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000000006

第6章 首长秘书永不溜须拍马(1)

曾有数年,我是令人艳羡的部队首长秘书。记得刚刚跨入这个新领域,作为秘书界的菜鸟,我向一位资深的前辈请教,如何才能把秘书工作做好,并且让首长满意。这位时任处长总结了他做了十几年首长秘书的深刻体会,赠我金句:领导说北风吹,你就说北风呼呼呼地吹。

我就这样懵里懵懂地琢磨着“北风吹”,开始了首长秘书之旅。奇怪的是,数年之后,当我告别这个职业时,我却想在当年前辈的金句之后加一个破折号——或者,那也不一定。

第一节 笔杆子玩出大名堂

1974年,我高中毕业了。大概是生肖属猴的缘故吧,我一直有些小闹腾,不算那种按部就班的乖学生,但我成绩还算不错。虽然不管怎样努力,数理化都很难取得满分成绩,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甚至包括体育和音乐等科目,我都有骄人成绩。特别是语文,向来成绩优异,作文也写得得心应手,常常被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记得有次,语文老师拿着我写的作文在台上作为范文朗读,后排的一位男同学小声嘀咕了一句:“写得很一般嘛,还是范文呢。”

没想到,这句话被老师听到了,为警示全班同学,他停下朗读,大声说:“唐晓康同学的作文就是不一般,思维活跃,我敢断言,将来他肯定有一番作为,而且要出版书。大家要向他学习,记住了。”

我知道,老师当时可能只是为了激励大家,将我树立成一个典型而已,并非真的看好我。但人生就是如此有趣,没想到几十年之后,我还真的干过一些所谓的大事,并且正在将这本书呈现给读者朋友。

可在1974年,国家尚未恢复高考制度,我只好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于是,18岁的我到家乡宜宾江安县的一个生产队当了知识青年。在农村短暂的两年时间里,我没有让自己闲着,不但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而且真正做到了“将知识带到广大田野去”,肯花心思为农民朋友出好点子。我还作为全县的知识青年先进典型,被任命为园艺场的副场长,并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其间,我还曾在广播电台上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1976年底,发生了一件改变我命运的事,部队来江安县征兵了!那时,到底是走还是留,我在心中作了一番思想斗争。如果留下,我仍旧是有“官职”的副场长,今后说不定还能继续升迁;如果参军,我就要投身陌生部队,当一名默默无闻的军人,一切从头做起。

因为确实很难拿定主意,一次回到住处,我找来两张红纸,用毛笔分别写上“走”和“留”,贴在墙上,然后人背对墙壁站在两米外,将手中的蘸有墨水的乒乓球往身后抛出,连抛10次,砸中最多的那张纸就是最终的去向。结果,“走”被砸中6次,“留”被砸中1次,还有3次两张纸都没碰到。

我心中的挣扎,终于有了结果。为了能顺利参军,我写下一份名为《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决心书,表明强烈响应祖国号召,决心投身军队,保家卫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一个革命青年当兵的义务!我已时刻做好准备,等待祖国的深情召唤。当然,如果祖国认为我暂时还不够条件,我将无怨无悔地扎根农村一辈子,做一个新时代的革命农民!

为了使决心书起到更大的效果,我请书法很好的朋友用毛笔将“决心书”抄在了大红的纸上,贴到了县政府的大门口。

这下,整个县城都沸腾了,不少人看着我的“决心书”议论纷纷,接新兵的人也知道了“唐晓康”这个小伙子还真的敢想敢做。通知我正式入伍后,从长江上游到长江下游,从湖北武汉到东北鞍山,接兵部队沿途这一路都安排我撰写各种各样的感谢信,及时投送给沿途的兵站和军供站。

这下,我还没正式玩枪杆子,就已经耍起笔杆子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多年以后,我玩笔杆子还玩出名堂来了。

那时,我就想,被领导叫来写感谢信,至少说明我的语言丰富有趣,词汇量不错。每天数千字下来,竟然不知疲倦,当时并不知道自己阴差阳错已经成为“幸运小兵”。后来才晓得,部队有两种人提拔得很快。一种是所谓的“武将”,枪杆子功夫到家、过硬,无论手枪、冲锋枪、步枪、手榴弹,打得准,投得远,军事干部的苗子,就是这样千锤百炼练出来的。而另一种人,算是“文臣”,就是文章漂亮,笔杆子上有真功夫。特别是有文章在报纸上刊登的人,前途就更好了。那个年代,还没有“上军校才能提拔干部”的程序,而是直接从优秀的战士中选拔干部,这就要比真本事。只有真本事,才能当干部,没有捷径可走。

