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200000004

第4章 关闭孩子的暴力门 (4)

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这个东西就是自己的,还不能换位思考,也无法做到体谅、理解他人。但是3岁以后,孩子还是凡事以自己为中心,一旦别人不能满足或者配合自己,就哭闹、生气甚至摔打东西,父母就应该检讨自己是不是平时对孩子太娇惯了。

2.对孩子要求过严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溺爱孩子。为了让孩子实现上大学及上名牌大学的梦想,许多父母对孩子管教很严格,连睡觉吃饭都要按时按点,孩子如果不按自己的要求去做,父母甚至不惜对孩子动粗。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导致孩子情感压抑、心理失衡,造成情绪的紧张与焦躁。情绪紧张与焦躁的孩子,遇事不能冷静思考,往往采取过激行为。比如,以大哭大闹、砸东西等形式发泄。

3.情感“饥饿”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孩子在一到两岁时自我意识逐渐开始形成。此时,他们十分需要家人尤其是妈妈的关注,而一旦其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就可能出现波动。比如,情绪焦躁、郁郁寡欢,进而采取破坏性的行为来吸引家人的注意力。

4.自控能力差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成为家中所有大人的注目中心,很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意识,不能接受打击、拒绝,控制、调节情绪的能力太差,一旦遭受挫折就焦躁、紧张、大喊大叫、大哭大闹。

心理学家支招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孩子的盛怒只是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是有益处的。但是动不动就发火,甚至采取暴力破坏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找到更加健康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才是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之道。

1.远离发怒环境

孩子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和孩子辩论谁对谁错,而是先表示理解孩子的生气、发怒等情绪,并且把孩子带离这个环境,或者远离“惹”孩子发怒的人,让孩子平静下来。

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自己话的时候,往往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听话。殊不知,在气头上,孩子是听不进去任何建议的。此时,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对是错,先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给孩子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了机会疏解时,就不会有暴力爆发的行为了。

2.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孩子一生下来就拥有了同成人一样的情绪系统,所以,孩子也会有焦躁、沮丧、难过等负面情绪。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对孩子的情绪进行细心观察。如果发现孩子有负面情绪出现,家长要通过温柔的语言、充分的接纳以及拥抱等身体接触来帮助孩子改善负面情绪。

家长还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感到沮丧的时候,不妨哭出来,一旦将负面情绪抒发出来,就会感觉好很多;感到急躁、莫名其妙地想发火的时候,不妨告诉家长自己感觉不开心,并且告诉家长自己需要单独待一会儿——独处可以让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可以教孩子在感到生气、难过的时候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摔东西。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在别人的一些做法或者语言令你感到生气的时候,不要再和对方辩论,而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生气了”——然后安静地走开,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儿。等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去解决和对方的分歧。

4.多给孩子一些自由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但不能因此对孩子要求过严,要知道孩子也是人,需要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因而,在生活中,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之后,父母应该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去玩耍、游戏。这样,孩子就会很快乐,就能避免其不良情绪的产生了。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吴丽丽

职业:医生

女儿姓名:娇娇,3岁半

我的女儿娇娇非常可爱,很像日本的小明星“阿拉蕾”。见过娇娇的人都夸她是小天使,又漂亮又懂事,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可是一年前她却是个出了名的“刺头”,最难管的孩子!因为她的脾气太坏了,连我都受不了她的大喊大叫、大哭大闹,以及稍有不顺就表现出的焦躁、暴力。

我反思,孩子这样,与爷爷奶奶的过分照顾有关。我是医生,工作很忙,娇娇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娇娇两岁前,体质非常差,三天两头生病。一生病,爷爷奶奶不但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得更加精心,还常以“孩子不舒服,要什么尽量满足她”为由,娇纵她。她想吃什么,爷爷奶奶马上给做什么;想要什么玩具,立马给她买什么。时间长了,她就成了家里的老大,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娇娇两岁多时,体质增强了,不常生病了,可是一不如意就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的毛病却已经养成了。特别是她的需求被我和她爸爸拒绝时,她的反应更是强烈,动辄撒泼打滚,甚至摔打东西。

这孩子的脾气怎么这么坏?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她的坏脾气一般只朝我和她爸爸发,在爷爷奶奶面前还是挺听话的。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我们对娇娇的关心不够,她在用这种方式引起我们的注意。

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心一下就被揪疼了,这么个小人儿,多么可怜,为了博得父母的关注,竟然想出了这样的办法。于是,我和她爸爸长谈了一次,决定每天必须尽可能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女儿,不管有多忙都必须保证和女儿共处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

从第二天开始,我和同事协商好,尽可能不值夜班,下班就回家陪女儿。爸爸也尽可能推掉晚上的应酬,早早回家。

从那以后,每天吃完晚饭后,我们都会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走走。在公园里,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天,了解孩子一天做了什么事,遇到什么烦恼。开始时,娇娇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什么,随着时间的增长,她已经能够说出“下午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这样的话了。

