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4300000005

第5章 游荡的生灵(4)

遗憾的是,刘灿没有这个福分。就在他定亲后不到两个月,在一次送灰浆时,工架上的几根钢管突然间垮下来,正好砸在他的头上。他的父亲哆嗦着身子,还没把他背到医院,刘灿就断了气。

安葬刘灿的时候,我们都去了他乡下的老家,替他送行。那天,世界静悄悄的,没有锣鼓,没有鲜花,也没有更多的人为他送行。有的是刘灿父亲锥心气血的呼喊和他妹妹绝望的哀嚎。我,黄谷,谢婷站在刘灿新垒的坟堆前,上了一炷香,泪水打湿了坟前的泥土。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愿他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就在我们告别刘灿转身离开的时候,我们看见刘灿的妹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安放在刘灿的坟头。那个笔记本,应该是刘灿生前送给她的。笔记本上的每一页,都工整地抄写着刘灿的诗。个别短诗的结尾,还配有他妹妹亲手画的插图。目睹眼前的一幕,我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他那首《致妹妹》来。

花落无声,群山无言。

刘灿的灵魂和诗魂,可以安息了。

在我们几个人中,我或许是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但这丝毫不能说明我就比他们优越,相反,我跟他们一样,内心有着不可言说的伤痛。

我的父亲是个残疾人。他还很小的时候,一次上坡割草,被一条毒蛇咬伤右手,因未能及时治疗,导致三根指头腐坏,只剩下弯曲的小指和无名指。作为一个靠劳动吃饭的农村孩子而言,我无法想象手残后的父亲,内心经历过怎样的悲伤和绝望,受到过多少人的歧视和讽刺。但我的父亲,最终还是以他的坚毅和顽强,战胜了苦难。为求生存,父亲曾先后跟人学过画画、写字和行医。至今,我父亲都还写得一手好字,也学得一些医学知识。逢年过节,左邻右舍常常跑来我家,请求父亲给他们写春联。有时,乡亲们患了伤风感冒,也跑来让我父亲看病处方。渐渐地,父亲以他的能力和才华,改变了他在村人们眼中的形象。乡亲们对他的依赖,使他重新获得了尊严。尽管如此,父亲仍未脱离劳动。多年的磨砺,让他练就了用左手干活的本领。犁田,插秧,挖土,栽苕……他样样都能干,而且,比那些健全人干得还利索。

我母亲当年就是看到父亲的勤劳和坚韧,又学得两门手艺,才肯嫁给他的。母亲很体贴父亲,知道他右手不方便,家里的重活累活都由她一人包干。为了改变家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她每天起早贪黑,不顾自己的死活,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牛。苦和痛,是我母亲生活的常态。记忆中,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坐在窗前,面对镜子在梳理头发。她把那些白发一根根扯下来,放在桌子上,用手反复抚摸,仿佛在抚慰她那过早枯萎的青春。摸着摸着,她突然将头埋在桌子上,大哭起来,悲痛万分。我被吓得呆在一旁,不敢出声。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小,我便深刻体会到父母生存的艰辛,以及他们精神上的落寞和孤独。他们基本不与我谈心,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对我的强大的爱。这种爱是隐忍的,尖锐的。他们渴望我能出人头地,不再重复他们悲苦的命运。我后来爱上写作,大概跟他们对我的期望不无关系。

正是考虑到当时的家庭条件,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报考了中师。我不忍心再去压榨我的父母,他们已经无力再继续供我上更好的学校。况且,选择读中师的另一个目的,是我今后可以留在当地工作。我离不开我的父母,也离不开我的故乡。我母亲曾不止一次对我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不在人世了。我是父母活着的一个精神支撑,而父母则是我活着的一个精神信念。我们历来就在相依为命。

读中师的第二年,我开始了散文写作。我那时写下的所有文字,几乎都与父母有关。我想通过文字,记录下他们生活中的欢乐和痛苦,并通过文字,抵达他们的内心深处,帮他们把多年来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我写的第一篇散文叫《我的父亲母亲》,发表在我们学校的校报上。我兴高采烈地把样报拿回家给父亲看,父亲看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连连说了三个“好”字。父亲说,我把他的内心世界看透了。我的母亲不识字,夜晚睡觉前,借着煤油灯昏黄的光,我把报上的文章念给母亲听。母亲听后,说了句:你写得很真实。然后,把报纸拿过去,看了又看。从那时起,她认识并学会了写我的名字。

