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3500000015

第15章 蒙古汉子(15)

李大裤衩子拉过哈森:“孩子,不要问了,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巴特从怀里掏出一把碎银子放在炕上,他对李大裤衩子两口子说:“天这么冷,你们赶紧买几张窗户纸,把窗户糊上,别冻着孩子。再有,把外面的火收拾好,千万别失火。”

李大裤衩子两口子想推辞,可巴特已经出了房门。

桐花一回到沙尔沁就撞开了太夫人的房门,她往地上一坐,哭天抢地:“老天爷呀,我可不活了,这是什么人家,老的指使少的搞破鞋,少的拈花惹草,孩子居然都那么大了。我说他两句,他张口就骂,举手就打。这么多年,我给你们家当牛做马,照顾老的,伺候小的,哪点对不起你们家?你们老的老的骂,少的少的打。阿玛呀,你成了当朝一品,却把女儿推进火坑,你女儿受了这么大委屈你为什么不管……”

无论桐雪怎么劝,桐花就是哭闹不起来。

“当当当”太夫人烟袋敲击铜盂:“到底出什么事了?”

桐花哭骂:“你天天叫那个挨千刀的和那个狐狸精在一起,孩子都八九岁了,还瞒着我,我可不活了……”

桐花一回来,巴家各房的媳妇和孩子就躲进了屋,一双双惊恐的眼睛透过一块块玻璃向上房张望。巴拉和两个弟弟正在堆木柴,准备夜里点旺火,听到桐花的哭闹声,他忙把锡兰叫了出来:“你快去,把老三媳妇劝回西厢房。”

锡兰进了上房,她要搀桐花:“三少奶奶,别哭了,天这么冷,可不能坐在地上,一旦着凉出点毛病,那不是自己遭罪吗?快回房吧。”

桐花胳膊一甩:“少跟我装好人!别以为我不知道,天天让兔崽子往我们窗户下尿尿,怨不得我这么晦气,都是兔崽子尿熏的。我着凉才好,冻死才好,我死好给人家腾地方……哼!想让我死,没门儿!我就是死也抓几个垫背的!”

锡兰越劝桐花越骂,她只得安慰太夫人。

桐雪劝桐花:“小姐,不要这样,这多丢人哪。”

“他们搞破鞋都不怕丢人,我丢什么人?”

“你是千金小姐,不是山野村姑,这传出去,咱家老爷的脸往哪儿放啊?”

一听这话,桐花哭得更来劲儿了:“我还算什么千金小姐,当了这么多年王八婆都不知道。他们欺负我家在满洲,身边没有亲人,就往死里踩我。新媳妇过门谁家不给压岁钱?就他们家,给两只破镯子还断了好几节。这我都不说,还往我身上泼洗脚水。一盆洗脚水,把世袭都统泼没了。这我都忍了,可我越忍,人家越踩我,居然让那个挨千刀的和哈珠那个狐狸精生了孩子。怨不得这家人男的死在战场,女的守寡,这都是损的,老天爷长眼哪!”

桐花指桑骂槐,句句都跟刀子一样扎在太夫人的心上,锡兰拉着太夫人的手不停地劝:“奶奶,你消消气,别跟她一般见识。”

太夫人浑身哆嗦,脸色煞白。

桐花正骂着,巴特和哈珠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桐花“噌”地站了起来:“好啊,两个狗男女,你们居然成双成对,我跟你拼了!”

桐花直扑哈珠,巴特双臂一横挡在哈珠面前。桐花“啪啪”就挠了巴特两把,巴特脸上立刻出现几条血痕。巴特拽着桐花的衣领,把她拖进西厢门,桐雪随着进了西厢房。

巴特回上房去安慰奶奶。

桐花在屋中哭骂:“我一没做贼,二没养汉搞破鞋,他见面就打我,我不活了,我就死在他们家,就拿他们家当坟丘子!”

