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8900000003

第3章

因为,我是在描绘自己。

——蒙田

我是不曾写下的小说里的人物,在空中飘来飘去,还未存在就已散去,栖身某个人的梦中,而那个人从不知道如何做完这个有我的梦。

——佩索阿[1]

“我”是一个虚构,我们顶多可能成为其合著者。

——K. I[2]

“我”是另一个人。

——兰波

1994年秋天,寒冷的多瑙河畔,接近黄昏的天光,将青苹果一样酸涩的颜色泼洒在佩斯一侧的、在神气十足的谎言中变得破旧斑驳了的宫殿上。

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静谧地沉睡在我体内。我的情感与思绪如此纷乱错杂,就像是满载的一车温热的沥青。

为什么我会如此深切地感到自己的失落?显然,因为我是一个失落者。

一切都是伪造的(通过我,在我的身上:我的存在伪造了一切)。

假如这种空虚(内心的空虚)变成了犯罪感的话,也许可以追溯到事发的起源。焦虑超过了上帝的造化;恐怖空虚的道德性实证。

昨天,在一个公共演讲大厅里——在一个被极为愚蠢地命名为“匈牙利人与犹太人共存”的、愚蠢之极的会议上——有一位老先生朝我径直走过来,他的面目混沌,不成形状,头发稀疏,隐现在脱发之处的秃斑,看上去就像一个长毛绒包面的长沙发被人坐得脱了绒的地方: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丝熟悉的线条。他突然令人惊诧地跟我拥抱,随后自我介绍说,他是我的一位“已经三十五年没见的朋友”。他侨居国外。他听到过我的消息,读过我的书。他说,他对“我的转变”感到纳闷。当年,他在我身上并未察觉到丝毫的特别之处,我一点也没显露出所谓的“较为出众的能力”。虽然,我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话题为自己做了稍许的辩解,但是,他的那些话最终还是搅乱了我内心的宁静。直至今天,我都一直乐于将自己视为一个从某种角度来说总在不懈努力、对任何事物都能保持清晰目光的人。到底什么是我“较为出众的能力”呢?我没有追随这个国家的唯一灵感——这种灵感,表现为一种好似“蛊惑人们在精神上、心灵上乃至肉体上自杀的汽笛声”的无休无止的诱惑,显现出某种程度的勃勃生机。然而,要想把这种最低限度作为胜利来评价的话,我们应该高度谨慎。现在,究竟通过“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难道不再受人摆布?难道我自己救赎了自己?所发生的变化只不过是他们归还了我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我的个体自由——牢房门“吱呀”作响,但还是打开了,我在这里已被囚禁了整整四十年,可以想象,这一声“吱呀”就足以使我惶惑不安。我们不能在自己当过奴隶的地方体验自由。必须离开这里,去很远的地方。但我做不到。

因此,我必须为自己重新诞生,变形——究竟要变成谁?要变成什么?

细雨霏霏。一个男人正坐在一家饭店的餐桌旁向一个女人解释着什么根本就不可能解释清楚的事情。他想放弃自己总是不断受挫的、对幸福的尝试。在一条条通向空虚的、充满允诺的迷途上,他已经厌倦于对快乐的追猎。不是另一个女人,上帝有眼,当然不是。自由。一种相牵相随的关系终于从多年来激转的浑浊旋涡中浮出水面。他感到厌腻,在所有的关系中,他所能意识到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一条短暂、激烈、具有创造力的生命在他的体内浮现。对忠诚与职责的倔强恪守,是长期抑郁症的滋补之火。这把火是冷的,冷得就像一块冰;然而,巨大的满足却燃烧其中。“Was wussten sie, wer er war”(谁能知道他曾经是谁)——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没有人知道他渴望抱着自己的秘密孑身独处。女人露出一副倾听的神情。现在,她本该站起来,本该晃着高傲的肩膀、强忍呜咽地离开这里。但是她没有起身。这时,男人想从座位里跳起来,想温情地、飞速地吻一下女人的眼睛,然后匆匆离开咖啡馆。但是他没有这么做。招手,付账。两个人同时从桌边站起。透过雨水吹打的玻璃窗,我们看到两个人走到街上。男人将雨伞撑开。他们肩并肩地朝前走出几步,女人终于挽起男人的胳膊,之后,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笨拙的努力,终于调整好彼此的脚步。一股清新的气流从店门上方穿堂吹过,如同一阵一飘而过的、徒劳的窃笑。

