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3900000003

第3章 唐王山雕像

忠于民族,忠于祖国

忠于自己信仰的人,

是值得永远敬佩的。

111师投靠共产党以后不久,小鬼子便调集15000多人,在大汉奸张步云所部5000多人的配合下,发动了专门消灭鲁苏战区总部的又一次大扫荡。在小鬼子看来,111师投共,孙焕彩占领甲子山,导致苏鲁战区与山东八路军失和,正是他们趁火打劫于学忠的大好机会,相信这次动手,八路军一定会做旁观者,不再插手管闲事了。

1942年8月12日,大批日伪军开始了对战区总部的合围,此时,战区总部在石场、坪头一带的作战兵力只有600多人,想跟鬼子汉奸打,可谓一卵击石。好的是于学忠提前得到了情报,便和周复率部在敌人还没有形成包围圈之前,冒着倾盆大雨往南转移,在甲子山后面的几个村子里暂避之后,又由“莒日”边界向北奔跑,回到了113师驻防的沂水圈里及安丘边界。

此一刻,于学忠身体很疲惫,心情很糟糕,他恼恨共产党八路军,恼恨常恩多、万毅、郭维城。不是他们,怎致今日之日伪对他围剿呢!

然而,恼恨是没有用的,最要紧的是应对强大的来剿之敌。

鲁苏战区总部刚刚落脚在唐王山、虎眉山、擂鼓山一带,日军大部队就紧随而至了。此次行动由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不仅人数上鬼子汉奸加起来达到了2万多人,还调来了配有100多门大炮的竹林大炮联队,及10多架飞机助战。

1942年8月19日,即民国三十一年七月初八,113师司令部下达了紧急应战命令。

8月20日凌晨,日军用持续了几十分钟的炮击拉开了拂晓攻击战的序幕。此时,聚集在安丘谭家秋峪的113师各部正准备吃早饭,听到炮响,立即放下饭碗投入了战斗。

113师司令部及其部队机关人员紧急疏散。

战区总部由郭家秋峪转移到唐王山下,于学忠和周复率领总部人员登上了唐王山。

唐王山海拔500米,位于沂水县圈里乡的东北部。此山原名东山,即圈里东面之山的意思。贞观十九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六军从洛阳出发,自山东烟台、威海一带海路御驾亲征高句丽。九月班师回朝,在泰安一带歇兵时,沂州刺史跑去奏报,说:“沂水东北部之圈里东山,有隋军残余已盘踞数年。他们强征民夫,募刮民财,建围墙、造宫殿,以期有朝一日灭唐复隋。本州数次奏报河南郡(当时沂州归属河南郡)请兵围剿,均因兵力所限而搁置。原想奏报朝廷发兵,然国家初兴,皇上日理万机,不忍烦扰,故拖延至今。今万岁驾临,再不奏报,乃有欺君瞒上之嫌,因而斗胆晋见,请圣上定夺。”李世民一听大为恼火,当即传令进军圈里,以数万大军包围了东山。一场血战,隋军残余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李世民登上山顶,发现景色宜人,建筑宏伟,传令不得破坏,并留下居住了数日。自此,东山便被称作唐王山,至今未改。

于学忠进住圈里的时候,唐王山上的隋军建筑早已片瓦不存,但是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仍然未变,山顶上的阔大面积仍然未变。所以,于学忠下令在山上修筑了飞机场和防空洞等军事设施,以备抗敌之用。这些设施尽管在2月里的那次鬼子大扫荡中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可用价值,所以于学忠才抢占了唐王山。

日军从东、南、西三面向唐王山展开了炮击,十几架敌机也轮番飞临阵地进行投弹扫射,一时间山上山下,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这个季节正是盛夏,到了中午时分,太阳把大地晒成了一只大火炉,烤得人汗流浃背,坐卧不宁。于学忠用一条湿毛巾盖在头顶上,像后来拍摄的《地雷战》电影中那些偷地雷的家伙似的,与周复坐镇指挥。特务团米如云团长率全团官兵600多人在前沿作战。113师派了678团协助保卫战区总部,这些人散落在唐王山、虎眉山及其周围与敌作战。另有674团驻守在擂鼓山,以牵制东、南两面进攻的敌人。677团在外围作战,及时策应和增援。

