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0200000003

第3章 皇上国难,大臣母难,难难难!(3)

袁世敦,五十过来的人了,大约是善于修身养性,又是过着闲云野鹤的悠然生活,体态胖乎乎,呈现着福相。此人为人呆板,一年四季总是长衫马褂,手里抱着只弯脖黄铜水烟袋,一天到晚吞云吐雾。他性格内向,对任何问题都是怒目或点头来表示可否。他读了不少书,但却不愿把满腹的才华货于帝王之家,只想在这片故土上当乡绅,当名士,当袁氏家的卫道士,成为袁家一言九鼎的人。他同袁世凯虽是同胞兄弟,关系并不好。一来是他以嫡出自居,不想同那些兄弟平起平坐,常常以傲慢的态度对待兄弟;其次便对袁世凯的为人瞧不起,他觉得他不学无术,行为不端,做人极不厚道。所以,这些年,无论袁世凯在外边如何轰轰烈烈,他却依然不出项城。刘氏病故天津,他只派了两位侄子前去应付了一下吊祭。早时,袁乃宽来项城料理安葬刘氏之事,他便推三阻四不给面见,最后勉强见了一面。

那一天,袁世敦手端着水烟袋,坐在客厅的正位上,眼皮也不翻,只管“呼噜呼噜”吸他的烟。垂首立在一旁的袁乃宽吞吞吐吐地叙说着为刘氏老太太安葬的事。话说明白了,袁世敦才眨巴一下眼皮,侧视他一眼,说:“这么说,是要惊天动地地出一场大殡了?”袁乃宽没有听明白话意,只“嗯”了一声。袁世敦阴阳怪气地说:“值得吗?”

袁乃宽心中一惊,他没想到这位大爷会对亡人这么冷淡,会对他显赫的弟弟这么冷淡。但是,自己却不敢多言一句,只得把垂着的头再往下垂垂。

袁世敦又“呼呼噜噜”地吸阵子烟,才说:“按说,我们袁家的老殡出得再大,也不为过分。只是,这一次嘛,”他吹了吹烟管里的灰烬,又装上烟丝,“这一次……你回去吧,让世凯回来之后,我们再商量。”

袁乃宽觉得事情办得不圆满,想再力争一番。便说:“大爷,我来的时候,我家大爷倒是有话,出殡的一切费用,自然由他一人筹措,不需府上再破费了,只是……”

袁世敦摇手不让他再说,冷冷地笑着。“笑话,难道袁家出不起殡?!

我完全可以不动筋骨地大办一场。我敢说,在项城县,还没有哪一家敢同我较量。”

“那……”袁乃宽迷惑了。

“殡,他爱怎么出,便怎么出。”袁世敦说,“我决不阻拦。只是,祖坟中的那穴地,我是不能让她占的。”

袁乃宽明白了,可是,他也惊慌了……不过,袁乃宽是不敢如此明白地向袁世凯禀报的。而袁世凯,也觉得他的大哥不一定会如此阻拦他。

天津的灵车在县城暂时停住了。县官为他设了祭堂,要让县城乡亲为之祭悼——项城县出了总督,又是北洋大臣,太子少保,全县人民跟着沾光,能不为他老母吊丧?

县城开悼的第二天,袁世凯领着几位随从先去了袁寨。他在天津是发了狠的,他要同他的胞兄扭着劲干一场,殡怎么出,得他说了算。“难道我一个朝廷大臣葬母还会被族规阻拦?”

离开县城的时候,袁世凯没有穿总督服,御赐的双眼花翎也收藏起来了,只按照地方习俗穿上长衫马褂,戴上六片瓦的帽子,坐上县衙门为他特备的马车走进袁寨。

袁寨,是一个住着三百户人家,上千口人的寨圩,中间高高的门台是袁世凯的宅院;四周便是众多佃农和其他庄稼人,村子成了圆形,一堵高高的圩墙围裹着,圩墙外是一圈丈多深的壕沟,壕沟里终年不断积水,只有圩子南面留着寨门,可以通过行人车辆。寨门外的壕沟上有吊桥。太平年月,只闭寨门不放吊桥;若是战乱或匪盗兴盛时,每晚都把吊桥吊起。这样,住在寨子里的人家便与外界隔绝了。如今,虽然北方多乱,洋人开战,但在偏僻的项城,还算太平,所以,寨圩子上的吊桥一直不曾吊起。袁寨的人都知道袁世凯要还乡葬母,寨门也是天天黎明即敞开。袁世敦也有意差了家丁时刻关照。