细雨霏霏。曾经的党的领导人们正在电视里发表讲话。他们“相信”党,“相信”发生了“失误”和“错误”,但是他们也“相信”,比如说,对于这里发生的一切,“斯大林并不知情”,等等。但是,用不着相信,他们不能把这些陈词滥调与全部的真实内容相混淆,不能将所谓的“信仰”与真实的思想或情感混为一谈。可以汲取的教训是:这些人使我们的生活建立在一片毒言恶语之上。而且更有甚者,他们还为这些毒言恶语做洗礼,将之变成了一种有效的共识。他们的下台,将一群惯用毒言恶语的残疾者遗弃在身后,这些人需要紧急的道德抢救,他们的言语就如同一团被撕得粉碎的纸屑,似乎突然丧失了毒言恶语的价值,突然暴露出自己的道德性伤疤。道德的假肢“吱咯”刺耳,道德的拐杖“嗵嗵”作响,道德的残疾车正在转动……这一切,我只是冷眼旁观。这并不是说他们需要像忘掉一场梦魇似的忘掉一段历史的岁月:想来,这场梦魇曾是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想要活下去的话,他们要忘掉的是他们自己。事实上,谁也未曾调查过,对一个经历了长久死亡的人来说,“重生”到底还有没有可能?到底还有没有吸引力?在什么时候有谁重生,这不是在宣布奇迹,只不过是要继续活下去,继续苟活下去;从本质上说是为了至今为止同样的目的(毫无目的),根本就感受不到这种复活的体验?是否可能,让拉撒路扮演卓别林的角色[3]呢?

潮冷刺骨的悲剧之风正在呼啸。大地崩裂,苍穹塌陷。人们都突然变形、萎缩、衰老。地狱的喘息吹掉了人们脸上的色泽。一条条灰色的形影、一具具苍白的尸首在街巷里幽行。世界末日的诸种变形。在血染的原野上,他们在上满彩釉的库恩·贝拉[4]塑像旁踯躅,我恍然明白了,我看到的是自己青年时代的懦弱、愚蠢、盲目和一种归根结底与自杀相仿的、不可理喻的悲剧生活,事实上,无能为力也能以一种尊严的方式变形。这里头存在着某种尊严,一个人最终遵从了屠杀的指令,带着某种平和忍耐着,等着被点名,被杀戮。在这种安逸之中,在这种受害者的安逸之中,存在着某种伟大。就我而言,今天我已经猜到自己将要继续坚守岗位,顶多让自己的厌恶与日俱增。长寿似乎为我们收藏了许多的惊奇——我们自己为自己制造的惊奇。

“我们要尽可能深远地接受我们的生存。”里尔克说。卡夫卡[5]说:“我要多多地孤身独处。我取得的所有成绩,只不过都是孤独生存的结果。”尼采说:“距离的激情。”

到底什么是正确的生活?这是一个永远的秘密(对我来说)。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重又绞尽脑汁地试着对“我的并不存在”的假设进行了长久的冥想。没有任何的主观臆断。我几乎感觉到,自己游离出自己的肉体——但是,历险也就到此结束。一旦我丢掉了自己的躯壳,内容也就随之消失;所有的一切都留在了那里。我的生死与我的肉体紧密相系,有的时候,这句陈词滥调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如果我以为“我的生活属于我”,那么我将犯一个错误。但是,如果我忽视它、抛弃它、将之废弃、把它掩埋的话,那么我将铸成一个更大的错误。这个生活已被托付于我——我不问“是谁将它托付于我”,因为我知道这个答案;而且我还知道,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虚假的。我只有倚仗于自己和自己无可争议的责任感(就跟倚仗唯一的感觉经验一样)。我与自己的生活处于一种相互依傍的关系之中。这个关系的名字是:屈从。至今为止,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是那个破碎了的生活的哪一块碎片是那个自称的“我”呢?