桐花“噌”地站起身,她撞开门来到院中。桐雪追出去拉桐花,桐花朝桐雪吼:“你总拉我干啥?我被他们打成这样,你还不伸手?你跟他们打,跟他们骂。我阿玛是朝中的一品大员,我是官宦家的小姐,正黄旗满洲,你怕什么……”

桐雪胸脯起伏,脸色铁青,一个劲儿地劝。

桐花根本不听,她一转头,看见了院中架起的木柴。她过去抄起一根木棍,几步蹿到上房窗前。桐雪忙跑过去想拦,可还是晚了,桐花手举棍落,“啪啪”“稀里哗啦”,上房窗棂断了,玻璃碎了。

屋中传来太夫人撕心裂肺的一声痛哭:“长生天啊……”

太夫人身子一软,昏了过去。

Chapter 15

太夫人眼睛在巴特和哈珠两人脸上来回移动着。哈珠见太夫人眼神异样,忙拿起老人的大烟袋,为太夫人装烟,以掩饰心中的紧张。

巴拉跑进上房,锡兰、巴特、哈珠已经把太夫人扶了起来,几个人又是抚前胸,又是捶后背,又是掐人中穴。

窗外的桐花置若罔闻:“又跟我装死,吓唬谁呀?我不怕!姑奶奶是正黄旗满洲,朝廷一品大员的千金小姐!”

巴特气得脸都紫了,他推开房门直奔桐花。

巴拉一把拽住巴特:“老三,你要干什么?”

巴特怒不可遏:“我非打死她不可!”

巴拉斥道:“你还嫌事小吗?”

巴特咬着牙:“大哥,这泼妇把奶奶气成什么样了?你就让我眼睁睁地看着吗?”

太夫人醒了过来,老人嘴唇颤抖着:“叫巴特,叫巴特过来!”

哈珠叫回巴特,巴特“扑通”跪在地上,眼泪掉了下来:“奶奶,孙儿不孝,孙儿不孝啊……”

太夫人语气沉重,表情凄婉:“分家,分家吧,你们出去过。”

古代的名门望族都是四代五代人在一起过,辈分越多,越显得家族兴旺。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分家的。蒙古人也是如此。

巴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巴拉撩衣跪在太夫人面前:“奶奶,这大过年分家,不合适吧?”

太夫人脸上抽搐着:“早晚要分,分吧。”

外面的桐花两手叉腰:“分家?分家吓唬谁呀!分就分,我早就在这穷山沟里待腻了,给我在归化城买套宅子,我现在就走。”

太夫人对锡兰说:“给她一百两银子,让他们走。”

桐花喊叫:“一百两?打发要饭的还差不多,我虽不是金枝玉叶,可也是正黄旗满洲,当朝一品大员的千金小姐,没有五百两银子,我就把这院子当坟丘子!”

五百两银子,那是巴拉几年的年俸!太夫人狠了狠心:“锡兰哪,要多少给多少。”

锡兰直皱眉:“奶奶,家里只有三百多两。”

太夫人痛苦难当:“给她,都给她。”

桐花仍不罢休:“少一文我就作,我就闹,我就在这儿寻死上吊!”

太夫人眼泪直往下滚,她对巴拉说:“巴拉,从你的衙门给奶奶支出二百两,就算是奶奶借你的。”

锡兰凑了五百两银子给了桐花,桐花心满意足:“桐雪,还在这杵着干什么?带上东西,咱们到归化城住客栈去。”

大年三十,桐花走了。她身后的桐雪一步一回头,似有千言万语,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泪水无声地流着。

寒风从窗外刮来,破碎的窗户纸发出“呜呜”的声响。哈珠怕太夫人冻着,她把太夫人扶到自己住的房间。锡兰舀了半碗白面,准备打糨子为太夫人糊窗户,巴拉叫人把太夫人房间断裂的窗棂拆下,巴特默默地打扫窗下的玻璃碴子。

屋中只有哈珠和太夫人。哈珠给老人装了一袋烟,点上火,太夫人抽了两口。

冰窗花爬上了玻璃,窗外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

太夫人低声问:“哈珠啊,你说实话,你们在外面真有孩子了?”

哈珠一下子紧张起来:“你,你们?你们是谁……”

太夫人吐了口烟:“当然是你和巴特。”

哈珠“扑通”跪在太夫人面前:“太夫人,我和都统少爷的关系像雪一样洁白,从没有任何不轨的事!”

太夫人和蔼可亲:“起来,起来说话。我是想,你们要是真有了孩子,就把孩子接回来,不能让孩子流落在外面受罪。”

哈珠哪敢起来,她连连磕头:“太夫人,三少奶奶无中生有……绝无此事,绝无此事啊!”

太夫人沉默一下:“那孩子是怎么回事?”

