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8600000004

第4章 文学观察(2)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整体的大文学格局中,类型文学、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等占据了文学的大部分份额,这些文学样式以消费娱乐的功能取代了文学的思考认识功能,文学不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或艺术事业,而只是一种消遣或消费,而只是以想象远离了现实,以模式化的写作取代了真正的艺术创造,可以说在文学的整体格局上,现在又重新回到了“新文学”构建之前的文学生态;另一方面,仍延续了新文学传统的严肃文学或“纯文学”则趋于凝固保守,逐渐失去了与现代中国人经验与内心的有机联系,而且在新文学传统中形成的“文学共同体”——以文学为中心的作者、刊物、读者的密切联系——也趋于瓦解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新文学的终结”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过程。

从五四到1980年代的中国文学,尽管有可以鲜明区分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思想、政治、艺术派别的争论、批判甚至运动,但无论是“为艺术而艺术”“为人生的文学”,或者“工农兵文学”,在将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与艺术事业上,却是一致的。而这样的文学理想或文学观念,在今天却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四、“新文学”的动力与运作机制

“新文学”在今天所遭遇的危机是全面的,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学的基本观念,另一个是文学的运行机制。在今天,这两方面都受到了颠覆性的挑战。相对于文学基本观念,文学运行机制的变化更不易察觉,我们在这里重点考察一下。

在我们今天看来,“新文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运行机制,即:(1)文学的运行方式主要以文艺思潮的方式推进;(2)文艺思潮的形成主要以不同思想艺术流派的斗争、争鸣、批判等方式体现出来;(3)在不断的文学思潮的变化中,不同时期的文学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形成了一个个“断裂”。

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主要以文艺思潮的方式推进,“新文学”是在对“旧文学”与通俗文学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此后1930年代左翼文学批判新月派、“第三种人”,也有“京派”与“海派”的论争,1940年代解放区文学建立在对左翼文学及其他流派的批评与超越之上,“十七年文学”充满了社会主义文学内部的批判与运动,“‘文革’文学”则以更加激进的批判方式推进,1980年代文学也充满了不同思想艺术流派的斗争。但是自1990年代以来,我们可以发现,“文艺思潮”在文学界的影响渐渐趋于式微,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再以文艺思潮的方式推进。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我们很少看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艺思潮”,也很少看到不同思想艺术流派之间的斗争、争鸣与批判,而不同时期的文学——1980年代文学、19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之间也较少“断裂”,更多的则是思想与美学上的“传承”与“延续”。

那么,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主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运行呢?如果我们将讨论的范围限制在以文学期刊为核心的“纯文学”内部,便可以发现,即使在这一严肃文学领域之中,文艺思潮之间的争论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貌似更加自然的方式——以代际划分的“60后”“70后”"80后”,这样的年龄划分已经成为文学界最为重要的区分方式。虽然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以年龄相区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年龄的因素从未被强调成现在这样的程度。在1980年代,我们可以看到“伤痕文学”“知青文学”“改革文学”“先锋文学”等不同的文学思潮与流派,而在1990年代之后,我们几乎很少再看到以不同的思想艺术追求命名的文学流派。这一状况的益处在于,整体文艺环境进一步宽松,具有独特追求的作家“个人”更加得到彰显,而其不足之处则在于:文艺界由于缺乏思想的交流、交融与交锋,整体上趋于保守与僵化;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文学秩序与美学观念,只有符合某些特定美学观念的创作才能为文学界所接纳,很难出现有创造性的“新人”;新进作家逐渐失去了一种开阔的历史与思想视野,也失去了发现新经验、创造新美学的动力,很难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艺术观。