袁世凯在寨门外下了马车,在随从的簇拥下,一路和相遇的人打着招呼,一路朝家中走去。

袁家是寨子里的主户,算得上书香门第,自然是讲究礼仪的。袁世敦派出的家丁和族中晚辈,纷纷跪迎袁世凯,然后随在身后。袁世凯走进家门,直奔客厅。

袁世敦也从座椅上站起来,端着铜制的水烟袋立在当门表示迎接。唯其与往日不同的是,袁家从正门直至客厅、内宅,一律地挂起了黑纱,张起了白纸,袁世敦也换了一身素服,以表示全家举哀。

袁世凯见了大哥,没待说话,便泣不成声地跪倒面前,然后悲痛地大哭起来。袁世敦也放下烟袋,跪下与袁世凯同哀。兄弟们一哭,全宅男女老少都就地跪倒,放声大哭起来。一时间,袁宅悲天号地,哀声不止。

一阵悲痛哀哭之后,袁世敦收住泪,让人劝止了袁世凯,又止住家人,兄弟俩这才对面坐下来。这是袁世凯自从升了三品道员远去朝鲜之后和哥哥的第一次重会,屈指算算,整整十七年了,兄弟俩不免相互问候一番。最后,还是把话题归到出殡上。

“日前,你让人来跟我商量老人家安葬的事。”袁世敦先开了口,“其实,无须商量,该怎么办,都有规矩。我们那片祖茔还是比较广阔的,随便哪个边上都可以。你去看着定就行了。”

“边上?!”袁世凯把脖子挺了挺,心里老大的不快。

“是边上。”袁世敦说,“世俗、族规都如此。”

“不能入正穴?”

“不能。”

“大哥,”袁世凯讲价钱了,“别管大小,我是朝廷命官,并且又领了太子少保的衔。这样葬母,官场上是会哗然的。你是不是考虑过我日后的处境?”

“我不谙官场。”袁世敦绷起脸膛,“官场上该怎么办,那是你们做官人的事情。我是平民,我只知祖训。”

“这么说,大哥是不顾我在朝廷上的做人了。”袁世凯拉大旗了。

“连家规、祖训都不顾的人,还谈什么在朝廷做人!”袁世敦是封建礼教的忠诚者,他要维护那个“礼仪”,他坚持刘氏不能入祖坟的正穴。刚刚还亲亲热热的气氛陡然间就变了,这哥俩的脸膛都蒙上了冰霜,一个转向左,一个转向右,一个要母以子贵,一个要嫡庶分明,互不相让,剑拔弩张。见此情形,在客厅内外侍候的老伙,老干们,纷纷退了出去,不唤不敢再来。其余几位兄弟全是庶出,他们以为以袁世凯的身份,葬母的事会有个好结果。谁知老大就是不松口。他们也就不敢再去帮腔争取了。

袁世凯这些年的日子,一直是顺风顺水,青云直上,连老佛爷、皇上都得高看三分,不想在葬母事上让胞兄把他“卡”了。堂堂的朝廷重臣,生母葬在祖茔的地边上,自己的脸膛确实无处放。他向兄长说明了这层关系,兄长就是不体谅。若是换成别人、别事,袁世凯早动威、动权了。他现在不能,他看得很清楚,这位兄长是不会怕他的威和权的。袁世凯想即刻返京,在老佛爷面前为娘讨一个封爵,或请老佛爷颁一道圣旨,把老母葬在祖坟正穴。手中有了这两件东西之一,就不怕大哥不服,处处掣肘了。他欠欠身,想就此返京。但是,他又坐了下来。“老娘已经死了,朝廷上下无人不知,死后虽有追谥的例子,但那是对盛主、功臣,一个平民妇女,朝廷能追谥她什么?单单为一个大臣的母亲丧事如何办、葬在什么地方,朝廷也不会颁一道圣旨……”想到这些,袁世凯为难了。

袁世凯毕竟是显赫天下的人物,把生母葬在袁氏祖茔的地边上,又毕竟是一件被公认为卑下的事情。果然到那一天事情如此,他率领妻妾子女和管家、侍从、用人去安葬,他以何面目对待四方?他以何心情告慰亡灵?袁世凯不会那样做。“不,绝不会做那种丢人现眼的事。”

“这么说,这件事只有按你的意思办才行了?”袁世凯没有再叫一声“大哥”,口气也有点逼人。

袁世敦也不让步。“这不是我的意思。这是礼仪。礼仪是我们祖祖辈辈都最最遵守的,不能到我这‘世’字辈,由我坏了。”“我要是不这样葬呢?”袁世凯又紧逼一步。

“那就是你做主的事了。”袁世敦说,“祖坟正穴是万万入不得的。”“难道我不是袁氏子孙?”袁世凯发怒了。

“谁否认你了?”袁世敦也随着袁世凯拍案而起。

“将来我死了,难道也葬在地边上娘的坟前?”