到了部队之后,领导考虑到我有“文艺细胞”,就将我安排到团部宣传股,具体工作是当团部的放映员,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下部队去放电影。放映员归放映队和宣传股管,所以,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会接触宣传干事,也就是“当官的干部”,包括政治处、组织股、干部股、保卫股的干事们。

许多年后,当一位朋友听说我还当过电影放映员时,他第一反应是“那也太枯燥了吧,同一部电影翻来覆去不知要放多少次”。我承认,朋友说得不错,有时某部影片我连放上百次,连哪里该说哪句台词、放到多少分钟反派会掏枪都一清二楚,用现在的话说,已经放得起腻了。

但我是个奇怪的人,不管将影片放多少次,每一次的放映中,我总能有一点“崭新的与众不同的小发现”。热爱电影,也在那段时间悄悄为我种植下兴趣的种子,直到今天,我还是不折不扣的“电影迷”,在声色光影的世界,我可以尽情陶醉,放空自己,随影片人物的悲喜而放飞。

那时,我年轻,精力充沛,又有写作特长,除了晚上干好放映员的本职工作外,白天也不闲着,还会抽空给这些干事抄材料。他们写的什么工作报告、首长讲话,我都认真地誊抄。一边抄一边学,如果抄得满意,干事们就投桃报李地送些稿笺纸给我,算是给我的小小奖励。

慢慢地,我就用这些稿笺纸做“筏”,开始了在文字海洋的游弋,正式走上写作之路。最开始,我主要是撰写部队的新闻、通讯之类,偶尔也写几篇随笔。不久后,我成了团里的通讯员,在《鞍钢报》《鞍山日报》《辽宁日报》《基建工程兵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越来越多的文章。

因为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我被调到师部当了新闻报道通讯员。师部的宣传干事、新闻干事功底扎实,水平都很高,他们也很喜欢我,一方面,诚意十足地教我写出更好的新闻,另一方面,他们也给了我不少帮助和鼓励。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听到一件对我刺激颇大的事。某个团的战士就因为当新闻通讯员,并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文章,就被直接提拔为干部,还立了个三等功。当战友告诉我这件事时,还不忘咂咂嘴总结道:“你知不知道?现在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战士的名字能在《解放军报》上出现,就能提拔为干部!”

战友一边说,一边用鼓励的眼神望着我,那眼神既有温暖,又有鞭策,我暗暗捏紧拳头下了决心:我又不比谁差,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此话一点不假,很快,我就收获了惊喜。

1979年之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祖国大地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出于对新闻的敏感度,也因为想尽早成为干部,我就琢磨开了,在这种时候,党中央肯定想知道,究竟党的政策给下面带来了怎样的具体变化?如果能有这方面的新闻刊登在党报上,当然是最有说服力、最教育人民的事情。

但地方上的新闻,我这个部队上的兵是不能写的,即使写得再好,也见不了报啊。不过,这倒难不了我,我只要能找到写得非常好的新闻,以解放军战士的身份推荐给党报,不就能够更直接、更客观、更真实、更能打动人么?想好以后,马上就行动。

1980年12月16日,星期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报眼的位置,发表了由我推荐的一篇文章。文章标题叫《过去: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现在:到处粮满仓,外流争回乡》,《人民日报》还全文刊登了我写的推荐信。

人民日报编辑同志:

我作为一名读者,向党报推荐一篇令人兴奋的报导。当我读了《辽宁日报》12月1日第一版上刊登的《过去: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现在:到处粮满仓,外流争回乡》的报导后,情不自禁地为这篇报导拍手叫好。

这篇报导,连标题在内才700多字,却令人信服地回答了千千万万群众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怎样?并且如实地告诉了人们,在“四人帮”横行时期,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这一真实的情景,使人读后倍感党的政策英明正确,更加痛恨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希望人民日报能够转载这篇好报导。

解放军某部政治处唐晓康

12月5日

就这样,“唐晓康”三个字上《人民日报》了!简直不可思议!

1980年12月16日,我这个24岁的战士、共产党员、首长挂在嘴边的“小鬼”,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重视。师政治部的主任有一天看见我,咧嘴开心地说:“唐晓康,你小子不得了,都上《人民日报》了,有想法,不错!”

师政治部是管干部的,政治部主任是政治部最大的官,他的话让我受宠若惊,我赶紧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兴奋得连手都忘记放下来,呆呆地站了好一会儿。

有人说,唐晓康这小鬼真幸运,你看他多会踩准时代鼓点啊。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些我废寝忘食写新闻的过往,那些外面飘着飞雪的冬夜,我一个人搓手跺脚地翻找有价值的信息的辛苦。机会,并不会无缘无故降临到某个幸运儿头上,它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人民日报》的影响力比《解放军报》更大。而我在特定时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没有浪费机会,很好地展现出机灵的一面。

因为玩笔杆子,我玩到了《人民日报》的第一版。后来,又通过为期半年的干部培训,我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排级职务的政治处秘书。

秘书这份工作,就这样走进了我的人生之中。

记得有一年探亲回家,母亲忽然问我:“1980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上的那个唐晓康,是不是你,儿子?”

