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8600000007

第7章 过年(外)

冬至,是一年的结尾,也是春节的序幕。

冬至过后,开始数九,也便进入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天寒地冻,江河结冰,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围着围巾、戴着手套,全副武装裹在温暖里。数九寒天,母亲总是对我们几个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要多穿衣服,马上过年了,不要感冒了。

一过冬至,老家便开始烤火,不管是晴天还是雪天,母亲都会把家中的火盆拾掇出来,掸去上面的灰尘,然后放在厅房中间,烧起一盆火。一家人说说笑笑,围着吃火盆上炖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整个冬天,火盆上香气四溢,屋子里满是欢笑声。围着火盆,母亲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给我们讲了许多她小时候的事和父亲的故事。每年冬天,有火盆相伴,我们都会度过一个美好的冬天。有火盆在,任凭窗外朔风呼啸,心都是暖的,都有家的归宿。

冬天下雪,母亲是喜欢的。母亲一生勤劳,心灵手巧。我们家住在嘉陵江边,在河坝房屋的后面开垦了一片土地,种植了许多葱子、蒜苗、韭菜、白菜、萝卜和豌豆、胡豆,基本上能保证一家人的蔬菜。母亲经常说,下雪好,霜打过的蔬菜把虫子都冻死了,长得好,才好吃。在那个贫瘠的年代,生活艰难,物资匮乏,冬天的主打食物是萝卜红薯,整个冬天很难吃到肉食,像蒜薹、韭黄、花菜等好一点的蔬菜也难吃到,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不像现在,一到冬至,满城尽是羊肉汤,到处都是喜羊羊。

不过那时鱼和狗肉却能经常吃到。嘉陵江边鱼多,经常吃鱼就不足为奇。但那时吃鱼,除了加些盐、葱、姜等作料外,没有什么油荤,吃起来也没有现在做的鱼好吃。那时,嘉陵江边山上的野狗也比较多,一到冬天,快过年了,在野外打狗的人也便多了起来,这些胆大的人想法搞到一些雷管和土炸药制作成铁砂子,夜晚安放在一些郊外山坡上,只要听到一声炸响,十有八九炸到了野狗。野狗肉开春后却不能乱吃,特别是油菜花开的时候打的野狗,吃了很容易染上狂犬病。

进入腊月,年味渐浓,特别是腊八节一过,全家人便开始忙碌起来,备年货,酿米酒,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炸果子,买年画,准备压岁钱……到了年关,从母亲的语气和脸上,总是能感觉到似乎有些不喜欢过年。大人怕过年,主要是愁钱,一到过年就得花钱买肉、置年货,还得给孩子准备新衣服。但对于无忧无虑的小孩来说,却喜欢过年,盼望过年。一到过年,就有肉吃,就有瓜子吃,还有油炸的果子吃,当然少不了穿新衣服,少不了压岁钱,少不了放烟花爆竹和看街边演出。每年进入腊月间,小孩们就会在墙头年画的日历上算着,什么时候该过年了。看到母亲开始炸果子,煮腊肉,买年货,就知道年快到了。

有一年,腊月二十九,看到别人家许多孩子已经买了烟花爆竹,我也按捺不住找大人要钱买烟花爆竹。过年了,母亲的脸上出现了笑容,没有了过多的顾虑,总是会给我们拿一些零钱去买火炮,只是对我们说了几句:别把钱弄丢了。我经常是拿到钱后,就欣喜若狂地冲出家门,跑到日杂公司烟花爆竹专卖点。看到不少的人在购买烟花爆竹,上前询问价格后,并不便宜,品种也只有“地老鼠”和鞭炮。看到条件好的家庭给孩子买了许多,我心刺得很痛,退到一边,只能等他们走后,才怯生生地买了两盒摔炮和三百响的鞭炮赶快回家。就这么一点点的爆竹也让我高兴了一晚上。回到家后,小心翼翼地把鞭炮拆开,到了大年夜三十,一个一个地放,不能一下放完。如果一下放完了,在过大年的时候只能羡慕地看着别家的孩子放鞭炮。

那时过年了,小孩是最高兴的,寒假作业不多,做完作业后,一条街的孩子们都聚在一起捉猫猫、斗鸡、跳绳、划甘蔗、溜滑轮,玩到一天尽兴的时候才回到家中。

春节最重要的是吃年夜饭。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是母亲最高兴的时候。多年来,我们一家人都是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吃团年饭,这顿饭是全家一年最丰盛的饭,能做的菜肴基本全部端上桌面,除了红烧肉、粉蒸肉、夹沙肉、蒜薹肉丝、韭黄肉丝、蒸糯米、香肠腊肉、油炸年糕、香碗等多种花样,还有凉菜、卤菜、炖菜,我那时最爱吃的就是凉拌粉丝和红枣蒸糯米,特别是红枣蒸糯米,是母亲的拿手菜。除了猪肉以外,鸡、鸭、鱼样样都有。鱼是一定不能少的,有红烧鱼、清蒸鱼,象征一年全家人年年有“鱼”(余)。每年的团年饭最少都有十多道菜。在大年三十上午,大家都各自忙活着,不停准备。一到中午十二点,穿着新衣服的小孩在屋外放鞭炮,团年饭准点开始,一家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吃饭,给长辈敬酒,给小孩发压岁钱,给年轻人送上祝福,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特别的热闹和喜气。