“我没有说这个话。”

“你不讲情,我也不讲义了。我要另立坟茔,堂堂正正地葬母!”说罢,转身出来,上了送他来的马车,匆匆返回县城。

袁世凯回到县城,在娘的灵前痛哭一场之后,把管家找来,告诉他们:

“立即在城外给我买一块风水宝地,我要另立坟茔,轰轰烈烈地葬母!”

袁世凯有势、有银子,买地立坟,说出来办得到。何况有地方官的尽心奉承,还不是好地拣着买,老殡大大地出!

坟地定下来了,又请了风水先生定了穴,重新扎纸幡,做了楠木棺罩,扎了纸楼、六畜、纸人,另请了几班吹鼓手。袁世凯和他兄弟、姐妹、子侄等披麻戴孝,手持哀杖,在由士兵组成的护卫队护送下,真是轰轰烈烈地出了一场大殡。

刘氏的棺椁下地之后,袁世凯仰面朝天,痛哭发誓:“我——我袁世凯再不进袁寨,永不进祖坟了!”

果然,袁世凯在河南北部的彰德洹上村另安了住宅,日后自己也葬在那里。这是后事,不再详记。

炉中的熏香燃尽了,慈禧太后闭着眼睛闻不到香味,有气无力地喊一声:“人呢?”

两个宫女应声立在面前。“眼呢?没有眼也没有鼻子了?”逃乱归来,慈禧便一直精神不振,性情也变了,无论王公大臣还是太监宫女,谁在她面前都没有好气受,轻则责怪,重则会自己“掌嘴”。连李莲英也有意无意地退避三舍。宫女不敢作声,匆匆忙忙又燃起了熏香,插入香炉。“袁宫保袁大人来了吗?”慈禧还是有气无力地说话。

“回老佛爷,袁大人来了半天啦,见你睡着了,怕影响你休息。他在前厅候旨呢!”

“让他进来吧。”

“知道了!”宫女退了出去。

随着传话,袁世凯朝服齐楚走进来,跪在慈禧面前,说:“臣袁世凯,恭请老佛爷圣安!”

“罢了,起来吧,那边有座,坐吧。”

“谢老佛爷。”

袁世凯坐下之后,侧目望了望慈禧,觉得这个老婆子衰老多了。“她还不到七十岁呀,不该老成这个样子。”他又想:“国事太冗繁了,她是累老的。”

正在袁世凯胡思乱想之际,慈禧又开了口:“早几天,你回项城葬母去了,事情都办利索了?”不待袁世凯回话,慈禧又叹着气,说:“也难为你了,大孝在身,移孝作忠,我心里是有数的。”

“老佛爷的仁慈,臣没齿不忘。”袁世凯又跪倒磕了个头,“回老佛爷,母葬办妥帖了,臣想朝中事多,没敢久留,便回来了。”

“好孩子,难为你了。”慈禧伸手示意,让袁世凯坐下,又说:“我想起了一件事。你到直隶之后,办理了一件开滦煤矿挂旗的事,我知道了,但又忘了。是怎么回事呀?”

袁世凯回道:“开滦煤矿的开采,是同英国人联合办的,那是李鸿章李大人具体经手。臣原不想再过问这件事了,按当初的联办合约办事就行了。可是,既然开滦煤矿在臣的属地,臣总是要去看看的。这一看,实在令人生气……”

“英国人和中国人合办的煤矿,竟是只悬挂英国的国旗。”慈禧想起来了,当时袁世凯是有奏折报来的,慈禧也是看了奏折挺生气的,并且派人正儿八经地跟英国总领事馆做了交涉。因为八国联军围攻的事急,她便记不大清楚了。经袁世凯一提,她才想起来。“这个李鸿章……”她想责怪当初的经办人李鸿章几句,可是,却吞了又吐——“一个已经过世的大臣,还是多爱护为宜”。她只顺着势问:“以后事情办得如何?”

袁世凯想邀功了。他说:“臣当时除了奏报之外,又派员去向英国人提抗议,要求他们要立即挂出代表我大清国威严的龙旗!”

“要求得对,该这样要求。要不,也太失中国人的威严了。”慈禧来劲了。她把她逃出北京城、直趋西安避难的狼狈的处境忘了。八国联军中英国人便占着极主要位置。“后来怎么样了?”

“凭着老佛爷和大清王朝圣威,英国人老老实实地在英国国旗旁边又挂出了中国的龙旗。”

“这才像话。你做得很有礼,很有节,做得好。”慈禧眉间呈现出笑意。

“还有件气人的事。”袁世凯说,“德国人想依照英国人的办法在直隶和我们合办启新洋灰公司。我就想起了英国人不挂龙旗的事,便对他们堂堂正正地说:‘办洋灰公司,中国愿意同你们合作。但是,主权得是我们中国的,你们德国出技术,你们做公司的总技师好了。’”

“说得好,说得好,这才像个中国人的样子!”慈禧夸奖他了。

“德国人不甘心,又把我的老师周馥请出,前来说情。”

“周馥?”慈禧眯着眼想了想说,“是不是那个做过两江总督的周馥?”

