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5500000002

第2章 溯梦——追踪探源话梦缘(1)

中华文化之中的“梦”

对于“梦”这种精神现象,早在原始时期就已经被我国的古人们所注意了。在这之后,古代先人们就开始对梦进行了不停的探索,在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段,人们对梦的认识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很多人还通过占梦解梦的手段达到获悉人世间奥秘,以及预知未来的目的。

古代“梦”的字面意义

通过我国一些古代典籍,我们也能从侧面看出古人对梦的理解。《说文解字》中曰:“梦,不明也,从夕瞢,省声。”清代文学家段玉裁对《说文解字》中的内容注释道:“许云不明者,由不明而乱也,以其字从夕,故释为不明也,梦之本义为不明。”他所提到的以“不明”为乱的这种字意解释由来已久。《诗经·小雅·正月》云:“民今方殆,视天梦梦。”《传》曰:“王者为乱,梦梦然。”《诗集传》的这种说法虽然出自于汉代,但是其却承袭了先秦“诗悦”而来,在其解释中应该保留了“梦”字的古义。在《墨经·上》中则认为:“梦,卧而以为然也。”即认为梦是人在睡眠中认为自己看见了什么,以为发生了某些事情,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从上面的解释可知,古语中认为:梦中因不明而生乱,这是一种失去了觉醒之时意识活动的一种常态,是进入异态的现象。虽然古代典籍中对梦的解释如此,但是关于人类做梦原因的这个问题,古人众说纷纭。在《周礼》之中将梦的产生和占梦的结果称为正梦、思梦、喜梦、噩梦、寤梦、惧梦六种,而东汉的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梦列》中也持相类似的观点,认为根据梦的成因和预兆可以分为直(接)、象(征)、精(思专想精)、想、人、感(气)、(应)时、病、(相)反、性(心情)十类。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荀子曾经认为:“心卧则梦。”三国时期著名解梦师周宣在《太平御览》中引述《解梦书》说道:“梦者像也,精气动也,魂魄离身,神来往也,阴阳感成,吉凶验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曰:“凡梦皆缘魂魄至于躯体,不能流通……神将告以未来吉凶。”宋代大儒朱熹在《诗传小雅·斯干》中说道:“人之精神与天地阴阳流通,故昼之所为,夜之所梦,其善恶吉凶各以类至。”在《论衡·纪妖篇》中曰:“人之梦也,占者谓之魂行。”

总结古代各家之言,神道主义者宣扬的是“梦魂说”;唯心主义者认为梦是一种精神上的独立活动;科学唯物主义者认为,无论梦有多么虚幻,其产生还要依赖于做梦的人,应该从做梦之人的生理病理和精神心理去寻找做梦的原因。可见,这些解释“梦”的多种理论也从侧面促进了我国梦文化的发展。

中医学对梦的理解

在中华传统中医理论之中,也有着关于“梦”的解释。只不过中医中的解释主要是从梦境产生的原因上来进行的。我们都知道,中医学是深受古代阴阳论影响的,因此它对梦的理解也从阴阳方面来进行。

中医学中认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简而言之,就是卫气入阴则寐,卫气即指运行于脉外的气。当卫气入于阴时,人体表的温度就会降低,人进入了睡眠的状态。阴是主静的,而阳是主动的,在阴中潜藏着的卫阳,其活跃的主动性是不会随之改变的。因而,当卫阳刚进入到阴分时,阴阳就处于相对稳定之中。

虽然卫阳想冲破阴分的控制,但这种变化并不会引起质的改变,因而阴阳相抱而又不离的局面不会产生变化,此时人也大多会处于少梦的熟睡中。但是,随着卫阳逐渐地积蓄力量,在到达了某个临界的阶段之时,阴分的控制力和卫阳冲出阴分的力量将进行相互的抗争,这时卫阳潜藏于阴分之中的平静局面即被打破了,也就随之出现了阴阳相对抗、相争斗的情况,人就进入了多梦的睡眠之中了。当阴分又控制了卫阳冲出去的势头之后,阴阳就随之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新时期,这时的多梦时间就告一个段落了。