我说:“是我。”

母亲变得认真起来:“要说实话!”

我如实回答:“那个唐晓康就是我,母亲大人。”

旁边的父亲不相信地将两只眼睛瞪成了铜铃:“什么?你说名字登上《人民日报》的唐晓康是你?年纪轻轻可不要骗人!”

我急得快跺脚了:“爸,我发誓,报纸上的唐晓康就是您的儿子!”

见我红着脸争辩的样子,母亲扑哧一声笑出来。她说银行里组织学习报纸,那天,全行学的恰好就是这一份报纸,在念到解放军某部政治处唐晓康时,同事们都惊奇地问母亲:“唐晓康是不是你儿子啊?”

母亲不敢肯定是我,于是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呢,可能不是我儿子。”

现在,母亲握着我的手,含着热泪欣慰地紧紧相握:“我就知道是我的儿子,我就知道我儿子是最棒的!”

不知不觉间,父亲已悄悄起身,离开了房间。等我发现时,母亲悄声说:“你爸心里可高兴呢,刚刚我看他都快乐哭了,他不好意思在你面前这样。”

看到父亲因为我小小的一点成绩而开心,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当然,在父亲面前,我什么都不说。只是从那天之后,他对我的训诫越来越少,谈心越来越多。也许,他真正认可这个儿子长大了,已经成长为能与他并肩对话的朋友了。

我母亲当时是银行的秘书股股长,当她知道我也当秘书,成为她的同行时,惊奇得合不拢嘴。那个年代的解放军军官在服装设计上是有明显标志的,战士的服装上衣是两个口袋,军官的服装上衣是四个口袋,走在街上,人们凭借“几个兜”,一眼就能分出谁是战士谁是军官。

我还要如实交代的是,我无论是当军官还是当秘书,都没有送礼,也没有走后门。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因此全靠自己的踏实、勤奋。就这样,我迈入了自己的秘书生涯。

第二节 杨尚昆主席夸我懂得关心人

游子行千里,梦里回故乡。

我这个人有个弱点,也许是在四川待惯了的人都有的通病吧:不喜太冷,也不喜过热。那时,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北方,山海关以外的冬天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我的脚上也生了冻疮,疼痒难忍。而且,吃惯了美味川菜的我,对北方面食也不适应,本来在四川好端端的肠胃也三天两头闹起“革命”来,一会胃痛,一会拉肚子,弄得我苦不堪言。

后来部队整编,要将我调往广东深圳。我一打听,不行,深圳夏天太热,我没有信心能在那么热的地方还能心平气和,保持敏捷的思考能力。于是,我一门心思想要回到四川,好在运气不错,调到了重庆江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集团军某师,在师政治部宣传科当宣传干事。当时,川渝尚未分家,调回重庆,相当于回到了四川。

1983年底,成都军区司令部办公室要在重庆十三集团军选两名秘书,充实机关的秘书队伍。这对我来说,又是人生的一个契机。因为之前成都军区的首长秘书,大部分都从成都驻地的部队里产生。

一个集团军只选两名秘书,从这人数一看就知道相当严格。后来我才知道,当时选拔秘书是有标准的,一是比较年轻,最好没有结婚;二是文字功夫要好,最好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文章。我很幸运地属于这个标准内的人选。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理财知识

    不可不知的理财知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2·财是理出来的!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2·财是理出来的!

    有朋友最近遭遇借记卡盗刷,卡中现金均被广东的一台POS洗劫而空。目前,他正在和银行交涉这一问题,具体处理结果还不详。这里我们就此衍生讨论另一个问题:作为普通人,如何简单的预防借记卡被盗刷的悲剧。
  • 巴菲特投资思想大全集

    巴菲特投资思想大全集

    在魔法师的手中,一张牌可以变成无数张,他可以凭空造就很多奇迹。可是无论他的表演多么神奇,大家都知道这是假象。但你知道吗?现实中的“魔法大师”巴菲特却将手中的100美元在43年后神奇地变为620亿美元,他创造了奇迹,巴菲特和那些魔法师之间唯一的区别是时间的长度。
  • 这样做就会有钱

