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0400000004

第4章 序论(4)

然而,随着这种聊以度日生活的持续,他们的精神不仅变得愈来愈慵懒烦腻,而且其性情也发生了明显退化。《颜氏家训·勉学》说:“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同书《涉务篇》也说:“梁世士大夫……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步行;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歕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朝士人的性情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堕落和颓唐,而是开始向女性化发展,在他们身上本应具备的男子气概,已基本被娇弱与轻柔代替。他们不仅与两汉时代那些格虎搏兽的壮夫或驰骋疆场的义士相比显得渺小羸弱,而且与魏晋时期那些饮酒放达或优游山林的名士相比也难免逊色。因为尽管魏晋名士缺乏四方之志,缺乏两汉士人那种性格的豪放和坚强,但他们至少在表面上还具有自己所谓的风度。虽然那些魏晋名士也时常沉湎于一己的不幸和凄苦中,但他们多少还有些能力对此予以掩饰,因而在有些时候便保持住了一种不忧不惧的超然姿容。南朝人则不同,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风度可言,在他们身上既很少能看到魏晋人那种飞扬伸张、顾盼狂傲的行为,也很少出现魏晋人那种放旷洒脱、孟浪怪诞的举动。与这种情况相关的是,南朝士人心理上显得更加脆弱,以至于难以承受外界的任何刺激。他们不仅在涉及世事的社会变动中感到惶恐茫然,而且在关乎自身的细小事件面前也要呻吟悲叹。如衔命述职或临行送归,这些本为仕者人生之常事,可在他们那里却显得凄凉伤怀,难以忍受。《颜氏家训·风操》载:“江南饯送,下泣言离。有王子侯,梁武帝弟,出为东郡。与武帝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恻怆。’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坐此被责,飘飖舟渚,一百许日,卒不得去。”类似情况在当时人的不少作品里还有具体表现,如“怀别心独忧,手泪方溅溅”(何逊:《临别联句》,《何水部集》),“君东我亦西,衔悲涕如霰”(沈约:《送友人别》,《艺文类聚》卷二十九),此类如泣如诉的诗句,在当时的送别诗中俯拾皆是。因此可以认为,颜之推所说的“江南饯送,下泣言离”,确实是南朝时期的普遍现象。把这种现象解释成时人情感的丰富与真挚显然不大合宜,因为那根本无须总以如泣如诉的方式来表现,无须总伴随着泪水而涌出,“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文选》卷二十四)的安慰,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子安集》卷三)的赠言,同样也深深地寄托着真挚的情感。所以,从根本上说,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人心理的脆弱。

在南朝士人那里,不仅细小的生活事件就可以弹拨他们的心弦,而且树叶的飘落或节令的变迁也能引发他们情绪的波澜,令其兴叹连连,寥落不堪。伏挺《致徐勉书》云:“静居廓处,顾影莫酬,秋风四起,园林易色……怀抱不可直置,情虑不能无托,时因吟咏,动辄盈篇。”江淹《四时赋》亦云:“临飞鸟而魂绝,视浮云而意长,测代序而饶感,知四时之足伤。”这里,作者表述的既不是由重大变动所导致的内心惨痛,也不是因生活穷困所造成的内心忧伤,而只是一种由外界物色变化引起的愁思,一种因无所事事而带来的百无聊赖。如梁简文帝在《愁赋·序》中这样写道:“情无所治,志无所求,不怀伤而忽恨,无惊猜而自愁。玩飞花之入户,看斜辉之度寮,虽复玉觞浮椀,赵瑟含娇,未足以祛斯耿耿,息此长谣。”简文帝所表述的虽仅是他本人“无惊猜而自愁”的内心状态,但这种内心状态在当时士人身上普遍存在。总的看,当时士人的心理不仅表现得极其脆弱和易于伤感,而且还具有十分空虚与怠惰的特征。

南朝士人的这种心理,影响了他们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同时也限制了他们观照自然世界的视点,使得他们只能把个人的兴趣集中在那些落花飞絮、轻竹细柳等弱小之物上,而完全不去理会宫宇的巍峨和高山的壮观,不愿把这些东西予以再现。其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这些非常宏大的景物与他们的心理不大对应,在这些宏大的物象前,他们一方面会感到自我的渺小和压抑,另一方面又没有能力通过心理的努力去征服或超越,进而获取一种精神的愉悦。这样他们自然不会去仔细观照那些宏大的物象,或者即使去仔细观照,心物之间亦很少能产生强烈共鸣,结果那些物象也就同样不易得到展现。花、草、竹、柳等细小之物与此不同,这些细小之物一般都具有可怜易逝、轻盈柔弱的特性,它们的存在也都较为短暂,生死枯荣均听命于自然,显得漂泊无依,无力自持。这一切无疑与南朝士人的那种心理情态相呼应,可以引发出他们联想,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呼唤,所谓“仁者见仁”是也。所以,他们乐于表现这些东西,既可以在描写和品味这些东西的时候抒吐出自己的愁思,又可以在同一过程中打发掉无聊的时间,如梁简文帝在觉得“无惊猜而自愁”时,便开始“玩飞花之入户”了。无疑,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咏物诗大量产生由于南朝人写作咏物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行自我排遣,这样便使得其中很大一部分篇什具有了消沉伤感的意蕴和低回婉转的情调,我们看谢朓的《咏薇蔷》:

低枝讵胜叶,轻香幸自通。

发萼初攒紫,余彩尚霏红。

新花对白日,故蕊逐行风。

参差不俱曜,谁肯盼微丛。

这里,作者对蔷薇花的描写细腻入微,既展示了它美丽多姿的形象,又刻画了它弱小可怜的特点,但紧跟在这一切后面的却是一种失落与孤苦无依的意绪,尽管这意绪被表现得很朦胧,但毕竟还是可以体味到。我们再看吴均的《柳》:

细柳生堂北,长风发雁门。

秋霜常振叶,春露讵濡根。

朝作离蝉宇,暮成宿鸟园。

不为君所爱,摧折当何言。

在这首诗中,虽然吟咏的对象已不同于上一首诗,但从中流露出的意绪却基本一致。在作者的笔下,那株细柳一方面显得极其孤独和落寞,另一方面又好像充满了深深的怨思而无处诉说,最后只能发出一声“不为君所爱,摧折当何言”的无望悲叹。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无望的悲叹中,仿佛还夹杂着某种类似于女子的心声,令人觉得似乎是一个女子在诉说幽怨。这一现象在其他人的同类作品中也时常可以看到,像沈约的《咏青苔》、《咏桃》,简文帝的《咏蜂》,鲍泉的《咏梅花》等,都反映了同一种情境。这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在我们已提及的这部分咏物诗中,是否包含了某种对妇女命运的同情成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其与当时的宫体诗联系起来考虑。

从现存的材料看,南朝时期凡写过咏物诗的人,大都有宫体之作;在那些宫体之作中,有一部分属于对女性的音容仪态进行品味玩赏,而另有一部分属于对女性伤感心理的描摹。这部分篇什或表现女子独处空闺的孤苦寂寞,或刻画她们惨遭遗弃的怨恨幽思。其中的意蕴极为低沉忧郁,而这恰恰是我们正在讨论的那部分咏物诗所具有的特点,这便说明了南朝士人们一定是抱着相同的用意去写咏物诗和宫体诗的。他们“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的目的,正如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所表述的那样,主要是为了“娈彼诸姬,聊与之谋”,或“代彼皋苏,微蠲愁疾”。他们的目的,既然已反映在对女子的描写上,那么一定同样会表现在对花草的刻画上。从某些方面看,花草完全可以象征女子,人们想通过描写女子去达到的目的,同样也可以借助于对花草的刻画来实现。所以,从根本上说,那部分咏物诗中所夹杂的带有女性色彩的哀怨之声,实际上只是作者本人心态的间接反映,而作者本人的心态之所以要通过这类方式来表现,关键在于他们本身就十分柔弱和带有女性的柔弱特征,在于他们内心的情思绵绵。

同类推荐
  • 2016中国散文诗年选

    2016中国散文诗年选

    《2016中国散文诗年选》系“花城年选”丛书之一种,2016年的散文诗年选,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已往选本的风格,所选作品质量上乘,特别是编选者人主题式的编选,更是体现了主编之精心、用心。且入选作者来自五湖四海,尤其是少数民族作者的作品,丰富了该年选本的多样性、艺术性。
  • 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

    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 古风新韵

    古风新韵

    诗词歌赋集:旌湖七桥:北连秦汉三国枭宿轶风,西衔天府平原之锦邑;南接千年文化之瑰丽“三星”,东邻凤翥翠色山麓;怀依旌湖艾绿之流碧,仰旌城天地人杰之灵气,七桥峨冠,跨数百米旌湖两翼,婷婷玉立。秀矣!
  • 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

    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

    这是梁晓声先生的一部温情主题的作品。本书中,梁晓声先生怀着一贯的良知与责任感,用最朴素真挚的笔触记录人世间的最柔软动人的片段。文字依然率性真诚,字里行间饱含理想主义的光芒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从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中体悟人生哲理,守护好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和回忆,我们终将学会如何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值得一说的是,梁晓声先生在“朗读者”节目上朗读的《慈母情深》,正是本书所收录的《母亲》的一个片段。本书进行了完整呈现,让读者感知这些动人心弦的文字里所饱含的绵绵不绝的力量。
  • 寂静中召唤