“我”是一个虚构,我们顶多可能成为其合著者。“‘我’是另一个人。”(兰波)

“1951年4月9日。‘你是知道,还是只是相信自己叫做路德威格·维特根斯坦呢?’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吗?”(维特根斯坦[6]《论确定性》)

我在1951年4月9日做了些什么?在四十四年半前的今天?我想,当时我正作为一名被开除了的知识分子在一家名为“匈牙利国家钢铁厂”的金属机械制造厂里工作。那时候,我是知道,还是只是相信自己叫做“凯尔泰斯·伊姆莱”呢?

我既不知道,也不相信。如果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只是简单地顺从。

我始终痛恨我自己的名字。早在童年时代,这个名字就浸染了太多的屈辱。

准确地说:我想,我惧怕自己的名字。即使现在,我对它都心怀余悸。

当我听到有人叫我“凯尔泰斯·伊姆莱”的时候,当我看到有人写下“凯尔泰斯·伊姆莱”这个名字的时候,简直是要我将自己从一个宁静的、隐姓埋名的藏身所里拽出来。然而,我永远不能将自己与这个名字相对应。

(据说,托尔斯泰早在少年时代,就已经像一只小狗似的真实地陶醉于自己的姓名了。)

我到达维也纳的感觉,就好像是从自己的生活里逃离出来。我翻译维特根斯坦的作品(《杂论》),就好像是逃离自己的任务。

[7]992年微寒的冬季。在初降的黄昏中散步。贝尔韦代雷公园1。卡尔教堂附近。听上去让人联想到悦耳的银铃声的阿根廷大街。一座座造型宏伟的宫殿,在一个门洞里,藏着一家出售印度尼西亚首饰、弯剑和奇特装饰品的隐蔽小店。阳光下(这时一些非常古老的词汇在我的脑际闪现,比如说“晚祷”),在晚祷时分(究竟什么时候是“晚祷时分”?)我透过开向皇家庄园的窗子朝庄园院内眺望。空气里散发着一股酸溜溜的气味,路上行人稀少,夜幕中黎明的色彩,一种孤独,一缕轻烟——这一切,这一切的一切,宛如孩提时代长长的、忧伤的、梦样的午后。

在这座城市,维也纳夜晚的寂静与古朴仿佛是某种暗喻,在我的体内……可以这么说,勾起回忆?

我想,我一向喜欢这样地活着:在一个租赁的公寓里(这套公寓不属于我),在舒适的家具中间(这些家具不属于我),无家可归地独自做着自己要做的事情(此刻,我在翻译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不受任何基本生存问题的困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让内心的感触伴着一些——可能是对某些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的事物的——记忆……

虽然在维也纳找不到维特根斯坦的足迹,然而在他身上,在维特根斯坦身上,到处都能够找到维也纳的印记。自由,到了堕落的地步:犹太民族的自我怨恨(事实上,关于“反犹太人主义的形成及其行动”的研究在这里可以达到一个最高贵、最高深的水平);通常,这种自我评价的惶惑不定,就像父亲的或者国家的皮靴靴底的致命践踏,当毁灭性的敌视达到一定阈值的时候,这种“致命践踏”就会突然变得高效多产,从而成为创造者——思考,就像一种逾越的试尝;思考,就像一种复仇,就像一个亡命者充满轻蔑与恍悟的再一次回眸。

他说:“马勒是位蹩脚的作曲家。”我一边翻译着这样的蠢话,一边将《第六交响曲》的磁带插进录音机里。托马斯·伯恩哈德[8]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与他的表弟保罗相反):“路德威格·维特根斯坦是一个乐盲[9]。”但是,这句话有弦外之音。“播种思想是一回事,收获思想则是另一回事。”这是我从《杂论》中翻译的过来的话,可以这么说,维特根斯坦不愿意收获马勒的思想,我认为他之所以不愿意这样做,是因为马勒是一个犹太人。对一部作品的误解竟是如此容易。或者说,艺术作品竟是如此地不堪一击?不,它们实际上比这个还更脆弱易伤。所有的理解都是误解。我们能否这样说:是误解维系着艺术作品的生命?不,我们不太可以这样说。

