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9800000004

第4章 文学消费与文学出版(1)

一、文学生产与消费现实关系中的文学出版

“文学事实”是法国著名文学社会学家罗贝尔·埃斯卡皮从事文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即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言说文学,不仅仅是指涉具有抽象美学意义的文学自身,而主要是面对处于特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构成生产与消费的现实关系,作为某种社会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文学事实。“必须看到文学无可争辩地是图书出版业的‘生产’部门,而阅读则是图书出版业的‘消费’部门。”而作为“文学事实”的文学出版,罗贝尔·埃斯卡皮认为,有三个重要形态:书籍、读物、文学。[26]因此,研究作为读物的文学书籍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进而研究文学与图书出版的关系,研究图书出版对于文学生存、发展、变化的意义、作用、影响,便构成文学社会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对此,西方以罗贝尔·埃斯卡皮为代表的文学社会学学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交际文化,在传播中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在印刷文化时代,文学只有通过出版,借助图书载体,才得以传播、流通和被消费。[27]德国文学社会学家科尔方斯·西尔伯曼认为:“印刷品,不管哪种,作为内容载体均在大众媒介之列,另一方面,它的效果是以交际过程这一基础为先决条件的。”[28]就文学而言,首先是作家创作了作品,然后通过发表和出版,作为文化产品在社会上传播,其价值才有可能被社会和读者所认可。在文学社会学看来,所谓“文学”不存在于沙龙里的高谈阔论中和抽象的美学思辨中,而只存在于具体的在社会上传播、流通的文化产品中。“通过印刷,文本成为无法变化的物品,它有了一个所有者,一个署名和一种价值,它被出售,被标价,被贬值,变成推销品。”[29]而将抽象的文学和作家的精神劳动转变为具体的文化产品则依靠发表和出版。正是从此意义上,罗贝尔·埃斯卡皮说:“没有发表,也就不能说有文学。”[30]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出版业的兴起,在对作为交际文化的文学传播、流通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历史上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过程时,生产的经济中枢就从作家移到印刷者,然后移到书商,最后稳定在出版商上。”[31]

二、文学出版赋予了抽象美学意义上的“文学”三个重要形态:书籍、读物、文学。文学社会学是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现实关系中作出此种划分的。一般来说,文化生产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生产阶段、流通阶段和消费阶段;五个环节,即酝酿环节、创作环节、物化(制作)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生产阶段包括前三个环节。其中第一、二个环节属于精神生产过程,第三个环节是物质生产(制作)环节,即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产品,经过一定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相结合的生产阶段,依托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作家创作的文学书稿,经过出版部门编审人员的加工提炼,再经过印刷工人的排版、印刷、装订成册,使之取得物质外壳,并大规模地再生产,从而进入流通领域,供应图书市场的需要。正是文学出版机制的建立,使这一环节得以正常的运行,而由此区分了作家酝酿、创作过程中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和被物化的精神产品——文学书籍。文学书籍一旦进入流通、消费环节,就成为读物。换言之,出版者将“文学”物化成文学书籍,就是要使其成为满足文学消费需求的读物,无论是文学的精神生产还是物化生产,都只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因此,罗贝尔·埃斯卡皮说:“要搞清读物——文学之间的关系,不能依靠形式上的分类或物质上的系统分类,只有从作者——读者交流的本质上,才能说清楚什么是文学,什么不是文学。”“凡是以自身为目的而不作工具的作品即为文学;凡非功能性,即满足文化需要而非实用需要的读物即为文学。”因为,“文学作品也会有非文学的用途,文学消费与文学阅读并不是一码事。人们买一本书,可以不是为了看,而是出于其他目的;人们看一本书,也可以带着其他目的,而不是为了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或者提高文化素养。”[32]从这些论述可以见出:正是由于出版,连接了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而在这种连接中,文学形成了书籍、读物与文学三种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抽象理论的关系,而是一种受文学消费制约的常常困扰着作家和出版部门的“文学事实”。