哈珠道:“那孩子,那孩子是哈珠和前夫生的。”

太夫人良久无言,过了一会儿才说:“不管是你和谁生的,都是你的孩子,你也算是巴家的人,把孩子接来吧。”

哈珠连连摇头:“不用不用,真的不用,太夫人。”

虽然桐花三次把太夫人气昏,但在老人心中,桐花毕竟是巴家的媳妇,这大过年的,桐花和桐雪到归化城不可能马上买上房子,买不上房子在哪里安身?店铺客栈能开门吗?如果不开门,她们住哪儿?太夫人让巴特跟桐花一起走,巴特说桐花一定会去建威将军衙署,有申慕德将军关照,桐花冻不着,也饿不着。巴特跪在地上,只求在家中过个年,不要赶他走。

老人转念一想,也不能过分逼巴特,如果两个人到一起再吵起来,都是年轻人,血气方刚,万一发生不测,后果不堪设想。巴拉也劝太夫人,等桐花和巴特的气消了,再让巴特去找桐花。可太夫人还是不放心,她叫巴拉派两个仆人跟着桐花和桐雪。

这个春天来得较晚,走西口到包头村的晋陕汉人更多了,包头村的人口猛增到一千多户。汉人大量租用巴家牧场,双方互惠互利,博托河两岸,到处都是人们耕种的身影。

在申慕德的劝说下,桐花总算和巴特言归于好,巴特和桐花用一百两银子在城中买了一所宅子。

虽然有了自己的小家,可桐花整天泡酒楼,逛首饰店,进绸缎庄,她带着桐雪,两个人常常天黑才回来。巴特的日子枯燥,却很充实。桐花不在家,他一个人清静,可以读书,可以练武;可以想自己的明天,可以想自己的过去,没人干扰。巴特对自己的前途仍抱有希望,天生我材必有用。凭自己的一身武艺,早晚有一天东山再起。然而,巴特心中的阴影总是不期而至——科布多自己背后的那支箭,宝丰山采伐木材的公文,直到今天,巴特也没找到答案。

坐吃山空。仅仅半年,桐花手中的银子就所剩无几了。腰里没钱,桐花出门也少了,她瞅着巴特舞刀弄枪、读书写字,十分反感:“哎哎哎,你瞧瞧你,挺大个男人,一天到晚躲在家里不出去,水来张手,饭来张口,一文钱不进,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你看那些买卖铺户,日进斗金,钱跟水一样,花都花不完。你倒好,一个子儿也拿不回来,整天在家里死吃死嚼,难道让我一个女人养你不成?”

巴特并不作声,他放下刀枪,擦了两把汗,转身向院外走去。

桐花随后跟了出来:“我可告诉你,你要敢回沙尔沁找那个狐狸精,我就让你当王八!”

巴特没有理桐花,心想,我是该找个差事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不然被人遗忘,那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街上,一队官兵走来,前面有两个军卒鸣锣开道,后面高举“回避”牌子,中间有人骑着高头大马。此人头戴红缨帽,帽上是红珊瑚顶珠,前后胸是雄狮补子。上身着深蓝色蟒袍,下衬江牙海水,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朝靴。

这是二品武官服饰,巴特当初就是这身装扮。再看马上这位,巴特愣了,这不是马尔滚吗?当年巴特当副都统时,马尔滚还是个从三品参领。几年过去了,人家升到正二品,自己却沦落为一介草民,巴特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忙低下了头。

马尔滚也是土默特右旗蒙古人,他刚刚升任土默特右旗副都统。马尔滚跳下马,来到巴特面前,他以手抚胸:“这不是巴都统吗?”

巴特只得还礼:“草民巴特见过马大人。”

“别别别,巴大人是在下的老上司,可千万不能这样。大人这是去哪儿呀?”

“没事闲逛……”

“听说巴大人不坠青云之志,每天在家中习文练武,有朝一日,大人一定会像雄鹰一样鹏程万里。”

巴特淡然一笑:“只是消磨时间而已。”

“大人没想找个差事?”

“这,巴特虽有此意,可,可不太好找啊。”

马尔滚脸上立刻绽出笑容:“实不相瞒,我正想找一位武师爷。巴大人马术高超,箭法出神入化,不知大人能否帮帮我?”

