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9900000004

第4章 中国“差生”——教育价值挑战(1)

在我们心中,都有优生、差生的“砝码”。这是当前教育考试评价制度的必然,由于这一考试评价体系,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选拔依据,很自然地,高分的学生就会是优秀学生,而那些分数低的学生则是老师不喜欢的学生。

传统“差生观”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尴尬。“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不少来接孩子的家长对绿领巾不理解,认为学校此举欠妥,没有征求家长意见。(《华商报》2011年10月18日)

很多网友与家长一样,对学校的“绿领巾”做法很不理解。但这种做法,其实早已有之,早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就已开始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在我看来,“绿领巾”只不过是传统“差生观”的延续,如果教育评价制度不改,学校、老师总会想出各种办法,来管理“差生”。

不少人批评教师和学校很变态,但如果他们置身学校的环境,就可能也跟着变态,甚至比目前的老师更变态。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在各种公开场合,宣称取消对中小学的升学率考核,也不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依据。但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可以说,在绝大多数地方,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的管理者,都还是按照升学率和成绩的办法,考核教师。如果哪一个班级成绩差了,这个班级的老师非但不可能评优,连绩效工资也成问题。在这种办学环境中,那些踏踏实实以各种方式抓学生成绩者,甚至被学生批评为“变态”者,最后都拿到高工资。

吊诡的是,这种考核办法,在某种语境下,比如学校把学生分为“优生”、“差生”时,广受批评,可是换在另一种语境,比如学生升学时,却得到社会的认可。包括现在批评学校的家长和网友,当孩子升学成绩差时,绝对会埋怨学校怎么不管孩子的成绩。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状态,也给中小学的这种评价考核机制的延续,提供了空间。我曾提出中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不能采取传统的升学率指标、学生成绩指标,而应该关注均衡发展指标,但对此,很多网友留言告诉我,不考核这些指标,老师的教学是不是太轻松了?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放心吗?

这样看来,就是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优生、差生的“砝码”。这是当前教育考试评价制度的必然,由于这一考试评价体系,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选拔依据,很自然地,高分的学生就会是优秀学生,而那些分数低的学生则是老师不喜欢的学生。再就是,这种评价制度,无形中让所有学生把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功利与竞争的关系主导了同学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爱也日益淡漠。2011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关闭事件,一些公办学校不愿意接受打工子弟,其中一个原因是,担心打工子弟拖低了学校的平均成绩,而城市家庭也反对公办学校接受打工子弟,他们的担心也一样,担心打工子弟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些公办学校的城市孩子,也不欢迎打工子弟,嫌他们脏,不和他们一起活动。

其实,从教育角度和学生个体角度分析,是没有所谓“差生”和“优生”的。很多人可能对此不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怎么可能没有好坏之别呢?这是用一个标准评价所有学生的结果。如果用多元的评价体系、个性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呢?结果就不一样,在多元的评价体系中,体育好、音乐好、美术好的学生,与语文好、数学好的学生一样,都是好学生,这样的评价,充分鼓励学生按照兴趣和个性发展,学校与老师的任务,就是呵护他们的个性和兴趣,而不是把自己想象中的好学生标准强加到学生身上。

不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差生观”,就不可能更改,就会有种种荒谬的所谓教育管理创新不断出笼。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功利的学习工具,而难以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事实上,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与这种教育不无关系。

“冷暴力”之源

校园“冷暴力”事件不断,先有西安的“绿领巾”、包头的“红校服”事件,接着,媒体曝出,无锡一些学校的老师要求班级里的差生到医院测智商,慈溪市太阳希望小学3名男孩,因为上课违纪当众被罚“脱裤子跑步”并由女生“监督”。

“冷暴力”事件接连爆发,引起舆论惊呼:教育究竟怎么了?这种反应是自然的,但在我看来,其实,“冷暴力”一直存在于我国中小学教育,只不过随着网络的发展、受教育者(及家长)的权利意识觉醒,这些“冷暴力”事件才得以曝光。有一些网友就留言道,原来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就是“冷暴力”。

现在的问题,不是教育怎么了,而是教育该怎么办?我注意到,对于制造“冷暴力”的教师,现在的舆论一致批评,公众的情绪可以理解,可有谁去倾听他们的内心所想,帮助他们找到行为的根源,并和他们一起改变呢?这种做法正让“冷暴力”陷入恶性循环。某种程度说,这也是我国中小学“冷暴力”的成因。

从“冷暴力”的表现看,当前需要关注的,不是批评教师群体的师德,而应该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试想,如果教师群体本身就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能避免他们在教育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出现各种非理性行为,甚至把学生作为自己负面情绪的出气筒吗?

