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8700000002

第2章 皇帝们都做过什么?(1)

他是私生子,也是流氓无赖,他创立了大汉帝国,结束了秦末乱世;他长期远离朝廷,诸吕作乱被诛,他寸功未有,可他却被推上皇帝宝座;他被一个叫霍光的大臣拥立为帝,可他却在霍光死后三年,将霍氏一门族诛。他们作为汉朝不同时期的皇帝,是如何使用手中的权力的?

刘邦的父亲是谁?

汉朝以孝治天下。所以,汉朝皇帝仅有的两个字的谥号前,第一个字就是孝,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全都是一片孝孝孝,只留了一个字去评价皇帝的功过。唯有开国皇帝刘邦例外,只称高祖。

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方面,开国皇帝的谥号跟其他守成的皇帝不一样是常例,多称为“祖”、“宗”;一方面,汉朝到了文帝的时候,才把《孝经》置于今文经学的核心地位,成了“汉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依据,刘邦做皇帝时尚没有;另一方面,比起汉朝后来的皇帝,刘邦真不像是纯孝之人,封个“孝”字太别扭了。当然,后面这点是我的解读。

已有不少学者说刘邦是汉朝的第一私生子,证据就在《史记》和《汉书》里。刘媪有一次在湖边歇息时睡着了,做了个春梦;当时刮风打雷下雨,刘太公出去找老婆,走到湖边,却看到一条蛟龙伏在刘媪身上,与之交合。刘媪就此怀孕,后来生下了刘邦。刘邦生下来之后也是异相,“隆准而龙颜”,长着漂亮的胡子,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后面还有一个辅助的说法,就是刘邦斩蛇之后,一个哭泣的老太太说,刘邦是“赤帝子”。如果刘邦是刘太公货真价实的儿子,首先高兴的是刘太公才对呀——刘太公不就是赤帝本人了吗?

当然,不管刘邦是谁的儿子,反正肯定不可能是龙的儿子,也不可能是赤帝的儿子,以常理推之,“龙子”云云,只是政治宣传,和其生理属性两码事。通常,人们也不会把这二者混淆。不过,是否是“私生子”,我认为并不是个关键性的信号。以一个政治家的本能来说,无论刘太公是不是刘邦的亲爹,都不影响刘邦的决策。今人再提,顶多就是个学术上的噱头。

比如说,楚汉相持时,项羽没办法,就在两军阵前架设了一口烧沸的油锅,旁边的高台上放了一块案板,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架在油锅上。刘邦来到阵前,项羽对他说:“快点投降!否则我就把你爹给煮了!”刘邦慢悠悠地说:“咱俩曾经在楚怀王面前立誓,约为兄弟。既是兄弟,我爹也就是你爹,如果一定要把你爹给煮煮吃了,请赏脸分给我一杯羹。”有人分析了,就是因为刘太公不是刘邦的亲生父亲,所以刘邦才不在乎呢。其实这并不相干。难道刘太公是他的亲爹他就会引颈受戮?那还是刘邦吗?试想,两年前,刘邦逃亡途中遇见了失散的亲生子女,把他俩放在车上逃命时,还数次将一双儿女蹬下车去呢。多亏大将夏侯婴每次都跳下车把他俩救上来。项羽听说刘邦不顾太公的死活,一怒之下就要油炸太公,项伯赶紧劝说道:“夺取天下的人怎么会顾忌家庭呢?杀了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只会招致怨恨。”

还是项伯看到了问题的要害。

有个笑话说,有个人总是对他儿子说,老子一定比儿子厉害;终于他的儿子反驳了:蒸汽机是谁发明的?瓦特。那瓦特的父亲为什么没有发明出来?万有引力是谁发现的?牛顿。那牛顿的父亲为什么没有发现?或许是基于同样的逻辑,刘邦称帝之后,非常明确提出“提三尺取天下者朕也”,是我,不是你。刘太公对政事说不上什么话,居住在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关庄与御宝村之间)。天下的王也拜了、侯也封了,唯独他还没有上封号,十分尴尬。

刘邦到了栎阳之后,每五天会去看望一次刘太公。太公的一个仆人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虽是儿子,却是人主;老爷虽是父亲,却是人臣。怎么能让人主拜人臣!像这样的话,人主就会没有威信。”后来刘邦来看父亲,太公本来正在扫地,便拿着扫帚背向门退着走。刘邦大吃一惊,赶紧下来扶太公。太公说:“皇帝是人主,怎么能以我乱天下法!”刘邦听了非常受用,赐这个出主意的仆人黄金五百斤。五月,尊太公为太上皇。

