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2000000009

第9章 世间的滋味(7)

美国牛扒的兴起

加拿大牛肉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把它当成了美国牛肉的替身。在过去两年多美国疯牛禁止入口的日子里,有无数的广告宣传毫不尊重加拿大牛的独立肉格,硬将它说得像美国牛似的。我等牛痴脸上含糊嘴中明白,美国安格斯牛咀嚼起来那雄浑的肉味,和“加拿大安格斯”比起来到底不是同一回事。这就好像真正的日本牛肉来不了,我们只好吃“澳洲和牛”一样。Wagyu的字面意义就是和牛,Australian Wagyu听起来当然和“新疆波士顿龙虾”同样可疑。

就这样我们吃了两年多的伪冒牛肉。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顶级的精肉牛没人进口,日本三大牛种和美国牛则根本禁止输入,餐厅经理就总是连哄带骗地告诉我们:“其实加拿大出品和美国货差不多,澳洲和牛又与神户牛非常接近。至于阿根廷嘛,根本就是南美版的中国黄牛……”

但是这些家伙最近转了口风:“唉!牛扒始终是美国的好。”因为政府在去年底解除了禁令,三十个月以下的小牛终于再临香江,于是我从今年年头就开始了我的美国牛肉重逢之旅。蔡澜曾经说过,想到美国菜就想起牛扒,因为那是他们做得最好的东西,而烧烤则是世上最简单的烹调方法。言下之意是美国人只能弄好最原始的食物。可是我必须向蔡先生报告,即使是烤牛扒如此简单的事,很遗憾地也不是每家人都干得出色。往往不是火候差了,就是不舍得用好肉,甚至还有连切肉都切坏了的。正因为简单,它才实在,真是一分钱一分货,味吃到嘴里每一口的价值自己比谁都清楚。

烤牛扒确实是今天美国食制最有代表性的一道菜,不过美国人并非向来爱牛如命。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人消耗最多的肉类都不是牛肉,而是猪肉。奇怪吧,如今有些美国人私下抱怨中国人身上有“猪味”,意思是低下的我们爱吃猪肉,而比较优越的美国白人则吃高尚的牛肉。但他们的祖宗曾经把“肉”当作猪肉的同义词,除了火腿就是猪肉香肠,无猪不欢。所以有些外国人甚至把19世纪的美国叫做“猪肉共和国”(Republic of Pork)。

其实这是有道理的,按照人类学家哈里斯(Marvin Harris)在《好吃》一书里面的分析,猪肉是种非常有效率的肉。因为猪的饲料是谷物,把它们随便放在林子里自己去找掉在地上的果子吃,很快就能长胖宰杀。反过来说,牛就麻烦多了,不只要有大片大片的牧场给它们吃草,吃完了还要花时间反刍,养牛要养出肉的时间可比养猪多得多。就算同样喂它们吃美国最盛产的玉米,猪把玉米转化成肉的效率也是牛的五倍。

牛肉开始成为美国人肉食之王的转点是20世纪中叶,牧场老板发现养牛的新方法,那就是虐待它们。首先给它们吃混合了荷尔蒙添加剂、黄豆、鱼粉的饲料,再通宵开足灯光让它们以为是白天,二十四小时吃个不停,四个月大就能长到四百磅。这种速肥喂饲法彻底改变了美国牛的肉质,使它比上个世纪的同类更肥更油。

与此同时,美国城市出现了“市郊化”现象,一大批住惯市中心的中产移到近郊,搬进了有后院有花园的平房。他们发现在后院用木炭烤肉很过瘾,既没有厨房里又锅又铲的麻烦,而且别具城里享受不到的风情。这时候曾经很贵但因为养育方法的改变而价格大降的牛扒就成主角了。为什么吃牛扒不吃猪扒呢?原因很简单,猪肉得烤熟才安全,但肉一熟就成肉干,味如嚼蜡;而牛肉就算吃生的都吃不坏人。

所以我们爱戴的美国牛扒,不论是它的肉质还是烹调方式,都是种历史很短的味觉现象。

2006.4.5

烧牛肉之歌——牛肉与英国的民族主义

有多久没吃过烧牛肉了?或许我应该换个问法:还有什么地方能够供应好吃的烧牛肉?自从尖沙咀凯悦酒店关门,没有了Hugo餐厅,我就想不起有什么馆子的烧牛肉弄得特别对。当然我知道几乎所有自助餐都有“银车烧牛肉”,但它们大都呈现出一副颜色死灰干如硬柴的凄惨状态,再三证明了越是简单烹调越做不好的原理。

所以知道Lawry's在香港开了分店之后,我就找了一个机会去重温旧味。这家专卖烧牛肉的餐厅老巢设在洛杉矶比华利山,大概是当地名店之中取价最廉宜的,因为烧牛肉再贵也卖不出天价。即使如此,它各家分店的装潢还是雅致舒适,有点上世纪30年代美国高级餐馆的气派。