当人体的卫阳再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力量积蓄和准备之后,继而就又开始了冲出阴分的争斗,这次准备的时间短于上一次,但是阴阳相对抗的时间却增长了,因此做梦的时间也自然比第一次的做梦时间长。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运动,阴阳相对稳定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对抗期也会随之越来越长。一直到最后,当阴分的力量彻底不能控制住卫阳之后,卫阳最终冲出阴分的涵抱,人这时也就醒来了。而阴阳最后一次对抗的时间最长,程度也最激烈,所以做的梦时间也最长,梦境的印象也最强烈。因此,中医学认为,人们能回忆和记住的梦,大多数是处于这个时期的梦。

历代名人论“梦”

在我国历史上,不仅百姓热衷于透析梦境,就连很多著名的人物也非常注意对梦境的研究,他们自己也有着对梦独特的理解。

谈到我国的占梦文化,就不能不谈到成为解释梦、预测吉凶的权威解梦工具书《周公解梦》。相传,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周公。作为西周时代的圣人,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曾经辅助文王的“剪商”大业,随后他又相继辅佐过武王和成王,期间还当了七年的摄政,可见,他为稳定周朝的统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承继者和发扬者,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以贯之,是集“温、良、恭、俭、计”这孔子所高唱的五大美德于一身的人物。不仅如此,周公对梦也有着独到的认识和理解。一些古人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即人们晚上睡觉之时所做的梦和白天所想到的事情是有关系的。但是,作为古代宫庭评梦者之中的代表——周公,他却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在周公看来,人之所以会做梦,是因为上天想给做梦之人一个启示,并且让做梦之人事先了解将来会发生的一些事情。因此,他也认为每个梦都含有着各自的含意,只有人们细心去钻研才能感悟出梦里潜藏的深刻含意。

晋代著名的玄学家乐广,在历史上曾经把对梦因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晋书》传中称,乐广人善清言,“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遗憾的是,他的“约言析理”对后世显得过分的简约,鲜有人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虽然如此,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文人对其却有深入的研究,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学者苏轼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苏轼虽然擅长文学创作,但是对哲理的研究也非常的痴迷,他还曾经写过一篇《梦斋铭》,这其中就有对梦的见解,在谈到梦的成因之时他说道:“世人之心未尝有独立也。尘之生灭,无一念往。梦觉之关,尘尘相授,数传之后,失其本矣。则以为形神不接,岂非‘因乎’?人有牧羊而寝者,因羊而念马,因马而念车,因车而念盖,遂梦曲盖鼓吹,身为王公。夫牧羊之与王公亦远矣,‘想’之所‘因’,岂足怪乎!”从苏轼的话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乐广所说的“世人之心未尝有独立也”非常精妙。心未尝“独”,则不能“独行”、“独游”。他继而又指出了,世界上的色、声、气、味等各种现象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这些现象和变化也就能对人类的醒觉和睡梦产生影响。而在醒觉和睡梦之间的互相转化之中,觉之见可以转化成梦之象,梦之象又影响着觉之动,如日常的幻想、联想等。这样的发展过程,就会让人们弄不清梦到底从何而来了,随后,人们就会认为“形神不接”,精神独行。

苏轼还举了个例子来说明梦的来源:一个牧羊人躺在草地之上,看见了身旁的羊,羊有头有尾,四蹄。牧羊人心想:“这羊如果再大一点、再高一点,那不可以同马一样骑了吗?”马能够驾车,于是他从马联想到了各种车子。在一些高级的车子上还装有华盖,这种车子是王公贵族们的交通工具。结果在他睡着之后,就看见了一辆装有华盖的车子,四周热热闹闹的吹吹打打,他则成为了王公贵族坐在里面,非常的威风。

