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1800000080

第80章 用文字点亮生活

我想,还是选择用一种回望的姿态,来抚摸和文字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吧。

那些灿烂的日子,像一颗颗珍珠,闪耀在我回望的视线里。

2004年1月9日。这天中午,我意外地收到了一个牛皮信件。地址是我熟悉的“野草杂志社”。我哆嗦着拆开信封,看到了一本全新改版的《野草》杂志。我首先看到自己的名字耀武扬威地端坐在了杂志的封面上。作品的题目是《游荡在城市里的鱼》。这是我第一次在正规像样的刊物上发表这么长的文字。正是由于这个小说的发表,我一度冷却的写作激情被重新点燃了。尽管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但我依旧会抽出空余时间来阅读写作。

2005年4月4日中午。意外和喜悦依然从一封信开始——

晓磊:

寄去表一份,填毕寄还,附交10元钱,小照两张,以办证。3月31日讨论通过。

朱振国

2005年3月31日

原来是我2004年提交的加入绍兴市作家协会的申请,经朱振国老师推荐,被理事会讨论通过了。

我连忙填妥了表格,第二天连同照片和会费一并寄出。

到4月11日就收到朱老师寄来的一本褐黄色作家证。编号是:348。

托着这么一个在现实社会中失去了光环的证件,我曾经的梦想——出一本个人作品专集——却开始闪闪发亮地在我心中激荡起来。依稀记得高考结束后的毕业告别会上,班主任让我们每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理想或梦想。轮到我的时候,我一激动便不知天高地厚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有机会想写本书送给大家。

此后的时间里,我开始像一头“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牛,在键盘上更加勤奋地耕耘起来。有梦就有希望。多么温暖的句子。同时,我也坚信:在我的文学路上,“付出总有回报”这应该是句金玉良言。于是,那些刊物,像厚实的田野,用它们肥沃的养料滋润着我的梦想生根发芽,然后开花结果。

2008年1月31日。旧历的年底。我赶在火车托运部工作人员下班前的十几分钟里,取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宝贝。整整四大袋。它们结伴从遥远的郑州一路赶来,来奔赴这场美妙的约会。它们的外衣上都有个温暖的名字:用文字取暖。这是我的第一本小小说自选集。

2010年6月,我的第二本小小说集《出售时间》顺利分娩。7月,第三本小小说集《流过往事的水》又顺利出版。它们成了我“三十而立”的礼物。

2011年2月,我顺利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

感谢文字,像一盏盏明灯,点亮了我平淡的生活时光。

当然,还是应该感谢一些人的。

比如,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的父亲。喜欢上文字,我想,很多是受了他的遗传和影响。

比如,我的妻子。

还有一些文朋师友。像《野草》原主编朱振国老师。《百花园》杂志社的总编杨晓敏老师。《百花园》的副主编秦俑大哥。《语文周报八年级版》主编陈尔耳兄弟。还有许许多多的师友,请原谅我不一一点名了。

就让这些名字,镌刻在我的精神履历上,就像我的那些文字一样,点亮我前行的旅途吧。

同类推荐
  • 闲情漫寄

    闲情漫寄

    收录了作者自1988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的300多首诗词,都是古体诗。有古风,有近体;或展现社会生活,或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思,包罗万象,感情丰沛。
  • 那些中国人

    那些中国人

    本书是他的一部随笔集。以文人篇、军人篇、科人篇、伶人篇、凡人篇分别讲战争的故事,写科学院的故事,说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在他笔下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中国人。他的描写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或会心一笑、或心尖一颤、或若有所思……他在竭力探寻着同为中国人的最为本质和共性的东西。
  • 陪你一起睡不着

    陪你一起睡不着

    《陪你一起睡不着》一书由三十多个励志小故事组成。关于青春、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亲情,每个故事都像是发生在你身边,让你在书中找到些许共鸣,给你的黑夜点亮一盏明灯。有欢笑,有泪水,有展望,有回忆,在一本书里交织成一幅完整的生活画卷。这些故事或独立,或有些许交集,它们并不会明确告诉你人生该如何过,困难该如何抵挡,但会在字里行间为你指明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本套装包括:《呼兰河传》包含萧红两部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白面孔》为萧红散文合集。《后花园》收录的是萧红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题材广泛,主旨多样,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编排,全方位展示了萧红在文学上的开拓尝试。
  • 漂泊的异乡人

    漂泊的异乡人

    劳伦斯的一生虽然短暂,四海为家,却和意大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四海为家的人生中,总共有三段旅居意大利的经验:一战爆发前在加尔达湖区,一战结束后在西西里岛,以及晚年养病在佛罗伦萨。《漂泊的异乡人》见证了他与意大利的初次相遇,也记录了作者在旅途和客居期间的种种见闻与感思。“译文华彩”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全新书系。主题明确,分辑出版,每辑五种,配以符合主题风格的精美封面,由新生代优秀设计师周伟伟老师操刀设计。内容上,充分利用上海译文出版社强大、受到广泛认可的译本资源,撷取其中的名篇成册,第一辑的主题定为“漫游”,收录纪德、海明威、劳伦斯、永井荷风、毛姆五位文学名家的游记文字,分别为纪德《放弃旅行》,海明威《巴黎永远没有个完》、劳伦斯《漂泊的异乡人》,永井荷风《荷风细语》和毛姆《国王陛下的代表》。
热门推荐
  • 一盏路灯