在维也纳,这是第一个给我留下清晰记忆的、图解似的梦象。感觉不佳,自卑自贱,焦虑不安。可以说,这与昨晚所读的文章有关(文章刊登在《纵横》杂志[Transit]上,标题是《反犹太主义的拯救者》),另外,还跟维特根斯坦与自己的犹太民族性相系的不幸牵连有关。今天早上,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典型的翻译错误:“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矛盾冲突,”我写道,“即一个人在自身保持一种指向自身肉体的、古老美感的同时,还满怀喜悦地感激于肿瘤。”(维特根斯坦用“肿瘤”比喻“犹太民族性”)。当然,正确的翻译是这样的:“这个矛盾冲突突然要求一个人在自身保持一种指向自身肉体的古老美感的同时,还应该满怀喜悦地感激于肿瘤。”我的这个翻译错误,显然是弗洛伊德式的潜意识失言,它证明,我实际上对他抱着什么期待……

但是,我对我自己抱着什么期待呢?我该怎样对待我的这个最终还是从肿瘤角度看世界的梦呢?

同类推荐
  • 胸腔里的苍穹

    胸腔里的苍穹

    作者简介:王族,甘肃天水人,一九九一年底入伍西藏阿里,现居乌鲁木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新疆作协签约作家。写作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多关注地域文化。出版有诗集《所在》,散文集《兽部落》、《藏北的事情》、《逆美人》、《游牧者的归途》,长篇散文《悬崖乐园》、《图瓦之书》、《狼界》等二十部作品。曾获总政治部第九届“解放军文艺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新疆首届青年创作奖等。骏马在草原上能跑多远,长调就有多长。草原、骏马和长调,是蒙古人的三件宝。
  • 正步走过春天

    正步走过春天

    本书用纪实的手法,文学的笔调,丰富的素材,采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武警深圳市支队的成长史、奋斗史、光辉史。
  • 张抗抗随笔

    张抗抗随笔

    中国社会出版社素以出版优秀图书服务城乡社区,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在为大众文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认为对高雅文学的扶助和推广同样不可或缺。他们这次推出的“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首批包括了获奖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杂文随笔集。以这些作家思想的敏锐及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思考,以其个性纷呈艺术老到的表现力,相信读者通过这次高雅文学的巡礼,会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和极大的艺术享受。
  • 西戎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西戎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西戎小说散文集》精选他的小说和散文若干篇。他的作品重点在于表现由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中,农民与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意识作风和道德风尚方面发生的变化和旧思想、旧习惯的克服过程。
  •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集结,他生前的最后一本书。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
热门推荐
  • 鱼已沉雁亦落

    鱼已沉雁亦落

    十里红妆,阿落娶了公主,那我呢?我是他的什么?阿落是一道阳光,我永远触摸不到的光,那么温暖,又那么炽热……
  • 洛克人信长之野望帝国英雄传

    洛克人信长之野望帝国英雄传

    这是未被历史记载的“洛克人”………作为威利博士在临死之前的创造,他本应会同莱特的“洛克人”一同载入史册………但作为世界机器人史上第一台第五代超智能机器人,革命性的同时也拥有这危险(灾难)性……正因如此,他被封存,100年后,才会被苏醒,但却在800年后才被苏醒………他会带来革命,还是灾难?这一切,恐怕只有时间,才能告诉答案……首先声明:本小说是以根据时代洛克人为背景和原型,而开创的新时间线之新系列,既同各时代洛克人有出路,也有对洛克人的新设定……故事大纲:主角明智信长作为威利博士临死前的终作封存于富士山中,本应在X时代唤醒的他,却在800年后的ZERO时代延期唤醒本故事就是讲述明智信长在29世纪末到31世纪初的动荡格局中,跨越艰难险阻,面对时代格局,终实现威利博士和明智松阳建立众合盛世遗愿,成立众合之国的史诗
  • 贴身助理带回家

