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600000002

第2章 著书唯缺颂红妆

——读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传记并补其前妻轶事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下称“亨利”)活着的时候,关于摄影,他真被问烦了:“为什么那个人正好出现在你的照片里?”“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主题?”……他只好反问:“那个女孩很漂亮,你会问她爸爸你为什么把她生出来?怎么把她生出来的?”

呵呵,简直就是个老顽童。其实亨利也真是老顽童。1996年,巴黎,在看过马克·吕布的影展“中国四十年”后,他和老友罗贝尔·德尔比(Robert Delpire)以四肢爬行的姿势走向餐厅,以讽刺展览的图片说明放得太低,观众不得不弯下腰来读。那年,亨利88岁。

当这样的展示真性情的细节不是猎奇,而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书中的时候,这本书就可以读一读了。将亨利的传记《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合上,笔者就是这种感觉。

卡蒂埃-布勒松与“箭术中的禅思”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法文版名为《卡蒂埃-布勒松:世纪之眼》(Cartier Bresson L'Oeil du Siecle),初版于1990年,1999年修订再版,中译本是根据卡蒂埃-布勒松去世后的最新修订版译出,相当清晰地梳理了亨利的生命与艺术之线。作为亨利的密友,这本传记的作者皮埃尔·阿苏利纳(Pierre Assouline)确实掌握了一些密料,在关于亨利的家世、从绘画转向摄影、其绘画理念对摄影的影响、报道摄影之路上的坚持与重要作品诞生的背景、与玛格南其他摄影师的观点分歧与退出玛格南、从摄影转回绘画并终结在“绘画得到认可,但没有被接受”的尴尬终点上——甚至在亨利喜欢使用柯达Tri-X 400 ASA黑白胶卷、徕卡M4相机、有时也拍点“色情”照片、与许多女性保持过亲密关系、晚年收入主要来自于出售照片、终生拍了大约15000个胶卷这样的技术性细节或非常私人的话题上,也交代得生动而翔实。

对于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有两点:一是传记花很大力气,重建了亨利与1920年代和1930年代巴黎的几个艺术小群体,特别是玩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把这种关系放在当时巴黎作为世界艺术之都的时代背景之中:一边是延续下来的世纪末颓废情绪,“一战”留下的深重恐惧瓦解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感,并在精神领域化身为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以提供暂时的庇护;另一方面,罢工、集会、游行风起云涌,左派、革命、共产主义伴随着苏联的建立而在社会思潮中成为时尚。当时的巴黎聚集了来自欧洲各地的艺术小青年,他们刚听过一场共产主义思想演讲会,心潮澎湃着转身就进了街边的小咖啡馆或小妓院。亨利就是其中的普通一兵。这种历史生活场景的重建,让读者有机会得窥亨利在成为一代宗师之前的凡胎肉身,也让读者信服地理解了为什么亨利的摄影生涯中,几何学偏执的构图、超现实主义意味的观看与同情无产者的左派倾向构成了其摄影世界的三元。第二点,影响到亨利摄影生涯或影像风格的几个重要节点,有的以前基本是空白,有的说法不同,这次在传记中部分地得以补充、澄清或深化。比如佛教和禅宗对亨利的影响,阿苏利纳第一次清晰地揭示了这一过程:时间是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不久,亨利的朋友布拉克将一本名为《射箭艺术中的禅思》(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的书送给亨利,书中大师与弟子有这样的对话:“完美的一箭并不在于那恰到好处的一刻,因为你并没有把自己从自身分离出去……真正的艺术是没有目标的,没有动机……把你自己从那里解放出来,抛弃原有的一切,这样你就一无所有,只有那没有目标的紧张状态。”(《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第82页,下面只注页码)反复阅读中,亨利很快以超现实主义的慧根接受了东方禅宗的暗示,此后,其身虽然时时在摄影状态之中,但其“意”却已在“非要拍摄到某个东西不可”——也就是射箭一定要射中靶子——的功利状态之外,所以,即使在某些至为重要的历史关头按下快门——比如亨利所拍摄的国共政权交替时刻的中国,其照片也显得与“靶子”若即若离,特别“飘”。阿苏利纳认为禅宗的影响改变了亨利对时间的感觉和他的世界观,并影响了其影像风格:同时代的其他摄影记者更多地提供了关于历史的影像证据,亨利除此之外,还格外地提供了影像灵感,这多出的一份,应该来自于禅宗的影响。在这一点上,阿苏利纳相当有洞察力。