    一盏路灯

    一个霸道帅气的富家公子;一个儒雅绅士的商界天才;一个平凡可亲的青梅竹马;一个普通女孩在都市中的生活,在爱情中的抉择;假期总是让忙碌的上班族感到短暂,似乎还没睡够,似乎还没玩痛快,似乎还有许多计划没有实现,但最终都会被现实的状态所取代。
  • 残疾王爷,帝赐妃

    残疾王爷,帝赐妃

    古墨国有一人受尽人仰望也受尽天下的侮辱,古墨国颂德帝最爱已逝皇后的儿子,两岁能诗,四岁能武,五岁被封为御王,十二岁跟随部队大战敌国,十五岁统领全军立下汗马功劳,十八岁受伤残疾。————墨飞御凤乐,古墨国不败将军凤擎苍最疼爱的女儿,从小就由颂德帝亲赐给墨飞御为妃,小小年纪就与御王荣辱同在。上天碧落下黄泉,我都于你同在。——凤乐我不信天、不信地、不信亲兄弟、不信父母,唯一信任的就是你,如若连你也保不住,不如就让这天下沦为炼狱。——墨飞御
  • 斗鬼

    斗鬼

    薄暮中,一辆黑色的警车缓缓地驶过清寂的巷子,停在了一盏坏掉的路灯下。司机走下车,绕过车头来到另一边的后座,打开车门弯腰摇醒熟睡的杜仲。“杜先生,您到了。”仰头睡在后座的杜仲猛地一惊,因为他刚好做了一个噩梦。不,那不是噩梦。身为职业侦探的杜仲比一般人更善于分辨什么是巧合什么不是。他十分笃定,刚才发生在半路上的那件事情绝不是意外,根本就是有人要置他于死地。所以,他乘坐的小汽车才会被山顶突如其来滚下的巨石砸了个粉碎。好在司机和他都逃过一劫。
  • 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中老年人生活问题的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福利、文明等各方面问题。仅仅认识到中老年人口的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倡导科学先进、愉快健康的老年生活,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质与量的完美结合,让中老年人体会到生命的喜悦、生活的幸福;才能更好地安排中老年人自身的生活,使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情趣、更加合理,使老年生活再次成为中老年人人生的黄金期,真正做到老有所为,安享晚年。
  • 四月芳菲始盛开

    四月芳菲始盛开

    踹渣男,拼事业,抢男票……别人是恨,是怨,是敬,是贬,又与我何干?我只遵从心中所愿!当踹了渣前夫的霸气狂傲女,遇到行于暗夜的无心冷酷男,谁能最终宣示主权?
  • 江先生你的妻子敛财有道

    江先生你的妻子敛财有道

    再次醒来,没有金手指,没有超能力,只有一副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染上重病的躯体,怎么办呢?魏梨只能锻炼锻炼努力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挣钱挣钱努力挣钱,屯钱好治病!这一不小心,竟成了小财迷!总之,这是一个小财迷的奇异成长故事。
  • 兽炼仙尊

    兽炼仙尊

    仙古之后,万法皆寂。唯兽修气炼一脉在真始世界繁衍昌盛,渐渐演化出四大体系。其中又以三宗七教,一海一巢为至尊地。少年巫策出身小世界星都城,从小受尽家族冷落,生平唯喜读书画符,却也渴望问道长生,茫茫修行天堑,他一步步往前走,揭开无数仙古谜雾,远古神藏,父母之死,圣皇之谜,妖界之始,他卷入一个又一个浪潮。
  • 四十天之战争片断

    四十天之战争片断

    黄土原上的川坡沟壑地带。浑水河从川道里流过,河面很宽,河水不深,一片黄泥浆水远望如镜,走到近处才能看清那水是缓缓无声地流动着的。已经是农历三月初了,河面上冬季的浮冰早就消融殆尽,徒步赤足涉过当不会冰凉瘆人的了。天刚麻麻亮不久,就有区上派来的一个民兵从河对面的区公所涉水过河给我们这个工作组送一封信来……我们这个乡的土改工作组大本营就设在沟沟壑壑的半截土坡上的一个村子里,附近坡坡上下、沟沟里外高高低低散居着一些庄稼户,这是一个行政村。工作组新派来的魏组长和我并排睡在上房一侧的土炕上,睡得很香。
  • 秋天的告别

    秋天的告别

    热爱音乐的少年热血冲动的青年时代,两对青年男女复杂的感情纠葛贯穿了整篇小说,作者用风格独特的文笔讲述了少年冲动的青春故事。
  •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汉诗英译的比较诗学研究

    本书主要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对20世纪以来英美汉学家的汉诗英译文本作了点面结合的研究,探讨了汉学家的汉诗英译同他们的文化身份、审美主体性、翻译认知能力、重构能力和解释能力之间的关系。职业汉学家、翻译家大都注重翻译的忠实性,把翻译作为文学分析的一种手段,为文学研究服务。诗人翻译家则更注重汉诗译文的文学风味,因此,翻译呈现较大的变异性,有时近乎创作。两类翻译家的翻译批评也不能依据同一标准,要考虑各自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特征。总结他们的翻译思想、策略、传播和接受,对中国文学“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