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700000017

第17章 易经大智慧17

睽卦求同存异

微言大义

睽:小事吉。初九 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九二 遇主于巷,无咎。六三 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九四 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六五 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上九 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睽卦 象征违逆隔膜。占问小事必获吉祥。

初九困厄将会消亡。丢失良马不必到处追寻,因为它自会返回;谦谨地对待与自己对立的恶人,不会招致灾祸。

九二在小巷中不期而遇碰见主人,没有什么灾祸。

六三看见大车拖拖拉拉艰难前行,驾车的牛受到了牵制无法前行,驾车人也受了墨刑和劓刑。虽然起初历尽艰难,但是最终将有美好结局。

九四寂寞孤独之际遇到善人,胸怀诚信之心与之交往,即使会有危险,也没有灾祸。

六五困厄将会消亡。他与宗族之人一同吃柔软的肉,有所举动,还会有什么灾祸呢?

上九寂寞孤独之际看见一头丑猪满身污泥,一辆大车满载恶鬼飞驰而过,先是张弓欲射,后又放了下来;原来来人不是贼寇,而是求婚的佳偶;往前走,遇到大雨可获吉祥。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睽卦》的卦名“睽”是违逆隔膜之义。在《睽卦》中自然也提到了解决“睽”的方法,那就是卦象上说的“君子以同而异”。

周总理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求同存异”的观点,就发挥了奇效,拉近了亚非人民之间的感情。那么,什么是“求同存异”呢?

“求”字是寻求的意思,“存”字是保存、保留的意思。该成语的意思是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讲的是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求得一致。

处世智慧

求同存异既是一种思想,也是认识问题、解决矛盾的一种基本方法。只要我们能够将它运用在交往和解决问题之中,自然会获得大的成功。

蹇卦知难而退

微言大义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初六 往蹇,来誉。六二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九三 往蹇,来反。六四 往蹇,来连。九五 大蹇,朋来。上六 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蹇卦 象征行事艰难。出行宜于向西南方面去,而不宜于往东北方面走;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世,占问必获吉祥。

初六往前进发,虽然艰难,但是归来却必获美誉。

六二君王的臣子历尽艰险,奔走济难,并非为了自身的私事。

九三往前进发遭遇艰难,返回时正好相反。

六四往前进发遭遇艰难,返回时艰难之事又接连不断。

九五行事十分艰难,友朋纷纷前来相助。

上六外出遭遇艰难,归来则可建大功;十分吉祥,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世。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卦》九三上说的“往蹇,来反”,它的意思是说倘若明知前进会遇到危险,还不如知难而退。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于武松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魄都赞誉有加。但是,细细体会一下,我们便不难发现,武松在上景阳冈之前是底气十足的,况且以他的功夫,杀个把老虎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若将武松换作他人,即便有这种气魄,上了景阳冈也只能是白白送死,给老虎打个牙祭而已。因此,我们说,知难而退也是一种智慧。

处世智慧

时机不到,盲目冒进必会失败,不如收敛锋芒,暂时退避,等待机遇,一举成功。

解卦学会宽恕

微言大义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初六 无咎。九二 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六三 负且乘,致寇至;贞吝。九四 解而拇,朋至斯孚。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上六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解卦 象征舒解;有利于西南之地;无须继续前往行事,返回原地安居其所则可获吉祥。如果有所举动,就及早前往,如此,可获吉祥。

初六没有灾祸。

九二打猎时捕获三只狐狸,又得到黄色箭矢;占问可获吉祥。

六三身负重物而乘车出行,必然招致贼寇前来打劫;占问则行事艰难。

九四像解开被缚的拇指一样摆脱小人的纠缠,朋友才会心怀诚信前来相助。

六五君子被缚又得以解脱,必获吉祥。能够以诚信感化小人。

上六王公用利箭射杀高城上的大隼,一箭射中,捕而获之,无所不利。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任何人际关系中都存在着分歧与矛盾,这往往是相互间关系恶化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常会听说,某二人关系不错,因为一语不合闹得近乎仇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这些人不懂得何谓宽恕,更不知道如何去宽恕。

宽恕是什么?《解卦》的卦象上说:“君子以赦过宥罪”,君子以理解通融之心去看待别人的过失,来化解矛盾。当然我们所说的宽恕并不表示,已发生的事不重要,而是表示自己放弃惩罚或报复别人而已,它是希望借此让别人认识到错误,知耻而后勇。

处世智慧

在人生的旅途中若能够主动让道,宽容一些,那么将会省去很多的麻烦,也会减少我们的烦恼痛苦;宽恕还会增加我们的人格魅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损卦量力而行

微言大义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初九 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九二 利贞,征凶;弗损益之。六三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六四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六五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上九 弗损益之;无咎,贞吉,有攸往,得臣无家。