拉特娜·莫希妮:不思量、亦难忘的风雨红颜

但这本传记的遗憾也非常明显。1950年,亨利以对印度(尤其是拍摄到了被刺杀前的圣雄甘地)和对中国国共政权交替的报道,成为蜚声国际的摄影记者——此前他只不过在摄影圈内有点小名而已,他在答记者问时写道:“(在亚洲的3年中)我用徕卡拍摄了850卷胶片,在笔记本每一页的正反面写下了我所有的印象……我们唯一的秘密就是不断旅行并和人们生活在一起。另外,我的妻子一直帮助我,这是我得益良多的优势。”(第120页)但在传记中,阿苏利纳却对这位于亨利助益甚多的前妻拉特娜·莫希妮(Ratna Mohini,1904-1990)一笔带过,好像其不曾存在,实在有失公平,故于此处补上一笔。

亨利1937年与莫希妮在巴黎结婚,1967年离婚,这30年,正是他成果最丰的阶段;而在某些关键时刻,没有莫希妮,就没有亨利的照片。比如亨利之所以能在1948年1月30日拍摄到甘地,正是通过莫希妮的帮助:莫希妮和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姐姐是朋友,由于后者的引荐,甘地才会见了亨利;而在这次会见后仅仅25分钟,甘地便遇刺身亡,亨利以独家照片在报道摄影界一战成名。

莫希妮的法语名字是Carolyna-Jeanne de Souza,亨利的朋友们喜欢叫她“爱丽”(Elie)。亨利对自己与莫希妮的婚姻有一个传奇的说法。1932年,他的朋友麦克思·雅各带他去见一个会算命的女人,“有的故事你肯定是编不出来的,”亨利说,“那个女人告诉我,将来我要娶的妻子不会是印度人,也不会是中国人,但也不会是白人。结果是1937年我娶了一个爪哇女子。她还说我的第一次婚姻会不如意,等我上了年纪,会再娶一位比我年轻的女人,过上幸福的日子。”亨利与莫希妮的婚姻确实很传奇,称得上一件有超现实色彩的风流艳事。

众所周知,欧洲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受到非洲、亚洲艺术的影响。19世纪,今属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巴厘岛等是荷兰殖民地,这些岛屿有悠久的舞蹈传统,19世纪后期,其丰富多彩和独特风格引起了西方的注意,巴黎、伦敦、芝加哥等城市都举办过巴厘岛和爪哇岛舞蹈与音乐艺术的展览,德彪西的音乐,罗丹的素描,阿瑟·西蒙斯的诗歌,都对其有所借鉴。因此,爪哇岛和巴厘岛一度被欧洲人臆想为一种“活着的古代文明”。随着欧美大城市对爪哇岛、巴厘岛艺术的升温,欧洲有演出公司来到巴厘岛和爪哇岛,雇佣当地舞蹈演员到欧美大城市演出,一时间,伦敦、巴黎、维也纳、纽约等地刮起了一阵“巴厘——爪哇风”。莫希妮正是随着这阵“巴厘——爪哇风”来到欧洲的。