马尔滚语气中肯,巴特的心一动:“这,这……”

马尔滚见巴特有些迟疑,忙说:“马某原是大人的部下,绝不会亏待老上司,要是巴大人能够屈就,马某每年愿付俸银二百两。”

当时正二品官的年俸是一百五十两,如果官员考核没有贪污腐败问题,朝廷还给一百八十两养廉银。养廉银是清朝的特有制度,始于1723年(雍正元年)。顾名思义,养廉银就是用于高薪养廉的钱。清廷开始实行养廉银时,其数量和官员的年俸差不多,养廉银也确实起到了养廉作用。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养廉银是有限的,官员膨胀的私欲是无限的。于是,清廷跨越式增加养廉银。到了光绪年间,养廉银根据当地财力情况,已经涨到了年俸的十几倍甚至百倍。所以,社会各阶层都对当官趋之若鹜。

土默特左右两旗除了世袭官员之外,官无俸,兵无饷,但因为有土地出租,收入不比中原同职级的汉官少。

明清之际,金银虽然也作为货币流通,但老百姓之间最常用的还是铜钱。铜钱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钱。一个大钱是一文,一千个大钱是一贯。一般情况下,一贯相当于一两银子,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两金子。当时,一个农民辛辛苦苦耕作一年,也就能收入一贯钱,马尔滚一张口就给巴特二百两银子,这大大出乎巴特的意料。

巴特客气道:“只怕巴特不能胜任,耽误马大人的大事。”

“这么说巴大人是答应了?”

“恭敬不如从命。”

“太好了!我现在要去祭敖包,咱们一起去如何?”

“也好。”

马尔滚叫人给巴特牵过一匹马,两个人一边叙旧,一边向城门走去。

敖包也称脑包或鄂博,一般来说,敖包位于山岭或大路旁。敖包就是石头堆。关于敖包的由来草原上有很多传说,但主要有两种,一种与成吉思汗有关。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13世纪之初,铁木真开始了统一草原的战争。每征服一个部落,铁木真就让军兵堆一堆石块,在石头堆中间插上旗帜。这些石头不但起到宣示领地的作用,还可作为行军指示方向。

同类推荐
  • 瘸哥的那些事

    瘸哥的那些事

    女儿伸手找爸爸,瘸哥抱过来亲个不停。萍萍腾出了手,返回车内,取出一个大包。里面是一沓红包,封面写着女人们的名字。萍萍说,瘸哥在外头总是惦记着大家,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意。女人们打开了红包,里面都有一张银行卡。红包的另一面写了一行字:祝大家永远幸福,新年快乐!银行卡密码,你们的生日。女人和男人们都流泪了,目送着瘸哥的帕萨特渐渐远去。
  • 啤酒箱事件

    啤酒箱事件

    如我所料,那一天上午出了事情。大约十点,有数十人散布于小学校操场,当时气氛平和。汤金水从人群中走出来时没有引起特别注意,因为现场人影晃来晃去,走动频繁,该年轻人模样衣着一般,举止并不格外醒目。场上人员注意力当时集中于操场东侧旗台下方,汤金水在众人不察中采取迂回方式悄悄靠近目标,环操场绕半个圈,从校区北侧的学校食堂门外穿过,进了教学楼右侧的小便所。他在小便所停留好一阵子,在里边张望,直到旗台下稀稀拉拉那几个人走散,他才从小便所出来,低头快步,迅速走向那只啤酒箱。乡民政助理员小王在汤金水接近目标时注意到他。
  • 深度谋杀

    深度谋杀

    落帔“凤凰”黄叶一飘,天气就凉了。独岭村里的男人们都夹着铺盖,远走他乡挣钱去了。落魄的养鸡老板郭长林还没处去,就赶着自家老牛在坡上杀地。地窄条条的,不够一耙宽,勉强能着下牛,到了地头牛就返不过身来。他只好让牛慢慢跳下塄地地,从塄地地犁回来,再吃力地爬上塄上地犁过去……这样反复循环几圈下来,本来一天能犁三亩地连气也不喘一口的大老犍,被这三分刀把地累得浑身汗珠滚滚,呼哧呼哧地张着大嘴喘粗气;他的浑身也像散了架,又酸又疼又乏。“郭老板,我看你还是别犁地了,还是跟我去下煤窑吧!只要你跟我李育红干了,保证让你不出力气发大财。
  • 九连环之紫玲珑

    九连环之紫玲珑

    太原府衙门公告栏前,站着两个人。一个是身材颀长的青年道士,灰道袍洗得发白。另一个是年轻姑娘,约十八九岁年纪,穿轻黄衣裙,梳一条麻花大辫子。两人正全神贯注地看一张告示:“三月十五日于飞龙阁举办义卖会,以接济乡里,有意者请找杨主簿报名。二月二十九日,太原府告谕。”告示短短几句,没头没脑,背后的原委却很丰富。从去年起,太原境内滴水未降,官府决定举行一场义卖会,赈济灾民。豪绅们踊跃捐献珍宝,其中最贵重的,是富商方世茂的一枚拇指大紫色金刚钻,叫做“紫玲珑”。
  •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