损卦 象征减损。胸怀诚信之心,大吉大利,没有灾祸,可以占问,宜于有所举动。用什么来体现减损之道?用两筐淡食祭祀神灵,奉献尊者就足够了。

初九停下自己的事情,赶快去协助别人,则没有灾祸,但要酌情量力。

九二利于占问。但是兴兵出征则有凶险,不要减损,而要增益。

六三三人同行,由于难于同心协力必将有一人离去;一人出行,由于专一求合,则可得到友朋。

六四减轻错误的事要尽速办理,如此,便可获得喜庆,而没有灾祸。

六五有人进献价值十朋的宝龟而不违逆推辞,大吉大利。

上九不要减损,而要增益,如此则没有灾祸,占问可获吉祥,宜于有所举动。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损卦》取“损”为名,有损失、受伤害之意。它的卦象上说:“君子以惩忿窒欲”——倘若一个人不能抑制自己冲动、偏激的行为,必然会遭受损失与伤害。这句话现在已演绎成一种量力而行的智慧。

明太祖洪武三十五年五月,朱元璋病逝于南京,皇太孙朱允玟继位,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继位伊始,便仿效汉景帝,大力削藩,各藩王相继被逮入京师,废为庶人。然而在削藩的过程中,建文帝最忌惮的就是势力强大的燕王朱棣,因此也不敢贸然动手,便想先削其“羽翼”,逐步图之。

朱棣当然不傻,早就清楚了建文帝的意图。然而他也不甘坐以待毙,和心腹谋主道衍和尚密商对策。在王府的后花园修筑地下室,在地下室中操练兵马,打造兵器,私铸金钱。

虽然他们的行动很隐秘,却还是被朝廷知道了。建文帝以防守边关为名,将朱棣麾下燕山三护卫中的精锐官兵都调离了燕王,又将北平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官员全都换成自己的亲信,以控制北平城并监视朱棣的动向。又派将军宋昌驻重兵看护,随时准备平息朱棣可能发动的兵变。此时的朱棣已如瓮中之鳖,伸手可捉。

朱棣见形势危急,又苦于准备不足,便想铤而走险,孤注一掷。道衍和尚劝阻了他,声称力量不足,地利已失,贸然起兵不过是送死,又为他密献一策。

第二天,朱棣便单身冲出王府,披头散发地跑上了街头。在街道两旁的小摊贩的摊子上乱抢东西,遇到行人手里拿着食物,抢过来就吃,于是京城人都传言:王爷被皇上逼疯了。

北平布政使司见此情形,急忙上奏朝廷,说燕王得了疯疾,请皇上指示禁止。

准备妥当的建文帝不料燕王有此一举,心中固然是半信半疑,但身为皇上怎么说也不能对一个疯子动手,这也太失朝廷体面,只好让各处按兵不动,又让北平官员查实燕王是否真疯了。

北平三司的官员知道事关皇室,不敢不特别慎重,只好耐下心来仔细观察,即使心有所疑,也不敢断言燕王是诈疯。

此后,燕王明里装疯、暗养生息,终于兵变成功,史称明成祖。

力所不及之时,我们除了孤注一掷以外,还有许多种方法可行。其中,量力而为、蓄势而发就是其中最成功的方法。

处世智慧

能力不足、不足以成事的时候,就应该量力而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千万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力量,做那些力所不及的事情,自取其辱。

益卦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微言大义

同类推荐
  • 走近冯友兰

    走近冯友兰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与中国整个现代化命运相关联,其经历与著述体现了近现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本书的作者,多为冯门弟子、冯学专家和一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们对冯先生的研究、介绍,能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一代哲学大师的真是风貌和人生思考。腰带(正面)读懂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做人为学的必读之作海峡两岸学者陈来、翟志成等研究还原一个真是的冯友兰俯仰无愧怍,海阔天空我自飞我的父亲不孤独腰带(后面)父亲就是这样,各项运动榨不死他,诽谤、攻击毒不死他,谩骂谣言压不死他。他活下来,不仅“照着讲”,还要“接着讲”,写哲学创作,创造新文化。在没有任何言语空间的时代,也要从砖缝里冒出一点点生命的绿色。——冯钟璞
  • 思维的本质

    思维的本质

    本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胡适终生佩服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陶行知深受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观点的影响。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以反省思考为目的,他在书中运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考时的不同过程。
  • 劳动创造美学

    劳动创造美学

    劳动美学的出现,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高度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全面要求的结果,使得审美的因素渗透到了劳动过程之中。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试图把美学原理用于社会生产劳动领域之中,苏联就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劳动美学的书。如斯特鲁米林的《共产主义与生产美学》、柯冈的《劳动与美》、尼西拉耶夫的《劳动美学》等。本书对劳动如何创造美做了详尽的论述,本书既可以做为高等院校教材,也可以做为美学入门书籍。
  •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一、二辑)出版以来,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大陆新儒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学术界对大陆新儒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为了对大陆新儒家的思想做出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及走向做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定位,我们编辑了《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三辑),重点收入2010年至2017年相关领域学者评论大陆新儒家的学术论文、访谈、讲座稿等近30篇。作者主要是方克立、陈先达等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者。这些文章或从宏观上对大陆新儒家展开回顾与反思,或对儒学复兴、政治儒学、大陆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加以专题研讨,客观全面地呈现了学术界近年来有关大陆新儒家的研究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客观现状及基本走向。
  • 世界在你心中