    寂静中召唤

    本书侧重散文随笔进行筛选。从《点击新西部》选取了几篇,将两首诗歌揉进了散文,还将三篇小小说和四首歌词放入了“生活记忆”中。如此,这本书基本上就成了一个大杂烩,但其内核还是散文,还是随笔。这些文章,短的只有几个字,最长的也是由片断组成。这些文章,哪怕一人、一事、一物、一句话、一本书,包括部分诺贝尔奖获奖作家材料的苦心搜集和综合利用,都曾在作者心中泛起过涟漪或涌动过波浪。潮涨潮落,都蕴含着力量和真情。所谓宁静水面,波澜深藏,如那默默的爱;所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那追问和召唤。
热门推荐
  • 海洋骄子

    海洋骄子

    一个奇怪的番号,一群奇怪的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冒险,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情,看门狗的名字,可不是谁都能够拥有的,只有最忠诚的战士,最博爱的人,才能带着它,扬帆起航,在那蔚蓝色的新世界里,守护自己最重要的人。
  • 时光也会变老

    时光也会变老

    谁都会变老,但二十岁的顾稚有一颗八十岁的心。
  • 套娃世界

    套娃世界

    不同的星球,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社会,不一样的路程,世界有我们改变!
  • 果园里的神秘老人

    果园里的神秘老人

    我被安排住在果树园,具体说来,就是那间小小的看园子草房。由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得突然,古洞村一时无法盖上房子做青年点,只好把二十几名城里来的青年分散到各家去住。到后来,村中能住的人家都安排满了,就连豆腐坊、马倌棚、果园房都得去住。我作为点上年龄最大的男孩,就被派到村外道东的果树园里安身。“我华石,”看园老头对我并不欢迎,“咱就一铺炕,你住哪头?”“啥?”我刚从城里下来,还真不懂该怎么回答。“我华石,长这么高了,连哪头炕热都不知道?怪不得叫你们下屯再教育。”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生灵怪象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生灵怪象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二十四诗品(古典文库)

    二十四诗品(古典文库)

    《二十四诗品》,唐末诗人司空图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貌的诗歌理论著作。以二十四首小诗对唐诗的各种风格和流派进行了汇集、整理和分类。
  • 罗马征途

    罗马征途

    “神哪!我恨高卢人。我的祖父也同样恨他们,早在他们剜出了他的眼睛以前。你们以为我会毫无理由地身处前线吗……元老院、希腊人、那些骑著象的迦太基人,当然还有…布鲁图斯和西庇阿的家族。毕竟,谁控制了罗马谁就能统治这个世界……”&&&&&&&&&&&&&&&&&&&&&&&&&&&&&&&&&&&&&&&&&&&&&&&&&&&&&&&&&&&&&&&&&&&&咦,好熟悉的场景啊!刘海愕然的站在那里,那不是罗马的“乌龟阵”吗?对,没错,这里应该就是《罗马全面战争》的世界,刘海恍然道……
  • 穿越带着98K

    穿越带着98K

    当叶君穿着吉利服苟在草丛里看着天空中飞过的一条金龙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这个世界有点麻烦。落地一把98K,穿越诸天万界。“人魔老爷子别急着吃,等我先舔个盒子!”“荒天帝,你慢慢打,我跟在你后面捡至尊盒就行了!”读者群:747082783
  • 从一个蛋开始

    从一个蛋开始

    标示“70后”一代人的灵魂眼界,即使碰壁破裂,也要做一个勇敢对抗固有现实的“蛋”,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全新散文随笔自选集。《从一个蛋开始》是70后实力作家,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徐则臣全新散文随笔自选集。作者亲自挑选了自身22年创作生涯的38篇经典散文随笔,涉及人生成长、城乡故事、故乡情怀、中外文学评论、序跋发言等多篇文章,共分为两辑,文字质地醇厚,亮堂澄澈,情感真挚而不泛滥。本书是作者散文随笔中精中选精的名作集,作者将其前后出版的一系列散文经典集中于一册,以便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作者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第一辑的写作重心在于寻觅70后一代人面对中国翻天覆地变化时的心路历程和赤子之心。第二辑以对外国的所见所闻和对西方文学、传记作品的读后感为主。从马尔克斯到卡尔维诺,从福克纳到卡夫卡的阅读体验和书评也都收入其中。整部散文集反映出作者作为从一个文学青年到知名作家的精神铸造史。
  • 花未谢人在天边

    花未谢人在天边

    青春渐行渐远,我们除了祭奠,就是执笔记录下来,当我们无法挽回,何不让追忆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