苏轼从他所举的这个例子中指出,人们的梦是由于“想之所因”形成的,而牧羊人做梦成为王公贵族,也就不足为奇了。苏轼所讲的成梦之“因”,并不是因依之“因”,而是“因缘”之“缘”。“因羊而念马”,即由于看见了羊而想到了马。“因马而念车”,也是缘马而念车,由于想到马,从马又进一步想到车。苏轼讲的“想”,只是想象或联想,比乐广的理解要狭隘一些。但是,苏轼所得出的“想之所因”这个结论,很有道理。牧羊人梦想成为王公贵族的梦境,主要是由于牧羊人看到羊而产生的,这是客观事物所引起的。与此同时,从“因羊而念马”到梦见“曲盖鼓吹”,和牧羊人的心理感受也有着重要的联系,即人的联想和想象。在客观的“因”与主观的“想”这两者中间,苏轼强调了“想”来自于“因”的关系,因此说“想之所因”。这样,苏轼将乐广所提出的“想”和“因”的关系,已经表达得非常的明白了。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在对“梦”这种生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名人当中,不得不提到明代的著名哲学家王廷相。可以说,他是对“梦”理解得最为透彻和全面的古人之一。在自己的著作《雅述》下篇之中,王廷相把梦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感于魄识者”,一类是“有感于思念者”。

对梦的成因方面,王廷相也作出了具体的分析,他说:“何谓魄识之感?五脏百骸皆具知觉,故气清而畅则(梦)天游,肥滞而浊则(梦)欲飞扬而复堕;心豁净则(梦)游广漠之野;心烦迫则(梦)踞蹐冥窦;而(梦)迷蛇之扰我也以带系,(梦)雷之震耳也可以鼓人;饥则(梦)取,饱则(梦)与;热则(梦)火,寒则(梦)水。推此类也,五(脏)魄识之感著(着)矣。”王廷相所提到的“魄识”,可以理解为现代生理学之中的肉体知觉,这其中既包括了知觉,也包括了内知觉。文中,作者用“气”的清浊、浮沉、畅阻、豁烦和饥饱、寒热分析了梦因,其中的“气清畅”之梦、体“肥滞浊”之梦、“心豁净”之梦和“心烦迫”之梦,也开创了古人集中分析梦因的先河。相比晋代玄学家乐广的成梦之“因”,王廷相的“魄识之感”的新概括显然要比前人清晰得多。

在对梦成因的分析之中,王廷相还说道:“何谓思念之感?道非至人,思扰莫能绝也。故首尾一事,在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后则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凡旧之所履,昼之所为,人梦也则为缘习之感。凡未尝所见,未闻所闻,人梦也则为因衍之感……推此类也,人心思念之感著(着)矣。”这段话中所谓的“思念之感”,实际上,指出了人的喜怒哀乐无不贯穿着“思念”,无不以“思念”为基础。而“思念”的本义之中也将愿欲忧乐都蕴于其中了。可见,在王廷相看来,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总是受到各种思念的干扰,他对梦因的分析,重点也不在“魄识之感”,而是在“思念之感”。由于王廷相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因此他的梦论不仅有着有高度综合性,还有着新的概括性思想特征。

到了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将王廷相的观点进一步的发展了,他认为除了“意识所造之梦”和“气机所感之梦”外,还有“意想歧出”之梦和“气机旁召”之梦。对此,他说道:“……或心绪瞀乱,精神恍惚,心无定主,遂现种种幻形,如病者之见鬼,眩者之生花,此意想之奇出者也;或吉凶未著,鬼神前知,以象显示,以言微寓,此气机之旁召也。”在他的话里,“意想歧出”和“气机旁召”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意想歧出”指意想不是沿着正常的逻辑和思路来进行的,相反,它表现出了一定的随意性,在清醒时想象存在,在睡觉之时它则更为常见。而“气机旁召”的本义则是指,人类的肉体生理活动偏离了正常的路线,而在其“旁”受到某种东西的引诱。纪昀的思想显然受到了王廷相把“因衍”同“思念之感”联系的启发。

古人对梦的分类

在我国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开始学会去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梦。这从古人对梦的分类之中就可以看出。这种根据梦的内容不同,把梦分为以下十五类的方式,也是古人对梦认识的一种体现。

