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2500000003

第3章 1月:银河奖征文(1)

海洋之歌

文/陈梓钧

这是陆哲教授在“新科学系列讲座”的发言稿。这次重印,得到了出版商“学术出版公司”的许可。

1

各位,我没料到自己能站在这里——活着站在这里,向各位讲述我的故事。

命运真的很神奇。两个月前的这个时候,我身处北大西洋上空,漂浮在一百公里高的地方,蜷缩在一艘海洋深潜器里,目睹着天崩地裂的可怕景象:数百亿吨海水从太空落下,数百亿吨熔岩从地幔涌出。若救援来迟一点,我便不可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令人战栗的时刻了——这个新一次科学革命的时刻,文明史转折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我有幸与大家一起,迎来人类崭新的黎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已有超过两亿人死于海啸、地震与火山爆发,上千座城市惨遭毁灭,近十亿人流离失所,人类文明遭遇前所未有的浩劫。为何我还会以这种乐观到狂妄的口气说,这是人类的黎明呢?请允许我先谈谈我的母亲。

我对母亲最早的记忆,来自我的一次哭泣——第一次上幼儿园时的哭泣。那时,我号啕大哭,老师怎么哄都没用,糖果、玩具,各种招数都用尽了,所有人都一筹莫展,但母亲却给我了一块拳头大小的黑石头。

“你听。”她说,把黑石头在桌上轻轻磕了一下。

黑石头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悠扬鸣声,如鸣佩环,经久不息。后来听老师说,那时我立刻停止了哭泣,瞪大眼睛看着那石头,仿佛那是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

我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两岁那年,父亲离家而去,母亲独自抚养我长大。和现在的我一样,母亲也是一个海洋学家。每年冬天,她总会跟着考察船出海,回家时为我带来各种奇妙的玩具——贝壳、五颜六色的珊瑚、可以养在瓶子里的灯笼水母,还有那些黑石头。这样的石头,她每次考察归来都会带回几块,天长日久,在狭窄的屋里堆积如山。后来,母亲索性把它们按大小堆在一个木架子上,做成了“架子鼓”,又向学乐器的邻家孩子借来了鼓槌,和我一起敲着玩儿。

当然,因为音准不对,这“架子鼓”并不能演奏常见的乐曲。一般的乐曲中,音高差八度意味着频率差两倍,但这件乐器只能演奏频率差六倍的音乐。母亲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为此她专门自编了不少曲子,其中我最熟悉的便是《海洋之歌》。在这悠扬的音乐声中,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我以为生活将这样永远继续下去,直到我六岁。

那是我第一次跟着母亲出海。在海洋考察船的一个船舱中,我坐在桌旁,准备过六岁生日。桌上摆着蛋糕,烛光跳跃着,为冰冷的船舱抹上温暖的橙红色。但我身边的叔叔们却面色凝重——母亲下潜考察,却突然失去了联系。

我望向大海,焦急地等待着,等待她回航时溅起的浪花。

铅灰色的大海沉默着,一天,两天,没有任何消息,她消失在两千米深的大西洋底,直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这是很大的悲痛。厄运降临后,我的世界天崩地裂。但我不再哭泣,有另一种东西让我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大概每个人到了某个年龄都会经历自我意识的“天启”,于我而言,这种“天启”是母亲的永别带来的。葬礼上,抚摸着她黑色的灵柩时,某种陌生、无边无际、黑色而冰冷的存在突然攫住了我,眼泪戛然而止。死亡,虽然当时我无法理解它,却也朦胧地感受到了它无所不在的羽翼与它扇起的寒风。我眼中的世界突然变成了另一种样子,我也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孩了,我开始思考,思考生命的奥秘: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么?生命存在于宇宙中,意义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伴随着我长大,引领我走进实验室,走向那片海洋,最后,把我带到了这里。

对我个人而言,母亲的死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相信对于人类文明而言,这场灾难也会成为文明史的转折点。就像我感受到的启迪一般,人类也将重新审视自我、文明与生命的意义,不是在地球的尺度上,而是在宇宙的庞大舞台上审视,从而点亮新纪元的崭新黎明。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我母亲的“海洋之歌”。