    畅销悬疑小说《糖与香料》作者莎菲娜·德福奇又一力作,玫瑰红童谣系列第二部曲——《圣诞老人》。本书为玫瑰红童谣系列第二部曲《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的中文新译本(原译本名为《玫瑰花环》)。圣诞前夜,伦敦警察局总督察凯茜·雷德和她的团队已无重大案件在手,大家对即将到来的长假期满怀期待。然而,在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圣诞血拼人潮中,一个小女孩的指控让这一切化成了泡影。神探雷德再次卷入谜案之中,平安夜不平安!只是这一次,她不是一个人战斗!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狐妖冷王妃

    穿越之狐妖冷王妃

    什么?!有没有搞错?别人穿越都是绝世美颜,穿越过来要不就是官宦小姐要不就是公主格格,为毛我流落街头,还.....这么丑?竟然还以给王爷下药罪被通缉?!老天你究竟要不要人活!我苏可儿作为一个暗影杀手绝不屈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辞哥哥搜索收心之人

    辞哥哥搜索收心之人

    苏晓晓(苏辞):闲人一个,四处走走停停,撩过男女无数。直到遇见那个男人,她狠狠地栽进了坑里,从此再也不敢撩男人……叶言:S市第一金大腿,表面冷酷不近人情,内里腹黑阴险。直到遇见那个女人,他被吃的死死的,从此开启了不要脸的追妻之路……“诱骗成功。”叶二爷笑得一脸阴险。“叶言,挺开心啊?”苏晓晓咬牙,皮笑肉不笑。叶言脸上的笑僵住:“晓晓,你怎么回来了?”“我不回来,怎么看见这么精彩的一幕啊?”“嘿嘿,晓晓~我错了。”某男开启不要脸模式……此处省略一万字……
  • 余生只为遇见你黎先生

    余生只为遇见你黎先生

    超级特工在古代当易容师,鬼医,杀手,侦探成为了江湖传说假面医师,从不以真面见人,有人在她面前调侃一句“假面医师,你不露真容,是不是因为你长的很丑啊?”假面医师邪魅一笑“不是,是我太美了,怕引起混乱”那人顿时噎着说不出话。来自平行世界的我们,完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传说,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分开,不仅要双生双世,要每生每世。沫:当我遇见你的那天起就注定我们之间要发生不平凡的事.尘:我对别人可以心狠手辣,唯独对你不依不饶,百般顺从。如果真的可以重来,我希望我身边的人都是你。——沉默夫妇
  • 盘古与透明女孩

    盘古与透明女孩

    小当的同桌小顽经常讲他表哥班上的女生在一家游乐园里消失不见了。一天,他们进了那外游乐园,接着他们变了:小当老是自言自语,小顽的意识则被老蜘蛛控制。不见踪影的女孩苹果告诉小当一个秘密:盘古一直躲在蛋壳里工作,她说再有五天,天地分开的一刻,就是她和小蛮骑上木马复活的时候。可是老蜘蛛有了一个阴险的打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布特哈志略

    布特哈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少夫人她杠上开花

    少夫人她杠上开花

    作为一个资深女武替,龙嘉以为自己这辈子都要在打打杀杀中度过了。谁料一朝穿越,她竟遇见了逃婚被害的龙家大小姐。一场官司、一纸婚约,就全都落在了她头上。婆母刁难、妯娌难安。幸好有他,一直站在她这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North and South(II) 北与南(英文版)

    North and South(II) 北与南(英文版)

    North and South is a social novel published in 1855 by English writer Elizabeth Gaskell. With Wives and Daughters (1865) and Cranford (1853), it is one of her best-known novels. The later version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novel and attracted a wider readership. One of literature's greatest romances, North and South is both an incisive social commentary and an electric portrayal of all-conquering love. The book tries to show the industrial North and its conflicts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s seen by an outsider, a socially sensitive lady from the South. The heroine of the story, Margaret Hale, is the daughter of a Nonconformist minister who moves to the fictional industrial town of Milton after leaving the Church of England. The town is modeled after Manchester, where Gaskell lived as the wife of a Unitarian minister. Gaskell herself worked among the poor and knew at first hand the misery of the industrial areas.
  • 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大全集)

    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大全集)

    本书用精彩的理论和有趣的故事,展示幽默的智慧、揭示幽默的技巧.告诉大家:幽默能使批评和反驳被对方接受,幽默能使长篇大论的演讲富有感染力,幽默能使人际关系变得融洽,幽默能使生活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