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3600000023

第23章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与建设

生态道德的提出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它的理论将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和道德领域的不断扩展而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内心的道德自律也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实践过程。生态道德教育在西部高校中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供借鉴的有效模式,因此探讨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加强高校生态道德建设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性。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与建设也将为在全社会提倡生态道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范例。

一、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理性生态人,首先必须要使大学生遵守以下基本的生态道德规范,这也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平等友爱、尊重自然

平等友爱、尊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平等,就是人与自然平等。人、生物及自然万物都是平等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不过是一个物种,既不是自然的主人,也不是自然界的征服者和统治者;自然界中的生命和万物,并不是人类的奴隶,也不是专为人类而诞生的。平等地看待和对待自然应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一个基本规范。

友爱就是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人类诞生于自然,依赖于自然,没有自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人类的繁衍生息,更谈不上人类的发展进步。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必需的物质条件,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全部物质资料都来源于自然界,自然界的状况,直接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不仅直接体现了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利益的需要,而且真正代表了人类的最高整体利益,是保障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然万物的地位和权利,承认一切生命都有其生存繁衍的权利,尊重生态环境运行发展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和物质在生态平衡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其自身的一定功能,任意排挤它们的地位,肆意剥夺它们的权利,就会损害生态系统的平衡。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尊重自然万物的地位和生存、发展的权利,尊重生态规律、按规律办事。

平等友爱、尊重自然的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的一切行为都要对自然高度负责,不能有任何轻视自然的态度,更不能有意损害自然、破坏环境;要像关心和爱护我们自身一样关心和爱护自然;敢于同一切危害自然、破坏环境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二)合理利用、节约资源

合理利用、节约资源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主要的要求和核心规范。自然资源是指生物、土地、矿物、水、气候、太阳能、风力、潮汐等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自然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问题。

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不盲目地、无计划地、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不浪费自然资源,考虑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永续利用,以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对动植物、微生物等资源,要运用能量金字塔定律,根据生物生长规律,保证生物的最大持续生长量,使开发使用量小于生物资源的再生量,以使生物资源的生长、利用和再生长、再利用的运行过程得以持续,这样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产品,不能用之不当、只用不养,不注意其恢复和休养生息。

(三)投身环保、献身生态

投身环保、献身生态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道德的最高规范。因为自然环境保护重在行动,关键是全社会、每个公民都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从日常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持之以恒;同时要具有为环保事业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而舍身忘我的精神,要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这种投身环保的精神,符合历史发展进步的方向,代表了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类整体利益高于个人的一切,甘心奉献、无私无畏,为人类发展而献身”的崇高情怀和精神境界。大学生是时代的栋梁和精英,更应具有这种投身环保、献身生态的崇高品质和情怀。

投身环保、献身生态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要求。在现代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人已对自然做出了大量不公平的行为。人类自恃力量强大,无休止地掠夺自然、侵犯自然,使得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这种紧张关系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无情而疯狂的“报复”,最终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要消除这种紧张关系,人类应该做出相当的努力,甚至为之献身。

投身环保、献身生态是个人生态道德品质是否形成及完善程度的根本标志,是人对自然的道德态度、道德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具有投身环保、献身生态的忘我舍身的精神,是优秀生态道德品质的表现,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应有的思想和行为。

投身环保、献身生态,要求我们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要自觉把个人或群体的命运与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群体的发展和前途融入整个人类的发展和前途之中,提倡把关心自然、爱护环境放在第一位,谴责、反对为获取个人或小群体财富而不合理开发自然、损害环境的行为。在人与环境关系上,个人利益、局部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勇敢地捍卫人类整体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二、生态道德教育课程的理念和性质

从生态道德教育发展至今,生态道德教育理念的见解较具代表性的有三种:一种是从自然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生态道德教育是以自然为中心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着重给予学生有关认知自然的知识和方法,着力于解决环境问题途径的学习,因而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仍把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作为重心。这种观点把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基点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反映了工业社会和科学发现时代的教育观特征。目前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自然而然是从这种立场出发的。另一种是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同时又是自然的主宰,生态问题本质上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生态教育的中心。这种观点把基点摆在“人—自然—人”的关系上,反映了科学技术与人类环境的深刻联系以及人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再有一种是从生态问题的社会属性立场出发,认为社会环境因素是决定自然环境变动的根本动因,科学技术、人、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又是引起变动的内在要素,所以生态道德教育本质上仍是关于人的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包括伦理道德、对自然的态度、行为准则和人的素质培养等内涵。这是一种科学人文主义立场上的生态道德教育观,其基点在“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上,体现了信息社会和科技创新时代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要求。