2

故事不妨从头讲起。

五年前,在任讲师期间,我与北方矿业集团合作,参与研究深海锰结核。

众所周知,锰结核是一种储藏量很大的金属矿藏,早在十九世纪末就被发现,但直到现在都没有大规模开采。原因很简单:它们都沉积在几千米深的海底,勘探困难,成本高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北矿集团希望能借助浮游生物来定位锰结核。

这不是什么新奇的想法。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锰结核起源于一种特殊的浮游生物。海水中的锰元素会富集在它表面,层层堆积生长,最终形成结核,就好像水汽凝结成露珠。

显然,这个理论有很多漏洞——比如著名的“同心圆疑题”。锰结核都沉积在海底,如果它真是由锰元素沉积而成,那它应该只在与海水接触的上表面生长,剖面的生长纹应该下密上疏,是严重偏心的,但事实上,这些“年轮”都是均匀对称的同心圆。难道石块会悬浮在海中生长吗?然而北矿集团并不在意这个,他们关心的是收益——这种浮游生物带来的生物探矿法,将为集团节省一大笔开支。

无疑,这个课题是纯应用的,和探索生命奥秘八竿子打不着,但却成为我研究的转折点。我此前一直在海洋浮游生物领域,从未研究过锰结核,更没有见过锰结核的样本,所以当我第一次见到那些从海底捞上来的黑疙瘩时,我的震惊溢于言表。

那就是母亲带回来的黑石头!

这就是命运的神奇。时隔二十年,我竟然阴差阳错地与母亲走上了同一条路,来到了同一片海。在这里,我接下了母亲未竟的事业,并且解开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这个谜团的线头,来自一串神秘的数列。

那时,为了研究需要,我们采集了数十吨的锰结核样本。经过粗略统计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片海域里采集的样本格外蹊跷——在两万多个样本中,锰结核的大小呈现出奇特的等比数列形式的分布规律,我们称之为“直径量子”。这些锰结核的直径均取了若干分立的值,而这些值间近似呈以“六”为倍数的等比数列关系,如三点三厘米、十九点八厘米、一百一十九厘米等。在打捞的样本中,我们只发现了这些尺寸的结核块。而如果锰结核是由浮游生物吸附形成,那应该各种尺寸都有,不可能只出现这种离散化的值,何况是等比数列!

这是我研究生涯的转折点。从那时起,我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锰结核上。

必须承认,转行并不容易。锰结核的成因研究属于海洋地质学,后来我发现还必须联系上电化学和流体力学,那都是数学背景相当复杂的东西。但那串神秘等比数列的诱惑足以让一切困难都变得可以克服。经过三年的研究,在冯坎博士、乔羽高工等人的帮助下,一个新的锰结核形成理论渐渐成形。

理论的出发点,来自那个等比数列中的比例因子“六”。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现在回忆起来,仍趣味盎然。我们就好像破解凶杀案的侦探,死者留下了一个神秘数字,而我们要靠它推断出凶手的身份。为何恰好是六倍?刚开始思考时,没有任何理论能解释,我们只能天马行空地想象,寻找一切若隐若现的联系,同时还要避免陷入玄学的陷阱——雪花的六角、米粒组织[1]的六边形、巨人之路的六棱柱[2],但肯定不是大卫的六芒星(笑)。这不是胡思乱想,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一切都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如果我们承认锰结核的这种比例关系是自然形成的话,那“六”这个比例一定来自于某种能量最低的几何形状。

于是,我们想到了“瑞利-本纳德对流”。

这并不是什么玄奥的事物,我们每天都有机会见到它。我今天早上在宾馆厨房做的实验:找个平底锅,加半锅水,打一到两个鸡蛋,让水具有一定的黏度,接着均匀、平缓地加热锅底,注意一定要非常均匀,然后等待。你会发现,在某个时刻,水面会突然涌现出规则的六边形涡胞,原来混乱翻腾的水流被约束在了六边形涡胞内,以对称的方式上浮和下沉。

在大洋深处,类似的过程也在进行着,只不过规模要大得多。洋中脊裂谷底部,来自地幔的炽热熔岩涌出地壳,与冰冷的海水接触,形成热对流,与被炉灶加热的锅中水如出一辙。

让我们继续实验。请看这段视频,在平底锅中,水涡呈六边形对称翻滚,大概有二三十个涡胞,每个涡胞直径大概是一厘米。现在,我把炉灶火焰开到最大,同时向锅中的水面均匀地喷洒液氮,以加大水底和水面的温差,可以看到,当温差增大到下一个临界值时,涡胞突然分裂,每一个大涡胞分裂成三十六个新的小涡胞,小涡胞的直径恰好为原来的六分之一!