直梦:也叫做“直应之梦”或者“直叶之梦”。古人认为梦见了什么就会发生什么,而梦见了谁就能遇见谁。在人的梦中那些有着直接象征性意味的梦,指的就是所谓的直梦。如你和家人朋友很长时间没有相见,夜里突然梦到了他们,而到了白天突然看见了他们,这指的就是直梦。

因梦:在睡眠之时,由于五官的刺激而产生出来的梦即是因梦。古书中所说的“阴气壮则梦涉大水,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指的就是因梦。

象梦:梦的意象在梦境内容中通过象征性的手段表现出来的梦就是象梦。其实我们所梦到的一切,都是通过象征手法所表现出来的。如梦到了登天,其实普通人是无法达到登天的目的的,在此处的“天”实际上就具有象征意义的,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天”就是阳刚、尊贵、帝王的象征。

想梦:想梦指的就是凭借着意象所做的梦。想梦是人类内在精神活动的一种产物,人们通常所说的“日有所思,也有所梦”,指的就是想梦。

同类推荐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一个人的战斗

    一个人的战斗

    本书是单世联教授最新的一本文化批评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切入经典作家,把握时代脉搏。内容包括对海涅、君特·格拉斯、狄更斯等的评议,对《红楼梦》、明代经贸问题等的新解。全书内容熔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是一本适合浅阅读时代的口袋知识读本。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祖先的脸谱

    祖先的脸谱

    从万里长城到紫禁城,从恢弘的秦兵马俑到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中国古代文化让世界瞠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宝藏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称奇的文物用各种方式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
  • 美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美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本书对什么是美国、美国人、美国经济、美国政治、美国文化做出了独到的界定,论述了美国的立国观念、兴国基础、治国原则、强国核心、走向世界、溶解全球等基本理念,揭示了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其管理战略的必然性,从美国社会争论及其矛盾中,预示了世界的未来将由美中两大经济循环体左右的格局。本书的特点有三:一是从人们熟悉的现象中,分析美国社会的背后动因,提出了环境、种族、理念、战略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二是把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提出了富国、强国、融合、活力的统一联系;三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了“自然祖国”、“两个美国”、“经济地理环境论”、“经济双重性”、“三层分配”、“主权资本”、“两种平等”、“自由三重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新观念。
热门推荐
  • 帝尊追妻路:给本上神滚开

    帝尊追妻路:给本上神滚开

    她是九重天高高在上的子初上神,遇到了被土埋葬的他。作为上神,她很好心的救了他,哪想却被调戏了。某男不着寸缕,调笑道,“你是神?以前听说过,如今倒是第一次见到。”某神斜斜觑了他一眼,“那些人见到神倒是恭恭敬敬的,你倒好,就不怕天谴?”某男挑起她的下巴,眉眼含笑,“何为天谴,那不过是唬人的东西罢了!”某神一把甩开他的手,“你这是亵渎神灵!”某男漫不经心道,“反正刚刚已经亵渎过了。”原以为孽缘即将开始,哪想她将他的尸体烧的连灰都不剩。麻蛋,这祸害居然还重生了!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时间机器与隐身人:THE TIME MACHINE & THE INVISIBLE MAN(

    时间机器与隐身人:THE TIME MACHINE & THE INVISIBLE MAN(

    《时间机器》是令威尔斯声誉鹊起的处女作,也是其杰出代表作之一。通过《时间机器》,威尔斯表达了对人类终极处境的关怀,拨动了亿万颗不安的心灵。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感叹生命的短暂,然而威尔斯竟设想出一架能自由穿梭于时空中的机器,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均构思得天衣无缝,只要人类还为时空的局限所困,《时间机器》的魅力将永不消减。1897年发表的《隐身人》亦是威尔斯流传深远、广受欢迎的作品。《隐身人》将视角转向了科学技术本身,向读者展现了科技无限发展后潜在的负面效应。威尔斯警示人们科学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又能招致灭顶之灾,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科学发明一旦落入自私者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 大乘破有论

