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1200000005

第5章 沙滩人语(4)

女儿继承了马氏家族忠厚善良、朴实谦退的家风。这是一件所向无敌的武器,可以帮助她赢得朋友和友谊,赢得帮助和支持。在这个世界上,做君子或小人,各有利弊,就看你如何选择。小人会一时得意,但会失去所有朋友,君子会一时失意,但会赢得更多朋友甚至是小人的敬重。以我几十年的观察,不仅好人愿意和好人做朋友,小人也愿意和好人做朋友,而不愿意和小人做朋友。正道而行,善以待人,可以暂时吃亏,可以吃小亏,但不会永远吃亏,不会吃大亏,而人吃亏往往在于不老实。凭女儿传承了马氏家风和我对社会的这点认识,我对她的未来不担心。

女儿用她清澈的眼睛看社会和人生,用她善良而单纯的心灵对待世界,也许不可能取得世俗所称道的成功,既不能大富,也不能大贵。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她儿童般清澈的眼睛里,玻璃片可以像宝石一样映照太阳的七彩光辉,形态各异的石头子是比黄金更贵重的艺术品,微风从树梢穿过仿佛悦耳的歌唱,白云从蓝天飘过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世界上又有谁能比她更富有呢?处心积虑谋了一官半职,枕着贪来的钱睡觉,整夜提心吊胆不能入眠,这样的成功不去追求也罢。我们不必用自己的现在和愿望来塑造孩子,反正我没有底气说我的人生是成功的。回过头来看这半辈子,固然也得到了一些物质上的享受和虚荣心的满足,但也丢掉了不少率性与纯真,不时要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不是真心喜欢做的事。人真的需要这样做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孩子变成我们现在这样子?我不愿意世界上多一个所谓成功人士,而少一双清澈无比的眼睛。

女儿有一双清澈的眼睛,是因为她涉世还不深,还没有真正面对世态炎凉、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争权夺利,对江湖风波、人心险恶还没有过真正体验,对历史上的翻云覆雨、血雨腥风缺乏深刻的了解,对社会政治的波诡云谲、残酷无情更缺乏认识。曾几何时,那些熟悉的清澈的眼睛,眼见得变成了混浊,真希望经历过所有人生历练,女儿的眼睛还像今天这样清澈。

我爱女儿清澈的眼睛,我愿女儿永远有一双清澈的眼睛。

(2011年8月)

忆中难忘说书人

我受启蒙教育的年代,是一个无书可读的年代,乡村里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听说书成为难得的艺术享受。

说书人的历史很久远了,有陆放翁诗句为证:“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在我的家乡鲁西南,也有类似的民间说唱艺术。这是一种一人伴奏、一人说唱的演出形式。当琴师(一般是盲人)拉过一段过门,说书人响木一拍,演出开始:“说的是说书不说书,上场先做诗。”如果演出的是三国戏,说书人会抑扬顿挫地念道:“汉家失天下,英雄争逐鹿。三国今何在,大江流千古。”如果说的是响马故事,他们会照例来一首类似的诗:“十步必有芳草香,古来英雄在草莽。两肋插刀真朋友,舍生取义为家邦。”这些说书艺人大都目不识丁,不知哪来的出口成章、舌灿莲花的功夫。

他们都是讲故事的天才。说到古代战争,战马嘶吼,金铁交鸣,刀如闪电,枪如蛟龙,大将军斩将搴旗,如入无人之境;说起英雄剑客,血溅五步,决死二人,一言九鼎,快意恩仇,锄强扶弱,义无反顾;说起爱情故事,花前月下,缠绵悱恻,千般磨难,万种风情,真正是九转回肠,催人泪下。不知不觉,星月稀疏,已是夜半时分。这时,说书人往往制造一个悬念,戛然而止,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撩拨得现场听众心里直痒痒,第二天傍晚扔下饭碗,就急着赶去听下文。

除了专业的说书人,村子里还有一些老人也是故事大王。他们能凭记忆把一部部话本绘声绘色地复述下来。夏天里,男人和孩子集中到打麦场上乘凉睡觉,蛙声虫鸣,星斗满天,听老人说古道今,动辄深夜,露水打湿了衣衫,却浑然不觉;冬天,这类义务演出移到了生产队的牛棚里。一屋人围坐在火堆旁,灯光昏黄,烟雾缭绕,人们忘却了生活的艰辛,沉浸在英雄美人的传奇故事里,鸡叫五更,还意犹未尽。这些老人,扁担横到地上不知道是一个“一”字,讲起故事来却用词古雅,书卷气十足。比如,说到读书人问路,他们这样形容:“手拿山水折扇,一身靴帽蓝衫,躬身施了一礼,动问老丈……”

