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800000120

第120章

中明老汉一家寄予了全部希望的二茬麻,却因供销社突然停止收购,而把全家人送进了巨大的打击和深深的失望中。

这天,他们正收割着二茬麻,几把镰刀同时在地里挥动,“咔嚓、咔嚓”的割麻声十分清脆悦耳。这清脆的声音像一首动听的乐曲,响在中明老汉一家人的心头,使他们忘记了暑热,忘记了疲劳,而沉浸在了一种幸福的陶醉中。这时,文全突然从机耕道上匆匆走来,看见他们这个忙碌和紧张的场面,突然大声喊了起来:“二叔,这麻没人收了,我们是抱鸡婆扒糠壳,空欢喜一场!”

他们听了,还以为文全开玩笑,齐声说:“文全,你莫胡说!”

文全说:“二叔,我才不是胡说!我才从乡上回来,亲眼看见告示的!说是头茬麻,还压在供销社的仓库里,卖不出去,供销社也没有这笔资金来收麻了!不信你们自己去看看吧!”

全家人听了,这才有些半信半疑。大家像傻了一样,互相看着。半晌,文富突然对中明老汉说:“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去看看!”

中明老汉听了,回过神,朝文富点了点头,说:“去看看吧!真要是那样,我们咋活呀?!”

文富听了,立即丢下镰刀撒腿就跑。到了乡供销社门前,果见大门紧闭,一些卖麻的群众守候在那里,气愤地议论着,不时还夹着粗鲁的骂声。文富没心思听他们说的是些啥,径直挤进去,读起贴在大门上的一张告示来。告示上写着:

告示

接上级通知,本社停止收购青麻,望广大群众互相转告。

文富将告示看了两遍,失望地低下了头,一边悻悻地退出人群,一边喃喃自语地说:“完了!完了!看着银子化作水,倒不如不种!”说完,正准备往回走,却见刘副乡长和另一名乡干部,胳膊下夹一只人造革公文包,手里提着草帽,朝这里走了过来。文富满腹心事,低着头,假装没看见地从刘副乡长身边走了过去。可没走多远,文富听见了身后一片吵嚷声。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在供销社卖麻的群众拦住了刘副乡长。

村民们怒气冲冲地说:

“叫我们种,种了又不收,哄小孩呀!”

“这东西不能吃,不能穿,做柴烧还不起火,叫我们咋办?”

“是呀,还不如稻草,稻草还可以肥田呢!”

刘副乡长等大家说完,才说:“大家找我,我有啥法?大鼻子洋人不要青麻了,我们有啥法?”

群众又吵起来了:

“说得轻巧!我们的损失哪个赔?”

“就是!我们把丑话说在前头,这青麻要是政府不收,哪个叫咱们种的,我们就找哪个!”

刘副乡长又有点耐不住性子了,说:“是县委、县政府叫种的,你们去找县长、县委书记吧!”

群众说:“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才不去找他们。是你们叫我们种的,我们就找你们!”

刘副乡长见和大家说不清,就一边往外走,一边说:“行了行了,今天还有重要事情下乡,晚上回来,我们再向县上请示请示!”说完,匆匆离开了这里。

群众又盯着他的背影骂了起来。文富没和大家一起发牢骚,只深深叹了一口气,接着忧心忡忡地往回走了。

回到青麻地里,中明老汉他们还在地里忙着,只是没刚才那样劲头大了。一见他回来,全都从地里直起身,用疑虑、不安的目光望着他。过了一会儿,中明老汉才忍不住地问:“咋回事?”

文富只好把告示和供销社门前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大哥、文义和母亲及大嫂。

文富的话一说完,全家人都呆若木鸡地僵在了地里,没有一个人说话,空气都仿佛凝结了,只有风吹麻叶的“窸窸窣窣”的声音分外清晰。隔了一会儿,文忠和田淑珍大娘像瘫软似的,在麻堆上坐了下来。接着,中明老汉和卢冬碧也坐了下去,只有文义还在阳光下立着,两眼凝视着远方。

半天,文忠才瓮声瓮气地骂开了:“啥洋人不要?龟儿子些,还不是坑庄稼人!”

中明老汉捧了头,难过地自语了起来:“这当干部的也不知咋的,上嘴皮跟下嘴皮一合,说不收就不收了。”

文忠说:“要是真不收,我们家就坑得最苦!光化肥钱就丢了几千元在里面呀!”

