒出来的男人,楚歌实在是无可奈何,况且这货还是自己老板,楚歌更没法动手了。但她的目标很坚定,就是复仇。“你有没有想过你复仇结束了怎么做?”“不知道。”楚歌真的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她都活在当初的那场噩梦中,也在无时无刻地提醒她复仇。“复仇结束后不如与我好好谈一场恋爱,怎么样?”“好。”她答应了。于是,她虐渣,他撑场;她复仇,他处处帮衬。(要甜的,加点甜的,不甜不要钱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