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9400000031

第31章 写在父亲周年忌日

早在一个月以前,母亲就焦虑这件事情,数次与我提说着一些细节问题。该宰牛还是宰羊?日子应该定在什么时候?不知道远处的亲戚们会不会来?不知道那天天气会不会晴朗?等等。其实母亲对这些事的焦虑完全没有必要,可我只能赔着笑脸听着并安慰着,不敢有丝毫不耐烦的表情。我知道母亲所有的焦虑归结为一处,那便是想用伊斯兰教最高贵的举意为父亲过一个圆满的年斋。这样的念想我怎敢怠慢?

2012年,传言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如期而至。而父亲的健康却每况愈下,陈旧性心肌梗死加上新发现的肺部感染,二者结合被称为肺心病,七十一岁的父亲被反复折磨着。住院、出院如同家常便饭。

每次看着病床上被医疗器械全副武装的父亲,我的心里都特别难过。如果有一种可能,那么我宁愿替父亲承担这一切折磨。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这种可能,我只能一次次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病痛侵袭。病了,好点了,好点了,又病了……

如此一年反复在医院进进出出,每次发病,父亲都会呼吸困难,全身水肿,多走一步路都喘息不已。医生屡次下病危通知,可父亲一次次熬了过来,好强的父亲不甘心就这样被病痛打倒。

父亲是近六十岁的时候,和我们一起移民到这里的。别的回族老人在这个年纪早已不问世俗,只安心礼拜,诵《古兰经》,修行自己的功课圆满。父亲不同,他也礼拜诵经,同时也和年轻人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打拼着。父亲是个接受新鲜事物快,并且有正确判断的人。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他已经付诸行动。先是在这个移民区盖起村里第一座三间的瓦房(别人都是一间或者两间),过了两年养起了牛羊,后来又买了村里为数不多的三轮车。再后来他第一个使用机械播种玉米,买简易的上化肥机器追肥,带领村民盖起了聚众礼拜的清真寺。父亲的睿智让他在这片土地上成了楷模,村民后来的生产生活几乎都和父亲的示范有很大关系。父亲的热情好客,仁义大方更是被村民传颂。凡是家里有的农具家具,只要别人来借,他一定不会吝啬。而别人借去,大多不会按时归还,等我们要用这件东西的时候,父亲就得一家一家地去找。有时候间隔时间太长,别人也不知道东西又被谁借走,这样丢掉的农具家具没在少数,为此母亲没有少唠叨,可父亲总是豁达地一笑。

父亲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威信和亲和力,谁家有大事小情都会来请教父亲,听听他的意见;谁家父子夫妻闹纠纷也是父亲出面调解。去父亲家里,经常会有客人,总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找父亲帮忙,父亲总是会给别人沏一杯他认为的好茶,耐心听别人诉苦,能帮的尽量帮别人解决。

对于儿女,父亲一直都严格要求,教育我们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参加;父亲同时又是慈爱的,每次和父亲去街上,一起吃饭坐车都是父亲抢着付钱。

八年之后,父亲已经在开发区两个宅基地上盖起来了十一间房子,一座牛棚,喂养着四头牛,二十多只羊。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家业。

后来,一生勤劳、坚强的父亲倒下了,我们姊妹去医院看他,他会露出孩子一般无助的眼神。我们走的时候,他偷偷地抹着眼泪送我们到病房门口,可能他怕这是与我们最后的离别。我不敢回头看他,这还是我那个凡事不认输,坚强、豁达、固执而又大气的父亲吗?我知道是,可我没勇气面对他的眼泪。

到了2013年,父亲住院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是半月一次,久病是一种无奈和折磨,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记得村民修建清真寺时,款项被挪用,钱物不合,父亲为了大家的利益,多次与兼职寺管会主任的村支书据理力争,结果就是父亲莫名其妙地没了低保,导致两年时间医疗保险之外父亲看病花费了四五万元。小姨夫有一次开父亲的玩笑,说父亲看病起码把小侄子娶媳妇的钱花了一半。父亲大笑说没办法,真主的口唤没到,无常不了啊。

