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0800000006

第6章 勤俭持家(1)

【原文】

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译注】

继承先辈最有价值的传家之宝是勤劳和节俭;教育子孙走两条正当路径,耕读传家。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耕地种田,解决现实温饱问题;读书做官,解决梦想与发展问题。所以视耕、读为正道。

勤俭应成为做人美德。它既符合当下国家提倡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也利于个人保健养生,破妄想、除杂念、合天理、顺自然。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延伸阅读】

“耕读传家”在徽州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完全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

【原文】

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

【译注】

记住劝诫两字,养成勤劳、节俭的品质,人生有两条要争取的正确道路即读书与耕作,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辑自黟县宏村承志堂书房联。

【感悟】

勤与俭,是儒家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训诫。拥有移民众多的徽州,经历了中原正统文化与越人文化相互激荡与相互融合的过程,因而社会充满活力。他们以勤俭著称,勤与俭成为他们日常崇奉的信条并竭诚实践。勤,促使他们极尽人事之运用,富有进取冒险的精神;俭,使他们善于积财。

【故事链接】

无论是孝悌还是农耕,都要和读书挂钩,从书中而来的孝悌是“传家之本”,而非读即耕的“正路”,则是给子孙后代设计好的人生规划,显然不希望后人再走自己经商的老路。西递的胡氏本来姓李,他们的祖先出自帝王之家。904年,朱温篡位,自立梁朝,唐昭宗李晔一家惨遭杀害。唯一幸免的是刚刚诞生的皇子。身为歙州婺源人的官吏胡三,在风暴降临前辞官归乡,他将怀抱中的稚幼皇子起名叫做胡昌翼。很多年过去了,长大成人的胡昌翼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身世,胡昌翼选择的是继续原来的生活,所以我们说徽文化中的“耕读传家”是最平淡的辉煌。这样又过了好多年,一天,胡昌翼的第五代后人从婺源去南京,经过西递的时候,不禁被这一片青山绿水打动了。其实打动他的,并不仅仅是好风景,而是存在心里的一个理想家园。就这样,胡门一族从婺源迁到了西递,并在西递生根发芽,然后枝繁叶茂。

【延伸阅读】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

守家二字勤与俭,传家二字读与耕。

【原文】

凛遗绪于前人克勤克俭,善贻训于后嗣学礼学诗。

【译注】

凛(lǐn):严肃、严正有威势。遗绪:前人留下来的功业。要带着敬畏之心铭记先人勤劳和节俭创造的功业。

善贻训于后嗣学礼学诗:“善”,好好地,善待;“贻训”,先人留下的训诫;“后嗣”,后代子孙;“学礼学诗”,古人认为诗以言志,礼以立身。

以敬畏之心铭记先人节俭和勤劳所创造的基业,珍惜先人留下的训诫,并要求子孙后代学习诗书礼仪。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古代的诗,包罗万象,研究了诗,知识自然就会渊博,能多了解各种知识,例如对生物界的禽鱼鸟兽之名多所认识,乃至对科学性的植物、动物,各种知识都能了解而博物。所以,不学诗,一个人就不会说话,或者没有说话的资格。礼是文化的基本精神,所以,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就不会、不能做人。

钱穆先生言,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一个人学了诗、学了礼,就文质彬彬了,可为君子了。这观点在今天仍可借鉴。学透了诗,自然事理通达,心气平和,能够如此,则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不学礼、不懂礼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

【延伸阅读】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原文】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译注】

勤劳节俭是治理家庭的根本,族人和睦相处、齐心协力是管好家族事务的根本,细心谨慎是保持家族平安兴旺的根本,读书学习是兴家立业的根本,勇于承担责任、对长辈孝顺是家族长久传承的根本。

辑自西递堂训。

【感悟】

忠是担当责任,孝是回报恩情。这个责任,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责任,还包括对理想的责任、对情感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操守的责任;这个恩情,不仅仅是父母给的恩情,还有长辈给的恩情、父老给的恩情、祖先给的恩情、社会给的恩情。