儿时少年混沌,听说书只是听热闹。殊不知,那些说书人讲的故事包含着价值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听说书成为我的道德观、价值观养成教育的重要部分,影响了我的一生。

生活中与人争论时,别人言辞激烈一点,甚至遇到人身攻击,我都可以平静对待。但如果有人言辞不干不净,辱及先人,我会立刻血脉贲张,失去理智,或用更激烈的言辞回敬,或与他们划地绝交,割袍断义,从此不再往来。

从小学到中学,我学习一直很用功。天远地偏,孤陋寡闻,乡下孩子懂什么学好本领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理,好好学习,拿回优秀的成绩单,母亲会高兴,学习成绩不佳,母亲的神情会很失望,这就是我好好学习的理由。转眼来到北京十几年,也算是半个北京人了,听到北京人漫不经心地说“我们家老头、老太太”,我就会无比反感。在我家乡,决不会有人用这样轻薄的口吻提到自己的父母。这种不自觉的反应,是因为听多了那些忠臣孝子的故事,容不得对长辈的丝毫不敬。

历史上那些大英雄,国家无事,则躬耕垄上,牛角挂书,教化乡里,因此“里有君子而鄙俗化”;国家有难,肉食者无谋,他们就投笔从戎,慷慨请缨,血溅沙场,义无反顾,于危难之际,见英雄本色。当君昏臣佞,虎狼当道,人民生计水深火热,他们挺身而出,冒死切谏不成,“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则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登高一呼,从者如云,挽狂澜于既倒。对英雄烈士,我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国家大事,自有当政者操心,一介草民,又何间焉?然而不行,论起国事每每动了真情,忧喜形之于颜色,而为智者笑。面对严重的腐败现象,明知人微言轻,却耿耿于怀,忧思忡忡,长夜难眠,中宵徘徊。

那些侠士剑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古道热肠,粪土千金,一诺为重。《史记》记述,洛阳侠者剧孟母亲病逝,送葬者车辆上千乘,迤逦数里,可见名重一时,受人敬重。他们的狭义行径,无形中也影响了我。与朋友交,宁人负我,我不负人;不轻易允诺,一旦答应,一定帮忙到底;与人有约,绝对准时,从不迟到;有朋自远方来,借钱也要有酒有肉。按这些原则做人,十几年来读书工作换了不少地方,没有既富且贵的朋友,却从来不缺少贫贱之交、知心朋友。

读书日多,见识增长,我意识到当年说书人传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是,在我看来,按这些价值准则行事,虽然够不上一个共产主义者,起码可以使人成为一个知善恶、知廉耻、正直而有气节的好人。事实上,在一个社会中,出类拔萃的优秀分子总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尧舜禹三代之大治余未曾见也,文武周公之教化余未曾见也,如果多数人能成为一个好人,我以为离精神文明、大同世界就更近了一步。今天人们慨叹世风日下,除了雷锋式的圣人少了,是不是我们所说的好人也少了?由此观之,当年说书人对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有贡献的。

因为我是在外地工作的山东人,《大众日报》柳光敏先生命我就“齐鲁文化”这个大题目写一篇文章。我对这个题目没有研究,只好避重就轻,选了这样一个小题目,交差了事。

(写于1992年9月,摘要发表于《大众日报》,题目是重新拟定的)

东北人与山东人

在东北三省,我只是走马观花地转了一些地方。因此,对于东北的了解必然是很皮相的。既然是印象,就意味着可能不准确。所以,读者对我这篇《东北人与山东人》秋风过耳,姑妄听之可矣,不必较真。

血缘与差异

在山东半岛有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传说:许多年前,连续几个晚上,山东半岛上的人们都看见渤海湾那边有一片连天接地的金光。风水先生说,这是因为那边地下埋有太多的黄金白银、珍珠玛瑙。于是,无数山东人踏着海里那一块块礁石,一路跳过了渤海湾,来到东北。东北便成了又一个山东人聚居的地方。

传说是美丽的,事实则是凄惨的:成千上万的山东人背井离乡,携妇将雏闯关东,唯一的原因是山东地少人多、再遇上灾荒年,在山东老家实在活不下去了,去关外是为了讨一条活命。辽阔的东北大地敞开了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收养了这些苦命的山东人,使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今天的东北人,上溯几代,多是山东移民。

由于东北人与山东人有这种历史的、血缘的联系,便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相同之处,并互相认同,彼此视为老乡。

东北人与山东人同样的心地善良,见不得以强凌弱,路见不平,则拔刀相助。在东北与山东两地,绝少看见大街上男人殴打女人。有谁犯了这个忌讳,必受众人蔑视与围攻。在东北和山东,我听到过同样的故事:某小城大街上,有一个男人在打一个女人,众人劝男人住手,男人不听。几个小伙子一拥而上,三拳两脚将此人打翻在地。这时挨打的女人大声喊:“别打了,他是我的男人!”