后来,我一有新作发表,总会情不自禁地拿给父亲看,或念给母亲听。我让他们找到了活着的荣誉感。只要有人来找父亲看病,他都不忘从抽屉里拿出刊有我文章的报纸,在人家面前晃晃,得意洋洋地说:瞧瞧,我儿子写的。

中师毕业后,我进了县城一家私立学校做语文教师。有了工作,吃饭问题解决了,我便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文学创作。每天上完课,我便把自己关在寝室里,掏出纸和笔,把人生的体验和感想写下来。我每写完一篇稿子,就四处投寄,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在某家刊物上被变成铅字。然而,我投出去的大部分稿子,都石牛入海。就在我心灰意懒的时候,一天,黄谷跑到我们学校来找我。那时,我并不认识他。他自我介绍一番后,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递给我,并说他是受某某编辑老师的委托,来给我送样报。我的一篇文章被发表了。他还说,那个编辑老师很欣赏我的文章,让我继续给他们报纸投稿。末了,他还给了我三十块钱稿费。说是他带领的。其实,那天黄谷是专门去报社领稿费,编辑老师就顺便让他来联系一下我。

黄谷给我带来的消息,让我有些激动。当天,我留黄谷在学校食堂吃饭,他推辞了。他说他住在乡下,路远,得赶紧回去,晚了,就没有车了。我送黄谷走的时候,才知道他是写小说的。后来,我们便经常联系。只要他来县城,都要到学校来一趟。通过黄谷的介绍,我又认识了谢婷和刘灿。再后来,我们四个人便成了真正的文学道路上的朋友。

黄谷给我送来的那张样报,实际上是一份内部县报。叫《重庆广播电视报·大足版》,只在大足地区发行。而责编我文章的编辑老师姓赵,叫赵甫华。赵老师后来又在他工作的报纸上编发过我不少的文章,这让我很是感动。认识赵老师,是我的幸运。在我创作最低谷的时候,是他给了我一盏灯。

县报对我作品的认可,使我的自信心倍增。那段时间,我对写作越来越投入,几乎到了忘我的程度。我仿佛看到前面有一束光亮,正在引领我走向遥远的未来。文学承载起了我内心长久以来所经受的苦难,文学又使我的苦难得以释放。

二〇〇四年,《青年文学》发表了我的一篇散文《飘逝的歌谣》。那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作品,内心涌起的喜悦无法言表。这让所有在县城里搞写作的人对我刮目相看。有掌声,有嫉妒;有羡慕,有讽刺。那也是我第一次收到这么高的稿费:四百五十块钱。我从稿费里拿出五十块钱,给父亲买了一瓶酒和两包烟,给母亲买了一个发卡。剩下的四百块钱,我全部给了家里。那天,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母亲从灶梁上取下一块腊肉,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父亲酒喝高了,不停地说:我儿子给我买的酒,喝着舒坦。而母亲手里则拿着四百块钱,翻来覆去地数,脸上露出甜蜜的笑。

从此,我不断有作品在全国公开刊物上发表,在地方上也有了一点名气。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县里一家事业单位的领导看重,把我从学校挖过去给他当秘书。我原本想,我的人生道路会因此而发生转机。可哪知道,我去了之后,才知道秘书工作的难做。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材料,计划总结一大堆。完全没有搞文学创作时的那种愉快和幸福感。不到一年时间,我便辞了职。

辞职后,我和几个文学友人创办了一本文学杂志《长风文学》。我担任常务副主编。因为其他几位同志都有正式工作,办杂志是兼职。故这本杂志的组稿、编稿、排版、校对等工作几乎是我一人在做。当时这本杂志在读者中反响不错,可惜只出版了几期,后因经费原因,被迫停刊了。

我再次陷入失业的状态。

内心的迷茫让我痛苦。我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苦闷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偷偷地跑去以前我们四个人聚会的滨河公园。怀想曾经那些简单的快乐,那因文学而获得的温暖。我试图重新唤起对生活的勇气,对文学抱有的执着和敬畏。我怕成为像谢婷和黄谷那样的人。他们都曾是具有文学潜质的坯子,可最终都被残酷的生活给扼杀了。

想到这些,我心里涌起一股悲哀。倘若真有一天,我被庸俗的生活所埋葬,我最对不起的人是我的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成人,好不容易看到我有点出息。且刚刚从我的出息里享受到点滴的幸福,我却又要让他们感到深深的失望了。

