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4000000005

第5章 人口增长的极限(2)

滞留在农业内部的剩余劳动力不仅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构成障碍,而且加大了农业的内耗,降低了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生产水平。发达国家都把农业机械化作为一种劳动力替代手段,随着农业机械增加,不断替代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便离开农业进入其他部门,创造更多财富。但长期以来,中国这两种过程没能同时进行,势必造成农业劳动力和农业机械装备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大量农田作业靠人力、畜力,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利用率又很低。2001年,拖拉机几乎平均每马力一年耕地仅9亩,只相当于1956年的1/8。农业人口和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大量滞存,影响了农业及工业生产和效益,制约了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提高。在世界上,中国只能以低收入形象站在低收入国家行列中。2001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7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行第129位,是一个典型的低收入国家。究其原因不是工业部门落后,而在于农业效益太差。中国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于一般低收入国家水平,每个制造业工人所创造的净产出尽管不及中等收入国家的一半,但比一般低收入国家要高出整整50%。而中国农业劳动力个人净产出却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仅为1:3。因此,在中国,尽管非农业部门劳动者个人产出较高,但这一效益被农村巨大人口的“分母效应”完全抵消。

中国最丰富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最大的资源浪费也是人力资源。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力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意味着巨大社会财富的不断流失。中国作为一个自然资源长期紧张与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工业资本相对稀缺与劳动力特别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的特殊国情的大国,如果不能充分开发,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的话,不仅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财富,劳动力的巨大过剩反过来却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沉重包袱。

1.3 汹涌而至的灰色浪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一胎化”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口结构开始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未来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已成定局,而且一直要持续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人口老龄化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过渡阶段,从1985年到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从5562万增长到888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从5.3%上升到7%。届时,中国将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

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从2000年到2020年。这一阶段,老年人口将从8883万增长到153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0.5%。由于出生率趋于稳定,以及1949年以后两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尚未完全进入老年期,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速度还相对缓慢,但仍快于发达国家,大约同日本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同。

第三阶段为高峰阶段,从2020年到2050年。这是人类史上人口老龄化高速增长的峰巅。预测到2050年,由于1949年以后三次生育髙峰期出生的人口全部进入老年期,老年人口将由2020年的15378万增至2446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由10.5%上升到15.8%。

中国人口加速走向老龄化将对其经济发展包括生产、消费、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等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积累和消费矛盾突起。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而变化的劳动力供给对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需求对消费的影响。21世纪20年代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一直在增加,劳动力资源丰富。15-64岁人口达到峰值是在2015年,占总人口约70%。面对庞大的劳动力队伍,经济的发展如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就会增加全社会产量,减少经济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果不能提供足够就业机会,便会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增加经济负担,影响社会安定。

为新增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必然要求增加相应的生产资料,需要较高的投资率;较高的投资率要求较高的积累;积累高,积累的互补对象——消费就得降低。而随着老年人口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增加,用于在业人口消费比重势必就小。由此可见,为新增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将使积累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消费基金内部分配的矛盾尖锐起来。这些矛盾现在已经存在,它们在21世纪里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这将是未来中国人口经济方面的一大难题。

人口老龄化阻碍产业结构转变。先前为扩大就业而增加的生产资料将有很大一部分要闲置,产生浪费。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变化,消费结构也在变化。消费结构变化引起生产结构变化,生产结构变化使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产业结构变化要求劳动力流动,要求劳动力技术水平与之相适应。产业结构变化所需的劳动力除了增加年轻劳动力外,还要随产业结构变化而转移劳动力,在接受新职业培训之后流到新产业中去。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培训费和效益问题,另一是劳动力年龄结构到那时已经老化,而转移的劳动力又都是老化劳动力中的高龄者,他们惰性强,较保守,流动性差,学习新技术也较困难。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中位数已高达37岁,45-59岁高龄者劳动力人口在15-59岁劳动力人口中已占34%。这些问题对产业结构的顺利转型非常不利。届时,将出现合格劳动力短缺,不合格高龄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其结果是,劳动生产率下降、经济发展缓慢、失业或潜在失业增加。这是未来中国人口经济将面临的第二难题。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反差。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但经济水平很低。按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经历,中国经济水平很不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如巴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的时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2000美元,而中国在老年人口达到8%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300美元。以色列老年人口在达到10%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5000美元,而中国在200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000美元。联邦德国在老年人口达到19%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2000多美元,而中国老年人口达到同样水平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目标是2000美元。中国很难有发达国家那样的雄厚物质力量来解决老龄化问题。