吃完团年饭收拾完桌上的碗筷后,按家庭的传统和习惯,老人在家里休息,其余的人带上祭品上山扫墓,祭拜已经过世的老人,希望逝去的亲人像在世时一样,一起享受新年团圆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提醒晚辈不要忘记逝去的亲人。这些习惯和传统一直延续到我们工作安家有了孩子以后,年年如此,岁岁相同。

以后,我在外读书工作,常年漂泊在外,每年尽管很忙,但只要有一点可能,我都会带妻儿回老家陪母亲一起过年,吃年夜饭。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住。平时,儿女们天南海北,只有在吃年夜饭时,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每当这时候,母亲是最忙碌、最辛苦的。但看到我们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一家人笑语欢歌,母亲说,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候。

游百病

“游百病”是家乡四川省苍溪县一年四季中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而且是春节的延续。每年,在苍溪老百姓中,只有当“游百病”过后,才算这年的春节过完。

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县城居民大门紧锁,老少妇孺,三五成群,举家出游,万人空巷。人们结伴而行,翻山越岭,登高望远,四处游玩,将人体的各种病痛丢弃在山野,保全一年四季身体健康与病魔无缘。

关于“游百病”的来源还有一个传说,传说苍溪的“游百病”活动始于东晋时期,最初仅限于妇女。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天长日久,形成传统风俗。以后,不断扩大,当地居民自发形成登高、祈福的健身活动,代代相传,全民参与,流传至今。

当然,这个传说正确与否无法考究,随着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演绎,苍溪“游百病”民俗则世代传承,延续至今。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很小的时候,在苍溪县城读书,每年这天,便全家出游。当时,“游百病”主要是到塔子山、白鹤山、雪梨山、烟丛寺、临江寺等近郊踏青赏景,也有翻山越岭到麻岭水库、杜里坝、五里子的,最远还有步行到阆中的。当时景点少,多是野外郊游。这几年,苍溪县开发了不少的旅游景点,人们“游百病”大多都流连在滨江花园,漫步在红军渡、梨博园,徜徉于嘉陵江畔,信步于西武当山,在外游走直至日落西山才尽兴而归。

苍溪县的“游百病”与附近阆中、南充、梓潼、达州等地的“登高”踏青活动有所不同。不仅历史渊源长,而且参加人多,无须动员,男女老少全民参与。活动不分场所,山包、地角、河湾、广场,到处都有人在登高、踏青、健身。“游百病”已经成为一种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近年来,苍溪县大力挖掘“游百病”民俗活动中的全民健身项目,组织各种健身活动,提倡全民参与、健康步行、低碳骑游、环保出游等运动方式,为“游百病”民俗活动赋予新的内涵。

听说,苍溪县已向国家体育总局将正月十六“游百病”全民健身活动申报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想必这项民俗活动今后一定能得到更加完整的保护和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2月16日《西南电力报》副刊·热流)

同类推荐
  •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不仅象征古典诗歌的成熟,继承了汉魏民歌与乐府传统;也开创出新的面貌,将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历来皆不乏唐诗选本,尤以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最为突出。收录作者共七十余位,皇帝、和尚、歌女、无名氏皆见于其中。选入作品计三百余首,篇目适度,体裁兼备,内容丰富多样。自选定以来,《唐诗三百首》对中国文学有极为深远、广泛的影响。《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是著名古典文史大家金性尧晚年大成之作,他的注释“博而能约,浅而能切,通而能清”。通俗易懂的特色使本书自初版以来重印无数,发行数量超过三百万册。金性尧令唐诗再次进入今人视野,让当代读者能欣赏唐诗的艺术性、思想性与真正价值。
  •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

    古代阿拉伯某国王因妻子行为不端对女人怀恨在心,他每日要宰相给他找一名少女,娶其为妻,第二天便杀之。宰相女儿山鲁左德为了解救天下少女,请求父亲把她嫁给国王。从嫁过去的第一天起,她就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一个,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里又有新故事,当天快亮的时候,她就讲到紧要处打住。国王为了听故事,一再推迟杀死她的时间。据说山鲁左德的故事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
  • 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