田淑珍大娘说:“那是文义一年多的血汗钱,说办厂都没办……”

文义这时突然收回目光,大声说:“爸,妈,不用埋怨!他们和我们订了合同的,有法律保护我们!真要不收,我们就和他们打官司!”

听了这话,大家都似乎吓了一跳,紧张地盯着文义。中明老汉倏地抬起头,问:“你和谁打官司?”

文义说;“乡政府嘛!”

中明老汉突然神经质地笑了起来,说:“嘿嘿!你娃儿要和乡政府打官司?嘿嘿,老子活了六十年,还没听说过平头百姓告当官的!”

文忠也说:“老三,你那是说空话!”

连文富也怀疑地说:“老三,刘乡长也没说不收!他说向县上请示。我们辛苦一点,天天到乡上看一看,兴许很快就收了呢!”

田淑珍大娘也说:“就是!管它贵贱,只要收了就好!”

文义望了望他们,一种悲凉的感觉从心头掠过。可他没再说啥,因为真的收不收,他还不知道。

坐了一会儿,中明老汉又站了起来,说:“坐着干啥?快割吧!”

文忠伸了伸酸痛的腰,泄气地说:“忙啥,反正也还没收!”

中明老汉说:“没收也要割回去嘛!再不赶快割,过几天就只有做柴烧了!”

文忠还是说:“要是真卖不出去,倒不如留在地里做柴烧,省得累死累活!”

中明老汉一下生起气来,大声骂了一句:“杂种些,懒病作怪!”

说着,独自去割麻了。文忠、文富、文义和田淑珍大娘、卢冬碧见了,不敢再顶撞,也纷纷拿起工具干起活来。可地里却缺少了先前欢乐的气氛。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一边收麻,一边每天派一个人去乡上打听收购的消息。可带回的,总是令人失望的话。直到青麻都收割完了,还不见收购的动静,一家人更加焦急不安起来。后来的一天,文富终于从乡上带回了一个好消息:供销社贴出告示,开始收购了,只是价钱特低:头等四元钱一公斤,中等三元,尾等只一元一公斤。文忠听了,不满地说:“这不是算计我们吗?连化肥钱都卖不出来呢。”

可中明老汉还是为开始收购了感到高兴,说:“政策又不在我们手里,有啥办法?赚钱往前算,蚀本往后算,总比不收强!赶快装车去卖!”

文忠兄弟三人听了,赶快拉出两架板车,将一捆捆阳光下白得晃眼的皮麻装在车上。不一会儿,父子四人就拉着两座小山似的麻捆上路了。

走到快拢场口的时候,两个汉子迎面走来,突然又喊住他们说:“佘大伯,莫拉去了!”

中明老汉父子四人忙站住脚,问:“又咋了?”

一个汉子说:“供销社又停止收购了!”

父子四人如闻惊雷,又一次目瞪口呆起来,不知所措地望着汉子。

半天,文富才回过神,说:“我刚才看了告示,开始收购青麻了,咋打个转又不收了?”

另一个汉子说:“现在又贴了一张告示出来,说接上级紧急通知,因缺少资金和堆放的仓库,又停止收了!”

文忠听了,愤愤地说:“龟儿子屙尿变!”

文富还是不肯相信,说:“我不信,这才多长时间,只隔三四个小时嘛,就又不收了?”

一个汉子说:“不信你们拉去看看,好多卖麻的人都在乡政府的院子里闹呢!”

文忠说:“真是这样,我们倒要去看看稀奇!”说着,兄弟俩像赌气似的,埋着头,躬起身,拉着车大步向前走去。文义和中明老汉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才拖着沉重的双腿,跟了过去。

父子四人来到乡政府大院对面的公路上,果然听见从乡政府大院里传来一片混乱的叫喊声。文忠、文富忙把板车停靠在公路边,父子四人居高临下地看去,只见乡政府大院里,聚集了好几百人,有人扛着麻捆,有人屁股下垫着麻捆,还有人手挥舞着弄乱的麻丝,怒气冲冲地吼着,叫着。叫声虽然杂乱,可不时仍有一两声气愤中夹着无奈的吼叫,传进他们的耳里:

“当官的,咋不出来?!”

“收麻!”

“收麻呀!”

