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2100000008

第8章 杰出的时代戏剧诗人——为祝贺曹禺从事戏剧活动六十五周年而作(1)

曹禺,自他于1925年参加南开新剧团起,就投身于中国的戏剧事业,从演剧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至今已经整整六十五周年了。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的剧作受到人民的称赞并赢得了世界的声誉。人们称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一部又一部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树立起一道道丰碑。他的剧作至今仍然是中国话剧文学之翘首,他是中国话剧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剧作所提供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戏剧创作仍然是有益的。

只要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总是属于他所生活和经历的时代的,他不仅为时代所塑造而且更站在时代的前列表现这时代的主流和时代的精神。他的戏剧才能、戏剧美学倾向以及艺术风格等都同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曹禺就是这样一位属于他生活的时代,并无愧于他的时代的戏剧诗人。他的剧作已经深深嵌入他所经历的社会发展历史的年轮之中,也深深地刻印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心中,成为民族戏剧文化宝库中的财富。正因为他把自己的剧作奉献给自己的时代,也就使他的剧作属于未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可是他却像神话中的莱谟斯,是喝着野兽的乳汁长大的,成为他的家庭和阶级的叛逆者。他从童年就咀嚼着家庭压抑的苦闷,到了青年时代就更敏感社会黑暗的重压,不可遏止的热情习性,从内心爆发出对旧社会挑战的声音。当他十七岁时,就曾写出这样的文字:

转到自己,假若生命力犹存在躯壳里,动脉还不止地跳动着的时候,种种社会的漏洞,我们将不平平庸庸地让它过去。我们将避去凝固和停滞,放弃妥协和降伏;且在疲惫困弊中要为社会夺得自由和解放吧。怀着这样同一的思路;先觉的改造者委身于社会的战场,断然地与俗众积极地挑战;文学的天才绚烂地造出他们的武具,以诗、剧、说部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杂感》,《南开周刊》1927年4月第20期)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够在23岁时就写出《雷雨》,因为他早就在他心中蕴蓄着“雷雨”。时代在增积着升腾着他的愤懑和不平。他说,他写《雷雨》时,“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可是“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而到了写《日出》的时候,他是“更执拗地恨恶起来”,决不再信守“长者们所标榜的中庸之道”,萦绕于心的“是一种暴风雨来临之感”,直面那“不公平的禽兽世界”,发出:“难道这世界必须这样维持下去么?什么原因造成这不公平的禽兽世界?是不是这局面应该改造或者根本推翻呢?”(参看《日出·跋》)曹禺是带着对旧制度的深刻怀疑和彻底决绝的态度走上剧坛的,一开始就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强烈鲜明思想倾向的戏剧家。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化为他创作的强大内驱力。可以说,他创作的深层动因,是从时代的历史潮流中汲取来的。到了写《原野》时,他的视野他的感受是更广大而深邃了。在他的三部曲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同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的战斗传统一脉相承的,那就是对封建主义的攻击,特别是对那“因袭的心营”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因此,当鲁迅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介绍中国的剧作家时说:“最好的戏剧家有郭沫若、田汉、洪深和一个新出现的左翼戏剧家曹禺。”(尼姆·威尔士:《现代中国文学运动》,《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辑。)

曹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跟着时代前进,他把自己的创作始终同中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抗战爆发,他满腔热忱地与宋之的合作编创了《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还有稍后的《蜕变》,都是服膺于抗战需要的。他深深懂得戏剧艺术自身的价值是决不能脱离社会的最高利益的。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他鲜明地反对戏剧的“超脱”。他认为沉迷于那种“超逸而淳厚的诗境”或“故作雅人”是不可取的。他倡导旨在“使我们振奋,使我们昂扬,使我们勇敢”的悲剧精神,从而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悲剧的精神》,《曹禺论创作》,第298页)。而他的《蜕变》就是一部弘扬民族正气、歌颂民族脊梁的剧作,这种对民族的社会的最高利益的追求,使他的剧作有了新的艺术特色。他对艺术性是一丝不苟并锐意精雕细刻的。但是,他把对戏剧艺术性的追求同对争取社会最高利益的追求总是结合起来。当他写《北京人》时,如他所说:“我朦胧地知道革命在什么地方了。”那时,他已经多次见到周恩来同志并从中得到教益,而且,许多年轻的共产党人就是他的学生。而这些,使他的《北京人》不仅揭示了垂死的封建制度走向灭亡的必然性,而且在剧中透露出革命的曙色以及对革命的憧憬。