“是的。”袁世凯回答。

“也是北洋的老人了,怎么也会办糊涂的事?”慈禧显然是不赞成的。

“我也是这样想。”袁世凯说,“我婉言谢绝了周大人。”

“洋灰公司结果怎么样?”慈禧问。

“办成了。”袁世凯说,“德国人只算技术投资,我们也只给了他们个洋灰公司的总技师头衔。当然公司是不能挂德国国旗只能挂中国龙旗的!”

大约是这女人被八国洋人欺负得太厉害了,有一丝对洋人的反抗和报复,她也觉得心里舒坦。袁世凯把办洋灰公司的事说完,慈禧的眉也就完全展开了,她挺挺胸,像是想站起来。两个宫女忙过去搀扶。可她,却坐下了,遂又指着龙案上的茶杯,说:“给袁大人上茶!”

宫女去倒茶,袁世凯忙又谢恩。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 甘为法学献春秋:许崇德传

    甘为法学献春秋:许崇德传

    许崇德是资深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少年时值日军侵华,为避沦陷区奴化教育,他辗转艰苦求学,抗战胜利后考入复旦大学法律系。建国初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做研究生,适逢新中国制宪盛事,他跨进中南海在田家英的具体领导下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在他献身法学的一生中,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作为《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曾经为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做过积极贡献。为配合普及法制教育,他还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及部队军官讲过宪法课。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纳尔逊·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生于南非特兰凯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南非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任南非总统,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本书从曼德拉的童年开始,记录了他从酋长继承者,到青年领袖,直到入狱27年,并且在出狱后成为首位南非总统的传奇人生。带领读者去认识去喜欢去尊敬一位全世界人都爱戴的自由战士。向读者传达曼德拉的精神之光。
热门推荐
  • 我们的校园那些事

    我们的校园那些事

    在学校经常会发生什么呢?中二少年少女一起发拯救世界的白日梦?这不是一个好笑的故事,但我觉得挺好笑的,欢迎来看哦!
  • 宠坏佛系小可爱

    宠坏佛系小可爱

    “为什么不让我吃!”“你生理期来了。”“我可以不吃辣的,你就让我吃嘛,好不好?”男孩子看着拉着自己手使劲在摆的女孩子,心摇了摇,还是坚定了下来。“不行!是不是要点鸳鸯锅,支开我再偷偷吃?你能不能长得记性,那天晚上都痛成什么样!”“……”女孩子抿了抿嘴,默默了放开了,蹲在火锅店门口。一副‘不让我吃,我就不走了!’的样子。“……你是觉得我治不了你了?”男孩子上前直接扛起了她,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反对,毅然决然的进了粥铺……周围看戏的人,看呆了这操作……“吃不吃?”“不……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边城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是一部中篇小说,凭此书一举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书中寄托着作者关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较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作品。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全书共二十一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似一幅或浓或淡的水墨画,以古朴清新的语言,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 逗趣萌妻之总裁爱

    逗趣萌妻之总裁爱

    她是A城慕家所有人的小宝贝,从来没有出现在大众视线。他是刚从京城来的第一集团总裁,高冷神秘,没有人知道他的实力到底有多大,惹了他的人都没有再出现过,一次搞笑的相遇,他遇见了她,从此有了一个小祖宗
  • 沈阳纪程

    沈阳纪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娱乐之唯一星光

    娱乐之唯一星光

    杨千叶跑到书店:“老板来本白洁的故事。”老本:“白洁的故事?我们没有这本书啊?”杨千叶大为失望,走向一家午夜剧场:“老板,有没有色戒无删减版的票?”老板:“色戒?戒色你来我午夜剧场!你tm是来找茬的吧!!!”(以上简介纯属搞笑,具体内容,还看本书)974208685欢迎加群,水群,催更,寄刀片,看作者女装(手动滑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怪物猎人OL传说之路

    怪物猎人OL传说之路

    二十年前,黑翼闪耀,原本远离人类世界的黑龙再次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之中面对危及人类存亡的危机,“山岚”罗登、“龙瞳”西撒,召回曾经的好友扎巴顿,以及一位闪耀在梅杰波尔坦的猎人————重组龙魇之四。那一战,惊天动地。硝烟过后,人们惊讶的发现,在绝望之中给予人们无限希望的新龙魇之四,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一代传说的逝去,又一代传说的兴起新设读者群:475344044欢迎大家加入~
  • 魔神乐园

    魔神乐园

    剑扫神州七日夜,纵横星空九万里。上斩圣佛,下斩妖魔,扫尽心中不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