莫希妮是一名出生于爪哇岛的欧亚混血儿,父亲为荷兰人。1933年,她在雅加达(印度尼西亚首都,当时称为巴达维亚,Batavia)一所著名的舞蹈学校专门学习爪哇传统舞蹈,她的老师经常与外国人合作,所以莫希妮有机会来到了欧洲。来到欧洲之后,形象与舞蹈功底良好的莫希妮被介绍给当时在巴黎的巴厘——爪哇舞著名演员拉姆·戈培尔(Ram Gopel)搭档,以色艺双全很快出名。1939年,戈培尔前往印度学习几种难度很大的舞蹈,莫希妮一同前往,正是在印度学舞的过程中,莫希妮与尼赫鲁的姐姐成为朋友。对莫希妮的演出,《泰晤士报》有评论说:“她的胳膊柔若无骨和手指的灵动,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莫希妮在巴黎格美氏东方艺术博物馆(Guimet's Museum of Oriental Arts)演出后,据说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让·谷克多竟然激动得在她面前当场跪倒。[1]

按照《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中的说法,是莫希妮当时在街头找旅馆,亨利热心帮忙,就此一见钟情。1936年,莫希妮曾陪亨利前往西班牙采访。1937年,二人在巴黎结婚,此后亨利的旅行多有莫希妮陪伴,二人卿卿我我,四处留影。1947年,亨利携莫希妮前往纽约参加自己的“遗作展”,在中央公园的水塘边,柔情蜜意地给莫希妮奉上了一朵美人家乡常见的水莲花。1949年3月,莫希妮陪亨利一起在解放前夕的杭州,两人在灵隐寺弥勒佛前合影,笑得像孩子一般……因此,尽管算命者预言亨利的第一次婚姻“不如意”,尽管莫希妮被亨利的朋友称为是“个性很强的女性”,但他们的确有过非常相爱的那段时间。1950年代之后,爱丽那种很强的个性似乎没有随着婚姻生活的延长而稍减锋芒,她与亨利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玛格南变得尽人皆知。1952年,刚加入玛格南的英吉·莫瑞斯(1923—2002)被卡帕安排给亨利做助手,那时亨利总是带着爱丽一起旅行,莫瑞斯就回忆起与他们夫妻一起旅行并不总是愉快的,因为他们总是吵个不停:“有一次亨利气极了,把他们开的标致汽车停在马路边,从车中跳了出来,还把相机扔了出去。”莫瑞斯只好又去把相机找回来。[2]

2004年亨利去世后,亨利的老朋友、原玛格南图片社编辑约翰·莫里斯对亨利与莫希妮的婚姻有一段动情的回忆:

……亨利正在活跃之际,从玛格南图片社抽身而退,但给图片社留下了他的良知和档案照片。1967年,他和爱丽离婚。我们都知道他们两人关系紧张。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巴黎坐出租车,坐在后面的座位上,他们俩隔着我照样开打。但他们也的确有过很多温柔的时光。在伦敦,某晚我们一起开车去著名摄影家比尔·布兰特家里吃晚饭,到了之后,门上贴着一个条子:“抱歉,急事,去了威尔士。”1990年,爱丽去世,亨利私人出版了一小本爱丽的诗集作为纪念,是法语和英语双语的,名叫《我们欢乐的阴影》。[3]

其实没有阴影的欢乐是不存在的。亨利为爱丽的诗集取这样一个名字,足见心中五味杂陈。“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雁丘词)伴随爱丽只影远去的,不应该只是亨利30年的婚姻与一本小小的诗集,更不应该是《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中的三两百字,她的身影在亨利的照片中永存。

Editorial photos是“社论式照片”吗?

读这本传记的快事之一是译文颇为流畅,在当前摄影类译作中已属中上水平,但疏忽与误译之处也不时可见。比如在亨利去世后,阿苏利纳引用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一段著名独白,第181页的译文是:“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这段译文行云流水,乃出自朱生豪先生之手,书中没有注明译者,似欠严谨。又如第144页,鉴于玛格南有一些摄影师倾向于拍商业照片,亨利在1966年7月4日致信玛格南,讽刺性地建议玛格南的摄影师分成两拨,一拨是传承报道摄影精神的,另一拨是拍商业和广告的:“……一个机构是小型的、传统的团体,秉承我们最初的精神,致力于活的摄影,即社论式的,以及行业性的报道……”此处“社论式的”一词让人看不懂,因为西方摄影中并没有“社论式摄影”这个东西。该词原文是“editorial”,指的是“editorial photos”,意思是摄影师在接受媒体委托的报道任务(editorial assignments)时拍摄的照片,大体相当于常说的“新闻报道摄影”(包括那种拍摄周期较长的专题摄影,也包括即拍即用的插图照片)。出现这样的误译,可能与译者不是摄影圈中人有关,但在某“摄影专业大报”,笔者也曾看到这个常用词被译为“编辑摄影”。