从地图上看,唐王山、虎眉山、擂鼓山由西到东横亘,三点成一线。作战部队利用熟悉的地形,凭借险要的山势,同时又有青纱帐作掩护,与强敌展开了激烈地对抗。

据一些当事者的回忆资料说,日军当时的炮火极其密集,发射到51军阵地上的炮弹每分钟达80多发。但是国军将士们没有慌乱,沉着应战。显示了中国军人的最高素质。

于学忠在轰炸中受了伤,伤的是右胳膊。但是包扎后将胳膊往胸前一吊,依旧端坐在青石上进行指挥。对于死,他早就置于脑后了。

于学忠的两匹战马被炸伤,惊痛之下飞奔到了顶峰。日军以为于学忠上了顶峰,随即把大炮瞄准顶峰进行了猛烈地轰炸。两匹战马便在炮火中倒了下去,永远地告别了主人。

据说这两匹战马是张学良的心爱之物,“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被蒋委员长扣押,这两匹战马便交到了于学忠手中。于学忠出于对张学良的忠诚,一直把这两匹战马带在身边,并悉心照料,期望有一天再与少帅相见时,好完璧归赵。然而现在,这两个宝贝死了,于学忠抬眼所见内心极其悲伤,据当地老人说,他当时掉了眼泪,伤痛之情犹如失去了爱将。

下午三点左右,51军军长周毓英、113师师长韩子乾、51军参谋长张植桴也登上了唐王山。他们是怎么上去的,为什么上去,史料上没有记载,但是笔者猜想,一定是别的阵地守不住了,他们才上去的。

日军一次又一次向唐王山发起进攻,一次又一次被打下去。小鬼子知道于学忠就在唐王山上,指挥官便带领士兵狂叫“活捉于学忠”,并许诺,谁能活捉于学忠,有重奖。鬼子伪军因此越攻越猛。死了一批又一批,仍然攻个不停。

于学忠下令:下午5点撤离唐王山。但是678团要坚守到下午7点,掩护战区总部和113师师部突围。

下午四点,特务团米如云团长用望远镜瞭望,发现西南山口已被日军攻破。他当即命令特务团一营二连前去阻击。二连马上整合队伍,连长站在高处对全连官兵进行战前动员,声如洪钟:“同志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有敌无我,有我无敌。有种的跟我冲上去,把小鬼子给我打下去!”战士们齐声说:“服从命令!”毫不犹豫地跟着连长扑向了日军,以势不可挡之势,将敌人打出了南山口。但是一连的人也牺牲了大半。这个连长是谁?在笔者查阅的资料上没有记载,当地百姓也不知晓。但是,站在唐王山顶,我能感觉到他的英雄气概仍然存在,仍然冲撞着我的胸怀,让我对他由衷地敬佩与崇拜。

下午五点整,苏鲁战区总部和113师师部及其直属部队开始向东北方向山口突围。但是夏日的此时,天上仍然艳阳高照,突围一开始,日军便把我方动向掌握得一清二楚了,于是调集分布在唐王山周边的所有大炮,一齐向东北部山口密集地轰炸起来。

战区的大部分人员,包括周复、周毓英、韩子乾等人都冒着炮火冲出去,并很快脱离了险境。但是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却第二次受重伤,差点牺牲。

于学忠第二次受重伤的地点,是唐王山与小唐王山之间的一座山口。于学忠在副官黄起军的保护下冲出重围来到唐王山东北面的沟底中,先是躲进了一片苇园,后来又奔小唐王山方向奔跑。跑到唐王山与小唐王山之间的鞍形山口,两个人已是气喘嘘嘘,于是便坐下来休息。就在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颗子弹,恰好打在了于学忠的右腿上。于学忠哎哟一声倒在地上,便不能动了。而“鞍口”下面却出现了大批的鬼子,他们似乎看到了于学忠,纷纷喊叫着向鞍口冲来。于学忠感到绝望了,警卫员都打散了,跟前只有一个副官黄起军,谁还能保护无法行走的他突围呢?便从衣兜里掏出一粒早就准备好的金丸准备吞下去自杀。他对黄起军说:“我伤成这样,跑是跑不了了,为了避免被敌人抓住损毁‘党国’形象也损毁我个人气节,更为了避免拖累你,我就在此杀身成仁吧。你不用管我,管也管不了,赶紧跑吧。”黄起军赶紧拉住了于学忠的手,流着泪说:“总座,还没到最后时刻呀,你怎么能选此下策呢!我背着你走,实在走不出去的时候我跟你一起死!”然后不容分说,背起于学忠就跑。跑到小唐王山后崖,实在跑不动了,两个人躲进了山崖下一处只能藏下两三个人的小山洞。鬼子追上山口,发现一条向南的小路上有血迹,以为于学忠和黄起军沿着小路往西跑了,便向西边追去,于学忠就此逃过一命。