生态道德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美国曾在1970年颁布的《环境教育法》中提出,生态道德教育“是这样一个过程:它要使学生环绕着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冶金、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结合等问题,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影响。”因此生态道德教育特别注重以学习和探讨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中心,把重视人与自然、科学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自然、社会、人文、科学、技术、伦理之间的相互综合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属性。

三、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正面而系统的生态道德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

要使生态道德教育真正取得成效,还必须发挥高校的自身优势,在教育方法的改进上下工夫,加快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任务,而且明确指出社会公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德育要根据这个精神,科学规划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发挥好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要改变过去忽视生态道德教育的状况,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模式的运用是和生态道德教育实施的原则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生态道德教育课程采取的方式来看,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融合法,或称渗透法,即在现行的课程中加入相关的自然环境知识,使其体现出一定的生态道德教育要求。另一种是专设法,即开设专门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

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从整体上考虑自然环境的相关性:既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应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历史的、道德的、伦理的内容。

(二)生态道德教育应是一个持续终身的教育过程。

(三)生态道德教育应采用跨学科的方法。

(四)生态道德教育应涉及各个层面;容纳包括地方的、国家的、区域的和国际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能对自然环境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五)生态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发展过程,从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角度加以探讨。

(六)生态道德教育旨在理解和解决自然问题应使学生认识到各方面合作的价值与必要性。

(七)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强调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

(八)生态道德教育应在给予有关自然环境知识、问题解决技能和价值观时,培养他们对所处环境的敏感性。

(九)帮助学习者发现自然环境问题的征兆和真正原因。

(十)重视自然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并因此强调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必要性。

(十一)在讲授或学习自然环境问题并从中进行教或学时,利用不同的环境和广泛的教育手法,注重实际的活动和第一手经验。

四、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的构想

道德教育目标是道德教育课程设计的依据,道德教育课程是实施和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载体。生态道德教育丰富了道德教育目标的内涵,构想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是贯彻落实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根据生态道德课程设置的模式所遵循的原则,在高校应设置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参加的与生态教育有关的一种活动,它以思想道德修养课为依托,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发展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能力,使受教育者在强烈的生态情景中感受生态道德教育的课程形式。

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提出的依据和实施途径有以下几点。

首先,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模式的提出是因为活动和情景教育对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以受教育者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呈现形态,寓生态道德教育于活动和情景体验之中。主要是指受教育者自主参与的、以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生态道德需要为基础的、以促进受教育者生态道德养成和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言语交往与行动,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样品采集、实验测定、资料收集、讨论交流、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景观欣赏等多种形式。

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具有自主性特征,而受教育者自主参与的活动及其情景体验是其生态道德形成与发展的根源和动力,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强烈而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受教育者自主参与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使其通过亲身体验认识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严峻性,从而对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与自然生态系统利益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的认识,进而培养和发展真正的生态道德责任意识和义务感,为生态道德的真正践行提供坚实的内在支撑基础。

同时,因为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还具有开放性特征。所以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要面向受教育者的整个生活世界,使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受教育者有兴趣、有意义的生态道德教育题材,课堂则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受教育者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也在与学校其他活动及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和受教育者的其他活动的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这一切使得生态道德教育情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助于发展受教育者的自我生态道德教育能力,进而有助于生态道德教育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其次,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世界各国生态教育课程模式探索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的理性思考。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主要有两种模式:多学科模式和跨学科模式。其中,多学科模式又称渗透模式,是将生态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课程之中,通过各门学科的课程实施,化整为零地实现生态教育的目标与目的。跨学科模式又称单一学科模式,是从各学科领域选取有关生态科学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将它们有机地合并为一体,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课程。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因其依托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或思想道德修养课)属于跨学科模式,可以避免由于生态科学知识分门别类地与各门学科融合而导致的生态科学知识内在联系的人为割裂,从而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整体的生态道德观念,养成完整的生态道德人格,最终有助于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理性生态人健康成长。