至于牛肉,他们会用一个特制的炉车直接推到客人面前,随你的喜好决定厚度和火候,当场切下来奉客。喜欢嫩滑口感的可以要最薄的English Cut;喜欢大口嚼肉,最好是那种能把整颗门牙埋进去仍深不见底的,当取最厚的Diamond Jim Brady Cut。这一餐我吃得相当满意,干够时间的顶级美国牛,其丰厚肉味是和牛怎么比也比不上的,难得他们把肉烧得柔嫩多汁,与本地常见的肉干截然不同。

我问家人意见,他们竟然认为香港这家分店的出品要比比华利山本店还好。怎么可能?分支不如主干岂非连锁餐馆的定律吗?然后我就醒悟过来了,发明烧牛肉的是英国人,但谁能保证英国人烧牛肉就一定比澳洲、新西兰和美国等前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强呢?

曾几何时,牛肉可是英国人的同义词。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里就借着法国王公的口,把英军形容为“只要给他们一顿好牛肉,他们就会噬咬如狼,战斗如虎”的beef-eater。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还拍过桌子骂人:“别理那些混账营养专家的鬼话,我们的士兵就是爱牛肉,给他们吃牛肉!”

士兵爱牛,国王亦然。英国人最喜欢的牛肉传说,是詹姆斯八世曾经在群臣面前赞叹桌上的烧牛肉,当场把它举起来大声封爵:“牛腰爵士!”(Sir Loin)这就是“西冷”(Sirloin)的由来了。

可惜事实往往没有传说那么浪漫,“西冷”一词其实来自法文Sur loin,意思只是“腰部以上”。这真是讽刺,英国人的最爱竟然是夙敌法国人命名的。要知道英法之间曾有“百年战争”,两国王室势不两立的历史更是久远。英国人崇拜牛肉乃至于把它当作国家象征正是起源于这段时期,他们认为法国人是一群爱吃田鸡的小气鬼,而喜欢壮牛的英国人则是英勇豪迈的男子汉;法国菜的华丽多彩说明了他们的虚浮造作,英式烧牛肉则显示出坦荡直接的性格……

当时的英国甚至出现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爱国歌曲叫做《老英格兰的烧牛肉》,其中一段歌词是这样的:“好了,不列颠人,远离所有那些使得意大利、法兰西和西班牙变成娘儿们的挑食鬼。伟大的烧牛肉必将统御一切。噢!英格兰的烧牛肉!老英格兰的烧牛肉啊!”

如果政府想要推动爱国主义,除了每天在电视播放国歌,不妨也效法英国,编一首歌歌颂:“噢!伟大的北京填鸭!老北京的填鸭啊!”

2006.11.17

美酒世界杯

2006年5月25日,全世界报纸的国际版大概都有这么一道花边:“法国酒再次败给加州”。说的是一场试酒会,组织者是英国著名的葡萄酒专家、伦敦“葡萄酒城邦”(Vinopolis)博物馆创办人之一——斯珀里尔(Steven Spurrier);参赛者是加州和法国两地的顶级好酒;评判是一群享负盛名的业界精英。结果则是,旧世界法国酒的表现不如新世界的晚辈。

法国酒怎可能输给美国酒?正如法国国足是不可能输给美国队一样。这又不是在踢世界杯。一名法籍裁判事后十分悔恨地告诉记者:“我怕自己回不了国。”虽然叫人意外,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国的酒庄这几十年来励精图治,颇有长进。所以这次比赛的赛果到底不如三十年前第一回论剑那么震撼、那么灾难。

三十年前筹办首次美法大战的就是斯珀里尔,当年还很年轻的他在巴黎开店卖酒,希望民族自尊心强烈、口味上尤其爱国的法国佬也能欣赏一下异地产品。于是就想出了这个噱头,叫加州纳帕谷(Napa Valley)的酒庄庄主带着自己的精心杰作越洋过招,同时请出波尔多和勃艮第一列地头猛龙出山迎敌。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只是场普通的“盲试”(blind tasting),评审们也是到了试前最后一刻才知道杯群之中有法国酒的存在。但这有什么关系,反正谁会在意加州玩意呢?就连对加州新进信心十足的斯珀里尔也以为法国老大哥必胜无疑,他只是想评判们也能注意到加州酒,赛后说句“这支球队是比较稚嫩,不过有队形有斗志,假以时日不是没有机会”,诸如此类的勉励客套。但是最后的局面却把他吓傻了,斯珀里尔到底是在法国做买卖,他表示:“早知是美国酒赢,我就不搞了。”

