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9300000002

第2章 三线建设:新中国大战略(1)

三线建设战略与西部梦想

◎陈晋

一、三线决策:从重点抓手到全局方针

2001年3月,有位作者为新出版的《彭德怀在三线》写了篇书评,寄给北京某报,责任编辑大概是位年轻人吧,提笔就把文中的“彭德怀在三线”改为“彭德怀在三八线”。看来,在他的记忆库存中,搜索不到三线这个主题词,觉得是作者出现了笔误。

时光倒回半个世纪,“三线”却是一个实实在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题词。何谓三线,按毛泽东的构想,简单地说,就是东部沿海边疆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西部内地纵深地带为三线。何谓三线建设,就是加强三线地区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把东部沿海的一些工业转移到西部,改善沿海与内地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

正式部署三线建设,是1964年5月间的事情。毛泽东做战略决策,一贯特点是善于找抓手,突出重点。搞三线建设,他反复讲四川的攀枝花,即为一例。1964年5月,毛泽东先后在南京、蚌埠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设想。谈到国防建设时,他说:“酒泉和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搞我总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2页。)这是正式文献中能够查到的他第一次谈到攀枝花。毛泽东看重攀枝花,是因为那里有世界藏量第一第二的钒钛铁矿,地理位置也符合要求。为推动三线建设的决策,他紧紧抓住攀枝花钢铁基地不放,还说了一些很富个性色彩的话来表达急迫心情。诸如:“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觉”;“北京出了问题,有了攀枝花我就不怕了”;“攀钢建设不是钢铁问题,而是战略问题”。

这些个性化语言产生的感染力和动员力,在中央决策层产生的影响,可说是立竿见影。1964年5月28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讨论“三五”计划方针。他说:“昨天在主席那里谈的基本的一点,就是搞四川这个第三线,现在要准备,要着手。现在不着手,耽搁了时间,将来不利。要把西南这个战略方面打通。要搞成昆铁路,搞贵州的煤,搞西昌的铁矿和钢铁厂,以这个为重点,其他的都可以慢搞……主席着重地讲了攀枝花。”讲到这里,其他与会者纷纷插话。罗瑞卿:“主席说到西昌开会。”邓小平:“他说,大家如果不赞成,到成都开会。”周恩来:“他还问汽车通不通。”彭真:“一个是到那里开会,一个是把工资拿来搞攀枝花。”李富春:“是个大家下决心的问题。”在李富春谈到三线工业布局要重视攀枝花时,大家又分别插话。***:“现在不着手搞三线,时间来不及了。”邓小平:“先搞攀枝花。只能打歼灭战。多少年没有解决问题。现在是逼着我们先把西南的搞起来。”周恩来:“里头有战略问题。”(《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6年第3期。)三线建设战略就这样在中央决策层达成共识。

当然,具体落实这个战略部署,则需要理性和客观。对此,毛泽东同样是先拿攀枝花说事。他讲: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毛糙”。(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898-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8页。)要做到不毛糙,就需要确立合理的建设方针。毛泽东做决策,抓攀枝花这个重点,是为了推动三线建设这个全局,而三线建设这个全局,又属于“三五”计划这个更大全局中的重点内容。这样一来,要确立合理的三线建设方针,就必须融进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思考,进而触及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有三个观点,非常明确。

一是搞经济建设,必须适合中国国情,按规律办事。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过去我们制定计划的方法基本上是学苏联的,要改变计划方法,考虑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为此,毛泽东一开始就提出“三五”计划要突出“一个屁股”(基础工业)和“两个拳头”(农业和国防工业),要把屁股坐稳,让两个拳头更加有力。他还对国家计委领导小组的人说,“不要以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来考虑事情,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0-1021页。)

二是搞经济建设,要打歼灭战,基本建设不能拉得太长,规模上要留有余地。1964年11月26日,毛泽东听李富春汇报攀枝花钢铁基地有六个布点方案,明确表示:在宜宾布点,又没有煤,又没有铁路,还得修内昆铁路,还要疏浚金沙江,宜宾不要搞了。1965年6月16日,他听取“三五”计划编制和三线建设情况汇报,认为盘子太大了,“鉴于过去的经验,欲速则不达,还不如少一点慢一点能达到。我看五年搞1080亿元的建设规模是大了,留的余地太少了。少搞些项目就能打歼灭战,大了歼灭不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3页。)毛泽东提出的“三五”计划规模,总盘子预计是800亿到900亿元,最后实际计划是850亿元,比当初设想的1080亿元少了230亿元。做这样的调整,显然是吸取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具体到三线建设项目如何打好歼灭战,毛泽东还在1965年1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提出,“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页。)

