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700000037

第37章 苍凉后土 (2)

余家人开始收割二茬麻。

几把镰刀同时飞舞。

“咔嚓、咔嚓”的割麻声十分清脆悦耳。

中明老汉、文忠、文富、文义愉快地打着麻捆,又同时担着麻捆,步履轻快地往家里走去。

机耕道上,余文全突然走来。

余文全:二叔,你们还割这劳什子做啥?

父子四人同时站住。

余中明:你这是啥话?

余文全:二叔,告诉你们,这麻没人收了!抱鸡婆扒糠壳,是空欢喜一场!

文忠:文全,你别胡说!

余文全:我才从乡上回来,还不知道?说是头茬麻还压在县供销社仓库里卖不出去呢!

父子四人呆住了。

余文全:好多卖麻的,都在乡政府骂娘呢!不信你们自己看去。

父子们肩上的麻捆突然滑落在地,像木雕一样愣在了那里。

文富:(半晌)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去看看!

文义:二哥,我也去!

可文富已经跑远了。

余中明:(一下跌坐在麻捆上)天哪,真是这样,我们咋活呀?

文义:爸,别太难过,是真是假,等文富回来就知道了。

14乡供销社日

收购门市的大门紧闭,一张红纸上的告示十分醒目,告示上写着:

告示

接上级通知,本社停止收购青麻,望广大群众互相转告。

8月6日

一群村民围着告示,议论、谩骂着,十分气愤。

文富挤进去,将告示看了又看,失望地垂下头,退出人群。

文富:(喃喃自语)完了!完了!看着银子化作水,倒不如不种。

一个熟人在他身后叫喊。

文富埋着头,满腹心事,没听见,忧心忡忡地朝前走着。

15乡政府日

院子里,刘副乡长胳膊下夹一只小人造革公文包,手提草帽,和一位乡干部正准备下乡。

一群村民吵吵嚷嚷地拥过来,拦住了他。

文富也跟着过去,站在人群外边。

村民甲:(将肩上的麻捆往刘副乡长面前气冲冲地一放)刘乡长,你看这事咋办?

村民乙:叫我们种,种了又不收,闹着玩呀?

村民丙:这东西吃不能吃,穿不能穿,做柴烧还不起火!

村民丁:是呀,还不如稻草,稻草还可以肥田呢!

刘副乡长:大家找我,我有啥法?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没有销路,谁也不愿做亏本生意,是不是?

村民甲:说得轻巧!我受了这么大损失,咋办?

村民乙:就是!我把丑话说在前头!这青麻要是政府不收,谁叫我种的,谁就给我们的钱!

刘副乡长:是县委、县政府让你们种的,你们去找龙县长吧!

村民丙:我不管啥龙县长、蛇县长,是你们叫我们种的,我们就找你!

众:对,你们叫种的,我就把麻扛到乡上来!

刘副乡长:行了行了,我们再向县上请示请示!

众人:我们就等着你们请示吧!

说完,骂骂咧咧地陆续离开了。

文富叹了一口气,埋下头,也匆匆走了。

16中明老汉家日

一家人在堂屋里,无精打采地唉声叹气。

余中明:这乡里也不知咋的,上嘴皮跟下嘴皮一合,说不收就不收了?

文忠:啥市场经济,还不是坑老百姓!

文富:要是真不收,我们家就苦了,光化肥钱就丢了几千元在里面!

文忠:那是文义一年多的血汗钱呢!

文义:(大声)别说了,光埋怨有啥用?他们和我们订了合同的,要不收,我们就告他们!

中明老汉、文忠、文富都一惊。

余中明:啥,告?你告谁?嘿嘿,还没听说过平头老百姓要告当官的!

文忠:老三,那是不成的!

文富:刘乡长也没说不收嘛!他说向县上请示。我辛苦一点,天天到乡上看一看,兴许很快就收了呢!

文忠:正是!管他贵贱,只要收了就好!

田淑珍:(端上饭来)吃饭吃饭,天大的事也要吃饭!

余中明:你就知道吃!

田淑珍:咋了,叫你吃饭还不对?冲我发啥火?

文富:妈,你别说!

他忙将一碗饭端到中明老汉手里。

17孙学礼家日

院子边,玉秀从水塘方向端着一盆湿衣服,哼着歌儿走过来。姣好的身段,双腿和胳膊上露出的白皙的皮肤,愉快的心情使她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

她往绳子上晾着衣服。

刘泽荣从屋里出来。

刘泽荣:(和玉秀一起晾着衣服)秀,离婚的事,这段日子不知办得咋样了?