叫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要把乡政府这幢三层楼房的建筑掀翻。

父子四人看见这场面,一时谁也没说话。可看着看着,中明老汉突然像抽筋一般,身子哆嗦了一会儿,接着扑在了麻车上,手捶着麻捆,难过地哭了起来。

文忠、文富、文义见了,急忙过去扶住他,异口同声地问:“爸,你咋了?”

中明老汉两手抓着麻捆,头埋在麻堆里,文忠、文富拉也没把他拉起来。他的苍老的哭声越来越响亮,一边哭一边说:“天啦,今后我们咋办?你们咋说不收,就不收了?让我们今后咋过日子呀,呜呜……”

文忠、文富、文义听了这含血带泪的哭声,心里也异常难过起来。这么多年,不管父亲遇到了多么大的打击,都没有这样伤心过。兄弟三人都一时不知怎样劝父亲,过了一会儿,文忠还是过去,想把父亲从麻堆上拉起来,一边拉,一边叫:“爸!爸!”

文富、文义见了,也跟着走过去,一人扶了中明老汉一条胳膊,终于把父亲拉了起来。中明老汉虽然抬起了头,可脸上仍然老泪纵横,绝望地说:“几亩麻地,少收几千斤粮食不说,还把文义准备办厂的几千元钱,也赔进去了!我们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呀!”

文富听了,说:“爸,你常叫我们想开点,你咋想不开了?”

文义也说:“爸,你放心,我们手里有他们的合同!”

中明老汉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说:“有合同又能抵啥?那只是一张纸呀!这个家,就要毁了哟!毁了呀……”

这时,乡政府大院的吼声更如浪潮一般,汹涌地传了过来:

“叫我们种有人,咋收就没有人了!”

“当官的,出来——”

文忠、文富听了,忙说:“我们也去看看!”说着,就拉起板车,拐上了去乡政府大院的岔路。这是一小段下坡路,两辆板车只“哧溜”一声,就滑到了大院门口。文忠、文富在人群外边架好板车,就像看稀罕一般伸长脖子朝人群中间看着。文义扶着中明老汉,也来到了院子里。

他们刚走进大院里,就见乡政府刚才紧闭的大门,“咣啷”一声开了,刘副乡长板着脸,和公安员、治安联防队员等一起走了出来。

人群立即围住了他们。

刘副乡长大声质问了起来:“闹啥,啊?”

这时,他的这种腔调无异于火上浇油。群众听了,立即高声嚷了起来:“闹啥你还不晓得?我们的青麻卖给哪个?”

刘副乡长说:“你们问我,我又问谁?是外国人撕毁了合同不要,县上下令不收,我们有啥办法?我们能把县政府、县委奈何?”

一个卖麻的汉子,手里挥舞着一把麻,大声回答说:“是你们强迫我们种的,我们就找你们!”

更多的群众跟在他后面吼着说:“对!打酒只问提壶人!哪个叫我们种的,哪个今天就要收麻!”

刘副乡长说:“我们要你们种,是想要你们脱贫致富,我们有啥错?”

可是,失去理智的群众已经听不进他的这些道理了,又一齐吼了起来:

“你们把我们坑了!”

“扶贫扶贫,倒把我们整贫了!”

刘副乡长脸色铁青,似乎再也找不出话来回答群众了,僵硬地立在人群中。公安员见了,向大家挥动着手说:“同志们,你们静一静!静一静!”

人群果然稍安静了一些。

公安员见了,马上说:“乡亲们,你们的心情我们理解!乡党委、乡政府比你们更着急,昨天周书记还从地委党校打电话回来,问这事情呢!”

群众听了,只稍稍安静了一会儿,又接着闹了起来:“光问顶啥用?快收麻才是对的!”

正说着,乡政府大门前的一个汉子,突然将麻捆打开,拿出打火机发泄般地将麻点燃,大声说道:“你这瘟麻,老子不要你了!烧你娘的×!”