三是搞经济建设,不能脱离老百姓,必须保障人民生活。1965年6月16日,毛泽东听取“三五”计划编制和三线建设情况汇报时,明确讲:吃穿用不要降低现在水平,每年略有增加就好。大家想多搞,向老百姓征税征粮,多了会闹翻,不行的。“这是个原则问题”“脱离老百姓毫无出路”。还说,“第一是老百姓,不能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计划要考虑这三个因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3页。)稍后提出来的“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个著名口号,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为了落实三线建设战略,中央还成立了西南和西北两个三线建设委员会,国务院成立了三线建设办公室。攀枝花建设项目,则由周恩来安排部署,邓小平赴攀枝花决策指导,李富春、薄一波两位副总理具体负责。1966年上半年,国家部委有43名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到四川三线工地调研蹲点,大部分人都到了攀枝花。其中就有被毛泽东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彭老总不愧为军事家,他提出西南三线建设要保“一点、一线、一片”,一点指攀枝花,一线指成昆和贵昆铁路,一片指六盘水、重庆兵器工业基地。

三线建设从1964年到1980年,跨越三个五年计划,一共向西南和西北地区投资2050亿元,动员400多万军民参加。一大批三线企业和配套的科研院所,在当时有保密性质,在社会上很少宣传,加上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不太熟悉,或在情理之中。不能责怪那位把“彭德怀在三线”改为“彭德怀在三八线”的青年编辑,毕竟,他还记得时间更久远的抗美援朝战争。三线建设固然不像抗美援朝那样,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国际国内的局面,但如果把三线建设放到广袤而相对落后的西部发展进程中,放到19世纪到21世纪民族复兴的历史变化中,作前后勾连,它的作用和影响,则别有一番风景。

二、西部梦想:从孙中山到毛泽东

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一些仁人志士已经认识到,西部能否发展起来,发展得怎么样,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经略西部,解决东西部地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难题,近代以来已逐步凝结成为一种“西部梦”,成为中国梦的一部分。

这个梦想的触发点,毫无疑问是和中华民族应对外来侵略的被动局面联系在一起的。最先关注这个问题的是学术界。19世纪中期,以张穆、何秋涛等史家及其著述为代表的西北史地学兴起,即是对强邻四逼、边疆危机的敏锐反映,同时也将西部在御敌安边中的重要地位,突现了出来。1874年,在李鸿章、左宗棠、王文韶等清末重臣之间,爆发了一场东部海防和西部塞防孰轻孰重的争论。这场争论,一下子把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把西部和东部对国家安全具有的同等战略价值,摆到了人们面前。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民国。人们的西部梦想有了新的内容。孙中山制定庞大的救国实业计划,提出“由人满之省,徙于西北,垦发自然之富源”,率先把目光投向广袤的西部。1920年,他在为谢彬《新疆游记》写的序言中又说,未经开发的西部,“可为吾人殖民拓业之地,其兴起吾国前途之希望,实无穷也”。(谢彬:《新疆游记》,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页。)还有个叫林竞的人,在其《亲历西北》一书的自序中,称西部是“国家之安危所系”,“西北之政治经济地位,均具有牵动世界之价值”,他呼吁国人,“应以全国之资力才力,从事经营”,“相率投荒,共作千秋万世之业”。(林竞:《亲历西北》,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抗日战争时期,西部成为全民抗战的大后方。大量机关、工厂和院校内迁,使人们对西部在推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特殊作用,有了更具体的感受和认识。这当中,尤以一些学者为甚。1941年,陈寅恪在为朱延丰《突厥通考》写的序言中提出:“惟默察当今大势,吾国将来必循汉唐之轨辙,倾其全力经营西北,则可以无疑。”(陈寅恪:《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4页。)历史学家钱穆1937年曾游历西部,深感“在同一国家之内,却存在有两个绝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太过悬殊,这真是一大问题。”当时,美国人华莱士从西北入境中国,对中国派出的欢迎使节说:“别人认为我从中国的后门进,实在我是从中国的大门进的呀!我经过了你们河西兰州一带,便想象到我们美国当年西部的开发。”这个说法,深深打动了钱穆,以至1951年他在台北的一次演讲中还讲到此事,并发挥说:“中国的新天地,就在中国之本身内部,回过头来,向内地跑,不仅如华莱士所说的像美国人开发西部般,我们却还兼带了恢复历史上汉唐精神的一种更要的意义。”“在这里,我们一定可以得到新刺激,一定可以产生新力量,并使国内各方面发展平衡”。(钱穆:《中国历史精神》,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112、113、116、117页。)

前人经略西部的梦想,总的来说,是立足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但他们虽然看到了西部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但留下的是空谷回音般的呼吁,很难转换成切实的谋划和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经略和开发西部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开发西部,必须交通先行。新中国一建立,西部交通建设便紧锣密鼓地铺排开来。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毛泽东题词说,“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天兰铁路随后通车,又题词,“继续修筑兰新路”。急于开发之意,豁然跃出。修建康藏公路,有两条线路之争,毛泽东果断拍板,“采取南线为适宜”;康藏公路开工,他的题词是,“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1954年底康藏、青藏公路通车,他又题词,“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帮扶西部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西部新疆、西藏的开发建设,毛泽东更有很深期待,很多设想。前些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分别同西藏、新疆合作编辑出版了《西藏工作文献选编》和《新疆工作文献选编》,里面收录毛泽东不少有关这两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各方面建设的文献,中心意思是要帮助西藏、新疆尽快发展起来,这对全国的作用很大。他1959年甚至同班禅说到:各地都搞起了工业,只有西藏没有搞,西藏民主改革后也要办工业,要注意培养藏族的科学技术干部。