这就是一个标志,说明君权已经制度性地凌驾于父权之上了。

未央宫建成之后,刘邦在未央宫前殿设宴,宴请家人群臣,酒酣耳热之后,刘邦醉醺醺地上前为太上皇祝寿,说:“当年您常常骂我无赖,骂我不能置办产业,比不上我二哥。那么现在请问:我置办的产业和我哥哥的谁的更多?”大殿之上,群臣大笑,只有刘太公一个人尴尬地干笑着。这就成了刘邦“不孝”的证据。

我觉得这没什么。如果说前面的烹父于前不动声色还是无情无义的谋略,那这点醉酒之后的调笑却算不上什么大过。请不要忘了前文所说刘邦定国后,定期去拜望父亲,并且时时以子礼行礼(这样才让仆人看着别扭)。《西京杂记》还讲了一个段子:“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这说的是刘邦还把旧时的村庄整个搬回来,还找来旧人,讨好父亲、取悦父亲,处心积虑,可谓体贴。

父子两代人相处,难免有磕着碰着,不足为奇。刘邦被小农意识的父亲压抑多年,偶一调侃,亦不算过分。那些认为说一句反讽的话就坏了父子大义的人,对封建秩序伦理未免过于墨守成规了吧?相反,我受不了西汉后来那一群“百事孝为先”的皇帝们,全都把自己的老妈宠得不成样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个个都让外戚干政,为所欲为,直至祸国殃民,直至谋权篡位。

流氓皇帝的侠义情怀

刘邦,这个大汉王朝的创立者,有着扑朔迷离的身世。在民间有不少人称他是流氓无赖出身,甚至在今天的一些影视剧中也时不时地提及他的流氓身世。讽刺的同时,也伴随着励志。然而,我觉得他本质上是一个游侠。

刘邦除了“宽仁爱人”、“常有大度”、善于与人交往等性格特点之外,他在年轻的时候,还有过一段当游侠的日子。据《史记·张耳列传》记载,刘邦在年轻时,曾经几次跟着外黄的张耳当游侠,“客居数月”。张耳曾是魏国信陵君的座上常客,他在傍上富有的孔雀女之后,也像信陵君一样,疏财仗义,网罗天下游侠之士。刘邦就是这个时候追随张耳的。

可惜,很快就碰到了秦国灭掉魏国,张耳也被通缉了。刘邦仅仅跟从了张耳几个月,在如此形势下不得不离开,他的游侠梦遂告破灭。

在楚汉争霸的后期,刘邦早已摆脱了自身的小农身份、游侠情结的限制,逐渐显示出他善于用人、慧眼识珠的领袖气质了。但我认为,刘邦登基后,仍有几件事体现出了他骨子里对游侠之义的敬重。

比如说,任侠季布,在做项羽的部将时,数窘刘邦,刘邦当了皇帝后悬赏重金捉拿他,后来因为他的守信,赦免了他。彭越造反(虽然只是借口),栾布收彭越的头颅哭之,本该处死,刘邦因其义气,赦免了他,并拜为都尉。汉初,田叔为赵国郎中,赵王张敖因赵相谋反牵连被捕,田叔陪同他去长安接受调查。刘邦对田叔这种忠于主子、视死如归的行为十分欣赏,于是给田叔加官进爵。

这种“重然诺”的举止,似乎在验证着刘邦早年追慕游侠的举动。

反观,项羽的下属丁公曾经放了刘邦一马,等项羽灭亡之后,又仗着昔日的“不杀之恩”向刘邦求封。刘邦冷笑,斩了丁公,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刘邦杀丁公的理由是“不忠”,实则非也。鸿门宴项伯救他的时候也是在项羽的阵营中呢,怎么项羽死后刘邦却封项伯为射阳侯?就是因为游侠的道德里,要求是“不矜其能,羞伐其功”,而丁公主动讨封,不是游侠,而变成了没原则的小混混;而项伯,准备带张良一起逃亡,被张良感动后再去救刘邦,有游侠之气概。

这里面的确是有些微妙的平衡。

但如果细想,你就会发现,这不是平衡,而是刘邦对年少时的游侠理想的执着,对他手握处分权的一种任性。一些本来他可以杀的仇人,他不杀;一些本来他应该奖励的恩人,他杀了。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刘邦在行使一个皇帝快意恩仇的权力。

如果还没明白,我们再看雍齿这个例子吧。秦二世皇帝二年(前208年)十月,刘邦命令雍齿守丰,他自己引兵到薛。结果魏人周市一劝降,雍齿就降了,为魏人守丰。刘邦回过头来攻丰,反而不能下。雍齿的反叛,把他气得牙痒痒。