1.4 人口质量:经济起飞的最大瓶颈

人口素质低难以适应现代化需要,更遑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中国长期形成的简单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基本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低工资,多就业”的格局。此外,知识分子、学有专长的技术人员从事体力劳动也形成了惊人的人才浪费,违背了“人尽其才”的原则,使中国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产业转移”的初始阶段,难以迅速逼近经济起飞“临界线”。由此可见,低劣的人口素质已严重构成中国经济起飞的最大瓶颈。

中国人口素质现状特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总人口文盲率高。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总人口12.9亿,其中,文盲、半文盲人口高达1.8亿,占总人口的1/5强。与1982年相比减少了4000多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扫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从分年龄文盲率看,2000年,15-19岁人口中,有5.3%文盲半文盲。随着年龄段提高,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在60-64年龄组中,文盲率竟高达61.9%。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每年新产生文盲半文盲人口绝对量在增大。中国6-14岁不在校儿童为3374万人,占学龄前儿童的19.1%,这预示着新的文盲(15-19岁)还在不断产生。

2000年中国政府正式公布的1.8亿文盲、半文盲是以自己申报为准,这并不表明申报脱盲人实际已脱盲。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对脱盲标准做出了较严格的规定,个人脱盲标准是,农民需识1500个汉字(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需识2000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报刊,能够记简单账目,能写简单应用文。按照这样脱盲标准,有关部门在一些地区农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成人仅有20.8%、女性成人只有13.3%达到了脱盲标准。如果以这一调查推断全国,总人口中有8亿(包括少年儿童)还没有达到脱盲。这一推断虽然过高,但即便把上述脱盲人口缩小一半,中国仍有4亿人口没有脱盲。

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分布广泛。按城乡差别的文盲半文盲人口状况看,2000年,中国市、镇、县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中,市为2034万人,占11.2%,镇为748万人,占4.1%,县为15442万人,占84.7%,农村文盲、半文盲人口数是城镇的5.54倍,大大超出城镇文盲半文盲人口数。考察城乡文盲人口现状时,一般都把重点放在15-49岁青壮年文盲人口上,因为这部分文盲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文盲人口的多少,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直接制约文盲人口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15-49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人口约90%分布在农村,占农村文盲人口总数的42.5%。

人力资源素质差。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全部在业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者(含大专)仅占1.59%,高中文化程度者(含中专文化程度者)占9.04%,初中文化程度者占26.5%,小学程度者占42.27%,文盲半文盲占20.61%。在业人口的绝大部分分布在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上,还有相当数量在业人口分布在文盲和半文盲上。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在业人口还停留在低级知识型结构阶段上。目前,日本初中入学率在99%以上,高中入学率达92%,大学入学率近40%。由于中国高等教育不发达,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602万人,仅占总人口的0.60%。而1987年,下述国家在校大学生占其人口比重分别为,美国5.24%,日本2.02%,法国1.47%,英国为0.98%。

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职工队伍差距也十分悬殊。中国职工队伍文化水平结构基本上呈上尖下宽金字塔型,而俄、日都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鼓形。由于工人队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许多人无法胜任自己所负担的工作。据最近有关部门对中国2078万职工调查,80%职工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8%,小学程度占30.6%。从操作技术水平看,大多数工人技术等级在三级以下,约占职工总数70%。中国工业最发达的上海,技术工人平均技术等级也只有二级半,不少工人技术水平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需要。至于农业劳动力中的问题就更为严重。