    大乘破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千星辰及暖阳

    万千星辰及暖阳

    人这一生不能一直做太阳,因为太阳无法温暖自己你这一生不要做浩瀚星空的一颗星,我怕我看见的闪耀不是你如果你要做太阳那我一定要做一颗行星这样你就会发现我的美我就会看见你的好不是所有的相遇都是巧合还有我的精心设计和你的不期而遇女:“我们是注定要相遇的”男人宠溺的摸摸女人的头“嗯!”女:“那如果我不喜欢你错过了呢?你会怎么办?”“不可能!”男人眼神危险话语决绝的说女人白眼“我只是假设而已”男:“如果是这样我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爱上我的”女:“为什么不是你爱上我呢?”“因为我一定会比你早就爱上你!”“......”
  • 请求古爷不开挂

    请求古爷不开挂

    古烨从来没有想过会被自己老爹发明一个废系统绑定。作为世界第一科学家……的女儿,古烨表示:有老爹给的金手指,快穿不用怕。第一天绑定宿主,系统新手上路信心满满,表示一定会带领古烨完成人渣改造任务。当系统被威胁,不得不喊古爷的时候,系统表示,问题不大。然而,当看到古烨凭空摸出机关枪,系统不淡定了。系统:古爷,能不能正常完成任务!?这是古代!!哪来的机关枪!!!古烨:(默默收起机关枪,掏出了激光炮)系统崩溃,选择下线关机。[简介废][新手上路]
  • 天冷就回来

    天冷就回来

    凉夏自幼远离父母随寡居的外婆生活在江淮之间的小城,性格坚硬古怪,一直对外婆口中含糊的祖宅,往事心存迷恋。中学时遇到从北京而来的男孩昭阳,从对抗到成为少年时代唯一的陪伴。只因一张四时西湖的宣传单,凉夏与昭阳彻夜出逃去考远在杭州的高中,凉夏考上,昭阳落榜。父母的阻拦,外婆的去世,北京的召唤,两个人从此走上了各自的人生路途,并且失去了所有的联系。凉夏与昭阳两条线索各自平行进行展开。
  • 文娱双星

    文娱双星

    一个是惊才的文坛巨匠,一个是绝艳的乐坛天娇,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想象不到的文娱财富,也逐渐地改变着自身的命运,努力筑就一段传奇。古云和张琳琳,这两个原本来自地球的年轻人将如何一步步揭开这个新世界的面纱,找到那隐藏在“真实”之下的“真相”?让我们拭目以待。
  • 捏你跟玩似的

    捏你跟玩似的

    这件事情的结局是孩儿终于牵走了自称是他的驴。尽管孩儿的爹很不情愿把好端端的钱白搭在一条什么球用也没有的驴身上,而赵驴儿更不情愿他用来混饭的工具就这么随随便便改姓了别人的姓,但是他们最终谁也没有拗过比他们更拗的孩儿。当这个拗蛋筋的孩儿兴高采烈地骑着毛驴回家去的时候,谁也不怀疑这孩儿长大以后将变成这样一个人——只要他认定是自己的东西,别人休想碰一碰。
  • 柯南之樱花下的女孩

    柯南之樱花下的女孩

    由一个高度近视,却从不带眼镜的死神引发的一系列血案,呸,事情。
  • 杜威经典教育论集(全集)

    杜威经典教育论集(全集)

    本套书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与民主》;《教育论》共3本。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杜威不但强于教育理论,而且富于教育经验,把理论和实际贯穿起来,在教育史中既能提出新颖教育哲学,又能亲见其实施之获得成功。可以说,《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理解近百年来美国以及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教育与民主》是杜威的经典作品。选自《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理解近百年来美国以及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本书力图分析和陈述民主社会所蕴含的理想,并应用这种理想来谈论教育问题。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断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可以说,是一本在现今读来仍有启发的教育理论著作。《教育论》是杜威的经典作品。选自《民主主义与教育》。在当时,美国传统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一方面是脱离儿童。杜威所探讨的正好环绕着这两大课题: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一是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的规律合拍。他对此成功地作了探索,因而成为美国教育的巨人。本书论述了和教育相关的诸多问题,堪称是一部内容渊博而挖掘透彻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