刘邦登基之后,诸将日夜争功。张良劝说刘邦,大家既怕有功你却不封,更怕你记恨以前的过失秋后算账,以防万一,准备造反呢。你要封一个你平生最恨的人,而且是大家都知道你很讨厌的人,他们就放心了。刘邦一下子就想起了雍齿,令人赶紧论功封赏,封雍齿为什邡侯。果然,群下欢喜,都知道刘邦不会因以前的怨恨杀他们了。

这个故事能说明的东西很多。如果和丁公的例子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刘邦行事并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有时,刘邦会恩将仇报,如对待丁公;有时,刘邦会以德报怨,如对待雍齿。有时,他讲究“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如对待项伯;有时,他又禁止人家报仇,如对待被齐王所烹煮的郦生之弟郦商。总而言之,就是没有原则,游侠标准只是刘邦的无数个标准之一。

这就是我认为的君主最大的特权——任意阐释权。如论背叛,雍齿的情节比丁公严重多了吧?但君主就是有本事让臣子们拿不准自己到底是该封官还是该被斩首。刘邦时而阴狠,时而仁慈,随便怎么做,都能找到理由。这就叫作“天威不可测”。

如果我们对人心更多一些了解,也许就能理解为什么以宽厚著称的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后会着手诛杀功臣;也许我们就能理解,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的“善和恶是同一的,正如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句话了。

刘恒:小心翼翼,可坐天下

如今提起吕氏之乱,提起代王(即后来的汉文帝)入长安登基,几句话就可以带过。然而,作为当事人,代王刘恒不知道历史后来是怎么写的,也并不清楚命运是怎么挑选他的,他当然很迷惑。

这个概率和中头奖差不多。刘恒的父亲高祖刘邦有八个儿子;其兄惠帝刘盈,又有七个儿子;在这一连串的兄弟和侄儿当中,他的实力、受宠程度肯定是排名靠后的。诸吕作乱被诛,想必远在代国的他也略有所知,但他粒米之功也没有,倒是实力最强的齐王功劳最大。况且,还有一个在吕后身边长大的淮南王刘长,跟惠帝关系不错,应该也有点机会。刘恒当年没有被吕后折磨死,就很庆幸了,至于帝位,哎,洗洗睡吧。

然而,刘恒真的中头奖了。

本来,诸吕叛乱,最早是齐王刘襄得到消息,随即调集军队,发动西进的。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等私下密谋策划,很快,吕氏集团就被剿灭了。周勃、陈平等大臣密议选立新帝。大臣们一致认为,代王刘恒适合即帝位。他们的理由是,现在的少帝和各位王子都不是惠帝亲生——这一点显然很不合常理,吕后怎么会无聊到一口气找七个小孩来当自己的孙子?有这必要吗?难度也太大了吧?

代王却是汉高祖的儿子,而且为人宽厚仁慈,年龄比较大,其母薄氏也很善良,不会出现拥尊自立的现象。

最后一点才是关键。

不过,代王远在代国(今山西北部),群臣在长安的心思他哪里知道,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为此,他加强了防备。

第一重防备:召代国的众臣讨论。郎中令张武等人建议说,汉大臣都是高祖时候的将领,都很奸诈;以前他们还怕高祖怕吕后,现在他们杀了诸吕,喋血京师,召您回去,不足信。您该称病不去,以观其变。中尉宋昌却不同意:因为汉代江山为刘氏所定,民心所向;朝内又有刘氏的硃虚侯、东牟侯呼应,在外还有若干个刘氏的诸侯王封国,他们不敢杀代王的。况且,高祖就剩下代王和淮南王两个儿子了,您年纪大些,名声又好,大臣们顺天应人拥立您为天子也不足为奇。放心地去吧。

第二重防备:刘恒征问母亲薄氏。不过,薄氏也有疑惑。

第三重防备:占卜。卜者称“兆得大横”,即是要为天子。

即便如此,刘恒还不放心,派舅舅薄昭去见太尉周勃,周勃把迎立的具体原因都跟薄昭说了。薄昭回禀,说没有问题,刘恒这才放心了。这是第四重防备。

接着,刘恒带着宋昌和张武等六人来到长安,到了高陵(高祖的陵墓)前停下来,先派宋昌到长安打听情况。这是第五重防备。

宋昌到了渭桥之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出来迎接。宋昌放心了,回报刘恒,刘恒这才来到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刘恒回敬。太尉周勃上前进言称:“请代王进去说话。”宋昌说:“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不让代王一个人进入对方的阵营,以防不测。这句话很堂皇,也很得体。其实还有一层含义,也是怕代王遭暗算。这是第六重防备。

周勃这才跪拜,献上天子玉玺。

此时,刘恒和他的臣子们终于放下心来了。此后,刘恒一再推辞,在庙堂上,群臣跪拜,一再请求,“代王西乡(向)让者三,南乡(向)让者再”。一共推让五次。这些都不过是姿态,是礼仪,再也不是防备了。