玉秀:妈,我明天去问问王律师。

刘泽荣:紧着点办吧,人家等着呢!

玉秀:(红了红脸)妈,我知道!

孙学礼:(扛着锄头走进院里)秀!

玉秀:爸,啥事?

孙学礼:我刚才听上湾张家三小子说,两个人打离婚呀,要分开过一年,有这事没有?

刘泽荣:真要这样,不让人家把头发等白了?

玉秀:王律师说,也不完全这样,你放心吧,爸!

孙学礼:爸这心里,就是放不下呢!

18中明老汉家,第二天日

一家人懒洋洋地坐在堂屋里。

文忠手里拿着一把豁了口的镰刀,他放在眼前看了看,随手丢在地上。

院子里,到处是乱糟糟的麻秆。

文富:(推出自行车)爸,我到乡上看看,开始收麻没有?

没人答应,文富推着车走了。

余中明:(半晌)走吧,坐着干啥?

文忠:忙啥,反正供销社没收!

余中明:不收就让它烂在地里?

田淑珍:迟早得割回来,再不割回来,过几天就只有做柴烧了。

文忠:要是真卖不出去,倒不如留在地里做柴烧,省得出去背太阳!

中明老汉没回答,独自前面走了。

文忠、文义、卢桂芳他们,停了一会,也拿着工具走了出去。

19县城日

县律师事务所,玉秀推着自行车走了进去。

玉秀:请问,王律师在不在?

一负责人模样的男人抬起头,看着她。

玉秀:我叫孙玉秀,我离婚的事,请他帮忙的。

负责人:哦,听说过听说过!法律上称代理人,啊,就是代理你打官司的人!

玉秀:(点了点头)哦!

负责人:不过,今天不在家,外出调查一桩案子了。

玉秀:啥时能回来?

负责人:没准儿呢!这样吧,你回去,过两天我叫他来找你,行不?

玉秀:(有点失望地)那我……回去了。

说完,推起自行车走出门去。

20青麻地里日

余家老少弯着腰,在地里割着青麻。

文富颠簸着赶了过来。

文富:(跳下自行车高声地)爸,开始收购青麻了!

地里的人全都直起身,似乎不相信地看着文富。

文富:真的,爸,供销社开始收了!

余中明:你看清楚了?

文富:已经有人卖了!

文义:啥价?

文富:(泄气般地)价就别提了。

余中明:为啥?

文富:头等才四元钱一斤,中等三元,尾等只一元多一公斤。

文忠:这不是算计我们吗?连肥料钱都卖不回来呢?

田淑珍:当白送呢!

余中明:我土里刨食的,政策又不在我们手里,有啥办法?赚钱往前算,蚀本往后算,总比不收强,快割!

全家老少又弯下腰去,紧张忙碌地收割起来。

21机耕道上日

中明老汉、文忠、文富、文义拉着一车小山似的麻捆,往乡上走去。

几位在地里干活的人,和他们拉着话。

一村民:余大伯,卖这么多呀?

余中明:货多不值钱!

另一村民:要是头茬麻有这样,要卖不少钱喽!

文忠:可头麻才开盘长,哪来这样多呢?

一村民:是呀是呀,卖得到钱的时候没货,有货了又不值钱!

从机耕道对面,两个汉子匆匆赶来。

汉子甲:余大伯,别拉去了!

余中明:咋了!

汉子乙:供销社又停止收购了!

三个人如闻惊雷,立即目瞪口呆地望着说话的汉子。

文义:(片刻)你说啥?

汉子乙:告示上写着,困缺少资金和堆放仓库,上级又下令停止收购!

文忠难受地低下头。

余中明:(走到汉子面前,看着)你不要骗人,啊!不要拿我们开心,啊!

汉子甲:余大伯,你老人家都这样大的年龄了,我骗你不怕短寿?

汉子乙:我是好心,别让你们跑空路,不信你们瞧去!

两个汉子走了。

父子四人不知所措地待在原地。

文富:(半晌)我不信,走,拉去看看!

文忠:对,管它是好是歹,我们拉去看看!