列宁曾说:“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一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论文学与艺术》第一卷,第281页)曹禺新中国成立前的剧作,诞生在人民民主革命的激流之中,它以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绘,深刻地揭露了剥削阶级的罪恶和腐朽的封建制度必须灭亡的命运,彻底否定了那个吃人的社会,昂扬着彻底地不妥协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精神,而且显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亮色。

如果说,曹禺新中国成立前的剧作,都是因为时代的抑压的驱使而创作的,写的是他熟悉的生活和人物;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他面对的是新时代新的生活。社会主义时代的课题,需要他进行新的艺术探索。我们不必讳言“左”的思潮曾经给他带来深刻的困惑和束缚,以致遭受“文革”的苦难和折磨。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剧作中所贯穿的,是他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热爱,是更自觉地服膺于新的时代的要求。他的《明朗的天》、《胆剑篇》(与梅阡、于是之合作)、《王昭君》,都表现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只要回顾一下这三部剧作创作的时代背景,就能懂得他是如何以自己的创作来回答时代的需求,并以激励人民的斗志、鼓舞振奋人民的热情为旨趣的。同时,内中深深寄托着他对祖国的殷切期望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人们可以对他这三部剧作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评价,但是,他所渴望的,仍然是维护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利益。只是这一点,就弥足珍贵了。

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别林斯基论文学》,第26页)六十五年的戏剧实践证明:曹禺始终是、也不愧是社会、时代和人民的代言人。

曹禺的剧作是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著称于世的。他的《雷雨》、《日出》等前期剧作是中国话剧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他的所有剧作也体现着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

曹禺创作的起点很高,他的第一部剧作《雷雨》,就以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戏剧艺术,把“五四”以来的话剧的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五四”时期的写实剧往往还停留在侧重问题而忽略艺术的不成熟的阶段,还在简单地模仿着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那么,《雷雨》一出,则使中国话剧文学摆脱了它的初创的幼稚而进入成熟。曹禺戏剧不仅继承了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更在广泛地借鉴中外戏剧的基础上,经过他的消融而转化为艺术的独创。他的巨大的热情,自然使他关注社会的课题;但是,他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伸向更广阔的人生,伸向那浮出社会问题的海洋的根底,投向“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的了解”。把社会问题同“复杂多变的人生的深沉理解”结合起来。可以说,“五四”时期的话剧作品,还没有一部像《雷雨》、《日出》写得这样深刻有力,特别是作为多幕剧的形式像他掌握和运用得如此高明圆熟并独具创造。因此,《雷雨》问世,李健吾便称赞它是“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刘西谓(李健吾):《雷雨》,《大公报》1935年8月31日]。姚莘农更称赞曹禺是文坛涌现的一颗新星。而当时的一位美国教授认为:“《日出》在我所见到的现代中国戏剧中是最有力的一部。它可以毫无羞愧地与易卜生、高尔斯华绥的社会剧的杰作并肩而立。”(〔美〕谢迪克:《一个异邦人的意见》,《大公报》1936年12月27日)这些评价并非是过誉之辞,都是通过对历史对中外戏剧的比较而得出的客观结论。以《雷雨》来说,其中透露着希腊悲剧以及易卜生戏剧的影响,从表面看来也写了巧合的命运以及血缘关系,可是,其中却异常深刻地展示了中国近代社会史特定阶段的真实的阶级关系,以及那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阶级对立阶级冲突所导致的必然性的命运。它的杰出之处,还在于以其对现实人生的敏感和洞察,揭示了精神思想孱弱的中国资产阶级同封建文化思想的根深蒂固的联系。在周朴园的家庭秩序和文明中,透露出僵死的思想精神统治的残酷性窒息性,表现为一种令人灵魂颤栗的吞噬力量。它所形成的无形的网,黑暗的坑,是任谁也难以逃脱的。在这一点,曹禺同鲁迅的现实主义的精神是相通的,都在倾力揭示那精神吃人的悲剧。

同类推荐
  • 戴望舒作品集(七)

    戴望舒作品集(七)

    要数说茹勒·许拜维艾尔(JuleS Supervielle)所受的影响的人,可以举出拉福尔格(Laforgue),格罗代尔(Claudlet),韩波(Rimband),魏特曼(Whitman),罗曼(RomainS),里尔格(Rike)等的名字来。例如他对于里尔格的默考,似乎帮助了他去使那隔离着生和死的墙板,变成尽可能地薄而且透明。然而许拜维艾尔却并不和他的师表中的任何一位相像。他是那么地不能以别人代替的,如果他不存在,如果他并不也对于新诗人起一种甚至比艾吕亚(Eluard),茹扶(Jouve)或法尔格(Fargue)更显著的有效的作用,那么人们便已经可以毫无困难地估量出欧战以后的诗歌的缺陷了。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 叛逆的灵魂(纪伯伦全集)