也是在饭后散步的时候,我们发现娇娇不能等待。比如娇娇想玩公园里的秋千,可是已经有小朋友在玩了。这时,她就想要把对方拉下来。此时,我会陪在她旁边,告诉她:“你也想玩秋千是不是?可是有小朋友在玩了。咱们站在这里排队,好不好?”她听到这些就会安静地等待。开始的时候,等待几分钟,她又开始急不可耐了,我就和爸爸给她贴奖章,奖励她能够安静等待5分钟。娇娇得到奖章很开心,又安静下来等待了。

随着与孩子共处时间的增多,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及时纠正,娇娇的焦躁问题也越来越少了。同时,她也学会了耐心等待,脾气也没有原来急躁了。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孩子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让孩子能够主动关心家人,同时体谅家人的不容易。这些都使娇娇越来越懂事了。

我们和娇娇的爷爷奶奶达成协议,如果娇娇做错了事情,不要对她大喊大叫,只要平静地指出孩子错误的行为就可以了,不要加上“不乖、不听话”等标签。同时,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后,给孩子一个反思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待一会儿,再给她好的建议。

一年以后,娇娇3岁半,暴躁的脾气已经不见了。即使是她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用语言表达:“我好烦,怎么办?”

通过教育娇娇,我觉得如果发现孩子脾气大,情绪焦躁,不能一味地抱怨,而是要想办法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使用科学的办法,并且坚持下去,相信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坏毛病一定有所改正。

5.我就不,我就不

——如何面对孩子的倔犟心理

周六休息,王芳想把家里收拾一下,一个星期没有打扫卫生了,家里又脏又乱。可是3岁的女儿果果却不肯放过纠缠妈妈的任何机会。

“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好吗?”果果抱着王芳的腿。

“果果,没看见妈妈在打扫卫生吗?妈妈上午收拾完,下午带你去,好吗?”

“不要收拾了,现在就带我去公园!我要现在出去玩啦!”

“听话,果果最乖了,不要闹了!”

“不管,不管,我要出去玩!”

“你非现在去公园,等到下午就不行吗?”

“我就不,我就不,就现在!”

“听话,下午去,妈妈说到做到!你想想妈妈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过?”

“不啊……不啊,我就要出去,就要去公园……啊……啊……”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我今天还就不带你去公园了,下午也不带你去!”

见妈妈这样说,果果更生气了,“啊,啊”的尖叫声更大了。

“唉,我哪是养了女儿,简直是养了个祖宗!”

面对孩子的吵闹与尖叫,王芳怕影响了邻居休息,只好妥协。

“好,去公园,现在去,别叫了行吧!我服了你了,咋这么固执!”

无奈之下,不想妥协的王芳,还是妥协了,不得不放下家务活儿,带果果去公园了。

一路上果果兴高采烈,王芳却心事重重。因为她发现女儿的固执倔犟已经到了必须纠正的地步:这小家伙儿每次都会因为不如意而哭闹或尖叫,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案例深度解析

不达目的就哭闹或尖叫不止,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见。面对孩子的固执和任性,家长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然而,面对倔犟的宝宝,父母难道只能妥协吗?当然不能,过分的纵容只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面对倔宝宝,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固执、倔犟的原因,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分析孩子固执、倔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我意识强

倔犟的“高发”人群是两岁左右的宝宝,在家庭教育领域,被称为“难缠的两岁”。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改1岁时的乖巧、听话,而变得固执、倔犟呢?

因为两岁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并且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这时,身体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听话、顺从、唯唯诺诺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孩子的“犟”实际上是孩子坚持自我的表现。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种坚持、勇气和韧性是难能可贵的。

2.父母管得太死

以前一对夫妻可能同时要照看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而现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10个人照看一个孩子。10双眼睛盯着孩子的一双小手,孩子刚想摸摸土,就被奶奶批评:太脏了!孩子刚想摸摸水,就被妈妈批评:会着凉的!孩子刚想观察观察蚂蚁,就被爷爷拉起来:小心蚂蚁爬到身上咬你!孩子刚想玩玩地上的石头、树枝,就被爸爸打扰:吃好吃的去!

在这么多的爱中,孩子被绑得死死的,没有一点儿自由。长期被批评(虽然都是善意的),会增长孩子心中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就会以固执、倔犟将之表现出来。

3.受父母个性影响

孩子固执、倔犟,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很多家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表现得很偏执,孩子学习了父母偏执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在被拒绝、被批评或者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采用同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表现得固执、倔犟。

4.孩子自身的个性特征所致

孩子犯倔,不听话,有可能是个性特征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气质,这种个性在新生儿身上已经有所体现。比如同样是尿湿了尿布,有的孩子的包容性更好一些,而另一些孩子则往往表现得非常敏感。

孩子的先天气质,再加上后天的教育,最终形成了孩子的性格。在3岁前,孩子性格的80%已经形成。所以,一个3岁的孩子的性格与成人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正如有的成年人脾气倔,有的则比较宽容一样,孩子的性格也有这样的区别。这样一来,天性犯倔的孩子,可能更容易产生倔犟的行为。

心理学家支招

孩子的“犟”令家长头痛,但实际上,“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如果恰当地进行引导,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自信自强的气质。

切不可以犟制犟,非要把孩子的“棱角”磨平不可,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个性的成长与发展,更有可能影响亲子关系。0~6岁是培养亲子关系最重要且关键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家长不能给孩子“可信任、可依赖”的印象,到了孩子的少年期、青春期,就更难以进行亲子沟通了。

那么,父母如何引导倔宝宝呢?