这年六月,父亲身体难得的有好转,家人都松了一口气。远在青海打工的小侄子回家,看到父亲气喘走路不便,就带父亲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并且教会父亲骑车。村道上又多了一道风景。每到礼拜的时间,父亲都骑着他的电动车,拉着邻居家的两个老汉上寺,让我好不担心。提醒了很多次,可父亲自信地表示,他有这个能力。以前父亲去哪里都要侄子骑摩托车带着去,现在好了,父亲骑着电动车,想去哪就去哪。还不时拉上母亲和他们的重孙女,今天帮大哥家买菜,明天去邻村看别人种植的葡萄,后天又带着母亲走亲戚……骑电动车的父亲,似有大侠的气场。我一直在想,这可能是父亲最自由和快乐的时光吧。

父亲的这种快乐只持续了四个月。十月底的一天早晨,我去买东西路过父亲家,进门看到父亲坐在炕沿上抻着脖子大口喘气,脸肿着,眼睛只剩一条缝。看见我,父亲哭了。大哥大嫂不知道如何是好,问我怎么办。看着啜泣的父亲,我抓住他肿胀的手安慰他:“别哭了,没事,我回去换件衣服带你去医院。”或许是我的话起了作用,父亲不再流泪。我匆忙回家安顿好家里,就和小侄子以及母亲,带着父亲打车去吴忠市医院。一路狂奔到医院,父亲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又一轮例行的检查、询问、会诊……父亲照旧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我又一次签下一份病危通知书。

看着身体水肿的父亲插着氧气管躺着,监测血压、心率、血糖的仪器一闪一闪,我的心脏也随之跳得快了起来。父亲,这次,你能不能扛过去呢?

晚上的时候,由于药物作用连续排尿,父亲的脸不那么肿了,呼吸也开始平稳起来。我松了一口气。侄子早回去了,安排好母亲去姨妈家休息,我陪护着父亲。医院的夜晚格外漫长,我打来热水帮父亲擦洗了手脸,他渐渐睡去。这时的父亲就像个无助的孩子,听着父亲虚弱的呻吟,我陷入沉思,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思考着父亲这一生的点滴,思考着宗教学者所说的人去世后的复生,思考着在那个永恒的世界里我与父亲还能不能成为一家人?我心里做着最虔诚的祈祷:真主啊,若您造化我的父亲只有这么长的寿命,您就给他去世的口唤吧,让他不要再这样被病痛折磨,不要让太多的痛苦伴随他……

我请父亲原谅我心里如此“恶毒”的祈祷,近两年在医院进进出出,看着现代化的医疗器械在父亲身上轮番大显身手,我的心里都会刺痛,与其如此痛苦地折磨,何不坦然面对死亡的别离?

父亲又一次在医院度过了煎熬的十天,又一次好起来出院回家。可我的心里始终忧虑,这次还能好几天?下一次发病会是什么时候?

我的忧虑仅仅持续了半个月。2013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冬天的天气难得的温暖,吃完早饭十点多,我打扫了一下院子,准备去炕上暖会儿。刚脱了一只鞋,就听见大嫂失了声地喊我。我急忙把脱掉的一只鞋重新穿好迎出去,却见大嫂面色惨白:“快点啊,父亲跌倒摔了一跤,恐怕不行了。”大嫂说完没有停留就跑出去喊别的人,我有些愕然:无数次想象着父亲离开人世间的情景,却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等我反应过来跑出家门,看见大嫂在村道上奔跑,呼喊着村里德高望重、长年上寺礼拜的老人去看父亲。我也奔跑起来,不顾村道上别人疑问的眼神,只是奔跑,只想去看看父亲到底怎么样了。五分钟的路程跑得我喘不过气来。到父亲家只听见大姐高声呼喊着父亲,侄子正在为父亲按压心脏。父亲双眼紧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身体在侄子的按压下本能地颤动着。我不知道父亲还能不能被大姐唤醒,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又一次地好起来。母亲不停地的绞着双手,呆立在墙角,既没有哭泣也没有呼喊。我知道母亲吓坏了。我在这一刻和母亲一样不知所措。几个老人陆续赶来父亲家,看过父亲的情况后一致说父亲已经归真,没必要再送医院或者采取其他抢救措施,赶紧准备停放,不要再惊扰亡人。