678团官兵顽强地打到下午六点多钟仍然没有撤退,他们边打,边高唱抗日歌曲《旗正飘飘》: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快奋起莫作老病夫,

快团结,莫贻散沙嘲。

快奋起莫作老病夫,

快团结,莫贻散沙嘲。

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

团结,团结,奋起,团结,奋起,团结。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

挽沉沦全仗吾同胞。

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

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

团结团结,奋起团结,奋起团结。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歌声在炮火中分外高亢,歌声在烈日下犹显悲壮。

有一部分进攻唐王山的伪军着急了,打到678团阵地前沿就喊:“你们这些不知死的家伙,现在四面包围了三面,只有东北面没有围,你们还不赶快跑还等什么呀?还在这儿打!”

这是些还有点中国人人味的伪军,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军人都死在鬼子的枪口下。也不想中国人互相残杀,才这么喊的。

但是,678团的官兵不想违备总司令于学忠让他们七点撤出阵地的命令,于是,唱着,打着,一直坚守到傍晚七点才撤。

这让喊话的伪军们十分佩服,私下里说,看人家,这他娘的才是板正的中国人呢!“板正的”是很像样、很好、很正气的意思,伪军们用这三个字夸赞678团官兵,表明他们的内心也崇尚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表明他们的中国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

674团官兵坚守在擂鼓山上,日军组织了三次大冲锋,都没有冲上去,却被打死打伤二百多人。为了运送伤兵和死尸,小鬼子从附近的郭家秋峪村抓了许多老百姓去抬担架。天至傍晚,日军赶着大批伪军再次攻击,这些伪军不想往上攻,又不敢后退,就在阵地前面高喊:“山上的弟兄们,你们唐王山的人都已经跑没了,你们还不快跑,还在这干什么?等死吗?”他们的想法也和678团阵地上的伪军一样,不想中国人打中国人,不想打了自己的同胞自己也死在同胞手里。

天色大黑以后,674团官兵才从擂鼓山撤离。他们坚守阵地不走不是因为有掩护任务,他们是为了多打鬼子。

还需要叙写几笔的是,到了8月28日,674团在费县南部的石河村,也就是当时的费南县石河村,现在的平邑县卞桥镇石河村一带,被4000多名日军包围。双方再次发生激烈战斗。此时正是拂晓,经过了擂鼓山之战和长途跋涉的674团已经极其疲惫,在如此众多的敌军围攻下如果恋战,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为了保存力量,团长决定全力突围,只留下七连作掩护。有资料显示,七连连长叫吴金贵,在身中数弹的情况下,仍然率领全连官兵在石河村内与敌开展巷战肉搏,直到全连阵亡。

其他参战队伍也和674团、678团一样,都很英勇,都与日军拼得你死我活,拼出了中国人的骨气,拼出了东北军应有的气概。

唐王山之战,日军被消灭了400多人,战区将士伤亡了300多人。战区总司令于学忠负重伤,战区党政分会少将军务处长兼总部高参张庆澍、党政分会中校科长商彝阵亡。战区总部中将参谋长王静轩膝盖骨下部被打穿。战区总部中将副官长陈策的两个睾丸被打掉,成了终生不育之人。而113师少将副师长潘国屏的胳膊被炮弹炸断,因无法及时医治,而成了终生残废。

都说东北军窝囊,没有战斗力,不敢打仗,看了以上文字,你就会觉得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太片面,太主观。当年小鬼子发动“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的确“窝囊”过,可如果不是张学良下了死命令不让打,他们怎么可能窝囊呢?难怪“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不再叫张学良少帅,而叫他“小胡子”,“小六子”。“胡子”是土匪的别称,张作霖是“大胡子”出身,张学良自然就是“小胡子”。

8月20日晚间,小鬼子以为51军主力仍在唐王山上,于是重新调整布置,于第二天清晨再度攻击唐王山,结果他们攻上的是一座空山。气急败坏的小鬼子便对唐王山周边村庄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一直持续了五天才作罢。

而此时,苏鲁战区的部分部队撤入了八路军115师防区。为了借此机会缓和与苏鲁战区的关系,在罗荣桓的亲自安排下,八路军给予了苏鲁战区部队很大的保护和帮助,至此,于学忠对八路军,特别是115师,转变了一些态度。此后,两军的关系渐趋缓和。