东北人与山东人一样性如烈火,话不投机,便老拳相向。尤其是你骂了他的爹娘祖宗,他必然与你拼命。在北京大街上,看到两个人唾沫四溅,祖宗八代骂个没完,东北人与山东人会比当事人还着急,手心直发痒。因为按他们的性格,早该拳脚相见了。

东北人与山东人还有许多共同点:不贪便宜、不算小账,呼朋唤友,钱袋不分你我;快意恩仇,为朋友两肋插刀,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喜交友、守信用,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要。有朋有客远方来,即使家里揭不开锅,借钱借粮也必须有酒有肉;心无芥蒂,快人快语,毁誉均在人前,有时让人高兴,有时则让人下不来台;大块割肉,大碗吃酒,一次买半两点心的人,为他们所不齿,不会被引为朋友。如此等等。

然而,由于生存环境不同,物换星移,久而久之,东北人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山东人区别开来。

我观察,东北人比山东人能言善辩,幽默风趣。这大概与他们生活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同有关。山东是孔孟故里,传统文化发源地。传统文化固然滋养了山东人,也给他们戴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非礼毋视,非礼毋听,非礼毋言”,言语举止稍有不合古训,千夫所指,里巷讥诮,久而久之,沉默是金,山东人没有办法口齿伶俐,幽默风趣。再加上齐鲁人口稠密,天灾频仍,人祸相继,生活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哪来的性情幽默,口吐莲花?

山东人出了关,面对着地远天高,群山苍茫,举目四顾,惟天惟地,礼或非礼,有谁介意?“孔子西行不到秦”,关外胡夷久居之地,化外之民,不受中国皇帝节制,也不受儒教的熏染。久居关东的山东人与五胡杂处,攀亲结缘,互市互易,自然染上了狂放不羁之气。这些闯关东的汉子,舍弃祖宗基业,到蛮荒之地讨生路,是中国的“牛仔”,本就比一般的山东人多一点“自由主义”。关外的自然环境,使这种自由精神得到了张扬、膨胀,心灵愈加解放。再加上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美,“插上一根车杠,就可以长出一辆马车来”(契诃夫语),生活要比在山东好得多。以前在山东衣食无着,儿啼饥而妻号寒,七尺男儿未免羞惭于内,木讷于外。现在靠力气,可以养活老小,增强了自信心,实现了个人价值,而幽默风趣绝对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表现。

优点有时就是缺点。与山东人相比,我觉得东北人有点说得多,做得少,喜欢张扬。君不见,近几年来东北放了不少改革“卫星”,出了不少改革经验,改革步子实际上并不大,因而影响了经济发展。山东人出的经验少,改革步子则快于东北,因而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居于前列。再比如,东北人大争“中心”、“核心”,山东人则从实际出发,怎样干好就怎样干,解决了这个矛盾。

现在的东北人思想上框框比山东人多,说得直白点,观念不够解放。这当然有其历史渊源。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大中型企业多,因而经济的计划程度较高。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思想难免受束缚,要突破计划经济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值得高兴的是,东北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把转变观念提到了重要位置。我深信,一旦思想冲破了牢笼,“东北虎”势必重振雄风,傲视天下。

东北的“大”

东北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一个“大”字。

东北人身材高大,一个个虎背熊腰。一个人大马金刀地竖在那里,就是一座小山。这大概是东北地广人稀,天高地阔,人可以伸开胳膊腿尽情疯长的缘故。

东北的地面大。或群山奔涌,如万马联翩;或平原千里,甩手无边。人到了这里,再也没有局促感,顿觉神清气爽,羽化登仙。

东北的工厂规模大,产品个头大。一重、一汽、鞍钢、大庆,资产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真是大工业,大气魄,大手笔;大型机床、大型电机、远洋巨轮、铁路机车、矿山机器,这些产品都是几十吨、几百吨甚至几万吨的庞然大物。这个“大”字让东北人自豪,然而也让东北人头疼。

同类推荐
  •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新民间故事

    新民间故事

    《新民间故事》为父子书之一。《新民间故事》以小人物的视角,叙述民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些故事,别的地方听不到、看不到。作者李民许现年六十四岁,一生历经坎坷,知道的故事也较多,他试图用夸张、诙谐的手法打造一个“民俗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物个个性格怪异,事情件件蜿蜒离奇,这些人和事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看似与我们无关,其实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每个故事都是一种人生、一段历史。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
  • 柏拉图的爱