    世界在你心中

    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布兰迪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圣克鲁斯分校四所高校所做的精彩演讲与讨论实录。克里希那穆提针对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焦灼不安,以亲切而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与大家深入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恐惧、思想与自由、觉知与改变等重要问题。他指出,只有没有预设、没有抗拒地观照自己的真实人生和整个存在,人们才能发现自己和世界的真相,不为任何权威所束缚,获得心灵的完全自由。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彻底的改变。
热门推荐
  • 星芒演义

    星芒演义

    一个两百斤且略显猥琐的美术生,在一次“自我救赎”中发生了某种灵异事件,竟然重生到了另一个陌生的星球大陆。在这里,所有人都靠着天空中七颗星球形成的阵法所散发的星辰之力进行修炼,而我们的主人公竟然连最初级的测试都没有过关,反而是靠烧烤和画画赢得了家族里的尊重,他这一生的传奇,该怎么谱写?
  • 我的青春生活记

    我的青春生活记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记录生活,将从大学到工作一段时间的生活中一些好的记忆留下。
  • 雷洛的魔兽世界

    雷洛的魔兽世界

    在魔兽世界中,一名半兽人战士无惧阻挠,步步崛起的故事!
  • 门道

    门道

    这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个人小说作品集,收录了《门道》、《羊和歌唱》、《到处都有你的影子》、《乱云飞渡》、《三打一》、《街头暗号》等十七篇作品。作品文笔流畅爽利,不拖泥太水,其主旨的表达富有时代精神和个人思考,意义积极,充满正能量,具有很强的文学鉴赏价值和可读性。
  • 在郑州的10年拼搏

    在郑州的10年拼搏

    本文包含一个农村大学生在郑州拼搏十年的人生经历,是一个对农村到城市阶层跨越的思考和总结,同时也是一个在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下一个郑漂的描绘。
  • 幻剑修罗

    幻剑修罗

    剑道成神,血脉至尊。广袤的混沌海中,万千宇宙交汇,无数种族与文明碰撞,无数生命挣扎求存,追寻生命的永恒。这是一个小人物不断挣扎求存,为自己,为亲朋战天斗地的故事,也是一部生命、血脉的进化史!
  • 八岁的运河

    八岁的运河

    白露以后,桃树连续三个夜晚梦回童年,跨度如此大的梦在她是罕见的。以往她总是做一些常规的梦,就是那种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的梦。比如白天和某个人谈到旅游,夜里就梦见自己在火车上,白天看了一部警匪片,夜里就梦见飞车追贼……合情合理,有出处。但这三个晚上的梦却完全不一样,一些久远到陌生的场景涌入梦中,一些久远到陌生的人物次第出现。她甚至闻到了运河的水腥气,腥气中有几丝亲切。她几乎想用双手掬一捧来喝……
  • 末世之来自星星的你

    末世之来自星星的你

    地球聚变,末世危机,不明生物出现。人类少女陈欣悦,获得罕有的随身种植空间。她用空间的食物,救醒了一位昏迷不醒的失忆绝世美男;不久之后,对方突然失踪。再见面。他是高高在上的星域守护联盟军最强少将,俊美非凡,出身高贵,拥有神秘的s级异能力;而她是从低等位面地球,一路厮杀而出的异能者,无权无势,出身卑微,为了给亲人报仇而不断强大。他和她,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 街的下面是河流

    街的下面是河流

    卢爱军来到深圳,他的同学罗大枪开着人货车去西乡客运站接他。他俩是小学同学,罗大枪读了六年小学就辍学了,如今在西乡开了一处废品收购站,当小老板;卢爱军一路读下去,读到高中时早已力不从心,被数学烦得头痛,但他父亲不让他辍学。卢爱军的父亲叫卢大勇。卢大勇说:“这么小就想出去打工了,你以为我没打过工啊,我在深圳打工的时候你连个屁还都不是……”父亲总是把话越扯越远,卢爱军比烦数学还要烦他,与其在家里让父亲烦,还不如到学校让数学烦。
  • 虎图腾

    虎图腾

    白虎,土家族的图腾。这个民族,既敬白虎,又赶白虎,可是其民族精神——白虎精神却世代不灭,流传至今。这是一个民族的遗传因子。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崇尚白虎的民族,驱逐倭寇,保家卫国,一次又一次地谱写了人世间的绝世传奇。试问这白虎,究竟是人还是兽,是兽还是神,抑或人神兽的统一体呢?可是,倭寇为何又容不下这样一只白虎呢?人性与兽性的角逐与较量,山地民族的信仰与岛国梦幻的交织,将为您揭开一段神秘的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