中国现每万人中只有科技人员0.6人,1998年,工业系统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7%,而前苏联已达到30%-40%。每万人农村人口中,中国技术人员4人,日本18人,美国平均每70名农业劳动力中就有一名农业大学生。日本50%的青年农民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农业行政人员均具有大学文化水平,而中国青壮年农民中,大学文化程度者只占0.1%,中学文化程度者占30%,小学文化程度者占40%,还有30%左右的文盲半文盲。中国科技队伍中,农业科技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农业技术人员奇缺已成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大困难。2000年,中国共有高等院校2400多所,其中,农业院校只有57所,占院校总数的3.6%,在校学生8.7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6.2%。而目前,前苏联共有高等院校859所,其中,农业院校100所,占院校总数的11.6%,在校生达48万人,是中国的5.5倍。中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大国,这么一点农业科技人才,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中国人力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人力资源质量低下,文盲人口众多,知识劳动者比例太小,远未形成推动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以活劳动的大量投入来弥补物质投入不足的传统工农业增长方式已到达临界点,随着经济结构转换,中国劳动力丰富不仅不再是优势,而且过剩劳动力已成为威胁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丰富而低下的人力资源已成为与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沉重经济负担。因此,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提倡尊重知识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项带有极其深远意义的战略目标。

同类推荐
  • 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扼要介绍现代与当代五十本西方经济学代表性论著,涉及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发、制度经济学等六个主要领域,内容包括作者简历,主要思想、学术贡献等。
  •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1991年,日本房地产神话般的泡沫破灭,无情地卷走了这个国家的增长奇迹,曾经意气风发的经济巨人走进了“失落的十年”。像是击鼓传花,上世纪90年代初,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我国南方也掀起了一拨“倒房潮”,海南、北海和香港楼市泡沫泛滥。在北海,高峰时的楼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低谷时每平方米却只有七八百元。英国有一个关于泡沫的理论,就是说,一旦你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某人炒楼一夜暴富的时候,也就离泡沫不远了。想必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人之间早已传遍了。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海楼市跳水,海南泡沫破裂。
  •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是一本关于经济学思维的经典著作。作者巴斯夏以破窗的寓言为引子,指出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决策中往往存在思维谬误,只看到“看得见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见”的部分,进而导致决策失败,并且造成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书中的主题包括赋税、政府补助(产业、艺文活动、教育)、公共建设、贸易保护主义、就业问题等。就像哈耶克所说的:从来没有人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清楚地揭示了理性经济政策的关键难题所在。而建立“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思维模式,对个人也很有启示:决策始于远见,在做决策时,既能看到可见的后果,又学会看到当下看不到的后果以及可能给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这也会助我们更好地做决策以及评估决策。
  •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主要分为:综合篇、监管篇、经营篇、地方篇、大事记。
  • 赋税论

    赋税论

    《赋税论》是一部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奠基性意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本书的诞生,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细品本书,您会发现,威廉·配第所举事例皆来自现实生活,生动贴切,而其所阐述的理论深刻而又易于理解,他的主张,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尤其是社会财富再分配问题,仍然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亦可以得到印证,让我们感觉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
热门推荐
  • 我是只害虫

    我是只害虫

    我是只害虫!我是只害虫!祸害全宇宙!祸害全时空!……这是一只“害虫”在各个世界搞事的故事。PS:简介前几句,唱出来效果较佳!
  • 神奇宝贝精灵纪元前篇

    神奇宝贝精灵纪元前篇

    他,人类,初中生,回家路上,在后山树林,白洞席卷而来,少年初入新世界,冥冥之中相遇的它,只为登顶最高的境界。
  • 听闻爱情十言九妄

    听闻爱情十言九妄

    莫凉在人前一直都是一个天生有着贵族气息的孤傲王者,就算和苏念白结婚一年多也依旧保持着那股华贵;然而却随着与苏念白相处的时间慢慢增加,他也逐渐的破功了……“两个人生活在森林里,一个叫我爱你.一个叫我不爱你,有一天我不爱你死了,剩下的那个叫什么?”“只要我不说,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所以给我封口的好处。”“你躲那么远干什么!你儿子在我手上,给我靠近点!”苏念白:有人问我为什么爱他?我支支吾吾想了许久一直说不上来,我不想用那些俗套的词来形容我喜欢他的地方,所以我只能轻轻摇摇头;但是我知道,我见过他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软的笑意,在这炎凉的事态之中,灯火一样与我苟且的能力,让我一路边走边爱。本文绝对不文艺、且重度狗血心肝脾肺肾各种虐!看到提示还戳进来的菇凉们,洛洛我敬你是条真汉子。
  • 末世之带着系统养包子