大姐一下子大声哭了起来,我的眼泪也在瞬间迷住了眼睛。几个老人指挥闻讯而来的邻居们把屋里的沙发抬到院子里,在地板上铺了一条床单。头朝北、脚朝南地把父亲安放在上面,让父亲的面略朝西方侧着,并用伊斯兰教处理亡人的方式对父亲做了一些细节处理,又蒙上一片白布,从脚到头遮住父亲。这样就算是停放好了亡人。

老人们继续吩咐,赶紧打电话通知亲友,明天主麻日,早早下葬,亡人盼土。我这才反应过来,顾不上哭泣。母亲和大姐早已哭成泪人,大哥有事去了镇上,三哥在菜棚上干活,二哥远在银川。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打电话通知他们回来。平时打电话流利的我,这会儿却屡屡出错。不是拨错号码,就是语无伦次。听着电话那边二哥的哭泣声,我无言以对,只是催他赶紧赶过来。

二姐远在老家,她的电话居然联系不到,辗转托人捎话才通知到她,她亦是深感意外和悲伤。眼泪现在不解决任何问题,我翻出父亲记录亲友的电话本,哆嗦着手通知了一众亲友。大哥和三哥赶回来时,父亲已经停放在冰凉的地板上一个小时了。

晚上时分,亲友们陆续赶来,大姐已经哭得嗓子都哑了,母亲更是哭得抬不起头。我没有陪着母亲流泪。病痛煎熬折磨了父亲近两年时间,这一刻的离去是不是真主对父亲的一种慈悯,让他不用再受这种折磨?况且父亲丧事之后还有许多事情,与其哭泣,不如去做实际的事情。

这些心情是无法与人诉说的,不哭不代表不悲伤。邻居亲友们习惯在丧事上看丧者的哪个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哪个哭得呼天抢地,以此来判定哪个孩子孝顺。这里有些人家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孝敬,却在老人去世后哭得肝肠寸断。我屡屡被这种场面惹得忍不住想笑。人活着,才能享受人情冷暖,等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再多的眼泪能挽回什么?

父亲去世后,我没有用眼泪来表达我的悲伤,只一遍遍在心里为父亲祈祷:全知万能的真主啊,我祈求您恕饶父亲的灵魂,让他安息于坟墓,让他归于圆满的天堂。

第二天,我们用伊斯兰教完美的规格为父亲举行了葬礼,整个村子的乡民和远近的亲戚都赶来为父亲送丧。一百多名阿訇满拉在坟院里诵着《古兰经》,诵经声在蓝天白云下的旷野里庄严肃穆,悠长高远。父亲在这样一种气氛中永远归于尘土,归于真主安拉乎的造化。

转眼,就是一年,母亲已经从最初的悲伤哭泣中走了出来。这一年之中,每个月的农历十三,母亲都会张罗着为父亲念月斋。每次都是虔诚地宰鸡、炸油香、烩菜,请来掌坊阿訇诵《古兰经》为父亲祈祷;每次都请邻居中的长者来接“杜哇”,吃油香,延续父亲在世时习惯于待客之道。唯有这样,母亲才觉得可以为去世的父亲尽心,得到真主的眷顾,接纳父亲的灵魂去天堂。

念了十一个月斋之后,下个月是年斋,农历十一月十三日。我的大哥,一个老实憨厚的庄稼汉,拿出他辛苦种地一年的总收入,一万块钱,准备为父亲宰头牛过年斋,这是作为子女对父亲最深的爱和搭救。