一股浓烟倏地蹿上了天空。另外几位见了,也附和着说:“要得,反正卖不脱,烧了眼不见,心不烦!”说着,也将自己屁股下的麻捆解开,投进了火堆里。

顿时,乡政府门口烈火熊熊,浓烟滚滚。一股股火焰舔着了乡政府的大门。

公安员一见,顿时变了脸色,他大喝一声:“住手!”就猛地扑了过来,抓住了两个继续往火堆里扔麻的汉子的手,往两边一推,把两个汉子推倒了。接着,脱下身上的衣服,扑打起来。两个治安员见了,也冲了过去。经过一会扑打,火势才渐渐小了下去,最后熄灭了。可公安员和治安员的脸上、身上,都弄得满是黑灰,衣服也烧坏了。

群众见了,这才稍微理智了一些,不像刚才那样吵闹了。

中明老汉父子四人,在一旁看见这惊心动魄的一幕,都不觉目瞪口呆了。可他们并不觉得心里好受了一些,反而有一种更加沉重的压抑感。隔了一会儿,中明老汉忽然对文忠兄弟三人说:“你们在这儿看着,我出去走走。”

文义一惊,不解地望着父亲,问:“爸,哪去?”

中明老汉看出了儿子们的疑惑,说:“你们放心,老子还不得去寻短路!我只觉得心里憋得慌,我去找你们陈叔摆几句龙门阵。”说着,他就朝前走去。

文忠、文富、文义听了,心里明白了一些,可还是有点不放心。文义就对文忠、文富说:“大哥、二哥,你们先看着,我跟过去看看!”说着,就尾随着父亲去了。

不一时,文义回来了。文忠、文富看着文义问:“爸……”

文义说:“是到陈叔家去了。”

文忠、文富这才放下心来。

同类推荐
  • 824信箱

    824信箱

    201小分队像尖刀一样插入了沂蒙山区。天已经亮了,蜷缩在马车里睡觉的小伙子陈红旗猛地坐了起来,嗅到了山野里散发出的独有的清香。他顺手掀开盖在身上的棉大衣,就看到队长梁有义,一手攥马车鞭子,吁地一声停住了马车,然后用另一只手撑着大车栏板,从车把式方位上“噌”地跳了下来。陈红旗也跟着梁有义从车上跳了下来。两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了走,立在悬崖边。梁有义用指甲划过那白黑相间的岩石,仔细辨认,才发现这块悬崖如一面大墙挡住了去路,那黑黝黝的悬崖上似乎飘着一朵朵的白云,白云形状不断变化。
  • 我有特殊的分裂技巧

    我有特殊的分裂技巧

    陆翀患有严重的多重人格分裂,意外与青梅竹马的鹿崇重逢之后——陆翀:你喜欢什么样儿的女生!鹿崇:……不知道。陆翀:没事,你喜欢啥样的我都可以给你变!鹿崇:喵喵喵! 高中生涯就是这样的,简单而纯朴,伴随着朦胧的情愫,一直向前。
  • 神钓(程鹰术道小说集)

    神钓(程鹰术道小说集)

    本书收录当代“术道”小说代表作家程鹰的6个中短篇小说。包括《迷人的紫砂壶》、《仿古》、《裱画》、《神钓》、《余韵》、《标记的意义》。程鹰的小说借“术”而衍“道”,从“术”,(垂钓、点绿、裱画、收藏等等传统技艺),去衍示当代社会文化。通过“术”的故事,向读者展现某种“道”——或世事沧桑的“道”,或人生变异之“道”,或人格之“道”。“术道”的故事渗透了中国隐逸文化的内涵,小说叙述写实写意并举,以实指虚,意蕴升华,有较高文学价值。程鹰“术道”小说重趣味,重意蕴,幽默而荒诞,韵味悠长。
  • 王莽钱范

    王莽钱范

    钱范,即古人铸造钱币的模子。西汉末年,王莽称帝,下令变法,复古改制。废五铢钱,重现刀钱布钱。尽管昙花一现,王莽钱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钱币珍品。王莽钱范开铜钱模之先河,存世极少,千百年来,令收藏者趋之若鹜。——作者手记。金匮银楼的贾老爷请席麻脸喝黄家红炉煮酒啦,襄阳城里许多人都这样传着。席麻脸是个打小锣的,往日他在贾老爷眼里是个没影儿的人。这让许多人都感到蹊跷。多少年来,汉江上下一直流传着一种“打锣的”职业。所谓“打锣的”,通俗地讲就是收旧货、收破烂的。
  • 两女争一男:闺蜜了吗