但是,于学忠与周复却分开了。表面的原因是军事部署之需要。实际上,是二人的矛盾太大了,已经无法再在一起共事了。在于学忠的心里,周复是蒋介石派到他身边的监军、密探、特务,是一个借着蒋介石的腰杆欺负他于学忠的小人。而在周复心里,于学忠就是一个向着共产党,护着共产党的典型的亲共分子,甚至自身就是共产党也未可知。作为忠于党国,忠于领袖的国民党党员和国军军官,他不能坐视不管,但是他把情况如实地跟委员长汇报以后,委员长竟然也拿于学忠没办法,那他还和于学忠共事干什么呢?再共事下去,有一天于学忠投共了,只怕自己也要跟着吃瓜落吧!于是,他便主动提出和于学忠分开了。

周复并未想到,此一分开竟是他和于学忠的永别。虽然二人有矛盾,虽然各自的信仰有区别,但是,周复应该承认,作为抗日军人,于学忠是条好汉。于学忠也应该承认,周复同样是一位不打折扣的抗日英雄。假如周复不是忠于蒋介石,于学忠不是同情共产党,二人应该可以成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分开后周复率政治部、党政分会、干训团去了安丘的城顶山。

1943年2月20日,农历是民国32年正月十六日,凌晨时分,日军用飞机、大炮开始了对城顶山的狂轰滥炸,山上顿时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炮击过后,装备精良的日军开始从四面八方喊叫着往山顶冲锋,顿时山上山下,枪声大作,杀声震天。在山上指挥反击的是周复、韩子乾、张植桴、厉文礼等人,在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以后,113师及厉文礼所部已有较大伤亡。但是战斗却越来越激烈,部分阵地已被攻破,出现肉搏,双方死伤惨重,尸骸相枕。339旅678团死守阵地要塞,成为日军重点攻击目标。团长刘斌中弹牺牲,二营孙营长立即挺身而出,在火线上宣布自己代理团长,指挥部队继续据险死守,奋力杀敌。但是日军兵力过于强大,113师虽据险要,也难敌日军炮火,我方弹药又供应不足,再要继续打下去,只有全军覆没。

黄昏时分,周复同韩子乾、厉文礼、张植桴紧急协商后,决定分兵突围。此时,周复不会想到韩子乾会被俘,被俘后会投敌,如果知道他会被俘投敌,他一定会找个借口一枪磞了他的。就连韩子乾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会投敌,如果知道自己被俘后会那么经不起利诱变节投敌,他可能直接活捉周复或砍了周复的头到敌人那里去请赏了,那样,他比被俘后再投敌更能得到敌人的“欣赏”。世上最难参透的就是人,很多时候,自己也参不透自己,别说参透别人了。

周复率八百余人向东北撤退。正月十七日黎明,行至城顶山东北角张家溜西山一带,日军独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团在此形成左右夹击之势。周复率部仓促抢占张家溜西南山顶,踞险死守,奋力抗敌。战至中午,伤亡惨重,周复下令集中火力突围。并亲率敢死队数十人向山下冲杀。冲至半山腰,与日军展开肉搏,周复胸部中弹,血流如注。随行的政治部机要秘书双凫背起他,冒着炮火冲到了山下。但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周复壮烈殉国,时年只有43岁。牺牲前,他看着苍天慨叹道:“这局势如何了得!”表明直到此时,他仍忧心抗日之难,国家安危。抛开政治不说,像周复这样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自己信仰的人,是值得永远敬佩的。时间越久,他的精神就越闪烁耀眼的光芒,就越被我们这个民族所推崇、所需要。

周复殉国的消息传到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张治中于10月间在重庆抗战堂亲自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蒋介石派自己的亲信商震前往代祭,并遣俞济时到山东慰问了周复的家属。1995年8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周复为革命烈士,并为周复在革命烈士陵园中重建了坟墓。

同类推荐
  •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的随笔作品:《我能否相信自己?》《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尔赫斯的现实》《诃夫的等待》《鲁佐德的故事》《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心之死》《卡夫卡和K》《文学和文学史》《威廉·福克纳》《安·鲁尔福》等24篇。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荒原