在以往的文学史研究中,我们对不同文艺思想派别之间的论争,以及不同时期文学之间的“断裂”较多注意,但却较少分析产生这些论争与断裂的前提,而在新世纪以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更清醒地意识到那些论争与断裂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条件,这主要包括:(1)文学与社会现实、思想界论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其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文学不仅仅是“文学”,而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2)争论的双方都是严肃认真的,有的将文学作为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有的甚至将捍卫某个文学观点与个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3)文学的“断裂”与历史的“断裂”紧密相连,并构成了历史“断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文学史上某些论争为什么会出现偏激的言论与严酷的事件,也可以理解文学问题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时代最为核心的思想问题乃至政治问题。或者说,正是对社会现实与思想、政治问题的关切,才促成了“新文学”的诞生,以及以思想论争的方式发展与推进的运行机制。当我们在今天重新思考“新文学”传统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这些前提,而不是以“后见之明”对文学史做出简单的臧否,如同现在不少研究者所做的那样,这在“十七年文学”研究领域尤为突出。

王晓明在《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重评五四文学传统》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不但注意到五四那一代作家的创作,更注意到五四时期的报纸杂志和文学社团,注意到它们所共同构成的那个社会的文学机制,注意到这个机制所造就的一系列无形的文学规范,譬如那种轻视文学自身特点和价值的观念,那种文学应该有主流、有中心的观念,那种文学进程是可以设计和制造的观念,那种集体的文学目标高于个人的文学梦想的观念……如果把这一切都看成五四文学传统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对三十年代中期以后文学大转变的内在原因,是不是就能有一些新的解释呢?”

在这里,王晓明敏锐地意识到了“文学机制”的重要性,但对五四文学传统的“文学机制”有着批判性的意见。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以下几点是应该重新思考的:(1)正是这一机制生产出了“五四文学”,我们不能轻易否定;(2)这一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于将文学与社会、思想乃至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3)当失去这一机制的时候,文学的发展也就陷入了停滞与保守,停滞是由于思想论争的缺失导致文学丧失了活力,保守是由于文学观念仅停留于停滞之时,而不能再与新时代的新经验发生碰撞与交流,在现实中发展出新的美学。王晓明对“五四文学传统”中负面因素(那种文学进程是可以设计和制造的观念,那种集体的文学目标高于个人的文学梦想的观念等)的批评十分犀利,也是我们反思新文学传统时应该汲取的教训,但是另一方面,当我们谈论“文学自身”“个人的文学梦想”之时,仍是在“新文学”的内部——即“新文学”的基本观念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来讨论的。当我们的时代远离“新文学”,不再将文学作为一项重要的精神或艺术事业时,也就无所谓“文学的梦想”了。

在这个意义上,“新文学”的运作机制中虽然存在种种尚待深入认识的弊端与教训,但以思想论争建立起文学与时代、思想、世界的密切联系,这一基本的运作方式却是值得我们借鉴与珍视的。只有在这一运作方式中,文学才能够获得活力,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五、“新文学终结”之后,会怎样?

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新文学”逐渐瓦解的过程,但是新文学尚未真正终结,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新文学终结”之后,会发生什么状况呢?

我想大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文学界来说,严肃文学越来越少受到人们关注,而通俗文学、类型文学则大行其道,文学界的生态将会重新返回“新文学”建构之前的状态,文学的功能将更多地转为消遣与娱乐,文学在整个社会领域中的位置越来越边缘;(2)相应地,文学研究机构及生产机构(如作协、出版社、大学中文系等)在整个社会领域中的位置也会越来越边缘,文学研究不再与社会、思想互动,而只成为一种专业研究领域;(3)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将失去文学这一思想空间与公共空间。