我国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确实不乐观。北京朝阳区教委今年初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48.28%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12.45%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换言之,学生们面对的老师中有半数以上是有心理问题的。

教师心理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分析起来,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教育管理与评价的严重行政化,导致我国中小学教师无法安心从事教育教学,把很多的精力用于迎接上级检查、各种评估中,同时,也不是按照教育规律,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只能盯着学生的成绩。这给很多教师非教学的工作压力(加班准备材料)以及精神压力(包括弄虚作假等反教育行为),甚至产生职业倦怠感。其二,对教师的心理问题漠不关心,近年来,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总把校园事件,归为师德问题,由此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认为只要从教师道德建设着手,可以很大程度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就事论事谈师德,组织教师开会学文件谈体会,只是空谈、进一步增加教师的非教学压力。谈论的结果是,问题一再发生。即使在有关调查显示教师群体心理问题十分严重之后,也不见有相应的心理咨询、帮助措施。其三,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加剧,由于整体缺乏依法治教的环境,中小学内没有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维护教师和受教育者群体的利益,因此,一些教师的感受是教师越来越难做,就连正常的批评权也丧失,而家长的感受是,学校、老师越来越不负责。生活在这种矛盾冲突之中,怎可能有愉悦的心境?

学生“冷暴力”事件,是学校和老师不关心学生人格尊严、身心健康的结果,而老师之所以向学生实施“冷暴力”,有没有他们的人格尊严、身心健康照样不被关心的原因呢?不少舆论认为,虽然当前的评价制度,让学校和教师的自主空间不大,但是,在日常学校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旧有一定的作为空间,另外,有的教师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冷暴力”做法,根本找不到任何制度的理由,难道教育学生,没有比让他们脱裤跑更好的办法吗?这是一种正常的思维,可如果教师们长期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环境中,会如何呢?从某种程度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首先,必须改革当前单一的由行政主导的教育评价制度,这是理顺教育者、受教育者权责关系的基础。对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大家一直的感慨是“只育分,不育人”,无论是以前的“重点班”、“差生”概念,还是现在的“绿领巾”、“红校服”做法,只是方法、手段的不同,并无实质之别,目的都是让学生成为这一评价体系中的“优胜者”,而不管学生的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很多学校老师并非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但是却不能不做——如果学生的分数不高、学校的升学率不高,不要说发展,就连生存,都没有空间。

其次,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最重要的工作,应是关心教师的心理问题——连教师的心理问题都不关心,就别指望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了。建立校方和教师的沟通机制、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推出教师、学生共同参加的校园活动,设立专门针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咨询热线、心理救助机构,这远比说教更管用。

“走廊”考场

2011年11月8日,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二中学的期中考试中,成绩较差的学生被“请”到屋外进行考试,这种按照成绩好坏差别对待的方式引起争议。

这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前不久的“绿领巾”、“红校服”事件,觉得今天的中小学老师,真是“创意”无限,所有能把学生区分为优生和差生的办法,都想出来了,而且想得这么绝。连考试都要把差生请到教室外。

但如果分析细节,此次与“绿领巾”、“红校服”事件还是有不同,“绿领巾”和“红校服”事件给大家的感觉是,这是学校主动而为,对学生区别对待,而南昌这所中学,却有些无奈——一个班的学生太多,而考试又必须隔开一定的位置,因此,如果要同时开考,可能的选择就是其他年级放假,让更多教室用于考试,或者把同学集中在大操场、大礼堂考试(如果学校有的话),以及现在这种方式,把走廊也辟为考试区域。

我就曾见过年级、班级人数太多,其他年级不便放假,把全年级学生集中在大操场,坐在小凳子上考试的情况。从这种考试场景,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一些地区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以及学校资源的严重匮乏,在我国中西部,一些当地办学质量不错的学校,往往一个班有七八十人,甚至更多。《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国内初中最大班额在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二中学,平均120人,最大班额竟然高达160人!排名第二的是驻马店市平舆县第五中学,平均班额105人,最大班额135人!排名第三的是南阳邓州市城区一中,平均班额112人,最大班额132人!(《中国青年报》2011年3月18日)如果这些超大班额的班级举行考试,要一人一座,间隔一定位置,那可能让全校其他几个年级全部放假都不够,因为这超过正常班额的两倍甚至更多!