最后,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模式的提出也是对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德育传统深刻反思的结果。几十年来,我国的德育逐渐形成了以高校政治理论课和法律基础课为主渠道、各学科多方渗透的传统。然而,由于我国学校教育设置的课程课时多、分量重、难度大,致使各学科教师为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只关心自己的所教学科,而德育的渗透任务由于职责不清,常常难以落到实处。这种状况导致德育的重担几乎全部倾倒给了政治理论课,以至于德育效果不明显,德育的实效没有落到实处,德育教育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情景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将改变这种现状,它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身体力行,在活动过程中体会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学生掌握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教师在其中只起到点拨和组织领导的作用,从而将传统的授业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一种形式,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达到育人的目的。

五、加强高校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

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文明习惯的养成所提出的挑战远远超出了个人、地区、国家乃至一代人的范围。正因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新一代学生必须从学会生存发展到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务实、求新、求变、求异,但由于缺乏生活的磨炼,比较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意识,因此要下大力气组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如生态调查、野外生存体验、公益劳动、参观和旅游、环保签名、志愿者宣传等活动,让青年大学生感受自然、热爱自然,进而增强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大学德育教育中更应培养学生将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和文明习惯,借助现代德育理念的力量,教育的力量,“改陋习,树新风”,更深入地结合现实进行环保教育。从人、社会、自然三方面的关系入手,培养学生公共道德意识,改变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行为,如乱扔垃圾、踩踏草坪、攀摘花草、损坏公共设施、随地吐痰、浪费资源等。高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园地,又是学生聚集、生活的地方。学校的硬件环境与整体氛围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生态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所以学校应努力营造生态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促使他们养成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生态道德意识和情感,是生态道德教育的一种潜在而有效的方式。

校园文化载体对大学生形成文明有序、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起着烘托作用,因此高校校园建设要充分考虑和体现生态环保意识。学校作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应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道德的要求,既给大学生营造一个美丽而舒适的环境,又使他们从生态建设中得到陶冶。如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活动,通过举办环境宣传月、环境文化节,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征文比赛,开展节约用水、用电,回收废电池,开展垃圾分类处理,杜绝口香糖污染,建设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提倡勤俭美德,适度消费,文明修身等活动,以普及环保知识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扩大环境教育面,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

党团组织、各种社团组织要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发挥其教育作用。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和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宣传、护绿行动、环境监督等活动,使学生树立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思想。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日组织学生深入大街小巷,开展环保知识、法律宣传教育和创建绿色文明社区、绿色生态城市等活动;开展清除白色污染,保护母亲河,植树种草,认养绿地等义务服务;通过动员群众反对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从而维护公民的环境权;通过协助环保部门开展有关环境状况的调查、统计工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状况,增加责任意识,同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作出贡献。大学生群体易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价值观,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和希望,因此通过宣传、教育,对他们进行“绿色指导”,让青年大学生感受自然、热爱自然,进而增强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新型文明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既成为新观念的载体、传播者,又是理性的绿色消费者和实践者。

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群体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既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又具有示范作用。因此,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方面要有强烈的意识,抓住一切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的教育,同时也要从自己做起,为人师表,体现导师的风范。教师应通过板报、宣传信息、广播、图片等形式,对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宣传和表彰,同时可以设立曝光台,实施监督,使学生自觉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可耻的舆论氛围,从而使道德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

管理和服务部门的科学管理、热情服务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作为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应肩负起保护环境这一时代重任。学校无论是在校园绿化、美化方面,还是在学校整体建筑方面,都应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作为教学、管理、服务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提高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保知识,以自己的言行做学生所效仿的楷模。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和文明有序的校园生态系统,必然会对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和责任心的强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生态道德责任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为了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不可忽视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优势,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引导未来的建设者与管理者树立人、自然、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自然观,热爱和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培养一种与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简朴的生活方式;树立知行统一观,积极参与美化自然、促进环境良性发展,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空间而奋斗。

同时,在大学生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将之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中,开设有关生态教育的课程,尝试生态教育考证制,学生只有取得生态教育这张“绿卡”,才能取得毕业或各种从业的资格。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品质,形成道德素养新的维度,使生态道德从应有转化为实有,同时也充实了学校德育的内涵。