注释:

[1]Dancing the Susject of 'JAVA': International Modernism and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1899—1952, Matthew Isaac Cohen, Indonesia and the Malay World Magazine, December 05, 2007.

[2]《世界的眼睛——玛格南图片社与玛格南摄影师》,徐家树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3]Henri Cartier-Bresson: Artist, Photographer and Friend, John G. Morris, September issue, News Photographer magazine, 2004.

同类推荐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电影的故事

    电影的故事

    《电影的故事》从电影本身、电影的拍摄、电影的编导到电影的票房等,为你揭开关于电影的一个个谜团。电影到如今已走过了百年,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如今的有声电影,从传统电影到商业电影,光与影的结合、文化与人性的碰撞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影人为之癫狂。如今,在中国电影市场欣欣向荣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稳定因素?如今又有几个电影人还因初心而拍摄电影?又有几个电影人可以坦诚面对口碑欠佳的作品?中国电影人需要努力的方向又在何方?看车径行导演用犀利文笔为你一一解读。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适合大众阅读,阅读价值高。
  •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是辛先生在《读书》上的专栏文章集结,在本书中这位在乐海中跋涉了大半生的老乐迷化身为“音乐导游人”,将自己大半生所得的“听乐实感”化为一篇篇实在的“乐普”文章,以期能同诸多爱乐同好一起探幽音乐的极境。
  •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本书通过对当代戏剧种种现象的分析,并结合戏剧史、戏剧理论和外部文化环境的视角,梳理了当代戏剧危机的根源在于交流语境的危机,并进而探讨了交流重建的可能性,试图为戏剧的未来打开思路。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讲,本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再遇顾先生

    再遇顾先生

    江曦晚随手治了个受伤的男人,她的世界就开始天翻地覆。被人诬陷,被出卖背叛,被家人抛弃。她反击时,男人毫不犹豫给她递刀送枪,端茶倒水。男人却不依不饶,倒贴上她,还振振有词要她对他负责。“你知道我最爱的是什么吗,是这句话的第一个字。”江曦晚头顶三个问号。她大概不知道,在她眼里有点小白脸的男人,却是能在帝都商界呼风唤雨,顾氏集团唯一的掌权人。
  • 不可不知的理财知识

    不可不知的理财知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如果只得一星期

    如果只得一星期

    在活着的生命里,如果还可以有阳光,我想吸收温暖,绽放一次,只是因为有你。
  • 情深如许不枉此生

    情深如许不枉此生

    新婚之夜,老公却撇下她独自来到墓地。她心惊胆战地跟踪前往,却获知了一个惊天的秘密。随即灾难接踵而来,就在她几乎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时,他如天神般从天而降,她以为从此得到了救赎,却不料这才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只是在她和他拉开相爱相杀的序幕中,情根已然深种,她和他又怎能忘记?
  •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也是一门做事的艺术。它需要日常的积累,需要生活的历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认真揣摩、细心领悟。学会做人做事,我们才能在做人上少遇摩擦,在做事上少有挫折,最终让我们面前呈现出广阔天地,成就完美事业。 龙少云编著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细节一一呈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简洁的分析,将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系统总结以供你参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语言平实、活泼,娓娓道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目的是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在烦躁的生活中顿悟人生之道。
  • 九天浩劫传