    柏拉图的爱

    我喜欢音乐,喜欢音乐里面的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美,这种美,能让你陶醉在音乐当中,久久不愿醒来。我耳边突然响起了一曲《贝多芬》作品集“27”的交响乐。我喜欢音乐,喜欢音乐里面的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美,这种美,能让你陶醉在音乐当中,久久不愿醒来。雨轻轻地敲着我的窗牍,淅淅沥沥。它刻意不扰我的梦。雨在窗外,在我梦醒时分的窗外。这时候雨就在李清照的清婉,秦观的缠绵,柳永的细腻中鲜活起来了。在这个季节,在夜的深处,雨不仅抚摸着万物。我不知道有谁能听懂夜雨的声音。那雨穿过深重黑暗探幽到我的窗前,一定是来梳洗我的心灵。我如婴孩般被雨轻轻拍打,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似乎是轻松,似乎是舒畅。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热门推荐
  • 傲龙逆曲

    傲龙逆曲

    有龙,傲气世间万物不入其眼。有蟒,狂妄占海为王以蟒吞龙。有剑,随性不争不抢一步入仙。有人,骨气十年苦读读出第一。有曲,逆音血指断弦颂主弹曲。有魔,痴情不求红装求平安归。有……
  • 盘古大神

    盘古大神

    散修出身的九天玄仙赵琼,在仙界为了更好的丹药和功法,得罪了不少仙人,终于有天惹火了仙帝,被整个仙界的人追杀,被逼无奈只能自曝,自曝居然都没有死去,在疗伤无望的情况下转世成为了一个普通大学生,但是做为大学生在快毕业的时候又因为喝醉酒了,被公交车撞飞,到了一个魔法大陆,在这魔法大陆上,赵琼又会遇到什么呢……
  • 九霄奇域

    九霄奇域

    沈世卿,从沈家百年第一天才,掉到百年第一废物……可是,经过两年的潜伏,一颗奇怪的珠子的降临,命运,便在无声无息的改变着……
  • 暴躁公爵娶红妆(下)

    暴躁公爵娶红妆(下)

    这男人的暴躁无人能及,说话更是难听得紧,开口闭口不是王八蛋就是滚!他有权有势,跺一下脚便能引起商场大地震,却因一场车祸造成瘫痪毁容而一蹶不振。见人就咬的疯狗行为,弄得众人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偏就是有个他又爱又恨的女人不怕死的硬缠着他,无论他怎么咒骂或是摆臭脸,她都不当一回事。为了让她死心自动离去,他卯起来赶人。打翻食物,她气呼呼的要他看它们腐烂长蛆;打死不肯复建,她威胁要他光着屁股给人看……好吧,他承认自己是个懦弱的胆小鬼,害怕她对他只是同情,一旦他痊愈就会再度离开。他逃避着现实,不去想将来,也不去面对自己的良心,直到一颗子弹击中他的梦,世界在他眼前崩毁碎裂……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秦始皇尽管是一位暴君,但他也是统一中国的皇帝。没有他,中国的统一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理:中国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秦始皇不但是一个古代君主,也是一个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好姑娘:或弱柳扶风,或英姿飒爽,或嗲言撒娇,或才华横溢……如果不被接受,她能继续下去的力量;如果遭遇挫折,她能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她应该是冬日的暖阳,不仅能温暖你,也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明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自己的好姑娘,一点一点地朝未来努力,一点一点地向对方迈进,也不失为最质朴的幸福。虽然将来未知,却终究握在自己的手上。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用最好的自己,遇见最适合的那个人。
  • 敢达seed狂想曲

    敢达seed狂想曲

    原住民的视角,不是穿越或者重生,单纯的是架空角色。无视蓝波斯菊等诡异的幕后黑手,这本小说不带他们玩。群聊号码:711780391
  • 李绩传

    李绩传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主人公简介李绩(594年-669年)本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因战功卓著被李渊赐皇族李姓,名李世绩。唐高宗即位后,以其名犯太宗李世民名讳,遂去掉“世”字,单称李绩。李绩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高句丽,成为初唐三大名帅之一{另外二位是:李靖(571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
  • 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20几岁的年轻人要学会在寂寞中生存、学习和发展。只有具备极强的专注力和承受力,才能保证自己比同龄人奠定更雄厚的人生基石,才能得到更多的赏识和机会。而30几岁正是人走向事业巅峰的加速阶段,在这个时候要打破沉默,学会主动争取更多的机遇,学会利用关系,变人脉为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