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0300000010

第10章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党群关系理论的概述(7)

与资产阶级所宣称的代表所有选民的利益相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简单地认为人民群众是被动地接受政党的领导,他们深刻感受并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92]这进一步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是建立在他们已经改变旧有立场的前提下,在自身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矛盾的性质问题

公仆和主人这个概念形象地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性质和党群矛盾的性质。马克思明确指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因此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早在1871年,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就深刻指出:“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经过普选产生的公职人员“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93]。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应当是“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巴黎公社做到了这点。公社的代表“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94]。公社的代表和公职人员之所以会成为社会负责任的勤务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95]“旧政权的纯属压迫性质的机关予以铲除,而旧政权的合理职能则从僭越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当局那里夺取过来,归还给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96]由公社经过普选所产生出的代表,绝不是在议会里代表和压迫人民,“而是为了服务于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97]。这样一来,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人员成了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就成了社会公仆的唯一宗旨和职责。

马克思恩格斯也着重强调了防止党员干部由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主人的前提和条件。“公社一开始想必就认识到,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工人阶级为了不致失去刚刚争得的统治,一方面应当铲除全部旧的、一直被利用来反对工人阶级的压迫机器,另一方面还应当保证本身能够防范自己的代表和官吏,即宣布他们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98]可见,防止党员干部由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主人的前提就是废除旧有的国家机器,条件就是实行可以随时撤换的罢免制度。其具体的举措是,“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这样,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代表机构的代表签发限权委托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99]。“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责任制来代替虚伪的责任制,因为这些勤务员总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100]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还论述了人民群众监督的思想。“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101]恩格斯也说道:“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102]这就告诉我们,每个国家的工人组织或政党本身的生存,取决于它们能否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有权利监督党是否真正代表了它们的根本利益。

二、列宁对党群关系理论的贡献

列宁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俄国从事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布尔什维克党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执掌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实践中面临着做好群众工作、密切与群众关系的重大任务。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群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从布尔什维克党的具体实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党群关系的方针、政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

列宁在论述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时候,非常强调多数原则,认为党是无产阶级先进部队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体现,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党,并将是否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辨别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分水岭。资本主义只是把群众看作群氓,认为英雄创造历史,而无产阶级政党则第一次论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并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列宁将群众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并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执政活动联系起来。他指出,“群众”这个概念是随着斗争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斗争初期,只要有几千真正革命的工人就可以说是群众了。当革命的准备很充分时,“群众”整个概念就不同了,这时,“群众”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代名词,也变成了那个时代的“千百万人”的集合体。列宁在1918年指出:“数以千百万计的群众——哪里有千百万人,哪里才是政治的起点;哪里有千百万人,而不是几千人,哪里才是真正的政治的起点。”[103]显然,群众这个概念发生了变化,它由“工人群众”变成一般的“全体被剥削者”,包括工人、农民以及一部分流浪无产者和小资产阶级等。这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要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就必须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

当然,列宁也不是毫无原则地、盲目地追求多数原则。他认为:“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它的任务绝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水平,而是带领群众前进。”[104]列宁也对此作了具体的分析: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只有把不按照生产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区分的大多数同在生产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集团对立时,才可以把群众和阶级对立起来;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105]在这里,列宁既强调不能把群众和政党、领袖对立起来而去否定政党和领袖,又将群众内涵进一步扩大,强调他们是靠劳动谋生的“全体被剥削者”,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同样强调必须依靠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他曾批评那些患有“左派”幼稚病的共产党员,“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106]。党最终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要真正使整个阶级,真正使受资本压迫的广大劳动群众都站到这种立场上来”,必须“善于引导群众采取能够保证先锋队取得革命胜利的新立场”。各个共产主义政党“不仅要善于领导自己的党,而且要善于在这些群众走向和转向新立场的过程中领导他们”[107]。“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108]

(二)阐述了党群关系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联系

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中汲取了充分发动群众的教训。正如列宁所总结的:“只有以一定的阶级为依靠的政党才是强有力的,才能在形势发生各种各样的转变时期安然无恙。公开的政治斗争迫使政党更紧密地联系群众,因为没有这种联系,政党就没有什么用处。”[109]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党不能紧密的依靠本阶级,那党既无法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而且会使其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其政治目标更是无从谈起了。