说着,两弟兄像赌气似的,拉着麻车走了。

过了一刻,中明老汉和文义迈着沉重的步子,跟了过去。

22乡政府日

余家的麻车“吱吱呀呀”地走了过来。

长长的卖麻队伍,挤在大院里。人们叫着,喊着,显得十分气愤和无奈。

文忠、文富、文义把麻车停在队伍后面。

中明老汉看了看大院里的人群,忽然把头埋在麻堆上,手捶着麻捆,难过地哭了起来。

余中明:天哪,我今后怎么办?你们咋说不收就不收了?让我今后咋过日子呀……

文忠:爸!爸!

文富:爸!你常叫我们想开点,你咋想不开了?

文义:爸,你放心,我手里有他们的合同!

余中明:几亩麻地,少收几千斤粮食不算,光文义打算办厂的几千元钱,都赔进去了!我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呀,有合同又做啥?那只是一张纸呀!这个家,就要毁了哟,毁了哟!

一大群人围过来,同情地看着他们。

大院里,群众怒气冲冲地吼叫着。

“当官的,咋不出来?”

“收麻!”

“谁叫我种的,谁就来收麻!”

“叫我种有人,咋收就没人了?”

“收麻喽!收麻喽!”

刘副乡长板着脸,和乡公安员、治安员一道走了出来!

刘副乡长:闹啥?啊!

群众:闹啥还不知道?我的麻卖给谁?

刘副乡长:你们问我,我们问谁,啊!又不是我们不收,是县上下令不收,我们有啥法?

群众:是你们强迫我们种的,我们就找你们!

刘副乡长:我们要你们种,我们要你们脱贫致富,我们哪儿错了?啊!

群众吼了起来!

“你们把我们坑了!”

“把我们越整越贫了!”

公安员:同志们,你们静一静,静一静!

人群稍安静一些。

公安员:同志们,你们的心情我们理解,党委、政府比你们更着急!今儿一早,周书记还从地委党校打电话回来问这事呢!

群众:光问顶啥用?快收麻才是!

大院外边,卖麻的群众越来越多,中明老汉的麻车后面又排起了几十个人。

余中明:(从麻捆上抬起头,对小哥俩)你们看着吧,我出去走走。

文富:爸,哪去?

余中明:我这里(指指胸口)憋得慌,想找人聊聊。

他说着,往外走去。

走远了,文忠忽然朝文富示意。

文忠:(低声)你跟过去看着,爸别想不开。

文富立即走出去,跟在父亲身后。

他看见父亲绕过卖麻群众,进了乡政府后院陈民政家,才放心地返了回去。

23乡政府后院日

陈民政家。

地上,床上到处是乱糟糟的麻捆。

先前和中明老汉一同上台领过栽桑种麻先进个人奖的寡妇黄长清,坐在屋中央的麻捆上,长一声短一声地哭着,她的身旁立着两个半大孩子。

陈民政耷拉着头,坐在黄寡妇对面。

陈民政老伴铁青着脸,躺在床上愤怒地把床上的青麻一把一把往地上甩。

黄寡妇:(哭着)你把我孤儿寡母坑了!我养蚕蚕死,种麻又不收,我孤儿寡母喝西北风呀……

陈民政起身,递过一条毛巾去。

黄寡妇:(接过毛巾揩了一下泪,将毛巾扔到地上)我孤儿寡母,没法活了!我们就在你家里,反正你们有国家养着……

陈大娘:(气愤地)你咋不讲道理?我又不欠你的!

陈民政瞪了女人一眼。

陈大娘:(更生气地)你怕,我不怕!你拖着一副病身子,白天黑夜没命地干,得了啥好处?倒害得我们不清静了……

说着,她也抹起眼泪来。

中明老汉不声不响地走进去,拾起地上的毛巾,递给陈民政老伴。

余中明:她婶子,擦擦吧!

陈民政抬起头,看着中明老汉。

陈民政:(颤抖地)老余大哥!

中明老汉在一条凳子上坐下来。

陈民政:老余大哥,你有啥气,就发吧!

余中明:(慢慢卷着一袋旱烟)老陈兄弟,你把我当啥人了?我心里憋得慌,只想找你聊聊!

陈民政:(沉重地)老余大哥、黄家嫂子,我知道你们的苦处!没想到,我们一片好心,竟给你们办了错事……

黄寡妇慢慢停止了哭泣。

陈民政:栽桑养蚕那阵,我和小吴没日没夜地在下面干,出的力最多,可现在,乡亲们受的损失也最大,我、我没脸再见乡亲们呀……

说着,他突然按住胸口,张着嘴,像要呕吐一般,喉结滚动着。

余中明:老陈兄弟,你咋了?