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清晨,在煮鸡蛋时,我偶然观察到了涡胞的六分裂,从而解开了困扰我数年的谜团。多亏了我家乡的凛冽寒冬,让温差达到了涡胞分裂的临界点。

当然,如果温差继续增大,涡胞还将继续分裂下去,形成一系列更小的涡胞,六、三十六、两百一十六,那是以“六”为倍数的无穷无尽的分形……

是的,这就是“直径量子”的成因——在火山与海洋接触的表面,冰与火的交织中,熔岩形成了具有六倍比关系的对流涡胞。接下来就是复杂的化学过程了。我们猜想,在两相界面上,熔融的酸性玄武岩萃取了海水中的二价锰离子。熔岩中的锰含量不断提高,当达到饱和后,将在旋涡的核心析出、凝聚、结晶,形成锰结核。去年五月,我们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这个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在国家海洋地质中心进行了缩比实验,首次获得了人工锰结核。结果是令人惊喜的。那天下午,在实验车间里,我戴着石棉手套捧起那个还在冒烟的黑石块,然后小心地用电锯剖开。在剖面上,生长纹果真呈现出同心圆状!

我们连夜撰写论文,给出了描述这一过程的数学模型,题目叫《本纳德对流倍周期分岔在海底扩张过程中的电化学作用》。全文在Science杂志2022年第37期刊发。

至此,我们揭开了锰结核的“直径量子”倍数之谜。鲜花与掌声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学校就将我从讲师直接提拔为教授。各种委任函如雪片般飞来。十几所大学邀请我去做访问学者。但我全都拒绝了。我知道,那些头衔意味着我将不得不把大量时间花在讲座和会议上,而这个成果只不过是一个更大谜团的发端——乐曲才刚奏完序章,海洋底部还隐藏着更深刻的东西等待揭晓。我必须轻装上阵。

还有什么深刻的东西呢?没错,生命,一种新形态的生命!

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本纳德对流。这是流体力学中的经典问题,非常简单,却能体现出生命的本质——低熵体。在那层薄薄的液体中,随着温差的增加,熵不断降低,有序度不断升高,六边形涡胞突然涌现、分岔,结构从混沌中浮现,如同受精卵分裂为胚胎,秩序的磷火,从黑暗的海面上升腾。

多么神奇而美妙的演化!我不由想起从前看过的一篇有趣的文章,阿西莫夫写的,里面描述了一种硅基生命,它呼吸氧气,一面走,一面吐出石块般的二氧化硅。我们所见到的那铺满海底的锰结核,是不是某种硅基生命的排泄物呢?

这个图景实在太惊人。要知道,世界各大洋的洋底都广泛分布着锰结核,数量在百亿亿吨量级。如果那真是某种生物的产物,那它得有多庞大?!

思虑再三,我最终还是没敢把这个狂想写进论文。毕竟,古往今来,还没任何人见过这种新生命的迹象。况且我心里很清楚,这些单调的旋涡绝非生命——它会繁殖吗?会遗传吗?会对我们的呼唤作出反应吗?显然不会。要跨越这道隔绝非生命与生命的鸿沟,还需要更多的条件。

在命运的眷顾下,我们有幸成为这种新生命的见证者。

那是在两个月前,我和乔羽高工一起,乘坐“达尔文号”深潜器潜入了我母亲葬身的大西洋中央海岭,实地考察锰结核的形成过程。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比梦境更加疯狂的东西。

3

今年3月20号,我们来到了亚速尔群岛以南二百二十海里的海域。天气湿冷,灰色的冬云低垂,那是北大西洋冬季一个寻常的早晨。“达尔文号”深潜器悬挂在考察船的龙门绞车上,修长的艇首指着海面,犹如一柄准备劈开波浪的白色钝剑。

因为兴奋,我起得很早。吃过早饭后,我与乔羽等人道别,坐进了深潜器的驾驶舱里。那是一个直径一百二十厘米的钢球,异常狭小,我坐进去后像是胡桃壳里的胡桃。所幸,深潜器外安装了二十四只全景摄像头,配上虚拟现实眼镜后,舱壁就在我眼中消失了,海底的壮丽景观一览无余。