    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

    每晚入睡前,想着一天的劳累和辛苦,想着过往几十年的辛酸与不易,想着那些我们曾经错过和辜负过,以及伤过、欺骗过我们的人和事,一笑泯恩仇,一睡如隔世。请放下耿耿于怀的事,请原谅念念不忘的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一些终成陌路的人,不是你想改变和挽留就能回到过去,就能让一切不再发生……你尽力了,问心无愧就好。过往的那些岁月,曾经记得的那些人,好的或者不好的,痛不欲生或者记忆犹新的,都值得被原谅,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书中所写的那些云淡风轻却又意犹未尽的文字,开始新的生活,去遇见新的人。用最美的时光,与你走一段漫长的路。用最真的性情,与你叙一夜至情的话。用最好的自己,与你赴一场久别的约。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 郑振铎选集

    郑振铎选集

    本书是郑振铎作品精选集。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热门推荐
  • 时政谈屑

    时政谈屑

    争取和平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理论界要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体系 、关于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内容组成。
  • 从养鲲游戏开始做主神

    从养鲲游戏开始做主神

    成为主神的唯一代行者,苏晨给世界带来无穷改变,开局一只鲲,进化全靠吞。制作全民养鲲单机游戏,把地球玩家当韭菜噶,轻松收获第一桶金。让地球玩家帮自己打天下!把高魔的神鬼仙侠世界当成新游戏,给玩家发布主线任务,开发等级、职业、副本,让无数地球玩家在无形中担任轮回者,被操控着而不自知。利用在高魔世界获得的海量能源,反过来开始魔改地球,给全世界带来难以想象的灵气复苏,充当无敌幕后大BOSS……
  • 双胜刀之赫赫威名

    双胜刀之赫赫威名

    本是王位继承的有力争夺者,却因一场预谋,改变了人生轨迹,开启另类修炼之路,对自己而言是祸是福?对这个世界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全书有列国间纵横捭阖的权谋,有君王抱负施展的热血,有族群兴衰抉择的惊心动魄,也有普通人的儿女情长、爱恨情仇。它既平凡又史诗平凡,每个生命的出现都留有印记;史诗,出现的人物再小,在家国大义面前,也绝不回头,义无反顾。欢迎走进星元大陆,了解双胜刀!
  • 幽闺记

    幽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夏利中国

    夏利中国

    在本书中,作者以平实的描述回顾了这段历史,回顾了其他汽车企业都纷纷被世界汽车集团占领,陷入“用技术换市场”骗局中的时候,“天津夏利”为保持民族品牌所付出的坚持和努力。
  • 农家悍女之空间有田

    农家悍女之空间有田

    末世女乔欣带着空间穿越到古代一户普通农家,却又很不普通,各种宫心斗,各种老谋深算,各种泼妇骂街,可怜善良的娘亲和兄弟姐妹们,被他们各种压榨,各种欺负,幸好她穿过来了,看她如何斗极品,治泼妇,“敢欺负她的人门都没有!”《本文有强大的金手指》
  • 莫忘初夏

    莫忘初夏

    某老师:你怎么这个鬼样子的会,还不如死在家里算了某学生:我死不死关你什么事某老师(拖出那个学生...)某女生:你是谁的?某男生:(邪魅一笑)我是你的。青春路上,总会遇到那么几个人..更多精彩内容,等你了解
  • 快穿之宿主又醉了

    快穿之宿主又醉了

    喝醉酒到凡尘间游历一趟,哪成想拐着个系统团咂,时亓表示很有趣呐。“以后汝便跟着吾吧。”无聊了那么久,总算有个乐子找了。呐,第一次进入小世界竟丢了记忆,啧,这么傻绝对,绝对不是吾!!不过双向暗恋什么的似乎还不错?啊咧?!神医大人~您是在担心吗?呵呵,不,我可是正常的很啊,我真的从未如此认真过...但是你怎么能轻视我的爱情呢?嗯?喵?吾竟变幻为一只猫?还是...小奶猫,真好呐~喵,花香四溢的感觉。他又在浇花了呢,不得不说,这凡人长得还真是赏心悦目呢。......女主除了第一个位面失忆外,其他都是有记忆的呐。生平最爱的嘛,便只有酒了。生性自由,无拘无束。系统是只团咂~也会在位面里面客串。
  • 至尊仙妻:腹黑邪王,宠上天!

    至尊仙妻:腹黑邪王,宠上天!

    【古言女强+双洁+绝宠】 她,自幼天赋异禀,能穿梭于时空未来。可一觉醒来,异能消失,被困于此?没关系,照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后母渣妹组团来战?竖着进,横着出!皇帝皇后身中奇毒?仙丹出手,医毒双绝,天下无双!这日子真寂寞,一碟小菜混小酒,金银财宝全到手!“可叹可叹,这世间有谁比我更逍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