    叛逆的灵魂(纪伯伦全集)

    此书将纪伯伦的小说及话剧作品首次完整集结,并配有纪伯伦为该书特别绘制的插图,十分精美。纪伯伦的小说及话剧作品充满了反叛的精神,正如他所说:是在深渊最深处对自由之神的呼唤。《叛逆的灵魂》呼吁人民打破奴性的桎梏,纪伯伦也因此激怒了当局政府而被驱逐;《草原新娘》歌颂了爱情的纯洁,并控诉舆论与礼教对爱情的摧残;《被折断的翅膀》是作者以自己的一段经历为蓝本而作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文中的哀恸与绝望扣人心弦。此书没有纪伯伦在《先知》等其他作品中一贯的包容、温柔的模样,而是满满的愤怒与不平,他将他一生中所有的无奈与绝望都借文中主人公的口呐喊出来,震撼人心。
  • 如意菩提

    如意菩提

    “菩提十书”之《如意菩提》:“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我们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都是悲欣交集的日子,能平安度日时固应欢喜,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之心。智慧第一的文珠菩萨手持如意,启示我们: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面对世界。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的第四部,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能响起我们心中的阳光。
热门推荐
  • 紫星大帝

    紫星大帝

    修真界巅峰强者飞升通道被神秘黑手击杀,重生低等位面修武界,卷土重来,斩荆披棘,重返巅峰!紫星神体降临,天下唯我独尊!
  • 我的身体不一般

    我的身体不一般

    很普通的青年一次意外变异,获得异能,担负起一种不可卸任的责任。修行路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越发清晰了,随着修为增长,身份越来越高,身世之谜渐渐浮出水面...背后有一只大手暗暗操控,徐良也是个作用比较大的棋子,摆脱命运,逆境中活出自己!
  • Okewood of the Secret Service

    Okewood of the Secret Serv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娱乐之造星家

    娱乐之造星家

    带着记忆重生新世界,走上为华夏领先造星之路!
  • 报告,这个人有毒

    报告,这个人有毒

    “银白死神狄安娜,黄金羽翼阿波罗,黑暗假面普路托,玫瑰誓约维纳斯。疾风和弦墨丘利,深蓝哀嚎尼普顿,丰饶吐息塞尔斯,胜利权柄密涅瓦。不朽战魂马尔斯,烈焰锻锤伏尔甘……”“对不起,为何每次开战前一定要念这么多奇怪的名字?”“因为继承这些‘称号’的英雄会保佑我们,赐予我们力量。”“但是没念完敌方就打过来了怎么办?”“……愚蠢的人类。”——十三本以为自己会像普通员工一样,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直到宇宙毁灭,时间枯竭。然而某天,爱丽舍乐园中来了个人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老公是杀手

    我的老公是杀手

    他是闻名世界的杀手,冷酷,漠然!一次意外的任务,他把在孤儿院帮忙的她掳走!双双落难的他们,在绝境中生出了怎样欲罢不能的爱情?这个世界第一的杀手男人,又带她领略了多少惊心动魄的东西?丛林的生存,小村寨的了解,泰国毒品三角洲的交易……杀手世界的花样纷繁复杂,随时都有性命危险……
  • 兽王召唤师

    兽王召唤师

    奥古帝国,玛亚大陆上人类六大帝国之一。夕阳西下,一点余辉照亮了有些潮湿的石路。张重家就在奥古帝的西南角,一块供给成为平民们居住的地方。张重灵巧的把身上的一筐石头倒在了墙角,脚尖一踢,把刚刚掉远的一个石头踢回了角落,这才开心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知道今天铁匠要求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 总裁的逃妻

    总裁的逃妻

    本以为这一段情只是人生的一段插曲本以为这一个人只是生命的一个过客可谁知百转千回当再次面对时才发现他依旧在我心底从来不曾远去
  • 记得

    记得

    哦多么悲惨,我们的生命如此虚飘,它不过是记忆的幻影。——夏多布里昂。这座城市常挂风球。每当此时,平素熟悉的高楼小巷就散发着一种异感,被瓢泼风雨织成的水银色密网笼罩着,一切看不分明。素素坐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如许汉文被囚在水漫前的金山寺,那临安亦是他不识的异域。天色渐渐降下来,沉沉的黑暗。她坐在这沉沉的黑暗里,想戏文里白素贞惨惨戚戚地唱着恨恨恨,恨佛力高,怎怎怎,怎教俺负此良宵好,胡琴声咿呀往复压住凄惶的人声,这沉沉的慌乱与笃定,全世界仿佛只剩她一个。她喜欢叫他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