当代,勤俭节约蕴涵一种新的哲学思维,倡导一种适度、合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理念指导下的生活方式。

孝心难以等待,忠心不能打折。善孝当先,从孝做起,从感恩父母做起。尽孝事亲须及早,莫等追忆泪空流。

【故事链接】

徽州婺源山区流传一个故事,说一个叫吴成的商人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临终前,吴成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勤奋工作,家庭富裕。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竟难以为继。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俩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两连忙拾起一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延伸阅读】

在“家齐而后国治”的家国同构的徽州古代社会,人们一直重视家庭、家族的提升和发展,形成了所谓世代相传的“世家”、“望族”,也就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世家大族。除了血缘关系以外,文化学术的传承成为维系世家延续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纽带,形成了特有的以家学渊源或家学传承为特征的文化世家。

古代中国形成的耕读文化,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小农经济和科举制度。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以有知识、有文化的士大夫为中心的“四民”社会,在士、农、工、商四大阶级的等级分层中,士大夫阶级是社会的中心。通过科举制度从社会中选拔精英,保证了等级间的有序流动,也维持了社会秩序的整合和稳定。士大夫阶级是国家和社会相互联系的中枢和纽带。他们在朝为官,在野为绅,在乡为地主,是道统和政统的统一。

【原文】

天下之事,莫不以勤而兴,以怠而废。

【译注】

天下的事情,没有不是因勤奋努力而兴旺,因松懈懒惰而衰败的。

本句辑自婺源《武口王氏统宗世谱·宗规》。

【感悟】

勤学。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学,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勤于学习,便能像走不快的人有了一匹马,不善游泳的人有了一条船。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勤于学习才能达到。勤学必须善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若勤学,则所学范围内的难事将不再让你为难。

勤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学必要思,勤学是死方法,勤学加勤思才更有生命力。常骑马的人懂得了骑术,使马在狼群中也不会慌张得弃人奔逃;常行船的人摸索出御船之法,使船在风浪里也不会漏水翻船。这些跟“学”加上“思”是一个样。勤思必须善于观察、勇于提问,时时做有条理的总结。若勤思,则所思而知的范围内的难事,将不再使你为难。

勤试。学再多,思再勤,如果不运用,终究是一场空。知晓方法是一回事,而照方法做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不去试一试,又怎知方法是对是错?怎能体会方法带来的好处?

勤学、勤思加勤试,三勤合一,则天下无难事!

【故事链接】

大多数徽商都是从小本起家,不畏艰难,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经过了一番奋斗拼搏,最后才建立了自己的基业,成为富商大贾。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因此,他们虽然致富,但日常生活仍旧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教育子孙。在12岁那一年,胡雪岩开始了别样的人生。早年丧父让他承担了养家糊口的重任,胡雪岩经亲戚推荐,前往杭州于姓的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夜壶等杂役做起,3年后因为勤劳、脚踏实地,博得庄主的赏识,成为正式的伙计,16岁时升为跑街。

【原文】

士农工商,所业虽别,是皆本职。惰则职惰,勤则职修。

【译注】

士农工商虽然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本职工作。如果懈怠懒惰,工作就会没有进展;如果勤奋努力,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本句辑自《休宁宣仁王氏族谱·宗规》。

【感悟】

职业无贵贱,实干见高低。

勤则兴,惰则败。

天下百病,生于懒也。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成功的未来,而成功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坚持。