三、关于出版职能,罗贝尔·埃斯卡皮认为,主要是挑选、生产和发行。“出版的惟一问题在于将个人的行为引向集体生活”[33],因而这三项职能都应符合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由此产生了作者们心目中的读者与出版商所设想的读者大众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文学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作者、出版商、读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作家而言,在文学活动之始,就存在着一个读者——对话者。“把作家同可能存在的读者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文化修养上的共同性,认识上的共同性以及语言上的共同性。”[34]但是,“在这个读者——对话者跟出版这部著作的读者对象之间,可能有极大的距离。”[35]因为,“从商品角度着眼,惟一真正的读者是书籍购买者。”[36]而这正是出版的发行角度。出版商所设想的读者必须是处于“文学事实”中的读者,即文学消费者,罗贝尔·埃斯卡皮据此将抽象的理论上的文学读者具体划分为“借阅者”、“购买者”和“消费者”。从文学事实出发,文学出版者既要着眼于作为文学鉴赏者的读者,考虑文学出版物的美学价值;又要着眼于作为文学消费者的读者,考虑文学出版物的消费价值。作家与具体的读者(消费者)往往只着重于一个方面,而出版者追求的是两种价值的统一。当出版者要从呈交到他面前的大量作品中挑拣出最符合出版意图的作品时,他“一方面包括对可能存在的读者大众想看的书和将要购买的书作出事实性判断,另一方面也包括对可能成为读者大众欣赏趣味的东西作出价值判断”。[37]因此,“他试图以读者大众的名义对作者们施加影响,又以作者的面目对读者大众施加影响”。[38]处于文学价值与图书消费价值、作家与大众读者之间的文学出版者往往扮演着一个两难的角色。

了解上述观点,对于我们透视新时期的文学出版现状,并剖析其中存在的种种矛盾,找出症结所在,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的。

二、新时期文学出版现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009年对于我国出版界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这一年确定为新闻出版的改革主题年。自4月1日总署制定下达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后,出版界的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力度最大的是出版社的“转制”,即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当年,中央社完成集体转制,地方出版社先后也都完成了企业转制,出版体制改革还包括国家出版社与民营资本的“公私合营”,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北京共和联动公司注册成立合资公司;多家出版部门兼并重组,打破地域和部门限制,打破条块分割,培育资产和资源集中度高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成为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等等。[39]所有这些出版改革的指向都是十分明确的:即出版是一种文化产业,必须走市场化的路线。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文学出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出版业的改革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启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文化改革步伐的加快,2009年的改革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考察当代的文学出版,必须置于这样的大背景中。换言之,新时期文学出版现状具有不同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他时期的新的特征、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其与文学的关系,其对于文学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影响,也被注入了新的内容。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是由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变化因素所决定的,其中有两个最直接的变化因素:

一是图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出版体制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文化市场,图书市场就是文化市场的一种。图书市场是图书的作者和出版者之间以及出版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换活动的场所,是图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满足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场所,主要有:书稿市场、出版管理市场、印刷市场、发行市场与零售市场。正是图书市场的形成,使文学出版部门由过去单一的文学书籍的生产部门到受图书消费市场的制约。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基本上没有形成图书市场,文学图书的出版往往只从文学自身考虑,而很少关注读者大众的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形成了商业意义上的图书市场,而且有了巨大的发展。仅以1978~1988年10年间为例,全国出版社由200多家增加到500多家,发行渠道由原来的出版社与国营新华书店之间的单一渠道到多渠道。1988年全国各类图书发行网点已达11.2万多处,其中国营书店1.2万多处,供销社售书点5.4万多处,其他集体书店4千多处,个体书点(摊)2.5万多处,其他社会力量售书点1万多处。全国发行图书62.16亿册,比1978年的33.74亿册增长近一倍。[40]图书市场的发展,出版发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出版社由单纯出版型向出版经营型转化,编辑部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出版社的每个编辑都面临着选题竞争、市场观念、读者需求、做畅销书等问题。发现、选择、组织书稿就成为编辑部的重要课题,一个个市场热点,就成为出版社之间竞争的焦点,书稿的交易关系也由此形成。

二是图书市场中读者阅读兴趣的转移,文学消费者的日益缩小,文学图书发行渠道的狭窄与发行量的萎缩。据陈丽在《困境与突围——对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上海作家情况的调查》[41]一文中报告:

出版社的转轨、发行渠道的狭窄、读者阅读兴趣的转移、阅读时间的减少……诸般原因,使得严肃文学作品的发行量呈大幅度滑坡趋势。王安忆:80年代印数几万册,现最多几千;叶辛:80年代初,发行量最高达100多万册,现二、三千册;王小鹰:《你为谁辩护》3万册,现在出版的《我们曾经相爱》订数不足1千册;陆星儿:原来一般七八万,现三四千。他们都是早就成名的一级二级作家,尽管接纳他们的杂志社、出版社相对较多,但也感到出书的艰难。至于名气不大的作家、诗人,境况就更差了。一作家说:过去是出版社向我们要稿:“有哦?有哦?”现在是我们问他们:“要哦?要哦?”小说的出版,尽管艰难,还能给人以一线希望,而诗歌的创作(古典意义上的纯文学),境况则更惨,诗人们不仅需要自己买书号或给出版社拉赞助,还得自己包销大部分诗集,他们还没有从筹资的困顿中走出来,就又要对着一大堆无法推销的书发愁了。

其实,何止是在上海,是青年作家、诗人,就是那些闻名全国的老作家也受到读者冷遇。徐迟在90年代写了两本书:一部是长篇小说《江南小镇》(作家出版社出版),一部是由他自己编辑的《徐迟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前者印数2千册,后者则只有1千册。晚年的徐迟曾悲哀地说:我的书已经没人看了。他在去世前甚至对人说过这样的话:回顾自己一生走过的路,总结出三个错误的选择,其中之一是不该选择文学。[42]

上述因素导致文学出版部门近年来在出版理念、出版方式、出版对象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主导趋势是从文学生产与消费的现实关系中,从图书市场的需求中把握、定位出版,走商业化出版的路线,由此形成了对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复杂影响的种种景观:

同类推荐
  • 二十个站台

    二十个站台

    《二十个站台》是青年诗人、评论人江汀的散文集。这批文章按照写作主题分为三辑,第一辑是关于自己生活和写作的散文,第二辑是为作者身边的诗人、小说家、画家而写的随笔,第三辑是对外国文学所写的阅读札记。它们中的大部分曾刊登于在国内颇具影响的《经济观察报》书评版,其余篇目则散见于《北京青年报》《诗刊》《诗建设》《中西诗歌》《旅行家》等报刊。
  • 世间女子最相思

    世间女子最相思

    古典诗词中涉及春愁闺怨的那一部分,最为唯美感人。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明志,说不尽细腻柔软的女子心思。《世间女子最相思》精选其中上乘之作,结成春闺二十四章。《世间女子最相思》作者风约湘裙从女子身边之物讲起,结合用典、传奇以及古代习俗,结合诗人、词人的生平,阐述诗词浪漫意境,描绘女子古典之美,诉说凄美的悲欢离合。
  • 观照

    观照

    《观照》是诗人柳文龙的一本诗集,作者用这么大的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诗集,体现了他与一般江南诗人在写作抱负上的差异,走上了形而上的路子,一个与世俗价值观拉开了距离的写作者,他必然是纯粹的;一个对周遭美学情趣富于警惕的作者,他必然是浩大的。
  • 水滴的音乐

    水滴的音乐

    本书作者以“反乌托邦”名著《美丽新世界》享誉世界,人们曾为此争相阅读,激烈讨论。由于家庭背景和性之所近,他对科学、医学、心理学等均有深湛的了解,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很自然地把这些知识化成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在本书收录的散文中,题材极为广泛,视角新颖,思路开阔。他善于在轻松休闲的题材中表达深刻的思想,一些政论性随笔、关于文艺作品和人物的论说更是充满独到的见地。不时可见奇思妙想、幽默有趣之语,渊博知识自由穿插,有着超乎寻常对未来世界的预见能力;是典型的悲观的怀疑主义者,又是愤怒的理想主义者。其散文随笔,思辨色彩突出,又不乏敏锐的直觉,对西方工业社会带来的文明,对科技和集权统治至上、娱乐至死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延续了小说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无缝接合的风格,把诗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多有能载入散文史的名篇,并因此产生深远影响。
  • 往昔之歌

    往昔之歌

    1938年(昭和13年)创元社出版的中原中也第二部诗集。以1934—1937年的作品为中心,收录了58篇诗歌。这本诗集是以诗人置身“在世之日”,观感现实与虚幻,书写对幼年的追思和死亡的预感,充满了渴望创造和追求理想世界的感情。
热门推荐
  • Songs of Travel