在《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的中文版序言中,柄谷行人说,“我写作此书是在1970年代后期,后来才注意到那个时候日本的‘现代文学’正在走向末路,换句话说,赋予文学以深刻意义的时代就要过去了。在目前的日本社会状况之下,我大概不会来写这样一本书的。如今,已经没有必要刻意批判这个‘现代文学’了,因为人们几乎不再对文学抱以特别的关切。这种情况并非日本所特有,我想中国也是一样吧:文学似乎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那种特权地位。不过,我们也不必为此而担忧,我觉得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文学的存在根据将受到质疑,同时文学也会展示出其固有的力量。”柄谷行人所否定的是僵化的“现代文学”,“这个现代文学已经丧失了其否定性的破坏力量,成了国家钦定教科书中选定的教材,这无疑已是文学的僵尸了。”可以说,在今天我们所经历的是与日本1970年代相似的状况,他试图将“现代文学”及其认识装置“问题化”,从而使文学“展示其固有的力量”。但在我看来,当我们意识到“新文学”正在瓦解之时,我们更有必要从整体上分析其基本观念、运行机制,以把握未来的变化。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传统文学从来没有像20世纪“新文学”这么重要,在经史子集的知识秩序中,文人的诗文集被排在最后,小说、戏曲更被视为卑下的文体,“新文学”将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并赋予了其“新文化”的使命,在20世纪的启蒙、救亡以及精神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文学与作家被人尊重的原因。如果我们将“新文学”视为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一种特殊与例外,而现在的文学状况是一种“常态”,那么也必须同时接受“卑下”的命运。

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文学不再被当作一种精神事业,不再与时代、思想、世界相联系的时候,很多优秀的文学从业者与文学读者,也转身离开了文学。而当这一状况更加恶化时,“新文学的终结”就真的到来了。当然“新文学终结”之后,也可能会出现零星的文学天才,但他们的处境无疑会更加艰难。而大多数的文学从业者将会在生产——消费的资本逻辑中疲于奔命,“不仅收入得不到保障,很多年轻网络作家甚至因为熬夜写作、劳累过度而猝死”,这样的新闻已不止一次出现在报端。在这里,文学与作家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生产逻辑之中,文学成了消费品,作家则成了文字劳工。

当然,“新文学”还有另外一种终结的方式,也是一种理想的方式,那就是在维持“新文学”基本前提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重建一种新型的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在变化了的中国与世界之中,发展出一种新世纪的“新文学”:一种新的世界与中国的想象,一种新的美学,一种新的文学运行机制。虽然在现实中,对这种可能性我们没有理由乐观,但无疑这是“新文学”最好的道路,或结局。

六、小结

本文从新世纪以来文学遭遇的危机出发,研究了“新文学的终结”对当前文学创作与研究所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大体可以明确以下看法:

(1)当前文学所遭遇的危机,并非某个具体问题的危机,也并非短时期的危机,而是一种总体性危机,这一危机可以命名为“新文学的终结”。

(2)在这一视野下,我们可以将1919-1989年的文学视为一个整体(“新文学”),将20世纪中国文学视为“新文学”建构、发展以及瓦解的过程。

(3)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新文学”的基本观念及其前提:“新文学”将文学视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或艺术上的事业;“新文学”与现代中国人的经验及内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文学”不仅在新文化中占据中心位置,而且在整个社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4)我们也分析了“新文学”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以思想论争与文学革命建立起文学与时代、思想、世界的密切联系,并以其先锋性开拓新的精神空间。

(5)最后我们探讨了“新文学终结”所可能带来的两种可能:新文学终结之后,文学的生态彻底返回到五四之前;发展出一种新世纪的“新文学”。

同类推荐
  • 毕飞宇文集·冒失的脚印

    毕飞宇文集·冒失的脚印

    这部由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亲手编定、按创作时间排序的文集共一百余万字,收录了包括《上海往事》《青衣》《哺乳期的女人》在内的作者所有重要作品。本套文集中收录中短篇,主要是短篇作品。这四卷本的毕飞宇文集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他“正本清源”的一帖灵药。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情迷现代主义

    情迷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二十年代兴起的新艺术与文学风格,艺术家为反抗19世纪末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一种他们认为感情上更真实的方式,来表现真正的感受与想法。李欧梵这本散文集《情迷现代主义》,来自于伍迪·艾伦的《情迷午夜巴黎》,表面上说的是怀旧,其实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向他心目中的大师或写作者致敬,这份名单中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勒、李斯特、也斯、王文兴、北岛、韩素音等。
  • 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是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的随笔集。收录《阴翳礼赞》、《懒惰之说》、《恋爱及色情》、《厌客》、《旅行杂话》、《厕所种种》六篇随笔,是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代表作。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阴翳礼赞》从“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这一观点出发,衍生开来,探讨了东方建筑和文化的精妙之处。其他各篇也围绕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行文挥洒自如,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可以说建立了一个“谷崎式”的东方美学体系。
  •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