    九天浩劫传

    方天佑本想陪好友去散心,却意外遭到了蛇的攻击,自此胳膊上出现了黄色印记,这印记到底是什么?自此,方天佑依次遇到了白雪、许执名、刀疤脸......他们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
  • 竹马翻译官I

    竹马翻译官I

    小时候被人称为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从俊朗的少年到帅气的男人,她陪他成长了十余年。可是十余年的时间似乎也不够她了解他。他从小就特别喜欢欺负她,没有他在的时候他就不许她跟别的小朋友玩。长大后的他依旧霸道无比,可是她却从没拒绝,只因为她觉得自己在他心里是特殊的。可是,现实永远磨人,两颗不能交集的心,永远站在彼岸。再见面时,他是全世闻名的翻译官,而她只不过是一个小镇教师。时光流逝,记忆中刻骨铭心的爱情始终忘不掉……
  • 妖啸九天

    妖啸九天

    她,与生俱来的妖冶之祖,跟鸿钧分掌正邪之气,却因为莫名的陷害被关入了黑洞。幽怨,忿恨纠结上心,她发誓,要让所有害过她的人生不如死。“鸿钧,你跟女娲狼狈为奸,害我如此,三千年后,我将借怨气重返人间,必然颠覆你的宇宙,血染整个天地。我,姬妖,以天妖者的身份发誓,他日重生,必然让我妖族啸傲天地,混淆人间。”三千年的等待,一朝重生,她颠覆九天。神,算什么,在她眼中不过是一颗沙砾。佛,算什么,在她面前不过是一阵尘土。魔,算什么,不够她手指轻轻一按。女娲,算什么,不过是她创造出来的一个人蛇怪物。鸿钧,算什么,就算是唯一和自己亘古一同而生存的,她同样要让他痛彻肺腑,她当初所受的苦,要他十倍偿还。他,是亘古就来的创始之祖,天地三界创造者。因为一次的失误,却让自己悔恨三千年。三千年的等待,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偿还过去的亏欠。神,是他所创,却为她可以亲手毁掉。佛,是他点化,却为她可以再送迷障。魔,是他培养,却为她可以弑杀。他为她可以化神为妖,为的是她回眸一笑。三千年的恩怨,一旦再度纠缠。到底是她的怨还是他的劫。只是只有纠缠过后才明了,原来阴阳正邪不光是对立,其实也可并存。姬妖啸言俏语娇柔:“父皇,你真喜欢我吗?我可是你的女儿,你要喜欢我的话也可以,你就要拿出你的真心来,这样吧,就让这三千后宫之血来证明你对我的爱,记住,三千血,一个都不能少。”妩媚妖冶:“女娲。我是妖,你也是妖,不要以为别人尊你一声人母你就真以为你是人了,妖就是妖,再改变还是妖,可惜你,只怕连妖都做不好,不人不妖,留在这个世间又有什么用?”霸道嚣张:“天地算什么,不过是混沌的产物,你能让它存在,我就可以将它毁灭。鸿钧,我说过,我要颠覆你的宇宙,血染整个天地。”……作品推荐:凤的转型作品:《凤破苍穹》好友作品:倾城殇《黑道之魁首争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四王妃

    十四王妃

    名不经传的谢家大小姐,因一纸诏命,嫁给了当今最受宠的王爷,一时名动长安。世人都说,谢大小姐委实运气好了些,一个空有容貌的花架子,这下可要攀上高枝当凤凰了。不止是各大家族未出阁的世家小姐们芳心碎了一地,当事人谢大小姐简直就是欲哭无泪。偏偏逃也不能逃,抗旨更不可能。幸好王爷秀色可餐,堪称人间绝色。本来想着相敬如宾,平平淡淡就过去了。直到成婚后,谢大小姐发现,她这位名动天下的“美人”夫君,是个披着禁欲外皮的腹黑大尾巴狼!而且,在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拐走她了?!什么?深藏不露啊!哎哎,相敬如宾??别想了,王爷不许!ps:有没有一个人被终生环绕却独望向你的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