那段日子,我一直在为自己的路该怎么走而徘徊,而纠结。我曾跑去乡下找过谢婷和黄谷,希望他们能够给我提些建议。可当我看到他们正在为自己的小日子而忙碌时,我到底还是没有把内心的苦闷说出口。我怕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而无谓地增添心底的怅然。

思来想去,我终于还是鼓足勇气,向父母说出了内心的决定——去外面闯荡。父母听了我的想法后,沉默半晌,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我知道他们心里的矛盾。他们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彼此有个照应。但他们同时也很清楚,如果我留在他们身边,最终不过是重复他们的人生。他们不想把苦难传给下一代。

二〇〇七年初,我带着父亲的祝福和母亲的牵挂离开了家,去了重庆漂泊。我的背包里,除了几身换洗的衣服和几本刊登有我文章的杂志外,什么也没带。走到村头的时候,母亲急急忙忙从后面追上来,塞给我一个用挂面纸包着的东西。待母亲转身走远之后,我将挂面纸打开一看,里面包着的却是我那四百块钱稿费。

我离开家后不久,母亲即打来电话,说父亲在上房检修瓦沟时,不慎从房顶上滚下来,摔折了腿。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十分愧疚。作为家中惟一的儿子,当父母需要我的时候,我却远在天边。我本来打算回家看望父亲,只因我刚刚找到一份工作,无法请假。便只能在心中默默为我的父亲祈祷,祝他早日康复!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父母会因我而骄傲。那时,我会以十倍甚至百倍的爱,去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只是现在,我得暂时请求他们原谅,为了梦想,我成了不孝之子。

【尾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无论谢婷,黄谷,还是刘灿,他们都曾是追逐梦想的人。包括我,至今还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虽然,我们所苦苦追求的梦想未必都能如愿以偿,但毕竟我们经历过,努力过,奋斗过……

只有怀揣梦想生活的人,才能称其为人。

【记一个年届四十的朋友】

朋友胡在他四十岁生日那天,跑来我家里痛哭了一场,这是我没想到的。从他的哭声里,我似乎听出了根植于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一个四十岁的男人,能够毫不遮掩地在另一个男人面前嚎啕痛哭。而且,是在一个比他小十岁的男人面前。我想,这并非性格上的懦弱,更非惺惺作态。而是一定有什么东西,伤及了他的灵魂。

我和胡是在一所职业学校相识的。那时,我们都是学校的教师。我教语文,他教电子技术。胡原本不是学教育出生的。他当过兵,退伍后,凭借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电工技术,在家乡的小镇上开了一家电器修理店。后因经营惨淡,亏了。在家赋闲半年的他,一次在街上闲逛,偶尔在别人包裹油条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他默默地记下了上面的电话号码,并打去电话向对方说了自己的一些情况。对方听完他的介绍后,叫他前去面试。没想到,他一去竟成功了。于是,他从一位转业军人,变成了人民教师。

胡很珍惜自己在学校的这份工作,知道自己不是科班出生,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钻研业务。他寝室的桌子上,堆满了高高一摞书。什么《教育心理学》、《电子维修技术》等等,只要与他所教科目有关的书,他都买来看。正是因为胡的踏实和勤奋,学校领导非常器重他,也很受学生们欢迎。

我跟他住一个寝室。相处的时间长了,彼此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胡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他很少说话,多数时候都沉默着。若不主动找他谈话,他是不会先开口的。好几次,我试图探听他的家事,但他都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了解到他有两个姐姐,都已成家生子。父亲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全靠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三姊妹拉扯成人。他的母亲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住一次院,病危通知书就下达一次,幸而都挺了过来。他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闭眼之前,能看到他结婚,找到自己的归宿。胡说:正是因为坚守着这个信念,我的母亲才在病痛的折磨下,熬到如今。

同类推荐
  • 痛并快乐着

    痛并快乐着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将16年前出版、6年前再版,并已累计创下150万册销售奇迹的个人随笔集《痛并快乐着》第三次修订改版。新版《痛并快乐着》随书附赠怀旧别册《我的娱记时代》,全新收入数万字此前鲜为人知的系列深度访谈。采访对象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张学友、刘德华、林忆莲、草蜢、叶倩文、关淑怡、Beyond、刘以达等八位香港一流歌星。今天看来,实为不可再现的珍贵记录。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金牌主持人、著名评论员白岩松很少展露的另一面——资深爱乐人。“那时人们有耐心去聆听,感受到更深处的美”,白岩松以别册的方式装订成书,用音乐去记录时代,比文字更加真实。在图书的装帧及版式设计方面,新版《痛并快乐着》同《幸福了吗?》都做了重新调整,两本书仍旧延续“姊妹篇”式的呼应效果,极具成套珍藏价值。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 人生到处:东坡之东十年诗存