    Songs of Trav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界侦探社

    万界侦探社

    “新几...新机子哇....以自摸....剋多资....”“大哥,说华文啊!樱语不是必修课啊!”陆羽悲愤地吐槽出这么一句,便陷入了黑暗之中。好消息是他没死。坏消息是他有了个新身份—侦探。更坏的消息是,他还不是个普通的侦探。在万界中游走,揭露事件的真相,顺便解决一下保护伞公司控制世界的大阴谋,封印一下古神和旧日支配者。
  • 生即上仙

    生即上仙

    何谓仙?瑶池生莲,生即上仙。何谓妖?三界六道,我有一刀!四方大陆嬉游,九天十地拽遍~~我们生在顶点,不一样的修仙。
  • 人间四月不及你

    人间四月不及你

    她在万人眼中是难相处的江家小姐,可在许煜心里,她却是刀子嘴豆腐心的白月光,直到某天记者问他‘’如果江小姐要你的命你会给吗?‘’‘’我会。‘’众人都以为他在开玩笑,笑着不语。只有坐在电视旁的江讪哭了,她直到许煜说的都是真的,为了她,他真的连命都可以不要。
  • 一不留神丧尸横行

    一不留神丧尸横行

    全球性尸变,丧尸横行。这一场全球丧尸化来的太过诡异,仿佛没有根源。究竟是人为还是自然?阴谋还是阳谋?
  • 若离于爱

    若离于爱

    本书讲述小镇少女何慈航寻找自己的身世之旅,同时也讲述了另一个女主人公许可的情感故事,最后随着两个人的身世真相大白,她们了解到父辈在过去艰难岁月以平静勇敢方式度过的那些磨难,才理解正是因为爱着,所有的痛都是值得的。人生就算会重来一次,那些不该犯的错,我们多半还是会犯那些不该爱的人,我们并不舍得不爱。能安慰我们的是:犯过的错让我们成长,爱过的人让我们充实。本书是青衫落拓出道五周年最满意作品,开启了都市女性的心灵成长之旅。
  • 意外重生小心混混女

    意外重生小心混混女

    一个馒头可以引发一场血案,一个馒头也可以成就一代女恶棍。她是天符井街最有名有可恨的女混混,她混吃,混喝,混自己。她打架不要命,抢钱不要脸。反正她就是坏,她也喜欢别人说她坏。直到一次烂好心,她救人却是挂了自己,却在醒来时,穿越到了一个200多斤的肥女身上,当狠毒遇到愚蠢,当肥胖遇到减肥,当余珠遇到鱼柱,当女混混变成花痴,当银河落下一滴银泪,请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肥是减不下去的,也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 掩饰

    掩饰

    人群突然变得躁动起来,台上的几名负责人竭尽全力想要镇压住现场的局面,但所有努力似乎都无济于事,最终只能在台上滑稽的手舞足蹈。而她却依旧保持着之前的姿势,双手不安地放在讲台之上,可以明显的看到在微微颤动。充满焦虑的双眼眸之下,小巧的鼻尖两侧,鼻翼不停地随着呼吸起伏不停。双唇微微起合,似乎在默默祈祷。整个人似乎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养生道理和健康常识,用科学而又通俗的语言予以解答和阐述。详细介绍了决定健康的1500个生活细节,内容囊括饮食细节、厨房细节、进补细节、中医保健细节、四季养生细节、排毒细节、睡眠细节、运动细节、心理细节、居家细节、家电细节、美容化妆细节、穿衣细节、生活习惯细节、办公室细节、旅游细节、孕期细节、育儿细节、女性健康细节、男性健康细节、老年健康细节、性爱细节、用药细节、疾病识别细节、防病治病细节等多个方面。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接触最多、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让读者即学即用,十分便捷。
  • 蜜爱宠妻嫁一送一

    蜜爱宠妻嫁一送一

    未婚夫和亲姐姐双双出轨,将她打入地狱。绝境时,那人说,“嫁给我,我能给你想要的一切,不管是什么!”一场交易,让她嫁给了海城最让人为之疯狂的男人。虐小三,虐渣男!一切信手拈来!但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最后她爱上的人竟然是她这辈子最长的噩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