这一天,所有能来的亲戚都来了,所有邻居都被请到了。早晨八点,二十多位阿訇在虔诚的氛围中开始诵念《古兰经》,做最诚挚的“杜哇”为亡人祈祷。做完这些尊贵的仪式,我们将早已准备好的酥香的油香、质朴的果碟、香味四溢的牛肉烩菜端上来款待阿訇以及亲友邻居。于是父亲生前的一些优点又被大家提说起来,纷纷感叹大哥为父亲大念年斋是父亲活着的时候为人好,真主才如此慈悯他。

那一刻,别人吃得不亦乐乎,我却不合时宜地想流泪。我似乎看到父亲正站在台阶上,咀嚼着早就没有牙齿的牙床满眼含笑,开心地看着这个场面。

同类推荐
  •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从激情澎湃的诗人到深刻睿智的学者,从当初宏观体系的建构(“新的美学原则”、“变异论”、“错位说”等)到今天微观部件的磨洗(“如是说”、“挑剔文坛”等),孙绍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挑剔文坛》便是其十多年来执着于建构理论大厦之余的一些“微雕”。书分二辑:“挑剔文坛”和“文苑探幽”。无论是“挑剔”还是“探幽”,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奥秘的深刻体悟,无不呈示着作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
  • 美丽的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

    儿童诗对于提升小读者的审美品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爱写诗的孩子,注定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孩子。我们愿意把自己的思考化作诗的雨露,洒向孩子们天真的心田。
  • 从一个蛋开始

    从一个蛋开始

    标示“70后”一代人的灵魂眼界,即使碰壁破裂,也要做一个勇敢对抗固有现实的“蛋”,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全新散文随笔自选集。《从一个蛋开始》是70后实力作家,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徐则臣全新散文随笔自选集。作者亲自挑选了自身22年创作生涯的38篇经典散文随笔,涉及人生成长、城乡故事、故乡情怀、中外文学评论、序跋发言等多篇文章,共分为两辑,文字质地醇厚,亮堂澄澈,情感真挚而不泛滥。本书是作者散文随笔中精中选精的名作集,作者将其前后出版的一系列散文经典集中于一册,以便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作者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第一辑的写作重心在于寻觅70后一代人面对中国翻天覆地变化时的心路历程和赤子之心。第二辑以对外国的所见所闻和对西方文学、传记作品的读后感为主。从马尔克斯到卡尔维诺,从福克纳到卡夫卡的阅读体验和书评也都收入其中。整部散文集反映出作者作为从一个文学青年到知名作家的精神铸造史。
  • 胸腔里的苍穹

    胸腔里的苍穹

    作者简介:王族,甘肃天水人,一九九一年底入伍西藏阿里,现居乌鲁木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新疆作协签约作家。写作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多关注地域文化。出版有诗集《所在》,散文集《兽部落》、《藏北的事情》、《逆美人》、《游牧者的归途》,长篇散文《悬崖乐园》、《图瓦之书》、《狼界》等二十部作品。曾获总政治部第九届“解放军文艺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新疆首届青年创作奖等。骏马在草原上能跑多远,长调就有多长。草原、骏马和长调,是蒙古人的三件宝。
  • 进藏英雄先遣连

    进藏英雄先遣连

    岁月会流逝,记忆却不曾遗忘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南昌起义的枪声,震碎了漆黑的夜幕;二万五千里长征,播撒了希望的种子:陕北洛川扛起的抗日救国的猎猎红旗,让倭寇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魂飞破胆:“钟山风云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黑暗的时代推向了尽头,当家作主的人民喜笑颜开。人民解放军从弱小到发展壮大,从小米加步枪到海陆空一体化,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着“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建设要求。和平年代,戍边报国,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解放军的身影。八十年铸造了铮铮的铁骨,塑造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精魂。
热门推荐
  • 妃休皇