    人生到处:东坡之东十年诗存

    作者以洞察世事的眼光和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人生感悟与行旅足迹,以诗歌的方式书写历史古迹、四时变迁、自然风光、时代风貌、交友点滴,内容丰富,情感细腻。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国内外优美的风景,感受岁月的变迁,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本书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这些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谷雨诗选(第三卷)

    谷雨诗选(第三卷)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5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热门推荐
  • 海贼之毁灭之王

    海贼之毁灭之王

    林风穿越海贼王世界,新伙伴被杀害,林风踏上一条没有尽头的复仇之路。林风:“摧毁、劫掠、杀戮,无论我做什么,都是为了复仇的力量而已,仅此罢了!”且看林风从单纯地复仇者渐渐成长为真正的海贼,大海上最强的王者!新书《漫威次元召唤》
  • 慈悲客栈:最催人泪下的前世今生

    慈悲客栈:最催人泪下的前世今生

    三界轮回的死角,是一处客栈,这世上心有慈悲的人,在最悲痛的时候,便可见到,这里的客人,可以以命换命真真切切的回到过去,弥补当年的遗憾。女主角林素身为华夏的长乐公主,为了换取救治瘟疫的药品,同意为魏国国君弹一首琴曲。岂料魏国准备的古琴上绷着吹毛可断的琴弦,林素问喝下魏国国君给她的忘忧酒,忍痛弹完一曲之后便昏了过去。醒来时便已来到了慈悲客栈,并且完全忘记了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她得到了经营慈悲客栈的资格,每天听着过客们以命换命的故事,并等待着某个人来接她走。
  • 首楞严经疏

    首楞严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优势的力量:告别劳碌命甩掉平庸

    优势的力量:告别劳碌命甩掉平庸

    优势,是于竞争中胜出的力量,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出类拔萃的资本。因此,人们四处寻找优势,竭力追求优势。殊不知,优势一直就在身边。本书从发现优势,发展优势,发挥优势三个方面引导你发现自身优势,克服制约优势发挥的各种因素,并且将优势应用于职场、工作和生活中,进而取得成功。走进本书,你将学会如何充分地挖掘自身优势,如何有效地运用自身优势并由此走向成功。
  • 盛世田宠

    盛世田宠

    安小九浴室踩到肥皂摔了一跤,直接摔到了古代去了!穿越了,还是带着淘宝穿越的,于是安小九立志成为古代的马云!只是刚刚穿来就遇到了猥琐爷爷,极品奶奶,刁蛮小姑,不是想弄死她就是要卖了她!这些都不是事,咱有淘宝!古代的破碗放到淘宝里都能卖上不少钱,咱在古代也整个双十一!本想着随性而已,做好自己,可是未婚而有孕,安小九才知道在古代商女的身份有多低贱!低贱到,她买一送二都得不到未来婆婆的认可!身份的秘密,谁的阴谋?情爱的追逐,谁的生死?待回眸,我情深不变,你可还执剑护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国高科

    大国高科

    我们的骨子里,就流淌着创新进取的血。要是连我们都不来搞高科创新!那么未来世界的话语权在哪里?而在九十年代的某一天,张东升很轻蔑的告诉外国投资者:“我不但不给你便宜,还要抬高价格,因为全世界除了我这儿你无处可买……”
  • 多少流光换取多少忧伤

    多少流光换取多少忧伤

    三年前,她却决绝而残忍地选择了与他分道扬镳。他的人生瞬间跌落谷底。三年后,她却突然回到他身边,不计时间和金钱,不顾距离和仇恨,苦苦守候。
  • 妖说人间

    妖说人间

    后来我们再见面,他祝我前程似锦。我说,来日方长,希望如此。从此以后,我遇见青山,遇见白雾,独尝着世间的悲与苦,却再也不能与他相遇。这前程似锦,是诀别,也是祝福,是慢慢淡忘,也是各奔东西。
  • 中国式养生

    中国式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加大,很多疾病的侵入与形成也随之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纷纷寻求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