走自己的路,圆心中的梦,成败在于有无决心、恒心和信心。

【故事链接】

尊儒重仕、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到明清时期依然如此。如明朝初年,朱元璋就曾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绸衫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即使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绸衫。这一规定后来虽然有所突破,但抑商政策仍然没有改变。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曾明确指出:四民以士为长,农次之,工商其下。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人地矛盾异常突出,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徽州此时已不能养活因社会稳定而日益增加的人口。于是,经营商业、向外扩张就成了徽州人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选择。但在抑商政策的长期影响下,商贱、商轻的传统价值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从事商业经营被认为是市井小人之事,为人所不屑。这种商贱、商轻的传统价值观念,给徽州人从商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如徽商汪才生就告诫儿子要奋发业儒,“毋效贾竖子为也”。竟然在儿子面前自贬为“贾竖子”,可见其自卑感是何等的强烈。自卑感成为徽州人从商道路上的巨大思想障碍。经商是徽州人在客观环境中的生存选择,“学而优则仕”则是社会的最高价值取向。如何平衡徽州人的生存选择与社会的传统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消除徽州人从商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障碍,为徽州人的生存与发展开拓出一片较为宽松的心理空间呢?摆在徽州人面前的唯一办法就是建立自己新的价值观以对抗传统的价值观,并通过宣传和教育使新的价值观成为群体成员行为方式的心理依据和追求目标。

【延伸阅读】

徽州处于万山丛中,四面险阻,是一避难的安全地。北方士族自东汉起不断迁入,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末黄巢起义期间迁入者尤多,经过长期地与当地越人融合而形成徽州人。徽州人对传统的价值观进行变通和调和,提出了“士商异术而同志”以及“良贾何负闳儒”的思想。徽州人认为,儒和贾虽分属不同的行业,但都是人生的有为之途。业儒入仕固然可以光大门楣,光宗耀祖;而从商创业亦可立身扬名,大振其家声。所以业儒和从贾不存在职业上的贵贱之分,两者均系志向一致。儒者讲究的是道德规范。如果贾者能“贾名而儒行”,按儒家的道德规范行事,把儒家思想贯彻到商业经营当中,那么“贾何负于儒”!因此,“良贾”和“闳儒”,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也不存在高下之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贾、儒迭相为用,意味着“商”已置于“农工”之上而与“士”并列。这一“新四民观”和“以营商为第一生业”的习俗,是该地区的特定环境以及明代新儒影响下的文化因素等合力作用下出现的。因此贾而好儒、弃儒从贾成为徽商的一个特色。这种新的商业价值观和职业观的宣传和践履,是明清徽州商业社会形成的思想基础。

【原文】

财者难聚而易散,吾宗子弟当崇俭。

同类推荐
  • 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

    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

    职场头三年是非常关键的三年,这种影响可以左右甚至决定你的—生。职场头三年,有些道理你匣得,你就可以在职场如鱼得水;如果你不懂,你就会吃亏—辈子。同样的学历,同样的踌躇满志,但三年的职场经历却可以把两人的距离拉。为什么有人可以成为行业的精英,为什么有人却成为团队的“落后分子”?职场头三年,你的心智成长度和心灵成熟度是否得到培养,将影响你未来职场的五年、十年,甚至—辈子。成功的捷径是复制成功人士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是知道失败者的经验。人生在世,没有明卜样不是需要大家用心经营和规划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却从来没有用心思考,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忙碌着。你须知道,如果你为了一份工作而工作,那么这将是一个痛苦的始,注定了一个失败的结局;如果你为了一份前途而工作,那么你将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 成为聊天主角的训练法

    成为聊天主角的训练法

    举止潇洒,神采奕奕,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令人俗虑俱消,使人相形见绌。与人聊天,其第一要义是要让人听得懂,听得透,让人们明白你要表达的主要用意。如果你洋洋洒洒,嘴没个把门的,话虽说了一大堆,却没有分量,没有力度,甚至人们听了半天不得要领,没法对你说的话表态。因此,要想使自己成为聊天讨论的主角,你首先得用心塑造一种良好得体的聊天形象,塑造那种容易被人接受和欢迎的形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说话怎样才能滴水不漏?如何办事才能顺风顺水?在何时应该激流勇退?在凶险的局势面前,如何才能趋利避害?……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翔实地讲解了中国历史中的99则生存智慧,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工作而言,这些生存智慧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心灵茶坊

    心灵茶坊

    很多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改变也许不难,也许一条故事,就能点亮你心灵的人生感悟。本书汇集古今中外最贴近青少年的心理励志故事,一起重温心灵鸡汤带来的感动。
  • 一生气你就输了