列宁将密切党群关系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辩证关系贯彻于革命实践的进程中,在1921年12月,他讲道:“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在暂时没有得到较先进国家的直接援助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110]列宁提醒全党,目前也许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即变得骄傲自大起来,这是十分愚蠢、可耻和可笑的。而一些政党有了骄傲自大的可能,这往往就是失败和衰落的前奏。在列宁看来,只有正视党与群众、党与阶级的差别,才能使党担负起教育群众、领导群众的责任。“共产党人始终同群众在一起,发现错误,向群众进行解释,加以改正,不断地使自觉性战胜自发性”[111],如果党没有能够担负起领导群众并主动纠错这一责任,党就会犯“尾巴主义”的错误。同时,列宁强调党如果不顾及群众的利益和诉求,特别是对落后群众弃之不顾的话,则会在对待群众问题上犯“左”的错误。列宁曾对德国共产党人所犯的这种错误进行过诊断,认为他们的错误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反对机会主义的领袖,而将党的领袖与阶级、群众的关系对立了起来;二是仅根据工会的保守性,就轻易地认定党应该抛弃工会;三是只因修正主义活跃于资产阶级议会讲坛,就认为议会的合法斗争已经过时了,必须抛弃。列宁在这里阐述了政党与阶级、领袖与群众的区别和联系,强调在革命的进程中,缺乏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配合,都将遭致挫折与失败。

可见,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的目的性十分鲜明,即实现党的领导地位和建设共产主义事业。能否正确地对待群众,能否把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领导群众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是衡量无产阶级政党成熟与否的客观尺度,“要是这个党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便不配拥有这一称号”[112]。因此,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就是党实现领导的基本条件。

(三)阐述了保持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举措

在反对沙皇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党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因此,时刻注意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但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一部分党员干部手中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就逐渐沾染上了官僚主义的习气,骄傲自大、脱离群众、随意发号施令,甚至违法乱纪,使党群关系发生了疏离的迹象。列宁论证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党群关系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指出官僚主义是苏维埃机关最大的祸害,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不高。臃肿的机构“往往不是为我们工作,而是反对我们”[113]。造成苏维埃国家机关中官僚主义的原因:一是旧机关的残余还相当普遍而严重地存在着“过去的东西虽已被打翻,但还没有被消灭,没有退到早已成为陈迹的旧文化的阶段去”[114]。二是苏维埃机关的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受旧社会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开始沾染旧日习气,出现越来越多的违法乱纪行为,成了国家机体上的“蛀虫”。“我们在资本主义下,在资产阶级统治下是非有官吏不可的。无产阶级受资本主义的压迫,劳动群众受资本主义的奴役。在资本主义下,由于雇用奴隶制和群众贫困的整个环境,民主制度受到束缚、限制、阉割和弄得残缺不全。因为这个缘故,而且仅仅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政治组织和工会组织内的公职人员是受到了资本主义环境的腐蚀(确切些说,有被腐蚀的趋势),是有变为官僚的趋势,也就是说,是有变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之上、享有特权的人物的趋势。”[115]

同类推荐
  • 中国法治政府奖集萃(第一至四届)

    中国法治政府奖集萃(第一至四届)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于2010年发起设立“中国法治政府奖”,依据科学的评选标准和公开的评选程序对各级机关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制度和措施进行评价。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共收到全国各参评单位提交的192项申报项目,分布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国务院部门至乡镇政府各级机关。本书从获奖的88个项目中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29个予以结集出版,希望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借鉴。
  • 像铁人一样工作

    像铁人一样工作

    铁人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用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拥有最优秀的品质和素质,他热情、踏实、自律;他精业、乐业、敬业:他忠诚、知恩图报,是当代员工的典范。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典型化的体现和人格化的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铁人精神推动了石油大会战走向胜利。推动了中国石油的发展。同样。伟大的企业必然要有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是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通过它,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每个人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高昂的士气,提高工作激情。
  • 传家风(成风化人)

    传家风(成风化人)

    “成风化人”系列丛书,从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四个角度,记录了和平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承载了和平人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和平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发挥了讲述和平好故事、传播和平好声音的文化引领作用。
  •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基层党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基层党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时代的党建有新的风采。本书首先梳理了大数据的技术格局与当今基层党建信息化的最新探索,总结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展望了大数据在基层党建中的应用方向。
  • 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