    末世之带着系统养包子

    末世来临,没有异能怎么办?不怕,我有游戏技能,治疗捆绑来一发。搬运物资,没有空间搬不了?游戏背包随便放。“这个城主夫人让你当行不?”大冰山突然温柔一笑直接告白。“这个……不太好吧……”
  • 三国降临现实

    三国降临现实

    地球,一个宏大的声音在人们耳边响起。“吾乃人公将军,敕令:人心移!”“吾乃地公将军,敕令:地相合!”“吾乃天公将军,敕令:敢以新天换旧天!”“滴,系统接驳成功,系统初始化成功。”三国天降,天骄散落大地,您的子龙以到账,请您签收....“【世界公告】:恭喜玩家董卓建立全服第一座村庄——洛阳,奖励中级特殊兵种——羌弓铁骑,并赐予“天下第一村”称号!”“【世界公告】:恭喜玩家袁绍建立全服第二座村庄——河间,奖励低级特殊建筑——点将台。”世界全面数据化,建领地,练强军;论天下英雄,谁最骚!!!注:三国,末世,种田,领主争霸
  • 重生之天下无仙

    重生之天下无仙

    原名《异界走一遭》百岁老人安然逝世,他以为死亡是永恒的黑夜,是万物的归里,是与世俗的交线,迈过去,此生再与他无关,他不知道的是,死亡是又一个起点,异界走一遭,飞天遁地,快意恩仇,英雄美酒,江山佳人,与上一世血脉纠结,以及非人的力量,是否会让人迷失!人生到底是什么?
  • 文学,是诗意的历险:许钧与勒克莱齐奥对话录

    文学,是诗意的历险:许钧与勒克莱齐奥对话录

    法国文学翻译家许钧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作品中文版的主要译者,许钧以翻译为缘,与勒克莱齐奥结下了四十余年友情。本书记录了他们就文学、创作、翻译、教育、人生等主题展开的一系列对话。其中有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久许钧在巴黎与他的深入交流,也有勒克莱齐奥应邀担任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后在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与许钧、毕飞宇等的倾心交谈。他们的交流与对话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睿智,趣味盎然,具有鲜活的材料与深刻的思想。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及其作品中文版的主要译者、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法语文学学者许钧之间深刻、睿智又趣味盎然的精彩对话。当代法国最杰出的作家和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之间的对话,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睿智,趣味盎然,具有鲜活的材料与深刻的思想。这是国内著名翻译家许钧与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就文学创作、翻译、教育、人生等主题的一系列对话录,相信会得到国内文学创作、研究者的关注以及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欢迎。
  • 世界500强企业顶尖营销模式

    世界500强企业顶尖营销模式

    本书中列举了麦当劳的情感营销、伊莱克斯的亲情化营销、花旗银行的直复营销、马自达汽车的“文化营销”模式、宜家的品牌体验营销等成功鲜活的事例,其背后隐藏着可探寻的营销模式和规律。500强用的营销模式对于眼下的企业不无借鉴之处。惟有出奇制胜的营销模式才能弥补企业竞争优势的不足。营销模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说哪种模式是最好的,但最佳的一定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那种方式。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的独特之处,这也许是成功的企业文化,也许是成功的管理理念,也许是成功的产品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他的心上鹿

    他的心上鹿

    初遇时,“名震一方”的陈迹就被一个女生给占了便宜。第二次他又救了她,结果她就塞给了他一盒旺仔牛奶做报答???文案一:当陈迹救下林鹿阳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不表示表示?”“诺~你流十几滴汗水,我给你一整盒的牛奶,算不算涌泉?”“……”文案二:整个十中都知道,陈迹在追林鹿阳。吃饭时:“旺仔,你多吃点!”陈迹将肉推到林鹿阳面前,自己喝起了旺仔牛奶。上厕所时:“旺仔~我帮你放哨,绝对不会有色狼偷窥你!”“……”“别叫我旺仔!”一个是外表高冷背地里很中二的校园老大,一个是内敛沉稳的学霸,其实他们的初遇,就已是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