刘恒的谨慎、细心、温文尔雅、重礼重义,在这件事上清晰可见。当然,他也绝不是一个小白兔,居然在短时间内能把一群发动宫廷政变的军人僚幕和立有大功的皇族兄弟摆平,心机不可谓不深。

同类推荐
  • 我所知道的汪伪政权

    我所知道的汪伪政权

    汪伪政权又称汪伪国民政府,是抗日战争期间以汪精卫等投靠日本的国民党要员为首建立的政权,1940年在日本扶持下成立于南京,1945年抗战胜利后覆灭。本书所收文章皆为汪伪政权参与者撰写,重点讲述了汪伪政权的创建过程、派系争斗、军队建设、经济活动等,剖析了汪伪的投降主义政策及卖国行径,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内容翔实,为此阶段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 嫡女攻略之王妃哪里逃

    嫡女攻略之王妃哪里逃

    世人皆知沈相有四女二小姐聪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三小姐舞技过人,曾被皇上亲口赞喻。四小姐医术过人,被百姓称为活菩萨。而大小姐却无从得知。一纸诏书,相府大小姐却成了九王妃…
  • 这个大唐有点迷

    这个大唐有点迷

    书友群:1013093303,欢迎大家加入万界大道殿堂看门人李霖穿越大唐成为一个萌娃驸马,本以为是个普通大唐世界,可接下来的一切让他更加凌乱,为了能够好好的活下去,只能开启全民修仙科幻武装之路,一路走到最后,李霖只想大吼一句,“作者我跟你说,你要让我逮到你,你看我会不会打死你!”(注:本文内容作者已经想了两年,不用担心辣眼睛什么的,如果辣到你的眼睛,不用担心,作者这里包洗包换^-^)
  • 将白

    将白

    新书《无双庶子》已发布,希望各位读者老爷能够移步一观!!…………这是一个穿越回古代做王爷的故事。多年以后,有人想给赵显一身黄袍,有人想给他一顶白帽子。赵显语气诚恳:我生来为启而鸣,奈何王冠将白?本书原名《白王》,只是名字被占了,跟将夜没有关系~书友群号:640355806,欢迎催更~
  • 梁晋

    梁晋

    大唐衰亡,一时间,反梁蕃镇并起,最终河东晋军战胜梁军,在刀光血雨的沙场决战的同时,那无处不在的暗实力也在激烈角逐着,谍影重重,在洛阳,晋阳,汴梁,扶余城,江南一幕幕精彩的谍战上演着,它们隐没在历史记载之中,甚至不为当时世人所知晓,暗战一触即发……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术医

    术医

    开着私人诊所的龙大胆,只是现代都市之中的小人物。因为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祖传的医书图谱,从而开始探索自身身世的过程。进而发现自己是古传山、医、命、相、卜。五术之一的医术传承者。而他这一脉古医术的传承,远非如此简单。
  • 健康早餐

    健康早餐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节气里的村庄(上)

    节气里的村庄(上)

    最后一枝腊梅绽成一株情韵的除夕时,大地像突然从被窝里掀了出来,万物还未来得及躲藏,大片大片地祼露着,偶有棵性急的小草从地里露出个尖儿了,羞怯怯的,杨柳梢像发了疯似的转眼间就泛出微绿,风虽然还透着寒意,但细长的柳枝扭着慵懒的腰肢尽情挑逗着,风,就忘情地满世界奔跑……
  • 有风轻相迎

    有风轻相迎

    十六年前,陆暄走失在马德里街头,被收养后取名苏南溪。回来南城,她故意接近母亲周韵的继子陆春晓,她曾经的小哥哥。她嫁给他,只为报复。周韵很快知晓苏南溪的真实身份,得知她失去记忆,便找人来冒充陆暄。而陆春晓对苏南溪的身份也产生了怀疑,他找人调查,发现了背后隐藏的真相。他一直希望苏南溪能够对他说实话,这样他也许就原谅她了,但苏南溪始终都没有坦白,他也像变了一个人,没有了往日的柔情。苏南溪则以为是因为他和前女友旧情复燃才导致如今分崩离析的生活,却不曾想自己从来都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她以为秘密就是秘密,永不被他所知,却不知原来他一直都在沉默中备受煎熬。而深爱,是把她不知道的故事往心里收,一笑泯恩仇。
  • 益智录

    益智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德故事

    美德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走向都市的女人

    走向都市的女人

    这本书是从1977年写起,时间跨度达30多年,以一个农村女孩多多从偏远小山村到繁华大都市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串起了一连串的大事件。同时穿插了各地城乡的风情民俗。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人物身边及中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变化。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弘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旋律,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女孩励志成材的故事,也营造了美好的文学意象,书写了一部新时代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