    贴身助理带回家

    只是一次偶然,他,和她,就这样认识了。两条相交过后的平行线是否还能并肩前行?
  • 谍海王者

    谍海王者

    二十一世纪的商业间谍,穿越到了民国二十三年,依靠灵活的头脑,不断的打击日本间谍,为国家的复兴努力奋斗。
  • 布衣公主(终结篇)

    布衣公主(终结篇)

    大宁国最小的公主君玉绾逃离皇宫,遇见江南极富盛名的三大世家的公子,任逍遥、沈丹青、玉临风开始,她的命运被一步步改变。卷入富商失窃案、身种剧毒卷入无影门事件、被任逍遥挟持,被自小覆面具的男子授予她琴棋书画,被教习武艺的公子水兰舟解救,由皇叔君清墨带回皇宫。再次回宫后,被陷害后由丞相沈茗赋搭救;在太后寿诞献舞后被西月国七皇子呼延烈相中并求亲,家国利益面前,远嫁西域。第二次逃离皇宫,以为自己能获得自由,却在远嫁途中,遭遇大漠刑官截杀、贪狼国国王设计陷害欲霸占做王妃,一路被水兰舟暗中保护并一次次搭救。在途中发现,西域用大宁的名义加收贡税,似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 黄泉杂货铺

    黄泉杂货铺

    寂静夜深的街道尽头,有一家装修复古的杂货铺;白做活人生,夜做死人意。天上掉馅饼这种事,很简单,只要你答应了鬼的事情,他就会帮你完成,不过,你确定你要和鬼做交易?
  • 快穿之女王有些强大

    快穿之女王有些强大

    苏黎深感宽慰,向来都是她拐男人,哪有男人拐她的道理。霸道总裁:“嗯?这剧情有点不对,我怎么成被抢的了?!”“……”学神大人:“好像……被卖了?”“……”腹黑君主:“……朕……好像被拐了?”“……”女主苏黎,系统话太多,没人喜欢看。我想改,但章节名改不了,等于报废了。这本书不好看。建议不要看。
  • 傲世最强小仙女

    傲世最强小仙女

    被誉为万千位面最强小仙女(位面强者:明明是女恶霸)终于在一次劫富济贫的光荣使命中,被人欢喜的追着窜向了非欧皇不可遇的、万万年难见的、另上界之人都闻风丧胆的——时空风暴,随之结束了她可谓传奇的一生。这一让万千位面都皆大欢喜,不,沉痛哀思的消息还没传出去,没想到辣个女人竟然元神逃脱跑到了一个小位面去了。(位面强者:怎么办,怎么办她竟然还没死。上界强者曰:那位面落后归属于垃圾位面灵气不足以让她飞升。仇人曰:世上那么多意外她不可能每次都躲得开…桀桀桀阴险笑仙女同伙曰:咱老大不可以凡人比拟。)于是乎风小仙女从此又以她那亘古不变的天纵之姿开启了另一番辉煌历程л???????(?????)?只不过不知道身边怎么会多出一种奇怪的生物“喂,喂辣个男人你是谁”小仙女在远处喊麦,某人抬头微笑“你说呢”仙女卒默默走近“我错了,你不就是人家的心肝宝贝甜蜜饯嘛”男女主双纯洁文风偏诙谐轻松
  • 名侦探柯南之哀与潜伏

    名侦探柯南之哀与潜伏

    真相或许只有一个,但真相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东西。案件,绝对不是你所看到的那么简单,案件背后仍然逍遥法外的主谋,目的究竟是什么?平静而又不平常的水分子,究竟是谁在搅动着这一切?而有些事情真的会让时间冲淡吗?也许没有谁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无所谓了。(主角原创,不是穿越者,但会改变一些令人遗憾的剧情)(不定时更新,可以催更)
  • 痞子富少的专宠:没爱,我们谈谈钱

    痞子富少的专宠:没爱,我们谈谈钱

    校园三大浪子:欧阳家族的欧阳笑,林氏家族的林子冲,丁氏集团的丁辛一;林子冲喜欢上一个贫困女生简洁,欧阳笑为他探路却沉陷其中,生性倔强林子冲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尊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青睐,他甘愿放学后同她在一个杂货店做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