    两女争一男:闺蜜了吗

    当闺蜜遭遇爱情狙击,谁能全身而退?徐子嫣和苏荻是高中同桌,一对挚友。在那所竞争激烈的重点高中,她俩相互支持,走出青春的迷惘。毕业后,两女飘在南方。婉约清秀的徐子嫣经历了两次恋爱,靠着努力和才华成了报社名记。开放性感的苏荻则依靠机变和能干,成了女老板。但为了一个男人,两女友谊破裂。最后,当苏荻的家庭、名誉陷入危机时,徐子嫣出手挽救了她。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要做好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

    跟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从中你能看到一位作家温暖细腻的内心和五彩缤纷的生活。作者在青春岁月中笑过、哭过,有欢乐也有哀愁,就像一个诱人的青苹果一样,甜美而又略带酸涩。她带你行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看一看别处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 顾维钧家族

    顾维钧家族

    从1912年担任袁世凯英文秘书初登外交舞台,到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挺身而出声名鹊起,从1945年代表中国第一个签署《联合国宪章》,到1967年告别海牙国际法庭全身而退,顾维钧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职业外交官”,经历了民国几乎所有的重大外交事件。本书将顾维钧的一生及其家族发展,在历史、社会、婚姻和人性的重重纠结中展开,耐人寻味。
  •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中国音乐发展音乐杂谈极其古老的艺术——音乐人类的历史,据最近的研究,已有数百万年。我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大约距今170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这块大地上生息、繁衍。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懈的奋斗、努力,人类创造了今天我们享有的灿烂文明,创造了各种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
  • 都市飞蛾炼爱季

    都市飞蛾炼爱季

    本书通过描写几个都市青年的恋爱、工作和生活,呈现了青年乐观向上的人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感,能够赢得青年读者的喜爱。小说讲述贝安宁、周静雅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妇,火红的小日子越过越顺当,并喜得一对双胞胎男孩。贝安宁却因为昔日情敌,周静雅的顶头上司廖英杰迟迟未婚而忧心忡忡。贝安宁的宝贝妹妹贝安妮一心一意地暗恋着廖英杰,并在周静雅的搓和下和廖英杰终成眷属。作品情节浪漫、人物个性鲜明,语言幽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总裁大人闪个婚

    总裁大人闪个婚

    一年前,宋淼淼和唐家太子爷荒唐后,远走高飞。后来,海城的所有人都很好奇,宋淼淼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千金,唐纪宸为什么还愿意娶她?后来有人亲耳听到唐纪宸回答这个问题……他说:“男人会被美丽的皮囊所迷惑,我也不例外。”所有人沉默不语,海城宋家的宋淼淼,让他唐纪宸倾了心也入了魔。可是再后来,长眼睛的人都知道唐总爱她老婆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未来的某一天……“奶奶!”“怎么了宝贝?”“您和我说实话吧,我是不是爹地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唐夫人:“???”“别人家都是小孩子最受宠,为什么我们家是妈咪不是我?”唐夫人:“……”
  • 维摩经玄疏

    维摩经玄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风晚起

    春风晚起

    一个是刚刚迈入社会的小小律师,一个是知名律所的高级合伙人。林一初见景然的时候是在一场葬礼上,没有想到后来却和他结了婚。婚姻生活本来渐入佳境,谁知初恋突然归来,狗血剧情拉开帷幕。两人误会重重,矛盾难以化解,终是以离婚收场。林一选择选走他乡,重新开始,可是为什么他又突然出现在了这里?景然说,既然尝过之后很合胃口,自然不能就此收手。当初放她离开的这个选择,他后悔了……
  • 追妻999次:乔小姐,乖!

    追妻999次:乔小姐,乖!

    乔知予被骗回国,还被父母打包送到了从小就和自己不对盘的霍凌川家里喜欢了十年的乔知予终于被他骗到手了自认为情商很高的霍怂怂vs钢铁直女乔医生(男主话多又骚窝里怂,巨宠我们乔医生)
  • 一寸情恨一寸殇

    一寸情恨一寸殇

    白雨薇嫁给南墨辰三年里,她奢望得到他一丝丝的爱。可惜他的深情,他的欢喜,这辈子都是她遥不可及的梦!她等来的,终究只有南墨辰冷漠决然的心:“在这份离婚协议上,多加一个亿买你的眼角膜给雨菲治疗眼癌。”“南墨辰,你做梦!”说着,白雨薇操起了尖锐的刀捅向了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