构建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模式,还应探索并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社会一方面必须运用行政的、经济的乃至法律的手段对不符合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进行调节和规范,做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符合生态规律,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及条例对生态环境进行依法治理;另一方面,应建立道德教育的社会评价体系和评价目标,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宣传格局,可运用多种媒体普及生态知识、公开环境数据;可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如“国际环境日”“粮食日”“土地日”进行宣传,真正在全社会形成讲究生态道德的风尚。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引导子女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遵守生态道德规则,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生态教育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

生态道德的产生是对威胁人类持续生存的自然环境问题的回应。由于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价值理念的迷失和行为方式的失范,所以生态道德主张通过自觉地自我约束与节制来缓解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是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更承担着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要在全社会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同类推荐
  • 实用合同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合同文书写作大全

    合同,也称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本书既注意挖掘魏书生特色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果,又力求向读者展示一位立体的、有血有肉、有灵魂思想的魏书生。全书遵循由实入虚、由形叭神、由术入道的顺序,从介绍魏书生的思想特色开篇,依次介绍教学特色、班级工作特色、管理特色和成长特色。读完全书,或许让你越到后边越深刻,越到后边越高远。如果耐心地读完全书,相信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实施特色化教育,对如何通过学习魏书生使自己真正得到提高,都会有所帮助的。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本书选取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角度出发,将伯明翰学派各个时期的受众理论归结为被动性解读、倾向性解读、多样性解读和抵抗性解读四种模式,探讨了不同时期受众理论的特征。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热门推荐
  • 劳动者

    劳动者

    誉为“劳动者创业奇迹”的李宝金受到排挤,被迫离开奋斗了多年的公司。之后重新振作,再度白手起家,重塑辉煌!
  • 太子嫁到

    太子嫁到

    夕阳偏西,彩云落幕,天边还残存着一丝红色。一道人影快速地穿梭在原始森林中,高大的树木完全将她瘦弱的身体遮掩了起来,但是沉重的呼吸,身上的多处伤痕却将她的身体所在方向暴露了。在她的不远处,几道人影在森林中忽隐忽现,在看到女子的身影后,脸上露出了狰狞的微笑,那笑仿若来自地狱般。一道剑光闪过,女子的身上再度添加了一道伤口,那移动的速度也滞缓了不少,不过,却没有停下,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浮空岛

    我的浮空岛

    浮空岛的世界,每个岛都光怪陆离,千姿百态。异能式微,机甲崛起,开战之际,战舰漫天。黑暗地表上,是末日的景象,匪徒肆虐,能源兽横行无忌。夺下一个浮岛,钟允立志,自己的浮岛,将会称霸整个浮岛大陆!
  • 只为她们的世界

    只为她们的世界

    夏荣:这是我哥夏勇:你这是坑我夏荣:哥~夏勇:这是我妹—————————————讨论组:826529039
  • 丧尸末世流浪记

    丧尸末世流浪记

    末世来临,李安然作为一名拥有硬核系统的丧尸,伪装成人类在人类世界中苟着可是不容易的!时不时就得跑路嘤嘤嘤……什么时候才能世界核平啊……
  • 梦想家园

    梦想家园

    《梦想家园》是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是心灵的记录。以真挚坦诚的心灵和清新细腻的笔触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探求生命的价值与真谛之所在。
  • 20世纪中华学人与读书

    20世纪中华学人与读书

    当今社会,读书已成为人们的终生功课。在适当的年龄,须以适当的书籍陶治情操,指导人生;选择适当的图书,以适当的方法去阅读品味,方能获得智慧,提高能力。本书汇集了20世纪近百位名人的读书经验,他们之中有:指点江山的政治领袖;名震寰宇的科学巨匠;著作等身的学术泰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寻大师的成才之路;你将获得无限启迪……
  • 最强神医帝妃

    最强神医帝妃

    “小东西,又被我抓到了。”妖孽帝尊勾唇笑得邪肆——“来,一起修仙吧!”她是被悬赏通缉的逆天毒医,黑化度爆表!不小心穿越成毁容的废物小姐,一朝蜕变,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被她坑过的人能从地狱排到九重天。唯独那个紫眸的神秘男人,让她一见面就避如蛇蝎……“美人哥哥,为什么不管我躲到哪里,你都能找到我?”他寒眸噙笑,“因为你始终在我心里,生生世世,未曾离开。”
  • 天妃娘妈传

    天妃娘妈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