    一生气你就输了

    本书详尽分析了生气对人生各个方面的危害,如影响人际关系、阻碍事业发展、影响婚姻生活、使不良情绪无止境地蔓延、丧失积极进取的勇气等等,同时阐述了远离生气地各种方法,讲授了不生气的智慧,是一部个人改善自我、走向成功的心灵读本。
热门推荐
  • 反穿宠妃有点萌

    反穿宠妃有点萌

    作为将之女,南耀国的宠妃,白玖兮穿越了。遇上了一只“大灰狼”。“大灰狼”的愿望是娶她,宠她一生。对于这个新奇的世界,白玖兮的回答是:“不要,我还没有玩够。”直到有一天,白玖兮发现她的小腹微微隆起。才发现,来不及玩了。
  • 清穿之皇贵妃

    清穿之皇贵妃

    她从冷宫宫女到皇贵妃走了十年,从皇贵妃到皇后却走了一辈子。如杂草卑贱,野火烧之不尽,待到来年又是春。打算重写,人物设定和异能要修改一下,谢谢大家不离不弃一直都在。
  • 重生农村不种田

    重生农村不种田

    (快穿+日常+无男主)刚辞职回到家的季羽铭,还没来得及享受退休生活就莫名其妙被拉到另一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农村小姑娘,对此,季羽铭淡然扯出一抹微笑:老子都辞职了,为什么还要管那么多事啊!!瑟瑟发抖的某系统:别看我,我啥也不知道!某书:为了世界和平,上吧,少女!面对影世界里不断被污染的法则,某退休的大佬只好再一次重操起旧业,开启了去各个世界修补破损的法则之旅……(不定时更新)
  • 农女有田

    农女有田

    一朝穿越到古代,竟是因病重被退回的童养媳,家贫受人欺,带着家人发家致富奔小康,正当日子红火之际,权贵竟然上门逼迫去冲喜,否则家无宁日,这可怎么办?且看贫家女如何发家致富、斗智斗勇斗权贵,最终成就美好幸福生活。
  • 空清欢

    空清欢

    这是本人的练笔之作,也是我的第一本书,我不知道怎么写简介,这大概就是以一个女配的视角去写一个女配的故事。
  • 你执念我好不好

    你执念我好不好

    人总需要执念,不过也不能执念太深。不然反倒成了牵绊。如果你的执念不在了,那就来执念我吧。每个人的成长过程结果都不同,别担心,路上我陪着你。两个互相自以为是大人的小朋友一起成长的故事。(谁说二十多岁就算不上小朋友啦。)
  • 冷清医女:妖孽王爷欺上瘾

    冷清医女:妖孽王爷欺上瘾

    白虎国宰相府欧阳情天生痴呆,受尽所有人的冷眼。最后一尸两命,带着腹中胎儿,命丧黄泉。再次睁眼,她腹黑高冷,敛尽一切天真善良。宫殿浮华背后,她巧笑嫣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她成了名动天下的无双医女,惹来无数羡慕妒忌恨,众人更是对她百般挑剔,万般刁难。她依然云淡如风,轻松以对。姨娘恶毒?不怕,她计谋百出,灵活周旋,且看她如何将其整的哭嚎连连。姐妹陷害?不怕,她反将一军,将计就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她好看。重活一世,她翻身做主,再也不被那些恶人所控!原本一切都在运算中,却没料到,她会遇上一只极度难缠的妖孽狼君。此妖孽狼君武功高强,腹黑邪魅,阴险狡诈:“乖乖跟为夫洞房吧……
  • 傲武战魂

    傲武战魂

    从深渊中觉醒,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天地之间,唯我不败!
  • 延佑四明志

    延佑四明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歌的青春岁月

    如歌的青春岁月

    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失落有收获……《岁月如歌》作者回顾了求学和从教生涯,总结了自己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的岁月人生,既有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心得,更有一位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奋斗的教育家的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