正因为有了这些摄像头,我们才能捕捉到那些惊人的画面。

当天上午八点二十分,技师锁死了深潜器重达一百六十公斤的舱门。探险开始了。

释放指令发出,短暂的失重,然后我砰然落水,像石块一样坠向海底。考察船的船底迅速变小,很快变成了微光闪烁的海面上一个黯淡的小点。不久,连光线也消失了。只有灯光下无数的浮游生物粒子在飞速上移,宛如开车穿过暴风雪。四周变得一片漆黑。所幸,仪表还是可靠的,它告诉我深潜器正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着海底靠近。

同类推荐
  • 浮士德博士

    浮士德博士

    本书为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晚年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鸿篇巨制。小说主人翁为虚构的作曲家阿德里安·莱韦屈恩,一个有着音乐天赋,前程似锦的年轻人,可他不满足于现状并追求“真正伟大的成功”,因此与魔鬼做了交易,换取24年的音乐灵感与创造力;在此期间,他的灵魂归魔鬼所有,而且他不可以有爱,然而,就在他艺术上步步高升时,他周围的环境却不断出现道德堕落的危机现象,他本人也开始违背那道不许爱人的禁令;他身边开始不断有人死亡,他的熟人自杀,他的同性恋男友被有夫之妇枪杀……阿德里安悲愤欲绝,突然猛醒,他要对他的一生进行忏悔,最终,他身心崩溃,由他的母亲接回故乡,在经历了十年的疯癫之后,于1940年辞世。
  • 绿山墙的安妮(经典译林)

    绿山墙的安妮(经典译林)

    安妮是个身世凄凉的小女孩,出生不久即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好心的邻居把她养到六岁之后她又到另一户人家看孩子,后来被送到了孤儿院。十一岁的时候,绿山墙的马修和玛莉拉收养了她。安妮天性活泼乐观,想像力极为丰富。她的天真和幻想闹了不少笑话,但她的善良和直率也使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聪明而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这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朴实而绚丽,充满着童心和梦幻。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孩,一个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
  • 河山

    河山

    《河山》是很精彩的一部民国抗战史诗性的作品。小说对民国抗日战争史描写得很到位,从对战场细节的塑造中还原了日本侵华战争本质,雕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对战争战场的残酷性和特殊环境中的人性认识很深入。走进《河山》,走进铁流火海的峥嵘岁月,走进真实、惨烈的抗日战场。
  • 弹指惊雷

    弹指惊雷

    本书连载时约三十二回,后出版时因故一分为二,分为《弹指惊雷》和《绝塞传烽录》两部小说。杨炎母亲为女侠云紫萝,父亲却是大内卫士的杨牧,义父是一代大侠缪长风,师父为天山派掌门唐经天,还有一位同母异父的哥哥孟华。不幸的是,杨炎在十一岁时,在乱军中为清廷军官所掳,幸被武林异人隐居于西藏大雪山的龙则灵相救,杨炎认龙为爷爷,七年间练成了一身惊人武功。
  • 用轻功

    用轻功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热门推荐
  • 丹青至圣

    丹青至圣

    “系统提示完成江山美人图,系统品鉴绝品。”醉红斋头魁婉云钟爱江山美人图愿为您从良。“系统提示,完成上古甲文临摹,系统品鉴神品。“大门第世家大娘子梅霜姑娘愿招揽您为上门夫婿。“系统提示,完成山河社稷图,系统品鉴圣品。”天唐盛国圣人愿招揽您做天唐第一丹青师,享受月俸一千两。这是一个以丹青为国粹的世界,丹青画的好,门阀招揽,美女青睐,就连天唐皇帝都登门拜访。我,邵彬,就要做这天唐盛国第一丹青至圣!
  • 大地灵珠

    大地灵珠

    一平凡普通的青年,偶然获得一颗神奇灵珠。这颗灵珠带给了他强大的能力,神奇便利的功能。再这之后他所发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
  •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三代以前,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是巫医一体,而又以巫为主,是巫兼任医,而不是医兼任巫。西周以后医学逐渐从巫医中独立出来,可是独立的医学教育没有出现,医学人才大多来自于民间,但对于医疗相关事务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总体上,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有规矩、有规律、有规范的完整体系。 王燕编著的《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 天生不是好医生