    荒原

    本书是一位充满才气的中学生的作品精选集,有玄妙诡异、直指人心的短篇小说,有情感璞真的散文,有守望古风、画面唯美的古典诗词。各篇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题材:音乐奇才卡洛与杀手伊泽尔的爱情;庞涓与孙膑的情谊和仇怨;变身哑女的蝉;对来世的感想;等等。但相同的是华美文字间奇异诡谲的气氛,以及每一个深刻贴切的细枝末节——这正是这个九九年女孩所擅长的。
  •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多维视野中的《野草》研究概论

    多维视野中的《野草》研究概论

    本书稿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多维视野中的《野草》研究概论(项目批准号:14FZW048)”的成果,书稿从诗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视角出发,以相关的研究史料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野草》研究文献资料的集中梳理,对《野草》研究进行了多维度的、全面深入的考察,书稿出版对鲁迅研究、《野草》研究史论等方面有推进作用。
热门推荐
  • 逆天狂妃:腹黑帝君强势宠

    逆天狂妃:腹黑帝君强势宠

    某夜,她霸气地把他压在床上,玉指勾起他光洁的下巴,挑眉道:“这次我在上,你好好躺着就行。”半夜,她累倒在他的怀里,喘着粗气,示意罢休不干了。他却翻身将她往身下一压,邪魅一笑:“夫人满足了自己可不行。”翌日,某女扶着酸痛的腰大骂道:“是谁说传闻中的鬼冥帝君是个断袖,对女人有洁癖的?他分明就是个不要脸的无赖!她,东月国众人皆知的废物,没有灵力,长相丑陋,性格软弱。再次醒来,她是现代的顶级特工,空间在手,重塑灵力,训服灵兽,身后还有一个老顽童师父,每天日常就是虐渣虐白莲。他,神罗天界的鬼冥帝君,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却唯独对她上心,把她放在心尖上宠着。(本文1v1,双洁,男强女强!)
  • 伏羊咩咩

    伏羊咩咩

    羊的命运,人的命运,杀生与护生,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一果慈走在去苦水寺的路上。尚未入夏,不代表天气不热,还在暮春时节,天气就突然燠热起来。从远处看,通往苦水镇的省级公路如一截被人丢弃的猪大肠,乱糟糟的,好像爬满了苍蝇。近瞧那些蠕动的苍蝇是各色运货的车辆,以及行色匆匆的各色人等。车有三轮车、四轮车,甚至还有八轮车,自然还有皖北大地上常见的驴套车;人,只有三种:男人和女人,其余的,是僧人。此时,僧人果慈戴着一顶斗笠,着一身杏黄色的僧衣,拖着有些疲惫的步子,坚定地向苦水寺方向跋涉。
  • 魔法使事务所

    魔法使事务所

    只是普通青年的主角邵宇轩,竟莫名其妙的踏入魔法世界中!魔幻与现实交织的日常就此展开?
  •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禅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参考禅宗修行的方法,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然后再用于管理实践。盛大网络的老总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之后以能有今天这么成功,在他看来主要是他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
  • 道德经管理日志

    道德经管理日志

    身处快节奏、高压力下生活的现代人都在慨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企业家获取事业与生活的双成功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早在2500年前的老子就为我们修筑了一条真理之路,他让我们在古老的智慧清泉中得到优渥的心灵疗养。他教会我们如何铺设一条属于自己胜似闲庭信步的人生达途。
  • 全能红线仙

    全能红线仙

    一个自诩什么都会的全能红线仙,一千岁满打开她的红线任务书,开始她的第一个红线任务。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会吃会睡有创意,艰难险阻在她面前就是棉花糖,还有什么圆不了的爱情?嗯哼?哼哼,红线仙路漫长,但却通通难不倒她——全能红线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极光

    北极光

    本书收作者代表作中篇小说《北极光》、《残忍》。本书内容丰富,写作细腻。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从三国文化的表情、三国人的背影、三国人的习俗、三国人的民族性以及三国的未来等方面来比较和认识了中日韩三国人的文化风貌。
  • The Terrible Two Go Wild

    The Terrible Two Go Wild

    Everyone's favorite pranksters are at it again! School's out, and Miles and Niles are running wild in the woods outside town: climbing trees, exploring caves, and, yes, pranking. But these leafy, lazy days of mischief darken when bully Josh Barkin and his cadets from a nearby kids' boot camp discover the merrymakers—and vow to destroy them. Are our heroes' sharp minds any match for these hooligans' hard fists? The latest installment of the witty, on-target illustrated series is another "fast paced, laugh-out-loud novel" (School Library Journal) that proves once again that, in the hands of the powerless, pranks can be tools of justice—plus, they're f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