    妃休皇

    为了亲妹,她收敛锋亡,留在后宫,他却得寸进尺,贬她到郊野鬼屋独立而伴。好,为了妹妹,她忍,只是暂时搬家而以,她总有一天会回到正宫,救出妹妹,再远走他乡。可还未等到自由的那一天到来,她便成为他手中的棋子,任他挥袖张罗,将她遣至边疆乱地,让她为他勾魂夺人,临行前他对她许下承诺:“事成之后,朕给你你要的一切。”边疆苦地,暝王意气风发。那就是那皇帝要她对付的人?那个边疆人民口中的再世英雄,救民于水火的明德王储。可,既然他是那样光明正大的英雄好汉,他又为何将她困于落账,险些使她命丧其身之下——大器晚成,她究竟是要履行最初的诺言,为帝清理门户、铲除后备皇储。还是站到这英雄身边,与他并肩作战,流芳百世?纠结于此,她竟发现自己的心早已遗落,不知所踪——于是她远走江湖,那一刻,紧跟追来的又会是谁?
  • 佳期如梦

    佳期如梦

    欢迎亲们光临小月家!~~~~~~~~我的文字很安静,就像热闹森林里静静流淌的一条小溪,安静的处世,安静的述说……第一部长篇《黑夜中的眼睛》已完稿,网址:http://pgsk.com/a/638961/字数虽不多,但用心所写。不管我的小说结局如何,整体依然是向上的、美好的。愿亲们支持,喜欢!!当然,小月亦会很开心支持你们!!!-------------------------------《佳期如梦》简介:人的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从16岁到40岁……本文以回忆穿插的方式讲述肖如梦的如梦人生,以一段与简浩远的青春校园懵懂恋情为情感主线,陆续展开她短暂一生的情感经历。遇见、相识、离开,又遇见,又离开……到底谁是谁最终一生的依靠和归依?有些人,平平淡淡到你一辈子都说不出“我爱你”,你却一直把他放在心里;而有些人,一见面便可以热烈缠绵厮守拥吻,一口一句“我爱你”却那么轻易就放了手……生命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长,一生的回忆也是那么短。既然遇见了你,叫我怎样去爱你?离开你时,又该怎样去爱自己?……一场清梦,一时繁华。人生如梦,爱你如梦……这虽然是一部悲情小说,但里面的故事却时有欢喜时有忧,并非整篇文文都是悲伤的。必竟青春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
  • 一个女孩的命运与金钱,

    一个女孩的命运与金钱,

    女孩的命远与金钱,时间,日子。家人。总是让她感觉很累
  • 宝宝闯三国

    宝宝闯三国

    大龄剩女糜宝宝玩着王者,一道亮光就穿越到了<三国演义>长坂坡的桥段中,代替了将死的糜夫人,遇到了完全颠覆认知的蜀国人物,不甘心做二夫人的糜宝宝,下定决心要走一条现代女性的道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本宫无所畏惧

    本宫无所畏惧

    幼时,满天飞雪中,她被赶出相府她曾为琴师,做过女官,本想报了仇就跑,不料却惹上了高贵的靖王殿下多年后,他摩挲着她的脸,嘴角翘起,道——这辈子,你都是我的,只是我的
  • 你好,请将我遗忘

    你好,请将我遗忘

    我想我是喜欢你的,很喜欢很喜欢,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开口,也不知道怎么和你说清楚。——我呀,我更喜欢自己。所以,拜托你,把我忘记,再也不要想起。
  • 父之罪

    父之罪

    《父之罪》是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笔下人气角色,马修·斯卡德的首次登场作品。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纽约,一名妙龄女郎惨死在格林威治村的公寓里,整张床成了血海;与她同住的男孩浑身是血冲上街头,被当作凶犯抓了起来,随后在狱中自尽。女孩的父亲找到斯卡德,希望了解自己的女儿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招来杀身之祸……
  • 我真不想继承家产

    我真不想继承家产

    有人常说,做不好,就要继承家产。何天择感觉自己特别失败,因为他就要被逼着回去继承家产了。而且还是抗拒不了的那种,有没有解决办法,在线等,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