    天生不是好医生

    【每天一更保底,正常两更,多更看心情,努力保证全程无断更,安心收藏】当年,最亲近的祖父死于庸医之手,这让张少白从小立志成医。系统说,我可以帮你成为最出色的医生,不过——来完成个任务先。为了任务,他唱歌、写作、攀岩、健身、滑雪、和女生约会……总之,这是一个有关于励志青年张少白从医而终的故事。
  • 为自己开辟新航道

    为自己开辟新航道

    本书收录了马登先生思想的精华部分,希望可以给年轻人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丝慰藉。当你面临新的困境,希望人生有所改变时,请拿起本书,并且耐心地读下去。读完此书,你会发现很多人生的疑惑、不解,此时都已经豁然开朗。当代年轻人面临的问题可能是以往时代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但是不管时代怎样变换更迭,人们安身立命的人生箴言是不会改变的,只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呈现出新的意义而已。所以,在浮躁而忙碌的生活中,不妨给自己留下沉思和独处的空间。轻轻的打开本书,让经历过人生光荣与梦想的马登先生,以自己事业和人生的经验,告诉你接下来的人生将会面临什么,而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他们。
  • 浮世剑圣

    浮世剑圣

    一玉蕴身世,一剑破苍穹英雄只为乾坤录,血山骨海踏九幽莫欺贫,红颜笑,斩尽神魔作冥王!
  • 超神学院之诸天神话复苏

    超神学院之诸天神话复苏

    这个世界或许有神又或许没有,但这也仅仅只是人类的假想罢了。宇宙有多大?人类才探索了多少?跟随我的视角来,带你看不一样的超神学院。一个自以为是的科技测神与修练测修士大战,巨峡市八翼天使凯拉降临。远古四大凶兽饕餮降临,花果山真假猴王,直接惊动了西方死神。米国生化危机……。粉丝群:746249096,如果搜索结果是超神学院之诸天神话复苏粉丝群那就对了。
  • 且听长安风雨

    且听长安风雨

    沈卫渊依旧一身红衣,她伤的太重了,只能扶着墙,一步步往宫外走。这一次没有人再拦着她。不知道走了多久,左脚已经踏出宫门,正要踏上右脚时,倒在地上,可她还是拼命地挣扎着,她想把自己挪出宫门。“沈卫渊,你这辈子也别想走。”一直在暗处待着的苏安九将沈卫渊一脚踹回了宫门内。沈卫渊抬头看他一眼,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不!”苏安九抱起身体逐渐发凉的沈卫渊,眼泪就那么流了下来,脑袋胀痛,很想吐。他抠着嗓子眼,吐出来的全是血。他不相信沈卫渊会死,也不敢松手,他怕一松手,沈卫渊又要走。
  • 冷傲太子妃:杀神归来

    冷傲太子妃:杀神归来

    【新书《宠妃,来虐渣》已发表】她在雨夜当中杀尽贼寇,浴血归来,从此来人杀人,来神杀神他在暗夜中与她巧遇,却不知错牵姻缘,痴缠一生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好似百毒不侵,却暗藏柔弱他冷漠无情翻云覆雨,却愿为她耗尽所有他们此生注定缘牵帝位一途,凶险诡谲,他们如何步步为营,化险为夷她与他,是携手登位,或是共陷深渊命途多舛,谁主沉浮群号:214345852,喜欢的小读者可以加群交流,备注书中任一角色名
  • 萌妻养成:妖孽娘子缠上神

    萌妻养成:妖孽娘子缠上神

    原名《吃货小仙妻,赖定美厨神》张奎无意中救了一个小吃货,结果把自己要定亲的戒指都给弄丢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关键天上还掉下一个儿子,两个吃货,可怜家里穷,都快被吃光了。认识这小吃货,她自己来历不明不算了,弄到最后张奎自己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历不明了。有丈夫有小孩了,怎么死不承认,还来纠缠不清,怎么张奎自己内心处好像也被这小吃货给迷惑了。到最后这才发现,这是自己前世种的因,到现在来要还掉自己的果。如果张奎不说,也许她的身份就永远不会被拆穿吧。就算有沐青会去调查,但是张奎还是相信,没有人能知道她真实的身份的,到最后却被自己的妹妹给破坏了,让张奎差点失去了她,也确实失去了,但是他相信他一定能把她找回来的,不管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