1976年,整整三十年前的5月24日下午,巴黎歌剧院,包括AOC制度的总督和三星名店太伊风(Taillevent)老板在内的九位法国评审,面对着二十瓶封住招纸编上号码的酒,一一品试起来。

其中一位评审向同侪宣布:“这瓶肯定是加州货,没有嗅觉。”(It has no nose.)结果那是1973年勃艮第的Batard-Montrachet。另一位尝了口纳帕谷的Chardonnay之后,欢喜赞叹:“啊!回到法国了。”还有个名家肯定地说一瓶纳帕谷的Cabernet是波尔多premier grand cru级数的名酒,因为他喝出了法国的华贵。

真相揭露的那一刻真是叫人尴尬,无论红白,名列前茅的竟然都是加州酒,1970的Mouton-Rothschild和同年的Hout-Brien都败下阵来。九位名家可慌了,有的试图临时改分,有的干脆耍赖,拒绝交出评审笔记。媒体方面,法国气炸了,纷纷抗议里头有诈,就像我们抗议法国在1998年世界杯淘汰了巴西一样;美国人当然乐极,《时代》周刊告诉它的读者:“无法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巴黎判定加州击败了所有高卢人!”

这是一桩历史性的悬案,也是道巨大的谜题,我还没见过有哪一个酒评家忍得住手不分析解读。可是不论大家的说法有多大差异,有一点是所有人都承认的:自从这场巴黎论剑之后,美国人的自信心和胃口都提高了不少。不仅酿酒业者大受激励,精益求精,连消费者的好奇心也增长不少,使得加州酒的产量和法国酒的出口量成倍数增加。

这个故事教训我们,如果想美国佬全面投入足球运动,如果世界足协想开拓这个巨大的广告市场,最好让美国队赢一次世界杯冠军。

2006.6.7

在考试的年代喝酒——味觉可以打分数吗?

如果你是个葡萄酒外行,去酒肆里买酒,看到有些酒瓶的脖子上有张纸牌,上面写着“R.P.93”,你大概会猜疑这是不是什么很专业的行话,然后又不敢开口问人,生怕露了底让人耻笑。其实这小卡片本来就是为了你这种外行的普通消费者而设,就是怕一般人给酒商蒙骗,替大家指条明路的路牌。

“R. P.93”里的“R.P.”当然就是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的简称,而那个“93”则是他给这只酒的评分。

历史上大概没有任何一位饮食评论作者有帕克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力了,可以让一家酒庄倒闭,也可以使未为人知的小酒庄在一夕之间成为媒体追访的明星;他能让某个地区的餐酒销量和价格飙升好几倍,也能迫着世界各地的酿酒者跟着他的口味改变百年以来的老传统。为了他的影响力,有人甚至还寄出死亡威胁来恐吓他。最近一本传记的书名取得真好,说他就是“酒中帝王”(The Emperor of Wine by Elin McCoy)。

但最初他只不过是想在当律师的业余时间里,把自己的爱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用订阅小报的形式向一群消费者介绍自己喝过的好酒,同时规劝他们避开其实不怎么样的贵价货。然而美国人帕克使用了一种每个美国人都能打从心底接受的评酒方式,那就是给酒打分数。一百分是满分,九十分到九十五分是突出的表现,八十到八十九是非常好……六十分以下就是不能喝不及格了。

而且和许多早就声名卓著的酒评人不同,帕克一开始就喜欢“盲试”,也就是隐去酒瓶上的招牌,像传统法国交易会上那样试酒。这种方法是最公平最客观不过的了,有着光辉历史的名庄与无名新丁都被放在同一起跑线,犹如竞赛。这是崇拜数据又不在乎传统的美国人最喜欢的试酒方式,却也是两度让骄傲的法国人在美法大战中落败的方式。

问题是这种一百分的计分系统能有多科学呢?比方说一瓶八十七分的酒和八十八分的酒的分别,我们尝得出来吗?据帕克自己的说法,他是分得出来的,而且还分得很清楚。如果我们相信他的话,那只能说他的味觉与嗅觉细致敏锐得太离谱了。因为其他酒评人或者杂志往往采用星级制度,或者顶多用二十分为满分的评价体系。能够将一瓶酒的质素准确决定在一百个分数间的某一点上,要不是太过托大,就是有非常的信心了。

更严重的是味觉这回事根本难言客观,在帕克三十年的评酒生涯之中,难道他给分的标准可以一成不变吗?他的口味又从来没有变过吗?我们如何判断一瓶1982年的满分酒与90年代的满分酒之间的差距呢?