    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本书围绕如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机制展开,收录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的评论员文章,以及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等专家学者的解读,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杜绝反腐现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凤仪归来:毒医绝色

    凤仪归来:毒医绝色

    彼时,她唤名黎芙儿。是三百里奉陵容不下的豪族黎家貌美嫡长女是被他捧在手心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宠妃,是天下无数女子皆艳羡之人!变故横生,一夜间她跌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家世败落、奸人残害、众叛亲离!她抱着孩子跪地央求,他冷漠如冰、视若无睹。幼子惨死,她被推下万丈深渊。那一刻终醒悟,原来一切皆是他设的局,而她,只是一枚棋子罢了。此时,她换名郁堇离。离人如歌、堇色苍凉、此生终郁郁无欢。待凤仪归来时,她还是她却再也不是她。凤凰盘捏、浴火重生、报仇雪恨、手刃仇人,这是她唯一的目的!至于爱情?她笑了…
  • 众妙之师

    众妙之师

    黑暗笼罩大地,一个导师举着火把,像一束光,撕开了无尽的黑夜一星导师,二星严师,三星名师,四星王师,五星国师,六星圣师
  • 笑倾三国Ⅱ

    笑倾三国Ⅱ

    包子降生,她竟然成为了曹冲他亲娘?当今圣上挟她进宫,要封为皇后。难道瞎眼阿婆的话真的灵验了?前世的羁绊,纠葛今生。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一切都如同历史的画卷。原来,历史不曾改变,她是否能挣脱命运的束缚呢?
  •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本书是法国著名博物学者布封所写的一本关于动物之美的小册子,分为文艺理论、动物肖像、科学论文三个部分。布封对于动物的描写全部来自于对描绘对象认真充分的科学观察,是透过人生写出来的,往往借物讽世,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动物肖像》译者为著名翻译家范希衡,他的译文文雅而情感充沛,为读者充分展示了法国十八世纪博物学著作的风貌。
  • 浮世长序

    浮世长序

    渺渺沧海忽有一日成了桑田。桑田的最北边有一处大泽。大泽之上有个王朝,经年不败。有一天,一个书生带着一叶枯枝,走进了这个王朝。他说他在找一个东西。书生木讷,他不知道,东西掉了就再也找不到了。他于茫茫浮世中寻觅机遇;于世事无常中,体会到了人生苦乐。而后。孑然归去,弗问尘缘,因知一切因果皆有定数。旧事起止,始于南柯,终于浮生。
  • 三圣圆融观门

    三圣圆融观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平生已念久之特工王妃

    平生已念久之特工王妃

    前方高甜,前甜后虐,先婚后爱,当狂拽炫酷的五王爷遇上有所图谋的小丫头时,不得已娶她为王妃,口口声声说不可能喜欢上她的傲娇兽却在婚后一点点的彻底沦陷。。。宇文宪本是大周五王爷,却因自小受奸人陷害,而化名顾平生寄养在顾将军府里。与顾将军的小女儿顾念久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顾平生成年后恢复王爷身份,顾念久却因为其母亲身世卑贱而被狠心的大夫人赶出了将军府,二人至此分离。再相见时念久已经失了记忆成了栀紫阁的女杀手小牧,在种种原因下“冒名顶替顾念久”,怀揣着一个天的阴谋入宫嫁给宇文宪为五王妃,不料宇文宪一开始便得知了她是假身份这个消息,二人从刚开始的互相提防,耍手段到相爱,整个过程啼笑皆非却又惊心动魄…
  • 惟愿余生不相负

    惟愿余生不相负

    她怀孕,他亲手把她送进手术室。在她最需要钱,最需要勇气活下去的时候,他把她送进了监狱。她说:“我们此生不要再相见。”他冷然。可是看着她满身是血的被推进手术室,他才猛然间知道痛彻心扉的滋味。他才懂得,原来爱情早就在不知不觉间悄然而至。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你好沈总

    你好沈总

    江一菲:那个谁,能否不要顶着领导的头衔蹭吃蹭喝?那个谁:都是你的错!江一菲瞪着眼睛,手指竖起又放下:脸呢?那个谁:要脸没用,只要你!有这么不讲理的人吗?答曰:有!ps:打滚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