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1200000007

第7章 沙滩人语(6)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主张恢复人本主义传统,反对把人当做上帝的附庸,赞美人性之美和人类的伟大。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有一段经典台词,给予人类热情洋溢的歌颂:“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对人类的理智和高贵表示了极大的怀疑。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我们仍能听到孟子冷冷的声音。实际上,人身上有人性,也有兽性。对人性和理性不能盲目信赖。在通常情况下,人类因为受教育,因为道德约束,会自觉地压制兽性。社会有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强制人们抑制兽性,彰显人性。但是,一旦出现了社会礼法混乱的状况,一旦人们的生存受到威胁,在这些非常境况下,人就会露出动物性的一面,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上演人吃人的惨剧。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几千年,人吃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第一,在奴隶制和封建制度下,皇帝和国王地位至高无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即国家”,权力无边,不受任何法律和制度制约,一些暴君不仅以杀人为乐事,而且以吃人为消遣。齐国弄臣易牙为了向齐桓公邀宠,把自己的儿子蒸了做菜,说明当时吃人不是新鲜事。20世纪中期的中非共和国总统把吃人肉当成家常便饭,消息传出,举世骇然。第二,历史上遇到天灾人祸,或遭逢大旱,赤日炎炎,禾稻枯焦,颗粒不收;或大雨倾盆,数月不止,人或为鱼鳖,遑论收成;或飞蝗成灾,所过之地,寸草不留。当是时,封建统治者只顾寻欢作乐,不管百姓死活,老百姓粮食吃完,继之野菜、树皮、草根,最后易子而食,爨骨而炊。第三,历史上兵连祸结,往往围城数月数年,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先杀战马,再吃弱卒,城中食人无数。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守睢阳10个月,救兵不至,城中粮草已尽,为了鼓舞士气,杀了自己心爱的妃子充当军粮,后来城中共吃了3万人,坚守到最后战死。读书至此,不禁毛骨悚然。

鲁迅先生曾经设想写一本中外吃人史,可惜没有完成。我们动议编写这本《中外吃人史话》,完成先生未竟愿望,不是耸人听闻,只是知古可以鉴今,可以警示世人,让全人类都来共同努力,彻底消除人吃人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使人吃人的惨剧不再发生。

我以为,要使人吃人的事情不再发生,第一,要使广大民众当家做主,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使形形色色的统治者不能为所欲为。如果他们胡闹,人民可以把他们送上权力宝座,也可以把他们从宝座上拉下来。这样,他们就不敢、也不能为非作歹,戕害百姓,甚至做出吃人的混账事。第二,要聚精会神地发展经济,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起来,使人民群众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才不会发生类似吃人的悲剧。天下父母,谁不爱骨肉之亲;生而为人,谁没有怜悯之心。历史上发生吃人惨剧,盖因为物质匮乏,人的生存受到威胁,兽性就会战胜人性,就会易子而食,就会同类相食。“四人帮”宣扬“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那都是吃了饱饭后撑的,反正他们自己没有饿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全心全意搞了十几年经济建设,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以任何面貌出现的企图干扰经济发展的论调和主张,都要提高警惕,都要坚决反对,绝不能吃了几天饱饭就开始发高烧,开始穷折腾,偏离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1992年3月)

曾经沧海事不改赤子心——胡海林散文集《雪泥鸿爪》序

胡海林散文集《雪泥鸿爪》即将付梓,嘱我作序。时下青蝇附骥之风正盛,我一非文人,二非闻人,为什么要我作序?海林说:“因为只有你最了解我。”这理由充分得让人无法推辞,但愿海林今后也不会懊悔。

客居北京20余年,阅人不可谓不多,真朋友却屈指可数。茫茫人海,时移事迁,许多打过交道的人,都已面目模糊,相忘于江湖了。我和海林自1992年相识,尔来十有一年矣。大概是同样出身贫寒且志趣相投的缘故,海林与我,君子之交,淡淡如水,温不增华,寒不减叶,历时愈久,相知愈深。不仅如此,由于我们之间的友谊,妻子女儿们也过从甚密,成为通家之好。这正应了侯宝林先生的话,“一户侯”莫交万户侯,穷哥们才是真朋友(大意如此)。