同类推荐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中国避讳

    中国避讳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它比喻有权有势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对平民百姓的正当行为却严加限制。避讳,是封建社会的礼俗之一,它有着怎样的规则呢?在王晓岩编著的《中国避讳》中有详细的记载和明确的解释。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毓老师说大学

    毓老师说大学

    《毓老师说大学》是毓老师讲授这部经典的真实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毓老师依经解经的特色。《毓老师说大学》首揭“学大”、“学天”,毓老师认为,《大学》是大人之学、天学。学大,故成大人,学天才能则天,行为与天一样,故成“天人”。毓老师说,《大学》讲《春秋》之道,被认为是中国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之一,即谈政之书,是儒学众经之胆。毓老是说,《大学》讲“为政在人”,注重用事、经世,自人心讲到天下平。《大学》与《春秋》相表里,与《中庸》相表里。《大学》即佛经的《心经》,《中庸》即佛经的《金刚经》。学中国经典,应自《大学》与《中庸》入手。
热门推荐
  • 硅机转生录

    硅机转生录

    一觉醒来,丁沐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人工智能,似乎,叫做什么红后?原谅他,他可是八尺男儿,怎么能够叫这种名字呢?呃,叫这种名字也就算了,但是,即将被关闭是什么鬼???
  • 兽世盛宠,暴君太撩人

    兽世盛宠,暴君太撩人

    她言冰卿,堂堂一届特种兵,居然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穿越了?这是什么情况?偏偏还是身穿,从几十米高空掉下来那种,遇到这种情况,言冰卿不禁在心里骂了无数遍卧槽!!!心想做任务没死结果居然摔死了!还死的这么窝囊,没想到的是,掉下来的时候居然拉了一头银狼做垫背,只不过为毛这银狼居然变成了人啊?还看她的眼神这么吓人,遭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先跑再说。银凌看着这个砸到他身上,奇装异服的小人不禁把眸子眯了起来,嘴角勾起一个耐人寻味的笑意缓缓说道:“还真是有意思,看来又有新的猎物了”
  • 超神自定义卡牌

    超神自定义卡牌

    穿越到一个玄不改非、氪不改命的卡牌大陆里,楚云却拥有着能够自定义卡牌的神奇系统。“听说了么,楚云学长最近又研究出新的装备了,好像叫【荆棘之甲】,站着不动就能杀死敌人!”“那算什么,前阵子他还召唤出了一只几百米长的【死亡之翼】,听说是张金卡!”“一群只知道战斗的蠢货,那些纸片人小姐姐才是最宝贵的!”“当然,那些叫宝可梦的小可爱我也超喜欢!”“楚云学长是唯一能比拟先贤电炽恶魂爱迪生、磁暴魔王特斯拉等人的存在!”“我觉得还是楚云学长开发的【卡修联盟】比较好玩,我的风男玩得贼溜。”PS:亲爱的读者们,您可以在书评区自定义属于自己的卡牌哦~
  • 最有效的晋升方法:做最好的员工

    最有效的晋升方法:做最好的员工

    要想在职场成功晋升到底有没有捷径呢?要想在这个职场登山运动中胜出,只需把握两点,就是捷径,第一:不要走弯路,第二:相同的路走得比别人快。站在员工的角度,要立足于这两个基点,循序渐进地运用快速晋升的观念、心态、思维方式去做事和为人处世。我们相信,职场之“ 道”比“术”更重要,人在职场,树立正确的观念、心态与观察角度、思维方式,比苦学任何具体技巧都重要。正如推销大师万变而不离其宗,而一位推销新手,不明白推销的原理而背诵推销108招,理论上熟练,却无法灵活运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瓦窑堡爱情

    瓦窑堡爱情

    我在陕北漫游期间,最为曲折的一件事,就是前去子长县的过程。现在想起来,还像是在观看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似乎提到嗓子眼里的那口气,总是呼不出去,折磨得我异常难受,但这种难受却又夹杂着紧张和愉悦。因为和接待方沟通出现差错,那天早上接我去子长县的车来不了啦,我要在绥德再呆上一天,第二天延安市来车,再接我去子长。我坐在绥德宾馆硬邦邦的床上,突发奇想,决定独自前往子长。之所以冒出这个想法,是因为那段日子我在陕北采访,总是觉得给当地接待部门带来很大麻烦,心里着实过意不去。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不再麻烦人家,所以立刻动了自己走的念头。
  • 幕学举要

    幕学举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睡不着、睡不好,都有救

    睡不着、睡不好,都有救

    健康的睡眠有助于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防御疾病,还能促进发育、提高智力、延长寿命。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睡眠质量下降乃至失眠的状况。睡眠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本书介绍了关于睡眠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了提高睡眠质量、防治失眠的有效方法,是为关注睡眠健康、饱受失眠困扰的人量身打造的一本睡眠宝典。翻开本书,充分了解睡眠,认识睡眠,掌握防治失眠的方法,相信无论你是睡不着、睡不好,都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