从网友上传的图片看,江西这所中学,“走廊考区”有14~15个位置,而教室内的座位也显得很拥挤,从考生边做题边翻书看,这是在进行开卷考试——这更需要学生间保持距离——这表明该校老师称把部分学生放在走廊是情非得已属于实情,或许,老师们还正为这一“创意”而得意。

如果对考生的座位安排,老师采取的是学生抽签,或者自愿的方式,这种考场布置,可能并不会引起家长的反对以及社会舆论的批评,反过来则会是对学校办学资源紧张的同情;但该校教师的选择,却利用这些做文章,采取的是把差生安排在走廊考试的方式,这就是明显的借机对差生表示歧视了。

这种思维方式,恰可以解读目前所有针对“差生”的做法——全部是围绕教育资源在做文章。总体来说,我国教育整体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问题,所有受教育者都希望能获得优质教育机会,于是,这必然出现优质资源的配置问题,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大家推崇电脑抽签模式,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学和高中,社会接受度最高的是考试模式,按卷面分数高低依次录取。对于中小学来说,当大学和高中,完全按分数高低来录取学生时,自然也就会结合自身的资源状况,按学生的成绩高低来配置资源,当下的“走廊考场”,与以前的重点班其实是一个道理。

其实,教育资源问题,是困惑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极力发展优质教育——不管怎么提供,优质教育也只是整体教育的少部分,而在于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的教育选择,在欧美等国,中学教育之所以能推行学分制,学生完全按个性和兴趣选择课程,因为他们的成才选择是多元的,选择名校和普通校,不会存在能否改变命运、社会地位完全不同的差别,所以,当选择增多,大家的关注不是集中在少数名校、优质资源中,也就不再受资源所困。

要消除我国中小学的差生思维,就必须消除存在于教育领域的资源困境。只有学校教育不再想着怎样获得资源、配置资源,才能给学生提供平等的空间,鼓励其个性和兴趣发展。

同类推荐
  • 中国城市性格

    中国城市性格

    人是有性格的,没有了性格就没有了魅力。本书分析了中国最具性格魅力的20个城市的性格特征,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武汉、西安、苏州、厦门、杭州等。
  • 教育可以更美好

    教育可以更美好

    这本书是汤勇老师2018年的全新力作,作者从教育的留白、阅读、学校、孩子和教育体制等几个方面,一一向读者展示了,教育可以更美好的意义和方向。教育的美好,在于教育是一种相遇、一种唤醒、一种成长、一种成全……而只要方向对了,就永远不要怕路途的遥远。这是一本读懂理解教育、读懂教育的图书。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现今教育的急功近利,却让这种目标粉末倒置了。好似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就只是为了“长大”,而“长大”前的“童年”“青少年”都没有意义一样。本书适用于中小学教师、班主任阅读和培训,也适合教育局长和其他关注教育的人阅读。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在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内部简报《中国语情月报》基础上,精选较重要的语情信息,进行加工和分类编纂,从语言使用动态、语言资源保护、语言科技和语言服务、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语言教育和语言学术动态等视角集中反映2015年中国语情的基本状况,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历史资料,为政府制定相关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社会治理方略提供参考。
  • 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的现状前景:“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的现状前景:“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的人文基石该如何奠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相关成果对中非教育交流和产能合作的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亘古十方

    亘古十方

    既然无法轰轰烈烈的死,那就轰轰烈烈的重活一次!这一世,要么粉身碎骨,要么踏上巅峰!苍郁大陆,百族鼎盛,宗门无数,强者为尊。重回曾经,欲得先知夺天运,神秘古洞,无尽杀戮.......
  • 唯我凶猛