西部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建成的一批交通设施,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经略和开发西部的第一轮成果。毛泽东1952年和1953年还先后考察了郑州以下的黄河和武汉以下的长江,由此提出了开发利用西部水资源的两个宏大设想:长江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这两个设想今天已经实现,成为中国发展史上的标志性工程。

同类推荐
  • 守纪律 讲规矩:党员干部学习读本

    守纪律 讲规矩:党员干部学习读本

    本书围绕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一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动向、新重点,精选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权威媒体的报道和评论,系统编排、连缀成篇。全面深入阐释了“守纪律”“讲规矩”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和践行方法,重申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身体力行。
  •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国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涌现出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赵武灵王及商鞅这样的改革家。这些改革先行者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进行了革故鼎新。他们名垂千秋,永载史册。
  • 地理与世界霸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地理与世界霸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世纪地缘政治学经典著作,在欧洲大陆产生巨大影响,欧美高校地理学专业畅销教科书;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一部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

    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

    本书系全国台湾研究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47位知名台湾研究专家的49篇文章,内容涉及两岸政治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创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之谈判模式创新、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民族认同、两岸法制的构建、两岸共同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等多方面热点问题,为当年度台湾研究重要成果的荟萃之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前沿报告(第5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前沿报告(第5辑)

    本书为十多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在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所作的报告和该博士点师生的研讨报告。其内容包括关于实现“中国梦”“生态和谐”“绿色革命”等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稿共15章,计20万字。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台传佛心印记注

    天台传佛心印记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傲娇男主已黑化

    快穿之傲娇男主已黑化

    系统:【叮咚,任务完成!小跟班,快去下一个任务吧。】慕可可:【好,再等等。我陪一下我家小朋友就去。】系统心中生出一丝不好的预感。【小跟班,你所说的一下是多久……】慕可可:【没多久,就一辈子而已。】 —————— 慕可可只想好好完成任务,和她家宝宝在一起。 却不想惹上了某位大人物! 见到主神的那一天,慕可可震惊:“你怎么和……” 主神挑眉:“和什么?” 慕可可摇头:“没什么。” 却不想,主神委屈兮兮的抓住她的手,一脸软萌和和她撒娇:“媳妇,什么叫没什么!在你心里我就什么都不是吗?” 傲娇顾雨陌表示:我生气了!要媳妇的亲亲抱抱举高高才能哄好! 【1V1超甜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
  • 刑从

    刑从

    东风与花海,骄阳与明月,我所向往之前方。(一章是全部,不是太监了)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星星点灯

    星星点灯

    喻方北刚迷糊过去,女儿就站到他的床边来了,女儿说,爸爸,我是小凤,你要为我报仇哦。喻方北双腿一蹬就醒了。窗帘拉得很死,屋子里黑乎乎的,但女儿身上热嘟嘟的气息直扑鼻孔,喻方北想伸手去抓住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就停住了。其实他并没看清女儿的样子,女儿在他面前也是一团黑,但那声音肯定是女儿的;女儿的嗓音略带一点涩味。喻方北的心跳得很慢,是他有意控制了呼吸的缘故,他抖抖索索地开了台灯,看见女儿刚才站立的地方,放着两双鞋。他和妻子的鞋。妻子李祯因患脑溢血瘫痪了,此刻表情痛苦地蜷缩在靠墙的一面,喻方北把被子往妻子的肩头底下掖了掖,关了灯走到阳台上。
  • 有了家务,就有了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有了家务,就有了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教你如何做家务的书。要维持一个家的运转,必须要涉及许许多多的家务,而正是这些家务撑起了家的感觉。本书旨在告诉读者如何处理这些家务,从而维系起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 阳世盛宴

    阳世盛宴

    “你来了。”我在抬眼时再见你,就仿佛过了半个世纪,竟有一些陌生,我又见你全身而退终于回到我面前,熟悉感像暖潮汹涌而来。——“要走了。”还是那样淡然地轻轻地,你说了久别重逢的三个字
  • 名门盛宠:洛少智擒小萌妻

    名门盛宠:洛少智擒小萌妻

    本是程家小姐,却被人调包,更是被设计惹上了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五年后,程云菲归来,身边多了一个小萌宝。“妈咪,为什么那个男人长得和我一模一样?”男人长腿一迈:“因为我是你爹地!”
  • 毕飞宇文集:这一半

    毕飞宇文集:这一半

    这部由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亲手编定、按创作时间排序的文集共一百余万字,收录了包括《上海往事》《青衣》《哺乳期的女人》在内的作者所有重要作品。本套文集中收录中短篇,主要是短篇作品。这四卷本的毕飞宇文集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他“正本清源”的一帖灵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