陈民政“哇”的一声,朝地上吐出一摊鲜血来。

接着,他像身子发软似的,往一旁瘫去。

余中明:(急忙冲过去)老陈兄弟!老陈兄弟——

定格

同类推荐
  • 巢穴

    巢穴

    “吱……嘎……”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门总是这个声音。半夜里,一丁点儿的声音都会被放大几倍。门开了,风就从外面往里面灌。这时候是大约半夜十二点的光景。九岁的段世桃睡得正熟。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在墙角、在床尾、在门后,然后是袋子在水泥地面上拖动的声音,重物轻轻放入停在门外的电动三轮车的声音。刻意放轻了的脚步,在落地的时候还是有粘在鞋底上的沙子摩擦地面时微小的沙沙声。应该是最后的行李被打包、挪移到了车上,几声短促的话语,几乎听不到内容。
  • 旗袍.1

    旗袍.1

    热播谍战剧《麻雀》编剧海飞作品,同名电视剧为2010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谍战收官力作。民国年间美丽女子关萍露,为新四军筹措药品,刺探军情,孤身奋战在汪伪特务机关和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并且深得两个特务机关首领的信任。她的美貌令人垂涎,才艺俱佳让她成为沪上明星,成为轰动上海滩的艳丽歌后,成为狂蜂浪蝶的追逐对象。但是深藏心底的民族大义、家国梦想,又让她成为战时红颜,凭着宁为玉碎之心,秘密成为地下党员,游走于两个魔窟中,经受着生死煎熬。她走近了汪伪特务头子,却被对方爱上。她走近了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却被机关长包装为亲日汉奸,被国人唾弃?她的初恋男友对她的汉奸行为深恶痛疾,差点除掉了她......
  • 十楼d座

    十楼d座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苦儿流浪记

    苦儿流浪记

    苦儿雷米是《苦儿流浪记》奉献给读者的主人公。这个人物一出场,就鲜活生动,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一个柔弱的孩子,在那样一个无助的社会里如何生存,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题。书本一打开,便令人爱不释手。使我们感到庆幸和欣慰的是,雷米在艰辛曲折的流浪生涯中,并不是孤独的。他终爱他如亲子的巴伯兰妈妈;有教会他做人、识字、弹唱的维塔里斯老人;有与他息息相关的“心里美”和小狗;有无私收留他的花农老爹;有倾心爱他的丽丝姑娘,有与他同甘共苦的可爱的马西亚,还有偶然收留过他的米利根夫人……这些人所具备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同时衬托出加罗福里和米利根先生这类社会渣滓的丑陋。
  • 百鬼夜行中短篇集:百器徒然袋—风

    百鬼夜行中短篇集:百器徒然袋—风

    主人公是旧书肆主人京极堂,他奉信“世上没有不可思议之事”,以缜密推理解决看似玄幻妖异的各种事件。故事融合了民俗、近代史与人心的幽微,开创“妖怪推理”的新格局。《风》的主角和《百器徒然袋——雨》相同,是从不推理和调查的侦探榎木津礼二郎。他因为能看到别人的记忆,所以任何错综罪行都无法在他面前遮掩。“百器徒然袋”是鸟山石燕的妖怪画集中的最后一部,各种器物化作妖,鸟山自己说那是“梦境所幻化”。画家的梦境跃然纸上,与人们的记忆闯入侦探的视野,不能不说有某种暗合。榎木津礼二郎个性跳脱放肆,擅长捅娄子,故事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不当心被卷入各种事件的“我”。从“我”的角度看去,榎木津这个人是超乎寻常的可怕,必须敬而远之的存在。故事充满幽默感。
热门推荐
  • 超强阅人术

    超强阅人术

    这是一本打开他人心扉,窥探其内心的宝藏。在这里,有世界上最实用、最有效、最全面的读人方法。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你如何像FBI一样轻松破译他人身体密码;如何做到一叶知秋,透过姿势看人心;如何拨开迷雾,识破笑容背后的真相;如何驾驭有术,在言谈中得知对方真性情;如何借助慧眼,从日常兴趣爱好中探究其性格……纵观全书,姿势、手势、眼睛、笑容、服饰打扮、日常习惯、兴趣爱好等,翔实而又具体地为你提供阅人的方法与线索。而掌握了这些,就能轻松摆脱无所适从的困惑,让你从容地生活在安全、幸福的港湾;也能够掌握生活或工作中的交际王牌,让你移步生莲、惹人喜爱。
  • 快穿之女配不谈情