    唯我凶猛

    一个混乱无序的世界,一个不断前进却始终迷茫的人。一只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无形大手。一个横渡时间长河的夙愿。当一切尘埃落定,或许就不会再有轮回……天上地下,唯我凶猛!九天幽冥,任我撒野!诸位莫笑,请叫我猛男!
  • 金银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金银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金银岛》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描写背叛行为的故事,反映了善与恶之间的尖锐斗争。为争夺财宝而展开你死我活争斗的双方,其实谁也不是财宝的真正主人。只不过在作者看来,既然是乡绅雇佣了包括西尔弗在内的那批水手,那么全体船员就都该像斯莫利特船长那样,对乡绅忠心耿耿,而不该有非分之想。不过,从行为动机来看,乡绅及忠于乡绅的那些人都是诚实、本分、善良的,而西尔弗及他手下的那帮海盗基本上都是虚伪、非分、邪恶的。这场斗争围绕着反派角色西尔弗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海盗头子来展开,经过激烈的较量,“善”最终战胜了“恶”。
  • 我的世界很小,有你刚刚好

    我的世界很小,有你刚刚好

    《我的世界很小,有你刚刚好》:10个触动心灵的故事,10段与众不同的人生,治愈千万网友。漫漫时光,总有一个人,让你爱上这世界。每一次分开,每一次错过,每一次失去……或许只是因为,有个更重要的人在等你。我的世界很小,只容得下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直到有了刚刚好的你,一起发呆,一起笑。一辈子太短,我想早一点遇见你。
  • 足球火

    足球火

    当六岁的陈朗捡到一个足球的时候,他的命运就此改变。
  • 至尊狱少

    至尊狱少

    辗转万世,重生地球灵气复苏,遗迹诡现至尊之路,崛起华夏拳打邪祟,脚踢外辱笑谈美女娇娃,一手掌御天下打破牢笼结界,虚空之中,是否又会是平静...
  • 撒旦总裁甜心妻

    撒旦总裁甜心妻

    他邪魅霸道,身价亿万,原以为她也和那些花枝招展一样贪慕虚荣。接触后才发现……她心性淡薄,善良温柔,不经意相遇却把心丢在他身上。他言语中伤她,却换来百合般的笑容。她失心之后遭受妹妹背叛,被他的家人唾弃,受伤离开。他恍然若失,爱意才将一切纠缠冲破,可是她已不在身边。【苏未央,我好像爱上你了】【连成昊,你的游戏,我玩不起】她追求梦想归来,耀眼的美丽犹胜当初,身边的追求者无数,他不肯放手。苏未央,你是我的,这辈子只能是我的。看邪魅总裁如何追回冷情首席甜点师。
  • 东北王张作霖和他的太太们

    东北王张作霖和他的太太们

    张作霖,字雨亭。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生于奉天海城县城西的北小洼村。他少年时学过木匠,当过货郎,卖过包子,学过兽医。青年时还当过土匪。投军到清军宋庆麾下,当戈什、升哨长,直至东三省巡阅使、保安总司令,北京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成为显赫一时的东北王。他戎马生涯的一生有功有过,颇为传奇。而他与六位太太的悲欢离合,以及帮助他成大业,更演绎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张作霖十六岁那年,当起了货郎。
  • 公主与骑士

    公主与骑士

    十八岁,她是入学典礼上骄傲自信的小学妹,他却在前途大好之际,被家庭变故拖入深渊。二十六岁,她是他的辩护律师,他只能用故作冷淡的表情包藏脆弱的自尊心。一声判令,两人自此便是云泥之别。三十一岁,她愈加优秀耀眼,却依旧容易在小事上掉线,他在她身边,照顾三餐,暗暗保护,用还人情的名义当一个连朋友都算不上的熟人。他很清楚:郑荟是公主,需要的是王子。他做不了王子,只想做她的骑士。三十二岁,他在婚礼上泪流满面,损友笑他新娘都还没哭,他哭什么。“你们懂什么?我娶的可是我十八岁时就喜欢上的姑娘。”
  • 十二生人后

    十二生人后

    讲述了十二个领邦之间的世事变迁与恩缘怨报。一群疯子的牛角尖的事儿呗。失去记忆的男主,为何突然回归?是巧合还是早有安排?坐拥主城的兄妹为何处处受阻?是阴谋还是命中注定?申地被灭亡的秘密?降临于现世的灾难究竟为何而起?这一切究竟是人性使然还是自然的法则?随着属于遥远记忆的人与事的回归,一切能够拨云见雾么?