    这样做就会有钱

    本书阐释的是一种赚钱的心态,一种支配和驾驭财富的智慧,一个可行的致富秘经。但愿通过阅读《这样做就会有钱》,你能够成为创造财富的佼佼者,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思路决定贫富,人的贫穷主要是在于思想的贫穷,所以,要想富起来,就要让你的头脑灵活起来,靠智慧和头脑赚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功和财富离你并不遥远,也许这样做你就会有钱——要保持致富心态。不同的心态会演绎不同的命运,导致不同的结果。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人生的活力,为创造财富带来巨大的动力源泉。要有良好的人品。良好的品德不仅是每个人立足社会、创造财富的基础,更是让他人与你合作、赢得财富的前提,财富必然会跟着美德来。
  • 家庭理财万事通

    家庭理财万事通

    想结婚,有房子、有车子吗?想生孩子,有奶粉钱吗?一不小心出了点事故怎么办?生了一场大病怎么办?你老了怎么办?有养老的钱吗……人生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结婚、养孩子、教育、养老……这些花销在现在或者未来都需要用到。只有先解决好金钱问题,你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农家图书馆

    农家图书馆

    重生到一个莫名的时代,这不科学,不科学,不科学啊!更悲痛的是,她悲哀发现,她成了一名即将被撵出家门的弃妇!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她顽强的在这落后的时代生活下去!吃饭、活命、赚钱是她生命中最要紧的三件事,至于渣男什么的,见惯不怪了,有啥稀奇的?靠天靠地靠丈夫都不如靠自己啊!天下兴亡不及一碗薄粥在手,皇权更替不比一个馒头实在。发家致富才是王道!有了桃花树,一样能引来傲娇凤啊!
  • 员工忠诚教育

    员工忠诚教育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多少年过去,我也曾几次和人讲起。可是没人会相信它的真实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梦。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匹马的眼睛。而它从书架上移开眼神来看我的时候,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虽然早已过了要牵强附会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龄,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当我在一排排的书架前难以自持地激动的时候,我知道,我属于这片天地。《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讲述了作者的记忆故事。
  • 君上嫁夫记

    君上嫁夫记

    皇甫临川自从被封了大周的君上后,日子过得愈发不顺畅起来,主要表现在不能撒野,不能舞枪弄棒,不能和徐沐清对着干。徐沐清也搞不懂,怎么大周皇甫家出了这么一号人物,女工通通不会,吟诗作对狗屁不通,偏偏一口一个“奸相”喊得他即将减寿三年。“徐沐清,我看你是狗咬吕洞宾,我救你三番两次,你竟然还要嫁我,害我半生不安宁!”皇甫临川踢了轿门拉着他忿忿不平。“君上,你在花溪被弃,孟浪之名远播大周,周边三国五地被你踏平,已无可嫁之人,我嫁你是为救济。”徐沐清反握她的手,言之凿凿。
  • 契约情人试试爱

    契约情人试试爱

    楚风铃是一个失去异能的异能行者,慕容轩是一个因家族被诅咒而失去爱人能力的异能行者,晓霜因为有精灵的保护,而失去了童年的记忆,友沈若晨是一个手提琴王子。在樱花飞舞的美丽的学院里,当爱已变得不再单纯,当痴情被当成陌路,当与魔界的战争再度拉开帷幕,他们又将如何面对……
  • 太上老君说解释咒诅经

    太上老君说解释咒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幽灵特遣队

    幽灵特遣队

    海军少校梁夜,在结束了一次军事行动后;被安排成立一支五人特遣队,负责执行普通部队无法完成的特殊任务。特遣队成员全都是拥有特殊能力的异能者,在梁夜的带领下;他们不断和隐藏在黑暗中的危险对抗,履行着军人保家卫国的职责。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是一个充满真挚情感的故事,这里涌现着一群热血正义的年轻军人。“以我披风染血,护你一生无恙!”——梁夜
  • 丹恩家的诅咒

    丹恩家的诅咒

    侦探受保险公司之托,到莱格特家调查钻石失窃案,未料莱格特的意外死亡,调查过程中莱格特的妻子和女儿加布丽埃尔揭开了十多年前莱格特前妻,也就是现任妻子的妹妹神秘死亡的真相。原来她们都是丹恩家的人,长久以来受到神秘诅咒的影响。饱受刺激的加布丽埃尔到神秘宗教组织中寻求安慰,却再次引发了一连串血案……真的有诅咒存在于丹恩家的血脉中吗?
  • 小学文娱大亨

    小学文娱大亨

    平行世界当小学生,成文娱小神童。用朱自清《背影》参加作文大赛,画《水浒人物卡》卖干脆面,做《变形金刚》当模型冠军,推销汽车。还有迪斯尼动画,乐高积木,dc漫画,吓死人的怪物电影,最美好的童年,由我创造~
  • 我到达过的那片土地

    我到达过的那片土地

    这里没有烦恼,没有担忧,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我们未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