    快穿之女配不谈情

    你问:从前的方娇是谁?被耍得团团转,身败名裂的真千金;白莲花女主的恶毒闺蜜,坏事做尽,死了人人拍手称好;重生女主的极品小姑子,众叛亲离,身首异处;我说:后来的方娇是——没(mo)的感情最糟糕的开局,逆风翻盘的人生大赢家备注:独立世界(每个世界女主失忆)无系统无cp(全文感情线单箭头)
  • 野火春风斗古城

    野火春风斗古城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建立起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斗争有正面战场上同敌人的较量,也有地下工作者在敌占区里同敌人的较量。《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故事属于后一种,它通过我党地下工作者杨晓冬、金环、银环等同敌人的周旋和一系列的斗争,反映了在抗日战争的另一条战线上的斗争的复杂、紧张和尖锐,以及这一斗争在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七日盛景

    七日盛景

    假如生命只剩下一个月,你会如何度过?七天呢,可会局促不安?住在与凡间接壤处的无名小仙,因受诅咒时日无多。他不甘却无奈地数着日子过,突然一天邂逅了一个阳光积极的女孩。在女孩的劝说下,他开始了看不上眼的“无趣”的男耕女织的凡间生活,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他的生命仿佛被延长了……
  • 藏地情人

    藏地情人

    在古老藏地,明妙被一把锋利的腰刀拦住,挥刀人是木雅藏人桑青,他们成为情人。深爱过,猜忌过,委屈过,放弃过,这烈火般的男子,让她吃尽苦头,却是世间最好的情人。有一天,他突然神秘消失。她写下这故事:桑青,我在找你,请联系我。
  • 重生之嫡女裳华

    重生之嫡女裳华

    季家嫡女季裳华,倾国倾城,蕙质兰心。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的女儿这样聪慧美丽,正如盛世中辉煌盛开的花,耀眼夺目。”可是,花还未绽放开来,就被人折了下来,渐渐凋零枯萎。一朝相遇,与君相识。嫁他七年,助他夺权,最后却面临被废的下场。更被她的好妹妹卖入青楼!“若非看你有利用价值,以为我会娶你?”好妹妹嘲笑她:你不过是我的垫脚石罢了!父亲冷漠绝情:若非你有利用价值,你以为我会给你好脸色?一朝重生,重回十四。斗继母,惩渣妹,不该你们的东西不要想!虐渣男,惩渣父,欠我的终究要还!曾经的柔软心肠不复存在,她要将害她之人推入深渊!她要让那些人看看,这一世,她如何用两生书写出一个盛世裳华!可是,却有人想不开看上了她这棵毒草。季裳华:我以前一直以为你眼神很好,如今看来是我错了。某世子:不不不,你没错,不然我如何能在千万人群中找到你?季裳华:齐大非偶,小女子配不上您。某世子:我看谁敢乱说?明明是本世子配不上你。季裳华:.......我善妒。某世子立刻表衷心:弱水三千我只取你一瓢独饮..........季裳华风中凌乱,她一定是看见了被鬼附身的世子殿下...........
  • 我是大小姐

    我是大小姐

    重生归来,再次飞上枝头变凤凰。这一世,再不受人蒙蔽,守护事业、守护家财、守护亲人,看她来一场华丽的保卫战。
  • 珠联“碧”合

    珠联“碧”合

    许碧合一心想成为一个婚纱设计师,为此她参加了JR的比赛,想要获得成功。在感情上,她为了能找到自己的王子,一次次地失恋然后再站起来,她的身边始终有自己的青梅竹马何仲谦相伴。她在遇到初恋陆成铭之后觉得自己找到了王子,却发现对方选择了未来。在朋友的点拨之下她恍然发现,其实这么多年她一直寻找的王子就在自己身边,是自己的好朋友何仲谦。两个人一起努力参加比赛,最后因为意外何仲谦失去比赛资格,许碧合获胜,一个人远走他乡,最终学成归来……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之前我很喜欢你

    之前我很喜欢你

    过去的一点一滴我都可以记起,你应该不知道,过去我很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