海林如今豪宅名车,也算是成功人士了。虽然说,自古英雄起草昧,有谁知,此中艰难与辛酸!海林出身于江西农家,七八岁开始放牛割草,13岁随成人下田劳作,16岁参军到福建东山。实指望当个排长连长,脱了布鞋换皮鞋,结果守了几年海岛又复员回到南昌县塘南老家,当上了民办教师。因不甘“蓬门陋巷,教几个小小蒙童”而白首蒿莱,终老一生,遂伴一灯如豆,听风雨鸡鸣,发奋读书,靠自学获得文凭。《江西日报》招聘记者,海林凭三篇锦绣文章被录取。后又有人慧眼识才,被推荐到国家机关工作。原以为好风凭借力,直送上青云,可叹书生耿介,不识官场风波险恶,堪堪陷入一盘死局,仕宦一途眼看不通。经此一番缠斗,金丹换骨,了悟世情,于是壮士断臂,投身商海。几年来,以勤劳为舟,至诚为桨,灵性为帆,沟联八方,组合资源,运筹策划,袖里乾坤,居然绝处逢生,赤手空拳杀出一条血路来。子曰:邦有道,贫且贱,可耻焉。今世何世?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世间事无不可为者。怨天尤人者可以休矣,坐而谈玄者可以休矣。

内圣而外王,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境界。君子疾没世而不闻,太史公道出了千古文人心里话。生为男儿,饱读诗书,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建立不朽事功。或运筹帷幄,布衣而为帝王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或统率貔貅,沙场点兵,定边抚远,万里封侯。梅妻鹤子,优游泉林,那是失意文人的无奈选择。中国文人的另一面是,身居庙堂,心向邹鲁。纵然一生轰轰烈烈,若不能立德立言,则是大缺憾,也为士人不齿。“小范老子胸中自有百万雄兵”,还有《岳阳楼记》万世流芳,“碧云天,黄花地”千古伤心。毛泽东不但干出了一番掀天揭地的大事业,且写得一手恣肆汪洋的好文章,吟得一卷气吞山河的诗词,就有了褒贬古人的资格:“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都还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江西钟灵毓秀。说山水,“森秀竦插,有超然远举之致。吾谓目中所见山水,当以此为第一”(清人刘继庄语)。论人物,群星灿烂,光华满天。晋代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代以降,文运轮转,朱熹、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氏父子、黄庭坚、杨万里、汤显祖、文天祥,炸雷似的名字还可以列出一长串。“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教人如醉如痴,齿生余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读来血脉贲张,直欲拔剑起舞。当今江西,文事虽已不复昔日辉煌,然而千年教化之功,流风遗韵依稀可见。“夜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南塘”,连童谣也透着高古雅意;再看北方某省民谣,“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高下立判。江西画家、作家郑云云(郑女士也是海林文友)写江西人的散文中说,赣人“尚文不尚武,好思不好动”。是耶,非耶,只有江西人知道。我观海林,好学深思,灵秀质朴,骨子里一文人。若非形格势禁,当属抽着烟斗,坐拥书城,墨香盈袖一类人物。即使如此,海林于商场搏杀、虎口夺食之余,几年间不仅读完了硕士又读博士,而且出版了两本专业性很强的行为心理学著作,并写了数量可观的散文,结成今天这本集子。这要比常人多付出多少勤劳与汗水,其中甘苦,海林自知。对海林这样端整自重、勤勉发奋之士,我怀有永远的敬意。

同类推荐
  •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普希金诗选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普希金诗选

    《金色俄罗斯丛书(11):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普希金诗选》精选300余首普希金诗选。普希金在俄罗斯有“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等美誉,而他生活的年代也被后世看作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许多研究者认为,正是普希金的出现,不仅使纯正的俄罗斯民族文学得到了确立,而且使俄罗斯语言也获得了标准,如果说此前的罗蒙诺索夫在理论上为俄语阐明了方向的话,那么可以说,普希金的文学实践使这一理论得到了真正的贯彻和完善,他“一个人完成了两项在其他国家需要一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以上才能做到的工作”。
  • 蜀中旧闻

    蜀中旧闻

    蜀人魏明伦有句云:“巴国出诗酒,布衣傲王侯!”这出诗又出酒的蜀地,自然就有了无限的浪漫与温馨,洒脱与豪迈。书剑快意恩仇,诗酒放歌江湖。一部《花间集》,尽揽清绝之词,写尽了蜀中妖娆之态,让富甲天下的四川盆地,占尽了中华文明的无限风流。一杯剑南春,醉了唐朝,醉了宋朝,香飘古今。一曲蜀道难,壮了巴山,壮了蜀水,惊绝天下。《蜀中旧闻》,无意庙堂王道,也无意教化育人。独喜山野寻古访幽,坊间搜奇猎异,以飨读者诸君。
  • 诺贝尔经典文学:田园交响曲(经典收藏版)

    诺贝尔经典文学:田园交响曲(经典收藏版)