1.要接纳孩子的倔犟

当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犯犟时,家长不要再试图给他讲道理,要先用温柔的语言以及肢体接触来接纳孩子,不管孩子的需求是不是无理的。

很多家长想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以后再不要提不合理的要求”而拒绝拥抱沮丧、失落、犯犟的孩子。这实际上大可不必。孩子不会关注我们拒绝之后的后续行为,而只会关注拒绝本身。也就是说,你的拒绝已经给了孩子“教训”了。

从情感宣泄的角度来讲,孩子遭受拒绝之后,不可避免地会感到沮丧和气愤,这个时候父母的温柔安慰和肢体的充分接纳,能够给孩子安心的感觉,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负面情绪的宣泄。而一个情绪平静的孩子是不会大哭、尖叫的。

2.给孩子自由

0~6岁的宝宝是好奇的,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靠触摸。所以,家长不要因为怕脏、怕孩子着凉等而拒绝孩子正常的需求,要给孩子不被打扰的探索世界的机会。

对于两岁以后,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孩子,不妨给他做主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家长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即使孩子的尝试必然是失败的,也让孩子体验一下失败的过程,这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经验。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让家长更好的去理解。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你才能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0~6岁孩子的“吃喝拉撒”究竟该怎么对付?孩子生病了,我该怎样护理?早期教育要做还是不做或者怎么做?精养、散养、放养、慢养,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小生命降临了,除了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外,每位父母都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尤其是80后的父母自己都还是未长大的孩子呢。《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 营养美食》精选国内外多个家庭的育儿故事,针对孩子成长期的各个可能性,提供父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书分享育儿父母精心对待孩子每一餐的营养美食经验。
  •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身为父母,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强者,不娇气、不软弱。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和磨练,使孩子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养成坚强的品质。“人格教育是根本的,智力训练只是一种装饰”。
  •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改变教养方式,熊孩子变乖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改变教养方式,熊孩子变乖

    新时代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于是他们煞费苦心,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发现,孩子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还出现了“问题孩子”,以致有的孩子从此感到痛苦、困惑、茫然……探究其根源,“问题孩子”无疑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引起的。因此,父母改变当前错误的教养方式,抓住孩子敏感期,让一个不听话的熊孩子变成品行兼优的乖孩子,迫在眉睫。
  • 读懂孩子的心

    读懂孩子的心

    樊登关于亲子教育的首部作品。作为15,000,000会员的读书带领人,樊登分享他从上千本亲子教育书籍中所领悟到的教养规律。内容实用、实用、更实用,樊登读书快速崛起的秘密,在于樊登能精准把握什么样的内容对读者最有实际作用,本书一以贯之。适合中国家长人手一本,深入浅出,接地气,涵盖孩子成长所有关键点,从学习到性格到情商,帮家长全面掌握孩子成长规律。
热门推荐
  • Past Performance Handbook

    Past Performance Handbook

    The Past Performance Handbook has long been the resource contracting professionals have turned to for guidance on evaluating contractor performance and making award decisions in competitive acquisition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 挺经

    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为他人左右.到达气定神闲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 春光里

    春光里

    一朝穿越,成了家生奴婢,是安心于平顺富足的豪门奴仆生活?还是选择充满艰辛险阻却自由的人生呢?她是不一样的烟火,注定不平凡的一生!
  • 那年花开

    那年花开

    那年花开月正圆,那年他们恰巧相遇,那年一种叫爱情的东西生根发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儿童趣味脑筋急转弯

    儿童趣味脑筋急转弯

    本书精选了近千条适合孩子阅读的脑筋急转弯,选条注重健康、趣味、巧妙,同时每页还设有幽默有趣的小拦目,让你在紧张的挑战中得到快乐与智慧的双重收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口超甜小奶昔

    一口超甜小奶昔

    佟小希从小就喜欢隔壁的江渊,每天跟在江渊后面,两家人也乐得所见,给他们俩定了娃娃亲。直到在佟小希,18岁的时候突然江渊他们家搬走了。江渊哥哥,你不会不要我了吧?
  •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问世于1948年,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的书,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龙血武帝

    龙血武帝

    黄泉肆虐,大地沉沦,人族即将碎灭。少年洪战身负龙血,得龙晶,斩九幽,灭黄泉,执掌龙族,终成一代天帝。
  • 巅峰道术系统

    巅峰道术系统

    叶天仇携巅峰道术系统,穿越到一个只有道术的世界,在这个有玄力世界,道术繁衍到了巅峰,飞天、遁地、引雷、下咒、加持、召唤、占卜、起死回生无所不用其极。而叶天仇,我这个注定与世界为敌的人,怎么办我的脑子里全是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