    本卷收录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这些散文大都写的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散文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
热门推荐
  • 仗剑武林行

    仗剑武林行

    北宋初年,朝野上下暗潮汹涌,边患内乱频频爆发。少年英雄王猿卷入其中,仗剑而行,劈开迷雾,勇闯江湖。这里没有黑白之分,只是心中的正义不同罢了。莫分善恶,坚守心中道义,走一条自己的江湖之路!
  • 谁是维克多

    谁是维克多

    若干年后的未来,一种名为“黑羊”的致命病毒席卷全球,在人类发现病毒伊始已有数亿人丧失了性命。对于黑羊病毒,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能有效控制。幸运的是,人类本身还拥有一样东西能与黑羊病毒抗衡,那便是愉悦的心情。所以这一次,人类的生命才是真真正正的交到了自己手里。而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本该携手共渡灾难的人类竟在互相猜疑、叛经离道、自暴自弃......
  • 异域星空的骑士

    异域星空的骑士

    许可穿越到了一千年后。嗯,天上飞的一坨人形金属是个啥?啊,咋还多出个地球出来?我去!刚一出生老家就被偷了?这还咋玩!看许可如何在千年之后,如何……活下去,毕竟能活下去就挺不容易了,你说呢?
  • 等风来等天晴

    等风来等天晴

    她在高中时期遇见了他——黎铭晨,但是,黎铭晨与夏初沫完完全全是两个世界的,这是黎母对夏初沫说的一句话。但是夏初沫还是深爱着黎铭晨,就这样,进入社会,社会如同绞纸机,慢慢绞碎他们的爱情,夏初沫发现自己和她的差别,原来,一直是自己在拖累着他,只有她,才能帮助他,度过难关,而自己却什么也帮不了他,自己只会连累他。她只能离开他,这才是她所能做的,这也是她应该做的。就这样,夏初沫消失了一年。黎铭晨一直寻着她的身影,直到他,看到了它,一切都已经明白了。他们最终应验那句话“你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八年之爱,一切,已成定局。
  • 有人说我说

    有人说我说

    本文章主要以叙述为主,讲述了2010年入住城中村天和旅馆27号的故事,以及工作中的成长,从跟朋友旅行到自己一个人旅行的成长故事。在写作的途中,2018年7.7城中村拆迁搬离27号!8年来以书为伴,以旅行为伴,出不由门,心不从径。高木直子用漫画记录了一个人住的时光,我用文字记录下来了。
  • 新之剑解

    新之剑解

    展新之的成神之路,经历各种曲折,终成神。
  • 权臣之路:江山美男皆浮云

    权臣之路:江山美男皆浮云

    霍瑶光初出江湖,自诩是一条铁骨铮铮的女汉子,以为一刀在手,天下我有,谁知世道艰辛,随时小命不保。直到误入藕花深处,才明白硬碰硬死得更快。正所谓开局一把刀,男人全靠撩。
  • 汉家十三州

    汉家十三州

    梦回大汉,没有了以往的金手指,鲜血浸染了边疆,曾经的强汉已经过去了百余年,现在的大汉早已被掏空了底蕴。四方蛮夷蠢蠢欲动,国内百姓早有怨言,大汉,如何续命?茂陵里汉武帝的怒吼,面对九州沉浮,又能怎样!罢罢罢,既然让我来到了这时,便由我金戈铁马再现万国来朝!这就是《汉家十三州》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咸口味心理学

    咸口味心理学

    《咸口味心理学》可以说是为读者奉献的一种心理自助疗愈福音,本书的宗旨是帮助读者摆脱不良心境障碍,解决心理困扰,纠正不良的心理问题,以及解读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怪癖行为和心理现象。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事例生动有趣,同时提供了针对不良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期望能给读者带来切实的帮助。面对绝大多数人都有的“心病”问题,只要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它、了解它,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出现异常的时候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