    本书收录了纪德的三部代表作:《田园交响曲》《帕吕德》和《忒修斯》。《田园交响曲》被公认为安德烈纪德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个关于人性的自我欺瞒的故事。《帕吕德》和《忒修斯》则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宗教矛盾和古希腊神话对纪德文学创作的影响。
  • 完美的背后

    完美的背后

    通过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字,充分地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凸显出来。特别是关注身边小人物,他们的苦痛作者感同身受。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诠释那一个个高贵的或者是丑恶的灵魂,智慧地注入她自己独特而新鲜的感悟与见解,不时闪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
  •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增订版)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增订版)

    汉语史上有两本天书,《易经》和《红楼梦》。重新发现“红楼”,重新发现“中国”……《红楼梦》的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红楼梦》里获得淋漓尽致的呈现。李劼此著问世已有二十年,仅在大陆就出过好几版,本版今扩至十六章,增订内容是近年在美国西部伯克利大学所作的一次演讲长文,即《红楼梦》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之间的对称性,从而补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开的想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既解读了《红楼梦》,又解读了中国文化及其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热门推荐
  • THE FROZEN DEEP

    THE FROZEN DEE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废墟或欢城

    废墟或欢城

    一场神秘车祸让林小远和林欢欢失去双亲,叔叔又霸占父亲留下的产业,两人用各自方式谋生。林欢欢因此结识了张凯文等人,张凯文对欢欢一见倾心,最终带着数次闯下大祸的林欢欢离开W城。不知情的林小远为了找寻“失踪”的妹妹,经历重重阻碍,莫名卷入神秘组织,救他的,正是今日的老板之女,昨日爱恋至深的欧昭文……
  • 天路Nuse

    天路Nuse

    Nuse是英文单词,翻译成中文是护士。青藏高原铸就了高原人的勤劳朴实,也蕴育了高原人的别样人生。天路Nuse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在这千里青藏线上谱写着平凡的生命之歌,也谱写着动人的天使之曲。——此小说献给奋战在天路上的姐妹。不到七点晓琳就醒了,她坐起来将枕头立在背后半靠在铺上,然后拉开窗帘的一个角望向窗外。天还没有亮,车窗外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楚,只有“咣当、咣当”列车行进的声音撞击着她的耳膜,让她忍不住又想起一些事和人来。
  • 南北朝原来是这样

    南北朝原来是这样

    群雄并起、社会动荡、能人辈出、怪胎不断、民族融合、文化碰撞……南北朝,是一个大破坏的乱世,也是一个大融合的盛世;是一个分裂了两百年的铁血时代,也是一段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光辉岁月。本书再现了5到6世纪,中国从南北对峙、东西分裂,到最终走向统一的历史。书中有草原民族拓跋鲜卑的崛起、衰落与消亡,有一代代被权力击垮的南朝皇帝的变态,有边关小兵高欢的艰难奋斗与失意,有江南的烟雨柔情和在温柔乡中的魂断命丧,更有一个民族的挣扎、迷茫与蜕变。这是一曲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悲歌壮曲,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重温与铭记。
  • 替嫁王妃:萌宝的腹黑娘亲

    替嫁王妃:萌宝的腹黑娘亲

    原以为替嫁之后已经够惨了,没想到怀着身孕还被追杀,多年隐忍,她终于忍无可忍。五年过去,为治巫蛊之毒,她带着萌宝重回乱世。“娘亲,有坏叔叔。”“胡说,给银子的都是好人。”“娘亲,这个叔叔好像喜欢你。”“喜欢娘亲的多了去了,你慢慢挑。”再次相见,某男一改冷漠本色,委屈巴巴地求饶。“娘子,为夫知道错了。”“我可没生气,是儿子不认你。”某萌宝不合时宜地出现,眨巴眨巴大眼睛。“爹地,娘亲怎么了?”【Ps:虐文!甜文!宠文!萌宝出世:娘亲快跑,爹地又来查岗了!】
  • 爱你就像病一场

    爱你就像病一场

    一些人走了,又来了一些人。当初你和他那么亲密,一起叫一起跳,抱着哭抱着笑,当后来渐渐变成了屏幕两边的陌生人时,你看见他的名字不再紧张、激动、心潮起伏,他仅仅变成了一串串没有温度的宋体符号。这是爱,也是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都说我们不相配

    都说我们不相配

    年幼幼嫁给唐啸前,她负责赚钱养家。嫁给唐啸后,她只需要貌美如花。婚后,夫妻生活甜如蜜,不吵架也不生气。
  • 云间笔会(2011)

    云间笔会(2011)

    本书是上海市松江区文联文学分会会员作品汇编,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形式,文笔流畅,内容健康向上。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体现出松江的地方文化氛围和创作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